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品設計開發分為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新產品開發分為哪幾類
產品設計開放分為四個階段。新產品開發都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開發決策、前期開發、後期開發、開發反饋四個階段。
1、開發決策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在搞好技術經濟及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的基礎上,提出新產品開發的戰略決策,選定開發目標,構思和選擇新產品開發的基本方案。
2、前期開發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新產品開發的決策,做好技術儲備、資金籌措、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准備工作,並組織專門班子對新產品開發的基本方案進行技術經濟的可行性分析、論證以及修改或完善這一方案,為新產品開發的實施做好前期准備工作。
3、後期開發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包括新產品設計、工藝准備試制、鑒定以及商業性投產的各項工作。它是新產品的實際開發階段。
4、開發反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收集、整理新產品的市場信息,及時地反饋到後期開發階段,並根據用戶的意見和要求,進一步改進新產品,以便更好地打開市場銷路。這是新產品開發的繼續。
㈡ 一篇學術論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樣的
想必SCI老手已經摸透了論文的投稿程序,不過對於那些剛剛接觸SCI論文的人來說,sci論文的投稿步驟還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分享一篇sci論文的投稿步驟,希望幫助到你。
1.選擇合適的 SCI 期刊,結合專業知識,根據年度影響因子表和他人經驗來綜合選擇要投遞的期刊,並進入該期刊查詢系統查詢近年來的文章走向。
2. 下載:進入每個雜志的首頁,打開 submit paper 一欄,點擊 Introction 查看或下載即可。
3. 稿件及其相關材料准備: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 等)、Coverletter,有時還有 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 等。
4. 網上投稿:首先進入每個雜志的首頁,打開 submit paper 一欄,以通訊作者的身份登錄,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後下載 pdf,查看無誤後,即可到投稿主頁 approve submission 或直接 submit it。
5. 不定期關注稿件狀態:Submit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Declined Revisions。
6. 修回稿的投遞:主要修改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還有其他需要修改的相關材料。步驟是先進入投稿主頁 main menu,點擊 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遞,切記把修改的標題、摘要和回復信等內容進行修改。最後上傳附件時,先將留下來且未修改的材料打鉤,然後點擊 next,再上傳已經修改的材料,最後下載 pdf,查看無誤後,即可投遞。
7. 校樣:一般編輯部先寄出三個電子文檔,包括 Query、Proofs、P-annotate,有時也可能伴有紙質文檔校樣,如 J pineal research。校樣後通過 E-mail 寄出即可。
8. 版權協議和利益沖突:一般首次投稿時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數雜志是 Accepted 之後才需要提供。
參考: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小貼士http://www.charlesworth.com.cn/
㈢ 財務報表審計過程大致可分為哪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審計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接受業務委託 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執業准則的規定,謹慎決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戶關系和具體審計業務。在接受委託前,注冊會計師應當初步了解審計業務環境,包括業務約定事項、審計對象特徵、使用的標准、預期使用者的需求、責任方及其環境的相關特徵,以及可能對審計業務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交易、條件和慣例等其他事項。 只有在了解後認為符合專業勝任能力、獨立性和應有的關注等職業道德要求、並且擬承接的業務具備審計業務特徵時,注冊會計師才能將其作為審計業務予以承接。如果審計業務的工作范圍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託人試圖將注冊會計師的名字和審計對象不適當地聯系在一起,則該項業務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業務委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評價審計對象的可審性;決策是否考慮接受委託;商定業務約定條款;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等。 二、計劃審計工作 計劃審計工作十分重要,計劃不周不僅會導致盲目實施審計程序,無法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響審計目標的實現,而且還會浪費有限的審計資源,增加不必要的審計成本,影響審計工作的效率。因此,對於任何一項審計業務,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具體審計程序之前,都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指定科學、合理的計劃,使審計業務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執行。一般來說,計劃審計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審計業務開始時開展的初步業務活動;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制定具體審計計劃等。計劃審計工作不是審計業務的一個孤立階段,而是一個持續的、不斷修正的過程,貫穿於整個審計業務的始終。 三、實施風險評估程序 審計准則規定,注冊會計師必須實施風險評估程序,以此作為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基礎。所謂風險評估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實施的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並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程序。風險評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特別是為注冊會計師在許多關鍵環節做出職業判斷提供了重要基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一個連續和動態地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穿於整個鍵巧衫審計過程的始終。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程度。一般來說,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層次以及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包括確定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即特別風險)以及僅通過實質性程序無法應對的重大錯報風險等。 四、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 注冊會計師實施風險評估程序本身並不足以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還應當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包括實施控制測試 (必要時或決定測試時)和實質性程序。因此,注冊會計師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後,應當運用職業判斷,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確定總體應對措施,並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完成審計工作和編制審計報告 注冊會計師在完成財務報表所有循環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後,還應當按照有關審計准則的規定做好審計完成階段的工作,並根據所獲取的各種證據,合理運用專業判斷,形成適當的審計意見。本階段主要工作有:審計期初余額、比較數據、期後事項和或有事項;考慮持續經營問題和獲取管理層聲明;匯總審計差異,並提請被審計單位調整或披露;復核審計工作底稿和財務報表;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評價審計證據,形成審計意見;編制審計報告等。
審計過程一般可分為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
具體包括:
(1)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審計單位情況。包括:委託前,應對被審計單位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在初步評估審計風險和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的基礎上,謹慎決定是否接受委託;接受委託後,應通過詢問、查閱、實地考察等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被審計單位所處經濟環境、所在行業是否有其內部情況;在了解被審計單位情況寬世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充分關注可能對會計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的錯誤、舞弊及違反法規行為,並充分考慮在可預見的將來持續經營假設不再合理的可能性。
(2)與稿腔被審計單位簽訂規范的審計業務約定,約定書中全面、明確地規定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3)充分利用分析性復核程序。包括:推廣運用比率分析、結構百分比分析、趨勢分析等多種方法進行分析性復核;對所分析的重要比率或趨勢允許出現的差異制定科學的參考標准,等等。
(4)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全面的了解與評價。可採取調查問卷的方式,根據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業務循環等具體情況,將內部控制的必要事項具體化並列為調查項目,通過逐項了解,確定其內部控制是否健全和嚴格遵守。同時還應關注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5)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重要性標准。目前,可主要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在確定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時,選用固定比率法或變動比率法;在確定帳戶或交易層次的重要性水平時,可選用分配(包括平均分配和不平均分配)的方法或不分配的方法。
(6)重視審計風險的評估,並利用審計風險模型和風險要素矩陣來指導審計工作。即根據會計報表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依賴程序和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確定期望風險,然後在分別評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確定檢查風險的高低,以便在審計計劃中制定科學的初步審計策略。
(7)在充分了解審計約定事項和被審計單位業務情況後,認真審核審計計劃。總體審計計劃應足夠詳盡,涵蓋審計目的、范圍、策略、重點審計領域、工作進度、人員分工、重要性及審計風險等所有相關事項,以指導具體審計計劃的制訂;具體審計計劃要對將(本文權屬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網路.查看)要實施的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做出詳細規劃和說明,也可以採取針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對通用「審計程序表」作適當調整的方法;審計計劃編制完成後,應經過有關業務負責人審核和批准才能付諸實施。
2、加強業務培訓,鞏固和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與執業水平。要使其深入把握和領會計劃階段審計准則的要義和精華以便在計劃階段更好地貫徹獨立審計准則的精神。
3、重視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要明確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要求和職業紀律,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準,維護其良好的職業形象,從社會道德的角度約束和促使注冊會計師嚴格遵循相關審計准則,做好計劃階段工作。
4、建立、健全內部質量控制制度並嚴格執行。尤其要重視對計劃階段工作的質量控制,通過指導、監督、檢查計劃階段審計程序、復核計劃階段工作底稿、嚴格考核與晉升等措施,切實改進計劃階段的工作。
(一)吸附(adsorption):病毒表面接觸蛋白 ---- 細胞表面受體
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著於敏感細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細胞與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靜電作用,這是可逆的聯結。隨後的特異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這一點可確定許多病毒的宿主范圍,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靈長類細胞上沒有發現此受體,而猴腎細胞、 Hela細胞和人二倍體纖維母細胞上有它的受體,故脊髓來質炎病毒能感染人體鼻、咽、腸和脊髓前角細胞,引起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水磨石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是含唾液酸(N-乙醯神經氨酸)的糖蛋白,它與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剌突(受體連結蛋白)有特殊的親和力,如用神經氨酸酶破壞該受體,則流感病毒不再吸附這種細胞。
此外,HIV受體為CD4;鼻病毒的受體為細胞粘附分子-1(1CAM-1);EB病毒的受體為補體受體-2(CR-2)。病毒吸附也受離子強度、pH、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影響。研究病毒的吸附過程對了解受體組成、功能、致病機理以及探討抗病毒治療有重要意義。
(二)穿入(peration):膜融合; 病毒胞飲等
穿入(Peration)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殼穿過細胞進入胞漿,開始病毒感染的細胞內期。
主要有三種方式:(1)融合 (Fusion),在細胞膜表面病毒囊膜與細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殼進入胞漿。副粘病毒以融合方式進入,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囊膜上有融合蛋白,帶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導細胞膜與病毒囊膜的融合。(2)胞飲 (Viropexis),由於細胞膜內陷整個病毒被吞飲入胞內形成囊泡。胞飲是病毒穿入的常見方式,也是哺乳動物細胞本身具有一種攝取各種營養物質和激素的方式。當病毒與受體結合後,在細胞膜的特殊區域與病毒病毒一起內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時病毒在胞漿中仍被胞膜覆蓋。某些囊膜病毒,如流感病毒藉助病毒的血凝素(HA)完成脂膜間的融合,囊泡內低Ph環境使HA蛋白的三維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介導病毒囊膜與囊泡膜的融合,病毒核衣殼進入胞漿。(3)直接進入,某些無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與受體接角後,衣殼蛋白的多肽構形發生變化並對蛋白水解酶敏感,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細胞膜到細胞漿中,而大部分蛋白衣殼仍留在胞膜外,這種進入的方式較為少見。
(三)脫殼(uncoating):細胞溶酶體酶; 病毒脫殼酶
穿入和脫殼是邊續的過程,失去病毒體的完整性被稱為「脫殼 (Uncoating)」。脫殼到出現新的感染病毒之間叫「隱蔽期」。經胞飲進入細胞的病毒,衣殼可被吞噬體中的溶酶體酶降解而去除。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在吸附穿入細胞的過程中病毒的RNA釋放到胞漿中。而痘苗病毒當其復雜的核心結構進入胞漿中後,隨之病毒體多聚酶活化,合成病毒脫殼所需要的酶,完成脫殼。
(四)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病毒核酸復制; 病毒蛋白質合成
DNA病毒和RNA病毒在復制機理有區別,但復制的結果都是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質衣殼,然後裝配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一個復制周期大約需6~8小時。
1. 雙股DNA病毒的復制----多數DNA病毒為雙股DNA。
雙股DNA病毒,如單純疹病毒和腺病毒在宿主細胞核內的RNA聚合酶作用下,從病毒DNA上轉錄病毒mRNA,然後轉移到胞漿核糖體上,指導合成蛋白質。
1) 病毒基因的mRNA轉錄(早期轉錄): 病毒本身含有RNA聚合酶,可在胞漿中轉錄mRNA。mRNA有二種:早期m RNA,主要合成復制病毒DNA所需的酶及調控蛋白等,如依賴DNA的DNA聚合酶,脫氧胸腺嘧啶激酶等,稱為早期蛋白;
2)病毒核酸復制:子代病毒DNA的合成是以親代DNA為模板,按核酸半保留形式復制子代雙股DNA。DNA復制出現在結構蛋白合成之前。
3)晚期轉錄: 晚期mRNA和晚期翻譯:晚期蛋白 --- 衣殼蛋白, 包膜蛋白
晚期mRNA ,在病毒DNA復制之後出現,主要指導合成病毒的結構蛋白,稱為晚期蛋白。
2. 單股RNA病毒的復制----RNA病毒核酸多為單股,病毒全部遺傳信息均含在RNA中。
又可分為:
病毒RNA的鹼基序列與mRNA完全相同者,稱為正鏈RNA病毒。
病毒RNA鹼基序列與mRNA互補者,稱為負鏈RNA病毒。
逆轉錄病毒又稱RNA腫瘤病毒 (Oncornavirus) ,病毒體含有單股正鏈RNA、依賴RNA的DNA多聚酶(逆轉錄酶)和 tRNA。
(1) 正鏈RNA病毒的復制 以脊髓灰質炎病毒為例,侵入的RNA直接附著於宿主細胞核糖體上,翻譯出大分子蛋白,並迅速被蛋白水解酶降解為結構蛋白和非結構蛋白,如依賴RNA的RNA聚合酶。在這種酶的作用下,以親代RNA為模板形成一雙鏈結構,稱「復制型(Replicative form)」。再從互補的負鏈復制出多股子代正鏈RNA,這種由一條完整的負鏈和正在生長中的多股正鏈組成的結構,秒「復制中間體(Replicative intermediate) 」。新的子代RNA分子在復制環中有三種功能:為進一步合成復制型起模板作用;繼續起mRNA作用;構成感染性病毒RNA。
(2) 負鏈RNA病毒的復制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有囊膜病毒屬於這一范疇。病毒體中含有RNA的RNA聚合酶,從侵入鏈轉錄出mRNA,翻譯出病毒結構蛋白和酶,同時又可做為模板,在依賴RNA的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子代負鏈RNA。
(3) 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復制過程 分二個階段:第一階段,病毒核時進入胞漿後,以RNA為模板,在依賴RNA的DNA多聚酶和tRNA引物的作用下,合成負鏈DNA(即RNA:DNA),正鏈RNA被降解,進而以負鏈DNA為模板形成雙股DNA(即DNA:DNA),轉入細胞核內,整合成宿主DNA中,成為前病毒。第二階段,前病毒DNA轉錄出病毒mRNA,翻譯出病毒蛋白質。同樣從前病毒DNA轉錄出病毒RNA,在胞漿內裝配,以出芽方式釋放。被感染的細胞仍持續分裂將前病毒傳遞至子代細胞。
(五) 裝配與釋放:
DNA病毒 (多數核內裝配);RNA病毒(多數胞漿內裝配)
包膜病毒 (出芽釋放);無包膜病毒(破胞釋放)
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病毒結構蛋白在感染細胞內組合成病毒顆粒的過程稱為裝配(Assembly),而從細胞內轉移到細胞外的過程為釋放(Release)。大多數DNA病毒,在核內復制DNA,在胞漿內合成蛋白質,轉入核內裝配成熟。而痘苗病毒其全部成份及裝配均在胞漿內完成。RNA病毒多在胞漿內復制核酸及合成蛋白。感染後6個小時,一個細胞可產生多達10,000個病毒顆粒。
病毒裝配成熟後釋放的方式有:(1)宿主細胞裂解,病毒釋放到周圍環境中,見於無囊膜病毒,如腺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2)以出芽的方式釋放,見於有囊膜病毒,如皰疹病毒在核膜上獲得囊膜,流感病毒在細胞膜上獲得囊膜而成熟,然後以出芽方式釋放出成熟病毒。也可通過細胞間橋或細胞融合鄰近的細胞。
1問題定義
問題定義階段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問題是什麼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顯然是盲目的,只會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最終得出的結果很可能是毫無意義的。盡管確切地定義問題的必要性是十分明顯的,但是在實踐中它卻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步驟。
通過問題定義階段的工作,系統分析員應該提出關於問題性質、工程目標和規模的書面報告。通過對系統的實際用戶和使用部門負責人的訪問調查,分析員扼要地寫出他對問題的理解,並在用戶和使用部門負責人的會議上認真討論這份書面報告,澄清含糊不精的地方,改正理解不正確的地方,最後得出一份雙方都滿意的文檔。
問題定義階段是軟體生存周期中最簡短的階段,一般只需要一天甚至更少的時間。
2可行性研究
這個階段要回答的關鍵問題:「對於上一個階段所確定的問題有行得通的解決辦法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系統分析員需要進行一次大大壓縮和簡化了的系統分析和設計的過程,也就是在較抽象的高層次上進行的分析和設計的過程。
可行性研究應該比較簡短,這個階段的任務不是具體解決問題,而是研究問題的范圍,探索這個問題是否值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解決辦法。
在問題定義階段提出的對工程目標和規模的報告通常比較含糊。可行性研究階段應該導出系統的高層邏輯模型(通常用數據流圖表示),並且在此基礎上更准確、更具體地確定工程規模和目標。然後分析員更准確地估計系統的成本和效益,對建議的系統進行仔細的成本/效益分析是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
可行性研究的結果是使用部門負責人做出是否繼續進行這項工程的決定的重要依據,一般說來,只有投資可能取得較大效益的那些工程項目才值得繼續進行下去。可行性研究以後的那些階段將需要投入要多的人力物力。及時中止不值得投資的工程項目,可以避免更大的浪費。
3需求分析
這個階段的任務仍然不是具體地解決問題,而是准確地確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標系統必須做什麼」,主要是確定目標系統必須具備哪些功能。
用戶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問題,知道必須做什麼,但是通常不能完整准確地表達出他們的要求,更不知道怎樣利用計算機解決他們的問題;軟體開發人員知道怎樣使用軟體實現人們的要求,但是對特定用戶的具體要求並不完全清楚。因此系統分析員在需求分析階段必須和用戶密切配合,充分交流信息,以得出經過用戶確認的系統邏輯模型。通常用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和簡要的演算法描述表示系統的邏輯模型。
在需求分析階段確定的系統邏輯模型是以後設計和實現目標系統的基礎,因此必須准確完整地體現用戶的要求。系統分析員通常都是計算機軟體專家,技術專家一般都喜歡很快著手進行具體設計,然而,一旦分析員開始談論程序設計的細節,就會脫離用戶,使他們不能繼續提出他們的要求和建議。較件工程使用的結構分析設計的方法為每個階段都規定了特定的結束標准,需求分析階段必須提供完整准確的系統邏輯模型,經過用戶確認之後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急於著手進行具體設計的傾向。
4總體設計
這個階段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是:「概括地說,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應該考慮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列如,目標系統的一些主要功能是用計算機自動完成還是用人工完成;如果使用計算機,那麼是使用批處理方式還是人機交互方式;信息存儲使用傳統的文件系統還是資料庫……。通常至少應該考慮下述幾類可能的方案:
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系統只能完成最必要的工作,不能多做一點額處的工作。
中等成本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系統不僅能夠很好地完成預定的任務,使用起來很方便,而且可能還具有用戶沒有具體指定的某些功能和特點。雖然用戶沒有提出這些具體要求,但是系統分析員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斷定,這些附加的能力在實踐中將證明是很有價值的。
高成本的「十全十美」的系統。這樣的系統具有用戶可能希望有的所有功能和特點。
系統分析員應該使用系統流程圖或其他工具描述每種可能的系統,估計每種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還應該在充分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的基礎上,推薦一個較好的系統 (最佳方案),並且制定實現所推薦的系統的詳細計劃。如果用戶接受分析員推薦的系統,則可以著手完成本階段的另一項主要工作。
上面的工作確定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目標系統需要哪些程序,但是,怎樣設計這些程序呢?結構設計的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程序應該模塊化,也就是一個大程序應該由許多規模適中的模塊按合理的層次結構組織而成。總體設計階段的第二項主要任務就是設計軟體的結構,也就是確定程序由哪些模塊組成以及模塊間的關系。通常用層次圖或結構圖描繪軟體的結構。
5詳細設計
總體設計階段以比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詳細設計階段的任務就是把解法具體化,也就是回答下面這個關鍵問題:「應該怎樣具體地實現這個系統呢?」
這個階段的任務還不是編寫程序,而是設計出程序的詳細規格說明。這種規格說明的作用很類似於其他工程領域中工程師經常使用的工程藍圖,它們應該包含必要的細節,程序員可以根據它們寫出實際的程序代碼。
6編碼和單元測試
這個階段的關鍵任務是寫出正確的容易理解、容易維護的程序模塊。
程序員應該根據目標系統的性質和實際環境,選取一種適當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必要時用匯編語言),把說細設計的結果翻譯成用選定的語言書寫的程序,並且仔細測試編寫出的每一個模塊。
7綜合測試
這個階段的關鍵任務是通過各種類型的測試(及相應的調試)使軟體達到預定的要求。
最基本的測試是集成測試和驗收測試。所謂集成測試是根據設計的軟體結構,把經過單元測試檢驗的模塊按某種選定的策略裝配起來,在裝配過程中對程序進行必要的測試。所謂驗收測試則是按照規格說明書的規定(通常在需求分析階段確定),由用戶(或在用戶積極參加下)對目標系統進行驗收。
必要時還可以再通過現場測試或平行運行等方法對目標系統進一步測試檢驗。
為了使用戶能夠積極參加驗收測試,並且在系統投入生產性運行以後能夠正確有效地使用這個系統,通常需要以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方式對用戶進行培訓。
通過對軟體測試結果的分析可以預測軟體的可靠性;反之,根據對軟體可靠性的要求也可以決定測試和調試過程什麼時候可以結束。
應該用正式的文檔資料把測試計劃、詳細測試方案以及實際測試結果保存下來,做為軟體配置的一個組成成分。
8軟體維護
維護階段的關鍵任務是,通過各種必要的維護活動使系統持久地滿足用戶的需要。
通常有四類維護活動:改正性維護,也就是診斷和改正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軟體錯誤;適應性維護,即修改軟體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完善性維護,即根據用戶的要求改進或擴充軟體使它更完善;預防性維護,即修改軟體為將來的維護活動預先做准備。
雖然沒有把維護階段進一步劃分成更小的階段,但是實際上每一項維護活動都應該經過提出維護要求(或報告問題),分析維護要求,提出維護要求,提出維護方案,審批維護方案,確定維護計劃,修改軟體設計,修改程序,測試程序,復查驗收等一系列步驟,因此實質上是經歷了一次壓縮和簡化了的軟體定義和開發的全過程。
都應該經過提出維護要求(或報告問題),分析維護要求,提出維護要求,提出維護方案,審批維護方案,確定維護計劃,修改軟體設計,修改程序,測試程序,復查驗收等一系列步驟,因此實質上是經歷了一次壓縮和簡化了的軟體定義和開發的全過程。
網路工程相關的工作可分為兩個階段:
1、現場實施的前期准備
工程師出發去用戶現場前需要做以下准備工作:
與技術負責人交流,了解具體實施內容、技術特點以及注意事項;
檢查工程技術文檔,如有問題應及時提出修正意見;按照工程技術文檔中的配置要求,准備好伺服器、路由器、接入伺服器等設備的配置文件。
編寫「節點實施方案」或「節點割接方案」;並交技術負責人審核。
同相應的項目文檔負責人溝通,帶齊節點的相應施工、測試、驗收等簽字文檔以及設備、線纜標簽等;具體文檔種類、數量,由文檔負責人決定;
根據節點的實施內容,帶齊施工相應需要的線纜、工具等;
同項目經理溝通協商工作路線、進度等,確定行程;
與局方溝通,讓局方了解到你的行程、進度計劃,同時確認節點是否具有可實施的條件;如果不具備條件的話,需要及時反饋給項目經理;
2、工程現場實施
工程師到達節點用戶現場後需要進行以下工作:
到達施工場地後,首先應同當地局方工程負責人聯系, 同局方節點負責人交流,了解局方的具體情況,明確工程具體的聯系人,各項工作的配合人員,以及相關文檔的簽字人員等;
給局方人員講解節點施工或割接的具體內容、實施方案以及時間安排等;
勘查機房條件,同局方共同確定具體實施方案、時間、步驟等;如果與同項目經理安排的進度有差別,務必及時通知項目經理;如發現條件不具備等情況,必須及時通知項目經理;
如有新設備需要驗貨,開箱後必須馬上驗貨,同時簽署驗貨報告;
按工程實施文檔內容,進行網路連接,需要固定的設備應固定在機架上;按照局方布線規范要求進行布線;
每天施工後,需要將施工產生的廢料、垃圾等清除;
設備加電前需要征的局方的同意,同時由局方負責機架的電源供電;
操作任何在網設備前,需要徵得局方的同意;
實施完成後,進行測試、驗收,同時簽署相應的文檔;
離開節點前必須通知項目經理、局方相應的負責人以及機房的配合人員,同時給局方相關人員留下通訊方式,包括:本人、項目經理、TSC的聯系方式;
當工程師在現場遇到無法解決和決定的問題時,應向客戶方作出說明,表明可以向公司轉達意見,但不要對自己職責范圍以外的要求做出承諾;同時,應及時向公司相關負責人匯報,以免延誤工程;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對當地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現場技術培訓;當對方遇到問題請教時,應耐心解釋。
注意事項
現場實施過程中,工程師應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在工程技術和工程質量上對客戶負責,並注意保護公司利益,及時向項目經理和局方相關人員報告施工進展及施工狀態。
在施工過程中若涉及雙方簽字/蓋章的工作,應給予充分的關注。
我們理解了軟體工程的重要性以後,我們沒有相應的工具,我們也很難很好的完成一個系統。在需求分析和設計階段,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工具呢? 當然最好是基於UML
沒聽說過什麼3個階段。
反正現在就是先看市面上哪些游戲受歡迎,就做那方面的,大概算是市場調研吧。
然後就是確定項目了,就是立項階段了,需要一個游戲的大致框架。
然後再根據框架豐富各個部分的具體數值、美術、規則等詳細的東西了,這階段也算是執行階段吧。
這些應該算是游戲策劃的幾個階段吧,其它還有demo,測試,正式運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