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泥鰍怎麼養殖技術

泥鰍怎麼養殖技術

發布時間:2022-05-18 11:59:51

『壹』 養殖技術泥鰍

飼養池建造 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3公里內無污染源的場所建造飼養池。養鰍池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面積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鰍種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潑灑。

苗種放養 鰍種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浴消毒10分鍾。選擇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體長3~4厘米的鰍種50~60尾。

飼料投喂 泥鰍食性雜,水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都是它喜歡的食物。人工飼養還應投喂蛆蟲、蚯蚓、小雜魚肉、蚌肉、魚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及麥麩、米糠、豆渣、餅粕等植物性飼料。

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喂。投喂量視水質、天氣、攝食狀況而定,水溫適宜時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溫較低時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佔在池泥鰍體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溫條件下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投喂比例:水溫低於10℃或高於30℃時,少投或不投;水溫11~20℃,植物性飼料佔60%~70%,動物性飼料佔30%~40%;水溫21~23℃,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各佔50%;水溫24~29℃,植物性飼料佔30%~40%,動物性飼料佔60%~70%。

水質管理 泥鰍放養後,根據水質肥瘦情況適時追肥,培養浮游生物,使水體始終處於活、爽的狀態。水溫達到30℃時,及時更換新水,並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溫,防止浮頭。發現泥鰍時常游到水面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節,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豬牛糞,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檢查泥鰍的活動、吃食、病害等情況,同時,觀察養殖池有無滲漏水,泥鰍有無逃逸現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殘留飼料,做好日常記錄。

===========
泥鰍人工飼養
分類:其它實用技術/養殖 適用范圍:不限

(1)專池養鰍。一般為專門從事泥鰍養殖的生產者所採用的養殖方式。池塘以泥底為好,如果是水泥池,則應鋪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積不宜太大,以一畝左右為宜,每畝可放3-4厘米長的嫩苗5萬-10萬尾。在放苗前應鋪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動物作為泥鍬的餌料。放苗以後,逐步加強飼料投喂,並追施有機肥料,投喂的餌料主要種類有米糠、豆餅、麩皮、豆渣、蠶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廢棄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糞、農作物禾稈堆肥等。如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投餌量應減少。一般飼養8-10個月可以捕獲,高產的每畝可達250-400千克。每尾體長15厘米左右,體重10-15克達到商品規格。

(2)稻田養鰍。在稻田放養泥鰍,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搖蚊幼蟲、水蚤和雜草等天然餌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飼料,就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泥鰍生活力強,即使在稻田放水曬田時,能鑽進濕泥里利用腸道和皮膚呼吸來維持其生命。所以泥鍬是稻田養殖較理想的對象之一。稻田建設與養其他魚類一樣,在 田中挖掘一個或幾個魚溜,面積2-3平方米,深約50厘米,魚溜與魚溝相通,魚溝開成「田」字或「井」 字型。進出水口都要設置攔魚設施防逃。每畝稻田放養體長3厘米左右的鰍苗1.5萬-2萬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農葯,適當投餌和施肥,秋季收稻穀後起捕,或灌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捕撈上市。一般每畝稻田可收獲泥鰍30-50千克。

此外,在種藕、植蓮、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養一定數量的泥鰍。一般畝放千尾左右,只要飼養管理得當,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養鰍。即利用房前屋後或菜園坑幽和蓄水池進行泥鰍飼養。一般可按每畝投入長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養,也可與黃膳、鯉魚放在一起混養。平時注意投飼和施肥,如剩飯菜、畜禽糞、菜葉等,飼料要植物性與動物性配合使用。同時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並更換新水。泥鰍個體長到15-20厘米時即可捕獲上市。經8-10個月的飼養,畝產可達100千克以上。

『貳』 泥鰍養殖技術

養殖方法:

1、鰍池建設。使用的鰍池面積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鰍池可用磚、石等材料砌成,壁頂設壓口,壓口向池內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設有排水口,水管直徑1.5cm左右,同時在池邊設有溢水口1個,以便控制水位。

出水口與溢水口應用鐵絲網罩住,以防逃苗。鰍池內可種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蘆等,以改善水環境,降低水溫,另外,還可在鰍池周圍種植一些葡萄或絲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為泥鰍提供遮陽納涼的場所。

2、苗種放養。鰍種放養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徹底清池;5~7天後,蓄水10~20cm,施用10~15kg/畝的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物培育水體中的基礎餌料生物。

3、飼料投喂。泥鰍為雜食性小型魚類,飼料來源很廣,水蚤、蚯蚓、蠅蛆等是泥鰍天然的餌料生物,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餅、豆渣、血粉、麥麩等。泥鰍的攝食量與水溫密切相關。

投喂方法是在鰍池中搭建飼料台,將飼料投放在飼料台上,飼料要求新鮮、無污染、無腐爛、無變質,投喂時間一般在上午9時左右,投喂量以泥鰍在3~4小時內吃完為准。

4、水質調控。鰍種剛入池時,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後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

(2)泥鰍怎麼養殖技術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關於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記;早清塘、早開食、早放養。看泥鰍活動和攝食情況、看天氣變化情況、看水質變化情況、看季節變化情況等決定飼料投喂量。

2、病害防治。力爭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潑灑,可以改善水質和預防魚病的發生。要及時清除鰍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敵害生物。

3、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一般多採用排乾池水進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參考資料:

網路--泥鰍

『叄』 怎麼養泥鰍啊

養殖泥鰍方法如下:

  1. 池塘選擇要領

    養殖場要找就近水源,便於加水。池塘養殖泥鰍,池塘深約80-150cm,水深50-120cm,池底最好有15-20cm的淤泥,進出水口方便。為了方便魚塘管理,池塘規格以2-10畝為宜。

  2. 池塘消毒及天然餌料培育

    放養前2周,池塘的消毒很重要。池塘消毒可以將池塘內雜魚、青蛙、蛇蟲鼠蟻清除干凈,使泥鰍生長有安全的空間。放養前2周,每用40公斤生石灰全池潑灑,目的是將池塘內雜魚、青蛙、蛇蟲鼠蟻清除干凈,使泥鰍生長有安全的空間。3天後,將乾燥無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稈,用10號鐵絲捆紮成直徑40~50厘米的秸草捆,放入池塘浸泡10天左右,使得魚塘中產生藻相。同時,施有機肥,使得魚塘中出現大量浮游微生物。

  3. 圍網防止天敵

    泥鰍的天敵是影響泥鰍成活率的主因。泥鰍主要天敵有:塘內兇猛性魚類如羅非、生魚等;青蛙進塘產子,蝌蚪與泥鰍爭飼料,影響泥鰍生長速度;蛇蟲鼠蟻吃泥鰍;蜻蜓吃泥鰍幼苗等。因此,圍網可以防止泥鰍天敵進入池塘內,這樣可以提高泥鰍的成活率。圍網應當在放苗前15天進行,池塘周圍應用高約1m的網圍起來,防止蛇、鼠、青蛙等天敵。同時,水面要種植一定量的水浮蓮,運用「魚菜共生」原理,泥鰍的生長發育就有保障了。

  4. 苗種投放注意事項

    泥鰍要求個體強壯,規格均勻,且泥鰍規格應在4-6cm為宜。苗種過大,苗種運輸損耗加大;苗種過小,影響泥鰍成活率。魚苗到達養殖現場後,要使泥鰍適應水溫後再將苗種放入池塘內。根據各大養殖現場的實際情況,雜交泥鰍苗投放密度在8-20萬尾/畝,台灣泥鰍苗6-8萬尾/畝。同時,有條件的魚塘可以在塘中放大頭魚、扁魚、鯽魚等混養,以提高養殖效益。

  5. 投喂管理

    在苗種投放前,池塘已產生大量的浮游微生物,浮游微生物可以作為泥鰍進入池塘中的天然餌料。在提供天然餌料的基礎上,應當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泥鰍屬於直腸消化類魚類,吃食比較少,因此,人工配備的飼料應當經過發酵後的飼料,這樣,泥鰍的消化也較順暢,減少腸炎發生的幾率。一般,每天5:00-7:00,18:00-19: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都應當在固定地方投喂,每15平方米設置一個投喂盆,以2小時為宜起一次盆,若2小時內飼料全部吃完,第二次投喂就適當增加飼料。同時,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觀測水質狀況,做好日常的魚體保健等工作。


注意事項:

  1. 首先檢測泥鰍是否帶蟲,亞硝酸鹽是否超標;如有蟲先有針對性殺蟲,如亞硝酸鹽超標可以適量換水,再用「萬能亞硝靈」降解;

  2. 如果水質變差(變黑、變濃),適當換水;換水後立即用「解毒改水寶」調節;

  3. 出現大量死亡(超過100條),並且死亡症狀為爛身爛尾爛鰓;選用「滅孢爛腐靈+止血爛鰓康」處理,死亡量減少後,隔一天再用「高碘腐皮康」(如果水質偏濃可以搭配硫酸銅使用),根據情況連用一次;

  4. 出現大量死亡(超過100條),並且死亡症狀為紅嘴紅點紅鰭,選用「病毒靈+出血止」,根據死亡情況連用;

    拓展資料:

    從養殖角度來看,泥鰍病害少,繁殖簡單,運輸方便,而且泥鰍能用腸呼吸,耐低氧,食性雜,幾乎什麼動、植物食料都能吃,飼料來源廣,最有利於養殖的是由於能耐低氧,泥鰍的適應力特別強,幾乎能在各種容器和水域中養殖,像木箱、水缸、水桶、土池、水泥池、稻田、蓮田、荸薺田等,甚至排水溝中也能養。而且,養殖泥鰍成本低,市場價格高,所以經濟效益顯著。稻田養殖,既可收稻穀又可產泥鰍,一舉兩得,每667 平方米稻田可產泥鰍50~100 千克,增加產值1 000 元以上;池塘養殖,每667 平方米可產泥鰍1000 多千克,產值至少10000 元,除去苗種成本、飼料成本、水電、防治疾病葯物成本等,每667 平方米可獲純利6000~7000 元;網箱養殖,普通8 平方米網箱,可產泥鰍1000 千克左右,產值也要過萬元,由於網箱養殖成本較高,純利潤能達5 000 元左右.

    事實證明,泥鰍養殖有廣闊的市場為依託,有成熟的技術為保證,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幫助養殖者走上致富之路。

『肆』 怎麼養泥鰍才能養好

1、想要養活泥鰍的話,我們需要選擇一個清澈一些的池塘或者一個魚缸來養殖,這都是可以了,水質一定要清澈一些,不要過度渾濁。
2、如果是魚缸養殖的話,下方需要放入泥土,這個泥土最好是黃泥土,千萬不要有淤泥,泥鰍並不喜歡淤泥的環境,這個我們需要注意一下。
3、在養泥鰍的時候,我們需要定期換水,因為魚缸中的水質時間久了是會變質的,不換水的話,泥鰍是很容易死掉的,這個我們需要特別注意一下。
4、在養活泥鰍的時候,還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在魚缸中適當的放入一些水草來改善水質環境,這對活泥鰍的生存是比較好的。
5、在養活泥鰍期間,我們是需要給其進行餵食的,這個可千萬不能忘記了,泥鰍主要吃米糠、豆餅、豆渣、麥麩等,這些食物可以讓泥鰍長得很大。
6、最後,我們在養活泥鰍的時候,還需要注意溫度,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都是不利於活泥鰍的生長的,一般我們溫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是比較好的。

『伍』 泥鰍怎麼養

泥鰍養殖方法可參考如下介紹:

一、池塘養殖

泥鰍池面積以150-250平方米較好,水深應保持40-50厘米。魚溜處水深60-70厘米,泥鰍池可新建,也可利用舊池塘、水坑或其它養魚設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鋪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實捶緊,進出水口要裝防逃罩。

放養前,魚池同苗種池一樣,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並施肥培肥水質,待毒性消失後,每畝放養鰍種2-3萬尾。

要根據水質情況,經常投施一些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餌料。除施肥外,每天還要投喂人工飼料、投喂量可依季節不同而異,3月份為泥鰍總體重的1%,4-6月份為4%,7-9月份為10%,10月份為4%。池塘內要設食台,將飼料投在食台上。

養泥鰍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日常要勤觀察,根據水色、天氣、攝食量的變化適時換水、加水。發現水色發黑、過濃或泥鰍游到水面呼吸空氣時,要立即換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掃食場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臟物,定期對食物用漂白粉消毒。發現死鰍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時撈掉。經常巡塘,發現池塘有漏洞,應立即堵住,泥鰍體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會鑽洞逃跑。

二、稻田養殖

稻田養泥鰍,是一條的水產養殖渠道,它和稻田養殖其它魚類一樣,可以充分發揮稻田的使用價值,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鰍雙贏」。

稻田要求沒有地下水湧出,但水源要有保證,田埂要高,下大雨時不漫水。稻田的設施與養鯉大致相同,但防逃設備要更加嚴密。早、中稻插秧以後即可放入鰍種,每畝可放2萬尾左右。

養殖泥鰍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並少施農葯。為了提高泥鰍產量和起捕規格,應適當投飼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麥麩等,也可適當施用人畜糞。秋季收稻後,可灌深田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將泥鰍捕獲上市。

稻田養殖,一般可畝產泥鰍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養殖

流水養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個或一組飼養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養鰍種,它的優點是產量高、捕撈方便,但養殖成本較高。流水養殖以投喂人工飼料為主,不需施肥。通常投喂配合飼料或米糖、麩皮、豆餅及動物內臟等。

水槽飼養,用磚砌槽,並用水泥抹光,槽長2-3米,寬1-1.5米,高1.8米。在槽邊開好注、排水口,槽內放鬆軟的泥土約30厘米厚。每個水槽放入鰍種1-1.5公斤,投喂米糠、螺蚌肉、蠶蛹、蚯蚓、動物內臟及廢棄物等。每10天左右將槽底泥層攪拌一次,一股經4-11個月飼養,每個槽可產泥鰍10-15公斤。

(5)泥鰍怎麼養殖技術擴展閱讀

一、防敵害設施不可忽視

1、蛇、鼠、蛙是泥鰍的天敵之一,在苗種放養前必須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塘,除掉敵害。在養殖過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圍網網布,防範蛇、鼠、蛙等對泥鰍的侵害。

2、鳥類也是泥鰍的天敵,在養殖池塘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網,防止鳥類對泥鰍的侵害。

因鳥類對泥鰍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筆者通過實地觀察,每隻水鳥每小時可下池吃泥鰍七、八條,每隻水鳥每天可吃泥鰍1斤左右,如果不架好防鳥網,整個池塘里的泥鰍將會被水鳥全部吃光。防鳥設施可布天網全池上空覆蓋;也可採用人工驅趕水鳥的方法。

3、加強對池塘進、出水口處防逃設施的維護,防範各種野雜魚、各類有害生物通過進、出水口處溶入池塘水體,造成對泥鰍的侵害。如烏鱧、黃顙魚等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會直接危害泥鰍的生命,因此不可忽視。

二、科學調水,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泥鰍的生命力極強,在離開水的情況下,泥鰍仍可存活3—5小時。人們常說的「牛坑眼裡 、石灰窪里、 污水溝里」等都能養泥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在高密度的泥鰍養殖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水質,就成為人們生產中的一道難題。

1、由於養殖密度大,餌料投喂量就增大,排泄物增多,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藻類繁生,水質惡化,泥鰍就容易發病。

2、池底淤泥、腐殖質等物質腐爛,導致水體溶氧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如硫化氫、硝酸銨等有害物質,引起泥鰍因缺氧或有害氣體的影響而死亡。

要想解決這一難題,筆者認為一是要適時用微生物制劑改良水體;二是要用「解底」制劑清除池塘底層的有害物質及有害氣體;三是要經常換水,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換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此來改善水質。

泥鰍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水體有一定的肥度,可以常投施一些有機肥料來培肥水體,但肥性要有度。如果水太肥不僅滋生有害藻類,而且還滋生有害病菌,這對泥鰍的生長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綜合利用各種方法調節水質,確保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三、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喂不可忽視

養殖泥鰍在放苗種時,常因規格不齊,大小不一,喂養的食量也自然是不一樣的,而且差別很明顯。如規格在3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5‰;規格在2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6‰,但蛋白質的含量要求高些,一般在34個蛋白含量。

然後,又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逐步調整投喂量,如5—6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3%—4%,7—8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6%—8%,9—10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4%—5%。

同時在不同的養殖階段對餌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一樣,養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中後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若蛋白含量低了,對泥鰍的生長是不利的。

泥鰍屬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幼小階段,以浮游生物為主;中後期,雖吃一些植物,但以植物的須根和腐植物為主。

因此,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喂不可忽視,掌握泥鰍不同階段的食性和食量,是科學定量的前提,同時還要根據養殖泥鰍人工馴養的特點及季節、氣溫、水溫的變化,合理確定日投食的時間段,餵食的時間段應具有相對穩定性,一般情況下調整幅度不宜過大。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視

防病治病是水產養殖全過程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千萬不可忽視、更不可麻痹大意。對養殖泥鰍的病蟲害預防要有針對性:一是細菌性疾病,一般20天左右預防一次為宜。二是寄生蟲疾病,一般25天預防一次為宜。三是營養性疾病,一月一次預防為宜。營養性疾病的防治,重點在保肝護膽,增強體質。

『陸』 泥鰍養殖需要哪些技術

泥鰍是一種分布很廣的溫水性底層小型魚類,具有耐低氧和雜食性等特點,適合在芡田低氧水環境中生長。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相當高的營養及葯用價值。

套養的技術要點:一是修築田間工程及防逃設施,加高加寬田埂,在田埂內側挖環溝,進排水口採用密目鐵絲網或尼龍網做成攔魚柵。二是泥鰍放養:泥鰍苗種主要來源是收購野生魚,放養規格為體長8厘米左右,當年能形成商品產量。三是水質管理:保持田中水質清新,適時加註新水,7月中旬高溫時期適當加深田水。四是餌料管理:芡田養殖泥鰍要想取得高產,除施底肥和追肥外,還應適當進行投餌。主要投喂麥麩、米糠等,投餌一般在傍晚進行,一次投足,陰天和氣壓低的天氣應減少投餌量。五是日常管理:堅持經常巡田,檢查各項設施是否有損壞,特別在雨天要對進、排水孔及堤壩進行嚴格檢查。六是泥鰍回捕技術。芡田套養泥鰍一般是在芡實收獲後一次性收捕,用一種叫地籠的漁具捕獲泥鰍,在地籠中放入泥鰍的餌料,如麥麩、糠、土豆、動物內臟等進行誘捕。

『柒』 泥鰍養殖技術簡單,怎麼養殖泥鰍最經濟

泥鰍養殖技術簡單,怎麼養殖泥鰍最經濟?


以上就是關於泥鰍養殖技術簡單,怎麼養殖泥鰍最經濟的全部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捌』 如何養殖泥鰍

(如何養殖泥鰍的方法):

(池塘選擇)1、養殖泥鰍的池塘可以使用廢棄後的家禽池塘,魚蝦池塘,小泡子,河溝,等等很多池塘內都可以進行養殖泥鰍,池塘周圍沒有污染源,交通便利,這樣的池塘最適合養殖泥鰍,池塘挑選完成後要進行改建工作。

(池塘改進)2、池塘選擇完成後要把池塘內的水都放掉,然後把池塘內的淤泥進行清理,淤泥清理完成後並且把池塘內的雜物一並清理干凈,使用紗布包裹好出水口,進水口,池塘內放入水後使用漂白粉進行消毒處理,池塘周圍使用漁網進行隔離防止家禽的進入,池塘放入水後要觀察5天至7天,沒有滲漏的現象才可以進行放養。


(水質改善)3、養殖池塘內要多栽種些水生植物比如:蓮藕,水花生,茭白,蘆葦等食物,幫助改善水質,水質提高泥鰍的抗病能力會增強很多,不容易生病,所以養殖時大家一定要做好池水的管理。

(魚苗選擇)4、泥鰍的魚苗可以在養殖場進行訂購,也可以在市場上的魚販手中進行訂購,選擇魚苗要求大小相同,育苗的長度為4厘米至6厘米左右魚苗訂購完成後,魚苗運輸過程中盡量要只用網箱進行運輸,不要使用朔料布不然魚苗的損傷會變得很多,大家一定要多加註意。


(放養方法)5、育苗購買完成後,要及時的放入池塘內,魚苗讓養時把網箱放入池塘內讓魚苗自行的游入池塘內,魚苗放養後的10天至15天不需要進行餵食,泥鰍的飼料來源有很多可以使用,玉米粉,麥麩,蛋黃,骨粉,貝殼粉,小顆粒形狀的飼料進行餵食工作,泥鰍的餵食主要是在夜晚進行,白天泥鰍的活動能力不是很強所以不要白天進行餵食。


(池塘管理)6、養殖的池塘每天都要進行巡查池塘,觀察池水的透明度,池塘周圍的防護欄也要仔細的進行檢查,池塘的堤壩也要進行檢查,池水的透明度很重要,維持在35厘米至40厘米就可以啦,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好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情況,防護欄如果出現有破損要及時的進行修補工作,防止家禽進入,降低泥鰍的意外死亡情況,池塘的堤壩也要每天進行巡視,如果出現有老鼠洞或者是螞穴要進行封堵,不然很容易出現有滲漏等問題,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註意。


(越冬處理)7、泥鰍方讓的時間如果太晚當年沒能及時的上市,就要及時的做好越冬處理,泥鰍的越冬工作主要是做好放氣,補氧等問題,泥鰍在冬季食慾幾乎不會進行覓食,所以冬季就不用進行喂養啦,池塘的水面結冰後使用冰錐刨出N冰眼,池塘的面積為一畝地時要刨出10個冰眼左右幫助池塘內進行放氧,下雪以後要使用掃把把冰面上的雪清理出短度為5米,長度為8米的空場,方便日光的照射,降低泥鰍的死亡情況。

閱讀全文

與泥鰍怎麼養殖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錢技術算什麼檔次 瀏覽:735
舒暢肺排酵素做代理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885
產品哪些需要後台配置 瀏覽:492
成都九龍坡菜市場有哪些鹵菜店 瀏覽:271
qq如何修改和平精英身份證信息 瀏覽:231
藍牙水控器小程序如何更改用戶 瀏覽:22
綠葉品牌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161
如何防範杠桿交易風險 瀏覽:997
咸魚關閉交易產品如何上架 瀏覽:767
代理省長和市長有什麼區別 瀏覽:520
被刪除的信息怎麼恢復 瀏覽:129
珠穆朗瑪峰首次測量用什麼技術 瀏覽:152
最近有什麼蔬菜賣附近蔬菜市場 瀏覽:31
郵票交易論壇哪個好 瀏覽:489
信息傳輸有什麼意思 瀏覽:490
臨床數據管理需要哪些技能 瀏覽:986
如何打開數據傳輸 瀏覽:929
蘋果數據線編織線有什麼用 瀏覽:733
服裝代理加盟店有哪些 瀏覽:116
卡卡羅特游戲怎麼廢除數據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