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力定位系統的DP3動力系統
由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額投資,江蘇熔盛重工建造的「海洋石油201」,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時具備3000米級深水鋪管能力、4000噸級重型起重能力和DP3級全電力推進的動力定位,並具備自航能力的深水工程作業船,能在除北極外的全球無限航區作業,集成創新了多項世界頂級裝備技術,船舶的詳細設計建造在國內自主完成,其總體技術水平和綜合作業能力在世界同類工程船舶中處於領先地位,代表了國際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的最高水平。 該船總長達204.65米,型寬39.2米,艙室頂層甲板設置有直升機平台。據海油工程總裁姜錫肇介紹,該船可鋪設口徑為6英寸至60英寸的海管,並設有電驅動、最大起重能力達4000噸的起重機。而其具有自航能力的動力定位系統特別值得一提,DP3級是國際海事組織的最高動力定位級別,可依靠自身的自控系統和衛星定位,自動測定風向等海況,將船穩穩停泊在作業點。
2. 中國「智能水下機器人」初創者
中國「智能水下機器人」初創者
伴隨新中國成立,我國的造船工業篳路藍縷,從當初裝備和人才兩方面匱乏,到自主研製核潛艇,航空母艦等大國重器。中國造船櫛風沐雨,由弱到強崛起的速度世界第一。背後傾注著無數民族科研巨匠的付出,他們用畢生追求撐起祖國的脊樑、創造著歲月靜好,為我們締造了強大的國防條件和珍貴的精神財富。
為此,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國防科普委員會、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等聯合推出《小川談大師》系列新媒體科普作品,講述船舶大師鮮為人知的故事,啟迪網友具備求真唯實的科學觀,呼籲莘莘學子成為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國之棟梁。
1961年,19歲的徐玉如走進赫赫有名的「哈軍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潛艇專業的學員,從此他走進了浩瀚水下世界。1971年,他接到我國第一艘深潛救生艇的研究任務,先後完成了國內首次獲得水動力系數最多的試驗項目等;所主持的「潛器四自由度動力定位系統」科研任務,成為我國「潛器」動力定位技術的起點;為初創我國智能水下機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簡稱「智水」AUV),建立從無到有、從軍用到民用的豐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智水」院士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作為人類發展的四大戰略空間之一,是生物資源、能源、水資源和金屬資源等戰略開發基地。智能水下機器人作為海洋資源開發與合理使用的重要工具,既是海洋學研究、水文地理研究和海底地形測繪等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未來無人作戰體系中的重要裝備組成。
智能水下機器人技術是徐院士生命的一部分。我國「八五」期間啟動智能水下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工作,涉及系統模擬、局部環境定位、水下目標的聲探測與識別、智能決策與規劃、多感測器信息融合、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
徐玉如擔任總體組副組長時負責總體規劃和系統集成,重點研究浮游式智能水下機器人的智能體系結構技術、潛器的操縱性等,從「智水I」到「智水Ⅴ」型,成功研製出8台智能水下機器人,應用於國防建設,此後還承擔了智能水下機器人技術研究條件改造項目等。
2011年10月,「智水Ⅴ」首次在渤海亮相,奪得多項第一,其中包括第一次應用於海洋工程、第一個安裝地形測量聲納、第一次將智能水下機器人從工程母船上放到海里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的徐玉如,為此榮獲了多項獎勵及「智水」院士的美譽。
智慧導師
徐院士致力於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科研與教學40餘年,在「潛器」總體、船舶操縱與動力定位、智能水下機器人、微小型水下無人航行器等技術領域的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科研成果。
他看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方法和學習習慣。他不僅會把從報紙、雜志上看到的好文章摘下來讀給學生聽,以廣大知識面;也會分享諸如:「科學無止境,不懂就問,答案不比問題少」的觀點;還會分享他所痴迷的音樂與茶。2012年2月17日,敬愛的徐院士帶著對未盡事業的牽掛離開了這個世界,留給同事、學生和親朋無盡的思念與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