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黃道婆從哪個民族學到棉紡織技術

黃道婆從哪個民族學到棉紡織技術

發布時間:2024-10-09 09:56:52

⑴ 黃道婆的棉紡織先進技術學自

答案B
此題目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事實的能力。元朝時,松江物李高地區的農家婦女黃道婆,從黎族人民學到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並在家鄉傳播開來,並改進棉紡織工具,為棉紡擾拍織業發展作出了貢獻,罩尺明朝時,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

⑵ 黃道婆是從海南島哪個民族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答案D
黃道婆是從海南黎族人民那裡學會的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⑶ 黃道婆是從哪個民族那裡學到先進棉紡織技術的

黃道婆,元代棉紡織革新家。又稱黃婆。生卒年不詳。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元貞年間,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元至元三年(1337)為她立祠院,1957年又在上海為她建墓園並立紀念碑。
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婦女,她早年的遭遇和對紡織技術的貢獻,在勞動人民長期流傳。據傳說,她小時候給人家當童養媳,由於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她勇敢地逃出了家門,來到了海南島的崖州(今海口市)。從此,她在海南島居住了30多年。她在海南崖州期間,虛心向黎族人民學習紡織,不僅全部掌握了先進技術,還把崖州黎族使用的紡織工具帶回家鄉,並以她的聰明才智,逐步加以改進和革新,使家鄉以至江南地區的紡織水平有所提高。經過她改進推廣的「擀(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在當時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黃道婆之前,脫棉籽是棉紡織進程中的一道難關。棉籽粘生於棉桃內部,很不好剝。13世紀後期以前,脫棉籽有的地方用手推「鐵筋」碾去,有的地方直接「用手剖去籽」,效率相當低,以致原棉常常積壓在脫棉籽這道工序上。黃道婆推廣了軋棉的攪車之後,工效大為提高。
在彈棉設備方面,黃道婆之前江南雖已有彈棉弓,但很小,只有1尺5寸長,效率很低。黃道婆推廣了4尺長、裝繩的大彈弓,使彈棉的速度加快了。就棉紡織的各種工具而論,最值得注意的還是紡車的改進。棉紡車來源於麻紡車,而麻紡車是由紡絲的莩車演變而成的。黃道婆推廣了3錠棉紡車,使效率大為提高。在王禎《農書》里可以看到這類棉紡車的圖像,它是用腳踏發動的。多錠紡車在沒有發明機械化的握持工具「羅拉」以前,單憑雙手握持3個棉筒捻緒,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手工紡織技術之極高的水平了。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說過,當未發明珍妮紡紗機時,德國有人發明了一種有兩個紗錠的紡車,但能夠同時紡兩根紗的紡織工人卻幾乎和雙頭人一樣不易找到。可見黃道婆在這方面的成就之不易得了。
此外,黃道婆還推廣和傳授了「錯紗配色,綜線挈花」之法,後來松江一帶織工發展了這種技術且更加精益求精。她還把「崖州被」的織造方法傳授給鎮上的婦女,一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遠銷各地。原來「民食不給」的烏泥涇,從黃道婆傳授了新工具、新技術後,棉織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到元末時,當地從事棉織業的居民有礙1000多家,到了明代,烏泥涇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國的棉織業中心,贏得「衣被天下」的聲譽。
黃道婆就是這樣以自己的傑出貢獻,而被載入我國紡織業的發展史冊,永遠受到後人的敬仰

閱讀全文

與黃道婆從哪個民族學到棉紡織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獲取ideamaven輸出信息 瀏覽:308
繁育黑斑狗魚哪裡技術好 瀏覽:61
java訪問資料庫用什麼api 瀏覽:47
疫苗信息哪裡查詢 瀏覽:754
九月份交易量多少 瀏覽:666
系統存在可疑程序怎麼處理 瀏覽:284
平安銀行房屋貸款信息怎麼查詢 瀏覽:135
股票折價大宗交易意味什麼 瀏覽:589
不想進廠怎麼學技術 瀏覽:370
產品使用說明書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706
如何做大數據獲客全國招商 瀏覽:833
excel圖表如何增添新數據 瀏覽:259
怎麼把用戶轉換為產品需求 瀏覽:620
一起來養豬交易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952
相機如何添加位置信息 瀏覽:38
食用菌栽培技術案例怎麼寫 瀏覽:951
二手房交易經紀提供什麼服務 瀏覽:287
計算機信息與通信哪個累 瀏覽:494
後台輔助技術崗是什麼 瀏覽:853
閑魚認證信息復合是怎麼回事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