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才是顛覆性創新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顛覆性創新」理論是指通過新技術的革命性變革,讓產品更簡單、更便宜、更方便,從而自底層往上顛覆和瓦解原有的產品。
克里斯滕森是"顛覆性技術(破壞性技術)"這一理念的首創者(該理念首次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1995年1/2月號,本刊2004年1月號重登此文),他因此獲得了"顛覆大師"的美譽,他的創新理論給企業界帶來了一輪強力沖擊波。
破壞性技術的本質在於以更便宜、更簡便的技術取代的主流技術,同時,應該將之「視為市場營銷挑戰,而非技術挑戰」。
(1)如何判斷破壞性技術擴展閱讀:
克里斯滕森是"顛覆性技術"這一理念的首創者。他的研究和教學領域集中在新產品和技術開發管理以及如何為新技術開拓市場等方面。代表作為《創新者的窘境》和《創新者的解答》。
克里斯坦森的思想可以幫助經理人員判斷,什麼時候應該遵從那些廣為接受的優秀管理原則,什麼時候採用其他原則更合適。在破壞性創新原則的指導下,企業管理者可以同時做好兩件事情,一方面保證企業當前內的健康運行,同時動員足夠多的資源,關注那些最終可能導致企業走下坡路的突破性技術。
② 如何推廣創新型技術和產品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書評)
作者通過分析電腦硬碟,挖掘機,煉鋼廠,摩托車等行業的技術更新歷史,發現許多成熟企業在碰到突破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y)的時候都沒有處理好,結果不是錯過了發展機遇,就是導致公司的最後瓦解。
作者通過大量數據證明這些公司的失敗不是因為管理層的昏庸無用,相反,正是因為管理層的「優良」管理才導致了他們在破壞性技術面前束手無策。按照作者的定義,所謂的破壞性技術就是對現有產品和市場的一個挑戰。一般破壞性技術的特點是價格低廉,但是在初始階段質量和性能不如現有產品,但是它可能有便於使用,小巧玲瓏,等特點。比如電腦硬碟,在變得越來越小的時候,可能容量就不夠大。因此在新的技術剛出世的時候,硬碟公司的管理層很自然的把這個新技術交給他們現有的客戶(比如IBM)去評估,結果客戶的反應是他們不需要小的硬碟,而需要容量更大的硬碟。管理層為了滿足他們最佳客戶的需求,就把小硬碟這個「破壞性技術」壓下去了。
當我一開始研發出多重PCR技術的時候,我最先找到的是Quest
Diagnostics,美國最大的獨立參比實驗室。那是2002年非典以前。我們還去專門給他們做了演示和培訓。Quest
看了這本書,我腦子里反復想的還是市場的問題。該書作者的結論之一就是:創新型技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市場的問題。新技術通常需要新市場,或者新的市場模式。如果在老客戶裡面去開拓新技術的市場就意味著失敗。老客戶感興趣的是對現有技術和產品的更新換代,而破壞性技術通常需要新的市場機制。比如上面講到的硬碟公司,小硬碟最後的出路先是台式電腦,更小的硬碟的出路是手提電腦,然後是掌上電腦和象iPhone那樣的電話等。
一個突破性(或破壞性)技術的出現就好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是現有產品?還是先有市場?大公司處理不好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他們習慣於現有的市場,他們認為已經有的大客戶是他們的「上帝」,因此,那些大客戶所代表的市場是這些大公司眼中的唯一市場。
大公司不適合推廣創新型技術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公司需要的是能夠幫助他們維持一定比例(20%)年增長率的產品。越是大的公司,那個年增長率就越難維持。而創新型技術在開始進入市場的時候(因為利潤率低)並不能給大公司帶來預期的增長率,因此常常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也許書裡面已經給出了答案:突破性技術通常是在進入市場的時候另外開辟一個新天地,但是一旦進入了主流市場,它會通過技術的更新換代逐漸贏得以前技術的主流市場的。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選擇新技術進入市場的「入口」。也就是說,不要對新技術以太大的期望,不要把新技術當成熟技術一樣去賣。要找到一個最佳的起始點和准入點。
這,我已經有了一些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