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中國的鋼鐵生產技術如何

中國的鋼鐵生產技術如何

發布時間:2023-05-16 04:40:34

⑴ 中國古代煉鋼技術怎麼樣

我國古代煉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由先秦到西漢中晚期,主要制鋼工藝是塊鐵滲碳法;由漢代到明清,主要又是炒鋼法和灌鋼法,其次還有百煉鋼法和炒鐵滲碳法,漢魏南北朝時還有「鑄鐵脫碳鋼」,漢代還有坩堝煉鋼法。炒鋼工藝主要生產一般的可鍛鐵(包括鋼和熟鐵),灌鋼工藝主要生產含碳較高的刃鋼,百煉鋼是對普通炒鋼的再加工。「鑄鐵脫碳鋼」和炒鐵滲碳鋼工藝將在第五章介紹,這里主要討論其他五種。
一、煉鋼術的發明和塊鐵滲碳鋼之使用
今在考古發掘中所見我國最早的鋼制器物是1976年長沙楊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鋼劍,劍全長38.4厘米,身長30.6厘米。經分析,含碳量約與中碳鋼相當,組織均勻緻密。長沙鐵路東站建設工程文物發掘隊:《長沙新發現春秋晚期的鋼劍和鐵器》,《文物》1978年第10期。可知我國古代制鋼術至遲在春秋晚期便已發明。戰國中晚期後,煉鋼術在我國南北許多地方都迅速發展起來,並首先在南方的楚國達到較高水平。《史記And#8226;;范雎列傳》雲:秦昭王臨朝嘆息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荀子And#8226;;議兵》亦雲:「宛鉅鐵釶,慘如蠭蠆。」「宛」治所在今南陽。「鉅」即鋼,「釶」即矛。《荀子And#8226;;議兵》楊倞注。此鋒利的「鐵劍」、「鐵矛」,顯然由鋼製成。中原的韓國也製作了許多鋒利兵器,《戰國策And#8226;;韓策一》說:「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陽、合伯(膊)、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當敵即斬。」這些鋒利的劍戟,後世學者一般都認為是鋼鐵所制。其中的冥山(今信縣境)、棠溪(西平縣境)、合伯(西平縣境)、馮池(滎陽縣境)《史記And#8226;;蘇秦列傳》引「徐廣曰:滎陽有馮池」。索隱:「宛人於馮池鑄劍故號宛馮」,「鄧國有工鑄劍,因名鄧師。」鄧國在今河南漯河市東南。、龍泉、太阿(均在西平縣境,今為舞陽鋼鐵廠管轄)等處都發現了古代冶鐵遺址。董文安:《韓國十大寶劍產地初考》,全國金屬學史學術討論會論文,1989年,舞陽。墨陽在今河南淅川縣。1965年,河北易縣燕下都第44號墓出土鋼鐵劍15枚、矛19枚、戟12枚等;人們分析了其中的6枚兵刃器,除1枚為塊煉鐵外,其餘5枚皆由鋼製成。北京鋼鐵學院壓力加工專業:《易縣燕下都44號墓葬鐵器金相考察初步報告》。《考古》1975年第4期,發掘報告見同刊同期《河北易縣燕下都44號墓發掘簡報》。說明當時北方的燕國制鋼術亦已發展起來。
人類早期冶煉的鋼一般都是在低溫還原冶煉後再經滲碳而成,整個過程約分兩步:第一步先由礦石煉取塊煉鐵,第二步再由塊煉鐵滲碳成鋼。此滲碳過程中要不斷地折疊鍛打,以幫助碳的擴散。這樣得到的鋼便叫塊鐵滲碳鋼。燕下都鋼劍等兵器就是由這種鋼製成的。如若控製得當,也有不經第二步,而一次還原冶煉成鋼的,這種鋼便叫塊煉鋼或自然鋼。這兩種鋼的強度和硬度均較塊煉鐵為高。其缺點是:(1)含碳量一般較低。(2)碳分布往往不夠均勻。(3)鋼中所含夾雜往往較多。(4)生產率較低。在中原文化區,這種制鋼工藝一直沿用到西漢中期,之後由於炒鋼的發明和歲基發展而漸被取代。滿城漢墓出頌頌土的劉勝佩劍和錯金書刀等皆由塊鐵滲碳鋼製成,其夾雜已較燕下都鋼劍為少,組織亦較之均勻緻密。這種鋼主要用來製作刀劍等兵刃器,農業和手工業中使用甚少。
二、炒鋼及其工藝操作
炒鋼工藝是一種半液態冶煉。它以生鐵為原料,把生鐵加熱到液態半液態後,利用鼓風中的氧使生鐵脫碳到鋼和熟鐵的成分范圍。冶煉過程中要不斷地炒動金屬。古謂之「擣剛」,本世紀五十年乎櫻謹代以前,習謂之炒鐵、炒「熟鐵」。
(一)炒鋼的發明和發展
我國古代炒鋼技術約發明於西漢中晚期,今見較早的遺物有:鞏縣鐵生溝、南陽瓦房庄、新安孤燈村等冶鑄鐵遺址出土的漢代炒鋼爐,以及鐵生溝出土的鐵塊、殘鐵鋤、鐵臿等14件炒煉產品。鐵生溝炒鋼爐系向地下挖出的缶形小坑,內塗耐火泥,長0.37米,寬0.28米,殘高0.15米,爐壁已被燒成黑色,內中殘存一鐵塊。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鞏縣鐵生溝》,文物出版社1962年版,趙青雲等:《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鑄遺址再探討》,《考古學報》1985年第2期。我國古代關於炒鋼的記載始見於東漢中晚期。《太平經》卷七十二雲:「今軍師兵,不祥之器也……有急乃後使工師擊治石,求其中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乃成莫邪耶?」此「莫邪」指鋒利兵器。「燒冶之」等三句所指即是炒煉及其制器的全過程。《太平經》系道家著作,基本上保持了東漢中晚期的原貌。
炒鋼的發明,迅速地改變了我國社會可鍛鐵的使用情況。1952-1953年,洛陽燒溝發掘了225座西漢中期至東漢晚期墓葬,出土鋼鐵刀116枚、劍33枚、矛5枚、斧4枚;而在青銅兵器刃器中,只有銅刀7枚(儀仗器),矛1枚,無劍。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燒溝漢墓》,科學出版社1959年版。1957-1958年,洛陽西郊發掘217座同一時期的漢墓,出土鋼鐵刀52枚,劍58枚,戟1枚,斧1枚;青銅兵刃器只有刀1枚。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洛陽西郊漢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3年第2期。西漢中期以後,除了弩機和鏃仍然較多地使用青銅外,其他兵器刃器已多用鋼鐵製作,其原料顯然是炒鋼。這樣,鋼鐵器物便在農業、手工業、軍事三方面完全取代了青銅和木石的主導地位。
炒鋼工藝在我國由漢代一直沿用到明清。有關記載在唐《夏侯陽算經》、宋蘇頌《圖經本草》、明唐順之《武編前編》、趙常吉《神器譜》、朱國楨《涌幢小品》、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等書中都可看到。《廣東新語》卷一五「貨語And#8226;;鐵」條說:「其炒鐵則以生鐵團之入爐,火燒透紅乃出而置砧上,一人鉗之,二三人錘之,旁十餘童子扇之,童子必唱歌不輟,然後可煉熟而為鑊也。」1920年出版的耿步蟾《山西礦務志略》卷五說:「將煉出之生鐵加煤末燒之,使化為鐵汁,冷後復置於炒鐵爐內炒之,即成熟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湖南攸縣等地仍用此法生產。
炒鋼工藝的優點是:(1)用作原料的生鐵易於獲得,就擴大了原料來源。(2)冶煉在半液態下進行,脫碳反映較為迅速,生產率較高。(3)成分范圍較寬。據分析,鐵生溝所出一件炒鋼料含碳1.288%、硅0.231%、錳0.017%、磷0.024%、硫0.022%,與過共析高碳鋼相當;另一件成分為:碳0.048%、硅2.35%、錳微量、磷0.154%、硫0.012%,與今之熟鐵相當。李眾:《中國封建社會前期鋼鐵冶煉技術發展的探討》,《考古學報》1975年第2期。今世學者常把先煉生鐵,後再由生鐵煉鋼的工藝叫兩步冶煉,那麼炒鋼的出現便是兩步冶煉的某點,在世界冶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歐洲,與炒鋼相類似的工藝大約在十六、十七世紀才出現,整個中世紀佔主導地位的是自然鋼法和塊鐵滲碳法。因此其可鍛鐵供應長時期不夠充分,這對社會的進步自然是有影響的。
炒鋼法是我國古代可鍛鐵生產的基本工藝,其主要用途有三:(1)製作一般鍛件。由漢到明清,我國一般鍛件,包括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刃器中的鍛件大約都是炒鋼及其再加工的產品製成的。(2)用作百煉鋼的原料。(3)用作灌鋼的原料。
(二)炒鋼的工藝操作
我國炒鋼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工藝類型:
(1)單室式炒煉。基本特點是金屬熔煉與燃料燃燒同在一個爐膛中進行。此法發明較早,沿用時間較長,前述鞏縣鐵生溝、南陽瓦房庄、新安孤燈村漢代炒煉法皆屬此類。本世紀五十年代,河南、山西等地都曾流行過一種「地爐」,築爐於地面以下,狀如缶形或直筒形,爐口與地面平直。冶煉時先放木炭(煤炭),後放生鐵,生鐵需擊碎,上面再蓋以煤末。之後再點火、送風、封閉爐口。生鐵接近熔化時,啟開爐口,用鐵棍或木棍不斷地攪動金屬。隨著炒煉之進行,碳分不斷降低,金屬熔點升高,便粘結成一個海綿狀固體塊,之後夾出錘擊,排除夾雜,並賦予一定形狀,便是炒煉產品。南方一些省分又流行過一種「台爐」,築爐於專門的爐台上,並有一個較大的加熱兼炒煉空間。溫州地區的炒爐以磚砌成,狀如雞籠,爐底接近地平面,炒煉室是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空間,爐子正面設一爐口,在此進料、操作、出鋼,並由此逸出廢氣;鼓風從爐底進入,並正對爐底正中;操作法與地爐大同小異。湖南攸縣也有類似的爐子溫州炒煉工藝系1977年調查,攸縣炒鋼系1980年調查,當年皆在生產。單室式炒煉的優點是設備簡單,缺點是因金屬與燃料直接接觸,所含有害夾雜往往較多。
(2)雙室式炒煉,或叫反射爐(倒焰爐)炒煉。基本特點是燃料燃燒與金屬熔煉各佔一個獨立的空間。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火焰流越過火牆(火道)進入熔煉室,並加熱金屬,之後從爐門或專門設置的煙囪排出。因其金屬不與燃料直接接觸,就減少了有害雜質磷、硫進入其中的可能性。這種煉鋼法的發明時間待考。1935年出版的《中國實業志(湖南省)》第七編說:「湘省邵陽、武岡、新寧、湘潭縣之土法煉鋼,由來已久。邵陽原名寶慶,所產之鋼,稱曰『寶慶大條鋼』。邵陽附近之武岡、新寧出品,均集中於邵陽,業中人亦以『寶慶大條鋼』名之。前清初葉,寶慶大條鋼,極負盛名,而產之多,首推邵陽南鄉。」因寶慶大條鋼系倒焰爐所煉,由這段記載看,反射爐發明年代應在清代初葉以前。今在考古發掘中所見最早的倒焰窯是南京眼香廟發現的明洪武初年所建一排六座琉璃窯。南京博物院:《明代南京聚寶山琉璃窯》,《文物》1960年第2期。1958年,這種倒焰爐煉鋼在我國南北許多地方都使用過。河南魯山的爐子較為簡單,兩室左右相近,皆築於地面以下,鼓風從燃燒室下部進入,後從炒煉室頂部進入炒煉室。西安的爐子又另是一個樣,炒煉室築於地面以下,燃燒室築於地面以上,兩室上下疊加,燃燒室底部正對炒煉室中心,風從燃燒室上部鼓入,再經由燃燒室底部火口直射到炒煉室中。燃燒室頂口用蓋板封閉。科技衛生出版社編:《土法低溫煉鋼》第六編《最簡單的反射爐煉鋼》,1958年版。
(3)串聯式炒煉。有關記載唯見於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一四「鐵」條:「若造熟鐵,則生鐵流出時,相連數尺內,低下數寸,築一方塘,短牆抵之。其鐵流入塘內,數人執持柳木棍排立牆上。先以污潮泥曬干。舂篩細羅如面,一人疾手撒And#63083;;,眾人柳棍疾攪,即時炒成熟鐵。其柳棍每炒一次燒折二三寸,再用則又更之。炒過稍冷之時,或有就塘內斬劃成方塊者,或有提出揮椎打圓後貨者。若瀏陽諸冶,不知出此也。」此「污潮泥」很可能是造渣熔劑。這里談到了串聯式炒煉的全過程。此法的優點是生鐵出爐後直接流入方塘炒煉,省去了生鐵再加熱的工序,從而節省了工時,降低了成本。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古代「熟鐵」一詞,宋應星在上述引文中曾兩次提及,在其他古代文獻中也經常看到,其含義與現代熟鐵是不同的。古人沒有含碳量的概念,區別生鐵、鋼、熟鐵的主要依據是它的使用性能,硬且脆者為「生」,可鍛者為「熟」,其性剛強者為鋼。因炒煉過程是在半液態下進行的,渣鐵分離較難,產品所含夾雜往往較多,即使含碳量較高,但其性不剛,也只能稱作「熟鐵」。元人偽撰《格物粗談》卷下「偶記」條雲:「地溲油又如泥,色黃金,氣腥烈,柔鐵燒赤投之二三次,剛可切玉。」此「柔鐵」即「熟鐵」。蘇恭《唐本草》雲:「柔鐵也,即熟鐵。」這是以材料性能來區分鋼和「熟鐵」的。蘇頌《圖經本草》雲:「初煉去礦,用以鑄瀉器物者為生鐵,再三銷拍,可以作鍱者為鑐鐵,亦謂之熟鐵。」蘇恭《唐本草》、蘇頌《圖經本草》皆引自《本草綱目》卷八「金石;;鐵」。這是以材料性能和冶煉工藝來區分鋼、鐵的。《天工開物》卷十四「鐵」條:「凡鐵分生熟,出爐未炒為生,既炒則熟。」這里單以冶煉工藝作為區分鋼、鐵的標准。有學者視古代「熟鐵」與現代熟鐵等同,把《天工開物》卷十四所載炒煉「熟鐵」的工藝。

⑵ 鋼鐵技術,中國落後德國日本多少年

鋼鐵冶煉技術中國不落後於日本和韓國德國等回家,鋼鐵裝備製造技術中國落後德國日本30年以上,尤其是軋鋼設備,爐外精煉設備,自動控制系統,大型高爐爐頂設備,煤氣利用大型發電設備等。鋼鐵生產管理水平落後15年以上。

⑶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3)中國的鋼鐵生產技術如何擴展閱讀: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 上海世博會場館、 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⑷ 目前為止那個國家的煉鋼技術最好。

技術好因該是德國、日本、美國,很難說誰最好,不相上下吧。不過產量上除了中國以外,日本最高。 武鋼興建了世界技術最先進的三煉鋼廠。同時將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轉爐頂底復合吹煉等技術,移植到一煉鋼、二煉鋼,徹底淘汰了平爐工藝,在全國率先實現先進的轉爐全連鑄工藝。 目前,武鋼的噴煤比、利用系數、工序能耗等,均達世界先進水平。實事求是的說,我國在鋼鐵的純凈度和合金含量的范圍寬窄度上確實比不上一些國家,尤其是日本;特別是薄板鋼,中國目前只能大規模生產冷軋薄板,熱軋薄板還生產不了,而且就算是冷軋薄板的成本也要比進口的高很多,所以國內的汽車廠商主要是考進口薄板來維持生產。
至於我國是不是原材料輸出國,這就更不可能了,現在我國進口礦石還進口不過來呢怎麼會輸出呢?只不過我國會輸出一些鋼坯(主要是向日本)。
我國最大的寶鋼鋼鐵集團公司和第二的河北鋼鐵集團公司,以及比較大的公司很多都是從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印度等進口的原鐵礦!經過初練得到初鐵,這樣的鐵一般就可以滿足低層次建築用鐵!然後有些做成鋼,小部分提煉成精鋼!這就是為什麼寶鋼的鋼產量和韓國浦項制鐵差不多,而營業額比浦項低!浦項是以精鋼為主要出產品,不過我們國家也在慢慢努力寶鋼(國家給寶鋼的目標是世界前三)的精鋼產量不斷增加,技術也慢慢提高,(鋼鐵技術不是頂級技術,只要有時間,我國會慢慢積累經驗)不斷和世界接軌! 中國鋼鐵產量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並且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鋼鐵產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德國、烏克蘭等七個國家的總和還多!相當於日本的4倍多,美國的5倍多,德國的11倍多。目前中國的鋼鐵產品種類豐富,除極個別特種用鋼外,國內幾乎可以生產所有的鋼鐵產品,總體技術水平雖算不上世界第一,也是居世界前列。
現在中國不僅輸出鋼鐵產品,而且還輸出鋼鐵生產技術,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工程承包商、最大的鋼鐵生產技術輸出國和最大的鋼鐵冶金設備製造國,在新興鋼鐵生產國如印度,許多鋼鐵廠都是中國承攬建設,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許多中國專家出國效力,關鍵還是在於中國的鋼鐵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國鋼鐵業面臨大的結構調整。一是提高集中度,改變小而散的狀況;二是實現現代化,創造世界最先進的煉鋼技術,生產高質量產品;三是推進節能減排,特別是降低能耗,減少污染。鋼鐵業的結構調整,也給設計單位提出了新任務,我們必須朝著這個方向,設計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鋼鐵廠,設計高標準的節能降耗的鋼鐵廠。」

⑸ 為什麼我國現在鋼鐵冶煉技術不行,古代時期領先世界

任何先進都是相對的!
古代其他地區也可以出好的鋼鐵,比如大馬士革鋼,烏茲鋼等等。但是論鐵器使用規模,還是中國大。
但是自從西方工業革命以後,中國的鋼鐵冶煉技術就開始落後了。

⑹ 中國電工鋼技術怎麼樣和美國、日本等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有多大為什麼差距這么大原因在哪

無論無取向還是取向電工鋼,國內和國外的技術水平差距都不是慶橘很大,包括高等級激光刻痕取向硅鋼寶鋼也已實現商業生產。

日本目前是世界爛槐上取向硅鋼生產技術最先進最完善的國家,美國的AK鋼廠和中國武鋼的取向硅鋼生產技術最初都是引進新日鐵的技術。在日本新日鐵是取向硅鋼生產技術之翹楚,而不是JFE。

因為取向硅鋼主要用於變壓器生產,一般主幹電網變壓器的生命周期在20-30年之間(電網改造除外),取向硅鋼市場需求並不是很大,因此全球生產飢差友取向硅鋼的鋼廠屈指可數。

近年國內鋼廠不顧市場實際情況紛紛花巨資投資取向硅鋼生產線,把中國的取向硅鋼市場砸進地獄,加上取向硅鋼替代材料非晶合金的面市,取向硅鋼生產企業在輸變電市場的前景更加暗淡。

⑺ 我國的鋼材加工技術如何

近年來,我國熱軋寬頻鋼產量迅猛增長,2007年共生產熱軋寬頻鋼8693.73萬T,較2006年(6394.12萬T)增長35.96%;2008年繼續快速增長,1~5月生產熱軋寬頻4373.13萬T,比去年同期(3369.35萬T)鏈螞增加29.8%,比鋼材產量增幅高出17.3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產量944.6萬噸,同比增長31.5%,創下熱軋板卷月產量的歷史新高,當月日均產量也首次突破30萬噸,達到了30.5萬噸。2008年是我國熱軋板卷產能投產比較集中的一年,包括已經投產的北台1780機組、寧鋼1780機組、武鋼1580機組、唐鋼1580機組和邯鄲新金1250機組等,全年預計將有16條熱軋生產線投產,新增產能超過4500萬噸。隨著前期投產的生產線產量的陸續釋放,以及即將投產產能的增加,後期國內熱軋板卷產量增幅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考慮到2008年下半年新投產機組的產能將逐漸釋放,全年熱軋寬頻鋼產量將有可能達到1.13億T。 而近幾年來我國集中建設了一大批寬頻鋼熱軋機,數量之多,建設速度之快,不僅在我國,在全世界也是空前的。與此同時,我國寬頻鋼熱連軋技術和裝備能力水平也取得巨大發展, 其特點:一是投資規模前所未有,實現的投資延伸到從鐵水預處理、鋼水精煉到連鑄,從鋼鐵冶金、壓力加工到精整和配送的投入;二是技術和規模上水平,不僅引進了多套當代國際最先進的機組,而且建設了多條自主集成技術、自行設計和製造的軋制線;三是熱軋寬頻鋼產品大綱普遍涵蓋了建材、汽車、家電、機械、化工和管道輸送等用途,包括低合金、高強度、薄規格、深沖板, 板形和厚度尺寸公差及表面質量俱佳的高端產品。 二、熱軋寬頻鋼軋機工藝裝備新技術 近年來我國新建傳統寬頻鋼熱連軋機組除個別採用二手設備外有兩種情況兆帆,一是引進國外技術裝備的、具有當代世界最先進水平的軋機,二是由我國自主集式或國產的具有先進水平的軋機;熱軋寬頻鋼連軋機組在工藝設備技術上的新發展,包括如下的新技術:板坯定寬壓力機、帶坯邊部加熱器、熱卷箱及帶鋼無頭軋制、精軋機組前設置立輥(FE)軋機、精軋機板型控制(凸度和平直度控制)、精軋機架數選擇、全液壓卷取機等。現就其中關鍵設備技術做一下介紹: 1、連鑄坯熱送熱裝技術 連鑄坯熱送熱裝是指連鑄坯在600℃以上高溫時直接裝爐或先放入保溫裝置,以協調連鑄與軋鋼生產節奏,待機裝入加熱爐加熱,然後再把經過加熱1050℃以上的高溫連鑄坯直接送往軋機軋制。 該項技術具有節能、縮短生產周期、減少板坯存放倉庫面積等效果,集成了幾工序間的系統工程技術,需要多項技術的支撐,包括煉鋼、連鑄和熱軋三者統一棚猜埋的生產計劃管理,計算機進行實時控制;生產線設備具有較高的作業率;無缺陷高溫連鑄坯的生產;連鑄和熱軋均具有在線調寬的手段;熱軋實施「自由軋制計劃」;連鑄和熱軋廠布置緊湊或採取保溫快速運輸;加熱爐採用多段快速步進梁,長行程裝入機及熱惰性小的陶瓷纖維耐火爐襯等,以適應熱裝的需要;在線補熱和保溫措施,如連鑄和粗軋機間以及精軋機前設邊部加熱器,中間輥道設保溫罩等。 熱裝軋制工藝在熱軋帶鋼軋機中已經普遍採用,日本、韓國的熱軋帶鋼軋機熱裝比達到60%以上,最多可達80%,熱裝溫度達到600℃以上,我國近年來建設的1580、1750、1780、2250機組在設計大綱中都對熱裝軋制比例作出了要求。 為加熱直接熱裝板坯,國外熱帶鋼軋機專門用一座加熱爐進行加熱。例如日本JFE千葉廠3號加熱爐、福山廠3號加熱爐、鹿島廠4號加熱爐都專門用於直接熱裝爐加熱。 2、直接軋制技術 直接軋制是把1050℃以上的高溫連鑄坯,經邊部加熱後直接送往軋機軋制。該技術要求煉鋼、連鑄能穩定生產無缺陷板坯,連鑄機出料輥道和軋鋼加熱爐後裝料輥道以輥道直接相連,輸送輥道上加設保溫罩等保溫熱坯設施,加熱爐設有長行程裝料機,以便於冷、熱坯交叉裝料時可將高溫坯裝入爐內深入。 為實現直接軋制工藝,無缺陷高溫板坯、熱送坯的保溫設備,板坯邊角加熱爐,生產管理計算機以及區域管理計算機等硬體條件是必不可少的,且高水平的連鑄和熱軋操作、生產計劃和各工序的協調是關鍵。根據日本、韓國一些廠家的經驗,如解決好這些問題可以不影響軋機小時生產能力。至於直接軋制所受鋼種的限制,根據日本生產廠的經驗,除取向硅鋼、高牌號非取向硅鋼、不銹鋼以及高牌號鍍錫板之外,其餘鋼種都能直接軋制。直接熱裝和直接軋制是當代熱軋帶鋼軋機的發展方向。熱裝的高水平即是直接熱裝。 正是因為直接軋制對軟、硬體要求很高,投產後的一段時間難於實現直接軋制,國外新建熱軋帶鋼軋機一般優先考慮熱裝爐工藝和直接熱裝爐工藝的實現,預留採用直接軋制工藝餘地。 直接軋製作為熱軋帶鋼軋機的發展方向是不容置疑的。熱裝爐軋制工藝已有多年的生產經驗,可以取得良好的節能效果;直接熱裝爐軋制工藝進一步提高節能效果,縮短生產周期,使連鑄機和熱軋機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為實現直接軋制工藝,所採用的技術措施同樣對實現直接軋制是必需的。 在新建熱軋機時,直接軋制工藝要在平面布置上盡量考慮兩車間緊湊布置,連鑄機板坯輸出輥道直接和熱軋機加熱爐出爐輥道相連,但設計上不應追求以高百分比直接軋制為目的,而是根據品種、規格及生產能力的要求考慮採用直接軋制的百分比,讓生產廠根據今後實際操作水平來決定組織直接軋制,以期達到最佳的綜合經濟效益。

⑻ 中國生產鋼鐵難嗎

我國是鋼鐵生產和消費大國,粗鋼產量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鋼鐵產業快速發展,粗鋼產量年均增長21.1%。2008年,粗鋼產量達到5億噸,佔全球產量的38%,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4.53億噸,直接出口摺合粗鋼6000萬噸,佔世界鋼鐵貿易量檔鍵旅的15%。2007年,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936億元,佔全國GDP的4%,實現利潤2436億元,占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9%,直接從事鋼鐵生產的就業人數358萬。鋼鐵產品基本滿足國內需要,部分關鍵品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鋼鐵產業有力支撐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就業,對保障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鋼鐵產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資嚴重,產能總量過剩。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約1億噸。二是創新能力不強,先進生產技術、高端產品研發和應用還主要依靠引進和模仿,一些高檔關鍵品種鋼材仍需大量進口,消費結構處於中低檔水平。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鋼鐵企業分布在內陸地區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環境容量、水資源、運輸條件、能源供應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四是產業集中度低,粗鋼生產企業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的企業鋼產量僅佔全國總量的28.5%。五是資源控制力弱,國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亂。鋼鐵產品經銷商超過15萬家,投機經營傾向較重。\
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多項世界第一亮拍,但世界鋼鐵生產大國並沒有成為鋼鐵生產強國,在全球行凳鋼鐵產業格局中沒有話語權.
近幾年,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多項世界第一:產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費量第一,並一躍成為全球鋼鐵生產大國。但世界鋼鐵生產大國並沒有成為鋼鐵生產強國,在全球鋼鐵產業格局中沒有話語權。
中國鋼鐵產量佔全球總產量30%以上,在推動世界鋼鐵工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也作出了重大貢獻。多年來,正是得益於鋼鐵工業提供的各類鋼鐵產品,才確保了國內機械、交通運輸、建築、國防等基礎行業的大發展。
但是,在獲得諸多「世界第一」的背後,中國也為鋼鐵工業的無限擴產付出了慘重代價。這代價不僅是物質上的、環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僅是短期的,還包括長期的,甚至影響到我國鋼鐵工業在做大後難以做強。

⑼ 如何評價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

由於我國鋼鐵企業的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術裝備水平落後等原因,導致我國鋼鐵產品生產率低、成本高配備羨。我國鋼鐵企業存在的另培拍一個問題就是鋼鐵產品生滾耐產專業化程度低。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鋼鐵生產技術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塗料的產品怎麼樣 瀏覽:582
怎麼多循環一次程序 瀏覽:158
大商所交易系統是什麼 瀏覽:386
徐步天交易要多少天 瀏覽:21
哪個手機app可以模擬交易美股 瀏覽:817
愛情虛假交易是什麼意思 瀏覽:458
番禺哪裡有鮮花批發市場 瀏覽:563
山東修正健康飲品怎麼代理 瀏覽:786
數據比較多復制是哪個鍵 瀏覽:474
批發市場的東西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896
雪肌麗仁產品怎麼樣 瀏覽:274
怎麼做麥吉麗的代理 瀏覽:497
產品資質證書是什麼 瀏覽:511
百度文庫為什麼下載的是數據 瀏覽:810
快遞信息如何查商家 瀏覽:773
鋪面信息簡介怎麼寫 瀏覽:561
理財基金介紹產品怎麼買 瀏覽:41
代理網店需要哪些手續 瀏覽:273
怎麼樣發信息呢 瀏覽:236
羅布樂思技術困難怎麼回事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