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檢測柑橘黃龍病的常用方法是什麼
中南農業科技開發研究所果樹黃龍病科研室介紹,檢測柑橘黃龍病的常用方法如下:
柑桔黃龍病的檢測是一個從傳統生物學向分子生物學、從定性檢測到定量檢測的發展過程。從觀察病狀,生物鑒定,電鏡與超薄切片技術,血清反應,到PCR反應等技術,對黃龍病診斷和檢測的研究,經歷了很長時間,取得很大的進步。目前,使用PCR技術診斷黃龍病,已達到快速、准確的定性與定量的要求。
1、田間診斷
研究柑桔黃龍病的困難,在於它的病原無法人工培養。因此,長期以來對黃龍病的診斷,主要依據典型的黃梢和葉斑駁症狀。柑桔感染黃龍病後,全年均可表現症狀,在田間以夏梢、秋梢發病最多,其次是春梢。新抽出的病梢, 其葉片不能正常轉綠, 表現均勻黃化或呈斑駁症狀。這樣症狀是十分明顯和較為特異的, 具有診斷的脊握價值。目前,主要選擇各個新梢的成熟期,特別是在每年的10~12 月秋梢成熟以後,症狀表現的最適期間,根據當年春梢葉片的斑駁症狀來診斷田間的黃龍病病樹,可以達到相當可靠的程度。但是,症狀的發展過程會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例如在果園管理不良、營養缺乏或其他病蟲危害嚴重的情況下,病樹若不表現典型症狀則難以診斷。這也是造成對黃龍病有種種混淆看法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症狀診斷必要時要與鑒別寄主(蘆柑) 的生物學測定相結合。
2、電鏡觀察
自1 977~1978年間利用電鏡與超薄切片技術,在柑桔黃龍病病樹葉片的篩管細胞內發現病原類細菌以來(柯1979、陳作義1979 1980),電鏡便成為診斷黃龍病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電鏡下,病原BLO的形態、大小及菌體的壁膜結構等特徵都能觀察得清楚,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但是,由於柑桔病樹體內BLO濃度較低,分布不均勻以及電鏡制樣採用的葉脈較小等因素的影響,電鏡對BLO的檢出率偏低,多在60~70%之間。近來,採用症狀明顯、老熟的葉片為材料,採用側脈代替中脈和縱切代替橫切韌皮部制樣,能夠有效地提高電鏡對BLO的檢出率。
3、血清學檢測
柑桔黃龍病病原屬於難培菌,僅限於感病柑桔韌皮部篩管細胞,含量低、分布不均勻,導致抗血清制備艱難。利用兔絲子成功地將黃龍病菌從柑桔轉到草本植物長春花上,黃龍病菌能夠得到比在柑桔樹體內更好的生長與繁殖,菌體濃度較高,為直接從長春花病株中提純黃龍病病原奠定了基礎(1986-通過、1987-回接)。從發病長春花粗提純黃龍病病原(柯穗帆野手 1988),以粗提純黃龍病病原為抗原制備了小鼠抗腹水,由於所提取病原的濃度和純度較低,該鼠抗腹水效價低,並伴有非特異反應,難以推廣應用(1989-提純)。隨後的研究表明,以類似方法制備的小鼠抗腹水盡管其效價有了較大提高,能夠比較准確的檢測發病長春花中的黃龍病病原,但是對未顯症或初顯症柑桔植株,以及部分具典型病狀的柑桔葉片的檢測並無血清學反應(1992 李德望)。有利用國外機構提供的多克隆抗體成功檢測柑桔黃龍病病原的報道(1993 張)。
國內對柑桔黃龍病單克隆抗體的研製並未獲得滿意的結果。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柑桔黃龍病組,曾以柑桔黃龍病菌粗提純物為抗原,篩選到二個雜交瘤細胞株(CF1 和CF2)能分泌抗黃龍病病原的單克隆抗體。採用免疫熒光法檢測,抗體能識別長春花和柑桔病株,前者產生強熒光反應,後者產生弱熒光反應,而長春花和柑桔健株以及長春花感染MIO(植原體)的病株均不產生熒光反應(田1998)。柑態嫌桔黃龍病的單克隆抗體多僅適用於免疫熒光檢測,尚難用於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所以單抗的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4、組織化學診斷
主要基於兩個原理,一是感染黃龍病菌的寄主植物,其韌皮部壞死細胞群或經化學染色後的愈傷組織,在熒光的激發下會形成特殊的熒光而加以診斷。如以透射式熒光顯微鏡觀察,健葉和病葉葉柄切片在熒光的激發下,木質部導管胞壁發黃色熒光, 韌皮纖維發綠色熒光, 但感染黃龍病的病組織切片, 在韌皮部中則可看到1~多個鮮明的黃色或黃綠色熒光團塊(壞死細胞群),但取樣必須是完全老熟的黃化葉片, 而且以病秋梢的結果最穩定,嫩梢、嫩葉以及感染黃龍病但尚未表現症狀的葉片,因未產生壞死細無法檢測(1987-直接熒);苯胺蘭作為熒光色素染色後,熒光顯微鏡下,病葉切片韌皮部愈傷組織會發出明亮的、不正常的黃綠色熒光,其強弱與症狀有關,斑駁葉熒光最強,其次為黃化後期缺素狀葉,健葉沒有或只有稀疏的幾點黃綠色熒光。其准確性同樣受取樣時間和取樣部位的影響,以夏梢和秋梢葉片轉綠而尚未充分老熟時取中脈切片染色觀察,准確性最高(1988-組織)。
二是韌皮部壞死細胞群或病原菌經化學染色後,能夠使壞死細胞群或病原菌與柑桔韌皮部篩管細胞分色,達到在光學顯微鏡下進行區分的診斷的目的。如番紅染色感染黃龍病的柑桔葉柄切片,顯微鏡下可觀察到韌皮部出現特有的紅色團塊,這種特徵性紅色團塊可以作為鑒定黃龍病的依據(1987-顯微鏡);以FBA法浸染新梢主脈或嫩莖切片,能使病原體與柑桔韌皮部篩管細胞分色,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病原的形態(1990 應用FBA)。顯微鏡觀察法方便直觀,但易受取樣部位、取樣時期和制樣方法(切片厚度等)的限制,容易造成漏檢,實際生產中少有採用。
5、生化指標診斷
用聚丙烯酞胺凝膠電泳法(PAGE)分析柑桔蛋白質種類上的差異,感染黃龍病的病株中,存在一種健株所沒有的特異性蛋白質,這種差異蛋白質與供試柑桔種類和症狀嚴重度無關,也不存在於類似黃龍病症狀的生理性病株中。因此,可憑借特異性蛋白的有無加以診斷。(1987-快速)。貢柑的黃龍病病株果實同工酶,缺少Rf=0.24的主酶帶,可能是貢柑感染黃龍病早期檢測的生化指標。(吉前華郭雁君梁廣堅姚金明,2007)。
6、 PCR檢測
(基因克隆與分析2002-琯溪/2000 DNA片段。1996-多聚、1998-診斷法。/PCR:1996-應用PCR、1998-Application、1999-Diagnosis、1999-快速、2003-沙田、2004-16S rDNA、PCR-SSCP、2005-廣佛手、2006-優化、2006-采樣、2007-不同引物、2007-野生、2007-孟祥春、2007-微芽、)
7、我們農民朋友最直接了當的檢測方法就是看到根不爛了、葉不黃了、果實可以成熟有經濟價值了,就叫治好黃龍病。
❷ 什麼是PCR技術
PCR技術是模擬體內DNA的天然復制過程,在體外擴增DNA分子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用於擴增位於兩段已知序列之間的DNA區段。在待擴增的DNA片段兩側和與其兩側互補的兩個寡核苷酸引物,經變性、退火和延伸若干個循環後,DNA擴增2ⁿ倍。
PCR的每個循環過程包括高溫變性、低溫退火、中溫延伸三個不同的事件:(①變性:加熱使模板DNA在高溫下(94℃左右)雙鏈間的氫鍵斷裂而形成兩條單鏈;②退火;使溶液溫度降至50~60℃,模板DNA與引物按鹼基配對原則互補結合。
3、延伸:溶液反應溫度升至72℃,耐熱DNA聚合酶以單鏈DNA為模板,在引物的引導下,利用反應混合物中的4種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按5'一3』方向復制出互補DNA。
(2)什麼是黃龍病pcr技術擴展閱讀
【技術原理】
DNA的半保留復制是生物進化和傳代的重要途徑。雙鏈DNA在多種酶的作用下可以變性解鏈成單鏈,在D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參與下,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復製成同樣的兩分子拷貝。在實驗中發現,DNA在高溫時也可以發生變性解鏈,當溫度降低後又可以復性成為雙鏈。
因此,通過溫度變化控制DNA的變性和復性,並設計引物做啟動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體外復制。
但是,DNA聚合酶在高溫時會失活,因此,每次循環都得加入新的DNA聚合酶,不僅操作煩瑣,而且價格昂貴,制約了PCR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發現耐熱DNA聚合同酶--Taq酶對於PCR的應用有里程碑的意義,該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溫而不失活,不需要每個循環加酶,使PCR技術變得非常簡捷、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術得以大量應用,並逐步應用於臨床。
【工作原理】
類似於DNA的天然復制過程,其特異性依賴於與靶序列兩端互補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變性--退火(復性)--延伸三個基本反應步驟構成:
①模板DNA的變性:模板DNA經加熱至90~95℃一定時間後,使模板DNA雙鏈或經PCR擴增形成的雙鏈DNA解離,使之成為單鏈,以便它與引物結合,為下輪反應作準備。
②模板DNA與引物的退火(復性):模板DNA經加熱變性成單鏈後,溫度降至50~60℃,引物與模板DNA單鏈的互補序列配對結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結合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於70~75℃,以dNTP為反應原料,靶序列為模板,按鹼基配對與半保留復制原理,合成一條新的與模板DNA鏈互補的半保留復制鏈重復循環變性--退火--延伸三過程,就可獲得更多的「半保留復制鏈」。
而且這種新鏈又可成為下次循環的模板。每完成一個循環需2~4分鍾,2~3小時就能將待擴目的基因擴增放大幾百萬倍。
【工作步驟】
標準的PCR過程分為三步:
1.DNA變性(90℃-96℃):雙鏈DNA模板在熱作用下,氫鍵斷裂,形成單鏈DNA
2.退火(復性)(40℃-65℃):系統溫度降低,引物與DNA模板結合,形成局部雙鏈。
3.延伸(68℃-75℃):在Taq酶(在72℃左右最佳的活性)的作用下,以dNTP為原料,從引物的5′端→3′ 端延伸,合成與模板互補的DNA鏈。
每一循環經過變性、退火和延伸,DNA含量既增加一倍。
現在有些PCR因為擴增區很短,即使Taq酶活性不是最佳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復制完成,因此可以改為兩步法,即退火和延伸同時在60℃-65℃間進行,以減少一次升降溫過程,提高了反應速度。
❸ 什麼是PCR技術PCR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PCR技術是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它可看作是生物體外的特殊DNA復制,PCR的最大特點,是能將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PCR技術的基本原理:類似於DNA的天然復制過程,其特異性依賴於與靶序列兩端互補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是利用DNA在體外攝氏95°高溫時變性會變成單鏈,低溫(經常是60°C左右)時引物與單鏈按鹼基互補配對的原則結合,再調溫度至DNA聚合酶最適反應溫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著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補鏈。
基於聚合酶製造的PCR儀實際就是一個溫控設備,能在變性溫度,復性溫度,延伸溫度之間很好地進行控制。
(3)什麼是黃龍病pcr技術擴展閱讀
PCR引物設計
PCR反應中有兩條引物,即5′端引物和3′引物。設計引物時以一條DNA單鏈為基準(常以信息鏈為基準),5′端引物與位於待擴增片段5′端上的一小段DNA序列相同;3′端引物與位於待擴增片段3′端的一小段DNA序列互補。
引物設計的基本原則
1、引物長度:15-30bp,常用為20bp左右。
2、引物鹼基:G+C含量以40-60%為宜,G+C太少擴增效果不佳,G+C 過多易出現非特異條帶。ATGC最好隨機分布,避免5個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參照。
3、引物內部不應出現互補序列。
4、兩個引物之間不應存在互補序列,尤其是避免3 ′端的互補重疊。
5、引物與非特異擴增區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過70%,引物3′末端連續8個鹼基在待擴增區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補序列,否則易導致非特異性擴增。
6、引物3『端的鹼基,特別是最末及倒數第二個鹼基,應嚴格要求配對,最佳選擇是G和C。
7、引物的5 ′端可以修飾。如附加限制酶位點,引入突變位點,用生物素、熒光物質、地高辛標記,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碼子、終止密碼子等。
❹ 什麼是pcr技術典型的pcr技術分為幾個步驟
Pcr技術是指DNA的體外擴增技術,也叫DNA多聚酶鏈式反應,該技術分為變性、復性和子鏈延伸三個步驟,變性是高溫下DNA解開雙鏈,復性是DNA模板鏈與引物配時,子鏈延伸是按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子鏈。
❺ 什麼是PCR主要的技術步驟是什麼
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縮寫,它是體外酶促合成特異DNA片段的方法。這一灶蠢消方法的要點是合成兩個分別互補於待擴增DNA片段隱知兩端的小片段引物,在含有引物、待擴增DNA模板核苷酸底物和DNA多聚酶的反應體系中DNA復制反復進行,在短時間內可以取得大量擴增產物。其原理是寡聚核苷酸鏈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模板延伸,合成兩個與靶DNA兩側序列互補的引物,在體外進行靶DNA的重復合成。
主要的技術步驟是:
(1)DNA變性 加熱使靶DNA序列雙鏈解離成單鏈DNA。
(2)引物與靶DNA退火 適當降低溫度,使兩個引物分別結合成靶DNA兩條的3′末端向5′末端延伸。
(3)引物延伸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引物檔罩沿著靶DNA3′末端向5′末端延伸。新合成的DNA鏈在變性解離後,又可作為模板與引物雜交,並且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引導合成新的靶DNA鏈。如此反復進行以上3個步驟,即可使靶DNA片段指數性擴增。
❻ PCR技術是什麼
PCR技術的基本原理:
該技術是差衡鉛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存在下,依靠於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應。DNA聚合酶以單鏈DNA為模板,藉助一小段雙鏈DNA來啟動合成,通過一個或兩個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與單鏈DNA模板中的一段互補序列結合,形成部分雙鏈。
在適宜的溫度和環境下,DNA聚合酶將脫氧單核苷酸加到引物3´-OH末端,並以此為起始點,沿模板5´→3´方向延伸,合成一條新的DNA互補鏈。
PCR技術的應用:
PCR技術攔爛首次臨床應用就是從檢測鐮狀細胞和β-地中海貧血虛好的基因突變開始的。
PCR在醫學檢驗學中最有價值的應用領域就是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理論上,只要樣本有一個病原體存在,PCR就可以檢測到。
PCR技術不但能有效的檢測基因的突變,而且能准確檢測癌基因的表達量,可據此進行腫瘤早期診斷、分型、分期和預後判斷。
❼ pcr是什麼意思 怎麼理解pcr是什麼意思
1、PCR是聚合酶鏈式(PolymeraseChainReaction)反應的簡稱,是一種將幾個或幾十個拷貝數DNA片段擴增至上百萬份拷貝的方法,這是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PCR技術的影響卜輪純不僅僅局限於生物科學領域,幾乎人人都可以感受到PCR所帶來的改變,在親子鑒定以及犯罪調查中PCR技術便有廣泛應用。
2、PCR可以被認為是與發生在細胞內的DNA復制過程相似的技術,其結果都是以原來的DNA為模板產生新的互桐纖補DNA片段。細胞中DNA的復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參與復型咐制的有多種因素。PCR是在試管中進行的DNA復制反應,基本原理與細胞內DNA復制相似,但反應體系相對較簡單。
❽ 什麼是PCR技術
PCR技術也就是基因擴咐嫌增技術,它是通過基因擴增儀,在細胞外進行DNA復制,由1個DNA分子增加到2個,然後依次增加到4個,8個…,使分子數目呈幾何級數增加,以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的DNA,供研究用的一種技術。
PCR技術的出現,使生物學的研究一大突破。在PCR技術問世之前,人們無法查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因為這種病毒在感染者體內的含量很少,衡橘手且難於培養。在PCR技術問世之後,可將愛滋病病毒的核酸進行擴增從而查出受感染者,並可研究治療方法。
PCR技術已經在分子生物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預知,它在遺傳病診斷、治療,在動、植物育種,以及在司法破案等方面,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