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冶金技術和設備是怎樣發展的
我國鋼鐵冶煉技術的發展是從冶煉生鐵開始的,冶鐵術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先煉生鐵後煉鋼,生鐵是煉鋼的原料。煉鋼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此外,銅冶煉技術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發明。
在我國古代冶金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風箱扮演者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國發明的一種世界上最早的鼓風設備。
歐冶子是春秋時越人,是當時的冶金高手,更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鑄劍師。《越絕書》中記載有「楚王見劍」的故事,讓我們有幸看到「龍淵」劍的誕生過程。
楚王命令相劍家風鬍子到越地去尋找歐冶子,叫他製造寶劍。於是歐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尋覓能夠出鐵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這三樣東西都具備了,才能鑄制出利劍來。
最後,歐冶子來到了龍泉的秦溪山旁,發現在兩棵千年松樹下面有7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凈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實乃上等寒泉,就鑿池儲水,即成劍池。
歐冶子又在茨山下採得鐵英即純凈的鐵,拿來煉鐵鑄劍,就以這池裡的水淬火,鑄成劍坯。可是沒有好的亮石,終是無法磨出寶劍。
歐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尋萬覓,終於在秦溪山附近一個山嶴里找到亮石坑。發覺坑裡有絲絲寒氣,陰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異物。於是焚香沐浴,素齋三日,然後跳入坑洞,取出來一塊堅利的亮石,用這里的水慢慢磨製寶劍。
經兩年之久,終於鑄劍3把:第一把叫「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
這些劍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一鬆手,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斬銅剁鐵,就似削泥去土。
這些寶劍之所以如此鋒利,皆因取鐵英煉鐵鑄劍,取這池水淬火,取這山石磨劍之故。
楚王見劍大喜,乃賜此畢差寶地為「劍池湖」。後在唐代改叫「龍泉」,一直叫到今天。
楚王手辯皮曾引泰阿之劍大破晉軍。當時晉國出兵伐楚,圍困楚都三年,為奪楚國鎮國之寶「泰阿劍」。楚國欲城破之時,楚王親自拔劍迎敵,突然劍氣激射,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片刻之後,晉軍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
上述記載,雖然帶有傳說的成分,但據現代考古發掘報道,春秋時期,我國的冶金技術確實非常之高,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歐冶子為越王勾踐鑄造的寶劍,被埋在地下數千年,發掘出土後發現還光亮不銹,十分鋒利。經現代科學研究,這些青銅兵器都灶衫經過很好的外鍍處理,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金屬外鍍術的國家。
從目前的考古發掘結果來看,我國人工冶煉的鑄鐵器具約出現於春秋末期以前,即公元前6世紀左右。
江蘇省六合縣程橋的東周墓中出土的鐵丸和彎曲的鐵條,經鑒定前者是迄今發現的我國最早的生鐵,為白口鐵鑄件;後者是用早期的塊煉鐵鍛成的。這是世界最早的生鐵。
生鐵是煉鋼的原料。煉鋼的產品多是低碳鋼和熟鐵,但是如果控製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鋼和高碳鋼。據考古學家考證,我國早在西漢的時候,就已經掌握煉鋼技術,是世界上最早會製造煉鋼的國家。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現:楚王陵保存著一處完整的西漢楚王武庫,庫中堆滿各式成捆的實戰楚漢兵器,兵器雖歷時2000多年,依然鋒利無比,輕輕一劃刀鋒力透10餘層厚紙。
研究分析表明:當時的鋼鐵技術正處於發展時期,淬火工藝、冷鍛技術、煉鋼製作均已使用。楚王陵的年代下限為公元前154年,這表明我國在西漢早期已發明並使用了煉鋼技術。
世界上最早有關煉鋼的記載,見於我國古代東漢時期的《太平經》72卷,書中寫道:
使工師擊治石,求其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乃成莫邪耶。
這「水」應指生鐵水。「萬鍛」應指生鐵脫碳成鋼後的反復鍛打。
直至18世紀中期,英國才發明了煉鋼法,在產業革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青銅冶煉也是我國獨樹一幟的技術發明。據考古發掘和古書《史記·封禪書》等記載,我國在夏代已經冶煉青銅,進入青銅時代。
冶銅技術和規模上在殷商已很發達,西周進入鼎盛時期。表明我國是世界最早冶煉青銅和進入青銅時代的國家。
白銅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冶金技術中的傑出成就。目前公認的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白銅記載,見於東晉散騎常侍常璩的《華陽國志·南中志》卷4。文中記載:「螳螂縣因山名也,出銀、鉛、白銅、雜葯。」
螳螂縣治所在今雲南巧家老店鎮一帶。這里富產銅礦,而鄰近的四川會理出鎳礦,兩地間有驛道相通,從資源上看,可以肯定螳螂縣所出白銅為鎳白銅。這是有關鎳白銅的最早可靠記載。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白色的銅合金統稱為白銅,包括三種銅合金:
一是含錫很高的銅錫合金,如被稱作白銅錢的「大夏真興」銅錢和隋五銖錢,經檢驗均為高錫青銅,不含鎳。又如日本正倉院收藏的一批奈良時代的我國白銅鏡,也是高錫青銅;二是含砷在10%以上的銅砷合金,即砷白銅;三是銅鎳合金即鎳白銅。三種白銅中,鎳白銅最為重要,其次是砷白銅。
我國是世界最早用膽水煉銅的國家。西漢時期《淮南萬畢術》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東漢時期《神農本草經》說「石膽……能化鐵為銅」,這些距今已約2000年,比國外約早1500年。
膽水煉銅或稱「膽銅法」,是宋代最重要的煉銅方法,即把鐵放在膽礬溶液中,使膽礬中的銅離子被金屬鐵置換成為單質銅沉積下來的一種產銅方法。
因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鐵排在銅的前面,表明鐵的金屬活動性強於銅,所以鐵能和銅鹽發生化學作用而置換出銅。
失蠟鑄造法是鑄造器形和雕鏤復雜器物的一種精度較高的鑄造方法。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失蠟鑄造法的國家。
失蠟法鑄造銅器從文獻記載看,最早是唐代。北宋宰相王溥著的《唐會要》中記載,唐代開元年間使用蠟模鑄造開元通寶,這是我國關於失蠟法的最早記載。
從青銅實物考察,1979年河南省淅川縣楚國令尹子庚墓出土的銅禁,器體側面和邊沿鑄強國富民呈網狀的相互纏繞的蟠螭,所顯現出的玲瓏剔透的鏤孔就是用失蠟法鑄造的。
據研究,子庚死於公元前552年,它的相對年代應屬春秋晚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採用失蠟法鑄造銅器最早的鑄件。它的發現將我國古代採用失蠟法鑄造銅器的起始時間大大提前了,從而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
古代先進的冶金技術靠的鼓風設備。風箱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世界上最早的鼓風設備。這種古老的設備能夠使爐中的火焰熊熊燃燒起來。
考古學家從文獻記載上看到,我國古代的大哲學家老子曾經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萬物其實就像一個很大的皮革做的鼓風器,裡面充滿了空氣,所以天不會塌下來。它越是活動,放出的空氣就越多。
橐龠,就是古代的一種鼓風器,是「風箱」一詞的古稱。老子生活於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間,可見那時就已經普遍開始使用風箱這種鼓風器了。
在我國古代,風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尤其在冶煉金屬方面,風箱更是必不可少的設備。
宋代發明了一種雙動式活塞風箱,這種風箱有許多優點,所以剛發明出來,就在我國民間普遍使用,甚至直至今天,北方農村中有些地方仍在使用這種風箱。
雙動式活塞風箱整體為一個矩形的木箱,箱內用一個隔板又分為兩層,上層內裝有活塞,活塞與拉桿相連而且又和風箱外的拉手相接,在活塞與隔板相接的地方,有一些羽毛,這樣可以防止空氣溢出。
下面一層是風道,隔板的兩端有兩個風口,箱兩端各有一個進風孔,口上裝有一個活瓣,活瓣可使空氣只朝一個方向流動。
使用這種風箱的時候,只要把風箱上的拉桿一拉一推,即可使空氣往復運動。這樣爐中的焰火在風的吹動下就會越燒越旺。
風箱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從戰國時期的皮革橐龠到東漢時期的木扇式水排,直至宋代的雙動式活塞風箱,這種世界上最古老的鼓風器,使我國古代在這方面的研究一直處在世界先進行列。
除了上述介紹的之外,我國古代冶金技術還有許多其他發明與創造,但限於篇幅,只能掛一漏萬,不能一一述及。不過由上所述,便可足見其先進程度。
總之,我國古代在冶金技術和設備上,創造了多項發明,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冶煉技術的發展,也為世界冶金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❷ 簡述中國古代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中的主要成就
1、冶金技術
商周時期青銅冶煉鼎盛,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開始發展,兩漢時期已經高爐煉鐵、炒鋼技術,南北朝時期發明了灌鋼法。
2、制瓷業
新石器時期開始製作陶器,到了東漢技術成熟,開始生產青瓷;魏晉南北朝製成白瓷,為制瓷業開辟廣闊前景。
宋時期陶瓷大放異彩,遍全國,多名窯,定窯、汝窯、哥窯、官窯、鈞窯是北方五大名窯;明清朝其種類多,青花瓷、彩瓷、琺琅彩技藝高超。
3、絲織業
四五千年前開始養蠶繅絲,商朝發明了織機,西漢時期長安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紡織工藝達到新高,唐朝吸收波斯風格,宋朝吸收花鳥畫風格了,明清紡織業鼎盛,政府設織造局。
(2)西周冶金技術生產了什麼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手工業長期附屬於農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農業和小手工業緊密結合的「男耕女織」的經濟形式。
廣大農戶生產自己消費的大部分手工業產品,所用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種植和採集所得。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年代,這些產品有時也進入流通領域。
明中葉以後,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中,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全社會手盯耐斗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
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凱磨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❸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1、高超的冶金技術
①原始社會晚期:掌握冶銅技術
②商周:青銅鑄造進入繁榮;其中,西周時已有鐵器;春秋時,鐵農具推廣,並製造鋼劍
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越王勾踐青銅劍等
2、享譽世界的制瓷業
(1)中國是瓷器的故鄉:china一詞英文中意為「瓷」,後來西方乾脆將瓷器的故鄉稱為China,也就是「中國」的英文名字,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譽。
(2)重要成就:
①商朝:已燒制出原始瓷器
②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體系;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
⑤宋朝: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出現五大名窯。
⑥明清:種類豐富,有青花瓷、彩瓷、琺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鎮。
3、異彩紛呈的絲織業
1)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
2)突出成就:
①商朝:已有織機,能織多種絲織品
②西周:生產斜悶掘枝紋提花織物
③西漢:長安的東西織室工人多;馬王堆出土的素紗單衣;陳寶光妻能織出精美絕倫的絲織品;提花技術相當成熟;絲路。
④唐朝: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外來風格。
螞敏
⑤宋朝:品種繁多,織錦吸收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
⑥明清:絲織品(尤其是細密精緻的緞)超過前代;出現蘇州、杭州和南京著名絲織業中心。
中國手工業的特點:
一 、手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主要以冶金、紡織、陶瓷為主。
二、手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三、盡管手工業發達,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手工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四、官府手工業與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同時並存。
五、隨著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其經營方式也在變化(由農民家庭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明中後期出現手工作坊工場手工業散明。)
六、經濟重心南移,手工業分布也相應移至南方。
❹ 中國古代的冶金技術領先世界,成果突出。請把握中國古代重要的冶金技術及分別取得的成就。
解析: 中國古代重要的冶金技術主要有冶銅技術、冶鐵技術、煉鋼技術。 商周時代,青銅器的鑄造進入繁榮時期,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春秋戰國秦漢時代,青銅器的鑄造技藝廣泛採用鎏早沒金、鑲嵌等裝飾工藝,更顯得精美華麗。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更使中國的冶鐵水平長期領先於世界。魏晉南北朝時期,發明灌鋼法,鋼的產量和質量胡睜培大大提高。16世紀以前,中國的煉鋼技術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提示: 冶金技術和取得的成就按課本上介紹的內容分別列出褲唯即可。
❺ 中國古代手工業在冶金、制瓷、絲織等方面的重要成就是什麼概述管營...
1.高超的冶金技術
①原始社會晚期:冶銅。
②商周:青銅冶煉鼎盛,三件代表
③西周晚期:冶鐵
④兩漢:高爐煉鐵、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水排;南北朝灌顫廳鋼法。
⑤意義:在16世紀以前,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一直領先世界;鐵器在農業、手工業領域的應用,極大提高生產力水平塵芹。
2.制瓷業
①新石器時期:陶器
②商朝:原始瓷器
③東漢:技術成熟,青瓷
④魏晉南北朝:製成白瓷,為制瓷業開辟廣闊前景
⑤唐朝:形成青白兩大系統,南方越窯青瓷,北方邢窯白瓷。開始出口
⑥宋朝:大放異彩,遍全國,多名窯。定窯、汝窯、哥窯、官窯、鈞窯
⑦明清朝:種類多,青花瓷、彩瓷、琺琅彩。
⑧江西景德鎮是瓷都,
青花瓷
3.絲織業
①四五茄兄隱千年前:養蠶繅絲
②商朝:織機
③西周:斜紋提花
④西漢:長安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素紗禪衣,重49克;經絲綢之路遠銷歐洲,被稱為「賽里斯」
⑤唐朝:吸收波斯風格。
⑥宋朝:吸收花鳥畫風格。
⑦明清:鼎盛,蘇杭是中心,超前代,政府設織造局。
❻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冶金業的成就
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老雀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叢含判出鐵六七千斤。
認識: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滲改進步。
❼ 鐵器時代發明了哪些工具,代表人物有哪些,對現在以及當時的作用
鐵器時代培州以能夠冶鐵和製造鐵器為標志。鐵器時代是丹麥考古學家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於1836年提出的三時代系統(Three-age System)的最後的主要時期,三時代系統共分為石器時消敗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世界上最早鍛造出鐵器的是赫梯王國,距今約3400年。從上世紀70年代在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遺址出土的鐵刃銅鉞得知,中國在商代中期已經開始用鐵,但屬於稀有之物。西周晚期,我國開始使用鐵器,進入鐵銅石並用的時代(或稱為早期鐵器時代),河南三門峽虢國墓中出土的銅柄鐵劍能夠證明西周晚期我國已有人工冶煉的鐵器。春秋時候,鐵農具開始配橋蔽出現,戰國時,鐵農具使用范圍迅速擴大。公元前2世紀,也就是秦漢時期,完全進入鐵器時代。中國冶鐵業出現的時間雖晚於西亞和歐洲等地,但發展迅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處於世界冶金技術的前列。鐵器的使用,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奴隸制社會的瓦解。到清末洋務運動時,中國進入機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