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司在市場 競爭 技術方面有哪些風險 怎麼應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技術更新日新月異,但它卻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因而是一項有較大風險的活動。為了全面了解技術創新,以及如何對技術創新風險進行控制,使技術創新更加順利,讓創新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擬對技術創新風險分類以及如何防範進行論述,並提出如何控制技術創新風險的若干措施。
一、構建企業危機預警機制
喚起企業和員工的危機憂患意識。要構建企業危機預警機制,首先要從喚起和樹立企業的危機憂患意識做起,這是企業應對危機最基本的原則,也是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最缺乏的普遍心態。一個企業在業績很好的時候往往認為保持現狀就沒有危機,這是企業遠景和員工對企業的現狀認識出現均衡的結果。這種均衡現象的出現使企業對環境的敏感性減弱,員工對環境變化暫趨麻木,舊的思維逐漸形成。在這種舊的思維束縛下,企業意識不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從而在企業內形成一種盲目的「安全氣氛」。
二、建立企業危機控制系統
對企業發生危機進行控制應該從兩個側面進行,一是經常性的危機預控,這是企業危機控制的主體;二是危機警報已經發出而危機尚未全面爆發的緊急狀態下採取的控制手段。另外,從控制方法上對企業危機可採取預先控制和過程式控制制兩種方法。
三、企業危機爆發的破解方法
以快制勝。無論我們如何制定出盡善盡美的風險防範措施和危機預防體系,但是仍難免掛一漏萬,一旦危機出現千萬不可驚慌。任何事情都有應對的措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有的問題都有招法解除。對發生的危機要盡快地提出解決方案,以快制勝,這是處理企業危機最高的境界。一般危機從發生到產生大面積影響的時間是很短暫的,所以企業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快的速度分析和設計出解決方案,制定出應對措施,全力以赴、不惜餘力的將危機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危機不至於演變成不可收拾的殘局或成為滅頂之災。
② IT外包有何風險及如何防範
建立管理機構,明確外包范圍,嚴格審查制度,加強風險監控和激勵機制建設,這些措施是商業銀行IT外包風險防範的重要保障。 對外包風險的把握,直接決定著 信息技術外包的成功與否。從根本上來說,對信息技術外包風險的防範過程就是對外包活動實施全面有效的管理過程。
建立外包事務管理機構 要對外包實施全面有效的管理,必須首先建立外包事務管理機構。目前,商業銀行外包過程中,僅在外包決策、外包商選擇、或發生了法律糾紛時,才成立臨時性機構,處理相應外包事務。管理組織的不穩定造成管理人員的頻繁調動和流失,削弱對外包項目的充分理解,影響了合作雙方感情的建立。人員的不穩定必將造成管理策略的不連續,削弱雙方合作和信任基礎,給外包項目的管理和監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外包的服務質量和進度。
外包事務管理機構應該由銀行戰略規劃專家、外包咨詢專家、各部門熟悉本行業務信息流關系的代表、信息技術專業人員、費用預算人員、法律顧問、實施管理和協調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外包前對國內、外行業、競爭對手以及自身的信息化需求進行調查研究;識別信息技術的核心競爭能力;在收益、成本和風險之間進行平衡並進行外包決策;制定外包的建設技術標准;設計外包方案,避免重復投資與信息孤島;評價外包商的技術等級、發展能力,選擇承包商;簽署外包合同;對外包服務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協調和控制;處理與現有外包商的外包關系;監督並審議通過外包商的技術決策;積累外包經驗並幫助制定未來的外包決策;談判並推行未來的外包合同;使IT整體戰略與不斷變化的銀行的整體戰略保持一致。
明確IT外包范圍 哪些是構成核心競爭力的信息技術,哪些是可以外包的非核心技術,外包范圍的確定是商業銀行信息技術外包中面臨的首要問題。 J.P.摩根公司通過對美國商業銀行的電子化發展研究,提出M1-M2-M3層信息技術構架理論(如圖1所示),M1是指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系統軟體、工具軟體、網路設施和其他銀行使用的專用機具;M2層主要由應用軟體和人機介面組成;M3層的內容主要包括業務流程重組、策略規劃、應用系統集成和現有應用系統的管理和維護。M1層的技術屬於技術提供商而非銀行,對於商業銀行來說,M1層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合並分散的數據處理中心以追求更好的規模效益;在M2層的信息化建設上,美國商業銀行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開始採取完全自主開發的方式,在支付巨額開發成本的同時,還要承擔開發失敗的風險,開發完成後發現各家銀行基本雷同,是一種低水平的重復建。因此進入上世紀80年代,美國商業銀行不僅共同投資建設網路,實現資源共享,而且逐漸與IT公司合作開發軟體或直接使用商品化的軟體。經過研究發現,美國商業銀行在M1和M2層的開發投入,實際收獲的只是M1和M2層的技術培訓,在M1和M2層領先所產生的效益不如M3層快。 借鑒美國商業銀行的電子化發展經驗和摩根公司M框架理論,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信息技術外包的過程中,應將M1、M2層外包,利用外包商的規模效益,降低成本,集中力量建設M3層,才能培養核心競爭力,實現特色化經營。 建立對外包商資格審查制度 外包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選擇具有良好社會形象和信譽、相關金融行業系統實施經驗豐富、能夠引領或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外包商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因此,對外包商的資格審查應從技術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發展能力這三個方面著手。 技術能力:外包商提供的信息技術產品是否具備創新性、開放性、安全性、兼容性,是否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能否實現信息數據的共享;外包商是否具有信息技術方面的資格認證,如信息產業部頒發的系統集成商證書、認定的軟體廠商證書等;外包商是否了解金融行業特點,能夠拿出真正適合商業銀行業務的解決方案;信息系統的設計方案中是否應用了穩定、成熟的信息技術,是否符合銀行發展的要求,是否充分體現了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是否具備對大型設備的運行、維護、管理經驗,和多系統整合能力;是否擁有對高新技術深入理解的技術專家和項目管理人員。 經營管理能力:了解外包商的領導層結構、員工素質、客戶數量、社會評價;項目管理水平,如軟體工程工具、質量保證體系、成本控制、配置管理方法、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老化率或流動率;是否具備能夠證明其良好運營管理能力的成功案例;員工間是否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外包商客戶的滿意程度。 發展能力:分析外包服務商已審計的財務報告、年度報告和其他各項財務指標,了解其盈利能力;考察外包企業從事外包業務的時間、市場份額以及波動因素;考察銀行的外包合同對外包服務商財務狀況的重要性如何;評估外包服務商的技術費用支出以及在信息技術領域內的產品創新,確定他們在技術方面的投資水平是否能夠支持銀行的外包項目。 對外包實施進行風險監控 信息技術外包的目的在於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合作夥伴的企業資源,快速實現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的信息化,滿足客戶的需要。信息技術外包中產生的任何風險都會嚴重影響銀行的形象。因此,在信息外包的全過程中要實施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應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是識別外包實施中各階段的宏觀、微觀層面風險,設置監控點。宏觀上密切關注信息技術、外包市場的發展,以及銀行自身經營環境、競爭對手外包策略、外包商經營狀況的變化,防範技術、市場風險。微觀層面上,聽取外包商在項目實施不同階段的報告,評估外包商運行的信息系統和相應的控制措施(如資源安全性、完整性、保密性),定期審查外包商相關的內部控制、系統開發和維護、以及應急計劃措施,以保證它們符合合同要求,並且與當前的市場和技術環境相一致;了解外包服務是否及時,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是否得到提高,防範交易和信譽風險。第二步是分析造成工作偏離預定標準的問題的實質,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調查並做出結論;第三步是擬訂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並從中選擇出最好的;實施選定的方案,使外包工作回到原定的、期望的標准上。 建立對外包商激勵機制 外包商的經營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銀行希望以公平價格獲得良好的服務,因此,商業銀行應制訂激勵機制,將其經營績效與外包服務要求掛鉤,使合作雙方目標一致。可採取以下激勵措施: 優質優價:根據信息技術外包的范圍,按照系統正常運轉的時間、效率,制定合格、滿意、優質三層標准,達到不同標准給予不同價格。標準的制定應該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如果外包商在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夠使銀行實現某些業務盈利,應給予外包商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鼓勵外包商使用新技術、持續改進服務。
級別管理:根據對外包商的資格審查、合作時間長短、合作過程中滿意程度,制訂相應的評級制度,將外包商劃分為准入級、合作級、夥伴級。級別評定是能上能下的,如果外包商的服務水平下降、服務質量降低,就會被降級。級別管理是希望通過一系列連續的合同來加強銀行與外包商的合作關系,提醒外包商通過優質服務建立良好聲譽、獲得收益的重要性。
③ 簡述技術風險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客戶需求與方案變更風險
研發人力風險
外包合作風險
關鍵研發技術風險
關鍵物料風險
關鍵研發設備風險
關鍵工藝技術風險
法律法規風險
其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