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學技術發展是否已到瓶頸,人類還能繼續進步嗎
回首過往,在20世紀初,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出現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讓人類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使人類的科技飛速發展。21世紀初,物理學卻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准確來說是在基礎領域沒有較大的發現。難道物理學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嗎?莫非真的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被高等級文明鎖死。
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等待我們探索。諸如:物質是否無限可分,黑洞的內部情況,正反物質的對稱性破缺,多重宇宙和額外維度是否存在等等……
目前理論物理學發展的很迅速,可是現有觀測能力遠遠不能驗證當前的許多理論。無論是弦理論,還是關於黑洞的霍金輻射,都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上,還不能證實。正如前面所說,阻礙物理學發展的主要是人類的觀測能力。
不過,物理學的發展並沒有遇到難以逾越的瓶頸,並沒有走進死胡同,待時機成熟,將會產生新一輪物理學革命,到時候又會產生新的難題。宇宙中是否存在更高等級的文明,還尚未可知。至於「智子鎖死」這種低等級文明被高等級文明限制發展的想法,是未被證實的幻想。
㈡ 為什麼說 沒有科技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發展;科技發展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國家要真正強大起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要有強大的科技,有眾多高水平人才,這是國家發展的力量所在、後勁所在。沒有科技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發展;科技發展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一、准確把握科技發展的新形勢
新中國建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賀含歲大動力。
對於我國科技發展的這些突出成就,應當充分肯定,這其中凝聚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奉獻。這也說明,我國科技具備了較強的實力,為加快科技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但是綜觀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我們還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加快科技發展,是全面參與國際競爭並贏得主動的迫切要求。我國雖然已成為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科技發展還不能很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總體上看,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技術水平偏低,基礎和前沿研究比較薄弱,科技體制同經濟和科技發展不相適應。我國發展一直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西方國家限制對我國高新技術和產品出口的政策沒有改變,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也越來越突出。我們必須下大決心、花大氣力加快推進我國的科技發展,堅持自主創新,瞄準戰略必爭領域,搶占制高點,沖破外部封鎖,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二,加快科技發展,是搶抓機遇,實現經濟科技跨越式發展的戰略任務。當今世界正處於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初現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顯現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質科學、能源資源科技、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學與生物科技、生態環保科技、海洋與空天科技等領域,都醞釀著激動人心的重大突破,並將深化我們對人類自身和宇宙自然的認識,提升人們的科學理性,開辟生產力發展的新空間,創造新的社會需求,深刻影響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從根本上改變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面貌,催生以知識文明為特徵的新型人類文明。
新科技革命將依賴人類現代化進程和國際競爭的強大需求拉動,也必將與新興產業發展更加緊密融合、互相推動促進。全球將進入一個創新密集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我國來說,這既是重大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催化劑。我們注意到,西方各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同時,都在對本國科技和產業發展進行新的部署,開始了新一輪搶占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禪睜的競爭。當今世界發展的不平衡,科技發展不平衡遠遠大於經濟發展不平衡。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大幅增加研究開發投入老孫,把爭奪科學技術制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科技創新的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個重要特點和趨勢。
第三,加快科技發展,是貫徹實施「十二五」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隨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在加大,特別是耕地、淡水、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強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這些重大專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科技發展具有全局性影響和作用,對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國際地位具有戰略性、標志性意義。實施這些重大專項,有利於我們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機遇,促進重點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啟動實施以來,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對相關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我們要進一步凝練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加大核心電子器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寬頻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生物育種、新葯創制等重大戰略性產品研發力度。加快建設大型油氣田、大型核電、水污染治理等一批對產業發展整體帶動性強、對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等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國家示範工程。同時,還要緊緊把握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著眼於搶占科技和產業發展新的制高點,對重大專項進行必要的調整。
二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既代表著科技創新方向,也代表著產業發展方向,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佔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
經過認真研究論證,國務院去年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了明確部署: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設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這是我們立足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又緊緊把握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作出的抉擇。旨在搶抓機遇,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為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至關重要的是加強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決定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只有科技創新占據制高點,產業發展才能占據制高點。這一點關系我國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敗。
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幾乎是同步的。從這點看機遇是抓住了。但是從實施進展情況看,問題還比較突出。一是無序發展,一些地方熱衷於鋪攤子,重復投入、重復建設;二是缺乏核心技術,許多領域還處於起步和跟蹤模仿外國技術階段;三是條塊分割,科技資源分散,產學研脫節。具體到一些領域或產品,技術路線、發展方向還不十分清楚。例如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和最終目標是什麼,現在重點發展的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是不是最終產品,並不十分明確。混合動力車現在有了一些進展,但技術上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電動車開發剛剛起步,總體上還處於初級探索和跟蹤外國技術階段,主要設備和材料都依靠進口。發展新能源汽車下一步要集中解決哪些問題,包括技術路線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投入問題、政策支持問題,必須盡快明確下來。再如推進三網融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與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密切相關,當前還存在許多技術上的挑戰,需要在網路結構、網路核心設備、網路接入設備、網路帶寬、網路終端和業務方面加強自主創新,發展新一代網路基礎設施。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每一個領域都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必須選擇好方向和技術路線,第二要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的協同和集成能力,對具有戰略方向性關鍵共性技術,要集中資金和研究力量實施重點突破。正是這一點上,暴露出我國體制上的一些突出問題,各部門、各行業往往不能在國家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體制問題是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進一步深入研究,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合理布局,加強政策引導,增加政府投入,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合力,盡快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抓出成效,在這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
三是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國傳統產業規模大,總體技術水平比較低。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幅度提高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傳統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解決好的一個大問題。千萬不要以為有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可以忽視傳統產業。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無論是擴大就業還是改善人民生活,都不能沒有傳統產業,而是要大力提升傳統產業。即使實現了現代化,像我們這樣生產力水平多層次、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人口大國,也不能沒有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必須與科技緊密結合才有出路。特別是前沿技術的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展示了光明前景。改造傳統產業要與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結合起來。從趨勢上看,傳統產業與新興科技的融合正在不斷加深,若干年後許多領域將難分彼此。我們必須緊緊把握這一趨勢,注重利用新興科技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二者融合發展。例如在能源方面,我國是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我們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另一方面也要在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方面大力開展新技術研發,這方面潛力很大,也是當前的迫切需要。在製造業方面,我國是製造大國,但不是強國。「中國製造」總體上還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許多工業品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核心部件和重大裝備嚴重依賴進口。提高製造業水平,必須依靠科技,在新材料、新工藝、關鍵核心技術和技術集成等方面取得突破。還有農業,我國有13億人口要吃飯,土地資源有限,糧食安全始終是最大的隱憂。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別的辦法,必須依靠高科技改造傳統農業。農業的許多領域都與前沿科技聯系密切。如良種培育技術、轉基因技術等。2008—2010年,我國新型轉基因抗蟲棉培育和產業化全面推進,新培育36個抗蟲棉品種,累計推廣1.67億畝,實現效益160億元,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到93%,徹底打破了國外抗蟲棉的壟斷地位。這是我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取得的重大成就。除了新型轉基因抗蟲棉,轉基因抗蟲水稻、轉基因玉米也已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新型抗蟲、抗除草劑、抗旱轉基因作物以及抗病、品質改良轉基因動物研究進展加快。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一直為社會廣泛關注。我國這方面管理十分嚴格,在轉基因生物安全、安全評價、轉基因生物標識、轉基因生物加工、轉基因生物進口、轉基因產品進出境檢驗檢疫等方面,有一整套安全管理的法規體系。總之,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是我們走向現代化強國必須完成的一項重大任務。這方面,還要依靠廣大科技工作者做出貢獻。
三、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
基礎和前沿研究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基本規律的科學活動,是新知識的源泉,是新技術、新發明的先導,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往往會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以至推動人類社會發生變革。當代基礎和前沿研究,其深度和廣度日益拓展,學科分化與交融並進,先導性更加顯著,與技術創新的關系更加密切。20世紀以來,引發人類經濟和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新興產業,幾乎毫無例外地與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緊密相關。例如,量子論和相對論促成了半導體、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以及核能源和核技術的發展;DNA作為遺傳信息載體及其雙螺旋結構的闡明,奠定了遺傳工程和現代生物技術的基礎。當代技術革命的成果主要來自基礎研究的開拓。根據有關資料,美國企業申請專利的科學基礎70%以上來自政府支持的基礎研究,每一項新技術專利平均涉及兩篇基礎研究論文。
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沒有基礎和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自主創新就沒有根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花錢可以買來產品,但買不來核心技術,高技術含量的設備也買不來。原始創新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靈魂,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支撐國家崛起的筋骨。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基礎和前沿研究。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領導和參與制定的「十二年科技規劃」,到改革開放後對科技發展進行前瞻性部署,實施「863」、「973」等科技發展計劃,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再到制定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十分重視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對一系列領域進行了超前部署,相關領域的研究不斷向前推進。從1986年開始設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用於支持基礎和前沿研究。近年來中央財政投入一直在快速增加。基金設立之初為8000萬元,2006年為36.2億元,2010年增加到103.7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加30%以上。
但總體上看,我國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仍然較大。主要表現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在可能發生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上,基本上處於前沿跟蹤水平,真正由我國科學家率先提出和開拓的新問題、新理論和新方向很少;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許多重要產業技術對外依存度高,先導性戰略高技術薄弱,直接影響產業結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國家安全。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基礎與戰略前沿研究積累不夠、能力不強的問題逐步顯現,這些問題如果不抓緊解決,將成為制約我國長遠發展的新瓶頸。
對基礎和前沿研究,必須進一步予以重視和加強,同時要從國情國力出發,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要著眼於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緊緊把握可能發生革命性變革的重要研究方向,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對國家發展具有全局和長遠影響的關鍵領域,有效組織力量開展攻關,力爭在科學上取得原創性突破。近年來國際上在基礎和前沿領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展示了一些新前景。例如,在物質科學領域,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研究探索,很可能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一樣,引發新的物理學革命;對量子調控的研究和突破,可能引發信息、能源、材料等技術的革命性變革。在生命科學領域,對生命起源和進化的探索,開辟了合成生物學這一新領域,打開了從非生命化學物質向生命物質轉化的大門,可能引發人類健康、生物經濟和資源環境領域的產業革命,等等。在原有部署基礎上,我們還要重點加強哪些領域、怎麼調整部署,應盡快根據新情況組織論證,進一步明確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二要加大對基礎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礎和前沿研究投入占科技投入的比重。基礎與前沿研究具有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的特點,需要長期潛心研究、持續攻關。國家財政要對基礎和前沿研究提供長期穩定支持,保障研究的連續性、穩定性。三要依託高水平國家科研機構和研究型大學,建設一批多學科綜合交叉的科學研究中心,穩定支持和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潛心研究的優秀人才和團隊,提高我國基礎和前沿研究能力。四要改革評價體系,為從事基礎和前沿研究的科研人員營造一個能充分發揮自主性創造性、長期潛心研究的環境。並通過穩定支持,提高他們的收入,不斷改善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四、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科技要更好發展,更好地承擔起支撐和引領中國發展的使命,必須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要求。當前的突出問題:一是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還存在體制機制障礙。由於管理體制和評價導向的原因,許多科技人員還只求論文、樣品,目的是評職稱、晉級。二是宏觀科技決策機制和組織結構不合理,造成體制分割,有限的科技資源難以實現優化配置,科技資源短缺與閑置浪費並存,資源利用和投入產出效率不高。由於部門之間在科技決策上協調不夠,造成許多領域重復投入、分散投入,難以在國家整體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削弱了國家科技組織動員能力和協同集成能力,在一些戰略方向性和關鍵共性領域,往往不能集中資金和研究力量實施重點突破。三是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不少研究領域,中青年科研人員特別是處在研究工作一線的高水平人才難以脫穎而出。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緊緊抓住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這個核心問題,對我國科技管理體制、決策體制、評價體系以及科技系統組織結構、科技人員人事管理制度等,有步驟地系統推進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現代科技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作用,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第一,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企業作為生產經營的市場主體,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對產業和產品新技術發展創新最為敏感。只有企業主導技術研發和創新,才能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才能有效整合產學研力量,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來,也才能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要鼓勵企業合作研發關鍵共性技術,共同出資、共擔風險、共享成果。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政府從政策和投入上給予支持。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聯合共建工程實驗室和技術研發平台,鼓勵廣大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公共科技成果要向企業開放。以應用為目標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建立由企業牽頭實施的機制。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國家要在科技政策和經濟政策上給予更大支持,發揮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獨特作用。
第二,加快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一要加快轉變政府管理職能,釐清政府和企業、市場的職能分工。要把政府職能重點放到制定規劃和政策、創造良好環境上來。政府財政投入要重點支持基礎與前沿研究、事關國家全局的戰略高技術研究和事關民生的公益性科技研究,引導和支持企業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支持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二要建立科技決策、執行、評價相對分開、互相監督的運行機制。完善科技決策體制機制,特別要完善國家科技發展宏觀決策體制機制,完善科技決策專家咨詢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將國家戰略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轉化為科技研究創新目標的機制。科技管理職能部門之間要建立決策協調機制,避免多頭管理、分散投入。戰略規劃、政策制定與實施職能要適當分開。進一步完善和加強重大決策科學民主評議制度。建立跨部門的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強對科技部門、科技計劃、科研機構的績效評估和監督。三要加快建立科研設施和科研信息社會共享機制。國家投資建設的科研設施,不管建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還是國有企業,都要以非營利的方式向社會開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自有科研設施,也要以合理收費等方式向社會開放,為社會分享。加快建立國家科研信息開放和共享機制。國家支持的科研活動獲得的科技信息資料,能公開的要盡量向社會公眾開放,實現共享,提高科技信息、數據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復研究,從而提高國家和全社會科研投入產出效率。這也有利於廣大科研人員互相汲取和借鑒科研活動經驗教訓,有利於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高成就。國家科技投入產生的大量科技信息和數據,目前基本處於分散、擱置、甚至流失狀態,沒有充分利用起來。據我了解,歐美等國家都有系統的科技報告制度,把國家支持的科研活動產生的資料,包括研究目的、方法、過程、技術內容、中間數據以至經驗教訓,盡可能向公眾開放共享。例如美國現有的國防部AD報告、商務部PB報告、航空航天局NASA報告和能源部DOE報告四大體系每年公開科技報告60多萬份。美國航空航天局向社會公開的科技報告累計已達93萬份,每月公眾點擊超過2.3萬次。錢學森等多位科學家從60年代起就呼籲建立我們自己的國家科技報告體系,但迄今進展並不順利。
科研經費部門管理,科研活動分割封閉,也是滋生經費管理和學術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最近國家審計署審計發現,科研經費管理、使用和考核,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
第三,繼續推進科研機構改革。科研機構改革已經進行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績。實踐證明,科研機構改革,特別是應用技術研究開發類科研機構轉企改制,激發了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要繼續深化應用技術類科研機構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使其能更好地面向市場、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自主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對於關鍵共性技術開發,政府要加強規劃引導,並在投入上給予支持。從事基礎研究、前沿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機構,要加快建立現代院所制度,國家對這類科研機構要給予相對穩定的支持。要切實解決科研機構行政化的傾向。推進科研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實行以科研項目為載體的聘任制,實行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爭擇優、有序流動的管理辦法,使廣大科技人員充分發揮作用,促進科技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五、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
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不僅需要大批優秀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和專業人才,更需要數以億計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具有較高科技素養的勞動者。
更為重要的是,科技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個科學普及的民族,一個具有科學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機、有希望的民族。我真誠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僅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貢獻,也要積極參與科學普及工作。科學普及工作不僅是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這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勇於探索、追求真理,這是科學技術與生俱來的稟性,也是科學精神的實質。古往今來,許多先賢聖哲,為了追求真理、捍衛真理,不惜獻出生命。沒有這種科學精神,就沒有科學的發展進步,也沒有社會的發展進步。科學精神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才使我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精神,也已成為時代的文化精神。我始終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一方面,我們要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要以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並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在世界前列,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最重要的是加快發展教育,提高全體人民受教育水平。全面開展科學普及工作,這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於2006年制定實施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五年來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增加了一倍。科普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類博物館達到 582座,其中「十一五」期間新建成開放的155座,從新建館的絕對數和增長幅度來看,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國家。但總的看,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還遠低於發達國家,科學普及工作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要繼續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以農民和青少年為重點,在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城市社區全面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國家科普能力,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學文化需求,合理布局並加快科普場館等設施建設,加強管理,提高運營質量。有效組織動員全社會的科普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要大力繁榮科普創作,扶持原創性科普作品。鼓勵著名科學家及其他專家學者參與科普創作,努力建設一支專家學者和專業科普人員相結合的科普作品創作隊伍。
在普遍提高全民基本科學素養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國際競爭最根本的就是人才競爭。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大量培養造就德才兼備、具有創新能力、適應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並根據需要面向世界廣納人才。我國在海外的留學生是一支規模龐大的人才隊伍,要創造更好條件吸引他們回國工作。要努力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和社會環境。在科技領域,大力營造敢為人先、敢於創造、敢冒風險、敢於懷疑批判和寬容失敗的環境,鼓勵自由探索,發揚學術民主,提倡學術爭鳴。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氛圍。健全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堅定不移地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㈢ 沒有科學技術,人類只能幹什麼
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等等的遠古人類社會就是生活彎早在沒有科學技術的環境的,逐漸地發展到現游圓在,其實就是科學技術的發神鬧塌展史,真心再幫你期待採納,
㈣ 如果沒有了科技,人類會成什麼樣
假如沒有科學,那說明人類沒有發達的大腦,那也就和其它動物過的生活沒什麼兩樣了。
社會上習慣於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學技術,簡稱科技。實際二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衫念昌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預測。
中國的計算機、通訊、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業的迅速增長,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產業技術水平,促進了工業、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標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為人類提供了廣播、電視、電影、錄像、網路等傳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的載體。同時,它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永無止境的發展及其無限的創造力,必定還會繼續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貢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體系的不斷龐大。
作為科學技術變化、發展最高理論概括的科學技術哲學(自然辯證法)對現代科學技術的能動的反作用日益凸顯,現代科學技術日益社會化、體系化和復雜化都使得科學技術必須納入到哲學的視域中考察,哲學也就自然對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以往的那種把哲學排斥到科學技術之外的觀點應該得到更正。
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因歷史時期而不同,從技術領先到科學領先發展,從技術與科學分離到科學與技術精密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更加使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技術的應用開發之間的時間縮短,或扒尤其系統科學的誕生。
導致了自動化、計算機、通訊技術從科技到產業化的迅速轉化,而系統科學應用於生物醫學又導致高慶了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之間偶合,將迅速導致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的應用,從而導致個體化醫學、轉化醫學與醫療工程化系統的生物醫學與生物工業革命,使科學技術越來越凸顯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力。
㈤ 如何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發展科學技術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殲困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
㈥ 如果沒有科學技術,我們的生活不會有變化,對嗎
如果沒有科學技術,我們的生活不會有變化,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使人類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延伸.今天一切的現實生活,無不建立在科學技術的成就之上.
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為人類的生存、繁衍和發展提供了保障.舉例而言,沒有醫葯科學的進步,人類人口就不會有如此的增長,人類的平中明唯均壽命、健康程度就不會有今天的水平.沒有機械、電子、化學、核物理、生物、農業、氣象等科學的發展,就沒有今天人類的生活質量,也難以抵禦各類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威脅.
科技發展是人類生活發生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不說明,如果槐歷沒有科學技術,我們的生賣培活不會有變化
㈦ 沒有科學社會能夠發展嗎
意思:沒有科學,社會就不能進步,生活就得不到改善。
出自:《呼風喚雨的世紀》。
原文節選:1923年,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代。」八十多年後,這段話依然適用。
回顧20世紀的百年歷程,科學的確是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7)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怎麼辦擴展閱讀
《呼風喚雨的世紀》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者卜沒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開篇氣勢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話,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說明了一個事實: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作者弊旦借神話故事中神仙道士運用法力「呼風喚雨」的本領比喻20世紀與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課文連續運用兩個設問句首納,強有力地說明,正是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地「發現」和「發明」,才使神話中的「呼風喚雨」變為現實,使人類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闡明了科學技術對改變人類生活的現實意義。
㈧ 為什麼現在的科技那麼弱沒什麼發展
如今計算機的進步依然停留在卜擾壓榨傳統計算機容量極限的基礎上的。生物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依然停留在理想階段,還屬於「想得美」的做夢階段。都在說人工智慧的「白色恐怖」,但是,人類演技舉出的機器人,
連最最基本的圖靈測試,都通不過。理論物理:理論物理是整個科學神弊脊發展的基礎,但回頭看看,幾十年了,理論物理的發展卻沒有多大的進步,依然逃不出愛因斯坦他老人家的「手掌心」。航天領域:依然還是那些笨重的固
體和液體化學燃料推進,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在暗中觀察游滲我們,那看到每個射向天的火箭,可能都在嘿嘿傻樂吧:愚蠢的地球人。生物學領域:DNA就像是上帝劃定的禁區,如今的研究依然沒有實質突破;人類連自己的大腦到現在還搞不明白。
㈨ 高中畢業,但是我沒有什麼技術,找工作也難,怎麼辦呢
你好,針對您介紹的情況,建議您學門前景好的技術,有技術傍身,以後就業創業都是可以的。高中生肯定是以學技能為主,現在的確是藍領時代,只要你有技術就很吃香。那麼具體學什麼好呢?建議如下:
1、新能源檢測與維修專業
近年來國家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雖然現在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但這必將是後期的發展趨勢;而且現在學習這方面技術的人不多,導致目前新能源技師人才非常緊缺,到時候技術掌握扎實了以後發展前景是非常理想的。
2、汽車檢測與維修技師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師專業主要學習汽車一整套檢測與維修技術包含了發動機、底盤、傳動軸變速器等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 整車所有的線路、電控感測器的故障診斷與維修。同時還學習美容裝潢、鈑金噴塗等。
㈩ 如果沒有科學發展我們會咋樣
科技發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發展,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型沖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科學技術使我們擺脫了愚昧與落後,擺脫了大自然對我們的種種的限制,使我們的生命比誕生之初的人類之祖要長久了許多,使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做到視聽天下,悶孫使我們可以翱翔九天四海,使我們可以站在地球之外回望卜罩殲我們的地球。
現在我們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我們的生活中科技產品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從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大到飛機艦艇,小到我們生病時吃的一粒葯丸,這都是科技給我們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