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
如何上好信息技術理論課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技術課程,理論是基礎,操作是關鍵,雖然都很重要,但是理論課本身就是枯燥無味,而且有的概念很難理解,對於學生來說,上課時的興趣很低,有的學生甚至出現抵制情緒,有的學生乾脆就拿講話打鬧,對老師不聞不問。
如何上好信息技術的理論課呢?我們信息技術老師一直在尋找最佳方法。
看了「有效學習指導」,有所感悟,總結如下。
一、 學生喜歡在機房上課,喜歡自己動手,我們就把理論課上成操作課。 如果機房有網路,我們可以把教學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在網路中尋找答案。網路的答案不可能是一致的,可能好幾種,這時,讓學生自己總結最好最准確的答案。這樣,一來讓學生熟悉網路操作;二來學會在網並帆絡中搜索重要信息;三來學會對信息甄別,選擇;四來自己總結的概念會更容易掌握和理解。這樣的課我認為學生更容易接受,更感興趣,一舉多得。
二、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相結合,把原本死板的概念講解的生動有趣。 在「班班通」的時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日益成熟化,合理運用白板技術的生動效果,再利用多媒體將概念生動化、簡單化,在視覺、聽覺多種方面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碰跡一目瞭然,認識深刻。
三、 自主閱讀後,用問題競答的方式強化知識點。 我喜歡看《一站到底》,我相信很多學生也是非常愛看的,為什麼呢?因為在緊張的競答中能夠激發一個人的潛力、記憶力。在課堂中我曾這樣教學,不給知識點,不劃范圍,自主閱讀課題幾分鍾以後,進行《一站到底》式競答,出的題目並不局限於課本知識,但是圍繞本節課的主題進行擴展,有基礎題,有提高題。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讓學生在競賽中提高自己,學生興趣非常濃厚。何樂而不為呢? 四、 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當老師。
在我的笑蔽並課堂上,學生有時候也有體會當老師的滋味。理論課比較難上,學生不愛聽,對於他們的這個態度,我會讓最不愛聽的同學准備下一節理論課,我對他的要求是: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只要你能把知識點講解清楚,讓你的同學能認真聽你的課,我就拜你為師。其實這種方式很多人看起來不理解,為什麼讓不愛聽的同學上課?因為我認為一般來說不愛聽有兩種情況,一個是根本聽不懂,一個是老師講解的不好,他認為沒必要聽;前者如果不讓他體驗一回,他會越來越不懂;後者有時候有更好的教學方式;在這種課堂中,作為老師的我我在觀察「小老師」上課的同時,一邊向他們學習他們的優點,一邊反省自己在教學中的失誤;作為「小老師」,要想讓同學能聽懂他講的知識點,首先必須自己弄明白這個知識點以及擴展知識,課堂上氛圍、紀律、整體把握,都能讓他感覺到老師的不易。所以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上課的「小老師」,我相信都有非常多的收獲的感慨。
總而言之,所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要在實踐中運用落實,靈活的運用各種方法,給學生更多的是自由,老師更多的是引導和指導,把課堂還給學生,可能對他們以後有更深遠的影響。
㈡ 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
第一,教者應在課前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即備好每一節課。教學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⑴教材。教者應充分研讀教本、解析教學內容、把握學習目標、提煉重難點,完成教學內容的再生成。⑵心境。教者應設想一下課堂氛圍以及課堂上師生之鄭洞芹間狀態的可能性。⑶學生。教者應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做一個了解。⑷導入。教者應盡可能的為自己的課設計一個精彩的開頭,以便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好似在一開始就用一根線把學生都拉緊了、拉到課堂上來保持學習的熱情。通常情境教學法是個不錯的選擇。⑸方法。教者應根據學校條件、學生特點、顫畝目標和內容的要求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法、學法。⑹設問。教者應認真設計課堂的問題、分析可能出現的回答,最終還要將其引到目標答案上。⑺層次。教者應根據一個班級學生整體的層次選擇教學模式。⑻訓練。教者應精心准備當堂訓練的內容促進和鞏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⑼語言。教者應應充分考慮到如何表述才能更科學准確、更富感染力、更能讓學生接受。⑽板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絕大多數圍繞電腦屏幕,但板書也不是毫無用處,所以教者應考慮到本節課是否要寫板書、寫什麼內容、怎麼寫(寫在什麼位置、寫多大字……)等等。⑾課件。課件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不可或缺。如果是理論知識較集中的一節課,教者可以通過課件多通道的向學生傳達豐富的信息;如果是操作性較強的內容,教者可以利用課件做範例,也可以利用課件作為支持學生學習的幫助等等。總之,適合的課件會使課堂更加豐富。⑿小結。教者應提煉出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學生要注意的地方等等,在一節課結束前向學生呈現,以便於學生對這節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第二,教者在課堂上實施教學步驟時首先要能控制課堂、保證課堂的紀律。因為沒有紀律會導致低效甚至無效。學生坐在電腦前,因為好奇或者好動,總是會敲敲滑鼠、按按鍵盤、調調顯示器;機房比教室寬敞,學生覺得教師離自己較遠,又有顯示器為其遮擋,所以容易「不安分」,走神或做小動作。教者就需要避免停留在某一個角落,要盡可能多的走動和到更多的學生身邊去。一旦發現有學生在做與課堂上學習任務無關的事,應盡快去提醒他。其次教者應合理分喊畢配課堂上的時間,一要避免寶貴的課堂時間無故浪費,即要保障課堂的充實;二要盡可能地把時間留給學生,也就是說教師少講學生多練,多安排學生的實踐時間。再次,要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多通道的呈現信息,促進學生對信息的吸收。最後,教者還應注意自己的語言、神情和體態。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信息接收。
第三,課堂教學中一應要有評價和反饋。形式可以多樣,可以選取學生的作品先讓作者自己評再讓大家來評,可以呈現兩個作品讓兩個作者互評讓大家比較,也可以教者進行點評,等等。
㈢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術課
德興市銅都中學 馮華芬 初中的信息技術課,一般開始時都是些理論課。教師在講解這些課程時,感覺講得特累,學生也聽得特累。學生本來對計算機挺感興趣的,可是開始就受到了挫折和打擊,經常聽得滿頭霧水。什麼是信息?計算機的組成有渣前哪些?計算機有哪些應用?計算機又是如何工作的?等等。這部分知識內容既沒有網路世界的繽紛多彩,學習過程中學生也體驗不到在使用工具軟體中的創作激情和作品獲得成功後的喜悅。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遠不及能帶給他們創作激情的應用軟體,更不能與掌握後能讓他們在網上盡情暢游的網路知識的熱情相比。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自身這幾年的一些教學經驗來談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理論課的一些教學方法,以期能有「拋磚引玉」之效。1、讓理論課變得更通俗易懂 要使理論課變得通俗易懂,首先得採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在講"認識信息世界"時,闡明"信息"的含義是比較重要的,又較為困難。我查閱了資料,找到對信息的科學定義:信息是人們感知到的各種刺激中所包含的內容。由於科學定義是為研究問題方便而設的定義,而通俗定義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定義,只是應用的場合不同而已。雖然教材上採用的也是通俗定義,但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解說。於是,我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通俗和科學定義的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講硬體五大邏輯部件中的i/o(輸入/輸出)設備時,我利用攝像頭(電腦眼)的攝像功能把自己的形象攝入電腦並列印出來。學生驚奇、開心不已,紛紛要求也來"拍照留念"。於是我不失時機地問:攝像頭是哪種設備?學生:「輸入。」我又問:「列印機呢?」學生:「輸出。」最後我問:「誰能概括輸入輸出的判別方法?學生一同回答:「能把電腦外的東西(信息)『放進』電腦里的設備是輸入設備,把電腦里的東西(信息)『拿出來』的設備稱為輸出設備。」 通過將理論知識進行通俗轉換,既讓學生學到了書上的知識,又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學生對信息技術理論課的興趣一下子就建立起來了。因此我認為通俗扮梁消簡單的語言是上好信息技術理論課的重要基礎。2、讓理論課變得更「有趣」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適當引導,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對於理論性的知識,老師可以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探索、去研究,這時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的問題探究提供廣泛的、相關的學習資源。這里的學習資源既包括有關的書籍、課件、網路資源、實物等有形的物質資源,也包括為學生提供教師自己的實踐經驗、心得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資源,並非將各種形式的材料堆砌在學生面前,而是要針對某一主題,對資源進行設計,確定某一學習主題所需要的資源,並將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分類後再提供給學生。 比如在計算機硬體組成的學習中,我除了准備相關的文字材料、圖片、課件和計算機硬體外,還把一台已不能適應現在系統運行要求的低配置計算機主機箱打開來讓學生去體驗硬體的各組成部件實物秀。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對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有感性的認識,也讓理論課變得更「有趣」。從而使得學生的知識更加牢固。3、讓廳知理論課更有針對性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更有針對性。 一般最常用的是任務驅動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帶著任務或問題再去學習去尋找答案。信息技術課堂尤其是操作型的課堂多是使用這種模式。有的理論課也是可以按照這種模式設計的,比如《操作系統概述》,其內容涉及操作系統的功能、發展狀況以及常見操作系統的學習,若是採用理論講解模式則比較枯燥無味。如果將其中的知識點進行任務分解,學生根據事先分好的學習小組探究學習本節內容,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於知識點較多的內容,也可以設計成搶答式。讓敢於接收挑戰的同學站起來「接招」老師的問題。問題答案可以設計成短小精悍,便於快速作答。針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由教師指出其中的錯誤,實現較好的效果。 對於那些較繁雜的知識點,可以設計成習題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需要學生首先預習或自主學習課程內容,然後教師將知識點設計成「填空題」、「連線題」、 「判斷題」、「計算題」等習題,讓每個學生都熱情參與,學習效果較好。例如,筆者是利用「填空」形式來學習《認識信息世界》中信息的特徵的,教師首先將描述物質特徵的一系列詞語列出,如可燃性、共享性、無色無味、揮發性、時效性、……,(此處不可讓學生總結信息的特徵,因為陌生,學生很難說出信息的一些特徵名詞,容易造成跑題耽擱時間)教師通過向學生描述「時代超市」相關事例由學生思考從教師事先列舉的詞語中找出符合信息的特徵的名詞來。 總之,信息技術理論課應該以人為本,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加強學生獲取、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為目的,以培養素質全面,適應社會,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為長遠目標。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於任何形式,多開渠道,廣開思路。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理論課變得更通俗,更有趣。
㈣ 如何教好初中信息技術
A.淺談講好初中信息技術課
初中信息技術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學指導思想面對學生。做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師要以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方法培養、教育好學生。所以教師如何教好信息課,學生怎樣學好信息課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
初中七年級把信息技術課作為選修課,編寫了信息技術教材。在新教材中含概了當今世界流行的軟體:Windows98操作系統、用於文字處理的Word、用於數據處理的Excel、幻燈片製作的PowerPoint、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用於網路漫遊的Internet、網頁製作工具FrontPage Express等信息技術軟體。這本書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根據市教研室教學計劃安排,要切合本校教學實際,安排好信息技術課。如何上好新學期初中信息技術課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 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個軟體教與學的特點。由教學生「學會」變成教學生「會學」,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課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知識和學習實踐中自我篩選和設計目標,自己尋找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以及自我管理學習過程的能力。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學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對課本中Word、Excel等十餘個軟體逐一操作,對使用過程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預見學生會出現的問題逐一記錄下來,在講課和上機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指導。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對每個軟體按課本要求,只介紹部分主要功能,其餘的放手由學生自己去大膽使用。作業布置得靈活,學生們做的有的比書本或教師要求的更好,這就開發了學生潛能。由原來的教學生「學會」使用各個軟體變成教學生「會學」,會探求各軟體中包含的各項功能。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學習知識會更主動、興趣會更濃,培養好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今後自己學習、迅速掌握新開發的軟體有很大好處。
二、根據學校機房計算機的配置上好信息課。充分利用現有設備提高學生整體水平。
我認為提高學生素質並不僅僅是依靠先進的計算機所能給予的。換句話說光憑先進的計算機設備而不注重信息教師自身的努力是培養不出高素質學生的。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中要根據本校自身實際,盡量講好各個軟體,但不能求全,以免光片面強調硬體因素,使本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水平受限。根據學校機房計算機的配置情況,上好信息課。要把那些又能講、又能練的軟體講好、練熟。對那些學生機無法使用的軟體,點明要點,在教師機上進行演示。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機房計算機配置的不足,使全體學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針對當前各班學生的差異、存在的具體問題加強各個環節的教學研究。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全體學生掌握信息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差異是實際存在、不可避免的。那麼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如何做到上好這門課程,使學生整體素質都得到提高呢?
我們認為這需要加強教學中各個環節的研究。從電子備課、課堂講解、上機訓練、個別輔導、布置作業等。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備課、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學好所講的內容,掌握重點、排除難點,又要靈活處理好問題,這在上機課中是經常出現的,象機器出現故障,軟體設置出現問題,學生操作不當等,處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學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達到教學目標。
上機中為了減少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差距,可以把學生分成好、中、差幾類,對學生進行輔導時,真對三類學生給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學生上機操作過程中,沒有計算機液晶投影儀這類高檔設備教室網路軟體情況下,只憑信息課教師一人是不能照顧到全體學生的,這個時候要充分發揮那些計算機特長生的優勢,輔助教師完成為同學排除障礙,指導其他學生具體操作等工作。利用他們的優勢,讓他們帶動差生,互相協作、共同進步。通過課堂45分鍾讓全體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識。課上知識扎實了,課下才有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逐步積累,以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水平。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現在的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一般在學校都擔任七年級信息技術課教學、計算機特長生培養和計算機房管理以及學校資料列印等多項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在教學實踐中也就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接觸到許多新思想。在新學期開學伊始,就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新的教學思想和摸索出經驗都逐步積累下來,不能應付過去就完了,可以作筆記或者寫論文等形勢。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通過全學年教學實踐自身的知識積累就能掌握一手全面、豐富的教學套路。就能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水平,培養出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
信息技術是創新最活躍的領域,特別適宜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通過信息技術課入門教學,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鑽研能力。搞好課堂教學、上機訓練等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質。
B.對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中學計算機教育也在正在蓬勃發展,不斷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提高未來建設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能力和科技意識,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本人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精心安排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誇美鈕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導入方法進行導入課堂教學的。
1、問題式
帶著問題去學習,能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問題式導入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惑學習新課內容,在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中解決問題,從面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比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這一節時,在導入中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① 計算機有哪些本領?② 計算機的特點有哪些?③ 計算機是怎樣工作的?④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計算機?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書本介紹的內容,逐個解決問題,從而很好地掌握本課內容。問題式導入的第二種形式是在新授內容之前,直接向學生提出本堂課需要學習的內容,開門見山,重點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學中,一上課就開門提出本堂課需要掌握的內容。① 用拖放法復制或移動文件。② 用拖放法刪除文件。用這種方法導入,使學生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有的放矢。總之,問題式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目標明確,抓住重點,激發興趣。效果也比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導入也就是能過課件的演示進行導入課堂內容,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學WORD賀卡製作這一課時,先通過電腦演示幾幅精美的電腦賀卡,當學生邊欣賞邊贊嘆時,我趁機插入:「同學們,這些賀卡美不美啊?它們都是通過WORD製作出來的。其實很容易,你們只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也能設計出一幅幅美麗的賀卡。」學生的學習激情與興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進行FRONTPAGE網頁製作教學時,我挑選部分以前學生製作的比較優秀的個人網頁展示給學生看,當同學們看到或精美或生動活潑的網頁時,都非常羨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製作出類似的網頁,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得以迸發,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學習態度,從而為下面的學習鋪平了道路。
3、對比式
將以前學過的知識同即將要學習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突出新授內容的優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進行「EXCEL圖表的建立與編輯」教學時,我將文字、表格、圖表三種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點後轉換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後再展示出圖表形式的信息,讓學生通過三種形式的對比,強烈感受到圖表形式的優點:形象、清晰、一目瞭然。從而引出學習圖表的目的與好處,明確學習目的。所以說,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
二、教師大膽放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喜歡把每一個內容講得細細道道。這種做法是本人認為不妥。其弊有四點:1.無法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容易形成被動學習。2.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擴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課堂氣氛不活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難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本人認為在教學中應該留有讓學生想像的空間,教師應大膽放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電腦繪畫的教學中,經過分析教材發現:畫圓,畫矩形,畫圓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樣的。於是我只詳細講解了圓的畫法,而矩形,圓角矩形,在課堂教學中只提了一句,方法與畫圓一樣。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由畫圓的方法自學掌握其它兩種圖形的畫法,達到觸類旁通的作用。還比如說,在《上網瀏覽》教學中,由於這一課內容較多,學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內容比較困難。其中,通過搜索引擎進行網上搜索是一個難點。於是,本人在開始授課時沒有把網上搜索這一內容放進去,先把網址的填寫和網頁的瀏覽講解完,然後讓學生操作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訪問某個網站但又不知道在哪個網站上,網址是什麼?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先動腦筋自己解決。能解決最好,如果無法解決,大家討論,最後由教師總結一下。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破了難點,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講解網頁修飾這節內容時,可先展示一個已經修飾好的網頁,並讓學生與上一班級製作的網頁相比較,從而提出任務一:給網頁添加背景、修改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學生可以通過「幫助」、網頁學習網站等獲得操作信息。學生因為已經學過word字處理軟體,任務一很容易就完成了,於是再展示一個網頁進行比較,並提出任務二:給網頁添加圖片、動畫、音樂、水平線等內容。教師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指導學生使用在word中已經學習的方法去操作以達到知識的遷移。最後教師總結。在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個個都帶著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把自己的網頁裝扮地五彩繽紛,個性十足。在總結中同學們紛紛發言,搶著說出自己得出的結論和體會,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事實證明,學生在這種活躍、輕松的氣氛中學習、探索,他們的大腦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是十分扎實的。同時,他們的主體意識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所以說,大膽放手,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運用科學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就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般可採取的教學方法有「吸引教學」法、「實例操作」法和「任務驅動」等,堅持「以用為主,培養能力」的原則,使學生在應用計算機完成操作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親身體驗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到了探索、發現、創造與成功的喜悅,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這對於培養有較強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教師把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圍繞如何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進行的,教師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更容易使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比如有一節內容是講Word中的圖文框、文本框、圖片和自選圖形的使用,按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紹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將所有內容設計為製作—副圖片這一具體的任務,教師通過講解如何製作這幅圖片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教學時,重點難點突出,而且授課順序就是製作圖片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順理成章、輕松自然。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還有利寸: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教學中,如果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容易疲勞,也容易養成上課就等著老師教的依賴心理。如果每—節課都給學生下達—個具體任務,學生在思想就有—種必須完成任務的緊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嘗試,去創造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從而充分激發起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但要注意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會造成兩極分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還要注意根據學生的特點,盡可能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實用性、可行性的任務,使學生願學、愛學、樂學。
四、培養信息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所不可忽視的內容。信息技術教育要著眼於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是信息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教育相當大程度-上是讓學生記憶各種知識(信息)。這種低效率的教育已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知識爆炸式的增長,並且迅速更新換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需求。可以說,在信息時代,信息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體系。除了吸收傳統技能的精華外,應強調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各種教學手段,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向學生提供「資料庫」,讓學生到「資料庫」中去獲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學生利用「資料庫」中的各種各樣的圖片、表格,經過處理,完成一份圖文並茂、精緻華麗的電子賀卡送給老師,有的學生製作課程表、值日表、通訊錄來管理班級。也許有的學生運用筆和紙進行學習的能力不如別的同學強,但他們分析、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卻高於其它同學,這正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在。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質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識,學習計算機的動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就一定會對增加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順利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採取多種手段,及時鞏固課堂知識。
1、少講多練。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重在操作的課程。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塗,講了一節課不如操作10分鍾。所以本人認為,在許多需要操作的課程中,應注重少講多練,通過精心導入,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然後新授學習內容和方法。最後鞏固練習。其中,導入和新授的時間應該壓縮在15分鍾左右,餘下18分鍾到20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上機練習。達到鞏固,熟練和提高的目的。2、分段教學。在教學中也可採取分段授課,分段練習的方法,教師先講授一段知識,然後讓學習練習,完成後再講授下一段知識,再讓學生練習。通過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及時吸收教學內容,及時消化。教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數據的幾種插入與復制方法,然後提出任務,要求學生根據剛學的知識完成幾步操作練習。讓學生馬上吸收、消化這些知識。然後再繼續下面的數據的移動與刪除等教學任務。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非常順利地接受新知識,而且也比較容易消化知識,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很理想。 3、運用多媒體課件,鞏固知識。這種手段主要是針對一些知識性課程。這一類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一些微機的基礎理論知識,比如《認識計算機》、《初識WIN98》等。理論性較強。這些課程中知識的鞏固,如果採取一般的方法,是單調的。但可以做成課件,如填圖等練習形式,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比如在《初識WIN98》教學中,我把桌面同各種圖標名稱、作用等做成匹配題,讓學生通過移動對象進行配對,這樣既生動活潑又鞏固了知識,培養了學習興趣。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別是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是日新月異。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多方面、多渠道、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否則必將為社會所淘汰。課堂教學是學好每一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主體參與,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適當的運用到每一節課中,並不斷總結好的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總之,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㈤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信息技術課
一、以興趣為先導 貼近學生實際
改變一開始就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設置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來。例如:在上「計算機硬體」一課時,以前在上課時就是讓同學們看書上的圖片,學生們都不感興趣。所以我想到是否採用實物的情境模式?由於學校有部份淘汰的計算機,我就整理了幾個主機箱,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一個主機箱,讓他們通過課本去了解主機箱內部究竟有些什麼硬體?平時說的「計算機心臟」究竟在哪裡?同學們帶著問題去查看主機箱內部構成,裡面的硬體可以隨拆隨取,這比看圖片、PPT、視頻更直接,同學們有了直觀的感受,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學習這部分內容就不會枯燥無味了!
二、有的放矢 主動參與
任務驅動教學法以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基本要求在於將所需傳授的知識融於課堂任務中,第一步發現並指出問題,第二步解決任務並完成任務,第三步總結經驗、汲取知識,通過多維互動的課堂,實現探究式教學。這是我們課改以來較常採用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任務設計得有效,就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研究,進而獲得知識,完成教學目標。如在進行Excel教學時,課本上以動物的體重、奔跑速度等進行計算,這些離同學們的生活很遠,大家沒有親身體會的感覺。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到,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是喜歡什麼業余活動?網路游戲哪些最流行?樂壇歌手排行榜……那麼我就在設置練習時,主動向這些方面靠近,可以通過在同學間進行調查問卷,也可以通過網路獲得相關數據,然後將其作為任務布置給學生,逐一完成輸入數據、美化表格、計算、排序、篩選等操作任務,學生帶著自己感興趣的任務,通過老師的引領、自已實際操作來學習新的知識!這種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方式投入到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和思想、情感投入到學習中,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三、因材施教 不斷進步
課堂上出現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部分學生經常接觸電腦,一些簡單操作,沒等老師講完,他就會了,然後開始玩;但是一部分學生因為沒有接觸過,聽老師講課很吃力,自己練習要麼無從下手,要麼反應慢,動手能力弱。導致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每個學生的家庭生活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還有就是學生的興趣愛好、習慣和態度等,從而在課堂上出現了有的學生玩得高興,有的學生做得辛苦。如何有效的利用課堂這僅有的45分鍾,教學效果最大程度的得到提高,就是我們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計算機的交互性學習為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提供了機會,完成教學以後,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分層作業,能力強的學生完成難度高一些的作業,能力弱的學生完成一些基礎的、較易完成的作業,就可以大大的改善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散亂」現象。在進行Flash教學第1、2課時,由於同學們的繪畫基礎不一樣,有的同學能非常到位的利用軟體畫出逼真的圖像,但有的同學卻怎樣努力都無法畫出來,或者畫得不好,以致於一堂課都在畫,而沒有完成動畫的製作。而Flash動畫主要是掌握讓元件動起來的方法,所以,在設計學生課堂練習時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將練習分成幾個部分,要求學生分步進行,然後按完成部分的多少進行評分,最基本的就是使一些形狀能夠按要求動起來,提高一些的就要有具體的圖像,然後能讓圖像運動起來!課堂效率被大大提高……
四、多元評價 促進發展
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不是簡單地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判定;其次,課堂教學評價應有全面的評價內容體系,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學生的自學、創新、寫作能力,包括學生的學習熱情等,都可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最後,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除了教師評價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應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小組互評、網路投票評價等,通過多元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㈥ 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系統講解法
系統講解法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教學法,就是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細致系統的講解,以教師的傳授講解為主。其他學科現在對其詬病比較多,認為老師過多的傳授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就信息技術課來講,這種教學方法對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信息」、「信息技術」等概念性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並引入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在講解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時,可以結合相應的計算機器件,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並運用恰當的比喻進行講解。這種教法針對基礎性知識有很強的針對性,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常識性知識。
二、任務驅動法
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我經常精心設計一些作品,在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自己試著實現,然後根據他們的實習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比如,學習WORD中的圖文混排時,我先給他們展示了一幅圖文並茂、版式精美的「父親節賀卡」,其中包括了圖片的典型格式應用、圖片作為背景及各種文字環繞方式。如我所願,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對於我補充的內容,他們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的目標在於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它特有的優勢展示著強大的生命力。
三、示範展示法
示範展示法就是由教師展示具體的計算機操作,學生從教師具體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計算機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是一種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勢的示範展示。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教師通過自己的坐姿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坐姿;操作鍵盤、滑鼠的指法,教師可以通過自己操作,演示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比如在講資源管理器時,對於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1.進入到指定位置;2.選擇「文件——新建——文件夾」;3.轉換輸入法;4.把滑鼠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擇重命名;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6.確定。對於全部步驟的操作完成,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路教學系統或多媒體廣播系統進行一步一步的演示。
示範展示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操作中學到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或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同步操作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信息技術課實踐性強這一特點使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五、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法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外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對於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來說,夥伴教學是由信息技術知識基礎好(特別是家庭經濟相對較好、家裡有計算機的學生)、學得好、學有餘力的學生,經過適當培訓,和基礎差、學得不好的學生的「夥伴」結對,進行學生間的互助教學。這種「師生關系」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
夥伴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之間互助,特別是課外的互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可謂一舉多得。
六、適時表揚法
課堂上老師要多表揚、多評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過程中對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後的結果則必將以失敗而告終。因此,我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於孩子喜歡聽表揚,那老師就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 還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材施教,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當然,上述幾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新形勢賦予我們新的任務,新任務又指引我們探索新的方法。「教無定法」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學方法必然具有多樣性、靈活搭配性和創新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實踐、創新,設計最好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不斷體驗成功。
㈦ 如何上初中信息技術課
這門課是新開的吧姿拍輪?是不是就是計算機的課啊,我覺得這門課就是培養你們興趣的課,跡信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首先這門課要認真聽,多思考。其次,自己多思考。其三,也是賀核最重要一點,多和老師交流,問問他 這門課如何學習 有什麼用 目的是什麼 應該學到什麼程度!
㈧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術上機課
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能力.
關鍵詞:興趣;教學觀念;分層次教育;任務教學
信息技術是人類未來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獲得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均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學中要時刻注意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中小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主要有理論課、上機課和課外實踐三種形式,其中上機課的課時應占信息技術總課時的70%以上。作為學科教師,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術上機課?本文中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培養興趣,調動積極性
我在初中的教學過程當中發現,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大多數是抱著上網玩的心態來上課的,對游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鍾,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或者乾脆來個置之不理。上機操作的秩序也比較混亂,結果一節課下來,表面上課堂氣氛很輕松、活躍,其實效果很差,一節課後好象什麼也沒學會。面對著這樣的學習現象,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從游戲轉移到學習信息技術上?我認為首先要糾正學生對待信息技術課的態度問題,很多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知識,上課都是抱著玩的心態,認為學不學都無所謂,尤其是初中階段,信息技術不作為一門考試科目,學生沒有考試壓力,另外,學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的欠缺也是產生此現象的原因之一。怎麼樣改變學生的這種觀念呢?第一,要上好信息技術的第一課,教師為學生上的第一節信息技術課要結合典型事例(最好輔以相應的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應用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了解,並從中感悟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出學習的慾望。第二,要組織、管理好信息技術課堂,第一節課就宣讀各項規章制度並貼於機房顯眼處,每節課都嚴格遵守機房的規章制度,對號入座,固定座位,保持好的課堂紀律,不要讓學生有一種隨意的感覺,認為就是一門讓他們放鬆的娛樂課。第三,教師要深挖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要簡單明了,適當讓學生自學;對難度教大的內容要化難為易,教師適當指導,使學生聽明白,願意做,不畏難。尤其在農村中學班級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教差,有大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更是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另外,在教學上,要盡可能做到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和生活貼近。這樣,學生便喜歡聽,喜歡問,喜歡深入探究。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比賽活動,鼓勵學生多利用互聯網,多看一些成功的電腦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才會提高,才能學好信息技術。
二、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鑒別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初中信息技術的上機課主要是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和應用軟體的基本操作的學習。上機課是以形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初步掌握軟體的基本操作為主要目的,同時注重操作技能的遷移。上機課是知識與操作技能緊密結合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直觀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等基本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教與學的雙邊過程,既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信息技術課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適合自學的內容讓學生自學掌握。開始自學的內容要少而簡單,等學生認為自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且樂於參與時,再適當加大自學的難度。 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學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對課本中Word、Excel等十餘個軟體逐一操作,對使用過程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預見學生會出現的問題逐一記錄下來,在講課和上機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指導。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對每個軟體按課本要求,只介紹部分主要功能,其餘的放手由學生自己去大膽使用。作業布置得靈活,學生們做的有的比書本或教師要求的更好,這就開發了學生潛能。由原來的教學生學會使用各個軟體變成教學生會學,會探求各軟體中包含的各項功能。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學習知識會更主動、興趣會更濃,培養好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今後自己學習、迅速掌握新開發的軟體有很大好處。 另外,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利用教學光碟提供生動活潑、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可以利用網路系統,共享資源,讓學生學習如何從多媒體教學軟體中,從區域網絡或互聯網路中獲取信息,得到多種學習材料,培養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查詢、檢索、探究並解決問題。把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究、發現的對象,以幫助學習者理解原理,並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如何從資源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如何進行問題探究,並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
三、分層次教育
學生層次不一,對教師所教的內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樣,因此,在上機實習前,針對本節內容設計一些深淺不一的題目,讓學生針對問題操作,題目作完了,本節內容也就掌握了,同時也可以解決學生上機的盲目性。對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多加鼓勵,個別指導,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把題目做完。基礎好的學生做完後可以去探索掌握一些較深的、教學大綱上不作要求的知識,引導他們如何去獲取知識,通過上機指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四、學科整合,強調實用性
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另一重要環節。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必須重視與其他基礎學科的結合,特別是在實施案例上多與其他學科結合,讓學生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養成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基礎學科問題的習慣,最終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地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其他學科的學習問題。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其他基礎學科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術的學習當中。例如,學完使用互聯網後,設置一些實際生活的問題,讓學生上網使用互聯網搜索答案解決問題,並且引導學生使用互聯網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服務。再如學生學過WORD文字處理系統後,安排學生連接列印機,列印唐詩宋詞、名人名言,或自己寫的作文,或製作課程表等。從中體會互聯網的實用性,激發其求知慾。
五、運用任務教學法
教無定法,在教學上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方法。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為了促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進程。努力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提高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任務教學法,即每一章節均有一個具體的任務,能用計算機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任務教學法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一個任務完成了,一個目標達到了,就會產生新的任務,新的目標。例如學習文字處理Word2003一章時,給同學們布置一個大任務,即要求每一位同學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級小報。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word的基本操作、建立編輯文檔;文字、段落的編輯;word的表格功能;圖文混排的方法;頁面設置及文檔的列印。這5個知識點又隱含在5個小任務中,每一節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可以分別把任務設計為學錄課文、學排小短文、學做文摘卡、學制賀卡。又把一節課的小任務分成更小的幾個任務。如第一節課的任務是按要求對現有文檔精心修改。要求中隱含著3個知識點,即:word的基本操作; 文檔的建立、打開與關閉; 編輯文檔。這3個知識點分別設計在3個更小的任務中。每一個任務的確立都根據學生現有知識狀況,教學內容的統籌安排而定。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任務並提出問題。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新、舊知識,學生接受任務後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不能解決的問題。當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時,也是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點,此時老師再將新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真正起到教師為導,學生自主學習。
六、合作探究教學法
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把全班學生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組長,由操作能力或者組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擔任,並主動幫助成員學習解疑、向老師反饋小組學習情況。在每節課老師安排的練習任務中,一般先由個人獨立完成,如有困難的,可以向小組人員請教或者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如有疑義的由小組長向老師反饋,等待老師解答,小組長再向小組的成員解答。教師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任務,讓小組之間進行比賽,例如在學完POERPOINT這個軟體之後,除獨立完成的任務外,再安排每個小組完成一個精美的電子報刊作品,由小組長根據各成員的特點,安排好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每個人都必須參與,比如由誰進行圖片的收集,文字的編寫,版面的編排等等都必須具體到人,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作品,成員必須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和小組長共同對所有作品進行評比,選出優秀作品,展示給全體學生看,並進行一定的獎勵。在合作學習的方式下,學生感受到同學間不僅是學習上的競爭對手,也是促進學習的幫助者,合作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還給學生創造了一種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愉快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與交流,用協作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既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
七、作品展示,鼓勵學生
在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多利用互聯網,下載並參閱一些全國中小學生電腦作品活動中獲獎的作品,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應當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給學生提供比自己成果的機會。讓學生的作品能夠在全班、全校展現,給學生以自信。在班上,可以相同任務分小組完成,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成果更優秀;在學校,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組織相關的活動,比如打字比賽、賀卡製作大賽等,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在校外,鼓勵學生參加電腦作品比賽活動,培養他們積極參與的競爭意識、成就感,從而更好地適應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這樣做,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又提高學生審美、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思維,開闊視野。
八、及時進行效果評價
在每節課中,學生完成任務之後,教師要及時的檢查並評價學生的成果,對於完成比較好的要給與一定的肯定及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完EXCEL後安排學生完成製作課程表的任務,在學生製作出課程表以後,可以用列印機列印出來,向全班展示列印出來的成果,觀看效果並給予表揚。或者在每節課中,安排學生做的任務,一定要把學生做的優秀作品用屏幕進行廣播,並請學生講解他是如何完成作品的以及他的一些感受和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沒有現成的更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包括硬體、學生的情況,實事求是,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在教學實踐中慢慢探索,長期總結,探索出一條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之路。
[2] 薛博 董玉琦 劉琳 《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發展》.
[3] 李平 《教育心理學》.[4] 吳立崗 《教學的原理模式和活動》
㈨ 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
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信息技術這門課從誕生起就被人們劃入了「副科」:領導不重視,師資力量弱;老師不當回事,上課憑經驗,沒有任何資料和模式可參考;學生也只把這門課程當休閑,課堂上就是玩玩游戲、上上網。平時開課少,我們的老師每天不是忙著給學校打材料,就是幫同事修電腦,做個課件等等,做著一些本不屬於我們的工作,這些客觀原因確實存在。但是身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夠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那麼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一、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學習任務
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評價一堂課是不是成功,一條主要的評價標准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所以確定學習目標很關鍵。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一樣,注重實踐,教學模式多以上機操作為主,教學內容有較強的目的性。翻開教材,每一課都有相應的教學目標,我們要做的根據教學目標安排好相應的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例如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探索發現式教學法、實踐啟發式教學法等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很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在具體設計任務的時候要記住一點,任務一定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的。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課:編輯數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對工作簿中的數據進行編輯處理;2.培養信息加工與信息處理的意識。為此,我們可以制定一個任務:「每人製作一個5行10列的課程表,標題為:幾年幾班課程表」。這個任務當中就包含了選取單元格;數據的輸入與修改;合並單元格(要輸入標題);設置數據格式(字體字型大小);設計單元格格式(邊框粗細等單元格的行高等)等子任務。在完成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對EXCEL工作表中的一些基礎操作也逐漸的熟練和掌握,從而也就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多進行演示操作
《信息技術課程標准》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上機練習時間不少於70%,也就是說教師的理論指導時間只有30%,但這30%的理論指導決定著學生在接下來的70%的時間里都應該做什麼。那麼我們在這30%的理論指導時間中應該做什麼呢?就是多進行演示操作,教師在安排好學習任務後就是分步驟的實施,在學生完成各種學習任務之前,教師都要有相應的演示操作。還是以這堂課為例,教師安排好學習任務後,接下來就要根據任務進行的階段要進行階段性的教學演示,如何在工作表中合並單元格、插入單元格、添加刪除數據、刪除整行整列、設置單元格格式等等,在演示操作過程中盡量做到標准操作,簡化操作,操作過程中配合講解,要讓學生看明白、聽清楚教師的每一次操作都是怎麼回事,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學生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尤其是在講解重難點的時候一定要慢。切忌不要滑鼠滿屏幕亂飛,看的學生眼花繚亂,眼睛跟不上滑鼠,教師在點左鍵或者右鍵的時候也不說明,一通操作下來學生看的直暈,效果還不如看教材自學。在演示之前教師也要多練習,避免出現以上情況。
三、勤巡視,多指導
在安排好學習任務,演示操作之後,接下來就是學生的實踐操作練習,一定要安排充足的練習時間,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巡視指導非常重要,這個時候教師不能犯懶,一定要走在學生中間,一方面指導學生操作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對於經常出現的錯誤要及時提出來以防其他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重復錯誤,浪費課堂時間,比如在學習FLASH時候繪制圖形,學生經常忘記選取圖形工具後忘記把滑鼠換回箭頭工具,導致經常出現錯誤操作。例如WORD在設置完標題格式後,在輸入正文的時候,字體格式會默認繼承了標題的格式,學生會經常性的出現這種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指正,在設置完標題後一定要將字體格式換回來,然後再輸入正文。再比如EXCEL在輸入公式或者粘貼函數的時候,由於操作失誤導致滑鼠所選單元格一直呈虛線環繞狀,也不撤銷,其實只要敲一下回車就能解決問題等。在指導學生操作的時候不要替學生做,而是指導學生該如何做,這是咱們很多老師經常犯的毛病。另一方面能夠掌握學生對操作的熟練程度,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任務。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和展示。
四、做好課前准備
一是設備的准備,也就是電腦好使不好使,是不是每天機器里都有本課要用的應用軟體,軟體能不能用,滑鼠鍵盤能不能正常使用,區域網能不能通,電子教室能不能用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提前解決好,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時甚至修電腦修半節課,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備好設備的正常使用。
二是素材的准備,主要包括視頻、音頻、圖片等,其實以我們目前的教學環境來說,使用次數最多的就是圖片,WORD教學需要,EXCEL教學需要,FrontPage和Flash用就更多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這些圖片素材的收集和累積完全可以由學生來完成。7年級上下冊的第三單元都涉及到網路知識,我們可以在上課的同時讓學生在網路上搜索、下載指定類型的圖片素材,統一存在電腦的指定位置方便以後使用。或者直接拿出一節課,這堂課同學們就上網下載圖片,下課前比一比誰下的圖片又多又漂亮。如果微機室沒這個條件上不了網那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前自己准備一些素材,現在網上免費的素材資源非常多,隨處可下。下好之後利用電子教室下發到學生電腦指定位置就可以了。此外就是成品作品的准備,例如上Word排版時要提前准備幾篇已經製作好的精美的板報;上Excel篩選排序時,提前准備好示範操作的表格或者圖表上FrontPage課時准備好現成的網站站點;FLASH動畫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