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1.態度的反思
也許有人會心生疑竇,反思已經是在努力查缺補漏了,何來態度好壞之分?其實,現在的教學反思除了部分是自覺行為之外,很多是由於學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規定篇幅字數完成的,質量也參差不齊。有些寥寥幾筆,純屬應付;有的東拉西扯,反思不到點上;有些雖然洋洋灑灑一大篇,也是重復他人之言,毫無實際意義和價值。這樣的反思,與我們的初衷相去甚遠。長此已往,徒費時間筆墨而已。我想,反思貴在真實,反思的落腳點應是我們自已的教學行為。教學進程完畢,我們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問,與組內的老師一起研究討論,隨機刻錄即成。千萬別把它當成一項任務、一種負擔。用心感悟、用心反知舉思,這才是反思的真諦所在!
2.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是師生通過課堂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檢驗的標准。例如,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我先設計了幾個問題:你感受到了大氣壓的存在嗎?你能證明它的存在嗎?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響呢?讓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3. 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課堂氛圍)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了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搭拍碧,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節,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布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台怎樣構建等都是我們反思的內容。此外,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重視物理作業的多元化及時段性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內容之一。
物理作業是多元化的,有計算型、簡答型的練習,有探究實驗及實驗報告,有資料查詢、有調查報告等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比較重視傳統型的習題練習,較忽略探究實驗、調查報告等等。這幾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題,很多老師頭痛學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學中教師惟恐學生說不好,所有問題的答案都由老師代替。其實,你越是不放心,不給他們鍛煉的機會,這類作業他們越做不好。可以說是對症下葯是良方,這類作業的布置需注意時段性,相應的物理規律學習後,及時的布置這類作業,然後立即讓學生口述,對於表達好的表揚,對於差的多鼓勵。讓他們在激勵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
4.內容的反思
反思教學內容:要反思這堂課的知識是否有錯誤和遺漏,教學方法是否合理。但是這只能算做狹義反思。廣義的反思指什麼呢?我覺得,反思教學內容固然非常重要,但與之息息相關的教學行為與現象更值得我們深究。比如,我們時常感嘆現在的孩子變得功利,越是低年級的學生,不用獎品吸引不給什麼鼓勵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可反思即知,這種現象未必不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無意識的引導造成的。怎樣在把握學科功能性的同時給予孩子恰當的人文關注,形成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需要我們深刻的反思。再比如,我們在聽完一堂好課後,對人家精彩的教學設計羨慕不已,有時不禁困惑:自已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參,也能把文本讀得非常透徹,為什麼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課呢?反思之後,我們才明白,這里還有個人的閱讀積累問題。一個教師所呈現出的每堂課都與他自身的人文積淀有關。學識淺薄,無以支撐,自然會和優秀課例產生差距。堅持用一顆反思之心來看待人和事,對我們的教學都是不小的促進。
5.效果的反思
對教學效果的反思,除了了解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外,還要分析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賀搏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策略,以及在聽課的同時是否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和參與討論,是否能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等。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自已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些方面,對自已的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好處。
② 教學反思的途徑和方法
1、總結性回顧,突出其思辨性:常見的有課後反思、月反思、學期反思、年度反思、個人成長的生涯階段反思等。反思要突出其思辨性,沒有實施改進的行動在哪裡。具體做法:首先要進行概要性介紹;分類歸納優點或特點;發現不足或問題;提出今後的改進建議等。
2、基於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課例與行動研究:日常教學中常用的反思,不僅思辨,還有改進的行動。主要方式是課例研究與行動研究等。具體做法:回顧教學;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提出改進對策;課上實施對策;評估實施的效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經常追問自己:我的課堂出現了什麼問題?原因是什麼?我如何改進?我需要學習哪方面的理論來指導我?在鬧答撰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案例時,可以出這樣的思路:回顧某個教學經驗;發現問題,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我是如何改進?我借鑒了什麼理論?改進的效果如何?
3、理論知識如何實踐化:學習一些理論知識看起來都很好理解,可是如液春慧何用在我的教學中?大道理誰都懂,可是如何落實在行動里?理論與實踐的分離,讓理論束之高閣,不在實踐中應用,理論也必將失去其價值。杜威說:「理論只有在經驗中才有意義」。理論知識實踐化具體的做法:理解理論;把理論轉化為具體的策略或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這些策略或方法;科學評價實施效果;改進並形成自己的策略或方法。教師需要開展諸如教學嘗試、課例研究、行動研究等。
4、實踐經驗如何理論化:杜威說:「微小的經驗都會產生理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優秀做法、成功經驗一定要上升到理性地思考,才會有分享的價值與意義。具體森裂做法:提煉經驗,總結出幾條特點;用概念、或短句、或隱喻命名;嘗試用理論來解釋這些特點。並經常追問自己:我有哪些教學亮點可以總結、提煉?例如,新採取的教學策略?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以往不同的處理方法?我能否把這些亮點和特點總結出來?能否用概念或短語來概括它們?我需要學習哪方面的理論來解釋它們?如學習發展心理學理論,了解兒童認知發展。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知道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麼學。為什麼要把實踐經驗理論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形成實踐智慧、個人理論,更好指導自己的教學,也有利於提高教學領導力,指導他人的教學。教師是專業人才,有了自己的理論思考,才能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專家學者,將自己實踐智慧與理論思考有效地分享與傳播。
5、開展自我批判性的思考:批判性地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信念、知識基礎、行為結果的「刨根問底」式的思考,然後重新建構對教與學的理解。是對「理所當然」的假設進行質疑,從不同的眼光來透視自己的教學實踐。在貌似沒有問題的事情中「看到」問題的所在,看到「沒有問題」的問題。反思是教師對理想教育的追求,反思是自我超越的源泉,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優途徑,要使教師的工作充滿創造的樂趣,教師就必須走上一條反思研究的教育改革之路。
③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何謂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呢?難道就是我們在平常運用多媒體製作一些課件進行教學嗎?我們現在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其實就是把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更新與信息技術的應用相結合,藉助於信息技術的應用帶動課程體系、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在我們現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可以說是已經開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創新,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變革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變革教學圍著教材轉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把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中心。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和「互補」。把教學學習資源整合轉變為了有效的「資源」,從而助「教」和助「學」,引導和幫助教師藉助與信息技術設計和實現優秀的教學過程。那麼我們的課程與信息技術究竟如何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呢?我們可以立足於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最大程度地滿足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需要。 而最直接的幫助是藉助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教法和學法方面的借鑒和探究,使「資源」的助教和助學落實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教學過程中,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同時也是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交流平台。
就拿我們英語教學來講,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就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上的資源,諸如英語歌曲、故事、單詞和游戲等。雖說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做一些課件來輔助教學,但是這些課件常常是圍繞著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圖片和單詞、句子為主,在剛開始以課件代替傳統圖片教學時,學生或許還比較新奇,所以還能較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時間一長原先所達到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現在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有好多網站上都有較多與我們的教學內容相一致的flash,而它們的生動、色彩鮮艷正好符合學生的興趣,有了它們的幫忙就使我們教師在設計操練方法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給我們組織教學帶來了便捷,在課堂中的運用也使學生有了更大的興趣去說、去練。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學科教學服務。在這種整合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分別進行教學和學習。首先,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譬如在家裡他們可以在家長的從旁協助下,根據教師提供給他們的網站進行預復習,預聽課文內容、聽讀網上故事等。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創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根據"課程整合"的理念,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或者與實際的社會生活問題進行整合,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性推動作用。
再以我們的校本課程—國際理解教育課來講,信息技術可以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並與廣博的科學知識為友的學習環境。國際理解教育課就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書本以外知識為目的而開設的課程,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但我們教師在講解的同時還會把一些展示的機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學生,我們往往會在課上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的作業,讓他們上網查閱下一節課所要講授的有關內容,這樣就可以在下一次講課時教師可適當放手,讓他們來談談他們所獲得的一些資料,通過這樣一種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獲取、選擇、傳送、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不至於使他們被教師的觀點框住,從而限制了他們的自主發展。
網路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要通過使用探索法、發現法去探索、發現相關的信息與知識;主動搜集並分析有關信息,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把當前的學習內容盡量與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聯系,並對其中的聯系認真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是在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與研究的方法、過程與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獲得了成就感。在網路環境下的"整合型"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然後,通過對主題的分析或者分解,幫助學生分析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建立起自已的知識框架。在學生的自我學習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以幫助學生高效、高質地完成自已確認的主題,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成果。
④ 教師的反思途徑有哪些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 一、強化反思意識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於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譽襪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教師應從哪裡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為了教學行為,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通過不斷實踐殲塌,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媒體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採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總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因此,教師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如「這堂課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慶改激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為了便於掌握和運用,我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總結、反思的方法。反思總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採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復,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後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並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於一位追求成功、善於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教學中反思自己是否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及時調整原有的教學設計、是否真正做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