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代教育技術如何應用於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的主要體現:(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將多媒體技術融人數學課堂,利用其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觀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從而達成提高學生積極性的目的。(2)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利用多媒體能夠更容易幫助教師揭示規律、拓展內容、發展學生思維。同時,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允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學習需要來安排自己的學習;為教師提供更多樣、更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是教學能提高的有效途徑。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他們更習慣於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展現出來。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布置一些與日常生活和學習有關的練習,努力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有助於學生認識他們所學知識的作用和意義。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時期完成了學業。我們80後這代人是傳統教育或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我承認傳統教育的缺陷,但不承認傳統教育的失敗。素質教育是傳統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要把二者完全割裂開來。在學習工作中,我們要主動接受素質教育的思想,審視傳統教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一點舊,更有一點新,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素質教育的實踐,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去迎接和點綴新教育的春天。本人根據自己理解結合近一年半來在在一線教學體會,就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若干問題,粗淺談如下看法。一、勤於學習,轉變觀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緯教學目標的落實,從而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的實現。回顧以往的教學改革,也曾經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進行過多次變革和試驗,但其結果為什麼並不盡如人意呢?究其原因,我認為影響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體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學資源缺乏,而是不少教師對於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把信息技術與自己所教的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要想富,先修路。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而一線教師觀念的主動更新,角色的積極轉變是提高課堂高效的關鍵,所以作為一線數學老師日常要勤於學習,真正認清「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等概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加深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的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蘇格拉底說的好:「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線教師只有轉變了觀念,用「新」才能促進課堂更高效,才能發揮出自己重要的主導作用。二、錦上添花,務實求效,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拓展。在教學中,比如使用科學計算器可以很快完成較復雜的計算和規律探究,使用幾何畫板可以直觀、准確地展示函數圖象以及幾何圖形的位置變換,使用flash和Excel可以展示形象生動模擬動畫和繪制多樣的統計圖等等。教學中盡可能地使用多媒體和各種應用軟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只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作圖和口頭語言描述相比,確實優勢很多,提高了教學效益。但我還是固執地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還是要明白以下幾點:(1)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課程內容對多媒體以及課件應有所取捨和側重並不矛盾。有聲有色的多媒體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更不能代替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傳統教學中的黑板和看似笨拙的手工作圖等應該保留,並要繼續發揮作用。2)弄清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學科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應該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3)明白以課程為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綜上,初中數學教師要開動腦筋,根據學生特點,巧妙地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各環節中去。讓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成為老師的助手,課堂的輔助,務實求效,使信息技術真正起到錦上添花,促進課堂高效的作用。三、多緯備課,活潑創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與傳統課堂相比,多媒體環境下的課堂在教學策略、學習方式、課堂氛圍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在應該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揚長避短,讓教學變得更輕松方便。豐富了課堂資源。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範例引領,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教學手段之一。但是,教師要想使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發揮淋漓盡致,就得掌握用它的時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適時地為教學服務。由於學科的性質的不同,可能課堂教學所達到的目的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的時機有個准確的把握,以保證它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效果是最佳的。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出現在這樣幾個環節:首先,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為新課創設理想的情景,且學生對所要引入的知識有足夠的興趣,並且能為以後的教學做最理想的鋪墊,這時可以嘗試使用;
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比如PPT,flas *** ,
現代教育技術不但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而且能把微觀領域的知識理論而直觀化。這就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課堂氣氛自然活躍了,學的氣氛濃了,取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益 實驗是科學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把現代教育技術資源與實驗相合,必將豐富實驗的內涵,增強實驗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了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由於農村小學實驗室條件有限,實驗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很難充分體現。把現代教育技術資源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實驗教學,不僅能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還能提高實驗的演示可見度,增強演示實驗的有效性,加強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正確性、為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實驗知識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實驗的目的。
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教育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教育要跟上科學和社會發展的步伐,必須突破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下面就現代教育媒體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中的具體運用談談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與學的觀念,為學生的創新與個性的培養提供更為廣闊的舞台。
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發展智力、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的方面具有特別的作用。空間與圖形知識靈活多變,具有挑戰學生思維的特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網路技術下實施教學,學生自主地嘗試、操作、觀察、聯想、猜測、質疑、發現、合作、探索,從而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會學習、會發現、會創造。
一、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數學問題情境化。
新數學課程標准中講「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創設教學情境,發現質疑環節中效果很明顯,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過程如下:
1、錄像片段,學生點擊網路課件「激趣導入」認真聽認真看發生在教室里的故事-一個學生在切向皮在研究長方體的體積,另一個學生問:要是求電視的體積也切開看看嗎?
2、學生認真觀察,提取信息,提出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導入課題-今天大家來一起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怎樣求。
聯系生活實際,引入新知。
這樣的設計不但使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對數學有了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二、體現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個性,
由於知識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復雜性等特點,學生對形、點、空間圖形等,看不見摸不找,利用製作的課件手段,把抽象的變為具體的,把靜態的變為動態的,把整體的可以分解,或把面組成體等,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新課程標准同時提出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現代網路的快速發展與使用,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充分展示自我的個性。優化學習方式,獲得新知。
新課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正符合新課程這一理念。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網路技術下,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還展示了學生學習過程,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高,有了多角度思考方法和多種解題思路。學生都有創新的潛能,也存在著參差上的差異,要注重個別,因材施教,通過課題實施,促進學生主體、自主的發展,引導學生標新立異,各抒己見,培養其思想的多向性、批判性及獨特性。過程如下:
1、探究新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進入網路課件「探索之旅」1、試一試:學生研究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組成的圖形的體積填空,教師瀏覽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監控,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2、做一做:學生動手操作自己探索長方體的體積,根據要求動手操作24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長方體,填好表格,教師監控,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不同的操作過程。
層數
個數
體積
立方厘米
長
厘米
寬
厘米
高
厘米
3、小組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結論。
4、小組匯報,每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結論,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各自的方法,全班同學進行交流。
(1)長8厘米、寬1厘米、高3厘米
(2)長4厘米、寬2厘米、高3厘米
(3)長2厘米、4厘米、高3厘米
(4)長1厘米、寬8厘米、高3厘米……
探索得到的結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5推導正方體的體積;學生推導並交流,說明理由:正方體是特殊的的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所以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
6通過研究你相對故事中的同學說點什麼?要研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只要量出它們的長、寬、高或棱長就可以了。
三、體現了擴展知識,加強了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先進教育信息網上的科利華資源小學數學題庫中有關數學題目,自己建立網站(網址::192.168.10.3),為學生服務。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自主練習。於是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基礎上,又可以看到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閃現。過程如下:
1、網上瀏覽「數學王國
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課前准備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如「九章算術」、「方的認識」、「古代求體積的方法」、「數學家」、「數學方舟」等內容,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
2、全班交流得到的收獲。
四、體現創新性學習
創新—是以探索和求新為特徵,實踐能力是人之主體性的靈魂。通過課件教學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與技能,還展示了學生學習過程,同時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高,有了多角度思考方法和多種解題思路。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主體、自主的發展,引導學生標新立異,各抒己見,培養其思想的多向性、批判性及獨特性,動手操作能力得以提高和發展。過程如下:
學生點擊「解決問題」,在網上操作,解決問題
1、小擂台-學生點擊「小擂台」,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進行比賽,教師監控、展示學生操作情況,進行網路遙控輔導,學生匯報交流。
2、訓練場-學生點擊「訓練場」,解決3個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師監控、展示學生操作情況,進行網路遙控輔導,學生匯報交流。
3、自由港-學生點擊「自由港」,自己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進行測量、微機操作,教師監控、展示學生操作情況,進行網路遙控輔導,學生匯報交流。
4、智慧泉-學生點擊「智慧泉」,裡面3個有探索難度的問題,學生可以自己選擇,進行解決,教師監控、展示學生操作情況,進行網路遙控輔導,學生匯報交流。
五、體現了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對時代精神的高度把握,它突出了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特點。網路技術下,學習收集信息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這里指學生動手、動眼、動口、動腦等一切活動),都得以提高和發展。
六、體現了課前、課堂課後知識的連貫性。
1、課前:學生收集信息的興趣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的提前備課、課前准備達到100%。
2、課堂:在創設教學情境,發現質疑環節中效果很明顯,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由於網路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共享信息,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條件,以達到生生互動,合作交流及師生互動的機會;同時為知識的嘗試創新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3、課後:在網路環境下為學生對知識的延伸提過了條件,由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聯系性和廣泛性,一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是有限的,學生可以利用網路技術對知識進行深一步的了解和探索。
七、體現了多元評價方法
運用網路教師監控、展示學生操作情況,進行網路遙控輔導,及時反饋,批改作業,及時鼓勵。學生匯報交流。促進每一個人的發展
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首先,要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建構主義教學論原則明確地提出:「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者的興趣
【摘要】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優化了教學過程,已經成為除教師、學生、教材等傳統教學過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現代教育技術進入教學領域,將對學生產生極為主動、深刻的影響,使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上有了極大的發揮餘地,從而可以取得不俗的教學效果。【關鍵詞】語文教育 教學手段 學生興趣 教學設計 輔助教學 藝術【正文】語文的根本屬性是人文性與自然性,也具有多重性和多元性的特點。(剩餘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