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美國的航天技術很發達
p274415的回答都是吹的,都是拿一些現在的狀況來說的,其實,如果美國靠制度來取勝,那歐盟為什麼還這么不行?俄羅斯為什麼幾次超過美國?
其實,美國在二戰中毫發未損,很快騰飛,而英國則在二戰消耗了幾乎所有外匯,迅速下滑,德國則變成一片廢墟。這樣,由於美國鼓吹的自由,導致二戰末期德國一些掌握有世界最先進水平的科學家竟然冒死(黨衛軍對科學家監督很嚴格)從蘇軍的將到路線上逃脫,向另一邊的美軍投降,馮布勞恩就是這樣乾的,順帶捎走了以噸記的實驗資料;英國在戰後有大量的技術人員移民到美國,很多技術,如超音速飛機技術,英國早在1942年就開始了,但實在不能分出精力來了,便把技術給了美國(順帶說一下,這個超音速計劃比後來美國的X-1要先進很多,因為動力是渦噴的)。
而投入本身的目的成果就是技術,把別國的實驗技術帶來最直接,更何況是把人直接移民過來,像錢學森來的時候美國媒體竟說他捎走了實驗資料,實際上,工程技術的精華在於思想,人員本身的素質比任何實驗材料都寶貴。
而歷史也並非是「勢」所決定的,有時候一個人也可以改變歷史,就像前蘇聯用落後的工藝,和不如美國的技術基礎,卻搶先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和衛星,實際上靠了一些少數人的功勞,如總師科羅廖夫,大膽用捆綁的主發動機作為火箭動力,而這是因為他們還沒能完全掌握火箭在高空迅速點火的技術,從常規思路看,這意味這他們不可能發射洲際火箭了,因為他們只能造單級的火箭!但蘇聯人硬是用方案繞了過去!!!!
可見,美國的空間技術發展,同高素質的技術移民是不可分的。
2. 為什麼spacex吊打全世界(spacex為何比一個國家還強)
迅速崛起的 SpaceX
SpaceX 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美國人馬斯克於 2002 年創立,屬於商業航天公司。僅 18 年的時間,SpaceX 就在航天技術的關鍵領域取得了比中國還強的成就,特別是在商業航天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創立僅 4 年,SpaceX 就於 2006 年從 NASA 獲得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合同。由於 NASA 的太空梭將在 2010 年退役,2008 年又獲得了價值 16 億美元的商業補給服務合同。至此,SpaceX 才步入了正軌。
SpaceX 開發了可部分重復使用的獵鷹運載火箭,使商業航天的發射成本降低了很多。還開發了龍系列飛船,用於運送貨物及宇航員往返太空。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推力是世界上現役最強的,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 63.8 噸,是長征五 b 運載火箭推力的近 3 倍。2020 年 5 月 30 日,兩名美國宇航員搭乘龍載人飛船,由獵鷹 9 號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實現了全球首次商業載人飛行。
超低的發射成本,就足以證明 SpaceX 的價值。SpaceX 現在是上市公司,市值也很高,除了一些概念炒作,其本身的實力也毋庸置疑。
SpaceX 獲得了 NASA 的大力扶持
SpaceX 之所以這么強,因為它是一家美國航天公司,並且還獲得了 NASA 的扶持。
從冷戰開始,美蘇兩國的航天技術就迅猛發展。蘇聯解體後,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大國。此前,美國的航天發射任務主要外包給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它們當中的許多公司還是美國國防部的軍火供應商,可以算作國家隊。而私營的商業航天公司起源於 21 世紀初,2000 年,亞馬遜的貝佐斯創立了藍色起源,之後才有馬斯克的 SpaceX。
下圖為億萬富翁貝佐斯在藍色起源航天公司的試驗現場。
眾所周知,航天基本上不賺錢,通常都需要靠國家財力來助力航天技術的發展,經濟小國根本玩不轉。商業航天發射的市場就那麼大,商業航天市場早早的就被美歐俄佔領了。而美國作為經濟大國和航天大國,擁有足夠的市場來養活私營商業航天公司。近些年,NASA 的預算雖然被大量的削減,但是相比其它國家的航天機構來說,還是非常富裕,養活幾家商業航天公司還是可以的。
航天領域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門檻本身就非常高,惡性競爭和壟斷都不是好事,NASA 也並沒有單單扶持 SpaceX,對其它航天公司也有扶持。SpaceX 的飛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來自 NASA 的技術支持。當然 SpaceX 本身也很出色,火箭回收利用技術大大降低了航天發射成本,沒有辜負 NASA 的期望。
表象之下,實際上是中美航天之間的實力差距
SpaceX 作為私營航天公司,能夠發展的這么快,除了 NASA 的扶持,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航天業發達,擁有大量航天技術人才,大量航天領域的關鍵技術和儀器設備都掌握在美企手中,發展過程中完全不會受到外部勢力的打壓。SpaceX 的技術實力是美國航天技術實力的體現,其發展時間雖短,但起點很高,屬於那種站在巨人身上的人。
當今世界主要的航天大國是中美俄。歐盟雖然也很強,但並不是一個國家。俄羅斯的航天技術繼承自前蘇聯,中國完全屬於自力更生。如今,美國的航天技術依舊保持世界第一,中國和俄羅斯的航天實力差距不大。如果俄羅斯有強大的經濟支撐,中國的航天技術可能還要排在俄羅斯之後。
單從各國所擁有的衛星數量,就能說明這種差距。截止目前,全球的在軌衛星有 1000 多顆,而地球上空有一半的衛星屬於美國。下圖形象地說明了太空中衛星數量的逐年變化。
我國的航天技術從 90 年代開始奮起直追,經過了數十年的奮斗,期間還有美國的持續打壓,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我國目前已經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探測器登月等航天工程,但是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要知道,美國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完成了載人登月,並且還發射了許許多多的行星探測器。大部分天文照片以及天文數據的來源,都有 NASA 的身影,就足以說明。我國雖然也有私營航天公司,但整體實力非常弱。
SpaceX 雖然是私營航天公司,但背後也有美國政府的支持。比如馬斯克 2019 年以來搞的星鏈計劃,預計要在太空中至少布置 1.2 萬顆通信衛星,用來組成天基互聯網。沒有美國政府的批准,SpaceX 也實施不了這個計劃。背後究竟還有什麼目的,這兒就不細究了。如果是我國來首先搞這個項目,發射如此多的衛星占據軌道資源,估計會受到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反對。我國要想發展私營航天,也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
如圖所示,星鏈計劃中覆蓋全球的密集衛星網路。
航天事業商業化能夠推進人類航天的發展,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在 30 年之後的 2050 年,平民也能夠去外太空旅行。奈何,世界有國別之分,尖端技術握在自己手裡才會覺得踏實。有先行者,能夠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有強大的對手,則可以激勵我們奮起直追。敬畏對手,超越對手,希望我國的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
3. 半個世紀以來,世界航天事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集中來說,在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意義有如下幾個方面: 1.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同時,它也影響這整個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同時對於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從而可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科技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以及測試技術等諸多方面。它也能體現這個國家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要想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國赫赫有名的"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至1972年結束,共花費240億美元,先後完成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中國科技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2.發展載人航天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各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戰略上都將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發展,而載人航天技術就是其主要內容之一。一個國家如果能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太空,不僅僅是國力的體現,而且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眾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特別是現在的「神州飛船」計劃一旦獲得成功,將如同60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一樣,引起全世界的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毫無疑問,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現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巨大寶庫,載人航天事業就是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梁。「太空工廠」可以幾乎像是在變魔術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無對流的條件下,製造出地球上難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關產品,可以想像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那麼這次由太空技術引發的「新工業革命」最終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現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整個市場的各個角落。中國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開發太空資源的基礎——載人航天技術。 除了以上幾點,載人航天事業的從分發展將標志著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以往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鏡頭,將一步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人類轉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將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開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來解決現在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的現狀,特別對於中國。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又將面臨著更多新的考驗和抉擇。 航天事業是一項具有國際競爭性的事業。航天技術的發展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作為最先發展起來的航天大國,美國、前蘇聯/俄羅斯對航天技術的壟斷和封鎖,眾所周知。我國航天事業是在西方封鎖、前蘇聯不肯給予支援的情況下艱難起步的。從一開始,我國就堅定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航天事業的決心。正是在這一正確原則的指導下,經過幾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我國才從最初擁有自己研製的液態火箭開始,逐步擁有了自己的衛星,直到今天成功發射自己研究設計的載人飛船。如果沒有自發研製並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的技術實力和經驗,也許今天我們就沒有自己設計的「神舟」飛船。 只有自強,才能合作。和平開發太空是大勢所趨,中國也參加了一些國際合作,例如與歐盟合作開發衛星導航系統。但是航天事業中的國際合作多數是強強合作,合作各方都具有相當的實力。例如,俄羅斯可能計劃與美國合作開發「和平-2號」軌道站和空天飛機;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空局11個成員國正在聯合執行阿爾法號永久性國際空間站計劃等。這些國家和組織都具有相當的科技實力。如果我國沒有自己的實力,沒有具有自己產權和特色的技術和優勢,國際合作又從何談起?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並不妨礙我國借鑒其他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並與其合作;相反,它為我國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和發展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自主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載人航天器,充分體現了我國自身的航天技術實力,從而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稱為「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也許這才是令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等國特別關注並關心中國是否尋求國際合作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國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是航天事業自身的特點所決定,更是我國航天事業自立、自強的正確之路。只有自立,才能自強;只有自強,才能合作。 航天事業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產業。航天技術的開發和突破不僅對於航天事業本身的發展非常關鍵,而且對於帶動其他相關學科和產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載人航天工程實施10年來,我國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了我國航天科技及相關學科的水平,特別是信息、材料、能源等21世紀新興學科領域的整體水平,不僅為航天工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對空間技術及其產業化的廣泛需求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這些基礎和後盾的堅實就在於我們堅持了獨立自主。參考資料: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18/content_1073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