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CPU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主要指標是主頻,前端匯流排,二級緩存L2。
這里不得不說,AMD的CPU主頻一般不高,但是由於擁有比較高的一級緩存L1,所以性能上絲毫不比INTEL遜色,甚至同價位的性能要高出不少。
AMD的L1能達到128K,而INTEL一般不超過32K,這里對性能的比較就很有學問了。另外,INTEL的FSB是外頻的四倍,AMD是2倍。
現在雙核CPU比較火,INTEL的雙核中,每個核都有單獨的L2,內容一致,為了達到一致必須通過主板晶元進行協調,所以比較影響速度,AMD的也是這樣,但是在CPU內部協調,所以快很多。值得一提的是,INTEL已經成功推出了一款共享L2的雙核CPU,傳說性能很好!
雙核中L2的分量比較重!
② cpu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或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伺服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英特爾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塊1G的全美達處理器來做比較,它的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強( 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匯流排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標[1] 。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外頻
編輯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台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談談兩者的區別。
前端匯流排頻率
編輯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億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實「HyperTransport」構架的出現,讓這種實際意義上的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發生了變化。IA-32架構必須有三大重要的構件:內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晶元組 Intel 7501、Intel7505晶元組,為雙至強處理器量身定做的,它們所包含的MCH為CPU提供了頻率為533MHz的前端匯流排,配合DDR內存,前端匯流排帶寬可達到4.3GB/秒。但隨著處理器性能不斷提高同時給系統架構帶來了很多問題。而「HyperTransport」構架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匯流排帶寬,比方AMD Opteron處理器,靈活的HyperTransport I/O匯流排體系結構讓它整合了內存控制器,使處理器不通過系統匯流排傳給晶元組而直接和內存交換數據。這樣的話,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在AMD Opteron處理器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了。
③ cpu的主要技術指標有速度和什麼
CPU的主要參數有主頻,核心數,tdp,字長,換成二級換成三級換成。
④ cpu的主要技術指標包括哪些
CPU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字長、運算速度和時鍾主頻。CPU是電腦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中的數據。CPU是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的核心配件。
⑤ cpu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哪些
CPU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字長、運算速度和時鍾主頻。CPU是電腦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中的數據。CPU是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的核心配件。
CPU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字長、運算速度和時鍾主頻。
(相關推薦:windows)
相關介紹: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字長、運算速度、時鍾主頻、容量與可靠性。
中央處理器(CPU),是電子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電腦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是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的核心部件。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控制器、運算器,其中還包括高速緩沖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的匯流排。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就是CPU、內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中央處理器的功效主要為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CPU 是對計算機的所有硬體資源(如存儲器、輸入輸出單元) 進行控制調配、執行通用運算的核心硬體單元。CPU 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核心。計算機系統中所有軟體層的操作,最終都將通過指令集映射為CPU的操作。
⑥ cpu性能指標有哪些
1.主頻,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或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伺服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英特爾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塊1G的全美達處理器來做比較,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GHz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GHz至強(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GHzItanium2大約跟4GHz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匯流排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台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億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實現在「HyperTransport」構架的出現,讓這種實際意義上的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發生了變化。IA-32架構必須有三大重要的構件:內存控制器Hub(MCH),I/O控制器Hub和PCIHub,像Intel很典型的晶元組Intel7501、Intel7505晶元組,為雙至強處理器量身定做的,它們所包含的MCH為CPU提供了頻率為533MHz的前端匯流排,配合DDR內存,前端匯流排帶寬可達到4.3GB/秒。但隨著處理器性能不斷提高同時給系統架構帶來了很多問題。而「HyperTransport」構架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匯流排帶寬,比方AMDOpteron處理器,靈活的HyperTransportI/O匯流排體系結構讓它整合了內存控制器,使處理器不通過系統匯流排傳給晶元組而直接和內存交換數據。這樣的話,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在AMDOpteron處理器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長,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採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長: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位元組和字長的區別:由於常用的英文字元用8位二進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將8位稱為一個位元組。字長的長度是不固定的,對於不同的CPU、字長的長度也不一樣。8位的CPU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位元組,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處理4個位元組,同理字長為64位的CPU一次可以處理8個位元組。
5.倍頻系數,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樣版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少量的如Inter酷睿2核心的奔騰雙核E6500K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鎖倍頻,而AMD之前都沒有鎖,現在AMD推出了黑盒版CPU(即不鎖倍頻版本,用戶可以自由調節倍頻,調節倍頻的超頻方式比調節外頻穩定得多)。
⑦ cpu的主要性能參數有哪5個
1.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一個時鍾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
2.外頻:即CPU的外部時鍾頻率,主板可調的外頻越多、越高越好,特別是對於超頻者比較有用。
3.倍頻: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
4.介面:介面指CPU和主板連接的介面。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卡式介面,例如顯卡、音效卡等一樣是豎立插到主板上的,當然主板上必須有對應SLOT插槽,這種介面的CPU已被淘汰。另一類是主流的針腳式介面。
5.緩存:就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它優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度極快,所以又被稱為高速緩存。
(7)cpu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CPU即中央處理器,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性能,因此CPU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 CPU性能主要取決於其主頻和工作效率。
在計算機技術中,把CPU在單位時間內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稱為「字長」。一般情況下,把單位時間內CPU能處理為8位數據的CPU叫8位CPU。
64位的CPU在單位時間內能處理字長為64位的二進制數據。字長是表示運算器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通常等於CPU數據匯流排的寬度。CPU字長越長,運算精度越高,信息處理速度越快,CPU性能也就越高。
⑧ 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在奔騰3時代,Intel和AMD你爭我奪,在CPU主頻上相互追趕。Intel曾受制於.18μm和奔騰3設計思想的制約,在1GHz止步不前。隨著基於Net Burst架構的奔騰4代CPU的發布,Intel再次確立了自己在個人電腦晶元市場的領先地位。時至今日,老奔騰4代的主頻已經終結於2.0GHz,而採用.13μm製造技術的新奔騰4更突破3GHz大關。根據各種軟體測試的結果,1.4GHz的Athlon XP往往在實際性能上不輸於Pentium 4 1.6GHz。
也就是說,Intel為了追求頻率上的領先,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運算效率。但這種「性能」過於抽象,AMD必須通過直觀數據吸引更多用戶,何況目前其CPU市場份額仍遠低於Intel,而.13的Athlon以及新一代的Hammer處理器仍須假以時日方能面向市場。也許有的朋友還記得,在「奔騰」時代,CPU市場呈Intel, AMD,Cyrix三足鼎立之勢。Cyrix的晶元設計獨特,常規應用性能不在Intel Pentium之下,但頻率始終低於Intel。於是Cyrix採用PR法標示自己的CPU,將133MHz的晶元標以PR166出售,暗示其性能相當於 166MHz Pentium。其策略確實贏得了一些個人用戶,但終於敗在Intel手下。現在AMD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並且選擇了老路:Intel通過犧牲晶元效率實現了高主頻,AMD便採用PR法標示自己的產品。於是1.4GHz的Athlon XP被冠以1600+的名號。
是真實?是障眼?令人困惑的PR標稱
AMD為何重新選擇PR值
AMD第一次推出K7以及Athlon的時候,均採用的是真實頻率標稱,例如1G的Athlon的運行頻率就是1000MHz。但現在的 AthlonXP處理器卻不在採用這樣的演算法,如XP1600+處理器並非有些朋友認為的1.6G,它的實際工作頻率是1.4G左右。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 AMD放棄了真實頻率標稱,而又改用PR值來標稱XP處理器?原來最早採用Willamette核心的P4處理器由於技術的原因,加上只有256KB的二級緩存,P4 1.7G的CPU在性能上甚至還不如AMD的Athlon1.2G。加上一些非專業用戶長期存在選購上的誤區,所以都認為更高頻率的P4處理器應該會帶來更好的性能。加上Intel的宣傳優勢以及P4處理器頻率的節節提升,Pentium4處理器的銷售自然比較樂觀,相反性能不俗的AMD反被人們漸漸遺忘。為了和Intel的高主頻處理器對抗以及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AMD在後面推出的AthlonXP處理器中開始採用了「真實性能標稱」的做法,也就是我們所說到的CPU PR值。
詳解AMD處理器PR標稱
面對AMD現在所採用的PR標稱法,可能許多用戶都覺的有點眼花繚亂的感覺,不過我們整理了下面一個詳細的表格,大家可以從中看出AMD處理器 PR值標稱的差異。早期生產的Athlon XP 1700+有三種版本,基於0.18um工藝的Palomino核心,基於0.13um的Thoroughbred A和Thoroughbred B核心,三種核心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再比如,Athlon XP 2800+有兩種不同的核心,分別是166MHz外頻的Thoroughred B核心和166MHz外頻的Barton核心,而Athlon XP 3000+也有兩種不同的規格,分別是166MHz外頻和200MHz外頻的Barton核心。更重要的是,由於AMD採用了不同的處理器頻率和型號對應公式,我們會發現,採用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2800+主頻比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 XP 2600+還低。大家可能已經被AMD的PR值標稱搞的雲里霧里,
⑨ CPU的主要技術指標包括哪些
你這個問題應該去電腦常識那兒去問,不過我給你提個參考吧 CPU的性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整數運算性能 浮點運算性能 多媒體處理性能 整數性能是決定辦公軟體、編程工具等程序速度的主要因素,媒體播放、游戲則需要較強的浮點性能和多媒體處理性能。 CPU主頻越高,上述處理能力越強。同時,較新的CPU採用SSE3等多媒體處理技術,比舊CPU的多媒體處理功能更強大。 CPU的強勁性能主要用在游戲和專業處理上,專業應用包括程序編譯、大型圖像處理、視頻編輯等方面。 游戲:游戲所需要的計算性能無止境,同一款游戲在更強勁的CPU下可能表現出更細致的畫面細節。對游戲而言,除了CPU的性能之外,強勁的顯卡是必不可缺的因素。 專業應用:除開程序編譯等特別應用外,其他的專業應用多數具有極高的數據量要處理。這時系統應配備較多的內存,內存不足將嚴重拖慢運行速度。這些應用中,硬碟速度也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是太明顯。 CPU的性能要靠測試軟體來實地測量,一般使用SiSoft Sandra軟體進行作為參考基準。 如果想知道他人的測試結果,可以在網上搜索「 在實際應用中,很少有人以絕對的性能參數作為CPU的選購依據。多數情況下,較新的CPU有更好的技術先進性,此外了解主頻、二級緩存、外頻等CPU的參數就已足夠
⑩ cpu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CPU的性能指標有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參數。
CPU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計算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性能決定,而CPU的性能主要體現在其運行程序的速度上。而衡量CPU的性能就是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這些指標了。
(10)cpu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性能參數:
1、主頻:時鍾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
2、外頻: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3、倍頻系數: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
4、緩存: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