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電一體化的含義是什麼
機電一體化又稱機械電子學:是由英文機械學mechanics的前半部分與電子學electronics的後半部分組合而成。
機電一體化最早出現在1971年日本雜志《機械設計》的副刊上。機電一體化是由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機械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光學技術等相融合構成的一門獨立的交叉學科。機電一體化主要發展方向為智能化,模塊化,網路化,微型化,系統化等。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等專門人才,掌握機械技術和電氣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具備相應實踐技能以及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熟練進行機電一體化產品和設備的應用、維護、安裝、調試、銷售及管理的第一線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1)機電一體技術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課程開設:
主要開設《電機及其應用》、《工廠電氣控制設備及其應用》、《單片機控制技術應用》、《感測器技術應用》、《電力電子與電機調速技術應用》等核心課程。電工電子技能訓練、工廠電氣控制實訓、PLC(即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應用技能實訓、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實訓等實踐環節。
考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書及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AUTO CAD高級繪圖師」證書。
一般中職學校對於此專業所開設的課程有:電工基礎,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數控加工基礎,可編程序控制器PLC及其應用;
電子裝接,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基礎,機械制圖,機械製造工藝基礎,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機電一體化技術等等
該專業學生可在電工實驗實訓室、電子技術實驗實訓室、供配電技術實訓室、工業檢測技術實訓室、可編程序控制器實訓室、單片機技術實訓室和電力自動化與繼電保護實訓室進行一體化教學。
學院擁有實訓實習車間,學生可以進行電工綜合實訓。該專業學生在三個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畢業實習和頂崗實習。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用領域廣泛,就業崗位群大,學生畢業後可在相應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機電設備的運行、維修、安裝、調試、機電一體化設備的設計、改造以及生產管理、技術管理等工作。
❷ 什麼是機電一體化
一、「 機電一體化」?
「機電一體化」在國外被稱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來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後半部分結合在一起構成的一個新詞,意思是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
這一名稱已得到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承認,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習慣上把它譯為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又稱為機械電子技術,是機械技術、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
二、機電一體化技術基本概念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在微型計算機為代表的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向機械工業領域迅猛滲透,機械電子技術深度結合的現代工業的基礎上,綜合應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感測測試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介面技術及軟體編程技術等群體技術,從系統理論出發,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結構目標,以智力、動力、結構、運動和感知組成要素為基礎,對各組成要素及其間的信息處理,介面耦合,運動傳遞,物質運動,能量變換進行研究,使得整個系統有機結合與綜合集成,並在系統程序和微電子電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質的和能量的有規則運動,在高功能、高質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諸方面實現多種技術功能復合的最佳功能價值系統工程技術。
三、機電一體化技術五大組成要素與四大原則:
1、五大組成要素:
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中一般由結構組成要素、動力組成要素、運動組成要素、感知組成要素、智能組成要素五大組成要素有機結合而成。(請參考機電之家機電一體化頻道)
機械本體(結構組成要素)
是系統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機械支持結構,一般包括有機身、框架、支撐、聯接等。
動力驅動部分(動力組成要素)
依據系統控制要求,為系統提供能量和動力以使系統正常運行。
測試感測部分(感知組成要素)
對系統的運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參數和狀態進行檢測,並變成可識別的信號,傳輸給信息處理單元,經過分析、處理後產生相應的控制信息。
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職能組成要素)
將來之測試感測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輸入的指令進行集中、存儲、分析、加工處理後,按照信息處理結果和規定的程序與節奏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整個系統有目的的運行。
執行機構(運動組成要素)
根據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發出的指令,完成規定的動作和功能。
2、機電一體化四大原則:
構成機電一體化系統的五大組成要素其內部及相互之間都必須遵循結構耦合、運動傳遞、信息控制與能量轉換四大原則。
介面耦合:
兩個需要進行信息交換和傳遞的環節之間,由於信息模式不同(數字量與模擬量,串列碼與並行碼,連續脈沖與序列脈沖等)無法直接傳遞和交換,必須通過介面耦合來實現。而兩個信號強弱相差懸殊的環節之間,也必須通過介面耦合後,才能匹配。變換放大後的信號要在兩個環節之間可靠、快速、准確的交換、傳遞,必須遵循一致的時序、信號格式和邏輯規范才行,因此介面耦合時就必須具有保證信息的邏輯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規定的模式進行交換與傳遞。
能量轉換:
兩個需要進行傳輸和交換的環節之間,由於模式不同而無法直接進行能量的轉換和交流,必須進行能量的轉換,能量的轉換包括執行器,驅動器和他們的不同類型能量的最優轉換方法及原理。
信息控制:
在系統中,所謂智能組成要素的系統控制單元,在軟、硬體的保證下,完成信息的採集、傳輸、儲存、分析、運算、判斷、決策,以達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對於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統還包含了知識獲得、推理機制以及自學習功能等知識驅動功能。
運動傳遞:
運動傳遞使構成機電一體化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不同類型運動的變換與傳輸以及以運動控制為目的的優化。
三、自動化技術:
所謂自動化技術,是指人類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來代替人去完成各種測試、分析、判斷和控制工作,以現實預期的目標、功能。一個自動化系統通常由多個環節要素組成,以完成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傳遞、信息的轉換、信息的處理及信息的執行等功能,最後實現自動運行目標。
❸ 什麼是機電一體化
機電一體化最早起源於日本,由機械學與電子學「職前補後」,融合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一般人們所講的「機電一體化」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從系統工程觀點出發,應用機械、電子等有關技術,使機械、電子有機合,實現系統或產品整體最優的綜合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主要包括技術原理和使用機電一體化產品,(或系統)得以實現、使用和發展的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一個技術群(族)的總稱。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共性關鍵技術有:檢測感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伺服驅動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機械技術及系統總體技術等。
(2)機電一體化系統(產品):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機械和電子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具有滿足人的使用要求的最佳功能,機電一體化系統(產品),主要是指機械繫統(或部件)與微電子系統(或部件)相互置換和有機結合,從而賦予新的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產品,具有良好的人機協作關系。
(3)機電一體化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是機械工程與電子工程的綜合集成。即為:給定機電一體化系統(或產品)「目的功能」與「規格」後,機電一體化技術人員利用機電一體化技術進行設計、製造的整個過程體系。機電一體化工程是系統工程在機電一體化系統(產品)中的具體應用。
(4)機電一體化思想:體現了「系統設計原理和」和「綜合集成技巧」。系統工程、控制論和資訊理論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方法論。從某種意義上講、機電一體化思想相當於「一體化」思想,它帶來了諸如:光電機一體化、機電液一體化、科工貿一體化、人機一體化等。
微機電一體化是機電一體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發展,是當代微機械技術(或納米機械技術)和先進的微電子技術的高度融合,並在同一材質基底上的聯體集成,是微米(或納米)水平的機電一體化。微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瓶頸,是微機械技術(或納米機械技術),電子和軟體技術已滿足要求,但機械元件至今很難做到小型化,無法適應微小空間的介面連接,控制協調和機電動作。科學家預言,微機電一體化是今後10年十大關鍵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