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王崇倫發明了哪些技術

王崇倫發明了哪些技術

發布時間:2024-12-01 05:01:06

⑴ 王崇倫的運籌帷幄

1973年6月,王崇倫任鞍山市總工會副主任。經歷長時間基層領導崗位的磨煉,王崇倫的領導藝術日臻成熟,隨著職務的不斷提升,他在新的廣闊舞台上,導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
1975年2月,遼南地震後的一天,鞍鋼煉鐵廠告急,因受地震的影響,該廠一批鐵水缶凝鐵,造成數座高爐無法出鐵,被迫休風。煉鐵廠沒有氧化殘鐵機,緊急情況驚動了各級領導。急難之中,鞍山市委與鞍鋼領導點將克難,王崇倫受命上陣。他迅速部署雙管齊下,一路召集人馬,一路收集技術資料,當天,李紹奎、王廣發、許朝清、趙玉林四位技協老將聚到煉鐵廠;氧化殘鐵機的工圖紙資料全部拿到手;深夜自製氧化殘鐵機的戰鬥打響。3天3夜過後,第一台氧化殘鐵機就投入了作業。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按照冶金工業部的指令,鞍鋼挑選200多名精兵強將組成搶修分隊,並由王崇倫擔任指揮。8月22日,24輛滿載人員和各種搶修器材的汽車在王崇倫的帶領下火速駛向唐鋼。王崇倫一路上策劃了分片安營紮寨、統一生活保障、就地勘察實情、實施對口包攬、先行解決送電、全力恢復主體生產的作戰方案。歷經20天苦戰,1號變電所提前10天恢復送電,各搶修現場一片歡騰。鞍鋼搶修分隊成功地打響了第一炮。
當時的搶修工作是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高溫酷熱,無飲用水源,空氣中散發著刺鼻的惡臭,周圍飛蠅成群,嚴重污染的環境使大部分隊員患了痢疾。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每天還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王崇倫強忍重度痔瘡病痛折磨,一邊指揮搶修,一邊時時把實施統一生活保障掛在心上。他親自出面求援各方解決供水、購菜的特殊難題,使鞍鋼搶修分隊人員在80多天里具有難得的基本生活條件,維系了這支隊搶修隊伍始終如一的旺盛戰鬥力。
1976年11月中旬,王崇倫率搶修分隊凱旋而歸,鞍鋼為這些經歷非常考驗的勇士們隆重慶功。
1977年3月,一副前所未有的重擔落在王崇倫的肩頭,由他擔任鞍鋼七號高爐改建工程總指揮。這項工程要拆除原有的七號、八號高爐,然後建起容積為2580立方米當時國內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的七號高爐。上任伊始,王崇倫便把行李搬到工地,吃住不離現場。為了發掘參戰的職工的聰明才智,他要求各參戰單位一律成立領導掛帥的「三結合」攻關組,對本單位承擔項目技術難題實行群策群力突破。在工地上,人們時常看到王崇倫手裡捏著饅頭,嘴裡邊嚼邊與攻關組的同志切蹉破解難題。王崇倫的行動成了一道最有效的動員令,各單位的攻關組很快攻克百餘項技術和施工難題。鞍鋼設計院工程技術人員採取優化組合設計,苦戰了3個月,完成了以往需一年完成的5萬張圖紙的設計任務。修建部職工成功地將高爐安裝主體設備85噸大塔吊整體移位10米,贏得工期1個月……。
在這次特殊的會戰中,王崇倫親自協調設備供應、後勤服務等單位和部門,使之成為工程服務中配合默契的「一盤棋」。王崇倫還南下上海、北上吉林處理加工訂貨中的棘手難題,爭取173個兄弟企業對鞍鋼這項重大改造工程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
1977年12月29日,改建工程勝利竣工後的鞍鋼七號高爐流出第一爐鐵水。萬名參戰職工用智慧和熱汗為鞍鋼寫下了具有歷史性的輝煌。該項工程達到了高速度、高質量、低消耗、安全無事故,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投產,創造了我國大型高爐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

⑵ 1978年鞍山鋼鐵公司 全國最大鋼鐵廠 東北人的驕傲

成立於1916年的鞍山鋼鐵公司,坐落於遼寧省鞍山市,憑借豐富的鐵礦石資源,成為了中國鋼鐵產業的領軍企業。1978年,公司被命名為「大慶式企業」,在工業學大慶的年代,這是工業企業的最高榮譽,實屬難得。

鞍鋼的第一煉鋼廠青年先鋒爐總爐長李德增和他的同事們,在煉鋼爐前進行作業,這一場景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屢見不鮮。作為老一輩國有企業,鞍鋼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一支優秀的工人隊伍。電焊工李寶忠在進行「三項焊接」技術表演,展示了他們精湛的技藝。

在1977年,鞍鋼的鋼、生鐵、人造富礦、鋼坯、鋼材等主要產品均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到了1978年1至5月,鋼鐵平均日產量創造了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煉鋼廠二號轉爐的工人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確保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孫德新作為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與工人一同探討如何提高潛孔鑽機的工作效率,體現了鞍鋼對技術創新的重視。黨委書記王君紹在礦黨委擴大會議上宣講新時期的任務,展現了鞍鋼在管理上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

鞍鋼的全國著名勞動模範王崇倫,其事跡廣為人知,甚至在擔任哈爾濱市委副書記時,成功解決了哈爾濱人吃豆腐難的問題,深得民心。鞍鋼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一直是鋼鐵行業的領頭羊,也是東北人民引以為傲的象徵。

當時的東北地區是中國的工業重鎮,擁有如大慶油田、鞍山鋼鐵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等眾多優秀企業,實力非凡。

如今,關於鞍鋼的詳細情況和現在的運營狀況,本文不再深入探討。鞍山鋼鐵公司的歷史地位和對社會的貢獻,至今仍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如果您對鞍鋼的歷史或其當前的運營有興趣,建議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或直接聯系企業獲取詳細信息。

⑶ 創造萬能工具台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是

正確的是「創造萬能工具胎」,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是王崇倫。

他發明了「萬能工具胎」,用1年時間完成了4年的生產任務;他和老英雄孟泰在鞍鋼發起技術革新和技術協作運動,促進了「鞍鋼憲法」的誕生,與孟泰一起被譽為「永遠的鞍鋼功臣」。他就是「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

王崇倫出生於1927年,1949年3月進入鞍鋼機修廠當刨床工,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艱難的少年生活磨煉了王崇倫能吃苦的品質,也使他明白掌握技術的重要性。1952年,王崇倫所在的工具車間承擔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加工飛機副油箱拉桿的緊急特殊任務。王崇倫設計並製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桿的特殊卡具,比開始用銑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從此,他迷上了琢磨提高生產效率的竅門。

王崇倫發明「萬能工具胎」的過程

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鞍鋼的生產建設突飛猛進地發展。就在這時,鞍鋼礦山生產一線告急:大批鑿岩機因缺少備件卡動器而被迫停止作業。當時國內尚無廠家能夠生產這種備件,試制卡動器的特殊任務最終落在王崇倫所在的工具車間。沒想到,試制剛開始就遇到了「攔路虎」。

第一道工序的車床加工一個備件只需45分鍾,而第二道工序插床卻要兩個半小時。王崇倫大膽構想用刨床代替插床,製作一個圓筒形的工具胎。這個工具胎外殼酷似一台小電動機,由40多個零件組成,工件可以固定在套子中360°旋轉。原來的插床一次只能加工一個工件,而將工件置放在工具胎內,刨床可以成摞切削,就像穿糖葫蘆一樣方便。到了試車這天,數百人前來觀看。

第一批工件加工完畢,只用了45分鍾!更讓人震驚的是,以往加工鑿岩機的40多個零件,得製作40多套專用卡具,而這一工具胎竟能全部取而代之。經過一番集思廣益,王崇倫創造的這一工具胎被命名為「萬能工具胎」。

閱讀全文

與王崇倫發明了哪些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吳川梅錄哪個市場有鮮羊肉買 瀏覽:809
掌通同城小程序怎麼樣 瀏覽:862
連接手機端的數據線頭壞了怎麼辦 瀏覽:544
信息學要看哪些書籍 瀏覽:279
物流信息存多久 瀏覽:514
天津有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什麼聊天軟體 瀏覽:451
ok交易所市價委託什麼意思 瀏覽:484
安平哪裡可以交易錢幣 瀏覽:247
重慶大型海鮮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562
治具技術協議怎麼做 瀏覽:444
怎麼開同城菜市場 瀏覽:586
哪個交易所全球首發新幣多 瀏覽:692
二線交易平台有哪些 瀏覽:408
人均800萬的數據怎麼寫 瀏覽:865
冷吃兔代理怎麼做 瀏覽:82
交易中有哪些腳印 瀏覽:262
怎麼開地區產品總代理 瀏覽:923
惠州品質葡萄酒代理多少錢 瀏覽:838
魔戒世界怎麼交易 瀏覽:935
外匯交易策略如何調整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