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全面提高英語翻譯水平
【經驗】如何全面提高翻譯水平
下官從事翻譯工作多年,很希望有機會與師兄師姐們進行切磋,想藉此機會隨便亂侃兩句,意欲結識各路高手。
目前學英語的人多,有意從事翻譯的人多,現在很少有不懂外語的,但絕大多數都是半瓶子醋,真正的高手少,能夠為正式談判服務,能夠從事專業文字翻譯的少。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是2個問題,一是英語基礎好的人沒有實踐經驗;這類人多為教師,都在大專院校閉門造車,二是有實踐經驗的英語基礎不過關;他們大多在社會上闖盪,缺乏系統化的理論訓練。理論聯系實際,缺一不可。基礎理論就像套路,而實踐經驗好比內功,真正的高手應具備這兩種東西,方能憑借高超的工夫馳騁江湖。英語基礎好但沒有參加實踐活動是不行的;反過來基礎不好的人參加再多的實踐活動也是不行的。基礎和實踐相輔相成。
首先要當好翻譯,必須從基礎學習抓起,基礎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它直接影響到我們今後的英文水平。而現在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掌握正確的基礎學習方法,甚至有些人會走入誤區。
學英文的時間我覺得以初一開始為好,這個年齡聰明、記憶力好、有一定的理解力,模仿力仍在,而過早學英文純粹靠的是模仿力和死記硬背,無法理解英語的語法和規則。是按照學母語的辦法去學的,學了還是要從學,要知道我們是在學外語啊!我們所處的環境並不允許我們按照學母語的辦法去學,我個人認為,真正的雙語人才是不存在的,總有一個是母語。有些人小學時就把小孩送到英國,結果是在英國的時候英語好,在中國的時候漢語好,沒有一個真正好。此外你還要考慮教育成本,這么大的投資能收回來嗎?特別對咱窮人的孩子而言。不過你願意把這些錢花在中國的話,一樣能學得很好。除非你像印度上流社會一樣,他們從小把孩子送到英國,刻意讓英語成為他們的母語,而這些孩子根本就不會印度語,這是犧牲母語換來的,而多數印度人包括商人、技術人員的英語發音很糟糕,根本不能和上流社會流利的英國英語相比。
此外我發現現在的學習資料五花八門,其實我覺得還是要使用咱們大陸的傳統教材,國外、港台的、口語的、寫作的都只能做參考,如果能完整地學完並掌握一套正規教材,基礎就牢固了,向任何方向發展都可以。這是我要談的主要問題,我接觸了一些大中學生,發現他們的學習方法很有問題,遇到一些語法,讀音規則只會死記硬背,不善於發掘其規律,不知道走快捷方式,當然這和教師有直接的關系。舉個簡單的例子連讀和輔音濁化問題,其實這是為了自己說話方便才有的規則。再比如,英語的一些修飾壯語放在後面實際上是很人性化的,當你說「非常感謝」時把「非常」說在後面,這就很人性化,你可以添加非常也可以不說非常,修飾語放在後面使表述可進可退,可重可輕,靈活機動,就好似廣東話中的「唔該曬」「飲茶先」等。英語中的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使用也是同樣道理。語法是為人服務的,語法是個好東西,只要掌握了規律,懂得了語法的道理,學習是可以投機取巧的,要多走捷徑、少走彎路。說語法重要,是指基本語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不要太注重語法,是指不要過分玩弄語法,挑剔介詞副詞的用法,比如說給某人打電話是不是只能說call someone on …(電話號碼), 乘坐某航班是不是只能用on FLT No…. 。另外還有一個口語和書面語的問題,很多朋友總是說自己的口語不好,問我如何提高口語水平。我的回答很簡單,首先要搞清楚是口語不好還是基礎根本就不好。據我所知,大多數人是基礎根本就不好,聽不懂的同樣看不懂;說不出的同樣寫不出。這是因為如我上面所說,我們是在學外語,不是學母語,所以我認為要想提高口語,還是離不開基礎,不能單獨學口語。母語有可能口頭好,卻寫不好。外語的書面語和口語應該是齊頭並進的,不應該分割開來,口語好的人,書面語都好;而書面語好的人口語卻不一定好。書面語學好了,基礎打好了,功到自然成。一些老同志倒是存在這個問題,他們能讀能寫,只是反應慢,表達能力差,因為他們一直沒有鍛煉口語的機會。啞巴英語固然需要改革,但我覺得當前一些年輕人應該在注重口語的同時,苦練內功,切勿停留在花拳綉腿上。即使口語的提高一般人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說能夠參加簡單談判的口語水平很容易達到,但真正能勝任大型正式會議交傳和同傳的口譯人員寥寥可數。我認為學英語應該各方面綜合性地齊頭並進,不能單獨學某一樣技能,這是學外語和母語的區別之一,有些翻譯自認為口語好能多賺錢而不願意做筆譯工作,想過沒有筆譯可以幫助你學習新東西,豐富知識。筆譯做得快一樣賺錢多。另外要注意,年輕人的優勢是記憶力好,年紀大的同志卻有理解力強的優勢,女生的記憶力比我們男生要強,男生更多的是發揮理解力的優勢。
有一些人總是過分強調環境,總說自己的環境不好,其實在國內一樣可以學到好的英文,因為英文的環境到處都是,其他語種的環境倒是不好。首先基礎要好,也需要語言天賦,環境有幫助,但不是絕對的,主要是內因起作用,其實英語環境到處都很好。反過來說國外很多華人並不是英文都好,這要看他們是否有語言天賦,正如同中國人有的漢語好,有的差,英國人有的英語好,有的差一樣。也正如有些北方人呆在南方一輩子都沒學會南方話一樣,而南方人沒學好普通話一樣。我呆在廣東就學會了廣東話,我的一些朋友就沒有學會。另外長期留洋的中國人對國內的情況及一些特定的東西也逐漸陌生,其中文不一定好,就算好也未必能跟上國內潮流,盡管自己的英文不錯,但要翻譯起來卻頗有些為難。因為翻譯還算是一個高智商的活兒吧,它不光涉及到語言的好壞,還需要較強的綜合能力、全面的專業知識、快速、敏捷的反應和思維能力,並非長期呆在國外或學中文的外國人長期呆在中國就可以做到。口語也是一樣,普通話都學不好的人怎麼能發好英語的發音,我觀察大凡普通話好,吐字清晰的人英語發音也好。另外有些人總想跟老外學英語,要知道和老外交流是我們學英語的目的,而不是過程,跟老外練習英語特別是口語只是檢驗、考核自己的學習效果,提高運用能力,是輔助性的,洋鬼子不懂中文,更不知中國人應該如何學英語。要碰上深圳侮辱婦女的那種美國人(聽說是個蹩腳的英文老師,來中國混飯吃的。)那就倒大霉了。所以說老外是我們學英語的運用對象,並非我們的培訓師。學英語主要還是應該跟中國老師學習,中國老師更能夠針對中國人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指導,當然你選擇的中國老師本身應該是高水平的,必須是英語、中文都很好的人,特別具有講解能力。最好採用授徒式的學習,悟性高的人完全可以自學。還有一個問題是,我注意到現在的年輕人大都崇尚美式英語,但沒有幾個學到家的,我還是建議大家學習英國英語,英國英語看似復雜,卻正宗、地道、字正腔圓,真正學好以後你會發現盡管結構造作卻比美式英語容易懂,美式英語表面簡單、隨心所欲,但不規范,實際上要學好很不容易,不太適合外國人,當然說實話我還是比較喜歡美國人那種名詞當動詞用的方法。其實絕大多數非英語母語國家包括中國都是以傳統英國英語作為學習的英語,美國英語對世界的影響很大,但產生這種影響只是美語中的個別將英國英語發揚光大的地方,美語的主流離不開英國英語。澳洲、紐西蘭、印度等許多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都還是以英國英語為主,而歐洲、亞洲、阿拉伯等非英語國家的人所學的英語大都還是英國英語。還有就是有些可以去學一些俚語、土語,以表示自己的地道,殊不知這都是徒勞的,很多都是不標準的用法,有些人還把它當成寶。我們畢竟是外國人,何必花寶貴的精力去學那些東西呢?老外和我們講話都會用標準的表述的,同樣只要你會標准表述,那就沒問題。這就像我原來認識的一個老外學中文時問我為什麼很多中國人說中國話不捲舌,他還以為這是地道的中文。英文單詞用不著記太多,有些詞兒能懂就行了,不一定都要會用,只要能把自己掌握的詞兒玩轉就行了,要記就記工作中需要的專業詞彙,這樣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有用的東西。
基礎學完應該努力提高英文水平,我想大多數人的學習目的應該是綜合應用,而不是理論研究,而現在最實用的領域是什麼?我個人以為具體來說應該是商務、法律、工程技術。當然廣義來講,我們的英文運用應該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體育及生活等各方面,綜合素質和知識面是必不可少的。而把英語作為工具使用和當翻譯之間既有相同有又有區別,相同之點在於它們都是一個翻譯過程,作為工具其實是一個自己給自己翻譯的過程,如要聽懂或讀懂英語,就是一個英譯漢的過程;要表達則是一個漢譯英過程;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表述,相對容易,不同之處在於要翻譯別人的東西就難得多,也許某人能夠分別閱讀一份文件的中、英文對照,但要自己進行翻譯卻未必能行,因為翻譯是一個「轉換」的過程,翻譯的能力就表現在這個「轉換」過程,它既要忠實原文,又要表達得當,還要迅速果斷,「轉換」完成後的結果別人一看還會覺得很容易,可能還會挑出錯誤,其實最好的譯文既簡單又清楚,既復雜又難懂的譯文是最糟糕的譯文。翻譯過程就是檢驗外語水平高低的戰場,我認為譯審這個職稱不應該是高級職稱。
我十多年來從事過各種類型的口筆譯工作, 包括大型重要會議的交替翻譯和同聲翻譯、技術交流會議、中外高級領導人會晤及大型引進項目談判口譯,正式口譯活動數百次;工程技術、金融、商務、法律文件資料的翻譯,翻譯的資料近千萬字。也搞過進出口貿易、國際招標及合作、打過國際官司、處理過國外跨國公司巨額索賠。我覺得英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作的質量,特別是表達的准確性、正宗性,委婉性、暗示性,無論是口語還是英文文件,這一點非常重要。而目前的狀況是會英文的多,高手少,會幾個英文就隨便向外報盤,招商引資的項目資料錯誤百出,中國網站的英文都不怎麼地道,更不要說城市招牌、甚至窗口單位的英文標示錯誤了。我認為,在高層次裡面,除英美等母語國家人以外,中國人的英語算是最好的了,其次是德國人。這主要指發音方面,但用法的正宗性遠不如其他許多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如東南亞、阿拉伯國家的英語使用都要正宗的多。中國人的外語水平中屬英語水平最高,比如同樣內容的法語、俄語、德語欲翻譯成中文或中文翻譯成外語,肯定是英語翻得最好。我接觸很多既講英語又講其母語的老外都說我寧願和你們的英語翻譯交談。其實對外交流中表述和理解越准確、越有利於工作,我不主張一些外語半瓶子醋的人撇開翻譯獨自對外交流,其實老外和當事人本身交談中會有很多障礙,而出於禮節盡管似懂非懂,一般都會假意點頭,從表情和反應就看得出來。所以從自己受益的情況出發,應盡量使用翻譯。目前一般情況是,很多朋友已經會欣賞別人的表達,只是自己不能達到同樣的表達水平。可悲的是部分用戶,特別是一些農民企業家缺乏這方面的意識,他們覺得翻譯都差不多,沒有必要多花錢追求質量。其實少吃一頓飯、少抽一包煙這點錢就有了,這是意識問題,須明白低檔的翻譯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影響自己的形象,看看這些人的名片,沒有一個做得好的。所以老外說現在中國人學會注重產品的包裝,但資料包裝還差得很。另外順便說一句,作為一名合格的翻譯,必須適應各個國家的英語,如你必須聽懂法國人,義大利人,阿拉伯人及東南亞人講的英語。
所以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要提高運用能力,應該從大學3、4年級開始學習職業英語,比如此時應該開始針對專業技術、商務、法律、工程等方面進行英語教學,比如學習合資合同,標書的標准中、英文文本,蒸汽機、汽車的製造工藝。但現在學校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相當嚴重,他們太注重基礎理論了,自己可能沒有能力,過去教文學,有什麼用?現在也是教經貿的沒搞過經貿,教導游的沒搞過旅遊,搞過也過時了。更不要說其他一些職業英語了,好像一些過了所謂8級的人都不能當好專業翻譯,我聽聞北外又要進行翻譯認證的考試,我想結果也是一樣,即可能考上的人不一定能當翻譯,而許多合格的翻譯可能會考不上,這就是理論脫離實際的結果,因為出題人本身就不具備實踐能力,更沒有專業技術知識,試問北外教授長期在一線從事工程技術翻譯嗎?自己都幹不了,還招收什麼碩士、博士?聯合國認證的翻譯熟悉各類工程技術的翻譯嗎?而工程技術的翻譯量占據了目前翻譯市場的絕對數量,教育部門應該針對這個大市場進行教學,因為我們是為用戶學英語,為市場學英語,而不是為學術和理論,更不是研究馬尾巴的功能。所以我慎重建議大學生們自己注意學習,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只能靠自己,不要迷信所謂資產階級權威,要相信咱們工農兵。踏上社會以後,也不要相信社會上這樣、那樣的培訓班,他們其實都和學校一樣,只是一次重復的理論學習。現在社會上的英語培訓不外乎什麼口語/聽力班、4、6級考試班、考研班、出國班,而社會需求量最大的工程技術英語卻沒有人培訓。要成為真正的高手,必須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必須多動腦筋,刻苦鑽研,要靠自己,當然有高人的指點最好。而現在令人擔憂的是,相當一些人以為自己外語很好,得了獎、考了個什麼證書,就可以當翻譯了,其實還差得遠。無論筆譯、口譯或者同傳,有證的不一定能做,沒有資格證的卻做的上好。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不光要擁有扎實的基本語言基礎,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經過戰場上長時間的千錘百煉,絕非懂2個語言就行,翻譯是一項專門的工作。
商務、法律,工程英語中屬法律最難,應該說是最高境界了,很多東西難以理解,需要刻苦努力,同時必須向人請教。商務英文相對來說要容易一些,只是要表達好、或者寫好一份文件要多費些工夫,一般的函電、會議紀要、協議等容易,而工作月報,可行性報告、市場調查就難一些。傳統的進出口貿易當然最簡單,而對外經濟合作項目就稍微復雜的多,特別是引入了許多新的合作形式後,牽涉到了設備、技術、融資、安裝調試服務等各方面。說到工程技術翻譯,應該說這是目前英文翻譯量最大的一個領域,它牽涉面最大的是機械、電氣、化工、土建、儀表熱工、計算機等專業,所以一般學英文的非技術人員進行此類翻譯是開始多有困難,所以大都採用英語好的專業技術人員承擔翻譯工作。但我認為一個出色的翻譯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它可以將自己的語言能力貫穿於一切領域,在自己不一定完全明白的情況下使雙方進行交流。工程技術英語大都是相通的,一個項目中其實只有少量自己的特定的東西,大多背景和術語都是差不多的,一旦進入後你會發現不是想像得那麼難。不能從事工程技術翻譯的文科翻譯並不是因為受文科專業的限制,而是其本身的功力不夠。事實上我親身目睹不少外語專業的翻譯同樣很好的完成了各種技術翻譯工作。技術人員出身的翻譯往往有深度,但沒有外延,而普通語言專業的翻譯又缺乏內涵。我認為一名合格的翻譯應該有點有面,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除1、2項拿手的專業外,應能夠適應各個專業的翻譯。專業知識的翻譯還是應該以語言能力為基礎,專業知識只是一個輔助手段,當然那些語言平平,又沒有專業背景的半瓶子醋是不適合從事翻譯工作的。我個人一貫認為,翻譯是建立在語言能力基礎上的綜合能力反映,不是技術研發,那種依託某專業知識忽略語言能力進行的翻譯是不足的,因為任何專業都不是獨立的,它和其他知識戚戚相關,有經驗的翻譯完全能夠涵蓋各主要專業。反之現在有些技術出身的翻譯同樣做不好其技術專業的翻譯;有些語言出身的翻譯也做不好語言方面的翻譯。翻譯的積累就是工作過程,實際上翻譯的工作過程就是一個培訓過程,比如參加一次口譯活動,就是一次口語和專業的培訓;翻譯一份資料就是一個知識面的和語言的提高,久而久之,未涵蓋的內容就越少,遠遠勝過參加專門的培訓班所能取得的效果。基本功都差不多的時候,就看誰積累多了。我真痛恨現在的一些教師,騙人錢財就算了,只要沒有誤人子弟;誤人子弟可恨,但沒有騙人錢財損失還小一些;最可怕的是既誤人子弟,又騙人錢財。
盡管說做翻譯比作為工具使用難度更大,但翻譯還是有它的隨意性和靈活性,盡管我們通常要求翻譯要認真、准確,嚴肅,但在實際工作中是靈活而有趣的。比如成語的應用,一般來說不要故作深沉,濫用成語,簡單就是美,外國人無論是國家領導還是商人都更簡單,更隨意,不是我們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高深莫測。但中方領導人喜歡用成語,如非用不能表達主談人的意思,就可以大膽應用。如我在多年前的一次談判中,中方主談為爭論合同管轄地的問題是說了一句"別丟了西瓜揀芝麻",我覺得這個成語用的非常妙,但突然忘記芝麻的英文,我靈機一動把芝麻說成花生,沒想到效果一樣好,洋鬼子覺得花生的比喻還更好。另外一個例子是一家跨國公司老闆在談判中被我方抓住漏洞後咬住不放,說了一大堆後悔、知錯、怨恨、祈求、無賴的話,被我歸納翻譯成"不要將我的軍,得饒人處且饒人。"應該說這句成語表達了當事人當時的復雜心情。還有老外求人的時候經常重復說「Please」這個詞,就可以翻譯成「行行好」,翻譯需要機智、靈活和快速翻譯。便說一句,講話人的質量影響翻譯的質量,有些人講話缺乏邏輯、層次不分明、語句含糊、翻譯起來就很麻煩,所以對外講話和對內講話要有分別,特別是中方的一些領導和主談人要注意這一點。當然翻譯中(包括筆譯和口譯)100%不犯錯誤是很難做到的,特別是在大型現場翻譯中,翻譯高度集中精力,又要聽,又要記,又要講,同時要處理幾個程序,有時可能出現點口誤,或者下面的人都懂了,翻譯可能還沒反應過來,這也是正常的,就象筆譯中審稿的人很容易挑錯一樣,這並不代表你的水平比我高。這時翻譯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要自信,因為下面懂外語的人光聽,很輕松,沒有壓力,如果他上來犯的錯會更多,十多年前一個外交部的老前輩就說過外交部冰島語翻譯最沒有壓力。我見過不少自認為可以勝任的翻譯上台後幾句話就尷尬的下來了,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個人體會是,同聲翻譯還容易一些,因為同聲翻譯要相對隱蔽一些,但同聲翻譯所具備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靈活善變是一般人不容易達到的。一個翻譯應該保持進步,注意學習新東西,使自己不斷更新。和漢語一樣,英語中有些技術新詞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被廣泛應用,如象徵工業革命的汽輪機turbine這個詞,英美人的讀音和我們字典商標注的音都不一樣,而起演變而來的turbo前綴被用於各種場合,如用在計算機、游戲機、武器上表示超強、超快,如能正確理解,對翻譯非常有幫助,倘若美國電影"聖誕老豆"中的玩具turbo-man如果譯作超能戰士而不是渦輪戰士,我們的孩子們就更能理解。
翻譯有些時候需要逐字逐句,有些時候則應該重新組織句型;英翻漢時注意將長句子切割為斷句,而漢翻英時可將斷句合為長句。口語翻譯中如不小心漏掉什麼東西,可以想辦法在下段里適當增補上;有時突然說錯主語或賓語時,不要改口,可以將就翻譯成主動語態或被動語態。如遇聽不大明白時,可先不翻或中性一點,再聽一下下一段話,也許問題就解決了。一般情況下,英-漢翻譯較為容易,漢-英翻譯難度卻大得多,所以漢-英翻譯最好請高水平的翻譯進行。但到了最高境界,卻還是英譯漢難。所以我認為現在英譯漢和漢譯英的價格差距太大,不太合理,高難度的英譯漢應該貴過漢譯英。漢譯英是理解原文容易,表達難。漢-英翻譯的原則是首先不要犯錯誤,要簡明扼要,要讓老外讀的懂,不要產生歧義;其次,要選用最合適的英文表達方式,用英文習慣表達法,使自己的英文表述更正宗、更地道。英譯漢的難點主要在於理解習慣用法,特別是書本上查不到的東西,另外一個難點就是長段中的插入語,很多翻譯一遇到長段落就傻眼了,所以說開卷考試更難。其實只要找出插入語、修飾詞句、弄清楚結構就可將其化解,有些東西在忠實原文的情況下可意譯,一定要讀透、吃透、譯透,用內功將其化解。有些翻譯人員翻譯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取得整體翻譯效果。弄懂意思翻譯起來就好辦多了,因為我們英譯漢是將外語譯成母語,表達起來很容易。實在有問題時,可以採用模糊法,即盡量朝中性意思翻譯,總比翻錯好。翻譯應以意譯為主,直譯為輔,一般來說應該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盡量意譯,當然對有些中國或外國特色的東西只有直譯,讀者讀不懂的直譯有時不光是語言問題,還有背景問題。我曾經試著讓外國專家修改漢譯英的英文稿件,經改正後英文看來是漂亮多了,但完全不能真實表達原文的意思,特別是中國特色的一些東西。我告訴他中文的意思對西方人來說就是有些別扭,這就是背景問題,所以漢譯英文本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完全脫離「外國味道」。我認為內功深厚的翻譯憑借豐富的積累更多的是進行意譯,因為他更容易准確找到對應的表達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查字典。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懷孕的婦女說孩子會在今年7月出生,把這句話翻譯成英語肯定會五花八門,而對應的說法是,Her baby is e in this July。請注意Due的用法。還有說生意不賺不虧持平就是break even。還有排名不分先後這句話的英文應該是The order of appearance is of no significance。還有一個詞就是discipline,這個詞應該是工程項目中的「專業」的意思,如電氣、化工、機械等的分工。那麼 e diligence 譯成漢語是什麼呢?翻譯查字典僅僅是一個輔助,決不能完全依靠字典,查字典也要講究方法,一個詞兒必須反復查閱得到驗證後才能使用,更要注意有許多技術術語都是組合詞兒。還有在學習英文的過程中,要特別用心學習縮略語的用法。一個是要記,另外要學會縮略語的規律,其實英國人倒不喜歡用縮略語,主要是為了避免給別人帶來理解上的困難,我不主張濫用縮略語,但我們必須掌握縮略語,這裡面也有些要領,主要是首字母的使用、輔音字母的使用、部分字母或者復合性字母的使用。一句話,我認為最好的翻譯應該是鍾道隆和李陽的結合。翻譯還要注意提高速度,其實翻的越好的速度也越快,而水平低的翻譯是又差又慢。如果你一會兒查字典,一會兒看資料,一會兒又思考,那麼你一天翻譯的收入可能還沒有擦皮鞋的高。一般熟練翻譯應該每小時翻譯500字以上,熟練翻譯無需查閱資料,無需字字查字典,就像是在做口譯,但和口譯一樣,筆譯工作也不能持續過長,否則效率下降,2個半天的工作就比一個整天的工作效率要高的多。
對不起隨便羅嗦了這么多,邏輯上可能有些凌亂,也不一定正確,但我說的都是自己的獨到見解、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和感想,跟任何書本都沒有關系,也絕無半點抄襲別人的東西,希望對各位有些啟發。請各位大俠賜教,我最欣賞有實踐經驗的大俠,因為真功夫在民間。
最後我想說句題外話,那就是我們從事翻譯工作的同志應該樹立愛國思想,把單位和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時刻牢記周總理的話,做一名又紅又專的翻譯。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翻譯代表的是國家形象,接觸國家機密也比較多,而過去翻譯的形象一向不怎麼樣,《小兵張嘎》中的胖翻譯給國人留下了無法抹掉的壞印象。我不得不承認,過去翻譯中當漢奸的不少,如今也一樣,不一樣的是過去只有男漢奸,現在女漢奸也有了。我們要向當年志願軍中的翻譯前輩和老一輩革命外交家學習,把外語當作斗爭的武器,改變世人對翻譯的印象。據我觀察,現在的翻譯基本分為兩類,要麼不愛國,要麼很愛國,即一類崇洋媚外,甘當洋人的走狗;而另一類因接觸洋人太多,反而民族自尊心變的更強,從而更加愛國。我希望大家都當後者。
❷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
我做了4年多翻譯,也面試(測試)過不少應聘的 translator candidates,說幾句吧
首先,能否成為合格翻譯與是否外語專業沒多大聯系,魯迅、傅雷等都不是外語專業畢業,但他們的翻譯水平有目共睹,舉世景仰;外交部首席翻譯張璐本科讀國際法,與語言學並沒有什麼關系,也能把口譯做的很出色,所以興趣、後繼學習和持之以恆的努力更重要;大家也清楚,現在的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巨大,培養質量普遍很低,高等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質量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也只有很少數學校能培養優秀拔尖人才。
合格翻譯應具備的素質:
1. 扎實的中外文基礎,凝練地道的表達能力,對相關語言的文化背景有較深入了解;
2. 熟悉機械、法律、石油、合同、IT等某些具體行業/專業的背景知識、屬於和行文風格;
3. 現代翻譯領域發展日新月異,筆譯領域的文檔格式眾多,為統一術語、復用已有翻譯句對,提高翻譯效率,引入Trados、Idiom、WordFast、SDLX、Possolo 等翻譯軟體,最好得熟練,往往能使翻譯事半功倍(翻譯軟體無任何翻譯功能,但能幫助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翻譯項目管理和分配);
4. 需要積極上進、不畏辛勞、不畏低薪,能接受較低的收入(相對付出而言),筆譯要能坐冷板凳和沉住氣,口譯得機智靈敏,記憶力較好,反應快;
5. 要做合格翻譯,CATTI 2 相當的水平是個入門,以後要走的路子很長很遠,沒有5年以上扎實學習,很難把翻譯做的怎麼樣;翻譯,特別是筆譯,猶如雕塑和繪畫,可以不斷優化和提高,沒有止境
至於看什麼書提高翻譯水平,可以搜下網路知道,我回答過很多關於CATTI考試的問題,裡面給出了一些不錯的資料可以拿來學習;好的翻譯都是練出來的,不是「讀」出來的,只有多練習、多對比、多體驗、多學習才能學好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