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序員該如何做好一次分享
很多人,尤其是程序員肯定都有這種想法:」每次參加技術分享會,看到台上分享者的激情講解,也想自己哪天能做一場優秀的分享?「
但是技術宅們有多是內向的性格,對於拋頭露面總有一絲膽怯,而且技術宅多沉浸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就算做分享也沒有很好的效果,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抵觸分享。
但是分享卻又是提升實力最好的方式,工作幾年我也做過好多次的分享,也是從剛開始的抵觸,到現在的期待。我也總結了一部分自己對分享的感悟和方法,我覺得有必要寫出來分享一下給 」想分享但是不知道怎麼分享的技術宅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如何做好一場優秀的分享會。
在正式開始文章之前我也想問大家4個問題,希望大家可以帶著問題去看文章,也希望大家在評論區給出自己的答案。
下面正文開啟:
要做好分享,首先要有一個分享的心態。
通常我們很少會去主動把知識傳遞給大家。背後的原因可能比較復雜,不夠自信,或者有壓力等等。而往往分享來自於工作任務。如果應付了事,那隻能是浪費時間。一定要有做有價值的分享的心態。
作為分享者,一定要分析聽眾需要什麼,這樣才能帶給聽眾更有價值的分享。
聽眾分析的思路很簡單,無論是分享給熟識的聽眾:同學、同事,還是分享給陌生人,我們都可以從職業特性入手。
如果分享對象是學生,就以所學專業為主要參考指標,如果分享對象是職場人士,那就以所在崗位作為主要參考指標。
如果分享對象是學生,就以所學專業為主要參考指標,如果分享對象是職場人士,那就以所在崗位作為主要參考指標。
總之,分享首要考慮的是聽眾的需求。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如果沒有干貨,再好的技巧都是空有其表。
作為分享者,除了要了解聽眾的需求外,也要分析自身的特長。不要輕易挑戰自己的弱項,也盡量不要把還沒有實踐過的知識分享給聽眾,不然容易現場翻車(⊙o⊙)。
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聽眾的知識儲備來進行分享准備
另外,知識的傳播一定是衰減的。這個衰減的過程是 儲備知識->傳播介質->聽眾。
傳播介質可以是圖文博客,也可以是PPT,也可以是音頻、視頻等等
粗略的打個比方,如果滿分是100分,假設你儲備了90分,按照15%的衰減來說那就是 : 儲備知識(90)->分享介質(76)->聽眾(65+(-30))。 這里的-30的意思是,如果聽眾沒有相關知識儲備,那聽眾接收到的可能最多就是35分。
列提綱
吹牛要打草稿,提綱是為了幫助分享者梳理分享的思路。
填內容
分享前,你需要對分享內容盡可能的掌握全面,盡可能多的去查閱資料,書籍。
例如:我想分享 Http 的三次握手四次分手,那我至少要去查閱5篇相關的文章,並且提取他們裡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去整理合並。
當然,僅僅准備你要分享的內容是不夠的,你還要對你分享的內容深入了解20% ~ 30%,因為你你要應付現場聽眾的提問。
舉例子
善用例子,通過類比讓聽眾更加形象的去接受內容。
不同的聽眾要有不同的開場,但是核心都是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熟悉的聽眾
如果是熟識的人:同事、同學,那就非常簡單了。 說清楚自己是誰就行了,為了活躍氣氛,可以稍微加點幽默。
範例1:我是來自A團隊研發成員,我的名字是張海洋。我可能是最痴情的男人,因為「最痴情的男人像海洋」。今天我帶來的主題是:XXX。希望經過本次分享,大家能對這個主題痴情起來。
陌生的聽眾
如果是陌生的聽眾,那意味著他們對你還不夠了解,還需要建立基礎的信任,總之就是吹好牛皮,贏得基礎的信任。
範例1:我是來自X集團X事業部的資深研發專家,我叫張海洋。弓長張、海洋的海洋。我主要負責X業務,我所負責的系統每天的訪問量大約30億PV,峰值QPS在1W左右。平均每天成交額約2億RMB。今天我帶來的主題是XXX,主要是跟大家分享我在XXX方面的一些經驗。
B. 如何組織團隊內部的技術分享活動
想要組織一個偏技術的分享活動,我覺得主要還是有個具體的討論事項。不然讓大家坐在一起尬聊的話會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具體整個活動的組織可以按下面幾步操作。
一、確定交流方式
1、分享型
由一名分享者圍繞某一主題進行分享,其他人員參與學習,並通過互動來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這樣的好處是分享的內容知識體系比較完整,效率也最高。通常是某一領域的高手通過分享來提高其他小夥伴的認知水平。
2、頭腦風暴型
所有人員參與,不區分主次,圍繞某一問題探討。整個過程中不做出批評意見,盡量開闊大家思路。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在團隊整體對某一問題束手無策時調動集體的智慧,相互碰撞,解決問題。
但這樣對組織者要求比較高,需要合理的控制場面和節奏。
二、確定具體議程
確定了採取哪種方式討論問題後就需要制定具體的會議流程,沒錯,雖然這是個非正式的分享過程,但歸根結底它依然屬於一次會議。
所以組織者應當制定好整體的流程,避免分享過程的混亂。
三、總結分享成果
組織者組織本次分享的目的不是僅僅只是為了分享,更是想通過本次分享提高團隊技術能力或者解決某一問題。所以建議由專人整理分享資料,方便大家事後學習。
這一點上,分享型的交流方式更為便利,因為分享者會提前准備好分享資料,分享結束後直接發放即可。
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喲 ^_^
凱夕將和您共同面對各種問題,助您 一帆風順~
C. 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技術分享
萱凝子
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互動,所以進行分享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你的聽眾,如你所說,大部分為開發及運維人員,那麼他們的水平如何?如果可能的話,可以了解一些他們平時生活,這樣有兩個好處:
1.讓分享內容有料但又不是難懂,這點很重要,分享最終還是以內容為主的,把握好內容才是關鍵
2.開一些聽眾熟悉的玩笑,特別是在開場和十幾分鍾之後,能夠很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准備好內容及笑話之後,就可以製作PPT了,PPT製作精美是很能加分的,我一般就是從網上去找模板,WPS的有些還是不錯的,基本能滿足我的要求,PPT上盡量不要寫太多東西,圖是不錯的選擇,然後盡量簡短的文字,聽眾如果考不到你的PPT都是去抄PPT的,而且太多文字會感覺你就是念PPT,很不好。
D. 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技術分享
如何打造一次成功的技術分享
在技術分享的舞台上,每一次亮相都可能成為關鍵。因此,注重准備和技巧,才能讓你的分享更加出色。
內容是分享的靈魂。精心准備內容,確保信息准確、有價值。幻燈片作為輔助工具,應當簡潔、清晰,避免過多文字。每頁幻燈片應只突出一個核心觀點,利用圖表、圖片等多媒體元素,增強視覺效果和理解性。
排練是提升自信、流暢表達的重要步驟。多次模擬分享過程,調整語速、語音和語調,確保在正式分享時能夠自如地傳達信息。同時,練習如何與觀眾互動,適時提出問題或邀請觀點,增加現場交流的活躍度。
表達技巧是技術分享的精髓。清晰、簡潔的表達,能夠幫助聽眾快速捕捉核心要點。運用生動的故事、案例或類比,將抽象概念具象化,使知識更加易於理解和記憶。同時,注意非言語溝通,如肢體語言、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以增強溝通效果和觀眾的參與感。
在技術分享過程中,注重細節同樣重要。衣著得體、整潔,確保設備正常運行,提前到達會場進行最後的檢查。在分享結束後,准備簡潔的Q&A環節,以解答聽眾的疑問。同時,感謝每一位聽眾的參與和支持,以及任何可能給予的幫助和建議。
總之,成功的技術分享不僅在於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還在於如何通過准備、排練、表達和細節的關注,讓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達給聽眾。無論你是邀請他人分享,還是期待被邀請,遵循這些建議,都能在技術分享的舞台上綻放光芒。
E. 測試技術分享會應該分享啥
測試技術分享會應該分享的是:部門內部,可以分享小夥伴,自己的日常工作心得/經驗(如何高效解決某個問題,某些重復性的工作,是否有更高效的操作姿勢等),Bug心得,技術預研小成果等 。
也可以,每周來一次頭腦風暴,大家來吐槽 。另外,可以分享一些新技術,也可以請研發同學,給測試夥伴,普及一些架構知識,資料庫知識,服務部署知識,方便平時,更高效的定位問題 。
給研發部門分享可以是:
1、整體質量數據分析 。
2、一些共性Bug分享 。
3、測試團隊的,一些輔助性小工具分享,教會開發使用(賦能於研發團隊)。
4、每月的質量分析大會(各研發團隊/項目團隊,質量數據報告)等。
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技術分享:
多講目標聽眾不知道/感興趣的內容。聽眾投入最寶貴的時間來聽分享,Speaker的一個起碼責任是保證聽眾在這段時間的收獲。
設計一個有創意的開頭。提升自信良方。好的開頭會影響觀眾對speaker的第一印象,也使聽眾更容易包容後來可能出現的失誤。
細節上:
控制時間。假如不只有你一個人演講的話,時間太長可能會影響其它主講的時間。
事先檢查好設備。有沒有激光筆,用MAC的話主辦方有沒有配轉接頭,甚至預估去會場的時間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實際演講環境與排練環境一致,保證排練的意義。
適當與觀眾交流。問問題送禮物是激起活躍度的好花招。避免說一句話的時候頭重腳輕。據我觀察很多人一句話說到後面就越說越小聲,是沒有自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