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如何製造玉米素技術

如何製造玉米素技術

發布時間:2022-05-19 09:59:58

1. 玉米高產新技術有哪些怎麼促進玉米產量和質量提高

首先要考慮氣候的選擇,氣候不穩定,在過去兩年中大部分的長時間的乾旱或低溫潮濕條件下長時間,對於玉米是一個很好的考驗,所以在選擇品種時,根據當地氣候選擇冷、旱、抗倒伏品種,玉米種植密度問題時也應注意,每畝4000株的產量是正常的,採用新技術和適當的田間病害管理,種植密度可達到5000株左右。

土壤是玉米產量的關鍵之一,水分營養豐富,在玉米生長較快的條件下,玉米生長最需要7-10個葉片的時間,各方面利用生產包裝,調整土壤生態環境,提供玉米生長所需的養分,同時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抗倒伏能力。

由於品種特性或留苗過密,玉米田常有空莖無穗。這些空莖和分櫱應該被移除。特別是在高密度小區,及時清除空稈和弱株,以提高群體產量。晚收應適當,不影響後續作物的播種。玉米收獲時,苞片變白變松,種子乳紋消失,內含物完全硬化。

2. 怎樣才能把玉米做成澱粉

玉米澱粉 (corn starch) 又稱玉蜀黍澱粉。俗名六穀粉。白色微帶淡黃色的粉末。 將玉米用0.3%亞硫酸浸漬後,通過破碎、過篩、沉澱、乾燥、磨細等工序而製成。 普通產品中含有少量脂肪和蛋白質等。吸濕性強,最高能達30%以上。
製作方法
1.清理
清理玉米中含有各種塵芥、有機和無機雜質。為了保證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對玉米中存在的雜質必須 玉米澱粉
進行清理。清理玉米的方法,主要採用篩選、風選等。清理設備有振動篩、比重去石機、永磁滾筒和洗麥機等。 振動篩是用來清除玉米中的大、中、小雜物。篩孔配備,第一層篩面用直徑17~20毫米圓孔,第二層篩面直徑12~15毫米圓孔,除去大、中雜,第三層篩面選用直徑2毫米圓孔除去小雜。 比重去石機是用來除去玉米中的並肩石。由於玉米粒度較大,粒型扁平,比重也較大等特點,在操作時應將風量適當增大,風速適當提高,穿過魚鱗孔的風速為14米/秒左右。魚鱗孔的凸起高度也應適當增至2毫米,操作時應注意魚鱗篩面上物料的運動狀態,調節風量,並定時檢查排石口的排石情況。 永磁滾筒是用來清除玉米中的磁性金屬雜質,應安置在玉米地入破碎機前面,防止金屬雜質進入破碎機內。 洗麥機可以清理玉米中的泥土、灰塵。經過清理後玉米的灰分可降低0.02~0.6%。
2.浸泡
玉米浸泡方法目前普遍採用金屬罐幾只或幾十隻用管道連接組合起來,用水泵使浸泡水在各罐之間循環流動,逆流浸泡。 在浸泡水中溶加浸泡劑經試用的結果表明,石灰水、氫氧化鈉和亞硫酸氫鈉都不及二氧化硫效果好,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宜太高。因為含二氧化硫的浸泡水對蛋白質網的分散作用是隨著二氧化硫含量增加而增強。當二氧化硫濃度為0.2%時,蛋白質網分散作用適當,澱粉較易分離;而濃度在0.1%時,不能發生足夠的分散作用,澱粉分離困難。一般最高不超過0.4%,因為二氧化硫的濃度過高,酸性過大,對玉米浸泡並沒有多大好處,相反地會抑制乳酸發酵和降低澱粉粘度。 浸泡溫度對二氧化硫的浸泡作用具有重要的影響,提高浸泡水溫度,能夠促進二氧化硫的浸泡作用。但溫度過高,會使澱粉糊化,造成不良後果。一般以50~55℃為宜,不致於使澱粉顆粒產生糊化現象。 浸泡時間對浸泡作用亦有密切的關系。在浸泡過程中,浸泡水不是從玉米顆粒的表皮各部分滲透到內部組織,而是從顆粒底部根幅處的疏鬆組織進入顆粒,通過麩皮底層的多孔性組織滲透到顆粒內部,所以必須保證足夠的浸泡時間。玉米在50℃浸泡4小時後,胚芽部分吸收水分達到最高值,8小時後,胚體部分也吸收水分達最高值。這個時候玉米顆粒變軟,經過粗碎,胚芽和麩皮可以分離開。但蛋白質網尚未被分散和破壞,澱粉顆粒還不能游離出來。若繼續浸泡,能使蛋白質網分散。浸泡約24小時後,軟胚體的蛋白質網基本上分散,約36小時後,硬胚體的蛋白質網也分散。因為蛋白質網的分散過程是先膨脹,後轉變成細小的球形蛋白質顆粒,最後網狀組織破壞。所以要使蛋白質網完全分散,需要48小時以上的浸泡時間。 各地工廠的玉米浸泡條件不完全相同。一般操作條件如下:浸泡水的二氧化硫濃度為0.15~0.2%,pH值為3.5。在浸泡過程中,二氧化硫被玉米吸收,濃度逐漸降低,最的放出的浸泡水內含二氧化硫的濃度約為0.01~0.02%,pH值為3.9~4.1;浸泡水溫度為50~55℃;浸泡時間為40~60小時。浸泡條件應根據玉米的品質決定。通常是貯存較久的老玉米含水分低和硬質玉米都需要較強的浸泡條件,即要求較高的二氧化硫濃度、溫度和較長的浸泡時間。 玉米經過浸泡以後,含水分應達40%以上。
3.玉米粗碎
粗碎的目的主要是將浸泡後的玉米破成10塊以上的小塊,以便分離胚芽。 玉米粗碎大都採用盤式破碎機。粗碎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把玉米破碎到4~6塊,進行胚芽分離;第二次再破碎到10塊以上,使胚芽全部脫落,進行第二次胚芽分離。
4.胚芽分離
目前國內胚芽分離主要是使用胚芽分離槽。優點是操作比較穩定,缺點是佔地面積大,耗用鋼材多,分離效率低,一般不超過85%。 國內外還有採用旋液分離器的玉米澱粉廠。這種分離器由尼龍製成,用12隻分離器集中放在一個架子上,總長度不超過1米,佔地面積小,生產能力大,分離效率高,可達95%以上。
5.玉米磨碎
經過分離胚芽後的玉米碎塊和部分澱粉的混合物,為了提取澱粉,必須進行磨碎,破壞玉米細胞細胞,游離澱粉顆粒,使纖維和麩皮分開。 磨碎作業的好壞,對澱粉的提取影響很大。磨得太粗,澱粉不能充分游離出來,因被粗細渣帶走,影響澱粉出度。太細,纖維分離不好,影響澱粉質量。 為了有效地進行玉米磨碎,通常採用二次磨碎。第一次用錘碎機進行磨碎,經篩分澱粉乳後;第二次用砂盤澱粉磨進行磨碎。有的用萬能磨碎機作第一次磨碎,經篩分澱粉乳後,再用石磨進行第二次磨碎。 根據各地生產實踐證明:金剛砂磨較石磨好,硬度高,磨紋不易磨損,磨面不需經常維修,磨碎效率也高。現已逐步以金剛砂磨代替石磨。
6.澱粉篩分
玉米碎塊經過磨碎後,得到玉米糊,可以採用篩分的方法將澱粉和粗細渣分開。常用的篩分設備有六角篩、平搖篩、曲篩和離心篩等。 篩分澱粉的篩孔應根據篩分設備的種類和澱粉質量要求決定。六角篩清洗粗渣篩孔直徑為0.6毫米,細渣篩孔直徑為0.12毫米,平搖篩篩分粗渣篩孔用7××號雙料尼龍,篩分細渣篩孔用12××號雙料尼龍,曲篩清洗粗、細渣使用六級的120°曲篩,篩長1.6米,第一級曲篩的篩縫寬0.05毫米,其餘各級篩縫寬0.075毫米;離心篩的轉子篩板篩孔為2×0.24毫米。一般是用四級連續操作。 篩分粗、細渣需要清水量,按100公斤干物質計算,篩分粗渣需230~250升,細渣需10~130升,水溫為45~55℃,含有0.05%二氧化硫,pH約為4.3~4.5為宜。
7.蛋白質分離和澱粉清洗
分離粗、細渣後的澱粉乳濃度為6~8波美度,含干物質約11~14%。這里的澱粉化學組成分析如下表: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澱粉 88~92 水溶性物質 2.5~4.5
蛋白質 6~10 二氧化硫 0.035~0.045
脂肪 0.5~10 細渣 0.05~0.1克/升
灰分
0.2~0.4
從上表可以看出,澱粉乳中干物質除了澱粉以外,主要是蛋白質和水溶性物質,所以必須進行蛋白質分離和澱粉清洗。 分離蛋白質一般採用流槽分離,因佔地大,分離效率低,現在逐步改用離心機分離。但要求澱粉乳中含渣子要少,防止碟片內噴嘴堵塞,造成機械振動。 分離蛋白質後的粗製澱粉乳必需進行清洗。澱粉清洗大都在清洗池內進行,但清洗時間長,澱粉損失大。現代玉米澱粉廠澱粉清洗採用旋液分離器進行清洗,一般用9~14級旋液分離器處理。根據測定,從離心機出來的澱粉乳蛋白質含量不超過2.5%,經過9級旋液分離器處理,成品澱粉中蛋白質含量可降至0.35%。
8.離心分離和乾燥
從旋液分離器出來的澱粉乳含水分78%,如果澱粉車間與澱粉糖車間結合在一起,就可直接送至澱粉糖車間使用。不必進行澱粉乳脫水和乾燥處理。但是從清洗桶得到的澱粉乳含水分離,必須進行脫水處理。 把澱粉乳送入離心分離機進行脫水,可得含水分為45%的濕澱粉,這種濕澱粉也可以作為成品出廠。為了便於運輸和貯藏,最好進行乾燥處理,將澱粉含水分降低至12%的平衡水分。然後作為成品干澱粉出廠。 為了保證成品細度均勻,有時還要進行成品整理。先經篩分處理,篩出規定細度的澱粉,篩上物送入粉碎機進行粉碎,然後再行篩分,使產品全部達到規定的細度。
9.副產品加工
在生產玉米澱粉過程中,可以得到玉米漿、胚芽、渣子和蛋白質水等中間產品,如果進行加工,均能作為副產品利用。玉米主要副產品加工方法如下: (1)玉米漿:用二氧化硫溶液逆流浸泡玉米,最後泵出浸泡水含干物質6~7%,可以採用三效真空蒸發,將它濃縮到含干物質50%的濃液,稱為玉米漿。根據玉米漿化學成分測定結果如下: 水分48~50% 還原糖5.5%以上 含氨量3.6%以上 無機物10%以上 氨氮0.9%以上 乳酸9~12%以上 玉米漿除了可作為培養酵母和抗菌素營養料和製造菲門和肌醇的原料外,與回收的玉米蛋白質和粗、細渣混合後,也是很好的動物飼料。 (2)玉米胚芽:從篩分工段清洗過的胚芽含水分約50~60%,可用滾筒乾燥機或沸騰機將它乾燥至水分含量達4%。通常採用三級乾燥,第一級乾燥到胚芽含水分約35%;第二級為10%;第三級達到胚芽規定的水分含量。 乾燥後的胚芽含有45~50%的油分。它比大豆的含油量高(大豆含油量約為20%),所以它是很好的油料。經榨油機榨得的粗玉米油呈黃色,含游離脂肪酸,再經精煉處理,得精煉玉米油可以食用,油餅可作飼料。 (3)蛋白質水:從流槽、碟式分離機或旋液分離器得到的蛋白質水,又稱為麩質水或黃漿水。蛋白質水的濃度低,但干物質中蛋白質含量高。過濾性差,所以不能直接用過濾方法回收其中懸浮的蛋白質類物質。通常採用在沉澱池內間歇沉澱或用濃縮離心機分離。濃縮後的蛋白質與細渣混合,進行過濾、乾燥、粉碎和篩分,得到含水分10~12%的蛋白質粉,也稱為谷朊粉,含蛋白質在40%以上,可供配製飼料的原料。 (4)渣子和玉米漿的乾燥:從篩分設備篩上物得到的粗細渣子含水分約在85%以上,先經壓榨機脫水,使水分含量降低到55~70%,再與玉米漿混合。由於玉米漿的酸度較高,所以在與渣子混合前先用石灰中和玉米漿的酸度,然後混合、乾燥到含水量為12%以下。它的化學成分如下: 水分11~13% 粗脂肪2%以下 粗蛋白質18%以下 粗纖維9%以下 灰分8%以下 可溶性蛋白50%以上 從上列數據可以看出,蛋白質含量較高,可以作為良好的動物飼料。

3. 玉米素的提煉

細胞分裂素(CTK)是一類腺嘌呤衍生物。

玉米中分離出了一種類似於激動素的細胞分裂促進物質,命名為玉米素(zeatin,Z,ZT)
玉米素是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得到的第一種天然細胞分裂素。

通常認為細胞分裂素是體細胞胚胎發生的抑制劑,然而已有實例證明,這種意見至少並不具有普遍意義。在某些實例中,細胞分裂素甚至對體細胞胚胎發生能起促進作用,而且不同的細胞分裂素其作用也不盡相同,例如低濃度的玉米素,能刺激胡蘿卜懸浮培養液中的胚胎發生,但相應濃度的激動素或BAP卻抑制此過程,而在芹菜中,情況恰好相反,低濃度的激動素能促進其胚胎發生。

細胞分裂素,包括天然的激動素和多種人工合成的同類物質。天然的激動素存在於莖尖、根尖、未成熟的種子、萌發中的種子和生長的果實中。花卉常用的細胞分裂素有6苄氨基嘌呤、、玉米素、激動素等,其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細胞體擴大,使芽分化,解除頂端優勢,促進側芽生長,抑制衰老等,對種子和芽有打破休眠、促使萌發的作用。

4. 如何提高玉米制種技術

1選地
選擇制種地的先決條件是種植地點是否適合自交系生長發育。其次,要考慮到溫度的變化范圍和常見的害蟲威脅,還要檢測當地的地形特徵、固有肥力和自然雜草的情況,避免因貧瘠和雜草帶來田地不均勻的問題。為防止出現乳生玉米的情況,最好避開前茬是玉米的田塊。
2施肥
2.1基肥
制種田要增施足夠的底肥,並且要氮磷鉀配合,以滿足幼苗階段對養墒的需要,促進幼苗早生快發,所以底肥是高制種產量的基礎。因此,要施腐熟好的優質農家肥60Uhd以上,尿素120—150kg/hm:,鉀肥、磷肥各375kg/hm-;或施復合肥600kg/hmz以上,鋅肥22.5kg/hm-;或施磷酸二銨300kg/lrrn2,鉀肥150kg/hmz,鋅肥22.5kg/hm2。應注意種肥安全隔離。
2.2追肥
適時合理地追肥,增強穗肥,補施攻粒肥。玉米需肥時間大致可分為苗期、孕穗、花粒3個時期。根據玉米制種生長發育特點,確定施肥時間和數量。苗期階段是生根長葉的營養生長時期,要以氮肥為主,在玉米七葉期追施尿素l20—l50kg/hm2,促苗快發。孕穗階段基葉生長旺盛、植株和莖粗都在迅速增大,雄穗和雌穗相繼開始分化,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井進,是發育最旺盛和需肥量最大時期,因此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75—450kgfhm2,將肥埋嚴,促進孕大穗。灌漿階段要根據情況補施攻粒肥,方法是葉面噴肥,用磷酸二氫鉀2.25kg/hm2加尿素7.5kg/hmz對水750kg噴施,可增加光合能力,提高百粒重。如使用一次性玉米專用肥,應深施,施肥量825—900kg/hm2。
3播種
3.1種子處理
制種親本種子必須用種衣劑包衣後播種,且父、母本選用不同顏色,以示區別。可用克福醇種衣劑包衣,或立克銹或粉銹寧拌種。
3.2設置父母本行比
設置父母本種植行比要根據制種雙親的相對株高和父本的花粉量來確定,通常單交制種區父母本的行比為1:2—3;在母本植株高度較父本矮、父本花粉量較大、花期較長的情況下,父母本的種植行比可以擴大到1:4—6;當父本植株較高、花期較長、花粉量較大、氣候條件相對較好且可以進行人輔助授粉的情況下,父母本的種植行比可以擴大到1:8。
3.3播期調整
為了保證雙親花期相遇,對於新雜交種,一般採用葉片比較法,即根據父母本生長出來的葉片數來測定花期是否相遇,因此首先要了解兩親本全生育期的總葉片數,依照母等父的原則,在生育期間母本應比父本提前發育卜2片葉,母本早於父本的調節方法:首先加強父本水肥管理,促進父本生長;其次推遲母本去雄時間,將要散粉時再去雄,以延緩雌穗生長,但在母本去雄時,避免散粉影響種子質量;另外,如果母本吐絲太早的採取剪花絲。如果還未能達到花期相遇,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重新估計花期相差的天數,如可能達到花期相遇,則採取剝去母本第1個雌穗,重施速效肥,以促進第2個雌穗的迅速生長。父本早於母本的調節方法:首先加強母本水肥管理;其次母本提前去雄,當雄穗尖剛露出頂葉就拔掉,必要時在雄穗未露出頂葉時,把雄穗連同I~2片葉一起拔掉,使養分集中到雄穗上,以便提前3—5d吐絲;還可以修剪母本枝葉,剪去花絲2.5—4.Ocm可使母本花期提前1—2d;最後如果母本苞葉過多,吐絲偏晚,則剪去母本苞葉以促進母本提前吐絲。
3.4適期播種
制種田應掌握適宜播種期,如遇春旱,應適當提前。用機播開溝等距點播,踩好底格,覆土均勻,及時鎮壓保墒。為保證種子成熟和親本錯期播種保墒,盡量採用鋪膜播種。在鶴崗地區行距57—60cm,母本株距23~27cm,保苗5.25—6.75萬株/llH12;父本株距33—37cm,保苗4.5萬株rT12,加播父本,在母本3—4行間壟溝內隔50cm播l行父本。
4田間管理
五至六葉期定苗,除去雜苗和病弱苗,正常管理父母本,預測調整花期。如果父本雄穗柄短,且頂葉影響花粉擴散,應及時扯開頂葉。採用種子包衣技術,防治螻蛄、金針蟲、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採用甲胺磷噴霧或者用甲拌磷、辛硫磷或甲胺磷顆粒劑灌心防治粘蟲;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一號、甲拌磷或甲基1605顆粒劑灌心防治玉米螟。如果父本易感蚜蟲,特別是散粉期,可用氧化樂果防治。
5除雜
苗期除雜時,分清父母本幼苗葉鞘色、葉片色、邊緣有無波曲;掌握親本的特徵,一定要嚴格去除雜株及乳生玉米。拔節至抽雄除雜時,掌握母本抽雄期穗下開張角度、穗位上葉態、母本花絲顏色、生活力等特點進行除雜。成熟期除雜時,嚴格區分母本穗行數、籽粒顏色、穗軸顏色、穗型再進一步進行除雜。

5. 玉米澱粉的製作方法

1、清理

清理玉米中含有各種塵芥、有機和無機雜質。為了保證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對玉米中存在的雜質必須進行清理。清理玉米的方法,主要採用篩選、風選等。清理設備有振動篩、比重去石機、永磁滾筒和洗麥機等。

2、浸泡

玉米浸泡方法目前普遍採用金屬罐幾只或幾十隻用管道連接組合起來,用水泵使浸泡水在各罐之間循環流動,逆流浸泡。

3、玉米粗碎

粗碎的目的主要是將浸泡後的玉米破成10塊以上的小塊,以便分離胚芽。

玉米粗碎大都採用盤式破碎機。粗碎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把玉米破碎到4~6塊,進行胚芽分離;第二次再破碎到10塊以上,使胚芽全部脫落,進行第二次胚芽分離。

4、胚芽分離

目前國內胚芽分離主要是使用胚芽分離槽。優點是操作比較穩定,缺點是佔地面積大,耗用鋼材多,分離效率低,一般不超過85%。

國內外還有採用旋液分離器的玉米澱粉廠。這種分離器由尼龍製成,用12隻分離器集中放在一個架子上,總長度不超過1米,佔地面積小,生產能力大,分離效率高,可達95%以上。

5、玉米磨碎

經過分離胚芽後的玉米碎塊和部分澱粉的混合物,為了提取澱粉,必須進行磨碎,破壞玉米細胞細胞,游離澱粉顆粒,使纖維和麩皮分開。

磨碎作業的好壞,對澱粉的提取影響很大。磨得太粗,澱粉不能充分游離出來,因被粗細渣帶走,影響澱粉出度。太細,纖維分離不好,影響澱粉質量。

6、纖維的分離

玉米碎塊磨碎後得到玉米糊。玉米糊中除含有大量澱粉以外,還含有纖維和蛋白質等。如果不去除這些物質,會影響澱粉的質量。通常是先分離纖維,然後再分離蛋白質。分離纖維大都採用篩選方法,常用設備有六角篩、平遙篩、曲篩和離心篩等。

7、蛋白質的分離

玉米經破碎並分離纖維後所得到的澱粉乳,除含有大量澱粉以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等,是幾種物質的混合懸浮液。這些物質的顆粒雖然很小,但比重不同,因此,可用比重分選的方法將蛋白質分離出去。分離蛋白質的簡單設備為流槽。

8、清洗

澱粉乳經分離蛋白質後,通常還含有一些水溶性雜質。為了提高澱粉的純度,必須進行清洗。最簡單的清洗方法是將澱粉乳放入澱粉池中,加水攪拌後,靜置幾小時,待澱粉沉澱後,放去上面的清液。再加水攪拌,沉澱,放去上清液。如此反復2—3次,便可得到較為純凈的澱粉。

9、脫水

清洗後的澱粉水分相當高,不能直接進行乾燥,必須首先經過脫水處理。一般可採用離心機進行脫水。

10、乾燥

脫水後得到的濕澱粉,水分仍然較高,這種濕澱粉可以作為成品出廠。為了便於運輸和儲存,最好進行乾燥處理,將水分降至12%以下。

11、成品整理

乾燥後的澱粉,往往粒度很不整齊,必須進行成品整理,才能成為成品澱粉。

(5)如何製造玉米素技術擴展閱讀:

玉米澱粉有以下用途:

1、玉米澱粉與水或牛奶混合後有獨特的外觀和質感,常用來摻在白糖粉作為抗粘結劑。

2、玉米澱粉常用作布丁等食品的凝固劑。利用雙層蒸鍋,以牛奶、砂糖、玉米粉和增香劑等配料就可輕易製作出簡單的玉米粉布丁。

玉米澱粉制的玉米面的營養價值:

1、玉米面中含有亞油酸和維生素E,能使人體內膽固醇水平降低,從而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

2、玉米面中含鈣、鐵質較多,可防治高血壓、冠心病。

3、粗磨的玉米面中含有大量的賴氨酸,可抑制腫瘤生長。

6. 玉米發酵窩料製作方法

今天呢我來給釣友們分享一套窩料配方,此款窩料就是我們常用的發酵玉米,製作的步驟也比較簡單,而且製作成本也比較低,入水發窩快留魚還持久,比買的還要好用呢。如果釣友想試試,那就認真的往下看吧,開始今天的分享了。

蜂蜜

接下來我們准備一下製作窩料的原料:干玉米粒20斤、八角5顆、紅糖300g、白糖300g、蜂蜜100ml、土酒麴50g、發酵粉5g、大號壇子一個。首先釣友們取來一個大盆,把玉米粒一次性倒入裡面,隨後加水攪拌多次,直至玉米粒的雜質都浮出水面。隨後用勺子撈出來直至水面干凈。然後放置陰涼處浸泡一天,期間記得換水,大概是2-3次,不然當下季節就會變抽。

白糖

玉米粒浸泡好之後呢取來一個鍋,然後倒入水倒入玉米粒放入八角開火煮制,大約七八成熟的時候即可關火,記得在煮的時候加夠水喲。煮好之後釣友們撈出來放到之前浸泡的那個大盆當中,隨後釣友們倒入白糖和紅糖用東西攪拌,當然手混合的會更均勻。接著在倒入土酒麴和發酵粉,倒入這兩種東西的時候,記得分次倒入,不然混合不均勻效果就會變差,最後釣友們倒入蜂蜜攪拌,這款窩料就製作好了。接著取來壇子,把窩料全部裝入裡面封口處理,對了在裝入之前,最好是用酒擦拭一下壇子裡面的水,不然很容易發生變質的情況。

漁獲

窩料製作好之後,釣友們把窩料放入陰涼處,大約3-5天,就可以拿去釣魚使用了。這款窩料雖然放置的時間比較短,但是當下季節溫度比較高,發酵完全是沒有問題的,釣友們不用擔心的,就是這樣這款窩料的發酵味還是比較濃的,這樣入水穿透力還是比較強的,雖然賣相不是那麼好,但穿透力聚魚這塊釣友不用質疑哈。

7. 玉米制製造肥料方法

秸桿是一種生物資源。秸桿中含有氮、磷、鉀、鈣、鎂、蛋白質、纖微素、木質素等礦質養分和有機質。將秸桿直接還田和間接還田,能夠全面補充土壤養分,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水平和農作物產量,具有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用草數量減少及對秸桿還田的認識、利用方法掌握不夠,使秸桿焚燒、亂放丟棄現象較為嚴重。不僅浪費資源,還污染環境,影響交通,不利於生態平衡。農業綜合利用是最直接、最簡捷最經濟有效的秸桿利用方法。現介紹綜合利用技術。
1、直接還田技術
1.1水稻、小麥機收割粉碎後隨旋耕滅茬直接還田。小麥機收割將秸桿粉碎後,把秸桿均勻撒於田面,水稻插秧前一天灌高出表面3cm的淺水漚制一夜,第二天施足底肥用拖拉機淺水旋耕,使秸桿入泥,然後插秧。水稻機收割粉碎稻草,將粉碎的草節均勻撒於田面,採用機旋耕或牛耕,使秸桿翻埋入土,施足底肥,整田作畦播種小麥,或按行集中施肥,栽植油菜。
1.2稻草、玉米桿翻埋還田。隨耕田將稻草或玉米桿(太長可鍘成短節)順犁溝鋪墊犁底層,依次翻埋壓實,然後施肥、整田播種小麥或栽種其他作物。
1.3桑園 、果園抽槽還田。果園、桑園在間行挖1米深溝,寬度因果樹、桑樹行距而定,將秸桿填入溝中,加入農家肥漚制更好,填土將秸桿蓋嚴壓實,隔年隔行再進行抽槽還草。
2、間接鋪蓋秸還田技.就是在大株作物行間,或小株作物播種後出苗前在其表面覆蓋作物秸桿,讓其自然腐爛的秸桿還田技術.採用次項秸桿還田技術,具有抗淋播栽、抑制雜草、節約生產成本的功效.
2.1稻茬油菜行間蓋草還田.水稻收獲後腿水晾田,移栽前按2.5?2.8尺的行距拉繩,順繩集中施足底肥,挖行扦土,使土肥混勻,按0.5?0.8尺的窩距雙株移栽油菜苗.油菜移栽後在行間覆蓋稻草或玉米桿.秸桿要蓋勻蓋嚴行間,可有效抑制行間雜草生長。減少化學鋤草或人工鋤草費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一畝大田的稻草可全部用於覆蓋一畝油菜的行間。稻茬油菜半免耕覆草栽培技術是指稻田不經翻犁,直接拉繩定距,按行施肥栽植油菜後在行間覆蓋稻草的栽培技術。該技術栽植油菜省工省時,便於秸桿還田及抗淋播栽。
2.2小麥免耕蓋草還田。首先齊泥滅稻茬,施足底肥後播種小麥。播後均勻覆蓋1?2cm厚的稻草蓋草時時按6?8尺留畦作廂,畦溝寬、深0.8?1.0尺清理畦溝,將土均勻撒在草上。一畝大田的稻草可用於1.5畝小麥免耕蓋草播種施用。蓋草過厚影響小麥出苗,過少達不到秸桿還田增加有機質的效果。
2.3其它作物覆蓋秸桿.園桑、果園在其行間畝鋪蓋2000-3000公斤秸桿.大蒜播種後在其表面均勻鋪蓋一單層玉米桿。西瓜、番茄等瓜果類移栽後在其行間畝鋪蓋1500-2000公斤秸桿。實現秸桿還田培肥地力的同時抑制雜草生長,還有蓄水保墒的功效。
秸稈氨化的主要方法
秸稈氨化的方法,根據利用氨源的不同,可分為液氨氨化、尿素氨化、碳酸氫銨氨化和氨水氨化等幾種,其中以液氨氨化、尿素氨化效果較好。
液氨氨化液氨又叫無水氨,含氮82.3%。常用量為秸稈干物質重量的3%,是最為經濟的一種氨源,氮化效果也最好。氨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需要在壓力容器中才能保持液態。因此,液氨需要高壓容器貯運(氨罐和氨槽車等),一次性投資大。此外,液氨有毒、易爆,一般不適用於個體農戶。
尿素氨化尿素含氮46.6%。在適宜溫度和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氨可以氨化秸稈。尿素的推薦用量為秸稈干物質重量的4%~5%。尿素貯運方便,氨化時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對密封條件的要求也不像液氨那樣嚴格,是我國普遍使用的一種氨源,氨化效果僅次於液氨。
用尿素做氨源,要考慮尿素分解為氨的速度。溫度越高,尿素分解為氨的速度越快,宜在溫暖的地區或季節採用。通常要使尿素分解加快,在氨化過程中最好加些脲酶豐富的東西,如豆餅粉等。玉米秸的脲酶含量比其他秸稈高,可以不補充脲酶。
碳酸氫銨氨化碳酸氫銨含氮15%~17%,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分解成氨、二氧化碳和水。按液氨的含氮量和用量推算,碳酸氫銨的適宜用量為秸稈干物質重量的14%~19%。碳酸氫銨分解受溫度影響,在低溫條件下分解不完全,氨化效果不太理想。
氨水氨化氨水是氨的水溶液。氨水濃度不等,常用的為20%,適宜用量為秸稈干物質重量的12%。由於氨水含氮量低,運輸量大,適合在化肥廠附近應用。

8. 要想種出高產玉米需要掌握哪些種植技術

一、選擇地塊

選擇種植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透性好的地塊,這樣才能收獲較高的產量。

二、選用良種

目前所種植的玉米都是雜交種子,通俗來說就是1年種,因此不能留種子,雜交種子主要是利用品種的優勢,來提高玉米的品質、產量、抗病性、抗逆性,所以在選種時不要選擇隔年種子,這樣的種子發芽率比較低。

九、防治病蟲害

苗期主要的蟲害是地老虎,它會咬斷幼苗的根莖部,導致植株死亡、缺塘斷壟,期間可用50%巴丹可濕性粉劑,攪拌炒香的米糠或者麥麩,比例為1:50,然後撒於玉米地塊誘殺幼蟲。

十、中耕管理

玉米的中耕管理,可配合苗期、拔節期追肥來進行,玉米長至6.5-7片葉時,可配合追肥進行小培土,玉米長至11-12片葉時,可配合追施拔節肥進行大培土。

9. 如何製作玉米青儲料

青貯就是利用青綠飼料中存在的乳酸菌,在厭氧條件下對飼料進行發酵,使飼料中的部分糖源轉變為乳酸,使青貯料的酸鹼度(pH值)降到4.2以下,以抑制其它好氧微生物如黴菌、腐敗菌等的繁殖生長,從而達到長期貯存青飼料的目的。青貯發酵的機理是一個復雜的微生物活動和生物化學的變化過程。其持續的時間約3周左右,大體可分為5個價段:第一價段是創造厭氧環境階段。從青貯原料放入窖中開始,這時植物細胞在繼續呼吸,有人將此期稱為植物呼吸期, 優質青貯料的植物呼吸期約3天,其結果是產生二氧化碳和熱量,使青貯料逐漸變為厭氧環境,再加上產熱,都給乳酸菌繁殖提供了條件。如果未壓實排盡青貯料間隙中的空氣, 不僅延長植物呼吸期, 且會引起養分損失。第二階段主要是產生乙酸階段。酸的濃度增加又給乳酸菌開始繁殖創造了條件。第三階段是乳酸開始產生價段。也是乙酸菌在較高的酸中不能生活而受到限制的階段。以上三個價段約需5天,三者互相穿插,無一定界限。第四價段則是乳酸菌增殖和乳酸形成的價段。在正常情況下,窖內溫度由330C降到250C,pH值由6降到4.0左右(青貯飼料PH值:良好的pH值3.8~4.4;中等的為4.5~5.3;低劣的5.4~6.0)。這個價段持續15~20天。由於產生的乳酸已達到最高水平,乳酸菌本身也受到抑制。第五階段在1個月後轉入穩定期, 其情況取決於前四個價段,首先如產生的乳酸、乙酸量足,就可以預防其它雜菌的作用。否則,如乳酸量少,有害雜菌就會增殖;丁酸菌會產生丁酸,進而作用於青貯原料引起分解,使蛋白質、氨基酸分解為氨與胺,青貯料發出臭味,影響適口性。其次,如青貯窖鎮壓得緊,空氣排出干凈,封頂嚴密不漏氣(最初幾天下沉最多,封頂下沉後要及時培土封嚴),青貯料就可長期保存10年以上。否則,空氣一經進入,就會氧化產熱,造成損失;同時在有空氣情況下,黴菌繁殖,就能利用第四階段所產生的乳酸,使酸度下降後, 隨之雜菌增殖,使青貯料霉變發臭而遭受損失。
青貯料成敗的關鍵,是能否滿足乳酸菌生長繁殖的四個條件:無氧環境(氧氣使飼料氧化、使好氧微生物如黴菌、腐敗菌等大量繁殖而發生腐敗。方法是壓緊排氣,形成無氧環境)、原料中足夠的糖分、再加上適宜的含水量(65~75%),另外,還要注意溫度。最適宜的溫度是25~30度,一般控制在19~37度之間就沒大問題。四者缺一不可。
首先為保證無氧環境,青料收割後,應盡可能在短時期內切短、裝窖、壓實、封嚴,這是保持低溫和創造厭氧的先決條件。切短是便於壓實,壓實是為了排除空氣,密封是隔絕空氣。否則,如有空氣就會使植物細胞繼續持續呼吸,窖溫升高,不僅有利於雜菌繁殖,也引起營養物質大量損失。
其次,為保證乳酸菌的大量繁殖,必需有適當的含糖量。根椐飼料含糖量的多少,可將青貯原料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含糖量多的易於青貯的原料,如玉米稈、菊芋、向日葵、胡蘿卜莖葉、蕪青、飼用甘藍、禾本科牧草、甘薯藤、南瓜等;第二類是含糖量少的不易於青貯的原料,如苜蓿、三葉草、草木樨等豆科牧草以及大豆、碗豆、馬鈴薯的莖葉等;這類原料宜與第一類混貯。第三類是不能單獨青貯的原料,如南瓜藤、西瓜藤等。這類植物含糖量極低,只有與其它易於青貯的原料混貯,或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如玉米粉等,或加酸青貯才能成功(包括如每100kg青貯原料加1kg丙酸,但要注意防止濺灑在皮膚上;或按原料量的5~6%添加A.I. V稀釋液(由濃度30%的鹽酸192份、40%的硫酸8份,再加水800份稀釋而成);或按原料量的5~7%添加A.A Z稀釋液(該液由濃度8~10%鹽酸170份、8~10%的硫酸30份混合而成);也可加蟻酸、甲酸(比加鹽酸、硫酸效果好,因鹽酸等強酸易溶解鈣鹽,影響了對鈣的吸收)。因蟻酸在青貯時或瘤胃消化過程中,能分解成對家畜無毒害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蟻酸本身也可被吸收利用,增重效果比一般青貯料高。添加量為每噸原料中加濃度85%的蟻酸2.85kg(英國)或濃度為90% 的4.53kg(美國)。加酸青貯料的優點:顏色鮮綠,具香味,品質高(蛋白損失僅0.3~0.5%,一般青貯料損失達1~2%;粗纖維減少多;胡蘿卜素、VC、鈣、磷損失少)。
第三,青貯料中適宜的水分含量是保證乳酸菌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最適宜的含水量為65~75%。豆科牧草則以60~70%為優。另外,因質地不同而有差異。質地粗硬的原料,含水量可高達78~82%;而收割早、幼嫩多汁而柔軟的原料,含水量應低些,以60%為宜。含水過高或過低的青貯原料,均應進行涼曬處理或加水調節。過高的貯前應稍涼曬凋萎,如仍不行,可與粉碎的乾草或秸稈混合青貯。判斷觀察水份高低的方法,除實測外,在生產中主要是靠經驗來判斷。一是手擠法:抓一把鍘碎的青貯原料,用力擠30秒鍾,伸開手後有水流出或手指間有水,含水量約為75~85%,太濕,不能做成優質青貯,應該曬一下,或與較乾的秸桿一起青貯,或每噸加90kg玉米面或加統糠、米糠、麥麩秸稈粉等。如伸開手後料團呈球狀,手濕,含水量約在68~75%,或伸開手後料團慢慢散開,手不濕,含水量約在60~67%,都是做青貯的最佳含水量,不需任何添加物。如伸開手後料團立即散開,含水量低於60%,要添加水分後才能青貯。二是扭彎法:在鍘碎前,扭彎秸桿的莖時不折斷,葉子柔軟帶綠而不幹燥,這時的含水量最合適。一般來說,豆科植物在孕蕾期和初花期,禾本科植物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玉米在乳熟期,水分含量適當,應及時收割並青貯。
笫四. 適宜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9~35度之間。但最適宜的溫度是25~30度。如發酵溫度在350C以下時,發酵時間為10~14天。35~450C時,發酵時間為13~20天。在450C以上高溫時,發酵時間為17~22天,但高溫發酵的青貯品質易惡化。
青貯方法分袋式青貯、塔式青貯、堆式青貯、壕式青貯和窖式青貯五種.
袋式青貯:將青貯原料切短,裝入塑料袋,抽盡空氣並壓緊後,扎口即口。如袋長、寬各1米,高2.5米,每袋可裝750~1000kg玉米青貯。塑料膜厚度在1毫米以上,可使用2年,但安放地方要避開動物、農具和其它銳利器具,防咬、踐和劃破,以免青貯質量受到影響。
堆式青貯:將地面用水泥抹平,再將切短的青料堆在一起,壓實,嚴密地蓋上塑料薄膜,使其不透氣,用泥土等重物壓緊即可。但因此法不能確保原料裝填緊密,因此往往質量不髙。如用塑料薄膜將整個青貯堆包裹使其密封後,再抽去其中的空氣,做成所謂真空青貯堆,則效果頗佳。
窖式青貯:分地下式和半地下式兩種,以地下式應用較廣。若地下水位較高,為避免窖底滲水,以半地下式為佳。永久性青貯窖四周用磚或石砌成,水泥抹面,不透氣,不漏水,內壁光滑垂直或上大下小呈斗形或倒梯形。斗形或倒梯形的優點在於裝満原料後,在飼料自身重力作用下,原料可自身下沉,利於將窖壁四周的空氣排除,減少窖壁四周的青貯損失。大型奶牛場的青貯窖一般要求深三米以上,寬4~6米,長度不等,根據奶牛頭數而定(1立方青貯窖可貯存青飼料450~700kg。平均550kg)。為防止雨水或地面水流入窖內,窖口要髙出地面0.2~0.5米。但有一端以斜坡接地面。
壕式青貯;一個長條形的壕溝,溝的兩端呈斜坡形,溝底及兩側牆用混凝土砌抹。在平地建兩面平形的水泥牆,兩牆之間便是一個青貯壕一般青貯壕髙2~3米,寬4~5米,長20~30米,具體依據地形、需要和原料量而定。
塔式青貯:是用鋼筋、磚、水泥砌成的塔形建築物。優點是青貯塔經久耐用、青貯質量髙、養分損失少、進取料均用專用機械。缺點是投資大,僅適於大型牛場。塔的內徑一般為5~9米,塔庿9~24米。在塔身的一側,每隔2米髙,開一個約60厘米見方的窗口,用於取料。國外還有密封式青貯窖,塔身由金屬和樹膠液黏縫製成,完全密封,頂部裝有一個呼吸袋,便於內部氣體的擴張與收縮,用機器從底部取料,可圍控制裝卸和飼喂。
裝填前,窖底部可填一層10~15厘米厚的切短的秸桿或牧草,以便吸收青貯液汁。對秸稈類可切成3厘米,青草、甜高梁、蘇丹草和藤蔓可以短到10~20厘米後,直接放在塑料袋內或青貯池內 一層一層鋪放,每層均反復踩實,排凈空氣,特別要注意窖壁四周和拐角処的壓緊,直到裝滿並超出窖口20厘米為止,上面用厚塑料布封頂再用濕土壓實,防止漏氣和雨水流入。封口後頭幾天要常檢查,發現下沉和裂縫,應及時加土填實。冬季為了保溫,頂部可鋪放一些玉米秸。
取用時間:有報導稱,在正確青貯含糖多的原料條件下,夏天-般經至少21天的乳酸發酵,即可開窖取用。但一般是青貯30~45天可完成發酵全過程,凡原料越軟,發酵時間越短(40天左右):反之越堅硬所需發酵時間越長(45~50天左右)。對用玉米秸等含糖多的易青貯原料,要經5~6周;豆科牧草類須經60天以上才能製成青貯飼料。好的青貯料(pH值3.8~4.4)的貯存期可保存數年之久,最久者可達20~30年。
飼喂時青貯飼料不能代替乾草,過多飼喂易引起酸中毒(瘤胃內PH值為弱酸性),採食量下降。青貯料還具有輕瀉性,懷孕家畜不宜多喂.各種家畜青貯料飼喂參考量(kg/日)如下:泌乳牛15--20;育成牛4--20;役牛10--20;肉牛10--20;馬、騾 5--10;羊1.5-1.8。喂量也可根據體重來確定:小母牛喂量可占體重的2.5~3%;公牛占體重的1.5~2%;育肥肉牛可占體重的4~5%。羊只喂量可參考牛的按體重喂量方法來確定。冰凍的青貯要融化後才能飼喂。

10. 玉米生產檸檬酸的工藝流程

1 玉米生產檸檬酸工藝介紹
檸檬酸是世界上產量較大的一種有機酸,且是一種無水物,檸檬酸的生產工藝主要有生物發酵法、水果提取法和化學合成法這三種。
採用玉米粉為原料生產檸檬酸利於實現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目標。過濾玉米渣和過剩的蛋白質後轉向發酵程序,將菌種和糖液混合通入無菌空氣進行深層發酵,發酵罐保持適宜的溫度35~37℃環境下生長,相對於傳統以薯干為原料而言,以玉米作為新興原料生產檸檬酸具有產酸快、發酵周期短、成本低、溶氧能力強等優點。一般來說,產酸收益整體上能提高10%左右。
2 玉米粉發酵生產工藝的改進
傳統的檸檬酸生產都是以薯干作為原材料,經過生物發酵和鈣鹽提取工藝製作的,這種方法生產的產品質量差而且成本高,環境污染嚴重,為了進一步擴大經濟效益,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清潔無污染的生產,需要對檸檬酸生產提取工藝加以改進。在原料方面,目前研究出了玉米粉、稻米以及秸稈等,工藝上採用工業離子色譜法、母液凈化處理以及循環利用廢糖液技術,這樣不僅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而且對於檸檬酸生產剩餘的副產物,要通過優化工藝的方式加以合理的利用,廢物排放量少有利於環境保護。2.1對玉米中的其他營養物質的開發
玉米生產檸檬酸時,用到的只是玉米中的澱粉。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對玉米中的其他營養物質進行回收、提純和開發,生產出玉米蛋白粉、纖維飼料和高附加值的玉米油等副產品,這樣的「吃干榨盡」的生產思想有效提高了經濟效益。
2.2清液發酵和培養基的調整
為了提高培養基的溶氧效果,在生產過程中適時除去培養基中的雜質(固形物)和過剩的營養物,這樣培養基會呈現一種清液狀態,溶氧能力增強,同時也縮短了發酵周期。另外,天然培養基經過合理調整後無須加入微量元素、生長素、氮源、無機鹽等成分,這樣各種成分比例合適的培養基大大
提高了轉化率和產酸率。2.3低溫液化技術
在常壓的條件下,採用低溫液化技術,不僅能保證培養基的質量,還能達到徹底液化的工藝要求。
2.4利用高科技的生產工藝
在培育玉米時,採用誘變育種的方式,從中選擇適宜生產檸檬酸(比如澱粉含量較高的誘變品種)的玉米品種和進行大量培育,採用高濃度玉米粉檸檬酸性平板馴化的高新技術,培育和選擇具有高轉化率、發酵周期短和高產酸率的優質菌株。將高科技手段運用到大規模的發酵生產工藝中,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重收獲。2.5母液的凈化
檸檬酸母液凈化的一種改進工藝是先用濃硫酸凈化母液(除去母液中的易碳物質),除去雜質後,再通入酸解工序中進行酸解(除去酸解液中的鈣離子),這樣提高了硫酸的利用率。這樣的工藝改進能有效降低硫酸的消耗量和排放量。2.6檸檬酸提取工藝改進
目前國內檸檬酸生產廠家大部分採用鈣鹽法。主要有兩種改進方法,一是把過濾後的檸檬酸液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檸檬酸氫鈣再用硫酸進行復分解反應得到高濃度的檸檬酸液;二是,在濃縮完成之後需加一個過濾裝置,除去濃縮過程中析出的碳酸鈣微粒,有效提高離子交換樹脂的利用率,減輕離子交換的負擔,提升檸檬酸產品質量。
2.7對廢糖液的循環利用
檸檬酸生產中是將檸檬酸先轉化為廢糖液,然後進行發酵工序,在這里,介紹一種廢糖液的利用方法,即是將廢糖液重新用於原料的調漿,這樣做大大減少了廢糖液的排放量,使得污水處理成本大大降低,節約用水的同時還能保證檸檬酸的收益率、質量和提取進度。
2.8鈣鹽離子交換法
鈣鹽法是我國生產檸檬酸的一種傳統方法隨著今年的科技進步,在工藝和設備方面得到優化和改進,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自動化。

2.9電滲析技術
電滲析是一種高效的膜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利用陰陽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的電場力的作用下,使檸檬酸根和氫離子結合為檸檬酸,整個過程中檸檬酸的損失少,平均收率達到92.7%。相對於傳統檸檬酸提取工序中酸化沉澱的檸檬酸鈣方法而言,這種改進後的工藝不需要添加鈣成分,更加簡單,便於實現自動化生產,對環境影響小,生產周期短容易進行自動化生產。其缺點在於會增加檸檬酸的生產成本(電滲析的膜費較高),消耗的電能較多。
3 使用玉米清液發酵檸檬酸
傳統工藝使用粗玉米粉生產檸檬酸時,由於粗玉米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在發酵時無用成分較多且易於造成菌體瘋長,不利於產酸。而用玉米清夜進行檸檬酸的發酵時有明顯的優勢。
3.1玉米清夜發酵檸檬酸的優點
將玉米粉液化後,製成清夜,清夜中蛋白質含量低,固形物等雜質得以有效去除,清液中脂肪含量低,提高了轉化率和溶氧量,並且縮短了生產周期。
3.2以玉米清液作為原料的發酵工藝的研究
這里研究以玉米清液為原料,用300M3容量的發酵罐,採用黑麴黴為菌種進行發酵,探討檸檬酸發酵的優化工藝條件。採用斜面培養基,使用玉米漿作為氮源,加入15%的玉米清液和25%的玉米粉,發酵溫度定為37℃,通風比1∶0.3,接種量12%,發酵罐轉速90r/min,pH值調至5~6,運行64小時,糖酸平均轉化率高達98%。此檸檬酸發酵的優化條件下,黑麴黴菌株菌絲飽滿、伸展均勻、松緊適中。

閱讀全文

與如何製造玉米素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上市總代理商有什麼好處 瀏覽:624
交易貓為什麼一直要給錢 瀏覽:412
uk里燈具產品屬於什麼賦碼 瀏覽:818
新手做批發去哪個市場拿貨比較好 瀏覽:653
代理提成機制怎麼做 瀏覽:428
車輛電話標牌需要哪些信息 瀏覽:866
漳州哪裡有粉彩交易 瀏覽:342
如何更改數據線設置 瀏覽:297
三個分段函數的程序如何編寫 瀏覽:262
族譜信息採集需要哪些信息 瀏覽:739
太倉有什麼旅遊產品 瀏覽:130
發什麼信息可以讓蘋果系統崩潰 瀏覽:88
網路商城是怎麼采購產品 瀏覽:753
南充軟體技術學院怎麼樣 瀏覽:547
高電壓技術分壓比是什麼 瀏覽:421
餐飲代理怎麼營銷 瀏覽:366
冷凍復活技術要多少錢 瀏覽:281
律師不做風險代理是什麼原因 瀏覽:238
蒼山毛線市場在什麼地方 瀏覽:470
招標技術措施怎麼寫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