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國採取什麼措施
為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國採取的措施:
1、 對科技創新的再定位。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將集中地體現在科技的創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產業輻射和帶動作用,必然成為一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
2、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財政的科技投入可以為科技創新提供物質保障。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和激勵機制可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3、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以企業為主體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可以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優化人財物的配置。
長遠規劃:
1、京滬等地經費投入強度大
浙江通過抓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為穩增長、擴投資、調結構、惠民生、補短板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2、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重要載體
浙江省在發布「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時提到,要在信息經濟等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以「互聯網+」為特色的信息經濟率先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基本建成以信息經濟為先導、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主要平台的「互聯網+」世界創新高地。
3、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受重視
專家指出,「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勝階段,要如期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財政科技投入力度,深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以調動企業創新投入積極性,引導全社會持續增加研發經費的投入。
(1)中國如何提高科學技術發展擴展閱讀
多方入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我國科技創新奮發圖強,持續跟進世界前沿,目前已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階段,但一些瓶頸制約尚未取得根本突破,科技創新尚未與經濟轉型升級完全適應。必須著眼經濟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培育創新型企業。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取得實效,關鍵是要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真正使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落到實處,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
要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技術創新骨幹作用,努力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引領行業發展、綜合競爭力居世界前列的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集群。
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雙向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有機結合,是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應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科技創新,不斷加快高科技產業化的進程。
充分發揮國家科技計劃、示範應用工程等的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的載體作用,實現從研究開發到產業化的有機銜接。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無縫對接,加快形成技術成果、產品成果和產業成果。
集聚創新型人才。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人才是根本。應為人才提供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的平台,引導科技人才向關鍵行業、重點企業、科研和生產一線集聚。
鼓勵支持企業和學校、科研院所加強人才培養合作,結合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設一批創新型人才培訓基地,為創新驅動發展輸送更多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實用人才。
改革科技體制。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制度是保證。必須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
切實加強科技體制改革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圍繞科技管理體制、決策機制、評價體系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克難,使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於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
Ⅱ 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在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在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作用包括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撐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
1、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在中國,科技進步促進了從傳統製造業向高技術產業的轉變,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中國在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醫葯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就是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作用的具體體現。
2、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升了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國正在從模仿創新走向自主創新。這種轉變不僅提高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且有助於培育國際知名品牌,為國家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3、建立創新生態系統:創新生態系統有助於匯聚創新資源,促進技術轉移和商業化。政府應鼓勵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平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強國際合作,共享科研成果,提升全球科技水平。
Ⅲ 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方針和政策分別是什麼
1、我國發展科學技術的基本戰略是,增強全民族的科學技術意識,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動員和吸引大部分科技力量投身於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注重技術創新,努力吸收和盡快應用世界上先進的適用技術,加速成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技術改造。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科學技術的發展要以大規模生產的產業技術和裝備現代化為主要方向,同時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穩定地加強基礎研究,增加科學儲備。
2、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以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部署為依據,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著重解決工農業大規模現代化商品生產中的問題,有效地控制和緩解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在若干我國具有優勢的科學技術領域,必須勇於創新,保持發展勢頭,繼續在世界先進行列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在高新技術和基礎研究的若乾重點領域有所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形成部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到2000年我國工業主要領域大體達到經濟發達國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技術水平,到2020年達到經濟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技術水平,在總體上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處理好應用推廣與研究開發的關系。要推廣適用、配套的先進技術,大力發展以科技為支柱的商品經濟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同時要切實加強農業科研工作,搞好縱深配置,增強農業發展的後勁。要繼續實施以發展農村經濟為宗旨的「星火」、「豐收」、「燎原」等計劃。
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應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大力推動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科技進步。要注重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特別要用電子信息技術對各產業部門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機械裝備的技術水平。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質量,發展品種,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我國經濟從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轉變。
社會發展方面的科學技術,應在人口、醫葯衛生、社會服務、公共基礎設施、環境和生態保護以及災害監測和防禦等方面加強研究和開發,為我國人民創造一個良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
高新技術的發展,應繼續貫徹「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國家要重點支持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高新技術的研究,大力扶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要積極創造條件,認真辦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進高新技術的國際合作和市場開拓,擴大技術進出口貿易,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引導高新技術產業走國際化的道路。積極推進以「攻關計劃」、「八六三計劃」、「火炬計劃」等高新技術研究及產業發展計劃,爭取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加快高新技術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進程。
基礎研究應遵循科學自身發展規律,要在若干前沿領域加強探索和跟蹤,爭取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應用基礎研究要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為目標。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要保持一支精乾的高水平的隊伍,國家應穩定地給予支持。要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強兩者的協調和合作,以利於培養人才,保持活力。
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貫徹縮短戰線,突出重點,加強科研,梯次更新的方針。注意研究發展對提高重點常規武器性能和提高未來新的軍事能力具有關鍵作用的高技術,以及為國防科學技術發展奠定基礎的技術;繼續發展國防尖端技術,保持發展勢頭。繼續推進武器裝備技術的現代化進程,使高技術常規武器有較大發展,自衛核威懾能力的有效性得到保持,縮短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某些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國防科技在世界先進科技領域里繼續佔有一席之地。
3、繼續堅持「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貫徹執行基本方針的同時,還應注意貫徹執行以下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
——切實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提高全黨、全國人民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認識,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水平,創造有利於科技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堅持改革開放。科學技術要在改革開放中發展。科技體制改革要與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在進一步發揮競爭機制和市場作用的同時,必須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和必要的集中管理手段,運用政策、法規、行政、經濟等手段進行干預與調節。
——堅持自力更生、自主開發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方針,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其消化、吸收與創新,作為加速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學術自由,鼓勵探索創新。
——堅持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在作出科學技術發展縱深部署的同時,大力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努力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科學素質,同愚昧、迷信作長期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