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菌技術包括哪些
無菌技術包括哪些?
1. 在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保持無菌物品、無菌區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的一系列操作技術。
2. 作為預防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而基礎的技術,醫護人員必須正確熟練地掌握,在技術操作中嚴守操作規程,以確保病人安全,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3. 無菌物品保管原則:
- 無菌物品必須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
- 無菌物品不可暴露於空氣中,應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無菌包外須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並按失效期先後順序排放。
- 定期檢查無菌中液物品的滅菌日期及保存情況。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為7天,過期或受潮應重新滅菌。
4. 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取放無菌謹敏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如用無菌持物鉗取遠物時,應連同鑷子筒移至無菌物品旁使用。
5. 不能在無菌容器上方翻轉容器蓋,防止污染容器內祥培枝物品。
6. 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
7. 打開無菌包內,手不能觸及無菌巾的內側面,不可跨越無菌區。
8. 倒溶液時,勿使瓶口接觸容器口邊緣。
9. 戴手套時不可強拉,最後將兩手套反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Ⅱ 無菌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給你參考一下:
無菌技術
無菌技術是預防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而基礎的技術,無菌技術的目的是保持無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醫護人員必須時刻保持無菌概念,正確熟練掌握無菌技術,這一集包括洗手技術和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方法兩部分。
洗手的目的是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斷感染途徑,在操作前後洗凈雙手,既可以有效的防止病人之間發生交叉感染,又可以保護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正確的洗手步驟和方法分六步進行,再用流動自來水沖淋雙手後,取無菌皂液洗手。
1. 掌心擦掌心;
2. 右手掌心與左手背互擦,左手掌心與右手背互擦;
3. 掌心擦掌心,十指交叉;
4. 雙手指並扣,互擦指背;
5. 左拇指在右手掌心中旋轉,右拇指在左手掌心中旋轉;
6. 右手指摩擦左手掌心,左手指摩擦右手掌心;
進行有效的清潔洗手范圍為:雙手、手腕和腕上10厘米,按以上六步共搓洗10~15秒鍾,再用流水沖凈,取小毛巾擦乾雙手。
一、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法
無菌持物鉗是用來夾取和傳遞無菌物品的器械,無菌持物鉗只能夾取無菌物品,不可作其它使用。
常用的持物鉗有三叉鉗、卵圓鉗和鑷子三種。將無菌持物鉗浸泡在墊有無菌紗布的不銹鋼罐或玻璃容器的消毒液內,消毒液的液面應浸過關節軸以上2~3厘米,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能觸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和罐口邊緣,使用後應立即放回容器內。
浸泡無菌持物鉗時應將鉗端打開,以便充分接觸消毒液,使用時保持鉗端向下,以免消毒液倒流至鉗柄後再流下污染無菌部分,如果需要到距離較遠處取物,應將持物鉗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處,就地使用,用完以後再放回原處。
臨床常用的無菌容器有:無菌盒、無菌罐、無菌注槽等,用於存放無菌物品,如棉球、紗布,既可以保持無菌,又便於隨時取用。
從無菌容器內夾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持物鉗,持物鉗和物品不能觸及容器邊緣,物品取出後應立即蓋好無菌容器。打開無菌容器時,應將蓋內面向上;關閉無菌容器時,蓋子應從後向前覆蓋整個容器口。手持無菌容器時,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能觸及容器內面及邊緣。
使用無菌包的目的是使無菌包內的物品保持無菌狀態。治療巾使用前應消毒滅菌,消毒前應將治療巾疊成便於使用的形式打包,方法是將治療巾放在雙層純棉包布中央,將包布一角蓋住物品,再把左右兩角先後蓋上,並將角尖向外翻折,蓋上最後一角 ,用系帶將治療巾包十字型扎緊。
在標簽上寫好物品名稱及滅菌日期,再將標簽和化學指示膠帶一起貼在包上,經高壓蒸汽滅菌後即為無菌包。開包前,應檢查無菌包名稱、滅菌日期及化學指示膠帶顏色改變情況。把無菌包放在清潔、乾燥的操作台上,解開系帶,妥善的放在包布下,再捏住包布角的外面依次揭開包布外角、左右兩角和內角,注意不能觸及包布內面。用無菌鉗夾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備的無菌區內,包內物品如一次沒用完應按原摺痕依次包蓋並將系帶橫向纏繞固定,註明開包日期和時間 ,24小時內可再使用。
如果要一次將包內物品全部取出,可將包托在手上,另一隻手將包布四角抓住,穩妥的將包內物品放在無菌區內。
按照無菌技術操作的方法取用無菌溶液。取用無菌溶液時應該首先核對葯名和有效期,檢查瓶口是否松動,再次檢查葯液有無變質、沉澱,如果葯液已經變質就不能使用。
取開鋁蓋,將瓶塞邊緣向上翻起,拿出瓶塞,手不能觸及瓶口和瓶塞內面,將貼標簽的一面握在手中,先沖洗瓶口,再由原處將溶液倒入無菌容器內,按無菌技術操作方法蓋好無菌盤。
用2%碘酊消毒瓶口及瓶塞內面,再用70%乙醇脫碘,然後蓋回瓶塞,註明開瓶日期和時間,已打開的溶液可以保存24小時。
無菌盤是將無菌巾鋪在治療盤上形成無菌區域。檢查無菌包名稱和滅菌日期,解開系帶,打開無菌包,用無菌持物鉗從無菌包內夾取一條無菌治療巾放在治療盤中,夾取治療巾時,注意不能跨越無菌區。取出無菌治療巾後按原摺痕包好治療巾,將系帶橫向纏繞並註明開包日期和時間,24小時內可再使用。
雙手捏住治療巾兩角的外面,扇形展開,邊緣向外。用無菌包開包法打開無菌治療碗包,方法是先松開包的系帶,將系帶穩妥的握在手中,小心的拿住包布四角,將治療碗放在無菌區內,無菌治療巾應鋪在清潔、乾燥的治療盤內,用無菌持物鉗取出治療碗內的鑷子,再把治療碗妥善擺放,打開無菌罐蓋按所需用量夾取棉球和紗布,夾取物品時持物鉗只能在操作台上以上移動。如果需要夾取油紗布,應該使用專用無菌持物鉗。無菌巾內物品放置應有序,以保證使用方便。操作時應防止無菌巾內面被污染。取用溶液時先倒消毒液,再倒無菌溶液。取用無菌溶液時要先核對標簽,檢查瓶蓋是否松動,溶液有無沉澱、變質。如果發生以上情況必須更換溶液。
取開鋁蓋,打開瓶塞,沖洗瓶口,再將無菌溶液倒入無菌容器內,將治療巾上下層邊緣對齊,按無菌操作方法蓋好。
取放無菌物品時,操作者要面向無菌區,手臂必須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或者桌面以上,因為在視線以外的無菌物污染時也不易被察覺。如果器械或物品已經被污染或懷疑有污染時,不能再繼續使用,應該重新更換無菌物品,註明開瓶日期和時間以備使用。
鋪好無菌盤以後,把操作時需要的物品准備好,一起帶到使用處。
二、帶無菌手套法 帶無菌手套前應該核對手套包上的手套號碼及滅菌時間。按無菌包開包法打開無菌手套包包布,翻開手套袋,用滑石粉塗抹雙手,左手掀開手套袋開口處,右手捏住手套的反折部分,取出手套,對准五指戴上,再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隻手套的反折內,取出手套,用同樣的方法戴好,脫手套前應該沖凈手套上的膿血,再至手套口往下翻轉,脫下。第二種方法是將手套袋反折,捏住手套反折處,同時取出兩只手套,將手套的掌心相對,再分別戴好。
脫手套時注意不要強行拉扯手指部分。
無菌技術的操作原則:
無菌操作環境應清潔、寬敞,避免人群走動,塵埃飛揚;
操作者要穿戴整潔,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刷洗雙手;
無菌物品必須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
無菌物品有明確標志;
進行無菌技術操作時應首先明確無菌區和非無菌區;
操作者應面向無菌區域,身體應與無菌區保持一定距離;
無菌物品一經取用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進行無菌操作時,手臂不可跨越無菌區,手不可接觸無菌物;
操作時手臂應保持在腰部或操作檯面以上;
一套無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思考題:
第一題:如何進行有效的清潔洗手?
第二題:無菌技術操作的原則有哪些?
Ⅲ 無菌操作六項步驟是什麼
1、執行無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並將手擦乾,注意空氣和環境清潔。
2、夾取無菌物品,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
3、進行無菌操作時,凡未經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觸無菌物品或超過無菌區取物。
4、無菌物品必須保存在無菌包或滅菌容器內,不可暴露在空氣中過久。無菌物與非無菌物應分別放置。無菌包一經打開即不能視為絕對無菌,應盡早使用。凡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5、無菌包應按消毒日期順序放置在固定的櫃櫥內,並保持清潔乾燥,與非滅菌包分開放置,並經常檢查無菌包或容器是否過期,其中用物是否適量。
6、無菌鹽水及酒精、新潔爾滅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內敷料如干棉球、紗布塊等,不可裝得過滿,以免取用時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3)無菌技術六項技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無菌操作技術及注意事項:
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清潔
⑴新購玻璃器皿的處理
新購玻璃器皿應用熱肥皂水洗刷,流水沖洗,再用1%~2%鹽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離鹼,再用水沖洗。對容量較大的器皿如試劑瓶、燒瓶或量具等,經清水洗凈後應注入濃鹽酸少許,慢慢轉動,使鹽酸布滿容器內壁數分鍾後傾出鹽酸,再用水沖洗。
⑵污染玻璃器皿的處理
①一般試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鍾,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內4小時,有的亦可用肥皂或合成洗滌劑洗刷使盡量產生泡沫,然後用清水沖洗至無肥皂為止。最後用少量蒸餾水沖洗。
②細菌培養用的試管和培養皿可先行集中,用1kg/cm2高壓滅菌15~30分鍾,再用熱水洗滌後,用肥皂洗刷,流水沖洗。
③吸管使用後應集中於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時,逐支用流水反復沖洗,再用蒸餾水沖洗。
④油蠟沾污的器皿,應單獨滅菌洗滌,先將沾有油污的物質棄去,倒置於吸水紙上,100℃烘乾半小時,再用鹼水煮沸,肥皂洗滌,流水沖洗。必要時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
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沖洗,後用清潔或稀鹽酸洗脫染料,再用清水沖洗。一般染色劑呈鹼性,所以不宜用肥皂的鹼水洗滌。
⑥玻片可置於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取出後流水沖洗,再用肥皂或弱鹼性煮沸,自然冷卻後,流水沖洗。被結核桿菌污染或不易洗凈的玻片,可置於清潔液內浸泡後再沖洗。
2、無菌器材和液體的准備
將玻璃器具中的培養皿、培養瓶、試管、吸管等按上述方法洗凈烘乾後,用一潔凈紙包好瓶口並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裝入干凈的鋁盒或鐵盒中,於120℃的乾燥箱中乾燥滅菌2小時,取出備用。
對於手術器械、瓶塞、工作服以及新配製的PBS洗液,則採用高壓蒸氣滅菌法,即在15磅的條件下,加熱20分鍾。而對於MEM培養液、小牛血清和消化液等需用G5或G6濾器負壓抽濾後使用。
3、無菌操作過程在無菌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工作區的無菌、清潔。因此,在操作前20~30分鍾要先啟動超凈台和紫外燈,並認真洗手和消毒。
在操作時,嚴禁喧嘩,嚴禁用手直接拿無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須用消毒的止血鉗、鑷子等。培養瓶應在超凈台內操作,並且在開啟和加蓋瓶塞時需反復用酒精燈燒。對於吸管應先用手拿後1/3處,戴上膠皮乳頭,並用酒精燈燒烤之後再吸液體。
4、常用清潔液的配製法
⑴重鉻酸鉀清潔液:可根據不同需要,選用下列的任何一種濃度。先將重鉻酸鉀溶於水中,再慢慢加入濃硫酸。注意,此時可產生高熱,應防止容器破裂。重鉻酸鉀清潔液除污力強,腐蝕性大,應避免接觸皮膚和衣服。為防止吸收空氣的水分而變質,此液應貯存於帶蓋的容器中。
如清潔效力較差,可再加入少量重鉻酸鉀及濃硫酸,還可繼續使用。直到液體變藍綠色,即不能再用。配製重鉻酸鉀清潔液時,宜用耐高溫的陶瓷缸或耐酸搪瓷或塑料容器。使用玻璃器皿時,應特別注意防止產生高熱而破裂,切忌用量筒來配製。
⑵磷酸三鈉將其配成5%~10%水溶液,可用於洗滌玻璃器皿上的油污,但經常使用腐蝕玻璃,使器皿表面模糊、毛糙。
⑶硝酸清潔液將其配成50%水溶液,可用於清潔微量滴定筒。
⑷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鈉鹽)將其配成5%~10%水溶液,可洗脫粘附於玻璃器皿內壁的白色沉澱物。
⑸尿素溶液尿素是溶解蛋白質的良好溶劑,適用於洗滌粘附有血液血清等蛋白質的吸管、試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