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模具設計需要注意哪些
模具設計需要注意哪些
中國的模具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模具生產水平有些已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那麼模具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這塊。
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 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① 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② 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
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准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准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畫法。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並要符合製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註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後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麼工序圖就與製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製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繪制總裝圖盡量採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五、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6. 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1. 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2. 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七、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後外,先復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2. 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4. 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A. 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製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4. 模具結構方面
1)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2)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3)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4)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
4)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
7.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 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
C. 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
D. 編寫製造工藝卡片: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後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製件質量如何。發現總是以後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後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Ⅱ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通常包括
零件圖:是表達單個零件形狀、大小和特徵的圖樣,也是在製造和檢驗機器零件時所用的圖樣,又稱零件工作圖。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包括:
1、圖形。用包括視圖、剖視圖、斷面圖、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的一組圖形,正確、完整、清晰和簡便地表達出零件的內外結構和形狀;
2、尺寸。用一組尺寸,正確、完整、清晰、合理地標注出零件結構形狀及其相互位置的大小;
3、技術要求。用一些規定的符號、數字、字母和文字,標注和說明零件在製造、檢驗、使用中應達到的一些要求;
4、標題欄。表明零件的名稱、材料、數量、比例、圖樣的編號以及制圖、審核人的姓名和日期等內容。
Ⅲ 五金模具設計技術要求有哪些急求UG入門.
五金模具設計一般按照下面這個流程圖進行工作的,詳細的在後面敘述。
AUTOCAD沖模設計流程圖。
首先,那到客戶提供的產品圖紙或磁碟,看懂,看透,對產品的材質,料厚,公差進行分析:
⑴. 確認材料的品質:常用的為鋼板(如SECC),不銹鋼(如SUS304),鋁合金,這幾種產品的展開系數a均不一樣,一般鋼板為0.4,不銹鋼為0.45,鋁合金為0.43。(指L曲)。
⑵. 分析產品圖的公差:一般地說,產品圖上關鍵尺寸都有公差,從產品圖設計者來講,當然想公差越小越好,保證了設計者的最終目的。但是,從模具設計和加工能力方面來講,這就要求很高,因為這給模具設計者和模具加工增加了難度,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需要雙方的友好協商和誠志溝通,在保證產品的性能,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產品圖尺寸公差。而模具設計者要善於確定產品圖尺寸的「目標值」,一般內徑取公差上限,外徑取公差下限,有的尺寸取中間值,如孔距,間距等。
⑶. 繪制產品圖,將產品圖中各個部位尺寸的目標值都加進去,然後標上尺寸,檢查與圖紙正確與否。
⑷. 繪制展開圖,利用繪制好的產品圖畫展開圖,彎曲部分要加補償,其補償量x=展開系數a * 料厚t,展開系數參照標准執行。畫展開圖要注意,彎曲線彎曲內部的線,在展開圖中指示的彎曲線是彎曲內線。
⑸. 確認模具種類:是連續模還是工程模?一般由客戶確定,有時也由設計者確定。其原則是:①考慮量產性;②考慮批量性;
如果確定是連續模的話,首先畫排樣圖,建立排樣層「P」,然後根據排樣圖寬度確定模板的大小和厚度。根據材料的厚度,確認沖頭的強度以及模具大小。然後寫模板籌備書,包括尺寸,熱處理,數量等要求。
⑹. 在此同時,模具的平面圖形大體上已經出來了,經過多次研討,最後確認上下型平面圖和組立圖。以後的工作就是部品圖,拆板圖和外購標准件清單。
在設計連續模時,排樣圖,接刀圖要得到客戶確認,特別是產品接刀圖要有詳細的接刀形狀,位置尺寸。
⑺. 組立,試模,提交樣品,檢驗數據,判定OK或NG,找出原因,採取對策並保留品質檢測數據,模具改善後對照檢查。
五金模具設計確認,一般按下面幾方面進行:
一.品質方面:
⒈ 充分了解把握產品的機能。
2.產品圖中是否有勉強的形狀,平行度,尺寸公差。
3.確認毛刺方向,材質,材料厚度。
4.進行材料方向的研討。
5.確認產品的最終處理(如電鍍,絲印等)。
6.需要彎曲部精度的孔,彎曲後加工。
7.間隙適當。
8.確認新產品有無倒面。
9.檢測基準,檢查方向是否有問題。
10.是否有檢查產品有的測量儀器。
二.加工方面:
1. 導正銷位置和數量充分。
2. 是否考慮廢料反彈,順送模出料是否順暢。
3. 是否設計了監視器,廢料反彈感測器。
4. 定位板和浮升銷選擇適當。
5. 是否考慮沖裁力,沖床選擇是否適當。
6. 螺栓(包括卸料螺栓)數量,大小,位置是否選擇適當。
三.金型構造方面:
⑴. 模具形式是否適當。
⑵. 能否使用標准件。
⑶. 模具強度是否足夠。
⑷. 圓鑲塊,方鑲塊選擇是否適當。
⑸. 是否採取了保證平面度的方式。
⑹. 確認躲避及限位柱。
⑺. 是否有防反裝置。
⑻. 卸料充分考慮彈簧壓縮量。
⑼. 考慮模具打實狀態情況。
⑽. 模具材料是否選擇適當。
⑾. 確認模具在沖床上的安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