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診科護士基本技能有哪些
急診科進修護士需要掌握的技能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對此非常關注,因此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出如下內容:
1、能熟練掌握急診部各班(護理班、治療班、巡視班、分診班等)工作程序及崗位職責。
2、熟練掌握急、危、重症的病情評估、急救原則、急救流程。
3、具有應用護理程序對急、危、重症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
4、熟練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護理技術。
5、能熟練掌握各種技術護理技術操作:如成人靜脈輸液、各種皮試液的配製、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6、熟悉急診工作制度。
7、熟悉急診科建設與布局。
㈡ 常用的現場急救技術包括
現場急救的總體任務是採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傷病員的痛苦,降低白化病致殘率和死亡率,為醫院搶救奠定良好的基礎。
現場急救後能生還的傷員和病人優先救援。這是一般原則。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還必須遵守以下六條原則。
1、首先恢復,然後固定的原理原則是指在心臟和呼吸停止和斷裂,心肺腦應該通過嘴對嘴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復甦和骨折固定後心臟和呼吸恢復。
2、先止後包紮原則是指在傷口大出血的情況下,立即用穴位按壓、止血帶或葯物止血,然後對傷口進行消毒包紮的原則。
3、重前輕原則,是指優先搶救危重和輕傷患者,優先搶救後輕傷患者。
4、先救後治的原則過去,大多數傷員和病人都是先送後救的,這往往導致救援的時機不對,導致本不應該死亡的人失去了生命。
現在把它倒過來,首先保存它,然後再發送它。在去醫院的路上,不要停止搶救措施,繼續觀察病情和損傷的變化,少亂流,注意保暖,安全到達目的地。
5、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在大量傷病員的情況下,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目前的情況下,爭取急救和外援更快。
6、運輸與醫療的一致性原則過去,在危重病人的處理中,運輸、醫療、監測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是分開的。交通是由交通部門負責的,途中醫療是由衛生部門協助的,彷彿只是協助的責任。
(2)急診開展的專業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許多情況下,由於協調不佳、未能確保途中繼續進行救援以及車輛嚴重顛簸,造成了傷員和病人的過度痛苦和死亡。這種情況在國內外都很普遍。
醫療救護要在任務要求一致、步驟協調、任務完成的條件下進行。在運送危重病人時,可減少痛苦,減少死亡,安全到達目的地。
在過去,急救是一種拿起來就跑的方法。這個概念在國際上已經被等待和穩定受傷的觀念所取代。這種穩定方法表明,可以有效地降低戰時和和平時期急診護理中的死亡率和殘疾率。
當等待和穩定損傷情況時,不是讓患者等待,而是打開氣道,心肺腦復甦,控制大出血,制動骨折,少處理,非專業人員應多加註意。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大大加強了院外急救和運輸工作。例如,在美國,傷員從接到呼叫信號到醫院只需要37分鍾左右,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充分證明了時間就是生命。
急救時間標准:
大量的急救實踐表明,急救人員越早接近傷員,傷員受傷後的急救時間越短,傷員的存活率就越高。
1、最佳急救:受傷後12小時內。
2、更好的急救時間:受傷後24小時內。
3、延遲急救:受傷後24小時。
㈢ 常用的現場急救技術包括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可利用物品去除口腔內出血、嘔吐物和其它分泌物,可抬起雙頦使呼吸道通暢(可不使頸椎受到彎曲);多發傷或單獨頭、頸部損傷時,脊髓必須給予固定保護。意識喪失者、頭面頸部創傷者、無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難者,應早期進行院外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及高流量吸氧。
2、止血
一般止血法。比較小的創傷出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後,覆蓋無菌紗布,用綳帶加壓包紮。當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壓包紮法無效時採用。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管(條)與氣壓止血帶兩種,使用時不易時間過長,防止肢體缺血。
3、包紮
綳帶包紮法。最普遍的一種傷口包紮法,其取材、攜帶和操作方便,方法容易掌握;三角巾包紮法。三角巾包紮應用靈活,包紮面積大,效果好,操作快,適用於頭面胸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使用時要求三角巾邊要固定,角要拉緊,中心舒展,敷料貼體。
4、固定
可以防止骨折斷端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5、搬運與轉送
傷員經止血、包紮、固定等處理後,要將傷員盡快搬運和轉送到救護站或醫院進行治療。其運送先後次序應是先轉運危及生命者,然後轉運開放性損傷和多發性骨折者,最後轉運輕傷員。
需要時應給予傷者鎮痛葯或抗感染葯物,防治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發生,但顱腦損傷和未確診的胸、腹部損傷患者不宜使用鎮痛葯物。
㈣ 急診科護理操作技術有哪些
靜脈輸液,吸氧,吸痰,采血,cpr,洗胃,電除顫,心電圖,心電監護,導尿,這些都是急診輸液大廳和搶救室一定要會的,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