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大盤雙頭
大盤雙頭是指股市中的某個股票或者整個市場的走勢出現了一種特定的技術形態,即價格走勢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兩個相對較高的頭部,兩個頭部之間通常伴隨著價格調整或小幅波動。這種形態常常被視為市場趨勢反轉的信號,意味著市場即將進入下行趨勢或調整階段。
詳細解釋如下:
1. 大盤雙頭形態的基本特徵
大盤雙頭形態的形成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期間會經歷股價的上漲和下跌。在形態形成初期,股票或市場整體走勢強勁,價格上漲至某一高位形成第一個頭部。隨後,價格出現回落,但在回落過程中通常會受到某種支撐位的影響,阻止價格進一步下跌。之後,價格再次反彈上漲,可能突破前期高點,形成第二個頭部。此時,雙頭形態基本確立。
2. 技術分析的角度解讀
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大盤雙頭形態被視為一種趨勢反轉的信號。當這種形態出現時,表明市場參與者對於股票或市場的看法發生了變化,可能意味著大量的賣盤壓力開始占據主導。特別是在第二個頭部形成後,如果價格無法再次突破並持續下跌,那麼這種反轉信號就更加明確。
3. 潛在的市場影響
大盤雙頭形態的出現通常會對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一方面,它可能引發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導致大量投資者選擇賣出,從而加劇市場的下跌趨勢。另一方面,對於那些及時識別出這一形態的投資者來說,它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警示信號,幫助他們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
4. 投資者的應對策略
面對大盤雙頭形態,投資者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在形態確認之前,不要盲目跟風買賣。一旦形態確認,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考慮賣出或至少減少對該股票或市場的暴露。同時,密切關注市場的後續走勢,以便做出更為准確的判斷和決策。
總的來說,大盤雙頭形態是股市中的一種重要技術形態,對於投資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理解並識別這一形態,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把握市場的走勢,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
㈡ "大盤技術破位進入調整"是什麼意思
日常操作中,我們常會遇到「技術破位」的情況,也即股指、股價跌破重要技術位,比如:技術形態的破位、中長期均線支撐的破位、技術指標的支撐破位,等等。
破位既有可能是中長期轉勢,此時破位需要止損;也有可能是中短期調整,破位之後股價急跌,反而有利於快速見底,也就是常說的「不破不立」。因此,針對不同情況的破位,應對方法也會不同。
技術形態的技術位
主要包括:技術形態的頸線位(主要是三重頂、雙頂、頭肩頂等等的頸線位);底邊線(主要是箱體、三角形的底邊線);上升趨勢線(某個上升趨勢中的低點連線)。
上述技術形態一旦破位,往往意味著原來上升趨勢的終結,後市將以反復回調為主,此時應以止損為宜。出局的時機,可選在破位之後出現反抽時,反抽屬於「抄短底」的短多行為,小賺要走,不走易套、甚至深套。至於破位之後回調的時間與深度,主要取決於技術形態的大小,形態越大、持續時間越長,破位之後調整的空間也會越大。
技術指標的支撐破位
各種技術指標眾多,破位之後的意義也各不同,例如MACD指標屬於中線指標,一旦在高位死叉意味著股價將出現一輪中級調整。再如布林線指標的下軌破位。一般說,布林線下軌被跌破之前,研判是否會跌破其下軌,需要綜合研判技術指標、板塊運動、缺口、供求關系、政策面等多要素。如果均對於空方有利,則破位之前逢高減磅就成了必然選擇的思路。
但是,下軌被跌破,往往意味著短線抄底的時機出現。只是波段性調整中的下軌破位,同熊市急跌中的BOLL下軌破位有區分而已。
中長期均線的破位
此時的破位,一般意味著轉勢,日後調整的空間將會比較大。例如中期均線(30日、60日均線)一旦被跌破,表明已出現波段性高點,此時宜中線出局;長期均線(120日、250日均線)一旦被跌破,表明該股已展開熊市循環,此時長線宜離場。
當然,實戰中也會經常出現假破位的情況,由於突發性利空或是主力機構刻意打壓,股價短暫跌破重要均線支撐又很快收復,這屬於誘空,一般牛市中波段性調整出現此類情況較多,原先出局的不妨再殺個回馬槍。
重要點位的破位
大盤在歷史上出現的重要底部,具有強烈的技術意義和心理意義。在未跌破之前,給人的感覺是調整不到位,還未到抄底的時機,一旦破位,通常會引發大量的抄底資金的湧入,股指反而容易見底。此時的破位,有可能是市場出現轉機的信號。
投資者在破位前需防風險,一旦破位後則要考慮如何把握機遇,而不是再一味殺跌了。例如1311點是今年1月大盤創出的低點,近日股指已將該低點跌破,不破不立,「破」了之後能否「立」起來呢?
高位盤整區的破位
這主要針對一些在高位長期盤整的庄股而言,一般來說,這些個股一旦以大陰線、向下跳空缺口、跌停板等方式跌破盤整區,都是「跳水運動」的開始,殺傷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