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如何使用中國的技術

如何使用中國的技術

發布時間:2022-01-24 11:27:27

❶ 如何利用∨R技術講好中國故事

摘要 構建「大時代」的邏輯框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講好中國故事必須以新時代為經緯坐標建立邏輯框架,深刻領會新時代與中國人民、新時代與中華民族、新時代與社會主義、新時代與世界的內在邏輯關

❷ 中國掌握多少核心技術

2018年4月25日,2017年度中國葯學發展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專項」技術總師桑國衛、相關政要、醫葯行業專家、企業家代表共約150餘人出席了本次大會。此次頒獎典禮受到新華社、科技日報及三大醫葯報刊、網路媒體的及時跟蹤報道,為廣大醫葯學者矚目。

中國葯學發展獎是國家科技部首批批准設立的獎勵科技人物的全國葯學領域獎項,迄今已成功舉辦13屆。該獎項設立22年來獲獎總人數220名,其中院士18名。該獎項旨在獎勵在創新葯物研發領域作出突出貢獻或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工作者,同時促進創新型葯物研究和發展,振興我國葯學事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微芯生物董事長魯先平博士作為中國創新葯領域的領軍人物,本次榮獲「中國創新葯物突出成就獎」殊榮,這正彰顯了醫葯行業對微芯過去十七年在原創 研發領域所取得成果的高度認可。組委會為魯博士致辭:「魯先平博士帶領團隊歷經12年研發創制的西達本胺,是微芯生物自主設計的全新分子體(NME),填補了我國T細胞淋巴瘤治療葯物的空白,為中國患者提供優效安全性更優、價格可承受的創新機制葯物,曾獲得國家十一五「863」分子設計專項、「重大新葯創制」及「創新葯孵化基地」等項目支持,獲選「十一五」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之重大成果。同時,西達本胺也是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葯。」

中國創新葯的領頭軍——微芯生物

微芯生物自2001年創立以來,始終秉承:「原創、安全、優效、中國——並致力於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創新機制和治療葯物的理念,以自主創建的「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集成式葯物發現及早期評價平台」為其核心競爭力,專注於原創小分子葯物研發,是第一批國家級「創新葯物孵化基地」,現已成為中國創新葯領軍企業。公司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迄今為止,微芯生物獨立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及「重大新葯創制」項目。與此同時,公司通過對國外製葯公司實施專利授權,建立起國際臨床聯合開發以及與高水準跨國葯企合作研究的商業模式,實現了中國原創新葯的全球同步開發。

核心技術高平台 ,「仿製」「創新」大轉型

化學新葯的創制過程十分艱難和復雜,包括治療靶標的基礎研究與確認、先導化合物體內外篩選的生物模型和方法學建立、葯代葯動特徵與靶標的關系、臨床前安全性評價與人體的可能差異、動物病理模型是否反映人體發病的病因等等,使得整個葯物研發過程極其漫長且充滿風險,絕大多數的先導化合物都因葯效不理想或毒副作用太大,或者與已上市葯物相比沒有明顯的優勢和改進而在研發的後期被淘汰。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早期綜合評價體系,及早發現並預測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導化合物的潛在安全性和可能的臨床有效性,如何使新葯研發的科學家和管理人員能盡快地做出有科學依據的決定:即什麼樣的先導化合物進入臨床前以及在後續的臨床試驗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新葯開發風險,是目前國際新葯研發領域中的重大挑戰。

微芯生物在國際上率先構建了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集成式葯物創新和早期評價體系這一核心技術平台。化學基因組學技術利用大量已知的基因表達數據及其功能意義分析,通過對各種已知化合物(好葯物或者失敗的葯物)及任何新化合物對全基因表達的影響進行相關性的並行研究,對新化合物可能的分子葯理和毒理進行評價和預測,不斷優化候選化合物結構,使綜合評價指標最好的先導化合物進入下一個階段的開發,從而對降低新葯開發風險具有重要的價值,這也正是美國FDA為提高創新葯物開發的成功率而提倡的關鍵路徑行動(Critical Path Initiative)。

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集成式葯物發現及早期評價平台

該平台體系是微芯生物的核心競爭力,為提升公司持續自主創新葯物研發能力,探索適合國情國力的新葯研發國際化之路,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奠定了微芯生物在新葯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為微芯生物接下來的新葯研發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六個系列,從實驗室到臨床研究階段具有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先導化合物和創新葯物產品線。

國際市場破禁門 本土新葯大開發

事實上,微芯生物正是藉助「化學基因組學葯物發現及早期評價平台」,贏得了與國際同行的賽跑機會。當時國內許多葯企還在通過解構國外化學葯物的專利結構來研製所謂的抗腫瘤葯物,而微芯通過核心技術平台,發現了西達本胺等一系列針對重大疾病的全新分子實體(new molecular entity,NME)。歷經12年研發的西達本胺,成功見證了中國仿製葯到中國創新葯的開端和發展,同時也為創新葯全球同步開發喊出了來自中國的聲音——西達本胺是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葯。

2015年1月,微芯生物在深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抗癌新葯西達本胺獲CFDA批准上市,首批適應症為復發及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這不僅改變了中國PTCL患者無葯可用的現狀,填補了中國PTCL治療葯物的空白,而且讓中國的PTCL患者僅需負擔1/10的成本就可用上全球作用機制最新、療效和安全性更優的創新葯物。

至今,已有三千餘名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接受了西達本胺治療並從中獲益。上市後的西達本胺沒有停止研發的腳步,目前其針對血液腫瘤、實體瘤和HIV等多種疾病的臨床研究工作正在美國、日本、中國及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同步展開。2018年3月,聯合使用西達本胺於自體移植治療復發難治、高危淋巴瘤新探索的研究在第44屆歐洲骨髓移植年會上被選作大會報告發言,西達本胺增加淋巴瘤對化療的敏感性,進一步提高了CGB方案對淋巴瘤的殺傷作用,在移植治療中顯現了極大成效,受到了越來越多國際專家的關注和認可。在台灣,TFDA同意以西達本胺中國關鍵性II期臨床試驗數據批准其上市。在日本,西達本胺已獲得孤兒葯資格認定並正在開展PTCL和ATL的注冊性II期臨床研究。在美國,西達本胺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針對實體瘤的II期試驗進展順利,聯合方案二線治療未使用過PD-1的黑色素瘤患者有效率在50~60%,優於歷史對照數據。去年12月13日,西達本胺摘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金獎」,向世界證實了中國原創新葯的研發水平。

風雨兼程同舟渡,不忘初心砥礪行

十七年的創新發展,微芯生物已形成了以深圳為總部/研發中心/GMP生產基地、成都區域總部/研發中心/GMP生產基地、北京臨床研究中心及上海商業中心四位一體的現代生物醫葯集團版塊。十七年來,微芯生物始終堅持「葯品是一種特殊商品,關系人命,應立足科學而非政治、宗教和商業利益」的理念,對葯品的全生命周期——從新葯臨床試驗的志願者到獲准上市使用葯品的患者,進行安全性進行監測、分析和報告,以確保患者用葯安全。

西達本胺上市後,微芯生物葯物警戒團隊按照國家相關法規要求和倫理准則,並借鑒國制葯企的先進經驗,利用自發報告系統和主動監測項目開展了西達本胺上市後葯品安全性監測。迄今累積了全球PTCL真實世界研究中最大的資料庫。受到了包括WHO-UMC監測中心和國家ADR監測中心在內的國內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專家和國際的關注和贊許。

與此同時,微芯生物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對PTCL患者開展了後續免費用葯項目和慈善捐贈項目,至今,援助患者已累計近千名,援助葯品價值超過一億元人民幣,實現了公司用創新科技成果為造福中國患者的初衷!

風雨兼程,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微芯人,用深情譜寫著對祖國創新葯事業的堅韌和執著。未來,在國家創新政策、行業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更具創新動力的微芯生物將繼續致力於為患者提供安全、優效、可承受的創新機制的治療葯物,持續為推動中國醫葯行業創新發展而不懈奮斗。

❸ 中國高鐵技術是怎麼起來的

國產動車組,確切的說是: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鐵路窄軌的實際加以改進和創新,集成了國外多種技術的一個綜合體。

不過100%是Made in China。

中國的鐵路市場很大,但是鐵路行業老大就只有一個:中國鐵道部

當年中國進行鐵路電氣化改造的時候,要引進外國的機車,當時參與投標的外國企業有:德國西門子集團、法國阿爾斯通集團、加拿大龐巴迪集團、日本日立、川崎重機集團

鐵道部的要求是:中標者價格合理,而且必須轉讓80%技術,並對核心技術進行說明,同時采購的機車20%在國外製造,剩下80%必須在國內製造,完成組裝。

當時西門子很拽呀,以為自己技術一流,而且價格高,又不同意轉讓技術,在開標第一輪把德國西門子淘汰了。一下子讓外國鐵路企業看到了鐵道部是玩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第一次招標中最後中標的是加拿大龐巴迪集團,並和長春機車軌道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

接下來幾年,中國鐵道部還是保持一貫的強勢,靠市場換技術的思路,國外巨頭雖然有非常先進的技術,但是限於集團業績壓力,而且對中國市場都是非常垂涎的,所以後來的招標中,鐵道部采購聯合體,都是把采購訂單分成若干個系統,如引進日本的牽引系統,法國的電控系統,德國的行車控制系統,加拿大的軌道技術等等

這樣一來,把國外各個模塊最先進的東西轉讓進來後,分別給中國的南車集團和中國北車集團分別去消化吸收,並進行本地化創新。

第一批國產動CRH1車組屬於萬國牌的,10%左右的核心元件還是在國外供應商控制的。

至於目前的CRH2、CRH3基本上是實現國產了。
目前中國北車集團、中國南車集團兩大鐵路央企一共有5萬多人從事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研發創新工作,這個絕對是世界上鐵路系統最大的研發團隊。

說到CRH3動車組,確實蠻有意思的,當時立項研發後,因為一個技術一直無法突破,而這個技術在日本川崎重機集團擁有的,當時鐵道部出面去找川崎談,希望轉讓技術,迫於日本日立集團等國內行業大佬的強烈反對,就擱置了一段時間,後來川崎也是需要提升業績,盯著國內巨大的壓力,同意賣給中國5套元件。

拿到相關元件後,兩大鐵路央企攻關一個月,通過逆向研究便輕松把技術搞定了,同時還進行了升級。

這個元件的完成,也保證了武廣高鐵CRH3型動車組的順利下線。

目前中國除了在國內建設大量的高鐵線路,還在參與沙特、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緬甸等國的高鐵投標

其中。美國、俄羅斯已經與中國鐵道部簽署了建設高鐵的合作備忘錄,正在進行前期立項工作。

以上這些信息是一個電視訪談節目采訪鐵道部總工程師的時候了解到的。

最新消息是:阿根廷已經確認要花16億美金左右,引進中國高鐵技術。
據說7月16號,阿根廷總統訪華時候,估計會宣布此項合作協議。

中國高鐵用市場換技術,換來了自主創新,形成一整套自主知識產權,並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值得表揚。

而同樣以市場換技術的中國產業還很多,到現在還在艱難前行中。
請採納

❹ 幾年來,中國技術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是,幾年來中國技術是什麼樣?
我感覺中國技術應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了。現在中國技術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都在為人類服務。

❺ 中國的軍事技術到底如何

我這里和小日本做個比較:
從以上分析看中國在海軍技術上已經趕上和超過日本了。但由於過去長期落後,欠賬太多,所以中國海軍的實力還趕不上日本。但中國海軍的趕超勢頭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軍技術上的差別同樣是中國具有完整全面的軍事工業體系,可以自主完成軍事裝備的設計製造。日本基礎工業實力雄厚,在柴油機、和某些電子技術方面領先。但必須依靠美國的一些技術支持才能完整地製造現代化軍艦,才能形成海軍戰鬥力。
現在中國軍事工業已經提供中國軍隊以先進的武器裝備,使之不低於日本,問題是PLA如何使用這些裝備,使之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陸軍裝備技術比較
以主戰坦克為例,火炮、裝甲技術中國領先。日本不具備生產高膛壓火炮技術,只得引進德國許可生產坦克炮。中國完全具有高膛壓火炮自主技術。與德國技術相當。裝甲技術在各國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國99式坦克的防護遠遠超過日本90式。火控技術相當,其2000米動對動命中率相當,大約在85%。日本的優勢在於動力系統。不過日本使用2沖程發動機表明日本的高比功率4沖程發動機技術不過關。如果中國1100千瓦發動機過關的話,在這一領域也趕上日本。
電子信息戰技術比較
日本是世界上電子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有著極為強大的基礎工業實力。這導致了日本的軍用電子技術的先進。但日本的硬體先進,但軟體落後,日本的軟體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國。日本的電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國電子工業基礎落後,有一些軍用電子原器件不能生產或其質量不高或價格太高,影響到中國軍事電子技術的發展,同時影響到陸海空軍和衛星的電子系統的水平。但最近幾年這個情況有了根本改變。中國電子工業的加工水平達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術。現在正在開發自主的90納米的加工技術。中國的IC設計發展也很快,已經在開發最具有挑戰性的處理器晶元。中國的工程軟體設計原來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電子戰信息戰技術還主要依靠美國,LINK11和LINK16是日軍的主要信息鏈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是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離開美國,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立即癱瘓。而中國是具備一個完整的軍事工業和軍事科技體系。從整體上看中國的軍事技術並不落後於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本的軍事技術和軍事力量完全在美國的控制之下。這是日本為什麼看起來想一個太監一樣的根本原因之一

❻ 中國掌握有哪些領先的核心技術

1、有以下:

(1)特種隱身技術和超材料技術。

(2)航空航天技術。

(3)彈道導彈打航母。

(4)量子通信技術。

(5)高超音速武器、反衛星武器、中段反導攔截技術。

(6)慣性約束核聚變激光碟機動裝置——激光技術。

❼ 中國的應用技術則是如何接地氣的

據報道,日前有媒體報道稱,隨著創新智慧助力科研突破,創新應用提升生活質量,創新活力帶動經濟發展,中國創新已成為全球進步的新動力源,世界意義更加凸顯,基礎科學不僅「高遠」,應用技術還更接「地氣」。

外國媒體紛紛表示,近年來,中國已「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創新的領跑者,正在引領新一輪的世界工業和消費潮流,發明創造讓中國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也讓中國成為一個對世界有積極貢獻的國家,一個讓世界感到溫暖的國度。

希望更多接地氣的應用技術可以早日被創造!

❽ 中國是怎樣掌握核技術的

其實是蘇聯美國都有一點.據說中蘇關系最好的時候蘇聯人甚至都快要賣給中國沒裝鈾的原子彈(其實問題出在赫魯曉夫身上,當時他地位不穩,需要一個一個國家支持他).而中國國產的那些專家都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可以說中國的核技術也有美國的一部分.

以下是中國核武器研製歷程
中國發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決定。上個世紀50年代初,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仍然受到戰爭的威脅,包括核武器的威脅。嚴酷的現實使中國最高決策者意識到,中國要生存、要發展,也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武器,鑄造自己的利劍和盾牌。1955年1月,中國政府決定創建中國自己的核工業、研製核武器,在國家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遠景發展規劃綱要》(簡稱十二年科學規劃)中,確定了12項發展重點,原子能技術被列為首位;1958年,負責核武器研製的二機部九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在北京成立,拉開了核武器研製的序幕。經過40多年的努力,今天,我國已擁有了一支精幹有效的自衛核威懾力量。
原子彈教學模型復算了九次
中國核武器起步之時,沒有更多的技術基礎,只有1954年—1955年先後建成的一些加速器和反應堆。
那時,無論是從各方面調來的科技專家,還是剛從學校畢業的青年人,都沒有搞過原子彈,對如何處理科研任務和學科建設的關系也眾說紛紜。九局及時作出決議,提出「以任務為綱,任務帶學科」、「邊干邊學,出成果出人才」的方針。以朱光亞、鄧稼先為首的技術業務領導,很快把任務總體進行分解,按大的學科安排了主攻方向。
以理論設計為例,環繞原子彈的物理過程,分解出炸葯爆轟、內爆物理、中子輸運、狀態方程、計算方法等幾個方面,分頭組織人力攻堅。同時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努力掌握相關學科發展前沿,結合當時的實際,鼓勵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對遇到的問題,不僅要求知其然,而且要盡量知其所以然。
1960年7月,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帶走了圖紙和資料。中國研究人員僅有的資料只是蘇聯專家向宋任窮等幾位部局領導講解原定提供給我國的原子彈教學模型時記錄下來的一些數據。而對於從未接觸過原子彈研究的中國研究者來說,這無異是本「天書」。
中國科學家復算原子彈教學模型時使用的手搖式計算器
為了熟悉和掌握設計技術,鄧稼先帶領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對「天書」進行了復算,我也有幸參與其中(編者:本文作者當時擔任理論部狀態方程組組長)。那時使用的計算器起初是手搖的,稍後才是電動的,但計算器的數量不多,速度也很慢,所以計算只能採用機器不停、人員三班倒的做法。每一班8個小時搖機器,8個小時把計算結果畫在圖上。復算過程開始比較順利,但算到某一關鍵位置時,發生了計算結果與蘇聯專家介紹不符的情況。由於計算方法、公式、參數都是我們自己摸索確定的,這讓我們不得不反復考慮所進行的計算到底對不對,是不是哪裡出現了疏漏?
參與指導研究的物理學家、力學家、數學家都從各自熟悉的專業角度對結果進行審議,提出不同的分析意見和疑問;直接從事計算的年輕技術人員則盡量詳細地解釋自己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和合理性。辯論往往很激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有時還要持續好幾天。在提出一些改進條件之後,又開始新一輪計算。這樣的計算反復進行了九次,結果都差不多。最後,年青的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用熱力學的「最大功原理」判定蘇聯專家給的數據有誤,才使復算工作得以繼續下去。
雖然這個事件多花了我們半年多的時間,但反復計算的過程,也使我們比較深入地認識了原子彈的內爆過程,掃清了設計原子彈的障礙,熟練掌握了特徵線計算方法。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中國自行設計的原子彈理論方案終於成形了,理論設計部門的學科建設也有了很大進展。1964年10月,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年零兩個月後,氫彈原理性試驗爆炸成功。又過了半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中國發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決定。上個世紀50年代初,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仍然受到戰爭的威脅,包括核武器的威脅。嚴酷的現實使中國最高決策者意識到,中國要生存、要發展,也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武器,鑄造自己的利劍和盾牌。1955年1月,中國政府決定創建中國自己的核工業、研製核武器,在國家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遠景發展規劃綱要》(簡稱十二年科學規劃)中,確定了12項發展重點,原子能技術被列為首位;1958年,負責核武器研製的二機部九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在北京成立,拉開了核武器研製的序幕。經過40多年的努力,今天,我國已擁有了一支精幹有效的自衛核威懾力量。
兩年零八個月:從原子彈到氫彈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成功,美國用了七年零五個月,前蘇聯用時四年,英國是五年零六個月,法國則用了八年零六個月,而中國只用了短短兩年零八個月。
我國氫彈研製的迅速突破,得益於技術上的未雨綢繆。在原子彈成功前一兩年,錢三強等核工業部領導就覺得氫彈的探索應該及早安排。為此在原子能研究所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後來擴大到四十餘人的研究室,負責開展氫彈的基礎工作和技術准備。1963年底,原子彈的方案剛剛完成,這個隊伍立即整體轉移到核武器研究所,在統一的指揮下,迅速展開規模更大的氫彈攻堅戰。
突破氫彈原理的J501大型電子計算機
為了掌握氫彈的內在物理規律,當時還是青年的黃祖洽、於敏和周光召同志在老科學家彭桓武先生的指導下,各領一支隊伍,分路探索。他們運用「矛盾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從分析內因入手,即先初步掌握點燃熱核反應並使材料充分燃燒的溫度、密度條件和相關規律;再研究外因,即如何利用原子彈產生的能量提供實現熱核爆炸所需的外部條件。在較短時間內,就明確了技術攻關的重點,為迅速掌握氫彈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礎。
我國氫彈技術突破的過程,同樣也是發揚學術民主、激勵群體智慧和創新精神的生動典範。為了在更大范圍內開展討論,舉行了多次學術討論會,專家們經常結合典型的計算結果,給大家作詳盡的分析報告,報告廳里常常擠得水泄不通。有時就在大食堂里討論,聽眾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誰有好的意見都可以提出來。如果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通過計算檢驗。那時候確實很難一下子判斷某一個設想行還是不行,因為沒人知道什麼是對的,實際上大家都在摸索逼近氫彈的道路。當通過計算分析最終發覺某一個設想確實走不通時,那就乾脆放棄,另闢蹊徑。人們不斷地提出設想,又不斷地否定和更新,不斷地逼近氫彈的目標。
終於,在這場群體攻堅戰中, 於敏同志率領的幾十個人的小分隊,在上海率先牽到了氫彈的「牛鼻子」,並很快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經過理論部的反復討論驗算,方案更趨完善,又在各方面(設計、實驗、材料、生產、測試設備、試驗場地)的通力合作下,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氫彈的核試驗。有人推崇於敏為中國的「氫彈之父」,於敏總是謙虛地說,這是發揚學術民主、集思廣益的成果。彭桓武先生用一副對聯對此作了精闢的總結:「集體集體集集體,日新日新日日新。」

閱讀全文

與如何使用中國的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釘釘上為什麼會有快遞信息 瀏覽:509
finn是什麼數據類型 瀏覽:716
王者榮耀交易貓怎麼玩 瀏覽:622
創造營3數據統計的網頁是什麼 瀏覽:495
亞馬遜虛擬產品怎麼推廣 瀏覽:295
如何進入研發級程序員 瀏覽:290
寶元加工中心怎麼用子程序 瀏覽:741
個人信息過戶要多少錢 瀏覽:462
律師代理一般提供什麼服務 瀏覽:212
港股交易代碼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瀏覽:128
鴻蒙系統怎麼一鍵關閉後台程序 瀏覽:932
美國市場上雪納瑞多少錢一隻 瀏覽:398
鴻蒙怎麼關閉開啟的程序 瀏覽:168
如何拓展和代理的合作 瀏覽:647
什麼是與市場有關人文活動 瀏覽:787
我是做裝修的如何群發信息給朋友 瀏覽:915
亞馬遜如何改變產品鏈接 瀏覽:108
用什麼技術做音樂 瀏覽:273
普陀代理記賬怎麼辦理 瀏覽:53
程序員是干什麼用的通俗講 瀏覽: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