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工肝技術的並發症的防治
1.出血
需進行人工肝治療的患者多有凝血功能障礙,再予葯物抗凝,部分患者可出現出血的並發症。
①插管處出血臨床表現為插管處滲血、皮下出血或血腫,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原因有插管時誤傷動脈或損傷了深靜脈,留置導管破裂或開關失靈,留置管與皮膚結合部松動、脫落等。
②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為嘔血、血便、黑便、嚴重者可很快出現煩躁、疲乏、惡心、口渴、皮膚蒼白、濕冷、脈細速、血壓下降、紫紺、尿少等症狀。急診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彌漫性出血。故術前應常規用預防性制酸劑治療,出血傾向明顯或大便潛血陽性患者術中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肝素,或採用體外肝素化。一旦發生消化道大出血,應正確估計出血量,及時予擴容、制酸劑、止血等治療。
③皮膚黏膜出血臨床可表現為鼻出血、皮膚瘀點、瘀斑。
④顱內出血是最嚴重的出血性並發症,往往出血量大,患者易出現腦疝而死亡。
2.凝血
接受人工肝治療患者若抗凝葯物用量不足,則易出現凝血,表現為灌流器凝血和留置管凝血等。
①灌流器凝血臨床表現為跨膜壓(TMP)急劇上升,隨之動脈壓也逐步升高,導致臨床上由於TMP過高,對血細胞造成機械性破壞,以致於人工肝治療後血細胞明顯下降,尤其以血小板為甚,或由於TMP超過警戒值而無法繼續進行人工肝治療。
②留置管凝血由於肝素濃度不夠或用量不足可導致留置管凝血。臨床上表現為在進行人工肝治療時血流不暢。故在留置封管時,肝素用量要適當大些,並根據留置管的長度給足劑量。
3.低血壓
預防及處理:①低蛋白血症患者在人工肝治療術前或術中輸血漿、白蛋白或其他膠體溶液,維持患者血漿滲透壓。②嚴重貧血患者在人工肝治療前要補充血液。③葯物或血漿過敏者預先給予抗過敏治療。④糾正酸鹼平衡、水電解質紊亂。⑤治療心律失常。⑥接受人工肝治療患者術中需密切觀察血壓、心率變化。⑦一旦發現血壓較低或臨床症狀明顯(面色蒼白、出汗),如非心源性原因所致則立刻輸入生理鹽水以補充血容量,但補液量不宜過多,酌情控制,經補液治療後血壓仍不上升者,應立即使用升壓葯物。如有心律失常則按心律失常處理。⑧血液灌流綜合征,可預先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可防止血小板與活性炭的黏附。前列腺素作為肝素的輔助抗凝集劑,對行血液灌流治療的肝性腦病患者適用,可以減少灌流時低血壓、血小板減少等並發症的發生,或改用血漿灌流可減少其發生機率。
4.繼發感染
①與人工肝治療管路有關的感染放置臨時性插管(鎖骨下或頸內靜脈、股靜脈)的患者出現發熱、若找不到明顯的感染灶,應作血培養並及時將留置管拔掉,剪下導管頭部送培養。若不及時拔除感染的導管,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細菌感染並發症(如敗血症等)。在血培養結果報告前可用復合青黴素、第一、二低頭孢菌素、氨基苷類、氟喹酮類、萬古黴素等抗生素治療。但抗生素的選擇不是絕對的,要根據患者所在地區常見菌種的葯物敏感性而定。患者發生葡萄球菌性菌血症可引起心內膜炎;因此對葡萄球菌菌血症患者不僅要拔掉留置管而且應該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至少4周以上。
②人工肝治療患者的血源性感染人工肝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血漿)灌流、血漿置換及生物人工肝等,尤其是血漿置換,需要大量的異體血漿,易發生血源感染。由於我國對乙肝病毒檢測的重視和檢測技術的成熟,加之絕大多數進行人工肝治療的患者為乙肝病毒感染者,所以血源感染的危險更著重於丙肝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毒感染。
5.過敏反應
①血漿代用品血漿代用品在人工肝治療中應用日趨廣泛,除補充血容量外,還作為自身輸血和血液稀釋的替代品。在使用過程中,人體可能會出現各種反應,其中部分是過敏反應,而大多則是過敏樣反應(又稱類過敏反應),即與抗原抗體反應無關,血中檢測不到IgE抗體及其他免疫活性物質,而臨床表現為蕁麻疹、呼吸困難、心血管症狀、胃腸道症狀等類似過敏反應。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血漿代用品包括右旋糖酐、明膠溶液和羥乙基澱粉(HES),其中明膠溶液又包括血代、血安定。出現低血壓、休克、支氣管痙攣等症狀的患者,應立即採取積極的有效地治療措施。迅速開放靜脈通路輸注大量液體,恢復血容量,糾正動脈缺氧,若有呼吸道阻塞,應立即靜注腎上腺素5μg/kg,對於較頑固的支氣管痙攣,應給予氨茶鹼。嚴重低血壓時,可給予多巴胺、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其他一些對治療過敏樣反應有效的葯物包括可的松、異丙腎上腺素、阿托品等。心跳和/或呼吸驟停的患者,必須立刻進行心肺腦復甦術。
②魚精蛋白的過敏反應(見前)
③新鮮冰凍血漿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大多發生在輸血後期或即將結束時,一般表現蕁麻疹、眼面部血管神經水腫,常在數小時後消退。
6.治療時常見的報警原理及處理
①停電報警治療時碰到突然停電,用人工轉動血泵,維持血流量100-130ml/min,盡快恢復供電,半小時內不能供電,應終止治療。
②氣泡報警應檢查除泡器以上靜脈管路有無氣泡或除泡器血液平面是否太低,對以上情況作對應處理。
③靜脈壓觀察靜脈壓增高原因有回血不暢,肝素量不足,管道受壓、成角、扭曲、阻塞。靜脈壓下降原因有管道脫落,血壓下降。皆根據判斷對應處理。
④動脈壓觀察動脈壓增高多為動脈管道血流不暢。應減少血泵流量或調整穿刺位置和方向或檢查一下是否血漿分離器阻塞及不必要的鉗子夾在迴路上。
⑤溫度調節大量較冷血漿置換入患者體內,可產生畏寒、寒戰。預防方法:血漿袋外加熱至37℃,治療時管路適當加溫到38-39℃。
⑥跨膜壓觀察跨膜壓增高多為肝素劑量不足或血流速度太快所致。處理方法:加大肝素量,減慢血流速度,用生理鹽水沖洗加以調節。
Ⅱ 護理技術操作常見並發症的預防與處理培訓計劃
技術操作常見並發症的預防與處理培訓計劃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學習內容,其目的是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確保他們在執行各類護理操作時能夠預防並發症的發生。該培訓涵蓋了多個關鍵領域,旨在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應對能力。
首先,培訓計劃強調正確使用醫用耗材的重要性。醫護人員在使用各種醫療器具時,必須熟悉其正確的使用方法,避免不當操作帶來的風險。此外,培訓還會詳細介紹不同種類醫用耗材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幫助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做出更合適的決策。
其次,培訓內容還包括了解不同手術方法及其相關風險。通過對各種手術方法的深入學習,護理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每種方法的適用場景和潛在風險。這不僅有助於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做出更准確的選擇,還能有效降低手術並發症的發生率。
最後,培訓計劃還涉及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手術方法。護理人員需要掌握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法。這要求他們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以確保為患者提供最安全、最有效的護理服務。
總的來說,通過這項培訓計劃的學習,護理人員能夠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更好地預防和處理技術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並發症。這不僅有助於提升護理質量,還能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