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誰知道變頻器的歷史嗎
生意社03月10日訊 變頻技術誕生背景是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廣泛需求。傳統的直流調速技術因體積大故障率高而應用受限。 □ 20世紀60年代以後,電力電子器件普遍應用了晶閘管及其升級產品。但其調速性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 □ 20世紀70年代開始,脈寬調制變壓變頻(PWM-VVVF)調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紀80年代以後微處理器技術的完善使得各種優化演算法得以容易的實現。 □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的 VVVF變頻器技術實用化,商品投入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 最早的變頻器可能是日本人買了英國專利研製的。不過美國和德國憑借電子元件生產和電子技術的優勢,高端產品迅速搶占市場。 □步入21世紀後,國產變頻器逐步崛起,現已逐漸搶占高端市場 單元串聯型變頻器 這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電路拓撲結構,它主要由輸入變壓器、功率單元和控制單元三大部分組成。採用模塊化設計,由於採用功率單元相互串聯的辦法解決了高壓的難題而得名,可直接驅動交流電動機,無需輸出變壓器,更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濾波器。 整套變頻器共有18個功率單元,每相由6台功率單元相串聯,並組成Y形連接,直接驅動電機。每台功率單元電路、結構完全相同,可以互換,也可以互為備用。 變頻器的輸入部分是一台移相變壓器,原邊Y形連接,副邊採用沿邊三角形連接,共18副三相繞組,分別為每台功率單元供電。它們被平均分成Ⅰ、Ⅱ、Ⅲ三大部分,每部分具有6副三相小繞組,之間均勻相位偏移10度。 該變頻器的特點如下: ① 採用多重化PWM方式控制,輸出電壓波形接近正弦波。 ② 整流電路的多重化,脈沖數多達36,功率因數高,輸入諧波小。 ③ 模塊化設計,結構緊湊,維護方便,增強了產品的互換性。 ④ 直接高壓輸出,無需輸出變壓器。 ⑤ 極低的dv/dt輸出,無需任何形式的濾波器。 ⑥ 採用光纖通訊技術,提高了產品的抗干擾能力和可靠性。 ⑦ 功率單元自動旁通電路,能夠實現故障不停機功能。 隨 著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及計算機控制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電氣傳動的技術革命。交流調速取代直流調速,計算機數字控製取代模擬控制已成為發展趨勢。交流電機 變頻調速是當今節約電能,改善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產品質量,以及改善運行環境的一種主要手段。變頻調速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因數,以及優異的調速和啟制動性 能等諸多優點而被國內外公認為最有發展前途的調速方式。 以前的高壓變頻器,由可控硅整流,可控硅逆變等器件構成,缺點很多,諧波大, 對電網和電機都有影響。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些新型器件將改變這一現狀,如IGBT、IGCT、SGCT等等。由它們構成的高壓變頻器,性能優異,可以實 現PWM逆變,甚至是PWM整流。不僅具有諧波小,功率因數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⑵ 中國第一台變頻空調是誰造的,到底是海信還是海爾
中國第一台變頻空調是海信造的,在變頻空調領域海信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1997年的時候,由海信中誕生出了中國國內第一台變頻空調,開啟了中國變頻空調的時代,之後到了2016年的時候,用了20年的時間,海信全面普及了變頻空調。
(2)變頻技術哪個企業發明的擴展閱讀:
變頻空調的優點有:
1、迅速:在製冷、制暖時,變頻空調會強勁迅速啟動,以最高的功率進行運轉,以此達到迅速製冷、制暖的目的,使室內溫度一下子達到設定溫度,所以使用變頻空調的話,不管室外溫度如何,都可在室內迅速地享受到舒適的室溫。
2、節能:高效節能變頻空調根據需要的多少來決定功率,所以效率高。另外,由於壓縮機幾乎沒有反復的啟動/停止,故不消耗多餘的電力。所以電費只是一般空調機的約2/3,可稱之為節能模範。
3、恆定:舒適恆定的室溫控制變頻空調因可控制壓縮機的轉速,自如地改變功率的高低,以保持舒適的溫度。
⑶ 世界上第一台變頻器的發明者
芬蘭瓦薩,也叫VACON,中文是偉肯,目前屬於Danfoss旗下獨立品牌
⑷ 中國誰是第一個生產變頻空調的
海爾,1993年在我國青島採用世界先進技術,成功地生產出我國第一台變頻式空調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空調器質的飛躍。
它採用了先進的感測技術、微電腦變頻控制系統;並應用模糊理論設計,因而具有獨特的快速變溫、智能調節和凈化空氣等三大特殊功能。升、降溫速度比普通空調器快一倍以上,智能調節,可以節電30%以上,它具有除臭、除煙塵、清潔空氣的功能。
(4)變頻技術哪個企業發明的擴展閱讀:
1993年,海爾空調便研發生產出我國第一台變頻空調,1998年,海爾空調成功推出我國第一台120°方波直流變頻空調,實現省電48%,2005年,海爾空調在國內首家自主研發成功180°正弦波直流變頻技術,並於2006年輸往歐洲,成為向發達國家輸出變頻技術的首個發展中國家空調品牌。
2008年,海爾空調又自主研發成功行業獨有的「智能調速省電(SVE)技術」,並全面應用於10大系列120餘款省電產品,實現59%的超強省電效果,作為國內涉足變頻領域最早的空調企業,海爾空調已經歷了長達15年的變頻技術積累,始終引領著變頻空調領域的「革命性」進步。
⑸ 東芝是變頻空調的發明者嗎以前只知道東芝在存儲和筆記本很厲害的樣子、、、
是的,早在1980年生產出了世界第一台商用變頻空調。並於2008年獲得日本電氣學會頒發的「變頻技術首創成就獎」,變頻之父地位得以奠定。
⑹ 什麼是變頻技術
變領技術是將一種頻率電源轉換成另一種頻率電源的技術。在電源的轉換過程中.電能並不發生變化,只是頻率發生變化,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各種領域中對電源的不同需要,其中一項典型應用就是將工頻(50Hz或60Hz)的交流電源,轉換成頻率可變的交流電源提供給電動機,通過改變輸出電源的頻率來對電動機進行調速控制,從而實現節能效果。
1變頻技術發展
隨著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變頻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變頻技術最初主要用於整流和交直流可調電源,現在已廣泛用在高壓直流輸電、不同頻率電源連接、靜止無功功率補償和吸收等,應用領域涵蓋交通運輸業、石油行業、家用電器、國防軍事等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運輸業應用如高速鐵路、超導磁懸浮列車、電動汽車、機器人等,在石油行業應用如採油調速、超聲波驅油等,在家用電器方面應用如變頻空調、變頻洗衣機、變頻微被爐、變頻電冰箱等,在軍事方面應用如軍事通信、導航、雷達等。
變頻技術的發展主要以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為基礎,主要經歷了以下幾代:
第1代電力電子器件以晶閘管為代表(20世紀50年代)。1956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閘管,1958年通用電氣公司推出了商品化的產品。晶閘管是一種電流控制型開關器件,可以實現小電流控制大功率變換,但開關頻率低,且導通後不能自關斷。
第2代電力電子器件以電力晶體管(GTR)和門極關斷晶閘管(GTO)為代表(20世紀60年代)。門極關斷晶閘管是一種電流型自關斷型開關器件,較容易實現整流、斬波、逆變等變頻功能,其開關頻率在1~5kHz之間。
第3代電力電子器件以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GBT)為代表(20世紀70年代)。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一種電壓控制型自關斷電力電子器件,其開關頻率很高,達到20~200kHz,它的應用使電氣設備的高頻化、高效化和小型化得以實現。
第4代電力電子器件以智能化功率集成電路(PIC)和智能功率模塊(IPM)等為代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它們實現了開關頻率的高速化、低導通電壓的高效化和功率器件的集成化,另外還可集成邏輯控制、保護、感測及測量等功能。
變頻技術的發展方向是高電壓大容量化、高頻化、組件模塊化、小型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
2變頻技術類型
變頻技術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交—直變頻技術:又稱整流技術,它是利用整流電路將交流電源轉換成直流電源。
(2)直—直變頻技術:又稱斬波技術,它是利用斬波電路將直流電源轉換成直流脈沖電源,通過調節脈沖的頻率或寬度來改變直流脈沖電源有效值的大小。
(3)直—交變頻技術:又稱逆變技術,它是利用逆變電路將直流電源轉換成交流電源。
(4)交—交變頻技術:又稱移相技術.它是利用交—交變頻電路將一種頻率的交流電源轉換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源。
3變頻器簡介
我國變頻器應用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於變頻器具有良好節能效果等優越性能,使用量不斷增加,而且每年以20%的遞增量快速發展。變頻器至今並無確切的定義,但按其功能作用可理解為改變電動機電源頻率值及電壓值的自動化電氣裝置。變頻器由電力電子器件、電子元器件,微處理器(CPU)等組成。變頻器就是一種典型的採用了變頻技術的電氣設備。變頻器的主要功能是將工頻(50Hz或60Hz)的交流電源轉換成頻率可變的交流電源提供給電動機,通過改變輸出電源的頻率來對電動機進行調速控制。因為電子電工學告訴我們,電動機的轉速與其消耗的能量有一定對應關系。通俗地講,就是電動機的轉速越快,其消耗的能量大幅度增加;反之,電動機的轉速越慢,其消耗的能量將大幅度減少。變頻器正是基於這個原理,通過變頻器中的微處理器實時調整控制電動機的轉速,達到節約能量的目的。
1)變頻器外形
如圖4-51所示,列出了幾種常見變頻器的實物外形。
圖4-53交—交型變頻器組成方框圖
交—交變頻電路一般只能將輸入交流電頻率調低輸出,而工頻電源頻率本來就低,所以交—交型變頻器的調速范圍很窄,另外這種變頻器要採用大量的晶閘管等電力電子器件,導致裝置體積大、成本高,故交—交型變頻器的應用遠沒有交—直—交型變頻器廣泛,因此大家要重點學習了解交—直—交型變頻器。
⑺ 變頻器是什麼時候就有了,都用在哪裡那個好用些
變頻器最早是丹麥丹佛斯發明的, 大概在一九六幾年
變頻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VFD)是應用變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通過改變電機工作電源頻率方式來控制交流電動機的電力控制設備。變頻器主要由整流(交流變直流)、濾波、逆變(直流變交流)、制動單元、驅動單元、檢測單元微處理單元等組成。變頻器靠內部IGBT的開斷來調整輸出電源的電壓和頻率,根據電機的實際需要來提供其所需要的電源電壓,進而達到節能、調速的目的,另外,變頻器還有很多的保護功能,如過流、過壓、過載保護等等。隨著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變頻器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1:變頻器輸出為PWM波,含有較多的高次諧波。變頻功率感測器通過對輸入的電壓、電流信號進行交流采樣,再將采樣值通過電纜、光纖等傳輸系統與數字量輸入變頻功率分析儀,數字量輸入變頻功率分析儀對電壓、電流的采樣值進行運算,可以獲取電壓有效值、電流有效值、基波電壓、基波電流、諧波電壓、諧波電流、有功功率、基波功率、諧波功率等參數。
2:就國內變頻器市場格局而言,業內人士將其概括為,變頻器通用領域內資企業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競爭激烈導致10年價格大幅下滑;高性能市場仍以外資品牌為主,未來將成為國內變頻器企業的主攻方向。是國內智能化電氣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產變頻調速器、電機軟起動器等工業自動化控制的廠家,產品採用重載型設計,過載能力強,具有超大起動和運行容量、完善的自動檢測、保護和控制性能,可以起動和控制任何類型的重型負載電動機,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冶金、礦山、造紙、化工、建材、機械、電力、以及建築系統等所有工業傳動領域
3:中國變頻器的市場保持著12-15%的增長率,預計至少在未來5年內將會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中國市場上變頻器安裝容量(功率)的增長率實際上在20%左右,預計至少在10年以後,變頻器市場才能飽和並逐漸成熟。
⑻ 空調是哪個國家發明的~變頻空調的技術又源自於哪裡
變頻技術是日本 ,三菱重工
空調
公元前1000年左右,波斯已發明一種古式的空氣調節系統,利用裝置於屋頂的風桿,以外面的自然風穿過涼水並吹入室內,令室內的人感到涼快。
19世紀,英國科學家及發明家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壓縮及液化某種氣體可以將空氣冷凍,此現象出現液化氨氣蒸發時,當時其意念仍流於理論化。
1842年,佛羅里達州醫生約翰·哥里(John Gorrie)以壓所落成的新大樓設有中央空調。一名新澤西州Hoboken的工程師Alfred Wolff協助設計此嶄新的空氣調節系統,並把技術由紡織廠遷移至商業大廈,他被認為是令工作環境變得涼快的先驅之一。
1902年後期,首個現代化,電力推動的空氣調節系統由威利斯·開利(1876年-1950年)發明。其設計與Wolff的設計分別在於並非只控制氣溫,亦控制空氣的濕度以提高紐約布克林一間印刷廠的製作過程質素。此技術提供了低熱度及濕度的環境,令紙張面積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確。其後,開利的技術開始用於在工作間以提升生產效率,開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應付激增的需求。在逐漸發展下,空氣調節開始用於提升在家居及汽車的舒適度。住宅空調系統的銷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飛。建於1906年,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在建築工程學上具有特別意義,被稱為世界首座設有空氣調節的大廈。
1906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的Stuart W. Cramer正找尋方法增加其南方紡織廠的空氣濕度。Cramer把技術命名為空氣調節,並在同年將其用於專利申請中,作為水調節(water conditioning)的代替品。水調節當時是一個著名的程序,令紡織品的生產較容易。他把水汽與通風系統結合以「調節」及轉變工廠里的空氣,控制紡織廠中極重要的空氣濕度。威利斯·開利使用此名稱,並把它放進其1907年創辦的公司名稱:「美國加利亞空氣調節公司」(今開利公司)。
1915年,卡里爾成立了一家公司,至今它仍是世界最大的空調公司之一。但空調發明後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
⑼ 變頻器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變頻器是利用電力半導體器件的通斷作用將工頻電源變換為另一頻率的電能控制裝置。
變頻器主要由整流(交流變直流)、濾波、逆變(直流變交流)、制動單元、驅動單元、檢測單元微處理單元等組成的。
PFC就是「功率因數」的意思,主要用來表徵電子產品對電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數越高,說明電能的利用效率越高。
PC電源採用傳統的橋式整流、電容濾波電路會使AC輸入電流產生嚴重的波形畸變,向電網注入大量的高次諧波,因此網側的功率因數不高,僅有0.6左右,並對電網和其它電氣設備造成嚴重諧波污染與干擾。早在80年代初,人們已對這類裝置產生的高次諧波電流所造成的危害引起了關注。1982年,國際電工委員會制訂了IEC55-2限制高次諧波的規范(後來的修訂規范是IEC1000-3-2),促使眾多的電力電子技術工作者開始了對諧波濾波和功率因數校正(PFC)技術的研究。電子電源產品中引入PFC電路,就可以大大提高對電能的利用效率。
PFC有兩種,一種是無源PFC(也稱被動式PFC),一種是有源PFC(也稱主動式PFC)。無源PFC一般採用電感補償方法使交流輸入的基波電流與電壓之間相位差減小來提高功率因數,但無源PFC的功率因數不是很高,只能達到0.7~0.8;有源PFC由電感電容及電子元器件組成,體積小,可以達到很高的功率因數,但成本要高出無源PFC一些。
有源PFC電路中往往採用高集成度的IC,採用有源PFC電路的PC電源,至少具有以下特點:
1) 輸入電壓可以從90V到270V;
2) 高於0.99的線路功率因數,並具有低損耗和高可靠等優點;
3) IC的PFC還可用作輔助電源,因此在使用有源PFC電路中,往往不需要待機變壓器;
4) 輸出不隨輸入電壓波動變化,因此可獲得高度穩定的輸出電壓;
5) 有源PFC輸出DC電壓紋波很小,且呈100Hz/120Hz(工頻2倍)的正弦波,因此採用有源PFC的電源不需要採用很大容量的濾波電容。
現在市面上採用PFC電路的電源不多,而採用有源PFC電路的更少
⑽ 變頻器的發展
變頻技術誕生背景是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廣泛需求。傳統的直流調速技術因體積大故障率高而應用受限。
20世紀60年代以後,電力電子器件普遍應用了晶閘管及其升級產品。但其調速性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1968年以丹佛斯為代表的高技術企業開始批量化生產變頻器,開啟了變頻器工業化的新時代。
20世紀70年代開始,脈寬調制變壓變頻(PWM-VVVF)調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紀80年代以後微處理器技術的完善使得各種優化演算法得以容易的實現。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的 VVVF變頻器技術實用化,商品投入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 最早的變頻器可能是日本人買了英國專利研製的。不過美國和德國憑借電子元件生產和電子技術的優勢,高端產品迅速搶占市場。
步入21世紀後,國產變頻器逐步崛起,現已逐漸搶占高端市場。上海和深圳成為國產變頻器發展的前沿陣地,涌現出了像匯川變頻器、英威騰變頻器、安邦信變頻器、歐瑞變頻器等一批知名國產變頻器。其中安邦信變頻器成立於1998年,是我國最早生產變頻器的廠家之一。十幾年來,安邦信人以渾厚的文化底蘊作基石,支撐著成長,企業較早通過TUV機構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被授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多年被評為 「中國變頻器用戶滿意十大國內品牌」。 直流電動拖動和交流電動機拖動先後生於19世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並已成為動力機械的主要驅動裝置。由於當時的技術問題,在很長的一個時間內,需要進行調速控制的拖動系統中則基本上採用的是直流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存在以下缺點是由於結構上的原因:
1、由於直流電動機存在換向火花,難以應用於存在易燃易爆氣體的惡劣環境;
2、需要定期更換電刷和換向器,維護保養困難,壽命較短;
3、結構復雜,難以製造大容量、高轉速和高電壓的直流電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