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一體化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一體化

發布時間:2022-03-11 18:31:50

①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的社會建制

科學是一種社會建制活動:
科學社會建制指:
1、某學科已有一支專業研究隊伍,
2、有了自己的學會或研究機構,
3、有自己的出版物,
4、學科被納入高等教育體系,
5、有相應的學位、學銜等。
科學社會建制的主體主要由微觀層面的職業科學家,中觀層面的無形學院、科學學派、科學學會或協會等科學共同體,以及隨著日益增強的科學、技術、工程一體化趨勢而逐漸形成的宏觀層面的國家與國際組織等社會建制主體形式有機構成。
將科學看成一種社會建制活動,科學探究過程看作一個社會建構的過程,科學的制度性目標是擴展被證實了的知識,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保障包括技術規范和行為規范兩方面, 它們是科學知識真理性的保證。科技決定生產力,生產力會決定社會制度。
科學是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在其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有不販的性質和特點。20世紀以來,由於科學的迅猛發展和科學研究的規模日益擴,現代科學已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體系,同時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即生產知識的社會活動。這種特殊的社會生產形式,現已逐步發展為國家規模和跨國規模,使「科學是一種建制」的界說成為人們的共識。
科學獨裁了所有人的思維,思想,文化,審美觀,所了解的知識,從而維護了貌似世界的穩定與團結,而這個正式社會建制的內在根據。

②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一體化的特徵

科學技術一體化的特徵:

第一,以定量的方式刻畫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新古典經濟學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經濟系統內生變數的命題,以特定的參數形式揭示了科學技術在經濟領域的量的擴張已經改變了經濟系統的宏觀性狀,也改變了科學技術本身的社會功能。
按照傳統經濟學的生產函數理論,經濟增長取決於資本和勞動(投入)的數量,其核算公式是:經濟增長%=勞動增長%+資本增長%。這一公式表明,勞動和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但是,關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研究表明,如果根據這一公式計算,這些國家全部國民收入的增長減去這些要素投入量的增長,還有一個很大的「余額」。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森的研究表明,美國1948-1969年的全部國民收入的增長,減去全部要素投入量的增長,還有一個45.5%的「余額」,其中30.9%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造成的。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美國1948-1981年GNP年均增長3.2%,其中投入貢獻佔1.1%,資本和勞動分別佔0.5%和0.6%;總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指數)佔2.1%,這之中教育又佔0.6%,知識和其它要素的進步佔1.5%。這些事實說明,科學技術和教育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已經成為經濟系統宏觀性狀變化的基本因素。
關於科學技術是經濟系統內生變數的定量表達與測度,20世紀30年代數學家查理斯•柯布和經濟學家鮑爾•道格拉斯提出了生產函數的非約束形式,區分了導致經濟增長的不同因素,為研究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增長提供了比較便捷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美國經濟學家索洛50年代提出了增長速度方程,在此方程中科技進步的作用可以定量測算:科技進步速度(%)a=Y-αK-βL
。其中,a是科技進步的平均增長速度,Y是產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K是資金的年平均增長速度,α是資金的產出彈性系數,β是勞動的產出彈性系數。可以算出,科技進步對產值增長速度的貢獻是:E=a/Y×100%
科學技術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直接體現為巨大的經濟效益。如果以每千克產品的出廠價格計算,如果鋼筋為1,小轎車為5,彩色電視機則為30,計算機為1000,集成電路高達2000。據統計,20世紀初,發達國家提高生產率,只有5%—20%來自於科學技術;50年代以後,則60%—80%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已達到1/3,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則達到了14.7%。科學技術與經濟過程的一體化不再是一種定性的表達,而是一種量的確定形式。

第二,以創新理論揭示了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的微觀與宏觀轉化機制,動態地說明了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進程。這一方面表明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在發展機制方面臻於成熟,另一方面也表明其理論的研究也在深入。
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在量的方面的體現是以兩者之間質的轉化機制的存在為條件的。對這一機制,熊彼特用技術創新的理論給予說明。熊彼特認為,所謂技術創新是對生產要素的一種新配置,或者說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原來不曾有過的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具體內容是:
(1)引進新產品和產品的新質量;
(2)引進新技術或採用新的生產方法;
(3)開辟新市場;
(4)開辟和利用原材料供應的新來源;
(5)實現企業的新組織。
熊彼特正是從這五個環節揭示了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在企業層面的轉化機制。以此為基礎,熊彼特又進一步說明了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的宏觀轉化機制。他認為,隨著某些企業創新的出現,其它企業為了分享創新利益對新產品、新技術、新組織進行模仿和推廣,引起技術創新浪潮,於是經濟走向高漲。所以,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動力。熊彼特對這一動力作用作了周期性的描述:由創新引起模仿形成創新的第一次浪潮,出現繁榮;創新浪潮引起需求增大,促進了「過度投資行為」,盈利機會逐步消失,導致經濟開始衰退;由於沒有新的創新推動,產品價格重新受到生產費用支配,經濟走向失衡階段——蕭條;此後對過度投資行為進行調整,轉入復甦,為再度創新進入新的繁榮作準備。所以,熊彼特所說的創新過程,就是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過程,就是經濟的增長過程,或者說是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內在統一的動態發展過程。
創新理論對經濟增長過程的說明,一方面映證了科學技術確實是經濟發展的內生變數,另一方面也解釋了科學技術這種「質」如何轉變成了經濟這種「質」。在創新過程中,科學技術迅速產業化,成為新的經濟現實。近幾十年來,高新技術的迅速產業化,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出現了IT產業,電子工業、光學工業、高分子工業、新的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等。新的科學技術發明或發現同時就是經濟領域新質的出現。這就是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在質的方面的統一性。
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它們轉化機制的成熟及其表達也經歷了一個歷史的過程。據研究,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時間,在18世紀大體為100年,19世紀為50年,20世紀40年代後大約為7年,而現在在電腦產業,產品的更新周期已經下降到3—6個月。這反映了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的歷史趨勢,也說明了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理論何以漸趨成熟。在熊彼特之後,創新理論在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繼續發展。1987年,英國技術經濟學家弗里曼在總結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經驗時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認為創新是以技術創新為主導,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為輔助的的系統性創新。199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表《國家創新系統》的報告,提出創新是不同主體和機構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國家創新系統是一個國家內公共或私營部門中的組織結構網路,它們的活動和相互作用決定著該國家擴散知識與技術的能力,影響著該國家的創新業績和經濟發展的績效。最近則有人提出,創新是新經濟的發展動力,知識包括概念、創意、專利、許可證等將變得比成熟的技術更為重要。

第三,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現代結果,是所謂網路經濟的出現。網路經濟或新經濟的概念內容反映了這種經濟的基本特徵。盡管新經濟或網路經濟處於初始階段,但它的確是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的一次質的飛躍。不論是科學技術還是經濟的發展,都需要從兩者相統一的角度給出解釋,其運行規則也具有了新的內容或新的質。

③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它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產生的,又反過來影響著人類社會。正如馬克思「把科學看成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看成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麼什麼是「科學」「技術」呢?科學是指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反映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及其相關的活動,它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技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非生產技術,狹義的技術是指生產技術,即人類改造自然、進行生產的方法和手段。
人們一般總是把科學與技術聯系在一起,這表明科學與技術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二者又有明顯的區別。科學是一種精神活動現象,屬於意識形式范疇,它是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的理性認識;技術是科學知識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它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方法、技巧、工藝和能力等的總和,是物化的科學。長期以來,科學和技術的革命總是平行地分別發生的。從19世紀開始,特別是在當代,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的聯系日益密切,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已經一體化。「科學技術革命」反映的正是這一嶄新的社會現象。但是,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它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的同時,也產生了負面效應,給人類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禍害。
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為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首先,科技發展促進勞動資料(主要是生產工具)的變革,例如煉鐵技術的發展使得鐵器應用於農業生產,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機械農機的使用代替了手工農具。其次,科學技術促進勞動對象的變革。例如:海洋探測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的生產活動擴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步伐邁向了廣闊的宇宙,納米技術是人類有了更多更新的生產資料等。第三,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二、科學技術發展是現代社會生產及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增長點所在。最明顯的是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的變化,自從工業革命後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工業迅速發展,逐漸超過了農業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後第三產業不斷發展,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三、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生活方式的變革。例如改變人們的交往方式、消費方式、學習方式、休閑方式以及娛樂方式。

④ 如何看待科技發展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對於推動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最後通過影響思維主體和思維工具,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以科學技術為代表的理性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是「天使」,也是「魔鬼」,既可以為人類造福,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它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產生的,又反過來影響著人類社會。正如馬克思「把科學看成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看成是「在歷史上起拖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學和技術又有所不同。科學是一種精神活動現象,屬於意識形式范疇,它是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的理性認識;技術是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的應用,它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方法、技巧、工藝和能力等的總和,是物化的科學。兩者之間又者密切的聯系,但二者又有明顯的區別。從19世紀開始,特別是在當代,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聯系日益密切,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已經一體化。「科學技術革命」反映的正式這一嶄新的社會現象。但是,科學技術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的同時,也產生了負面效應。

⑤ 談談你對科學技術的認識

傳統認為,科學是人類所積累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

我們所說的「科學」指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技術泛指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生產實踐經驗,為某一實際目的而協同組成的各種工具、設備、技術和工藝體系,但不包括與社會科學相應的技術內容。

科學與技術是辯證統一體,技術提出課題,科學完成課題,科學是發現,是技術的理論指導;技術是發明,是科學的實際運用。
科學技術所開拓的生產力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對科學技術的使用不當,又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極其嚴重的環境問題。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1/40。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作用大大超過了資金、勞動力對經濟的變革作用。科技主要的實用有高科技電子產品,平板電腦,最好的手機,家裡最好的廚具等等。
另外科技還可以:

1.機器人替代人類的體力勞動

未來智能機器人負責采礦、生產、加工、運輸、建築、清潔等體力勞動,未來搬磚機器人完全自動化的搬磚蓋房,或者用電腦控制遙控機器人搬磚蓋房。

2.腦電波控制電腦

不同的思維產生不同的腦電流,不同的腦電流產生不同的腦電波,腦電波控制電腦,取代鍵盤和滑鼠。這項技術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了。未來人類可以用意念溝通:意念轉化為腦電波,對方的接收器再把腦電波轉化為聲音,傳到耳機里。

3.電動且自動駕駛的汽車

這項技術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了。

4.空調服

未來的空調服,像宇航員的衣服,除了口部外,其它地方是密封的、不透氣的、隔熱的,背後背的是又小又輕的空調,夏天可以穿這樣的衣服逛街,廚師和煉鋼工人最需要這種衣服。

5.生態樓

分為:停車層、居住層、種植層、太陽能面板層。

例如:1-5層是停車場,6-20層是居住層,21-40層種植莊稼,41-60層鋪設太陽能面板。莊稼層和太陽能面板層要求透光好,因此要做成沒有遮光牆壁的、環形或條形的,以便在空隙間透光。未來的城市和農村完全一體化,不再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

⑥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一體化

就是在解決一個問題時中和運用科學技術,也就是說吧東西串起來做成一個整體!

⑦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一體化的特徵

科學技術不能一體化,如果一體化,科學就死亡了。

⑧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社會功能和科技革命社會發展作用 有如下幾點:

  1. 科學技術社會功能

    ①科學技術破除舊思想、舊觀念樹立新思想、新觀念起解放思想、追求真理作用。

    ②科技技術具有變革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作用。

    ③科學技術具有社會管理功能。

    ④科學技術具有改變社會關系功能。

    ⑤科學技術具有推動物質生產力發展功能。

  2. 科學技術革命社會發展作用

    ①科技革命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實現生產力變革生產力變革終又實現了生產關系變革。

    ②科技革命對人們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由於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精神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③科技革命帶來了思維方式變革僅影響了思維主體同時也改進了思維工具。

⑨ 科學技術一體化的特徵

第一,以定量的方式刻畫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
第二,以創新理論揭示了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的微觀與宏觀轉化機制,動態地說明了科學
第三,科學技術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現代結果,是所謂網路經濟的出現

⑩ 如何理解當代科學、技術、生產的一體化發展趨勢

答:(1)科學在本質上體現了人對自然的理論和實踐關系,是一般生產力;技術在本質上體現了人對自然的實踐關系,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屬於直接生產力。 (2)科學進步是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科學是技術發展的理論向導,科學革命導致技術革命,技術發展對科學進步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技術已成為科學的應用。 (3)科學和技術的結合推動了產業革命,產業革命促使市民社會在經濟結構和社會生產關繫上發生了全面變革;科學技術的發展,必然引起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本身的變革。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科學技術一體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代理商如何銷售活動 瀏覽:636
佛山光伏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698
產品質量不承認怎麼辦 瀏覽:302
哪些旅行軟體不泄露個人信息 瀏覽:446
電商產品如何做規劃 瀏覽:935
如何做好提問交易計劃 瀏覽:878
4月份最後一個交易日是多少號 瀏覽:46
游資有哪些交易情緒 瀏覽:590
菜市場不讓商戶的貨車進來怎麼辦 瀏覽:184
拼多多的產品如何投訴 瀏覽:152
外匯期貨交易一手可以賺多少 瀏覽:468
茶葉應用於哪些產品 瀏覽:641
期貨產品什麼時間開始的 瀏覽:210
和平精英如何提倡計量技術 瀏覽:432
麥吉麗代理費什麼時候能退 瀏覽:724
如何把自啟動程序變為服務 瀏覽:29
比起不回信息收到在忙哪個更傷心 瀏覽:659
龍華市場到深圳西站坐什麼車 瀏覽:659
怎麼回復百合信息 瀏覽:615
隨州東興市場哪裡有修摩托車的 瀏覽: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