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審計抽樣在實務中的應用
一、抽樣審計產生的背景及其基本概念 在傳統審計時期,由於企業的規模兄握和業務量相對較小,基本上能夠通過全面詳查的審計方法完成審計任務,即對企業所有經濟業務和會計憑證進行詳細核查,又稱詳查法,三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積極全球化的影響,產生了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出現,經濟業務急劇增長,詳查法效率低下、成本較高,不能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抽樣審計已經成為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手段。世界各國都相繼制定了本國的審計抽樣准則,我國於1996年制定並發布了《獨立審明塵態計具體准則第4號—審計抽樣》,一些企業也根據審計工作需要制定了審計抽樣的具體要求。 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項目過程中,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於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使所有抽樣單元均有被選取的機會,為審計人員針對整個審計總體得出正確結論提供合理基礎。 二、運用抽樣審計的必要性 1.實施抽樣審計是適應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需要。內部審計通過審計監督為企業提供服務,由於審計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一,經濟業務多樣,形成海量的經濟信息,如何系統、規范和科學的運用抽樣審計方法,規范審計抽樣工作,確定審計重點,發現問題和風險,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實現審計目標,成為創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之一,特別是企業集團公司和跨國公司,經濟業務和會計記錄多而復雜,審計人員要對所有的經濟業務和會計記錄進行全面的詳查是不現實的,不僅要求抽樣技術應對復雜和不斷變化的經濟業務,保證完成審計任務,更需要審計抽樣技術和方法適應企業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 2.抽激源樣審計符合成本和效益的一貫原則。審計工作有時效要求,也有審計成本和審計成效相適應的一貫要求,運用抽樣審計,可以根據審計的重要性原則,不必對所有的經濟業務進行全面檢查,通過恰當的運用審計抽樣,通過抓住審計重點,發現審計線索,對局部審計樣本的分析,進行審計檢查,便可推斷審計對象的總體特徵,利用有限的審計資源,收集審計證據,支持恰當的審計結論,審計工作高效、快捷,符合成本和效益的原則。 3.提高審計結論的可靠性。統計抽樣是根據概率論的原理科學地確定抽樣規模,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中存在偏離特定目標的差異符合審計人員所能接受的差異或缺陷的最大程度。抽樣說明審計風險是可預知的,也是可控制的,按隨機方法從審計總體中選出審計樣本,減少審計人員的經驗、職業判斷能力影響和主觀因素的影響,抽樣結果能夠客觀地反映總體特性,抽樣結果的有效性增強,因而其結果更科學、更可靠,但並不是認為統計抽樣就不需要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對於審計抽樣對象確定、估計誤差率等均需要審計人員運用個人經驗和職業判斷。 三、抽樣審計在具體事務中的運用 在實習過程中,企業開展了產品銷售情況的專項審計,該企業擁有石油焦、液化汽、丙烷、硫磺、環烷酸等十餘種自營產品,產生了7937個銷售訂單,全年累計銷售985956.605噸自營產品,193617.73萬元。面對訂單多、品種雜、數量大、審計時間緊的局面,只有運用抽樣審計的方法才能盡快找出審計重點和問題,有效地完成審計任務。 1.根據經營重點確定抽樣審計的對象 由於該企業主要產品基本為石油化工產品,大部分為系統內統購統銷,風險和重點主要來源於小部分自銷和外銷產品,確定自營產品為審計重點。充分利用現代化查證系統AIS強大的統計和查詢功能,迅速從十餘種自營產品中查找出自營產品中所佔比重最大的產品—石油焦,該產品2008年累計銷售336883.220噸,佔全年總銷售量的34%,根據重要性原則,將該產品作為本次審計的重要對象,按照內部控制制度的有關規定,重點進行檢查(見下表)。 2.通過分層抽樣確定審計對象的樣本數量 當年該企業營銷部門共簽訂石油焦銷售訂單227筆,其中:最大的銷售訂單量8900噸,最小的銷售訂單量37噸,為了確保抽取的樣本能夠更具代表性,兼顧到訂單數量的大中小情況,將訂單量劃分為0~1000噸、1000~5000噸、5000~9000噸的區間,每區間各抽取30%的樣本,共抽取樣本68個。審計人員根據分析和上述抽樣測試所發現的問題或線索,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採用判斷選樣的方法繼續實施實質性程序,並把檢查的重點放在出現問題概率較大,或問題性質較嚴重的業務和管理環節方面。 3.確定抽取的樣本 利用審計查證系統AIS中銷售管理模塊中銷售業務審計功能,調出當年該企業石油焦銷售單據的總體執行情況,審計人員在各銷售區間內按比例隨機抽取有關樣本,按照國際通行的抽樣矩陣(薩班斯法案)確定樣本量,即對每年發生1次的業務,抽1筆;每年1次以上至每月1次的,至少抽2筆;每月1次以上至每周1次的,至少抽5筆;每周1次以上至每天1次的,至少抽15筆;每天多次的,至少抽25筆。 4.檢查分析樣本,發現異常現象 按照該公司內控實施細則中《一般產品銷售業務流程》所規定的流程對抽取的每筆銷售訂單按照銷售業務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同時調出ERP系統中銷售管理模塊中銷售單據一致性程序進行逐一檢查核對,重點檢查銷售過程異常的現象。具體是在銷售單據一致性查詢中將「訂單單據日期」、「交貨單日期」、「實際發貨過賬日期」、「發票日期」做對比,查出異常的現象。 通過對抽取樣本的檢查,審計人員發現部分銷售業務發生時間順序不一致的現象,如:銷售訂單41367,合同簽訂時間是2008年1月14日,訂單創建日期是2008年1月17日,交貨單開出日期是2008年1月17日,實際發貨過賬日期是2008年1月1~2日,到款時間為2008年1月17日。這種異常現象的實質是先發貨而後付款的行為,違反了該公司關於「先付款,後發貨」的銷售政策。 審計人員根據這種現象發現了線索,擴大了檢查范圍,通過AIS審計查證系統「銷售單據一致性查詢」程序,快速地將這類現象的銷售訂單查出來,並進行了匯總,及時地反映了問題,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
Ⅱ 過程審核抽樣方案如何確定
過程審核抽樣方案可參考以下程序,並確定抽樣方案提供資料:
6.1 管理評審策劃:
6.1.1管理評審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出現下列情況時臨時召開:
a)出現重大質量事故,包括發生客戶的重大投訴;
b)質量體系發生重大變飢啟化時;
c)公司組織機構、產品結構、資源環境發生重大改變與調整時;
d)總經理認為必要時。
6.1.2管理者代表於二周前制訂【管理評審計劃】,經總經理批准後通知相關部門。
6.1.3相關部門按照計劃的要求收集/准備以下資料:
6.1.3.1管理者代表提供:
a)公司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及質量體系符合性、適宜性、有效性運行的報告;
b)管理體系文件修改情況及質量管理體系改進意見的報告;
c)上次管理評審中相關改進事項落實情況的報告。
6.1.3.2銷售部/國際貿易部提供:
a)市場開發、報價、送樣、訂單評審、交貨、客戶投訴和退貨、收款、客戶滿意度等工作情況的報告;
b)本部門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和改進意見的報告。
6.1.3.3技術工程部提供:
a)新品開發、項目進度等工作情況的報告;
b)現有產品工藝改進、工程變更、租世技術資料管理、工裝模具製作等工作情況報告;
c)設備設爛型如施管理情況報告;
d)本部門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和改進意見的報告。
6.1.3.4生產部提供:
a)生產計劃、生產控制情況、生產負荷、生產效率、安全生產、物料管理的有關報告;
b)物料管理、帳、卡、物一致性,盤庫、安全存量及物料品質現狀情況報告;
c)本部門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和改進意見的報告。
6.1.3.5采購部提供:
a)供應商開發、供應商管理、采購等工作情況報告;
b)本部門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和改進意見的報告。
6.1.3.6品質管理部提供:
a)進料、製程、成品檢驗、不合格處理等工作情況報告;
b)糾正與預防措施落實情況的報告;
c)文件\記錄管理情況報告;
d)量具校驗、客戶投訴處理、品質改進等工作情況報告;
e)產品專利申請、產品安全認證及產品實驗工作情況報告;
f)公司內部審核、第三方審核相關整改實施及客戶現場審核情況報告;
g)本部門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和改進意見的報告。
6.1.3.7行政辦公室提供:
a)員工招聘、培訓、離職、人員配置、考勤、多能工培養等工作情況報告;
b)本部門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和改進意見的報告。
6.1.4相關部門按照計劃的要求收集/准備各類資料,並於會議前一周交管理者代表審核。管理者代表 將各部門上報的資料進行匯編,形成正式的會議輸入材料。
Ⅲ 在控制測試中通常所採用的審計抽樣方法是什麼
1,在控制測試中通常採用的審計抽樣方法是:屬性抽樣。
2,屬性抽樣:是指根據控制測試的目的和特點所採用的審計抽樣,其目的在於估計總體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或偏差次數。
3,屬性抽樣歩奏:明確審計測試目標;定義屬性和偏差狀態;定義總體;定義抽樣單位;確定可容忍的偏差率;確定可接受的過度信賴風險;估計總體偏差率;確定初始樣本量;選取樣本;1實施審計手續;根據樣本推斷總體;分析偏差;決定總體的可接受性。
從歷史上看,審計方法經歷了從詳細審計向抽樣審計、從順查法向逆查法、從單一檢查方式向系統檢查方式、從手工審計向計算機審計、從賬項導向審計向系統導向審計再向風險導向審計等演進的幾種不同階段或層面。
測算下審計風險,計算出風險比例按照比例確定抽樣范圍和數量
一、單純隨機抽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 將調查總體全部觀察單位編號,再用抽簽法或隨機數字表隨機抽取部分觀察單位組成樣本。 優點:操作簡單,均數、率及相應鍵晌的標准誤計算簡單。 缺點:總體較大時,難以一一編號。 二、系統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 又稱機械抽樣、等距抽樣,即先將總體的觀察單位按某一順序號分成n個部分,再從第一部分隨機抽取第k號觀察單位,依次用相等間距,從每一部分各抽取一個觀察單位組成樣本。 優點:易於理解、簡便易行。 缺點:總體有周期或增減趨勢時,易產生偏性。 三、整群抽樣(cluster sampling) 總體分群,再隨機抽取幾個群組成樣本,群內全部調查。 優點:便於組織、節省經費。 缺點:抽樣誤差大於單純隨機抽樣。 四、分層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 先按對觀察指標影響較大的某種特徵,將總體分為若干個類別,再從每一層內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觀察單位,合起來組成樣本。有按比例分配和最優分配兩種方案。 優點:樣本代表性好,抽樣誤差減少。 以上四種基本抽樣方法都屬單階段抽樣,實際應用中常根據實際情況將整個抽樣過程分為若干階段來進行,稱為多階段抽樣。 各種抽樣方法的抽樣誤差一般是:整群抽樣≥單純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稿好鋒
希望採納
國標gb2828-1隨機抽樣方法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隨機抽樣、分層抽樣與整群抽樣。
1、簡單隨機抽樣:設一個總體含有N個個體,從中逐個不放回地抽取n個個體作為樣本(n≤N),如果每次抽取使總體內的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都相等,就把這種抽樣方法叫做簡單隨機抽樣。
2、分層抽樣:在抽樣時,將總體分成互不交叉的層,然後按照一定的比例,從各層獨立地抽取一定數量的個體,將各層取出的個體合在一起作為樣本襪散,這種抽樣方法是一種分層抽樣。
3、整群抽樣:整群抽樣又稱聚類抽樣。是將總體中各單位歸並成若干個互不交叉、互不重復的 *** ,稱之為群;然後以群為抽樣單位抽取樣本的一種抽樣方式。
4、系統隨機抽樣:當總體中的個體數較多時,採用簡單隨機抽樣顯得較為費事。這時,可將總體分成均衡的幾個部分,然後按照預先定出的規則,從每一部分抽取一個個體,得到所需要的樣本,這種抽樣叫做系統抽樣。
隨機抽樣,
從第一行第二列開始592不是,
後續符合要求的第一個數是089,後三位在300以內的分別是:
089、222、226、189、135
按系統抽樣
五個樣本,300/5=60,每個樣本中間編號差異60,抽查樣本分別為:
003、063、123、183、243
1.根據符合性測試的目的和特點所採用的審計抽樣通常稱為 ( C)。 C.屬性抽樣 2.以下在抽樣過程出現的各種失誤中,( A)屬於非抽樣風險。 A.由於將可信較程度確定的過低而引起樣本量過低 3.在下表所列情況中,關於未批准賒銷的情況屬於(B )。 B.信賴過度風險 6.注冊會計師欲從2000張憑單中按系統選樣方法選出25張作為樣本,確定的選樣起點為326,則抽樣間隔、所能選到的最小的憑單編號及最大的憑單編號分別是( D)。 D.80,16和1946
由於總體的個數較少,故應採用簡單隨機抽樣
故答案為:簡單隨機抽樣.
因為體系審核一般時間只有1~2天,要想全部審核完畢的話可能要3~4天所以只能採用抽樣方法。但不管哪種方法有幾點必須注意第一就是涉及到產品的必須要做好,一般量具管理、不合格品、過程式控制制記錄、現場作業指導書、區域劃分、客戶投訴等等重點肯定要查的。
就是所有的總量
Ⅳ 抽樣調查的一般步驟有
抽樣調查的一般步驟有:確定調查總體、確定抽樣框架、抽樣技術和樣本含量的確定、調查人員培訓與預調查、實施調查,收集資料、資料整理和分析。
6.資料整理和分析: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審核收集到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准確性,並將資料錄入相應的軟體,變成電子版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推斷總體的情況。
Ⅳ 審核抽樣的原則和方法
抽樣要遵循四項原則,分別是:目的性;可測性;可行性;經濟型原則。
方法:簡單隨機抽樣:一般的,設一個總體個數為N,如果通過逐個 抽取的 方法抽取一個樣本,且每次抽取時,每個個體被抽到的 概率相等,這樣的 抽樣方法為簡單隨機抽樣。
從一批產品的所有個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檢驗,並根據樣本的檢驗結果來判斷整批產品是否合格的活動,是一種典型的統計推斷工作。
簡介
抽樣檢驗方汪扒案(簡敗緩稱抽樣方案)是一套規則,依據它去決定如何抽樣(一次抽或分幾次抽、抽多少),並根據抽出產品檢驗的結果決定接收或拒收該批產品。在確定了一個抽樣方案後,可以計算具有指定質量指標(例如批不合格品率p)的一批產品被接收的概率,接收概率L(p)是p的函數,稱為抽查特性函數,簡稱OC函數,其圖形稱為抽查特性曲察陵模線)。
Ⅵ 產品質量審核中的抽樣檢驗的步驟有哪些
步驟如下:
1、確定產品質量審核間隔期。
2、確定產品質量審核抽樣檢驗地點。
3、確定產品審核樣本容量。
4、審核檢驗。
質量檢驗階段進行檢驗把關缺點
1、缺乏系統的觀念,責任不明,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容易扯皮、推諉。
2、在生產過程中缺乏預防,一旦出現廢品,就是「既成事實」,一般很難補救。
3、要求對成品進行百分之百的檢驗,而百分之百的檢驗並不等於百分之百的准確,而且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這樣做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對於某些產品來說,這種檢驗在技術上也是不可能的,或毫無意義的。
Ⅶ 2.【資料】審計人員對某企業的領料單進行審查,領料單編號為001至800,現決定用
&本章重點&Ⅷ 抽樣檢驗的方法有哪些
一.品質控制的演變
1.操作者控制階段:產品質量的優劣由操作者一個人負責控制。
2.班組長控制階段:由班組長負責整個班組的產品質量控制。
3.檢驗員控制階段:設置專職品質檢驗員,專門負責產品質量控制。
4.統計控制階段:採用統計方法控制產品質量,是品質控制技術的重大突破,開創了品質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質量管理(TQC):全過程的品質控制。
6.全員品質管理(CWQC):全員品管,全員參與。
二,品質檢驗方法
1、全數檢驗:將送檢批的產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檢驗而不遺漏的檢驗方法。 適用於以下情形:
①批量較小,檢驗簡單且費用較低;
②產品必須是合格;
③產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導致該產品產生致命性影響。
2、抽樣檢驗:從一批產品的所有個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檢驗,並根據樣本的檢驗結果來判斷整批產品是否合格的活動,是一種典型的統計推斷工作。
①適用於以下情形:a. 對產品性能檢驗需進行破壞性試驗;
b. 批量太大,無法進行全數檢驗;
c. 需較長的檢驗時間和較高的檢驗費用;
d. 允許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樣檢驗中的有關術語:
a.檢驗批:同樣產品集中在一起作為抽驗對象;一般圓棚來說,一個生產批即為一個檢驗批。可以將一個生產批分成若干檢驗批,但一個檢驗批不能包含多個生產批,也不能隨意組合檢驗批。
b.批量:批中所含單位數量;
c.抽樣數:從批中抽取的產品數量;
d.不合格判定數(Re):Refuse的縮寫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數(Ac):Accept的縮寫即接收;
f.合格質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縮寫。通俗地講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樣方案的確定: 我廠採用的抽樣方案是根據國家標准GB2828《逐批檢驗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來設計的。具體應用步驟如下:
①確定產品的質量判定標准:
②選擇檢查水平:一般檢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檢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況下,採用一般水平Ⅱ。
③選擇合格質量水平(AQL):AQL是選擇抽樣方案的主要依據,應由生產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確定樣本量字碼,即抽樣數。
⑤選擇抽樣方案類型:如一次橘州則正常抽樣方案,加嚴抽樣方案,還是多次抽樣方案。
⑥查表確定合格判定數(AC)和不合格判定數(Re)。
三、檢驗作業控制
1、進料(貨)檢驗(IQC):是工廠制止不合格物料進入生產環節的首要控制點。(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①進料檢驗項目及方法 :
a 外觀:一般用目視、手感、對比樣品進行驗證;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驗證;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學的、機械的特性,一般用檢測儀器和特定方法來驗證。
②進料檢驗方法:a 全檢, b抽檢
③檢驗結果的處理:a 接收; b拒收(即退貨); c 讓步接收; d全檢(挑出不合格品退貨)
e 返工後重檢
④依據的標准:《原材料、外購件技術標准》、《進貨檢驗和試驗控製程序》、《理化檢驗規程》等等。
2、生產過程檢驗(IPQC):一般是指對物料入倉後到成品入庫前各階段的生產活動的品質控制,即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對於該階段的品質檢驗,則稱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過程檢驗的方式主要有:
a. 首件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b. 過程式控制制與抽檢、巡檢相結合;
c. 多道工序集中檢驗; d. 逐道工序進行檢驗;
e. 產品完成後檢驗; f. 抽樣與全檢相結合;
②過程品質控制(IPQC):是對生產過程做巡迴檢驗。
a. 首件檢驗; b. 材料核對;c. 巡檢:保證合適的巡檢時間和頻率,嚴格按檢驗標准或作業指導書檢驗。包括對產品質量、工藝規程、機器運行參數、物料擺放、標識、環境等的檢驗; d檢驗記錄,應如實填寫。
③過程產品品質檢驗(FQC):是針對產品完工後的品質驗證以確定該批產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屬定點
檢驗或驗收檢驗。a. 檢驗項目:外觀、尺寸、理化特性等;b. 檢驗方式:一般採用抽樣檢驗;c.不合格處理;d.記錄;
④依據的標准:《作業跡明指導書》、《工序檢驗標准》、《過程檢驗和試驗程序》等等。
3、最終檢驗控制:即成品出貨檢驗。(Outgoing Q.C)
4、品質異常的反饋及處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車間立即處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則持不良樣板交主管確認,再通知糾正或處理;
③應如實將異常情況進行記錄;
④對糾正或改善措施進行確認,並追蹤處理效果;
⑤對半成品、成品的檢驗應作好明確的狀態標識,並監督相關部門進行隔離存放。
5、質量記錄:為已完成的品質作業活動和結果提供客觀的證據。
必須做到:准確、及時、字跡清晰、完整並加蓋檢驗印章或簽名。
還要做到:及時整理和歸檔、並貯存在適宜的環境中。
四、統計技術簡介(參見《統計技術應用指南》)
1、分層法:是運用統計方法作為管理的最基礎工具,目的是把雜亂無序的資料加以分門別類的歸納和統計。
2、調查表: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常用調查表來收集數據。如不良項目調查表、不合格原因調查表等。
3、排列圖:找出影響產品質量主要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它是根據「關鍵的少數、次要的多數」原理(即二八原理)製作而成的。排列圖有兩個縱坐標,一個橫坐標,幾個直方形和一條曲線。左邊的縱坐標表示頻數,右邊的縱坐標表示頻率(以百分比表示)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個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從左至右依次排列。
4、因果分析圖:是用於分析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一種圖表,一般從人、機、料、法、環、測等6個方面分析。
5、直方圖:(略)
6、控制圖:(略)
五、質量管理常用的工作方法和分析方法
1、PDCA管理循環
PDCA管理循環是質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把質量管理的全過程劃為P(plan計劃)、
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ion總結處理)四個階段。
第一為P(計劃)階段,其中分為四個步驟
(1)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
(2)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
(3)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
(4)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制訂措施,提出改進計劃,定出目標
第二為D(實施)階段:按照制訂計劃目標加以執行
第三為C(檢查)階段:檢查實際執行結果看是否達到計劃的預期效果。
第四為A(總結處理)階段,其中分二步:
⑴總結成熟的經驗,納入標准制度和規定,以鞏固成績,防止失誤
⑵把本輪PDCA循環尚未解決的問題,納入下一輪PDCA循環中去解決。
2、5W2H法 : Why: 為何----為什麼要如此做?
What: 何事----做什麼?准備什麼?
Where: 何處----在何處進行最好?
When: 何時----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完成?
Who: 何人----誰去做?
How: 如何----如何做?
How much:成本如何?
3、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又稱腦力激勵法,可以有效地識別問題的可能解決辦法和潛在的質量改進機會。一般應用在分析討論會議中,特別是QC小組會議 、質量分析會等。
在運用頭腦風暴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禁止批評:不準批評和反對他人的意見;
2.自由奔放:盡情地想像,自由地發言,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3.歡迎多提觀點:提出的觀點越多越好;
4.結合改善:與別人的意見相結合,不斷啟發和改善自己的想法;
5.如實記錄:對任何人的發言包括相反的意見都要如實記錄下來。一是獲得全面的信息,二是給人以重視感,從心理上感召他人多發表意見。
六、如何開展QC小組活動
1 QC小組的組建
①QC小組的定義:QC小組(Quality Control的縮寫)即質量管理小組。是指在生產現場或工作崗位上的職工自願組織起來,運用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開展群眾性的質量管理活動的小組,解決工作場所存在的問題,以達到質量改善的目的。QC小組是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
②QC小組活動的作用:A. 有利於開發智力資源,提高人的素質;B. 預防質量問題,並不斷地進行改進;
C. 有利於改善人際關系,強化團隊意識和質量意識,從而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
③組建QC小組的原則:A. 自願參加,自願結合是組建QC小組的基本原則; B. 由上而下,上下結合是組建QC小組的基礎;C. 領導、技術人員和工人三結合是組建QC小組的好形式;D. 事實求是,結合實際。
④QC小組的人數:QC小組人員不宜過多,一般3-10人為宜。
⑤QC小組組長的職責:A. 組織小組成員制訂活動計劃,進行工作分工,並帶頭按計劃開展活動;B. 負責聯絡協調工作,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小組活動情況,爭取支持和幫助;C.抓好質量教育,組織小組成員學習有關業務知識,不斷提高小組成員的質量意識和業務水平;D. 團結小組成員,充分發揚民主,為小組成員創造寬松的環境,增強小組的凝聚力;E.經常組織召開小組會議,研究解決各種問題,做好小組活動記錄,並負責整理成果和發表。
2 QC小組活動步驟
① 活動課題的選擇:選題范圍 :提高改善產品質量的課題;降低損耗的課題;優化環境的課題;改善管理的課題;提高職工素質的課題。
對選題的要求:堅持實事求是,先易後難;提倡大小課題相結合,以小課題為主;選題要具體明確;選題應選周期短,見效快的課題,一個課題一般應在3—6個月完成,最多不超過一年時間。
② 現狀的調查:通過調查表或其他形式,運用數據說話的方式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並確定解決問題的主攻方向,為設定目標提供依據。
③設定目標:制定的目標應是經過大家的努力可以達到的。
④原因分析:運用恰當的工具,把現狀調查的主要問題按人、機、料、法、環、測等六大因素,採用調查表、
因果圖、排列圖等恰當的工具進行分析,從中找出造成質量問題的具體原因,並確定主要原因。注意:在原因分析時,應召開小組會議,運用頭腦風暴法,發揮團隊的智慧,盡可能將原因一一找出。
⑤制定對策:一般以對策表的形式列出具體項目,在制定對策表時,應採用5W1H法,多問幾個為什麼。因此對
策表應包括:為什麼要制定對策(Why),達到什麼目標(What),在哪裡執行(WHere),誰去執行(Who),什麼時間完成(When)和如何執行(How)等。
⑥實施對策:按制定的對策或計劃執行。
⑦效果檢查驗證。
⑧鞏固措施: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並納入有關的標准、作業指導書、制度和規定之中,以鞏固已取得的成績,同時防止類似問題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