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本的攝影技術
拍出好照片,需要審美,需要經驗,需要運氣,需要你見到美景,然後拍下來。當然,經驗、審美是需要積累的,我們在積累的過程中不要忘了拍照的基礎,那就是攝影技術。不管是前期技術還是後期技術,你都要掌握,否則,你見到了漂亮的銀河卻不知道怎麼拍,那多可惜啊!依稀是我整理的基本的攝影技術,歡迎查看。
一、大光圈虛化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
有個公認的結論,焦段越長虛化效果越好,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好。一般入門單反、微單的鏡頭是18-55或者16-50,焦段不夠長,光圈一般是F3.5到F5.6,光圈也比較小,所以套機鏡頭的虛化效果就不明顯。這也是很多人推薦新手購買一款大光圈定焦鏡頭的原因,拍出虛化的人像或者虛化的花草,是非常漂亮的。
佳能尼康索尼都有50mm F1.8這樣的鏡頭,幾百塊錢一個,很便宜,使用最大光圈F1.8進行拍攝,讓被攝物體離鏡頭近一些,背景離鏡頭遠一些,虛化就會很明顯了,去試試吧!
二、流光溢彩的車流怎麼拍?
車水馬龍、流光溢彩般的街道怎麼拍呢?
首先你要有個三腳架,因為想拍出車流,必須要長時間曝光。推薦使用M檔,打開相機的液晶屏,實時取景模式,調整參數到畫面不過曝為止。一般拍攝車流,我們使用ISO100,光圈在F8到F11之間,至於曝光時間根據環境亮度來調整。
三、銀河星空怎麼拍?
很多人會把星軌和銀河弄混,其實是兩碼事。銀河是指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星軌是利用星星不斷移動的特點,進行長時間曝光,讓星星變成一條線。
拍攝銀河,對於入門單反、微單用戶,16mm F3.5 iso3200 20s這個參數是絕對可以拍出銀河的,前提是光污染小,沒有月亮,最好是能肉眼看到銀河,這樣拍下來絕對沒有問題。
四、星芒效果怎麼拍?
拍攝星芒比較簡單,使用小光圈就可以,譬如F22。
我們大多說的都是夜晚燈光的星芒,那麼拍太陽,能拍出來星芒的感覺嗎?其實也是可以的'。當太陽從山上剛剛升起,或者從雲彩里露出來的時候,就可以拍到了。
五、搖拍是什麼?
我們在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時,讓鏡頭跟著物體一起移動,這樣就會把除被攝物體清楚,其餘地方模糊的照片,很有趣,一般用快門優先曝光模式進行拍攝。
六、什麼是堆棧?
我們見過那種水面霧化很柔和的照片,想拍卻不知道該怎麼拍,有人會說,可以使用減光鏡,的確這是個好辦法,使用ND濾鏡進行拍攝。但如果我們沒有減光鏡怎麼辦?也有辦法,就是使用堆棧進行拍攝。
七、銳化!銳化!銳化!
這事兒真的挺重要的……當然能夠前期拍清楚那是最好的!
不過,萬一照片不清楚怎麼辦?通過PS或者LR軟體,進行後期銳化!效果非常好。
B. 攝影技術技巧
攝影技術技巧
攝影技術技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攝影,學習攝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習的時候往往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攝影技術技巧,下面就由我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問題吧,希望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光圈
光圈是拍攝中比較常用的一個參數,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影響進光量和景深,拍攝時對光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光圈的表示一般用F來表示,F的值越大,說明光圈越大,鏡頭獲取的光線也就越多。總而言之,拍照時光圈越大,畫面呈現就會比較亮。而光圈和景深的關系則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拍攝時對光圈大小的調節可以影響畫面的質量和呈現效果,如果使用F16的小光圈,拍出來的實物和主體能夠和背景一樣清晰,在拍攝風景照片時,可以將光圈縮小到一定的范圍,比如F8-F16就能呈現出整體都清晰的畫面質感。調節照片的虛實和層次感都可以通過光圈的調節來實現。拍攝靜物和人物時,可以適度的將背景進行虛化處理,這樣拍出的人物更加夢幻、真實。
光圈在調節時要手動去定義大小,小白在拍攝中只要明白拍攝人物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能突出人物的主體特徵關系和行為。而拍攝風景時,則採用較小的光圈進行拍攝,這樣景深越大,拍出的照片遠近相協調,能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在初學時可以將一個固定拍攝靜物或風景進行反復練習。
二、快門
初學者需要學習的另一個重要參數就是快門的調整,快門的速度和曝光時間有著密切聯系,如果拍攝時光線良好、充足時,需要的曝光時間就比較短,對快門的速度也比較短。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選擇相機上的自動檔位或者P檔檔位,這兩個檔位都比較容易操作,不需要用戶進行過多的調整。同時能調整照片的進光量,拍攝時根據所處環境和光線效果來憑經驗進行快門的調節。
使用快門的場景很多都用於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拍攝時如果發現照片呈現效果模糊不清,運動的物體呈現一團,那麼一定是你的快門速度存在問題。快門速度的調節在運動物體拍攝中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控制好其中的關系,拍出的圖片要麼處於靜止狀態,要麼就是一團模糊,快門的速度要在常年的積累中才能有清晰的概念,比如拍攝運動的行人時快門速度可以保持在1/125秒,水滴滴下時需要快門速度為1/1000秒。其中是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的。
三、微距
微距拍攝顧名思義就是拍攝比較小的物體,比如小昆蟲、食物細節等微觀世界的主體,微距拍攝時需要利用好光影變化和構圖技巧,微距拍攝的清晰度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拍出的照片比較模糊不清肯定是不行的,微觀拍攝主要是將細節描繪的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所以拍攝時要用到三腳架來起輔助作用,因為人手持時容易發生手抖、不穩等情況。放大後總會感覺到模糊不清。用三腳架可以將相機固定在一定位置,拍攝微觀世界時能精準對焦,保證照片的清晰度。
其實很多相機都配備有微距鏡頭,雖然它的價格比較高,不太適合初學者使用,但是它的效果很不錯。使用變焦鏡頭其實也能拍出微距照片,將其調節到微距檔,使用靈活方便,微距拍攝時要避免使用過於刺眼的強光,強光容易產生各種陰影,在光效較暗時可以採取適當的補光來協調整體效果,同時要呈現出更多的細節,保證合理的相機ISO,利用焦平面永和市初學者要學習的一部分內容。
四、感光度
感光度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ISO,學過攝影的人一定都知道光圈、快門和感光度被稱為曝光三要素,感光度指的是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傳統相機中感光度的設定是固定值,不能進行改變,這些年的變化讓感光度也能改變,感光度高,光線的敏感度越強。在較暗的環境下拍攝可以提高ISO的值,進而讓照片更加明亮,噪點變多。
感光度在夜景拍攝時顯得尤為重要,從不同照片中可以看到出感光度ISO越高,畫面的亮度也會提高很多,拍攝時要適度調節ISO,但調節過高時可能出現過爆的現象。若依在拍攝時,如果光線不足,ISO的值太低就會拍出比較暗的照片。同時感光度提高後噪點也會變多,照片上會呈現出不清晰的顆粒感。所有拍照時調節好感光度是非常重要的。
1、用好測光模式
很多攝影新手認為測光是自動的,也沒有過多的去研究,雖然測光是相機自動測的,但用什麼測光模式卻需要我們人工按拍攝場景來指定的,用錯了測光模式,你拍的照片就不能很好的進行曝光,測光是攝影知識中屬於最基本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測光模式有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這四個模式。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評價測光就可以了,但在個別情況下,使用評價測光曝光就不那麼准了。比如在復雜的光線,或者大光比環境下就需要使用點測光拍攝,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四種測光模式的'用法。
2、正確使用白平衡
很多人都將白平衡設置成自動,這種操作在大部分場景中都是適用的,我平時也將白平衡設置成自動拍攝,這樣比較方便,但是在一些特殊場景,比如拍攝藍藍的天空,金黃的油菜花,綠色的大草原這類場景時,使用自動白平衡就不那麼靠譜了,拍攝出來的色彩很難還原出場景實際的色彩,此時我們就需要使用手動白平衡來讓畫面色彩還原,比如拍攝日出日落,此時的光線類似於白熾燈,因此我們就需要使用手動調節白平衡,選擇6000-7000K的色溫,就能拍出符合日出日落的暖黃色,這樣才能符合日出、日落的氛圍。
3、使用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功能,可以在任何光線下,都能拍出明暗正常的照片來。在一個場景中究竟是用增加曝光補償還是減小曝光補償,這需要依「白加黑減」的法則來進行,簡單的說,就是場景中有大面積的白,或者其它相同的淺色系,我們就採取增加曝光補償的方法,一般增加0、5-1檔的曝光來讓照片明暗度正常。如果場景中有大面積的黑,或者其它相同的深色系,我們就採取減小曝光補償的方法,一般減小0、5-1檔的曝光來讓照片明暗度正常。
4、高反差場景中的拍攝技巧
在高反差場景中進行拍攝(如拍攝日出日落),很多攝友拍出的照片局部要麼曝光過度變成死白,要麼曝光不足變成死黑,這種場合使用曝光補償可是一點用都沒有的。要在這類環境下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的話,我們可以採用2個方法來解決,一個是使用漸變鏡濾鏡,將濾鏡深色部分對應場景中的高亮部分,將濾鏡淺色部分對應場景中的陰暗部分,這樣就能拍出光比平衡的正確畫面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使用高動態范圍(HDR)功能來對這類場景進行拍攝,HDR能保留高光部分的細節,也能保留低光部分的細節,從而拍出一張曝光均衡的照片。
1、如何搖拍
搖拍是一種拍攝移動中被攝體的技法。其特點是把攝影重點放在了靜態的部分,以搖動鏡頭的方式跟隨被攝體,表現其速度感。要使用此種拍攝技法,需要把相機設置到快門優先的模式上,然後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一般採用1/30s或者1/60s。相機要緊隨被攝體,跟隨其運動而移動,達到被攝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當然採用連拍的模式捕捉更銳利的照片的機會更大。
2、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腳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腳架輔助拍攝,有一個方法可以讓相機遠離突發危險。如果我們是在一塊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攝,讓三腳架的一條腿對著自己,這樣的話,三腳架的三條腿就可以穩定地支撐住相機,防止墜落。
3、如何避免曝光不足
攝影者在拍照時經常會曝光不足,打開閃光燈拍攝又怕會過亮,犧牲了現場環境的自然光線。遇到此種情況,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只要將曝光補償功能推高一至兩級,一般偏暗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4、如何先對焦後構圖
先將畫面中央的對焦點對准想拍攝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門按鈕完成對焦及測光程序,按著快門按鈕不放,橫向移動相機重新構圖。
5、光圈優先有什麼用途
數碼單反相機往往帶有較大光圈數的鏡頭,在自動模式下相機的程序也傾向於使用較大的光圈以縮短快門時間,減少因震動而造成的不良拍攝效果。但是,相機鏡頭一般是在從最大光圈收縮兩級左右時拍攝的圖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攝高質量的圖像,可以使用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把光圈從最大往下調小一些。另外,大光圈可以實現小景深,這有利於突出主體。
6、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攝太陽,會在鏡頭內產生眩光,從而使畫面的反差嚴重失調,同時會產生入射光線被鏡頭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線條。高質量的遮光罩有助於限制眩光,同時使用最小光圈可減少這些光斑。
C. 攝影技術都包括什麼
我的攝影經歷認為,攝影技術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對照相機的認識程度、正確使用的熟練程度(例:熟練運用光圈的大小、快門速度的快慢、感光度和成像像素的選擇);二是對光線的理解和運用(例:各種側光、逆光、正面光等光位的運用、輔助光的使用);三是對攝影構圖的認識和運用;四是對精彩瞬間的敏感程度和捕捉能力。
D. 什麼是照相技術他是怎麼研究出來的
攝影術作為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或者說一種技術而言,到今天為止不過剛剛誕生一百七十多年。與它的前輩繪畫相比,實在是太 過年輕。但是攝影在今天的普及程度卻是繪畫、雕塑等其他所有的藝術表達形式加起來都無法比擬的。
E.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有條件在閑暇的時候去學習新的技能,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比如要想學會攝影,就要先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接下來分享的就是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
一、正確持機方法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藉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干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藉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二、光線的運用
照片是光與影的藝術產品,將光線稱為攝影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要拍攝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線這個關鍵的元素。
1、光線的性質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氣里,陽光沒有經過任何遮擋直接射到被攝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會產生明亮的影調,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則會形成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稱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會有非常明顯的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立體感。
當太陽被薄雲遮擋,陽光仍會穿透白雲擴散,這時所產生的照明反差將會降低,非常適宜於人像攝影。
(2)散射光
在陰天,陽光被雲層所遮擋,不能直接射向被攝對象,只能透過中間介質或經反射照射到被攝對象上,光會產生散射作用,這類光線稱為「散射光」。由於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陰影面不明顯,明暗反差也較弱,光影的變化也較柔順,因此產生的效果比較平淡柔和。
「直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所拍出的影像線條及影調較硬。而「散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會得出較軟的柔和的影像線條及影調。所以攝影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光線。
2、光線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攝同一個景物,運用不同方向投射來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順光
從照相機背後而來,正面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順光」。「順光」照明的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線反映出來,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現出來。因此立體感較弱。
(2)前側光
從照相機左後方或右後方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前側光」。受光的對象大部分都會受光,產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調也較明亮,對象不受光而產生陰影的面積也不會太大,但已可以表現出對象的明暗分布和立體形態。這類光線既可保留比較明快的影調,又可以展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
(3)側光
來自照相機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叫做「側光」。它會使被攝對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則處於陰影中,有利於表現對象的起伏狀態。
由於「側光」照明使對象的陰影面積增大,因此畫面的影調不亮不暗,明暗參半,不及由「順光」和「前側光」產生的那樣明快,但亦不會太陰沉。立體形態表現會較好。
(4)側逆光
來自照相機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線叫做「側逆光」。它令對象產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陰影面,所以影調會較陰沉。這種照明方法在對象上產生的立體感會比「順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攝對象背後射來,正面射向照相機的光線。被攝對象絕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因光線的對比較弱,所以立體感也較弱,影調比較陰沉。可是,「逆光」可以用來勾畫物體的側影和輪廓,還可以突現物體的質感和形狀,清楚地展示對象的線條。在明朗的天氣下使用「逆光」更會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
(6)頂光
光線由被攝對象上方而來的謂之「頂光」。日正當中的太陽光便是一個好例子。「頂光」常會在被攝對象上造成強大的陰影,若用於人像攝影,則人臉部的鼻下、眼眶、顎下等處會形成濃黑的陰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於被攝物的下方。這種光線在日常生活經驗中較少見,故有怪異和戲劇性的效果,在一般攝影場合應用較少。
3、光線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攝對象上「最亮」與「最暗」的色調關系。所謂「反差強」,是指光線在主體身上呈現的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劇烈,對比度非常強烈。相對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柔順,令色調很豐富。
三、攝影的構圖
構圖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間內處理人、景、物的關系,並將三者安排在畫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畫面特定結構的過程。
構圖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強調及突出主題景物,同時把繁瑣的、次要的東西恰當地安排為陪襯。好的構圖令照片看起來均勻、穩定、舒服、有規律,而且可以引導視線到主題點。構圖不當,會出現雜亂、左右不平衡、頭重腳輕及因主題過多反而變成沒有視覺焦點等問題。
1、構圖注意事項
要獲得好的攝影構圖,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照片不應太過單調,否則照片會顯得呆板。但也不應太復雜,否則會令人覺得混亂。
(2)要選擇適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於襯托主題及突出主角,亦會豐富照片的內容,增添畫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關系,並適當地安排它們,以有效地表達主題,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
(4)要考慮各個景物色彩上的對比。鮮明的對比有助於突出主題,但若顏色混亂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線的照射角度以及所產生的明暗陰影,它們都會影響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視、重疊和影紋的層次變化,這將有助於在平面的照片內增加立體感。
2、以不同的拍攝角度造出不同的構圖
大多數拍攝對象都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及底面。同一個對象,拍攝的方位角度不同亦會令畫面展現出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所以在拍攝之前應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物體作觀察及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最可表達主題、最生動的視點,以找到最合適的構圖。
(1)正面拍攝。
正面拍攝是一種最常用的攝影角度。正面拍攝可以產生庄嚴、平穩的構圖效果。但平穩的線條、對稱的結構也會因缺乏透視感而顯得呆板。而且很多時候會因為對象的受光情況相似而不能突顯對象應有的立體感。
(2)側面拍攝。
用斜側的攝影角度,畫面上原來的並行線條變成了斜線,具有縱深感,能將人的視線引向深處,增強立體感。而視線跟隨斜線延伸,也會使畫面變得生動。隨斜側方位的角度變化,其透視效果也會出現有趣的改變。
(3)仰視拍攝。
仰視拍攝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進行攝影,多用於拍攝高大的景物。這種拍攝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線條向上匯聚的透視感覺。還可以突出對象的高聳特性,增加壓逼感。
(4)俯視拍攝。
俯視拍攝就是從上向下進行拍攝。在高處作俯視的拍攝可以將大范圍的景物都拍下來,所以在廣角的風景攝影中會經常應用到。在人像攝影中使用俯視拍攝方法,可以為主角帶來一種纖秀的效果。
3、構圖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臘的數學家提出來的。攝影者將其運用在照片的構圖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諧悅目的照片。具體做法是:用兩條直線和兩條橫線將畫面平均分為9個同樣大小的方格。拍攝時將主題放在直線和橫線的交叉點上。
曝光補償在實拍中的典型應用
1增加曝光補償拍出白皙皮膚的人像
對人像攝影來說,曝光補償增加+0.3EV~+0.7EV,可以拍出漂亮的人像膚色。方法是針對皮膚來測得曝光值(尤其是使用點測光方式對皮膚進行測光時更為准確),再增加一定的EV值,可以使皮膚看起來更白皙。
以上僅針對拍攝美女、兒童而言,如果要拍攝老人或黑色、棕色皮膚的人種,或身處礦山、煤井中的人,應該做負向曝光補償,使其皮膚的色彩看上去更飽和、更深,以突出這類人群本身的年齡、人種、職業特性。
2增加曝光補償拍攝白雲、白霧、雪景
拍攝白色的雲景與霧景不同於一般風光攝影,通常要拍攝的畫面均屬於高調類型,因此使用評價測光模式拍攝時,有可能會使畫面變得灰暗,應該對畫面中的霧氣進行點測光並適當增加曝光補償。
拍攝雪景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由於雪的`亮度很高,如果按相機自己測算出的測光值曝光,會造成曝光不足,使拍攝出的雪呈灰色,所以拍攝雪景時一般都要使用曝光補償功能對曝光進行修正,根據雪景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通常需要增加1至2 擋曝光補償。左側展示了需要增加曝光補償才能夠拍攝出的美景。
3減少曝光補償使畫面色彩更濃郁
曝光參數對畫面色彩的影響很大,曝光越充分,畫面中景物的顏色越明亮、輕淡,反之,如果曝光不夠充分,則畫面中景物的顏色會顯得深暗、濃郁。
因此,在正常曝光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曝光補償,可以讓拍攝對象的色彩看起來更加濃郁。
如果拍攝的是藍天,則通過減少曝光補償,能夠使畫面中的天空看上去更藍;而如果拍攝的是花卉,則可以通過減少曝光補償,使畫面中花朵的色彩看上去更濃艷。
4減少曝光補償拍攝出背景深暗簡潔的畫面
在拍攝花卉、靜物等題材時,為了使畫面更簡潔,可以使用點測光模式對准前景處拍攝對象相對較亮的區域進行測光,從而保證拍攝對象的曝光是准確的,然後通過對照片做負向曝光補償,背景會因曝光不足而被壓暗甚至成純黑色,從而突顯前景處的.拍攝主體。
5利用減少曝光補償強調剪影效果
拍攝逆光作品時,通過曝光控制既可以表現出整體環境包括細節之處,也可以把畫面處理成剪影的形式,前者需要增加曝光補償,而後者則需要減少曝光補償。
1. 光源越廣,光線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線越硬。
廣泛的光源能夠弱化陰影、降低對比、抑制紋理,較窄的光源則作用相反。這是因為光源越廣,射在物體上光線的方向就越多,這會起到增加場景中的照明、減少陰影的作用。
小提示:將人像主體安排在一扇不受陽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戶邊,窗戶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專用設備。
2. 光源越近,光線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遠,光線越硬。這是因為當光源離被攝體越近,相對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廣;而當光源離被攝體越遠,相對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陽為例,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個相當廣的光源!但是太陽距地球9300萬英里(約1.5億千米),只佔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當陽光直射在物體上時光線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內用現有燈光拍攝人像時,可以通過改變光源與被攝體間距離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線更加動人。
3. 漫散射能夠分散光線,使光源變廣、光線變柔
運用漫散射分散光線的實質還是使光源變廣,從而達到柔化光線的目的。當雲層遮擋住陽光,物體上的陰影會明顯減少,如果有霧,陰影則會消失。雲層、陰沉的天空和大霧都會使光線發生漫射,漫射會將光線分散向各個方向。陰天和霧天時,整個天空會變成一個非常廣的光源,一個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織物等材料都可以用來漫射強烈的光線。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閃光燈前加一個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陽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來柔化光線。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線
將一束較窄的光線射在一個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牆壁、屋頂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線在反射的過程中會發生被漫射到較寬廣的區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線被反射後仍然會很窄。鏡子是一種極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線幾乎與入射光線一樣窄。
小提示:將一大塊鋁箔揉成團,展開後將亮面向外,包在一塊紙板上,一塊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雖然這種自製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閃閃發亮的光點。
5. 光源越遠,光線的衰減越快,主體也越暗
這條規則指出,被攝主體的光照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聽起來有些復雜,其實很簡單,舉例說明:如果你將光源至被攝主體的距離增加1倍,那麼落在主體上的光線只有距離增加前的四分之一。
換言之,光線會隨著光源的遠離而迅速衰減。這條規則我們應牢記,如果你准備移動光源或被攝主體,一定要改變光線的品質。
同樣還要注意的是,經過反射的光線其行進的距離也會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樣。
小提示:在天氣條件很差的室外拍攝人像時應使用閃光燈(熱靴或彈出式均可),這樣即可以消除人臉部的陰影,也不會影響背景的曝光,因為閃光燈發出的光到達背景時已經弱到可以忽略不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