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
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it技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教育也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理順教育信息化與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關系
教育信息化是比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更廣義的概念,教育信息化不僅包括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使教育管理現代化,還應包含教學信息化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機器、信息技術的引入過程,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計算機化或網路化。引起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領導者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過於狹隘,把教育信息化等同於教育管理信息系統(emis)建設,沒有從概念上真正地區分emis(教育管理信息系統)、eims(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和ei(教育信息化)。致使當前某些高校的信息化軟體建設主要集中在各種相關的管理信息系統上,還沒有把現代教育信息管理納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范疇,把教育信息化看成僅僅是管理部門和領導者的職責。二,系統設計和開發缺乏統一的規劃,沒有把學校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emis)和現代教育信息系統開發、建設納入到統一的框架下,致使已經開發出的各個系統基本上都是孤立完成其功能的,這些系統之間的關系混淆不清,各方面信息資源的標准無法統一,給整個系統的資源共享帶來問題,無法協調運作,同時為整個信息系統的升級和發展造成障礙。第三,教育研究與實際教育活動脫節。純理性的教育研究者往往不介入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工作,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任務的實際執行者往往忙於日常事務處理又缺乏對教育信息化理論的鑽研。造成了純理性的教育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缺乏強有力的數據分析支持,而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又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
二、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重視人的因素還是重視物的因素
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們都明白人在社會活動中的決定因素。然而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重視硬體設備、輕視軟體配置,或者重視設備配置,輕視人員培訓的現象。事實上,我國現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大學以及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完備,但在很多地方存在著「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對教師的培訓、內部資源配置及建設、應用平台的建設等重視不夠,有些學校電腦有50%以上處於不完全使用或閑置狀態。現在大多數高校每校都投入數百萬元建起了校園網,可是校園網上教育信息太少,教學內容太少,網上教育資源匱乏已成為制約基於網路進行教育改革的瓶頸因素。在各級教育信息化會議上都討論過「車」與「路」的關系,「路」上沒有「車」,就是沒有用的「空路」,是對信息化資源的極大浪費。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部分單位把教育信息化作為一個項目來操作,而不是作為本單位長遠發展的遠期目標來發展。主要表現為:一,花幾十萬元購買硬體設備,很容易審批,但花幾十萬元購買軟體平台,就有困難;花幾萬元購買平台軟體可以批准,但花幾萬進行教師培訓就覺得是浪費;如果為教育信息化人員發些勞務費,那簡直等同於貪污。其最終結果是:當上級部門來檢查時,設備是一塵不染的,完好率達到100%(原因在於從來沒有使用過),硬體條件是本地區最先進的,然而師生並沒有從中受益。二,當上級主管部門下達教育信息化項目時,或者有了項目經費,不管本單位是否實際需要就立即申請。等拿到經費後,或者本單位組班子,或者外請軟體公司,以十天半個月的時間,設備買來了,軟體開發了,系統配備完整了。從表面上看,工作效率很高,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其他單位幾年甚至十數年的信息化工作。但從實際看,由於缺乏人員培訓,本單位人員的信息化水平並沒有提高,又缺乏連續的政策支持,這些設備在以後的日子裡多數被閑置。三,部分領導把教育信息化設備看作貴重儀器,當作單位的傳家寶,不僅不允許學生動手使用,即使是老師要使用這些設備,也必須經歷復雜的審批手續,致使師生對教育信息化設備產生敬畏情緒。殊不知,it設備是更新換代最為頻繁的物品,平均三年就要換代。對設備的加倍珍惜,捨不得使用恰恰是對教育信息化設備的最大浪費。
這就要求學校領導轉變觀念,從重視物到重視人,從自己的意識深處認識到:設備如果不能發揮作用,設備如果不為人所用,那就相當於沒有這個設備,就是資源浪費。因此領導要積極引導,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利用現有設施,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由於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長期任務,所以領導應採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和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開發和製作標准、規范、有特色的信息資源,建設集電子教材、課件、學術文獻資料庫、管理資料庫等為一體的信息資源庫。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實處,而不僅僅把教育信息化當作部分領導的面子工程。
三、網路時代的德育教育對普通教師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網路的普及,使教育信息化已經不僅僅是教育管理部門或領導者的職責,而是對每一個普通教師的基本要求。
1、網路時代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自2000年以來,internet在國內日益普及,已經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在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當前表現最為嚴重的就是中小學生的「網癮」問題。「網吧」引發的事故屢見報道,面對沉迷於網路游戲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心痛的母親淚流滿面。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短期影響已經日益顯現,其遠期影響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以後才能顯現出來。專家已經意識到:由於中小學階段正是形成世界觀的時期,網路中的色情、暴力以及其內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將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色情、暴力、網癮等短期效應已經令家長和老師心痛,而世界觀、價值觀將影響孩子的終生。大批沉溺於虛擬世界的網路兒童,其錯誤的世界觀一旦形成,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因此,有的專家已經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國非常重視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主要通過學校教育來實施,已經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然而,隨著internet時代的來臨,我們在這方面要面臨許多的新問題。internet的普及,使青少年上網成為很普通的事情,有些孩子每天上網的時間超過了學校學習的時間,網路對某些孩子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學校。如何利用網路,對孩子實施正面的德育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2、網路時代的德育教育對教師、家長和社會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要求
2004年年底,中央電視台專門製作了一期節目,對陷入網癮的青少年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有關專家的結論和孩子們的自述是發人深省的。經研究,大多數陷入網癮的孩子是為了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尋求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認同感。由於他們的家長不懂得網路,老師要麼不懂得使用網路,要麼與孩子沒有這方面的交流,造成任這些孩子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浪盪的現象。正是這種不正確的虛擬的成就感,使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超過了自己的父母和老師。而這種「老師不懂」或「家長不行」的意識,刺激孩子對網路世界進行更深的探究。隨著上網時間的延長,孩子已經不能區分在虛擬世界中取得的成就和現實世界的差別,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訓斥只能促使孩子到虛擬世界中尋求更大的滿足。
因此,為了能夠與孩子進行深入地溝通,新時代要求作為監護人的家長必須具備一些必要的網路知識,具有簡單的信息採集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能,承擔孩子德育教育的班主任或政治課教師必須具備相當能力的計算機網路知識和教育信息化能力。為了孩子,我們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不僅要普及到學校,而且要進社區。
3、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網路監管,凈化青少年網路空間
國家的強盛主要依靠人才,因此人才的培養和競爭是新世紀國家發展的基石,各個國家都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有些網路游戲宣揚暴力、色情,有些國家利用網路游戲宣揚自己的價值觀,有些網路游戲則宣揚反動、迷信的內容……,最終結論只有一個:我國部分青少年的成長正逐步地遭受著這些不良思潮的侵蝕,某些反動的網站正從意識形態上使我們的青少年逐步成為他們價值觀的代言人。
如何盡最大可能地減少網路不良思潮對青少年的侵害,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和教師在盡力做好正面引導的同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正面思想網站的建設工作,加強對網路的監管力度。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強化教育信息化意識,進行必要的教育信息化培訓,增強教育信息處理能力,配合各級工商、公安部門加強對網路的監管的力度,從技術上封鎖校內網路對不良網站的訪問,堅決搗毀學校周邊的黑色網吧,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網路空間。
四、加強教師教育信息化隊伍建設,更新教師教育觀念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對每一位教師的基本要求。然而,教育信息化需要數以千萬計的教師共同努力,對師資隊伍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國現有的師資隊伍還不能完全適應這一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深,要接受新的思想觀念還有一個過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對教師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必須具備良好的本專業水平和知識結構外,還必須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識,具備較強的獲取信息、貯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具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將是一個相當艱巨和漫長的過程,需要決策者和教育行政部門從政策上、經費上、考核上給予傾斜和支持。
在我國高校目前的師資隊伍中,信息化的素質和能力相對好一些,在中小學、年齡偏大的教師群體中,這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還相對薄弱,難以應對信息技術要求日益增加的學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化水平,培養其信息意識。進而帶動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在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如此影響的今天,教育信息化應在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力、增強改革意識、變革教育觀念與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讓教師具有與時俱進的能力。
五、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評估體系,促進教育信息化良性發展
在現行教育管理體制下,上級主管部門的引導對一個教育單位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一個教育單位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程度,教育信息化是面子工程還是真正地得到了發展,教育信息化是一堆鎖在密閉實驗室里的貴重儀器還是真正地服務於教學、科研活動,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和評估方式。所以,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教育信息化的檢查不僅要從硬體建設方面檢查,而且要從其實際發揮效能方面進行檢查。其檢查過程不僅要聽工作單位領導的匯報,而且要進行軟環境建設、人文素養方面的評估。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教育信息化評估體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以科學的方法,通過對基層單位的詳細調查、研究,走訪基層教師,把教育信息化的評估工作做好,有力地避免「面子工程」的發生,使我國的教育信息化事業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六、小結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艱巨而長期工作,網路時代的大潮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形式下,「為人師表」的教師將面臨更多的挑戰。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①教育信息化過程,不僅僅是設備現代化的過程,更是教師現代化、信息化的過程,這是每一個教師必須正視的、無法迴避的任務;②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網路安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於網路易受黑客、病毒和其他不軌行為的攻擊,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技術隊伍的建設與穩定性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教育信息化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是前進中的曲折。我們沒有必要迴避這些問題,只有正視現實,積極地研究、發現並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我們的教育事業在新世紀煥發出現代教育的光彩。
Ⅱ 怎樣做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1、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觀念,通過理論學習講座、親身實踐體驗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將會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與課堂教學融合的研究和實踐的信心。
2、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一是培訓教師熟練掌握通用教學軟體(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並且在此基礎上用好常用的學科軟體;二是提高計算機的操作技能,把計算機作為備課、上課和組織學生的工具;三是對電教設備的使用培訓,讓教師了解設備的性能、用途與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
3、鼓勵教師鑽研,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融合的課題研究的進度
課題研究對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的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校要鼓勵教師在這些方面的專題研究,要著重探討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條科學高效的途徑。
(2)如何讓技術融合教學走向學科融合教學擴展閱讀:
「深度融合」的定義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於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
Ⅲ 信息技術如何與課堂教學融合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如下:
在教學中,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認識不全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向縱深方向發展,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而成功教學經驗的推出,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觀念,通過理論學習講座、親身實踐體驗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改變了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與課堂教學融合的研究和實踐的信心。
Ⅳ 數學教師應如何將教育技術融合到自己學科教學當中
1、擴展課堂的教學內容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在課堂上呈現一些真實的場景,這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實現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再現課本內容中的精彩瞬間。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在化學課中放慢正常放映無法看清楚的快速變化,在生物課中放大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等等,更易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
學生在信息技術化的課堂中猶如身臨其境,極大地擴展了課堂的教學內容。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把要學生理解、掌握的知識點運用多種信息媒體呈現給學生,除了語言、文字等傳統教學信息媒體外,還有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新型教學信息媒體,使得教學形式更加豐富,知識的展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備課
教師可以藉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在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往往會對所教學的知識點進行備課,這時就可以利用網路資源,收集需要的備課資料及信息。將大大減少教師在備課時耗費的精力和時間,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
4、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課堂的時間總是有限的,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課堂知識容量相對較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教師利用准備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活動,可以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節省講授所用時間,同時加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5、利用信息技術在實踐課中提高教學質量
所有課程的教學都離不開基礎理論知識的支持。一般理論課的教學都在教室內進行,室內理論的存在奠定了學習的基礎。相對於傳統教學中的書本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圖片、視頻、聲音的表現方式。
這是對我國教學上的一大創新,突破了以往教學課堂沉悶單一的教學方式,轉變為教學內容上的豐富多彩、有趣。對於信息技術在計算機課堂上的應用,優化了課堂教學,增加了教學中知識點的廣度,教學效果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