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封窯技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封窯技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發布時間:2024-09-07 23:14:37

① 淺析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發展史(1000字)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發展史

1、工藝美術:造型藝術之一,按照用途可以分為日用工藝和陳設工藝,從材料上可分為陶瓷、玉石、金屬、漆木、牙角、絲毛棉織物等。它具有實用和審美雙重屬性。是生活和美學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和藝術的結晶。通過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服務於人民,工藝美術直接體現人們的生活方式。
2、按照所服務的對象來分類:

——宮廷工藝美術——文人工藝美術——民間工藝美術等。

按照用途分類:

——生活日用(實用)工藝美術品。如陶瓷、花布、傢具、漆器等。

——裝飾欣賞(陳設)工藝美術品。如牙雕、玉器、景泰藍、緙絲等。

工藝美術的本質特徵是實用性與審美性。 還具有時代性、地域性、階級性、民族性、手工性等相關特徵。

3、彩陶是指繪有黑色、紅色的裝飾紋樣的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彩陶,故稱這個時期的文化為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

彩陶的紅色和黑色紋樣裝飾來自赤鐵礦和錳化物顏料。先民用手捏或者泥條盤出造型,用木片、卵石等工具將表面打磨光滑,再畫上裝飾圖案,入窯燒成。彩陶工藝體現出先民的偉大創造力。

4、原始社會的制陶技術是逐步發展的。經歷了下列幾種方法:

泥條盤築法

涅製法

輪製法(選土-拌泥-發酵-塑形-裝飾-晾乾-焙燒)

5、彩陶分類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陝西西安以東,到甘肅天水、平涼地區。卷唇圜底盆最典型,還有小口尖底瓶、船型壺等多種造型。裝飾以寬頻紋為主,還有折線紋、三角紋、斜線紋、菱形紋、瓣形紋等。魚形紋、人面紋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線。

(2)、仰韶文化廟底溝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缽最典型。壁體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繪。鳥紋應用更多。直線和曲線結合,紋飾黑白雙關。

(3)、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型:主要分布在甘肅和青海部分地區。造型以小口的壺、罐居多。裝飾內容豐富。以同心圓為中心組成圖案,曲線和直線結合。技法熟練,裝飾豐滿,流暢,內彩,點和螺旋紋大量運用。

(4)、馬家窯文化半山型:裝飾有兩種,(1)用漩渦紋組成裝飾;(2)用葫蘆形做面的分割,使裝飾面分數各單位。曲線為主,鋸齒紋流行,彩繪黑紅相間,節奏感強。一改以前黑色為主的局面,大量運用紅色彩繪。風格富麗、精巧。

(5)、馬家窯文化馬廠型:裝飾有直線、折線紋、回紋、網紋。人形紋(或稱蛙紋)最具特色。

6、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下游和東部沿海地區興起黑陶文化,因為1928年最先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故稱「龍山文化」。龍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Black pottery)。黑陶採取輪製法。器型渾圓工整、厚薄均勻。封窯技術使窯溫增強,提高了器物的硬度,並產生灰色和黑色陶器。黑陶具有下列特點:

黑:烏黑的色彩;

薄:薄如蛋殼;最薄處不足1毫米。又稱「蛋殼陶」

光:器表光亮;

紐:具有器耳或者蓋紐。

7、原始社會是人類文明的最初階段,也是工藝造物的萌芽時期。工藝美術在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原始社會的工藝美術具有如下特點:1、就地取材;2、工具的創造日趨美觀、實用;3、裝飾紋仰具有濃郁的宗教意義、幾何化、圖騰化、抽象化;4、裝飾趨向於形式美感;5、技術成為工藝美術發展的主導因素。

8、「青銅」是指自然銅(紅銅)與錫、鉛等化學元素的合金。顏色灰青,故名青銅。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前2000年前左右開始,典型特徵是大量使用青銅生產各種器物,時間長達1500餘年。商晚期與西周早期最為高峰,春秋晚期進入鐵器時代,青銅器逐步衰退。

9、失蠟法,用蠟作原料制模。外包泥漿、用火烤乾即可。此種方法能生產和設計復雜的容器。

10、司母戊大鼎,高133cm,長110cm,寬78cm,重875公斤。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是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造型雄渾大氣、厚重、庄嚴,四柱足粗壯有力,長方形鼎腹周正雄偉、兩耳挺拔,顯得十分威嚴。司母戊大鼎以夔紋和饕餮紋為主,腹外為裝飾帶,鑄造時需要一百人操作,用七八十個坩堝(煉銅器,12.5公斤)

11、春秋晚期魯國的工匠總結當時的手工藝技術,寫成《考工記》,提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的樸素的工藝觀。

12、三代時期的青銅酒器五爵指的是:爵、斝、角、觚、觶

13、金銀錯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工藝方法是在青銅器的表面依照圖案紋樣鑿刻出淺槽,然後再嵌入金垠絲,經過錘打後磨平,這種裝飾方法使青銅器呈現出華貴絢麗的效果,宗教氣息較少,世俗氣息更加濃郁。

14、三代時期的青銅器裝飾以饕餮、夔紋為主,具有獰厲之美。1939年在河南安陽武官村發現的商代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銘文長達497字,是我國古代銘文最長的青銅器。

15、漢代燈具特點:

(1)功能合理(尺度適宜、消煙除塵、擋風調光)

(2)結構科學

(3)造型生動、靈巧生動,優美活潑

(4)裝飾華麗、紋樣豐富,色彩燦爛。

例子: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與朱雀燈體現了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長信宮燈通高48cm,宮女形象為基本造型。跪於地,頭梳發髻,上戴頭巾,上身下直,左手持燈座的柄,右臂高舉,袖口形成向下的燈罩,像喇叭一樣,體內是空心,起消煙作用,燈盤內有槽,槽內有屏板形成燈罩,可以轉動,開合調節照射的方向與亮度,還可以擋風。科學性、藝術性完美統一。

16、銅鏡使人們關注自身的美。山字紋是戰國時期銅鏡的代表性裝飾。規矩鏡也稱為「 TLV鏡」,流行於王莽時期,常裝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圖案。

17、瓦當: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叫瓦當,瓦面上帶著有花紋垂掛圓型的擋片。瓦當的圖案設計優美,字體行雲流水,極富變化,有雲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等,為精緻的藝術品。具有代表性的如漢代的四神紋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18、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唐代最著名的窯為越窯與邢窯。形成南青北白的特點。越窯在南方浙江省紹興,主要製造青瓷;邢窯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製造白瓷。越窯的青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是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邢窯所產的白瓷,土質細潤,器壁堅硬而單薄,器型穩厚、線條流暢。

19、唐三彩:馳名中外的「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用白色的粘土作胎,用含有銅、鐵、錳、鈷等金屬元素的礦物質作為著色劑進行上釉,再經過800℃溫度的燒制,在器表上形成色彩斑斕的釉色裝飾,十分絢麗。唐三彩的色彩亮麗,有黃、綠、青三色鉛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彩色斑斕。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傢具、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

20、夾薴:(薴指薴麻纖維織的布)夾薴是用漆直接造型的的工藝方式,從木胎-脫胎,標志工藝本身的成熟。考古發掘證明發現較早的夾薴漆器是湖南常德戰國墓出土的夾胎漆奩。

21、金銀平脫:用薄金片或銀片做成花紋貼在漆器上,加漆兩三層,再研磨平整,顯出金銀花紋由(又稱推光)富麗華美.

雕漆:以前在木胎上雕刻再上漆,到唐代後,先在漆胎上塗漆數十層,待一定厚度,再進行雕刻(剔紅)當時刀法快,古拙,不如後來纖細圓滑。

22、戧金銀:宋代新創的,用特製的工具在漆面雕刻花紋,在刻紋中上漆後,再填以金粉源於戰國的針刻。填金的是戧金,填銀的稱為戧銀。

23、中國青銅藝術之後,漆器工藝發展逐漸興盛,取得偉大的成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夾紵甚為流行;元代是我國雕漆發展的高峰時期,14世紀中葉,浙江嘉興出現兩位著名的巨匠 張成、楊茂;明代還出現我國古代第一部漆藝專著《髹飾錄》,是由安徽新安著名的漆藝家黃成寫的。清代時期形成了幾個制漆中心,各具特色。如北京的雕漆、揚州的螺鈿、福州的脫胎。

24、瀆山大玉海:墨玉酒瓮 雜色墨玉 高70厘米,寬135厘米,182厘米,重約3500公斤。可容納酒30石,造型氣勢磅礴。內刻乾隆作的三首七言詩及注釋.開始造於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已經700多年。初置瓊華島廣寒殿中,後流落到紫禁城西華門外真武廟內,道人用以菜瓮。乾隆時「合以一千金換取,置承光殿中」(北海團城)浮雕裝飾極為生動,設計巧妙,「變瑕為瑜」。

25、素紗禪衣:1972年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即長沙國丞相,完整的織物品和服飾達100多件。有兩件輕薄透明的素紗禪衣,是我國目前僅見的最輕薄的絲織品。素紗禪衣,長128cm,袖長190cm,無色紗。這件禪衣是用作罩衫,穿錦衣外面的。古代婦女的衣服輕細,往往外罩一件禪衣,華麗高貴。其僅重49克,不足一兩,如果除去領和袖口較厚重的邊緣,重量僅半兩多一點。

26、中國刺綉歷史悠久,唐代之前,多為實用以及裝飾用,宋代趨向於觀賞性,講究繪畫性的傳神意境表現。清代形成許多地方刺綉。著名的有:蘇綉、蜀綉、湘綉、粵綉四大名綉。

27、年畫是民間工藝中的重要門類,明清以來的著名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楊家埠 。

28、宋代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各大窯系在陶瓷品種上各具特色。如定窯的白瓷;哥窯的開片;鈞窯的窯變。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磁州窯,質朴豪放;南方的建窯和吉州窯窯主要生產黑釉瓷器。

29、明式傢具:(1)明式傢具是明代到清代早期以花梨木、紫檀、紅木、鐵力木等高貴材料設計製作的優質傢具。(2)明式傢具採用榫卯結構,造型簡潔,莊重質朴,線條優美;(3)不事雕琢,裝飾洗練,注意自然紋理和材質美感;(4)工藝精巧,比例適度,典雅大方。明式傢具式我國古典傢具的傑出代表,對於現代傢具設計具有很大的影響。

30、陵陽公樣:指唐代時期著名的織錦紋樣。由竇師倫設計,因為他被封為陵陽公,故名。紋樣章彩奇麗,常以對雉、斗羊、翔鳳、游麟等祥鳥瑞獸、仙花瑞草為題材,圖案採取對稱形式,取意和睦吉祥,藝術效果很好。

31、寶相花:是唐代流行的織錦花卉紋樣,在其他工藝美術中也用作裝飾。基本構成多是以牡丹、荷花、菊花為主題,再配上規則排列的聯珠,造型豐滿,層次繁密,以推暈法表現鮮艷的色彩,裝飾性強,富麗堂皇,含有寶相,藝術價值高。

32、納失失:指古代加金織物。又稱織金錦。一般有片金和捻金兩種。約始於戰國,元代時期極為盛行,為統治者獨享的織物。也叫「納克實」、「納石失」、「納失思」等。

緙絲:我國傳統工藝之一,新疆樓蘭曾出土漢代緙絲,也稱刻絲,克絲。現在僅蘇州有製造。

33、雲錦:明清時為官廷織物,用於服飾、賞賜,富貴華麗絢爛如雲霞(南京生產)。有妝花,庫錦,庫緞等。

我國陶藝發展到明代進入彩繪的世界。明代以前,陶瓷以青瓷為主;明代以後:白瓷發展快,為陶瓷裝飾與審美開拓了新的天地。景德鎮成為全國陶瓷中心。江蘇宜興被稱為陶都,生產紫砂陶器。明代官窯器開始用年號題款。

34、鬥彩(逗彩):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即先用青花料描出輪廓,上釉燒成青花之後,再在釉上彩繪,填入五色,色彩艷麗,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結合。各種色彩爭奇斗艷,故名「鬥彩」,成為後世爭相仿製的對象。成化時期鬥彩以酒杯著名。成化雞缸杯,以裝飾雞紋為最,成化彩繪多為平塗,故稱「成窯一件衣」,風格秀麗清雅。

35、五彩:是成化鬥彩之後的又一新品種,以明代嘉慶、萬曆時期較突出,清代康熙時也有很大發展。是鬥彩的再發展,青花顏色的地位較鬥彩弱,或成眾色之一。紅、黃、綠、褐、紫等為主。

36、清代粉彩:創於康熙時,流行於雍正時期。顏料中加玻璃白(砷)使顏色燒成後軟化,柔和,淡雅。故又稱軟彩。格調文雅,深受宮廷喜愛。以繪畫題材為裝飾,藝術價值很高。

37、琺琅彩:即古月軒瓷器,康、雍、乾三代時名貴用器,內廷賞玩,在瓷胎上用進口的琺琅料繪制花紋,入窯燒成,又稱為「瓷胎畫琺琅」。受明代「銅胎掐絲琺琅」工藝影響而發展的。創於康熙年間。乾隆時期最流行。做工考究,裝飾細致繁縟、華麗。

② 我國古代黑陶文化指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她的特點

黑陶文化--秦源黑陶

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的黑陶文化,出現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即「仰韶半坡彩陶藝術」趨於衰落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它標志著中國制陶工藝達到歷史上的巔峰,也向後人展示了制陶由實用性轉向審美要求的歷史過程。

黑陶文化的發現

1928年,中國著名考古學者吳金鼎先生,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從未見過史前遺存――黑陶,黑陶是黃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黑陶文化又以發掘遺址所在地而被稱為龍山文化。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陝、晉、豫、魯等地。

黑陶工藝的恢復

從吳金鼎先生發現黑陶殘片之後,幾代學者經過61年不懈地研究和發掘,黑陶的製作工藝終於在1989年被詮釋破譯。研究表明,我們的先人早在46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先進的封窯技術,讓彌漫在窯中的濃煙通過科學的「熏煙滲碳」技術,將煙中的碳粒滲入了坯體而呈黑色。黑陶的「熏煙滲碳法」被載入了世界工藝美術史。

秦源黑陶的發展

陝西劉清源先生執著於黑陶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經歷了無數的坎坷和多方的探索,利用黑陶「熏煙滲炭」的工藝,讓人們體會了黑陶通過「熏陶」成品、成性的科學過程。

秦源黑陶秉承傳統黑陶工藝黑、薄、光、紐四大特點,結合現代審美要求,保持黑陶「黑如漆、明如鏡、聲如罄」的尊貴本色而不失創新求索。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秦源黑陶融匯了傳統文化、黑陶文化、企業文化、區域文化為一體,致力於黑陶文化的推廣和發展,旨在豐富區域特色文化產品,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更進一步地走向世界,讓黑陶文化在世界藝術之林閃耀出璀璨光芒。

閱讀全文

與封窯技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加盟全國招商代理項目 瀏覽:456
員工挪用貨款如何走法律程序 瀏覽:503
如何在表格里匹配相對應的數據 瀏覽:547
海鮮產品哪些特徵 瀏覽:674
股票市場新股加稅金會抽多少資金 瀏覽:709
gps車載定位數據傳到哪裡去 瀏覽:476
資料庫如何刪除資料庫文件 瀏覽:674
高檔假發技術培訓大概多少費用 瀏覽:700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的圖片中你發現哪些信息 瀏覽:750
外匯一天交易多少錢 瀏覽:108
如何把文件修改為應用程序 瀏覽:543
mfc如何導出程序 瀏覽:863
去菜市場打工怎麼樣 瀏覽:193
沈陽鐵西花卉市場在什麼地方 瀏覽:319
做程序員一個月的工資多少 瀏覽:40
程序用什麼儲存 瀏覽:1
代理二手車貸款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955
怎麼才能到維達力當技術員 瀏覽:525
稅局無報關單信息怎麼辦 瀏覽:871
互聯網it技術看什麼書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