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學習怎麼操作
1、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為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培訓目標分為:普及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內容。普及層面,主要是對一般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在自己所任學科里使用信息技術,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層面,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幹,目的在於培養信息科學技術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指導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進修學習,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及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者,應有超前意識,率先想到適應新形勢、進入新角色,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對社會需要什麼人,教育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多維思考和全方位探討,著眼於現代化,把這種思想和精神領會透,把這個道傳輸到學生和社會中,去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適應新形勢,發展新教育,創造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應變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是多面手,是復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師的施教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練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學科基本功,加強實驗操作和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學會用拿慣了粉筆的手點滑鼠,用寫慣了教案的手制課件,把多年習慣的一支粉筆寫古今,一塊黑板種春秋的傳統做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使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動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腳步。
『貳』 信息技術2.0怎麼合格
考核滿分100分,80分合格
測評助學,技術服務於教育
整校考核,重在達標
應用驅動與過程調控
以評促學,以評促用
『叄』 如何提升個人信息技術水平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訓部門提供統一的學習資料,通過集中培訓、自學理論,再通過上機操作、教研活動、撰寫案例、撰寫學習心得等,達到與實踐相結合。
2、依靠個體努力即自我研修,如理論學習材料的自學、筆記、心得、案例等,把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從而真正達到個人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
3、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觀看大量的光碟資料,還有網路課程資源。
(3)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學習怎麼達標擴展閱讀:
提高個人信息技術水平,應落腳在課程教學和組織管理的變革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學校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並將學生信息素養提升擺在突出位置。決定信息化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往往不是教師的教學組織,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性,學校應輔助教師利用多種手段,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學校要給教師釋放更大教學自主權。教師作為教學的實踐者,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整個資源服務和技術支持體系應該圍繞教師的教學設計展開。由於有更加豐富優質的線上資源可供使用,教師也可以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引領者。
『肆』 如何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能力
前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說:「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革命浪潮正以驚人的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類社會正快速形成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知識爆炸式增長、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教育也走了教育信息化之路,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活動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教育界正經歷著一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從形式、內容到觀念上的重大變革。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一、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一)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多媒體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來表現,從而橡局使得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進行聯想的線索。(二)有效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網際網路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時更新,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源,他們可以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三)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因而易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並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學生還可建立個人主頁或小集主頁,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台。(四)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這意味若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梁逗讓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徵。虛擬教學環境有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五)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功能計算機管理教學的發展趨向是在網路上建立電子學檔,其中包含學生電子作品、學習活動記錄、學習評價信息等。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x0dx0a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樹立正確的觀念並主動學習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二、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一)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見,我們國家已經把信息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能夠在發展學生的信息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去培養學生的其它能力,將會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指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信息,並能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會里,知識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長,要想讓學生將這些知識都撐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去利用這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具備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所以,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技術基礎。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作為支撐,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應該教會學指廳生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個人操作系統、網路瀏覽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載工具的使用,信息加工和字處理軟體、多媒體製作工具、網頁製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由於知識的快速增長和更新,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遠遠不足以應付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自學能力便成為了21世紀人材的重要能力之一。(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例如利用一些輔助學習型軟體來進行個別化學習,這些軟體大多圖文並茂,人機交互性較強,能夠寓教於樂,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容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別化調整。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不僅實現了一對一的交流學習方式,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獨自面對問題,根據計算機的提示來解決問題,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獲得幫助,有助於其自學能力的培養。(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面對一定的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搜索學習資料,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遠程學習就是很典型的一個模式,學生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並且通過網路獲得幫助,這些資源可以是老師的預先設置好的,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於網路上的知識量浩如煙海,所以學習可以在此過程中有很大的選擇餘地,相對於課本來說,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識更新更快,而且面對大容量的信息,學生必須進行選擇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覺鍛煉了其自學能力。3、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1)、讓多種協作方式成為可能。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小組學習方式由於受物理位置的制約變得比較勉強,教師往往讓座位相鄰的學生一起討論,而實際上,座位相鄰的學生其觀點和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節奏都大不相同,所以小組學習的效率往往很低,並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而在網路化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分組方式可以不受制約而變得靈活多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網上對話、網上論壇、網上個人主頁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交流學習資料。(2)、提供一個總結交流的工具性平台。當小組要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成員間的協作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這種協作有可能是分工,有可能是合作,也有可能是競爭,而信息技術環境給這種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友好的平台,例如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學習資料放到網路的同一個文件夾或者網站上供全體成員來交流和評價,也可以將這些搜索整理到的學習資料與其它小組共享,最後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得到了提高。4、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可以給予強有力的支持。(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其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願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形象的特點以及網路資源容量大、門類多、即時性強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有了對問題的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2)、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可以作為一種研究工具,協助他們取得成功。一個具有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首先會確定他需要什麼樣的信息資源,然後根據現有信息技術環境來得到這些資源,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過濾、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就是問題目求解的過程,在這個問題過程式中,隨著信息的不斷豐富,對問題的認識也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是認知領域的一種高層次能力,它必須以一定的知識量和對事物的理解作基礎,「熟能生巧」是對這種能力最樸素的注釋,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讓學生涉獵廣泛的知識並能將它們融會貫通,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創新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可以作如下的支持:(1)、提供大容量的知識。創新教育是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而信息技術剛可以以提供這些資源,除了一些內部資源庫,互聯網上針對某一知識點的網路資源更是多不勝數,這些資源為創新思維提供了物質基礎。(2)、加強學科間的聯系,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首先是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的整合,它可以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賦於其它學科,從而使這些學科的教學從以教師為主導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而信息技術多媒體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點,有利於其想像力、發展式思維和跳躍式思維的養成。其次,學科之間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這條紐帶進行整合,實現課程的綜合性,創造教育需要的是多學科的支持,它要求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間的有機整合變成了可能。(3)、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有自主意識的主體,讓他們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他們進入情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充當向導和顧問的角色,和學生是一種平等交流的關系。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中,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早用信息技術落後環境及其資源,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對大量的知識,學生擁有充分的信息選擇的自主權,有助於培養學生通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以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電教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學生充分感受情景,發現、提出、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設疑——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設疑」是指在知識鋪墊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即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聲、色、圖、文等多種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上課開始就進入一個具有魅力、引人入勝的數學境界,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2、析疑——利用多媒體進行新知內化,誘發學生創新思維教師精心設計好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動手操作,使新知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教師把握時機恰當提問、適時點撥,變學生「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及時地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3、質疑——利用多媒體引申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或進行獨特見解的思維活動。學完新知後,精心組織學生圍繞新知內容展開討論、大膽質疑,把所學知識引申、深化學生的參與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靜中悟出道理,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4、釋疑——利用多媒體優化鞏固與應用,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釋疑」是指鞏固新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使學生在鞏固和運用知識過程中拓展思路、發展智能的一種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設計練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之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便於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發和利用的技能;促進了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互聯網還可以促進本校學生與全球性學習社區的合作交流,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2、在實施課程整合工作中應遵循的原則(1)層次性原則。強調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創新教育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2)主動性原則。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其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3)個別化教學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個別化教學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指導無疑是有好處的。但只強調個別化是不夠的。協作學習對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明顯促進作用,也是最有利於培養21世紀新型人村的教學策略之一。所以在課程整合中,應該考慮把個別化教學與協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習收到最好的效益。(4)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創造過程。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像,自己動手。(5)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原則。在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信息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濫。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三)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一堂好課與其說是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還不如說是以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使教學的內容得以充實,也促使著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斷改革先進的科技成果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數字化時代,電腦及其網路理應成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如果把電腦及其網路視為解決教育問題症結的靈丹妙葯,或攻破教學難關的萬能工具,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要首先著眼於轉變老師觀念,讓老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美國兒童電腦教學課程專家毛爾科維奇說:「先進工業國如美國和德國,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電腦可以代替教師。到了最近,他們才逐漸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並認為,「成功的教學要由多樣因素結合。就像學游泳,不能單靠游泳池(硬體),也不能單靠水(軟體),還要有好教師。而好教師一定是擁有科學、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師」。2、建設符合需要的資源庫沒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如同「有車無貨」。學校資源庫建設必須用開放的、相對統一而又反映學校特色的標准,以整合知識內容為核心,而不是簡單地堆砌離散信息,盡量做到素材的標准化,適用於不同軟體的使用。各類素材應注重交互性與可操作性,適合開展實時的互動教學。3、以人為本開展培訓最理想的課件是創意與設計都由使用者完成,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線教師學會在製作課件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個性化的教學特色融入到課件之中。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提高就成為「整合」的根本性問題。三、信息技術的引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一)在教學思想上應有現代的教育思想教師應有新的教學觀念,如何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克服學習困難,並引導他們循序漸進,逐步走向成功,並讓這種成功的體驗一直激勵他們去不斷進取。通過信息技術的引用,實現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在實踐中練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培養學生的觀念上,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遵循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二)在教學方法上應有全新的方法與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以可視的靜態或動態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和豐富多彩的圖像映入學生眼簾,傳入學生耳中,以新穎和獨特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三)教學活動中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學中應從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溝通,創設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愉快,求知慾得到滿足。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材、教師、學生、設備等的特點,將學與玩結合起來,教與興趣培養結合起來,知識與應用結合起來,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在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同時,要注意興趣的持久性,引導學生從開始學習時的神秘感、好奇感平穩過渡到認真、投入、主動地學習。(四)在思想意識上要有較強的時代意識和超前意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教學的需要,通過自修、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培訓班等,及時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和關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四、科學有效地應有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我們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通過教學設計,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科學而有效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解決教育教學問題。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方面具有強大優勢。但教師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避免「機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2、正確處理人機關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教學和學習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重視人的個性和情感要求,避免「電腦取代人腦」、「技術取代文化」的不良技術應用傾向。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讓機器為學生服務,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3、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杜絕切斷學生與社會、生活實踐聯系的「全盤電化」,不能為用信息技術而剝奪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避免信息技術應用與其他活動方式的樹立。4、避免以媒體演示替代教材,杜絕「課本搬家」、「課堂搬家」,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和在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具體的說,就是不能僅僅以具體材料的演示和綱要性的課件替代教材,而忽視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五、結束語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要強調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生全面的改革。x0dx0ax0dx0a引自於_123_0352
『伍』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不斷向著信息化邁進,而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無時無刻處於信息交互的狀態之中。信息技術的學習是我們獲取這種信息交互能力的基礎,因此學習信息技術刻不容緩。正是由於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這種重要性,我國教育體系規定小學階段就要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其目的在於提高全體國民的信息技術能力。在當前的小學教育活動中,由於學校的重視程度、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時等一些難以改變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通過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達到最優教學結果,是每一位有責任的信息技術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筆者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摸索得出以下幾點有利於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方法。
1 針對學生特點制定有效學習計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想像力豐富以及活潑好動是小學生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因此在制定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特點,採用一些新穎的、獨特的、靈活多變等教學方式,並能夠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最終使小學生喜歡信息技術這門課,提高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積極性。好的學習計劃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例如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各類游戲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金山打字王、快樂打地鼠、吃蘋果等,藉此來鍛煉學生對滑鼠和鍵盤的熟練程度。再比如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巧妙設計導入語,使用一些有吸引力的導入圖片、材料等,引發小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實際的教學情況並在原有的教學計劃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出色完成學習目標,進行信息教學的教學更新,緊跟時代和潮流,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給予學生新鮮感。例如隨著當前新課改的推行,新的教學理念逐漸深入到大中小各級校園之中,作為計算機教師,應當認真地研讀新課改資料,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最新的教學要求,這樣在日常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才能制定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計劃。
2 加大學生的實踐學習力度、增強學生手動能力
開展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取信息的傳輸、運用、獲取和處理的能力,因此重視小學生的實踐活動十分之必要。信息技術的學習需要以計算機作為學習的平台及媒介,而計算機作為一種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在其中有一定的程序設計,對於尚處於智力發展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起來存在很多的困難。由於信息技術不易理解記憶,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時多以嚴密的教學教程和技術要領為教學重點,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理解困難很大。實踐是加深學生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練習,學生可以將教師所教的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在琢磨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教師所教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故而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機會,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小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找到自己的知識漏洞,了解記憶信息技術的操作,輕松掌握信息技術學習的要領。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牢固性的試金石,是學生學好知識、學會知識的重要途徑。加大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實踐,學生就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將教師講解的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操作經驗,最終完成知識的積累和吸收。例如在學習五筆打字時,教師只是單純地教會學生背誦「王旁青頭兼五一」等五筆歌謠,並不能保障學生就會使用五筆打字,必須要讓學生接觸計算機,讓學生使用金山五筆打字軟體進行練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五筆打字方法。
3 採用多種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當前所知的有關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文章中,無一例外地提到了阻礙學生信息技術有效學習的因素,也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受制於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不善於創新,沒有勇氣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仍舊是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聽課的主體。教師通過宣講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由於小學生思維發展不成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存在困難,同時也不能有效地將抽象知識轉化為便於理解的具象思維。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善於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思路,善於和最新的教學理念相結合,致力於提升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例如,針對當前多媒體技術的火熱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時可以對信息技術善加利用,運用一些圖片、視頻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有效的轉化為具象的圖像展現出來,便於學生的理解。動漫是小學生的心頭好,是小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媒介之一。基於小學生的這一愛好,教師在講解知識引入的圖片、視頻中要以動漫為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上計算機課。
4 健全完善激賞制度,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習慣
眾所周知,信息幾乎知識的講解遠遠沒有信息技術知識的實際操作有趣,很容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受他們的天性使然,小學生比較喜歡動態的、色彩明快的圖案,因此在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中更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致力於在課堂管理中建立獎懲機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採取考試和提問的上課方式,在每節課之前都設置一個「回顧舊知」的環節,通過提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進行及時的穩固,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程度。小學生的心理比較簡單,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獎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的獎勵,對於表現優秀或者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實施的進行鼓勵,並同時鼓勵其他學生向受到獎勵的教師進行挑戰,從而帶動整個班級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教師對學生進行獎勵,除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之外,還使得學生喜歡上教師,從而喜歡上教師所教知識。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低,他們無法分清自己的學習是為了自己的長遠發展,只是單純地認為我的學習是老師吩咐的,是為了教師而學習,一旦小學生喜歡上該課程的教師,就會產生為了老師我也要學好的心理,最終喜歡上該課程的學習。
5 結語
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是符合當前教育和社會發展潮流的,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學生長遠發展的重要依託。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都應當肩負起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的重任,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