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核心技術的含義
核心技術是企業較長時期積累的一組先進復雜的、具有較大用戶價值的技術和能力的集合體,而不是單個分散的技術或服務。
核心技術是那些可以打開多種不同類型產品潛在市場大門的技術,畢竟企業最終交付給客戶的是具體產品,而非單純的技術模塊,所以核心技術支撐的產品領域也直接決定了核心技術的最終價值,發展「未來的核心技術」,也是矽谷許多創業公司的成功之道;中星微電子通過在數字多媒體晶元技術方面的突破獲得巨大的成功,數字多媒體晶元技術具體在眾多「眼球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具體從移動數字影像產業到數碼相機、寬頻數字多媒體通信、數字高清晰電視,這是一個產值達數十億美元的巨大的產業,而群雄紛爭,尚無霸主。 整理已經具備,但沒有正式管理的核心技術;一個新產品是由不同的技術組成,除一部分新技術外,還應該包含大量原有技術,業界通常要求一個產品的開發最多包含30%的創新,而剩下的70%都應該有現成的技術模塊可借鑒。企業需要把原有技術像圖書館藏書一樣分門別類管理好,有了新產品,就按計劃把原有技術快速地找出來,拼裝起來,加上新開發的技術,就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快速、低風險地完成新產品開發。然而目前國內企業的技術管理遠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技術分散在不同開發人員的腦中,沒有有效整理,難以達到快速拼裝的效果。具體啟動一個新產品的開發時,開發人員也可能想到借鑒原有的技術模塊,但因為沒有統一匯總,缺少明確的技術模塊使用說明書,技術模塊具備太多具體項目的痕跡,介面定義不明確,使得少數幼稚、意氣的開發人員嫌查找、引用麻煩,乾脆自己重新開發。
如果公司高級經理們對哪些是核心技術,沒有達成共識,就無法積極有效「管理」這些核心技術。實施核心技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編寫核心技術一覽表(在此要防止部門本位主義),然後可以組織幾個工作組同時來界定核心技術,各組成員的構成范圍盡可能廣泛。 信息產業部發布了經濟運行情況。電子工業全行業銷售利潤率為3.3%,電子計算機製造業的銷售利潤率為2.1%,家用視聽設備製造業的銷售利潤率為1.8%,電子器件製造業的銷售利潤率為2.2%。電子工業的銷售利潤率低於全國工業的平均水平,比全國工業利潤率的5.9%低了2.6個百分點。怎樣面對電子工業發展的形勢,需要我們進行全面的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子工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今天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支柱產業之一。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是以裝配業為主導的擴張式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的形成有其客觀依據。一是我國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二是西方跨國公司和我國台灣廠商的經濟轉移;三是所謂的國際分工,發達國家將低端技術(例如裝配技術)轉移到我國,他們將核心的高端技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因此,我以為不能因為利潤率低就簡單地貶低我們走過的道路和發展模式。利潤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我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規模經濟,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競爭。我國電子工業的規模擴張式的發展,為今後建設電子工業強國,奠定了很好的技術基礎,儲備了技術幹部,增加了就業,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勞動後備大軍,這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我國電子工業在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由於歷史及多種多樣的原因,在核心技術方面沒有搞上去。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中國要建立強大的電子工業,必須建立以上三個技術體系。不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就沒有主動權,就要長期受制於人。從國家安全形度看,建立信息威懾力量已經同建立核威懾力量同等重要。不掌握核心技術,不形成信息技術優勢,我國的國家安全將難以保障。
我國計算機的年產量達到8000萬台以上,沒有哪個國家能比。但從CPU到操作系統,從鍵盤到液晶顯示器,我國每年需要向國外跨國公司支付數額龐大的專利費、技術使用費並接受高額壟斷價格。以CPU為例,我國的市場一直為外商所壟斷,好一點的要400美元一塊,差一點的也要100多美元一塊,僅此一項就有近200多億美元裝進了國外跨國公司的腰包。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高達815.5億美元,其中高端產品佔310.7億美元。進口集成電路消耗的外匯遠遠超過石油。
以電腦配件而論,因為競爭激烈,價格低廉一些,但我國多數廠商也只是給人家做勞動密集的低端加工。
在軟體方面,我國廠商選擇的多為人均年產值2萬美元左右的產品,或價值更低的外包軟體業務。國外跨國公司,如微軟由於壟斷價格,每個員工的平均年銷售額超過70萬美元。
沒有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統,國家的信息安全難以得到保證。眾所周知,微軟操作系統藏有秘密後門,對世界各國都是一種威脅。美國人以安全為由,拒絕了聯想的16000台PC訂單。聯想PC只不過是硬體組裝,所有會藏有秘密後門的核心軟體都是微軟所提供的。如果說美國人感受到有潛在的安全隱患,那中國人就應該感受到更為嚴重的問題。 從國際范圍觀察,我國電子工業利潤率低的最根本原因是,跨國公司通過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把大部分的利潤拿走了,留給我們的只有那一點在裝配中完成的增值利潤。正是在這樣的產品利潤分配鏈中,我國電子工業被跨國公司「邊緣化」。電子工業是一個高技術工業,但我們所做的工作,很大的部分並不是高技術。
在冷靜地觀察和分析之後,一方面我們不要妄自菲薄,否定我國電子工業的巨大發展和巨大成就;一方面一定要看到我國已經到了必須掌握核心技術的時候,再不下定決心搞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就會奪我們的命! 電子工業屬於高技術工業,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在國家大力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今天,如何發展電子工業,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子工業強國,關繫到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成敗,也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本版從本期開始,特邀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張復良,就電子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發表觀點和看法。「電子工業發展問題討論」共10篇,敬請關注。但迄今為止,我國沒有形成自己的計算機技術體系,沒有形成自己的軟體技術體系,沒有形成自己的微電子技術體系。再不下定決心搞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就會奪我們的命!
B. 合肥訊飛啟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核心技術介紹
合肥訊飛啟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核心技術涵蓋了智能語音技術的多個方面,旨在讓信息時代的各種信息機器實現「能聽會說」。這包括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評測、聲紋識別以及語音編碼和音色轉換等關鍵技術。
語音合成(Text to Speech)技術是一種將任意文字信息實時轉化為標准流暢的語音朗讀的技術,相當於給機器安裝了「人工嘴巴」。用戶可以輸入文字信息,技術將這些文本內容轉換為語音輸出,實現機器與人類之間的自然語言交流。
語音識別(Speech Recognition)技術則賦予了機器「人工耳朵」的功能。它能夠將語音信號轉換成文字,支持語音聲控、聲紋識別和語音聽寫等功能,極大地提升了人機交互的效率和便捷性。
語音評測(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技術則是一種通過機器自動對發音進行評分、檢錯並給出矯正指導的技術。它對於提升語言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幫助用戶及時發現並改正發音錯誤,提高語言表達的准確性和流暢性。
聲紋識別(Speaker Recognition)技術,又稱說話人識別技術,通過提取語音信號中代表說話人身份的特徵(如基頻特徵、頻譜特徵等),實現對說話人的身份識別。這項技術在安全認證、語音識別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認證服務。
此外,語音編碼技術用於高效地壓縮和傳輸語音數據,音色轉換技術則允許對語音進行風格化處理,實現語音的個性化呈現。這些技術共同構成了合肥訊飛啟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語音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在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領域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