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0 04:15:28

Ⅰ 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的發明創造,除四大發明外古代還有哪些發明

1、喻皓建築:北宋初年 《木經》 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5、火葯: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火葯》:「凡火葯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

Ⅱ 說說你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

1、青銅冶鑄技術:

中國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銅,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煉制銅錫合金的青銅。冶煉青銅的過程較復雜,大概是先把選好的礦石加入熔劑,再放在煉爐內,燃木炭熔煉,等火候成熟,取精煉銅液,棄去煉渣,即得初銅。初銅仍比較粗,需再經提煉才能獲得純凈的紅銅。紅銅加錫、鉛熔成合金,即是青銅。

青銅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於其克服了純銅的柔軟弱點,且具有熔點低、鑄造性能好等優點,逐漸成為古代銅器中的主要品種,並促進了車、船、雕刻、金屬加工等製造技術和農業、軍事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青銅器的應用,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藝術水平,成為這一時代的鮮明標志。

2、古代鑄鐵技術:

對鐵器的大量需求,促成了鐵范(鑄鐵金屬型)的發明。1953年河北興隆燕國冶鑄遺址出土的鐵范,曾用來鑄造鐵斧、鋤、鐮和車具。這些鐵范結構合理,壁厚均勻,形狀和鑄件輪廓相一致,並已使用鐵芯。有的范能一次鑄兩件器物,表明鑄鐵技術在這個時期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鑄鐵熱處理技術在此期間有明顯的進步。由於鑄鐵都用木炭熔煉,碳含量大都在共晶點附近,而其他元素含量較低,屬於較純的鐵碳合金。不少器件用鐵范鑄造,壁厚一般在3~5毫米,屬於薄壁鑄件。在實踐中,已採用了較為合理的熱處理規范,因而所得韌性鑄鐵件質量較好。白心韌性鑄鐵件多數處理完全,很少殘留滲碳體和析出石墨。黑心韌性鑄鐵件多數以鐵素體和珠光體為基體,一部分以鐵素體或珠光體為基體,石墨形狀與現代同類材質相近。

3、古代鑄鋼技術:

灌鋼法,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先進煉鋼工藝。是中國早期煉鋼技術一項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齊著名冶金家綦母懷文發明。17世紀以前,西方各國一般都是採取熟鐵低溫冶煉的辦法,鋼鐵不能熔化,鐵和渣不易分離,碳不能迅速滲入。經過「塊煉法」--「百煉鋼」--「炒鋼法」的發展歷程,中國發明了灌鋼法,成功解決這一難題,為世界冶煉技術的發展做出劃時代貢獻。

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了技術更為先進的灌鋼法,用此法製作的兵器堅韌鋒利。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用煤做燃料,並用來冶鐵。北宋時期,用煤冶鐵已相當普遍。冶鐵爐的溫度因此得到提高,於是加速了冶煉進程,提高了冶鐵業的生產效率

Ⅲ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比如趙州橋……簡寫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渾天儀、地動儀、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等等。

Ⅳ 我國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1、天文歷法方面成就:中國古歷採用陰陽合歷,即以太陽的運動周期作為年,以月亮圓缺周期作為月,以閏月來協調年和月的關系。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

夏代的歷法是中國最早的歷法,當時已經依據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保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存的有關「夏歷」的重要文獻,是中國最早的天文歷法著作。

Ⅳ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哪些

中國古代技術創造有造紙、印刷、火葯、指南針等。

造紙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分有機制和手工兩種形式。機制是在造紙機上連續進行,將適合於紙張質量的紙漿,用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在造紙機的網部初步脫水,形成濕的紙頁,再經壓榨脫水,然後烘乾成紙。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火葯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Ⅵ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有哪些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主要有有「四大發明」以及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術「四大發明」是中華文明的一種標志,但我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經過三年調研梳理研究,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持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成果日前發布。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的遴選標准為突出原創性、反映古代科技發展的先進水平以及對世界文明的重要影響三個方面。最新推選出的88項「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分為三大類。在科學發現與創造這一類別中,包括了陰陽合歷、小孔成像、二十四節氣、中國珠算等。

「四大發明」是中華文明的一種標志,但我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經過三年調研梳理研究,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持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成果日前發布,推選出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88項。

Ⅶ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哪些

1、造紙

造紙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分有機制和手工兩種形式。機制是在造紙機上連續進行,將適合於紙張質量的紙漿,用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在造紙機的網部初步脫水,形成濕的紙頁,再經壓榨脫水,然後烘乾成紙。

2、印刷

印刷是將文字、圖畫、照片、防偽等原稿經製版、施墨、加壓等工序,使油墨轉移到紙張、紡織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復制原稿內容的技術。印刷是把經審核批準的印刷版,通過印刷機械及專用油墨轉印到承印物的過程。

3、紡織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後,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



4、陶瓷

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統稱,同時也是我國的一種工藝美術品,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已有風格粗獷、朴實的彩陶和黑陶。陶與瓷的質地不同,性質各異。陶,是以粘性較高、可塑性較強的粘土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不透明、有細微氣孔和微弱的吸水性,擊之聲濁。

5、冶金

冶金就是從礦物中提取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用各種加工方法將金屬製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屬材料的過程和工藝。

冶金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石器時代到隨後的青銅器時代,再到近代鋼鐵冶煉的大規模發展。人類發展的歷史融合了冶金的發展歷史。

Ⅷ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有哪些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這「四大發明」。但「四大發明」遠不足以全面概括中華民族的科技成就。中科院相關研究組經過近三年研究,遴選出88項中國古代重大科技發明創造,於14日正式向社會公布。

這88項科技發明大致分為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三類。

科學發現與創造類中包括干支、十進位值制與算籌記數、小孔成像、經脈學說、勾股容圓、天象記錄、潮汐表、線性方程組及解法等。

技術發明類包括水稻栽培、含酒精飲品的釀造、養蠶、溫室栽培、青銅弩機、馬鐙、地動儀、火箭、人痘接種術等;工程成就類包括曾侯乙編鍾、都江堰、長城、安濟橋、應縣木塔等。

四大發明的影響: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了一場人類文字載體的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

3、指南針應用於航海,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新大陸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科院遴選出88項中國古代重大科技發明創造

Ⅸ 中國古代到底有哪些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1、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

2、指南針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3、火葯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

5、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Ⅹ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除了四大發明以外,還有如下發明創造: 魯班(建築)——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建築)——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數學)——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數學)——225-295年,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數學)——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天文學)——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天文學)——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石申(天文學)——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天文學)——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天文學)——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文學家)——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天文學)——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天文學)——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燈具)——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平面繪圖)——224~271 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機械設計)——三國時代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曹魏人,是當時聞名的機械大師.他不僅製造了指南車、記里鼓車,而且改進了綾機,提高織造速度;創制翻車(即龍骨水車);設計並製造了以水力驅動大型歌舞木偶樂隊的機械等,可惜,他的生卒年並無詳盡記載,只知道他當過小官吏,並因不擅辭令,一生並不得志.到宋代,盧道隆於1027年製成記里鼓車,以及吳德仁於1107年同時製成指南車和記里鼓車的詳情,則被記載於《宋史?輿服志》中.記里鼓車又名記道車、大章車.它是利用車輪帶動大小不同的一組齒輪,使車輪走滿一里時,其中一個齒輪剛好轉動一圈,該輪軸撥動車上木人打鼓或擊鍾,報告行程,第一個在史書中留下姓名的記里車機械專家,是三國時代的馬鈞.記里鼓車是減速齒輪系的典型.它也是現代計程車、計速器的重要祖先.它的報告里數的設計,也是近代所有機械鍾表中報時木偶的始祖.
李春(橋梁設計)——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發明家)——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科學家)——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杜詩(水力鼓風機)——91~不祥,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淬火技術)——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算經)——三國時期,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數學)——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數學)——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墨子(思想家)——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經》中記載的研究成果有:光的直線傳播、物影的生成、雙影的生成、光的反射現象、物象大小所關涉的條件、平面鏡成像、凹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等若干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孔成像」理論.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將一組數據前三位變紅色字體 瀏覽:597
如何提升信息技術的運用 瀏覽:868
跑腿代理一般多少錢 瀏覽:697
網吧怎麼推銷產品 瀏覽:122
市場經濟怎麼規范 瀏覽:465
代理不好如何高效採集 瀏覽:838
葫蘆島連山市場門市多少錢一平 瀏覽:677
寶馬n20爆震感測器數據流在多少 瀏覽:649
鄉鎮加盟代理費多少 瀏覽:169
圖像信息用多少比特 瀏覽:404
程序保護是什麼 瀏覽:348
技術是用什麼練成的 瀏覽:394
哪裡能看免費的數據 瀏覽:355
大街網怎麼發招聘信息 瀏覽:570
公告程序需要提供什麼 瀏覽:275
ok交易所合約如何加倉 瀏覽:79
如何控制不良產品往下流 瀏覽:24
沙門氏菌在哪些產品中常見 瀏覽:727
美容院排毒養顏產品有哪些 瀏覽:729
西寧年貨市場有哪些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