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哪些新的技術

哪些新的技術

發布時間:2022-01-27 19:44:56

Ⅰ 新技術指的都有什麼

在技術史上,新興技術是指21世紀發展的一系列最尖端的技術,技術融合是它的特點,原先不同的技術逐漸共享資源來完成類似的工作,如原來的語音,數據,視頻技術互相交互影響,創造更有效率的新技術。

Ⅱ 新技術有哪些

新技術革命自興起至今大致經歷了兩個基本階段,20世紀40-50年代是新技術革命的形成階段,其主要標志是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誕生,其中計算機技術開辟了人類智力的新紀元。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技術革命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其主要標志是信息高速公路,即網路技術等。網路是現代通信的新表現方式,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網路是由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等技術相結合而成。

Ⅲ 通行的方面有哪些新技術

通行的方面的新技術:道路交通〇障礙通行新技術。
1、太巧妙了,巧就巧在充分應用了立體交叉通行原理;巧就巧在設置了錯位n字形調頭橋梁;巧就巧在采起了靈活的迂迴調頭行駛戰術;巧就巧在全面實行了錯位立體交叉通行。從而全面實現了十字交叉路口,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全部無障礙通行。
2、太簡單了,簡就簡在兩座小橋,都是從街這邊到街那邊的普通小橋,就這么小巧,就這么簡單。
3、太實用了,實用就實用在她把十字交叉路口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全部都分離開了,沒有缺少那一樣;實用就實用在她把車車交叉混流、人車交叉混流、縱橫交叉混流全部分離開了,沒有拉下那一樣。
4、太經濟了,十字路口組合橋和高架立交橋比起來,不知節省了多少建設投資,不知節約了多少寶貴的土地資源,不知減少了多少了空間佔用,而且還彌補了高架立交橋存在著對非機動車和行人交叉混流的不足。
5、太可行了,時下道路交通相當擁堵,堵路、堵車、堵人、堵心、堵經濟發展,人們早已怨聲載道,該技術能夠徹底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能夠適用於全球各大、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通行,實在是太可行了!

Ⅳ 建築工程施工中哪些新技術

技術有跟多,舉例說一下:
1、雨水回收利用技術
雨水回用系統,就是將雨水收集後,按照不同的需求對收集的雨水進行處理後達到符合設計使用標準的系統。目前多數由棄流過濾系統、蓄水系統、凈化系統組成。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資源,不僅可以緩解城市缺水,而且能涵養與保護水資源、控制城市水土流失,減少水澇,控制城市地下水超采帶來的漏斗效應與沉降,減輕水體污染以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施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益處已成為人們普遍共識。
2、數控鋼筋彎箍機
數控鋼筋彎曲機是由工業計算機精確控制彎曲以替代人工彎曲的機械,主要加工棒材鋼筋。數控鋼筋彎曲機是由工業計算機精確控制彎曲以替代人工彎曲的機械,主要加工棒材鋼筋,可彎曲50mm以內的國標鋼筋。該設備可一次加工多根鋼筋,具有加工形狀標准,加工量大的優點。可替代人工20-30人。該設備可與數控式鋼筋剪切生產線配套使用,也可單獨工作,將建築用鋼筋進行自動化高量彎曲加工,可加工中鐵、核電項目等專用超強鋼筋。
3、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術
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術是將樓板混凝土與表面找平砂漿合二為一的施工技術。該技術要求混凝土在收平時加強對混凝土標高的控制,標高誤差應達到水泥砂漿的質量要求,樓板混凝土初凝後終凝前,要用混凝土磨光機對表面進行二次壓光,消除混凝土樓板的早期裂縫,使混凝土地坪達到水泥砂漿地坪的質量要求。這樣成型的樓地面可達到水泥砂漿地坪的平整度和觀感,因而不用進行裝修找平層,從而節省了找平層的工作時間,縮短了工期,還可以節省水泥砂漿材料。
該技術特別適用於超高層鋼結構外框樓板混凝土施工,如果樓板混凝土後期要鑲貼地面磚,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磨光後,採用排刷拉毛,以加強地坪混凝土的粘結力,可有效預防地面磚空鼓。
4、自粘式防水卷材
自粘防水卷材是一種以SBS等合成橡膠、增粘劑及優質道路石油瀝青等配製成的自粘橡膠瀝青為基料,強韌的高密度聚乙烯膜或鋁箔作為上表面材料,可剝離的塗硅隔離膜或塗硅隔離紙為下表面防粘隔離材料製成的防水材料。它是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新型防水材料,具有低溫柔性、自愈性、及粘結性能好的特點,可常溫施工、施工速度快、符合環保要求。
自粘式防水卷材是一種新型防水材料,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類型大約可分為3大類:自粘橡膠瀝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和高分子自粘復合防水卷材。自粘式防水卷材表面有HDPE,具有較高的抗撕裂強度,滿足耐穿刺等要求,能有效抵禦基層開裂、變形所產生的應力對防水系統的破壞;常溫下冷施工,不需要熱熔,施工時只要剝開隔離紙,即可直接鋪貼,施工極為方便,可有效縮短工期。
5、工地用電瓶運輸車
電瓶運輸車相比傳統人力車具有效率高、損耗少、勞動強度低、經濟效益好等優點。電瓶運輸車依靠電能發動,可以長時間持續工作,在相同條件下,1台電瓶運輸車的運量約為1台傳統手推斗車的3倍,解放了人力;在人工成本方面每天可以節省800元。電瓶運輸車對人工的依賴低,可大大降低人工隱患和工傷風險。
6、電瓶掃地車
電動掃地車主要利用蓄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完成全自動的掃地清潔功能,由於採用電能作為動力,無二次污染,無廢氣排放,在環保愈加重視的今天,越來越受到企事業單位的歡迎。
7、建築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技術
建築垃圾中的許多廢棄物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後,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重新回爐後,可以再加工製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材則可以用於製造人造木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後。因此,我們在建築垃圾的處理上,必須堅持綜合利用。
移動式破碎站可以讓建築垃圾變廢為寶。建築垃圾大多為固體廢棄物,一般是在建設過程中或舊建築物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築所產生的垃圾各種成分的含量雖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剔鑿產生的磚石和混凝土碎塊、打樁截下的鋼筋混凝土樁頭、金屬、竹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包裝材料和其它廢棄物等組成,其中,利用廢棄建築混凝土和廢棄磚石生產粗細骨料,可用於生產相應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漿或制備諸如砌塊、牆板、地磚等建材製品;利用廢磚瓦生產骨料,可用於生產再生磚、砌塊、牆板、地磚等建材製品,具有實現建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節約天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優勢,並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8、BIM應用技術
BIM技術作為一種數據化工具,可通過參數模型整合項目中各相關數據信息,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實現信息共享和傳遞,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工期、節約成本等效果。本項目應用BIM建模軟體根據二維圖紙建立建築物的3D信息模型,通過3D信息模型計算工程量,根據BIM-3D模型完成設計碰撞檢查,對工程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或錯誤提前預測,減少返工及材料浪費。把施工現場土建模型與工程進度計劃銜接,集成施工階段資源信息,建立4D建築信息模型,實現了施工進度、人力、材料、機械、成本、質量、安全和場地布置的實時管理、控制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可視化模擬。
9、噴塗式防水劑
防水QX-2000是一種獨特的水性結晶材料,它是專門為混凝土和磚石結構設計的永久性防水阻濕產品。在潮濕環境中和濕氣接觸情況下,QX-2000高效混凝土防水防護劑的吸水作用令結晶膨脹,並填充孔洞,從而阻止濕氣的延伸。施工時通過低壓噴霧器把QX-2000高效混凝土防水防護劑直接噴塗在表面干凈平整的混凝土面層上,塗刷後正常的滲透時間為1~2h,噴塗4~12h後,清洗干凈表面的浮出物後便可進行其他裝飾作業,有效地縮短了防水層施工工期。
10、塑料模板施工技術
塑料模板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復合材料,主要以聚丙烯為主,加入少量玻璃纖維、劍麻纖維等附加材料。塑料模板在使用過程中,強度能夠滿足要求,周轉次數達30次,拆模速度快,回收率高達95%,較傳統木模施工工藝節省了工期、材料,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呈現自然質感。

Ⅳ 簡述計算機cpu都有哪些新技術

未來的cpu預計會朝著多核、多通道、 集成內存、 集成顯卡 、節能、 減小面積、 提高集成度、散熱性更好、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等方向發展。
CPU是計算機系統的心臟,計算機特別是微機的快速發展過程,實質上是CPU從低級別向高級、從簡單向復雜發展的過程。其設計、製造和處理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處理能力的不斷增強。CPU 發展到今天已使微機在整體性能、處理速度、3D圖形圖像處理、多媒體信息處理及通信等諸多方面達到甚至超過了小型機。

新的通信、游戲及"寓教於樂"等應用程序要求具有視頻、3D圖形、動畫、音頻及虛
擬現實等多媒體功能,這些又對CPU提出了新的要求。Intel公司針對這些要求,繼386處理
器結構之後提出了CPU的進一步最大升級,這就是將MMX(MutliMedia eXtention多媒體擴
展)技術融入Pentium CPU中。採用MMX技術的處理器在解決了多媒體及通信處理等問題的
同時,還能對其他的任務或應用程序應付自如。
MMX的主要技術特點有以下幾點:
(1) 單指令、多數據(Single Instruction Mutli-Data,SIMD)技術是MMX的基礎,它
使得多條信息可由一條單一指令來處理,它與IA(InstructionArchitecture)超標量體系
結構相結合,極大地增強了PC機平台的性能。MMX技術執行指令時是將8位元組數據作為一個
包裝的64位值進入CPU的,全部過程由一條指令立即處理。
(2) MMX指令不具有特許性,其通用性很強,不僅能滿足建立在當前及未來演算法上的P
C機應用程序的大部分需求,而且可用於編碼解碼器、演算法及驅動程序等。
(3) IA MMX指令系統增加了4種新的數據類型,即緊縮位元組(8bit×8bit)、緊縮字(4
bit×16bit)、緊縮雙字(2bit×32bit)和四字(1bit×64bit)。其目的是緊縮定點整數,
將多個整數字組成一個單一的64位數據,從而使系統在同一時刻能夠處理更多的數據。
(4) 增加了8個64位MMX寄存器,即浮點寄存器的別名映象。
(5) 新增加了57條指令。用這些指令完成音頻、視頻、圖形圖像數據處理,使多媒體
、通信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其數學及邏輯指令可支持不同的緊縮整數數據類型,對
於每一種得到支持的數據類型,這些指令都有一個不同的操作碼。新的MMX技術指令採用
57個操作碼完成,它涉及的功能領域有:基本的算術操作;比較操作;進行新數據類型間的
轉換(緊縮數據及從小數據類型向大數據類型解壓);邏輯操作;用於MMX寄存器之間的數據
轉移(MOV)指令,或內存的64位、32位存取。

可以說09年的整個技術工藝的發展完全是在競爭下展開的。讓我們回首一下本年度的技術發展,看一看09年都有哪些處理器技術最具影響力。
睿頻技術
從08年11月酷睿i7 900系列處理器的上市開始,睿頻技術就已經開始了他的推廣,不過由於限定在了高端范圍內,並沒有使這項技術全面推廣。從酷睿i7 900系列的市場佔有率來看,Intel似乎對此也並不在意,畢竟酷睿i7 900系列產品的定位較高,因此試探性的測試了解的人數較少是可以理解的。
在今年的9月,Intel正式全球發布了面向主流市場的LGA1156介面酷睿i7/i5系列處理器,雖然在介面方面進行了從新設計,但是新發布的LGA1156介面酷睿i7/i5處理器提供了較為完整的酷睿i7 900系列處理器技術(超線程技術除外),其中就包括了睿頻技術。從此,該項技術也正是開始了普及之路。
介紹一下什麼是睿頻技術,和睿頻技術所帶來的好處。
●動態超頻,核心數量按需分配睿頻技術簡介
目前上市的所有Nehalem架構處理器都提供了睿頻技術(英文為Turbo Boost Mode),該項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處理器在空閑時期將整體功耗降低,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但是節能並不是睿頻技術的最大亮點,其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可以視平台運行狀態而定,選擇性的提高一個或多個核心的運行頻率,從而做到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功耗的目的。
睿頻技術可以提高一個或多個核心的頻率
我們以大型3D游戲為例,某些游戲可能對主頻更為敏感,多核心並不能帶來明顯的效能提升,對處理器進行超頻反而效果更好,如果這個時候開啟Turbo模式,並且將TDP設定在用戶所採用的散熱器允許范圍內,那麼CPU在這個時侯可以對某顆或某兩顆核心進行動態超頻來提升性能。
睿頻技術讓處理器超頻智能化,自動化
實現Turbo技術需要在核心內部設計一個功率控制器,大約需要消耗100萬個晶體管。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因為在某些游戲中開啟Turbo模式可以直接帶來10%左右的性能提升,相當於將顯卡提升一個檔次。值得一提的是,Extreme版本的Core i7處理器最高可以將TDP在BIOS中設定到190W來執行Turbo模式,在個別應用中進一步提升CPU時鍾頻率,帶來效能上的提升。目前,主流的酷睿i7 750處理器在開啟該技術後,可在單線程任務是將一顆核心的主頻提高至3.2GHz。想必這樣高的主頻運行單線程任務可以說易如反掌。
超線程技術
超線程,早在2002年Intel便已經推出了這一技術,並且廣泛的在奔騰4處理器中大規模應用。採用了超線程技術的奔騰4處理器可以比原產品效能提升10%-15%左右,可見Intel對超線程技術的運用是信心滿滿的。
但是事實卻出乎Intel的意料。首先是來自操作系統端的問題,當時微軟已經發布了Windows 2000系統,然而該系統並沒有加入對超線程技術的支持,雖然後來出現的Windows XP系統加入了對該技術的支持,但也最終因為應用軟體端對超線程技術的優化較少而作罷。另一個問題是來自於Intel自身的奔騰4處理器。基於NetBurst架構的奔騰4處理器由於過分的追求高主頻加長了流水線設計,這導致了處理器的主頻雖然達到了3GHz以上,卻並沒有提供3GHz主頻相等的性能。由於過高的流水線已經造成數據運算錯誤率提高,在加上超線程技術的雙核模擬容易讓CPU在運算時命中失敗,且對帶寬的驚人需求。超線程技術不但沒為處理器帶來更高的執行效率,反而在某些情況下降低了奔騰4處理器的性能。所以說超線程技術雖然是一個非常先進且使用的概念,但在那個時代並不適合。
早在奔騰4時代Intel就加入了HT超線程技術
進入酷睿2時代後,由於內存帶寬沒有獲得突飛猛進,而且酷睿2處理器的短流水設計並不適合超線程技術,因此新一代的酷睿架構處理器也就取消了超線程這一概念。
隨著技術的進步,Intel已經進入了45nm工藝和Nehalem架構時代,在最新的Nehalem Core i7處理中,由於對DDR3內存控制器的整合,同時引入了三通道內存技術,內存帶寬得到了質的飛躍,QPI匯流排的引入也令處理器的帶寬大幅提升。這為超線程技術的回歸提供了契機,於是乎Intel在酷睿i7系列以及未來的雙核酷睿i5處理器中加入了超線程技術。
Nehalem架構時代超線程技術再次回歸
此外,新一代操作系統的推出也給多線程處理器提供了施展拳腳的機會,而3D游戲以及眾多的應用軟體也針對多線程進行了優化,可以說超線程技術在此時回歸時絕對的最佳時機。
可能看到這里依然會有眾多的讀者朋友會感到奇怪,這超線程技術目前只在高端酷睿i7處理器當中有所運用,並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使用到的,為何把它也列為09年最具影響力的技術之一呢?相信了解硬體的讀者一定知道,處理器行業中的另一個領軍企業AMD一直以來並沒有為自身的處理器加入超線程技術。而AMD的高管人士甚至曾經一度認為超線程技術是影響處理器性能發揮的元兇之一。但是在看到Intel為伺服器的至強以及桌面高端處理器引入超線程技術得到了超高的執行效能後,AMD內部高層承認,沒有早早引入此類技術是一項技術選擇上的失誤。為了能夠盡快彌補這一技術缺陷,AMD已經決定在不久的將來為旗下的伺服器用以及桌面級處理器引入超線程技術。可見超線程技術在酷睿i7及未來的酷睿i5中回歸,影響的不僅僅是用戶,更影響到了對手。在不久的幾年裡,也許從低端到高端的所有處理器就可以全部應用到超線程技術。
VT虛擬化技術
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項技術與前邊的超線程技術一樣,也不是09年才被創新出來的。這項技術誕生於奔騰4處理器時代,兩大晶元巨頭當時均已這項技術為宣傳目標,但都因為受制於技術性能以及軟體方面的問題沒有推廣開(伺服器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隨著09年2月,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7測試版的發布,這項技術才被重新挖掘出來,並且被消費者廣為了解。這項技術就是虛擬化技術。
其實我們所提到的Windows 7系統下的虛擬化系統,也僅在高級至旗艦版本才提供了,並不是所有的版本都提供了這一技術。但其帶來的好處依然被廣大的消費者討論,即使消費者完全用不到這一技術,但在購買處理器的時候依然考慮到了自己所購買的產品能否提供虛擬化技術。
使用虛擬化系統運行的IE6.0瀏覽器
虛擬化技術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竟然讓眾多消費者都參入其中呢?其實要說虛擬化的用途,對企業級用戶來講實質性較強,對於普通用戶來講,虛擬化的用途目前還並沒有被廣泛開發。在企業級用戶那裡,通過虛擬化系統,企業可以集中並且共享資源,實現降低成本、優化利用率的目的。以高性能伺服器為例,在系統閑置的過程中,伺服器的性能會造成嚴重的浪費。如果通過虛擬機將伺服器分為若干個部分,進行各自所需的工作,這樣就可以最大化的利用伺服器的全部性能,從而節省企業開支。而在一些情況下,企業甚至可以通過虛擬機出售伺服器的剩餘性能,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虛擬化所提供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安全。用戶可以通過虛擬網路進行數據傳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網路的加密能力,提高網路環境的安全度。以上兩點是對企業級用戶來講最為基本的用途。那麼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又會有哪些好處呢?
我們以操作系統為例。目前微軟所提供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全球使用人數最多,而黑客也針對Windows系統進行的攻擊行為也是最多的。如何能夠保證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虛擬化系統推出之後,用戶在不確定自己手中的數據安全性的前提下,如軟體,網頁等,可以通過虛擬系統來檢測數據的安全性。如果發生了如病毒等問題,僅需簡單的關閉虛擬系統就可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此外,現有系統在不支持某款軟體的情況下,用戶也可以通過虛擬機來實現對該軟體的支持。
簡單的用一句話來解釋虛擬化就是,可以提供最高的安全保障,並最大限度的利用系統所提供的性能的技術。
45nm工藝技術
在2007年年末,Intel正式發布了第一款採用45nm工藝製程的處理器,酷睿四核QX9650。由於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工藝技術,這款四核處理器雖然身價過萬,但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因為他的出現標志著45nm工藝時代的降臨。
QX9650的問世標志著CPU進入了45nm工藝時代
45nm有何本領?竟然讓一顆身價過萬的CPU也成為了矚目的焦點。這一切就要從Intel與AMD兩家晶元巨頭的45nm工藝入手了。
●Intel —— 突破式的45nm
2007年,Intel正式發布了四核心Core 2 Extreme QX9650處理器,由此引領行業搶先來到了45nm的新世界。Intel的45nm採用了突破式的新材料,為晶體管發展四十年來之最大進步。
在過往四十餘年的時間中,業內均普遍採用二氧化硅做為製造晶體管柵介質的材料。而在65納米製程工藝下,Intel公司已經將晶體管二氧化硅柵介質的厚度壓縮至1.2納米,基本上達到了這種傳統材料的極限。此時不但使得晶體管在效能增益以及製程提升等方面遭遇瓶頸,過薄的晶體管二氧化硅柵介質亦使得其阻隔上層柵極電流泄漏的能力逐漸降低,漏電率大幅攀升。

SOI是Silicon On Isolator的縮寫,即絕緣體上的硅技術。和傳統的純硅晶圓不同,SOI工藝使用的晶圓底部是一層絕緣層。這層絕緣體切斷了上方MOS管漏電流的迴路,使得基於SOI技術的晶元能夠輕松抵抗漏電流。
真正解決AMD在 45納米技術難題的是多重增強晶體管應變技術,AMD和IBM稱,與非應變技術相比,這一新技術能將P溝道晶體管的驅動電流提高80%,將N溝道晶體管的驅動電流提高24%。可見,製程的提升極大地提升了處理器的潛在性能,並同時賦予了產品更強的功耗控制能力。
「整合」技術
從09年起,CPU領域最大的的變化就是連個字「整合」,整合GPU,整合PCIe控制器,整合內存控制器,直至完全整合了北橋。而整合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性能上的提升,同時也帶來了平台功耗的進一步降低,可以說整合已經成為了未來CPU的發展趨勢。
完全整合了北橋功能的酷睿i5 750處理器
整合之路的開始起於AMD的K8架構時代,從K8架構時代開始,AMD將本來屬於北橋部分的內存控制器整合進了處理器當中。其好處就是CPU不在受制於FSB的限制,提高了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帶寬,性能得到了翻倍的提升。
隨著工藝製程的提升,整合內存控制器的CPU性能被突顯出來,Intel也在全新的Nehalem架構中整合進了內存控制器,放棄了傳統的前端匯流排概念。與老的前端匯流排處理器相比,酷睿i7處理器的QPI匯流排所提供的帶寬最高可以達到32GB/s,這要比1600MHz前端匯流排所提供的12.8GB/s提高了兩倍有餘,可見整合內存控制器後對CPU性能提高的影響。
在整合進了內存控制器大獲成功之後,Intel和AMD又將目光放在了PCIe控制器上,雙方都針對這一整合技術開展了研發。不過,在進度方面Intel方面走在了前邊,率先將PCIe控制器整合進了處理器當中,並且推出了LGA1156介面的酷睿i7/酷睿i5系列處理器。從LGA1156介面產品開始,北橋功能就已經完全被整合進入了CPU當中,傳統的三晶元概念已經被雙晶元完全取代。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提高CPU與內存,CPU與顯卡之間的數據帶寬,同時也將平台的整體功耗降至最低。可以說整合的概念是最符合未來晶元領域發展趨勢的。這也是為何Intel與AMD都在爭相推出整合處理器的緣故。
AMD的Fusion計劃就是整合技術的一部分
在不就的未來,用戶不僅可以使用到整合了北橋功能的處理器,更可以使用到整合了GPU的處理器,當前Intel與AMD都在著手進行著這一整合技術,用戶最早在2010年1月就可以使用到整合GPU的處理器。
整合可以說成為了09年下半年處理器的發展趨勢,並且在將來也將繼續影響著處理器的發展。整合可以算作是09年最有影響力的處理器技術之一
處理器高度集成化、性能更強、處理器更加智能:

英特爾酷睿i處理器
在傳統的處理器構架中,處理器基板上僅僅只有一個單獨的處理器晶元。而2010年發布的英特爾酷睿i系列處理器,首次在處理器的基板上集成了顯示核心。這項技術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對於筆記本產品來說,意味著高度集成化的處理器,可以把筆記本產品設計的更加輕薄。同時一些搭配獨立顯卡的機型,可以智能的進行雙顯卡的切換,解決了筆記本性能和電池續航之間的矛盾。
在英特爾酷睿i系列處理器中,除了英特爾 i3系列處理器以外。眾多的英特爾酷睿i系列處理器,都支持睿頻加速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自動檢測系統處理負載,而自動判斷是否需要自動提升頻率,來加快系統的響應速度。當然睿頻加速並不是無限制的加速,也是有一定的頻率限制。
筆記本首次加入3D顯示技術:
筆記本3D技術
隨著2010年火遍全球的電影《阿凡達》的上映,徹底引爆了人們對於3D技術的熱情。雖然3D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而在筆記本上面大面積的使用還是頭一回。而筆記本上的3D技術其實也是分派別的,比如說英偉達使用的3D技術,就是紅藍3D和快門式3D技術,而配備ATI顯卡的筆記本則使用偏振式3D技術。對於筆記本來說,3D技術可以讓用戶擁有更加震撼的視覺享受。
筆記本多點觸控技筆記本多點觸控板
雖然多點觸控技術在蘋果電腦上早有應用,但是其他品牌的筆記本並沒有採用這一技術。而2010年是大規模採用這項技術的一年,多點觸控技術讓我們可以拋棄傳統的滑鼠來進行操作。比如說雙指向外拉申,就可以放大圖片和放大網頁。這項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筆記本觸摸板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人們的操作筆記本的效率。
2010年的應用的技術我們基本上算是盤點完了,接下來我們要來盤點一下2011年,可能要裝備我們筆記本的那些新技術。
sandy bridge核心構架術:
說起融合可謂是IT技術的一大趨勢,比如說sandy bridge核心的新一代處理器。就是把處理器和顯卡成功的融合到一款。而AMD也同樣有相同的技術,比如說AMD公司的APU處理器,就是把處理器和顯卡成功的融合到單個晶元中。
2011年Sandy Bridge整合GPU圖形核心技術
雖然目前的處理器加入了睿頻加速和集成顯卡設計,但是這次SNB自帶的GPU圖形核心確實經過了大幅度的重新設計,擁有專門的視頻轉碼硬體模塊,性能大約是目前HDGraphics的兩倍,目前已經的測試也證明Intel所言非虛。藉助第二代Turbo Boost睿頻加速技術,SNB的CPU、GPU兩部分可以相互獨立地動態加速。如果你正在玩的游戲更需要GPU資源,那麼CPU部分可能會運行在原始頻率甚至降低,GPU則在功率允許范圍內盡量提速。
超線程和Turbo Boost動態加速技術
SNB移動版全部開啟了超線程和Turbo Boost動態加速技術,而且官方內存頻率最高提至1600MHz。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NB移動版所集成的圖形核心都會有12個執行單元,兩倍於桌面版,而且頻率方面也不低,默認均為650MHz,動態加速最高1300MHz或者1150MHz。已知的測試可以證明,Intel集顯的性能已經相當驚人,照此推算移動版甚至還會更狠,移動獨立顯卡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嚴重擠壓。
通過英特爾官方對睿頻加速技術的解釋。當啟動一個運行程序後,處理器會自動加速到合適的頻率,而原來的運行速度會提升10%~20% 以保證程序流暢運行;應對復雜應用時,處理器可自動提高運行主頻以提速,輕松進行對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務處理;當進行工作任務切換時,如果只有內存和硬碟在進行主要的工作,處理器會立刻處於節電狀態。這樣既保證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通過智能化地加快處理器速度,從而根據應用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為高負載任務提升運行主頻高達20%以獲得最佳性能即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性能以符合高工作負載的應用需求:通過給人工智慧、物理模擬和渲染需求分配多條線程處理,可以給用戶帶來更流暢、更逼真的游戲體驗。同時,英特爾智能高速緩存技術提供性能更高、更高效的高速緩存子系統,從而進一步優化了多線程應用上的性能。
隨著處理器製程和設計越來越先進,筆記本性能也會隨著強大。而處理器和顯卡的高度融合,筆記本的續航時間會大大延長,而筆記本可能做的越來越輕薄,性能也會越來越強大。
隨著宏碁Iconia筆記本的發布,一下打破了我們對於傳統筆記本的定義。而傳統物理鍵盤的消失使得筆記本在用戶體驗方面更近一層。而物理鍵盤的消失,我們大可不必擔心。虛擬鍵盤的加入使得筆記本,在文字輸入方面不會存在任何問題,只不過沒有物理鍵盤那樣的手感了,這也是筆記本變革的「陣痛」。

上面的試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雙屏觸摸筆記本無論是在瀏覽照片、看視頻還是瀏覽網頁,都顯得如此的簡單和便捷。這對於傳統鍵盤來說,無疑可以掀起一輪筆記本革新的風暴。這種用戶體驗的革新,好比Iphone對於手機業的革新一樣,明年各大廠商都應該會發布自家的雙屏筆記本。
在2010年電影阿凡達的上映,讓很多體驗到了3D技術的震撼。而筆記本裝備有3D顯示屏後,筆記本在用戶體驗會更上一城樓。比如說,一些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在3D技術的存托下,讓用戶臨場感覺更加好。而市場上的傳統的3D技術是佩戴3D眼睛來實現的。 而大多數用戶在長時間觀看3D電影和進行3D游戲的時候,會產生暈眩和視力下降的情況。

任天堂即將發售的裸眼3D游戲掌機3DS,把裸眼3D技術推向了3D技術時代浪尖。讓大多數人開始漸漸關注起裸眼3D技術。對於裸眼3D技術,大多是人還是很陌生。如今的裸眼3D技術可以分為兩派,一個是光屏障式3D技術也被稱為視差屏障或視差障柵技術,其原理和偏振式3D較為類似,是由夏普歐洲實驗室的工程師十餘年的研究成功。光屏障式3D產品與既有的LCD液晶工藝兼容。而這種技術的優點是成本低廉,但是可視角度比較差,而且在顯示亮度方面也偏暗。

光屏障礙裸眼3D技術
而如今柱狀透鏡式裸眼3D正好可以解決光屏障礙裸眼3D的缺陷。其最大的優勢便是其亮度不會受到影響。柱狀透鏡3D技術的原理是在液晶顯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層柱狀透鏡,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於透鏡的焦平面上,這樣在每個柱透鏡下面的圖像的像素被分成幾個子像素,這樣透鏡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個子像素。於是雙眼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顯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過像素間的間隙也會被放大,因此不能簡單地疊加子像素。
http://tech.huanqiu.com/digit/pc/news/2011-01/1394758_6.html
第1頁:2011年處理器/主板重大事件點評
-
2011年已經接近年底,在這一年中有諸多新技術新產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年也將會有更加值得期待的技術出現,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收尾總結。今年一年變化還是不小的,比如集成圖形性能還算不錯的Sandy Bridge處理器、全新概念的APU、最高端的Sandy Bridge-E架構Core i7、AMD正在進行的大裁員和戰略調整等等,這些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對於廠商來說,今年可以用有喜有憂來形容,一方面DIY產品價格越來越便宜,單價利潤並沒有增加,另外一方面,DIY消費者總量還在快速成長。當然,今年也碰到了諸如泰國發大水導致硬碟狂漲帶來的銷量影響,不過整體來說今年表現還是不錯的。那麼明年會是怎麼樣?目前還真不好說,希望明年行業發展會更好。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便宜自然可以花更少錢玩到新奇的產品,當然便宜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好的,用戶還是需要理性選擇合適的產品。閑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回顧今年到來的新產品和新技術以及發生的新鮮事,我用時間倒敘的方式給大家做展示。
不得不提的AMD 「Project WIN」(勝利工程)
對於AMD來說,2011年並不是一個高速成長的一年,雖然今年有APU和推土機產品陸續登場,但是依然彌補不了和競爭對手的差距,無奈之下,只能進行這次幅度接近12%的大裁員,其中市場營銷部門被砍掉了大約60%,市場營銷副總裁Patrick "Pat" Moorhead、品牌副總裁JohnVolkmann、公關總監Dave Kroll等都黯然離去,技術人員也未能獨善其身,比如多名關鍵的Fusion工程師都丟掉了飯碗,大概是APU的表現仍然沒有達到讓AMD滿意的程度,甚至整個產品評測支持團隊都不存在了。不過與此同時,AMD已經在准備「Project WIN」(勝利工程)以調整未來公司的重心業務和發展方向。
不管該策略最終如何,都並非Rory Read一個人的主意,而是整個董事會的決定,主要目標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加快產品開發與上市時間。業界普遍認為,Rory Read將會把AMD更多地帶往消費級產品市場,低功耗的「山貓」架構將會扮演重要角色。AMD有可能在最近宣布加入ARM陣營,宣布獲得ARM許可。
不管怎麼樣,AMD都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找到真正能給自己帶來高速增長的契機,也許未來雲計算、低功耗以及發展迅猛的中國市場才是AMD需要重點把守的戰場。\微軟將在明年推出支持ARM架構處理器的Windows 8,ARM也在加緊近日PC以及伺服器領域的步伐。10月底,ARM公司正式宣布,其首個採用64位指令集的處理器架構「ARMv8」正式出爐,在這個64位處理器橫行的年代,ARM處理器終於跟上時代的腳步了

Ⅵ 都有哪些新技術

你指的是什麼?說明白點!

Ⅶ 目前世界科學技術出現哪些新技術

1、生物技術領域,包括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2、信息技術,其標志技術是智能計算機、智能機器人;
3、新材料技術,其主要標志技術是超導材料和人工定向設計新材料;
4、新能源技術,其主要標志技術是核能技術、太陽能技術;
5、空間技術,其主要標志技術是太空梭和永久性空間站;
6、海洋技術,其主要標志技術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Ⅷ 世界上有哪些新技術

中國的人造太陽算不?那可是可控熱聚反應啊,對以後的核能運用有很大的提高,因為現在的核電都是裂變反應,熱聚反應相對來說產熱更高,其他還有什麼好處你自己到網上看看

Ⅸ 四,到目前為止,互聯網又多了哪些新的技術

信息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21世紀已經進入高速信息化的時代,手機,互聯網等信息終端無時無刻不在干預著我們的生活,據統計,整個中國的手機用戶突破5億,互聯網用戶達到2.1億,兩項數據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龐大的信息市場,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斷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了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歷史高度。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基礎的第三次浪潮幾乎沒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經濟不再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依託,而是以高技術產業為支柱,而發展高技術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為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目前經濟的分類有這么一種說法:一是朝陽經濟,另一種是夕陽經濟。多數傳統產業已成夕陽經濟,現代經濟的主要職能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質的生產和分配。也許,對於某些國家或企業而言,今後的生產對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體以原子構成的產品。

信息經濟是自9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經濟形式。數字革命、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通信技術在這種新經濟形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信息產業是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和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是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加速器。

(一)、信息技術使知識和信息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尤其是微計算機革命和數字化革命使信息資源計算機化,把浩如煙海、雜亂無章的信息變成有序、有用、有經濟價值的信息。人們可以以任何方式進行加工處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戶的要求進行檢索和利用,並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義上和使用價值上把信息變成資源,進而成了現代國民經濟的主要經濟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經濟中的知識性日益明顯,知識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源,企業中最關鍵的資產並不是資本而是智力。由於創意、信息和技術越來越成為產品的構成成分,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含量增大。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將不依賴於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數量與價格,而取決於所擁有的創造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水平。

在新經濟的客觀現實面前,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為獨立於資本、勞動之外的生產要素。一般說來,經濟系統活動過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產資料、勞動資料等組成的物流;由勞動力和其他能源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組織、計劃、指導、協調、控制、管理等組成的為達到一定目標的信息流。信息在這里發揮著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作用,因為人們可以通過信息流中的反饋信息調節物流和能量流的數量、方向、速度和目標。信息流可駕馭經濟系統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規則的活動。在同樣的物質和能量的輸入情況下,不同的信息輸入會引起不同的經濟效果,創造出不同的價值,經濟系統中的信息可以轉變為價值增值的一種手段。

(二)、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更新與改造,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它正在創立新的產業,全面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設計、製造和營銷管理都已經或正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和生產線代替或減少了勞動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計算機虛擬技術的應用加速了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網路技術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超越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實現跨行業、跨地域、跨國界的合作與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也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導致國家實力的增長、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信息技術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與效益。在信息時代,由於知識的大量產生、創新的不斷進行、信息的迅速傳遞、經濟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術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縮短。在信息技術領先的美國,30年來美國的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的比例卻由30年前占勞動人口總數的33%減少到17%。再過10年,還將降到12%。到了2020年將只佔不到2%。現在一些自動化程度高的工廠,幾乎已經不使用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了。事實上,由於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90年代以來,美國持續實現高增長、高就業、低通漲,預算赤字減小,利率降低,宏觀經濟環境穩定。美國聯邦政府商業部發表的關於信息技術革命及其對美國經濟影響的年度報告稱:信息技術產業是推動美國目前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在過去5年中,雖然信息技術產業的規模只佔整個經濟的8%,但美國經濟增長的1/3歸功於該行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驚人發展已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的生產、消費、通信和娛樂方式。

二、信息產業的建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重頭戲,先進的IT產業將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日本將信息化的成敗、IT產業的興衰與日本經濟競爭力的強弱緊密聯系,訂下信息化立國目標,力爭在5年之內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IT國家。韓國認為,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決定國際競爭力的時代,信息化、網路化不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而是決定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大計。歐盟則把建立信息社會與統一歐洲市場和推行歐元等重大項目並列,當作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來抓。

雖然信息化已成為各國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國的信息化戰略仍然有各自鮮明的特色。事實證明,立足本國或本地區的歷史和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不隨波逐流,才能在滾滾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下面,我們看一下芬蘭這個以信息化帶動經濟增長的個例:

芬蘭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信息技術已融入芬蘭整個社會。在近幾年的國際競爭力評比中,芬蘭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蘭政府長期重視發展教育,建立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並增加科技投入外,還與其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帶動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芬蘭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信息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目前已獲得巨大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和新技術的進一步推廣,芬蘭全國的勞動生產率目前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芬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相當快,其工業勞動生產率在交通和信息產業方面甚至已超過美國。

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已成為芬蘭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目前,90%的芬蘭企業已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網站。芬蘭企業普遍認為,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大量有關生產活動和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銷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據,並且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目前,芬蘭所有工業企業都已廣泛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服務行業的絕大部分公司企業也已開始普及使用電腦。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雇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

過去10多年裡,芬蘭在大力發展信息與通信產業的同時,還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其傳統的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製造業,實現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20世紀90年代以來,芬蘭國家技術開發中心先後協調和資助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實施智能系統應用計劃、芬蘭中小企業信息化計劃等項目,大大促進了芬蘭傳統產業的信息技術改造和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通過信息技術改造,芬蘭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製造業的技術密集程度得到加強,成為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綜合體,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在當前全球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芬蘭政府於2003年9月通過了一項進一步發展信息社會的規劃,力爭通過全社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增強芬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提高本國的勞動生產率,消除地區之間的差距,確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質量。

芬蘭政府力求通過這一規劃達到以下目標:所有公民都有機會享受信息社會所提供的服務,並能有機會學習和掌握利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芬蘭所有的公司企業、團體和組織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改進其服務並加強其競爭力;各行各業的員工都能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確保芬蘭不斷獲得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高質量的勞動力;進一步加大在科研和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以確保芬蘭在利用信息技術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
三、我國信息技術的產業戰略

我國傳統的信息產業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對傳統信息新產品與服務需求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國家一系列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信息與信息產業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信息產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歷史階段,不僅需求旺盛,發展迅速,而且競爭激烈,效益提高,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倍增作用與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為21世紀新經濟的戰略產業。但也不難發現,我國信息產業的許多領域在國際上並沒有什麼競爭力,在這新形勢下,我國要在21世紀進入世界信息產業大國和強國的行列,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

(一)、推行工業與信息化相結合的方針,研究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的發展規律,處理好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統一決策、多層次分級管理、多元化和多樣化經營的關系。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的發展階段,又面臨著全球信息化的挑戰和機遇,發達國家已開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建立網路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不能埋頭工業化而置信息化於不顧,也不能脫離工業化現狀盲目追求信息化,而應實施「機遇戰略」,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用信息化促成工業化,引導新世紀的工業向高增值、高競爭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發展,用工業化支持信息化,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物資、能源、資金、人才以及市場。

(二)、分析國內外環境,注重研究和開發,抓好大型企業集團和放活中小企業相結合,運用市場機制與依靠政策法規相結合,加強協調,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方向與結構。

收集技術、市場等信息,分析國際國內影響各部分信息產業發展的環境變化,捕捉機遇,供宏觀決策和微觀經營參考。這種工作在我國相當薄弱,亟需加強。增加研究和開發費用,加強研究和開發力量,使企業逐步成為研究和開發的主體。

在信息產業中既有競爭性產業又有基礎性產業。對前者而言,引入競爭機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後者而言,近幾年來的國際經驗表明,適度引入競爭機制也是提高服務質量、抑制價格上漲的有效手段。過去被認為是「天然壟斷」的行業,由於技術變革和市場變遷,現在已開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競爭行列。所以,運用市場機制對發展信息產業來說是絕對必要的。但反映市場規律的政策法規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為政府在信息產業發展全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沒有政府的干預和協調,市場是不會自行發揮正面作用而無負面效應的。當然,政府的干預必須合理,協調必須恰當。同時,這種干預和協調要及時、靈活,並富於彈性。任何盲目指揮的後果不會亞於市場的失敗。政府是幫助而不是代替企業,解決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為產業指明發展方向,在全球生產鏈中找到本國產業的定位,積極擴展本國產業的營銷渠道,並根據世界行情不失時機地調整本國產業的相應結構。

(三)、從領導、規劃、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積極加強信息產業的薄弱環節,即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使其與信息產業其他部分發展相適應,並逐步發揮它對信息產業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信息服務業包括資料庫服務、軟體服務、網路服務、系統集成服務等行業,它們在整個信息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國社會各界所充分認識。信息產業的其他部分都有相應的管理部門,惟有這一部分處於多頭分散管理以至無人管理的狀態。由於信息產業各個部分的相互滲透和融合,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等部門開始把業務范圍向信息應用服務或信息增值服務延伸,出現「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通信產業」等新稱謂,而且這兩個部門在數據聯網服務的領域相互交叉重疊,有所爭奪。事實上,信息服務業同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明顯差別。為了遵循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規律,推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理應有單獨的管理部門。同時還應加強組織領導和統一規劃。雖然國家計委的長期規劃和產業政策司在規劃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國信息協會也對加快信息服務業發展問題多次呼籲和寫報告,但是由於沒有對口的管理部門,全國性的業務協調和規范化管理以及有關投資、財稅、信貸、資費(價格)等等政策扶植,遲遲難於落實而告吹。信息服務業滯後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短期內似乎不甚明顯,但時間越長後果的嚴重性將越來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決信息服務業的管理和發展問題。

(四)、人才為本,教育為先,為發展信息產業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的工業化初期,曾大規模培養工業化所需的人才,並源源不斷地從其他戰線向工業戰線輸送人才。當時的一個口號是,「要造就一支產業大軍」。那麼,在現今信息化啟動時期,我國同樣需要高瞻遠矚,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為信息化所需要的發展信息產業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上,應適當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經濟、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產業的各部門和單位內,應大力加強從業人員的在職培訓。在企業實踐中,應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業家。同時,還應創造條件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工作,使他們致力於信息產業的發展;合理規范信息產業領域各類人才的流動,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發展信息產業效勞。

信息產業是21世紀的戰略產業,它的發展不僅關繫到利潤,而且關繫到一國在世界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時代的規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產業,發展信息經濟,使我國經濟保持健康快速增長,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Ⅹ 到目前為止,互聯網又多了哪些新的技術

特斯拉的增強型自動輔助駕駛技術是首個亮相的新技術
IBM帶來的遠程醫療新探索——計算機可以看得懂所有的化驗報告,可以看得懂所有的醫學圖像,核磁共振片、基因圖譜……
飛天開放平台為基礎的大規模分布式高可用電子商務交易處理平台
卡巴斯基工控安全平台2016
量子通信技術
微軟的HoloLens混合顯示全息眼鏡
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胡正明帶來的是晶體管密度加強技術
「網路大腦」
深度神經網路處理器「寒武紀1A」
三星電子研發的復合生物信號處理器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太多了 不說了

閱讀全文

與哪些新的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騰訊地圖為什麼顯示暫時無數據 瀏覽:722
做一個貸款小程序多少錢 瀏覽:214
廣數如何刪除部分程序 瀏覽:493
怎麼啟動驅動程序 瀏覽:46
滑車市場前景怎麼樣 瀏覽:610
養殖兔子技術在哪裡學 瀏覽:308
打開個程序總是卡怎麼辦 瀏覽:436
谷裕市場在哪裡 瀏覽:799
如何建立小程序點餐 瀏覽:189
電力工程如何進行技術評審 瀏覽:254
怎樣判斷一個案件走什麼程序 瀏覽:679
駕照過期一年體檢信息選什麼 瀏覽:815
如何找程序員工作 瀏覽:320
怎麼查找華為代理商 瀏覽:100
一般交易日期到賬多久 瀏覽:887
信捷plc數據溢出如何解決 瀏覽:432
產品經理後期怎麼走 瀏覽:895
市場上會拿什麼肉當驢肉賣 瀏覽:507
星月神代理商怎麼樣 瀏覽:897
豬牛羊交易歸哪個部門管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