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航天實力如何都是本國技術嗎
ISRO這個縮寫想必大家並不熟悉,它就是印度的空間研究組織,是印度的航天局。說起印度,人們總會想到雜耍式的閱兵式、直飲恆河水、火車開外掛等等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但是要說起印度的航天實力,大家可能會投以懷疑的目光,認為印度航天的實力應該不怎麼樣吧,其實,印度航天的實力雖比不上美俄中歐,但也算是世界航天第二梯隊中的頂尖選手。
印度目前最厲害的運載火箭是2014年12月18日發射的GSLV MK3運載火箭,其實這次發射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它的芯二級發動機工作延誤,最後載重只是到了亞軌道。
印度對於本國航天的投入,在近些年看來一直是增長的趨勢,並且他們還制定了“15年願景、7年戰略、3年行動計劃”等重要舉措,著力改革航天發展,同時印度大力培養航天人才,國外一些著名的航空航天大學及學院中來自於印度的留學生,每年都在增加。
印度對於航天是有很大遠見與抱負的,切莫小瞧他們,他們有自己的運載火箭,有獨立的探測器研製技術,技術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技術。並且印度民眾對於他們的航天事業非常支持,可以預見,印度將在較短的時間內追趕上來,也邁入到太空探索俱樂部的第一梯隊中來。
⑵ 印度專家稱「根據歷史規律,中國能建空間站,印度也能」,如何評價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
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觀規律。這一點,是毫無意義的。
在建設空間站這件事情上面,同樣要遵循客觀規律。
具體來說,要想成功建設空間站,就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條件:
1,強大的經濟實力。
建設空間站,需要大量資金。……因此,要想建設空間站就必須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做依託。……這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後續的工作才能順利實施。……缺乏這個基礎,後續的工作就無從談起了。
2,豐厚的人才儲備。
建設空間站,是一項高技術領域的工作。……這需要大量高技術人才的參與。
因此,成功建設空間站,必須擁有一支人才梯隊,形成豐厚的人才儲備,這樣才能不斷進取,最終獲得成功。
3,高超的技術水平。
空間站是高技術系統,需要高技術的加持。……只有掌握了高技術,才能建設成功空間站。
4,長期有效的規劃。
建設空間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這是需要堅持不懈多年才可能取得成功的大工程。
因此,要想成功建設空間站,就必須進行長期規劃,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具體落實,這樣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5,勇於探索的精神。
建設空間站,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新環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因此需要不斷探索,才可能最終成功。……在此過程中,需要勇於探索的精神,不斷進取,才可以最終取得空間站建設的成功。
因此,建設空間站絕不是口頭上一句話就能建成的,而應該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去做,才能取得成功。……否則,只能一事無成。
⑶ 印度航天技術有多牛
在科學界中,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載人飛船的技術可以說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期待和要求加入這強大的工程之中,但是限於自己的科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的缺乏性,所以想要加入一個航天大國的夢一直是大問題。而印度就是一直想加入該行列的人,印度的航天技術有多牛?
有個問題就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直在壓縮預算,與全球的同行相比較,印度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對於未來的火星任務來說,預算僅只有7800萬美元,低於典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和營銷成本,可想而知印度在這方面的資本復出可能是不足的,還是令人擔憂成功性,如果ISRO的預算預測成立,它的第一次人類太空飛行將消耗大約相當於NASA在單一太空天文台上花費的七分之一,即96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成本,我們是不敢想的,低到嚇人,我們也期待印度如何去實現
⑷ 印度經濟實力不行,為什麼感覺印度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歐、中。所以在世界上擁有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印度的水平屬於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為他們的航天技術而自豪,這主要是因為下面三項成就:
1.火箭技術
火箭最關鍵的技術是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國可以向深空提供25噸的補給。中國正在建造長征九號火箭,它將在未來10年內把發射能力提高到100噸以上。印度最多能發射4噸。由於印度沒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計劃仍在想像中。
2.一箭多星技術
印度一次發射104顆衛星。中國強調具有一次發射200顆衛星的能力。
3.衛星網路
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衛星網路北斗系統。中國的衛星數量超過俄羅斯,也超過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接近200顆。印度目前在軌衛星20顆左右。
4.載人航天技術
印度沒有載人航天技術,而中國已經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以及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天舟二號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5.深空技術
中國實現了無人登月和實現從月球「回」地任務。印度的航天技術算不上很發達,只是在印度這個國家整體的層面來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盡管嘴上不說,但印度的航天科技還是把中國作為了「假想敵」和追趕對象的。
⑸ 屢說航天實力被低估的印度,它的真實衛星技術到底有多強
其實印度的衛星技術還是很強的,畢竟,印度是亞洲第一個將航天器送到火星上的國家,而且在衛星領域,印度的技術要領先中國。印度還是繼美俄和歐盟後世界第四個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而大家所說的一箭多星技術,也不是只有美國和俄國有,除了中國外,其實印度也是有的。
畢竟對於一個家中有癌症患者的家庭而言,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經常會因為抗癌葯高昂的價格而望而卻步,從而耽誤了治療。而印度葯品的走私,其實也是為了活命。
再加上印度的軍事實力不錯,在全球排名第五,所以很多人從電視中看到的印度,只是體現在表面臟亂差的環境中,其實印度的國家綜合實力還是不錯的。
⑹ 印度載人飛船也要發射,和我國相比,印度的航天實力究竟如何
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起始於2007年,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承擔。
從2007年開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600公斤太空艙回收實驗(SRE),並且使用極地運載火箭(PSLV) 將太空艙發射升空,在近地軌道運行12天後返回地球。
在之後印度還進行了乘員艙大氣再入實驗,以及2018 年的中止試驗,這讓印度基本上掌握了太空飛行所需的耐熱材料、技術和程序。
我國的載人航天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其中經歷了太多的艱難,但依靠航天領域的科學家們,在歐美人的質疑眼光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載人航天壯舉,現在還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的初步建設,在航天領域,我國絕對處於頭部集團。
印度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10多年過去了,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研製出袖珍版的「加甘楊」載人飛船,這個只比神舟系列飛船的返回艙要重一點。說白了,也就是讓宇航員到太空裡面去體驗一把,什麼科學實驗根本就不可能進行,拍上幾張照片就得立即返回,至於艙外太空行走就更加不可能了。
總體上而言,印度目前的載人航天水平,差不多相當於我國在上世紀末的水平,想要真正成為航天強國,印度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⑺ 印度整體不那麼發達,為什麼感覺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在2019年的「月船2號」失敗以後,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啟動「月船3號」計劃。「月球3號」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實施,以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我國之後,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事實上,印度的經濟還很不發達,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整體工業實力也不強,但印度的航天技術能夠排在世界前5名。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第二,印度一直有一個世界強國夢想;第三,印度在建國以後,學習蘇聯模式,對軍工業與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投入很大。
1.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以2018年為例,印度人均GDP只有不到2000美元,GDP總量卻有2.73萬億美元,並連續5年取得了7%以上的高速增長。航天計劃動輒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投入,能夠支撐得起的國家並不多。嚴格地講,航天技術與科學技術水平有關,更與經濟總體實力有關。盡管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總體經濟實力不弱,有錢投資到航天領域。
4.印度航天領域發展現狀。觀察室為何認為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能夠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在航天領域確實卻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個區域衛星導航系統IRNSS,共計有7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印度本土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進行導航與定位。此外,印度達萬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實現了「一箭104星」,雖然有101顆衛星都是納米衛星,但這種向太空撒大豆的行為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
⑻ 印度航天實力如何探測火星的技術及火箭都是本國技術嗎
按道理說的話,跟我們還是有嚴重的區別的,但是他不是所有我國的技術,印度成功發射了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印度用極地軌道衛星研製的人造衛星,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印度可能會成為亞洲第一個探索火星的國家。因此,許多人質疑印度的太空實力是否超過了中國,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通過比較中國和印度在太空飛行各個領域的實力,不難得出誰優越誰劣勢的結論。
目前,印度只有兩種相對較小的推力運載工具,極地軌道衛星運載火箭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其中後者的第三階段需要從俄羅斯購買。這次發射曼加里安的極地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最大極地軌道承載能力僅為 1.8 噸,其實我們中國3月到4日的時候,長征四號運載火箭的極地運載能力超過 3 噸。
⑼ 印度的整體科技並不是很強,為何航天技術會那麼領先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在2019年的「月船2號」失敗以後,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啟動「月船3號」計劃。「月球3號」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實施,以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我國之後,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印度航天領域發展現狀。觀察室為何認為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能夠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在航天領域確實卻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個區域衛星導航系統IRNSS,共計有7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印度本土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進行導航與定位。此外,印度達萬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實現了「一箭104星」,雖然有101顆衛星都是納米衛星,但這種向太空撒大豆的行為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
⑽ 印度航天實力如何
印度航天實力排在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之後,具備製造和發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
地面控制與回收等技術,擁有獨立的空間研發體系。目前印度有衛星運載火箭、大推力運載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火箭這4種類型的運載火箭,其中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火箭具備將2200公斤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軌道的能力。
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航天事業發展迅速,據報道,2007年和2008年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火箭曾經分別一次將4顆和10顆衛星送入極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2014年成功將火星軌道探測器送入軌道;2017年極地衛星運載火箭一次成功發射104顆衛星,其實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