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技術經濟及管理的概述及研究方向
「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將技術經濟學與管理學相結合,從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對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即將採用的各種「技術性」措施和「技術性」方案的經濟效果進行論證分析的學科,並以經濟社會中的技術經濟,項目投資、金融及風險評估活動為研究對象。本專業為適應政府、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詢機構風險論證及有關部門投資規劃與資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論依據。作為經濟管理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經濟及管理與宏觀社會,微觀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側重宏觀經濟分析、內部控制與治理、投資風險管理以及項目投資決策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戰略管理、企業運營、公司理財、投融資管理、金融工程、數學等學科有著重要的聯系。在研究過程中注重通過技術性手段對各種方案進行經濟分析、對比、論證和優化。研究方法強調數學模型的運用與實際操作的結合,為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為社會服務。「技術經濟及管理」是經濟管理學科中較為活躍、並容易與其它經濟管理學科融合的學術性領域,它涵蓋了高新科學技術、經濟學及工商管理學類等幾大知識體系,能適應多種行業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技術經濟學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並採用多種數學模型、運用經濟統計軟體(SPSSAMOS)進行分析評價,在研究中採用兩種以上的技術方案進行分析比較,並在分析比較中選擇經濟效果最為理想的方案。內容涉及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領域和國民經濟多個部門、多個領域,也涉及生產和建設的多個階段。
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統綜合論證,即採用系統分析、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對技術的研發、應用與發展進行評估;方案論證,即技術經濟普遍採用的傳統方法,主要是通過一套經濟效果指標體系,對完成同一目標的不同技術方案的計算、分析、比較;效果分析是通過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的對比分析,效益與費用的對比分析等方法,對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原則是效果最大原則。
技術經濟分析、論證、評價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決定型分析評價法、經濟型分析評價法、不確定型分析評價法、比較型分析評價法、系統分析法、價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隨著科教興國和兩個根本轉變戰略的實施,科技在企業競爭中地位日益突出,對融合技術與經濟管理於一體的高層次管理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術經濟及管理為適應現代企業技術管理、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詢機構論證和管理及有關部門投資規劃與資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論支持。 技術經濟學將伴隨中國經濟建設的實踐需要而不斷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技術經濟學方法的應用范圍將不斷擴大,廣泛應用於各種技術政策、產業政策的論證與評價;生產力布局、轉移的論證與評價;經濟規模的論證與評價;資源開發利用與有效配置的論證與評價;企業技術改造的論證與評價;技術轉移與技術擴散的經濟分析與技術引進的論證與評價;企業技術創新、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研製的論證與項目評價;企業技術經濟潛力的分析、論證與評價;技術發展戰略的研究、論證與評價等等。
技術經濟理論方法也將應用於環境研究領域中,如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經濟損失估算,綠色GDP核算體系,環境政策與管理的經濟分析。
在資源技術經濟領域,將研究節能技術的經濟評價,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術開發的經濟分析,重大能源項目的經濟分析。
在信息經濟領域,將應用於技術進步與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技術經濟評價理論與方法等。知識經濟研究也將把技術與經濟互動關系的研究帶入到一個新的天地,相關的研究針對知識經濟的發展背景、概念,知識經濟與高技術產業的關系,知識經濟與工業化現代化的關系,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等展開。
技術經濟學方法還將應用於以下一些方面:證券投資基金績效評估,資產評估,資源、生態與環境的價值評估,資本效率與經濟增長分析,政府公共工程項目評價理論與方法,大型區域開發項目經濟分析與社會分析,技術產權交易和金融擠兌的博弈分析等等。
㈡ 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數彎碼枝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更高級經濟階段。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第一,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部分。
第二,數字經濟超越了信息產業部門的范圍。
20 世紀60、70 年代以來,數字技術飛速進步促使信息產業崛起為經濟中創新活躍、成長迅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部門。但應充分認識到數字技術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廣泛應用到經濟社會各行各業,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這種數字技術的深入融合應用全面改造經濟面貌,塑造整個經濟新形態,因此不應將數字經濟只看作是信息產業。
第三,數字經濟是一種技術經濟範式。
數字技術具有基礎性、廣泛性、外溢性、互補性特徵,將帶來經濟社會新一輪階躍式發展和變遷,推動經濟效率大幅提升,引發基礎設施、關鍵投入、主導產業、管理方式、國家調節體制等經濟社會最佳慣行方式的變革。如伴隨互聯網與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和手機終端設備產業出現跨界競爭現象,移動互聯網使互聯網不再被辦公場所限制,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數字經濟技術範式具有三大特徵: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是最模御重要的經濟要素,數字技術有非常強烈的網路化特徵,數字技術重塑了經濟與社會。
第四,數字經濟是一種經濟社會形態。
數字經濟在基本特徵、運行規律等維度出現根本性變革。對數字經濟的認識,埋敏需要拓展范圍、邊界和視野,成為一種與工業經濟、農業經濟並列的經濟社會形態。需要站在人類經濟社會形態演化的歷史長河中,全面審視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的革命性、系統性和全局性影響。
第五,數字經濟是信息經濟、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
信息經濟包括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驅動的經濟,以及非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驅動的經濟兩大類,未來非實物生產要素的數字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數字經濟既是信息經濟的子集,又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信息化是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數字經濟除了包括信息化外,還包括在信息化基礎上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形態的變革,是信息化發展的結果。
㈢ 什麼是技術什麼是經濟技術和經濟的關系如何
技術是人類在生產實踐與社會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是人類的智慧的結晶。技術有狹義的概念和廣義的概念。狹義的概念是科學原理在實踐中的運用,或者說是人對於物的攫取方面的一切理念、方法、手段、程序的設計和應用。在這個意義上,技術僅僅是以人為主體以物及環境為客體的活動方式。廣義的概念則是:技術是處置一切客觀事物的合理的、有效的、經濟的理念、手段、方法、程式的總括。也就是說,它不光是以物為客觀對象,而是擴展到客觀事物的一切方面。
而經濟則是研究人們需求—生產—分配—交換一系列活動的學問。是解釋和指導「在人們需求的資源是稀缺的這種環境下,人們如何做出選擇,把資源調配到更加科學、合理、公平的狀態,使得人盡其能、物盡其用、時盡其效」的一門科學。經濟一詞來源於「經世濟民」這句成語,本意是:「經營管理社會或者國家,接濟人民,使人民幸福安康」。由此可以定義:經濟學就是「經世濟民」的學問。
技術與經濟的關系是:1,從狹義的方面說,技術是經濟的推動力之一,技術是生產的基本要素之一,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在合理的人類社會中是正相關關系。2,從廣義的方面說,技術也是研究經濟學的重要工具。某些科學方法例如數學,在經濟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得經濟學在經濟實踐中具有了更加深入的指導意義,推動了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