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業單位里的專技人員的出路在哪
我國的事業單位設置了三類崗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對於聘用在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 出路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爭取更高的職稱。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其中1-7級為高級崗位,8-10級為中級崗位,11-13級為初級崗位。
初級崗位的工資水平和科員相當,中級崗困畢位的工資水平和科級領導相當派尺行,高級崗位的工資最高可以達到部級領導的水平,所以 專業技術崗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 。
不過,因為 專業技術崗是有比例控制的 ,比如高級:中級:初級是2:4:4,那麼一個單位10個專業技術人員,只能有2個人聘用到高級崗位,4個聘用到中級崗位。如果崗位職數都已經使用完了,那麼剩餘的人員就不能再被聘用到高級崗位上了。
而現在大部分基層單位都是僧多粥少,很多專業技術人員長期聘用在初級崗位,雖然能力水平等條件都符合要求,但就是因為沒有職數遲遲無法獲得晉升。
第二種就是轉崗到管理崗位。當專技崗的上升通道已經被堵住的時候,那麼可以試著轉崗到管理崗。
管理崗分為10個等級,1-10級分別對應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塵嘩職、科員、辦事員。
管理崗從8級開始,就相當於是事業單位的領導了,所以晉升的途徑就是通過提拔, 對於沒有一定的能力人員,晉升比專技崗還更困難。
不過如果轉崗到管理崗位並聘用到8級後,不但擁有了一定權力,還可以 通過「雙肩挑」的方式,繼續享受職稱待遇 。
一些地方的「雙肩挑」只佔用管理崗位,不佔用專業技術崗位,那麼就可以不受專技崗的職數限制,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聘用職稱。
如果關系背景更加強大一些,那麼 還可以從事業編轉為行政編制 ,也就是公務員,那麼不但收入會更高,未來的仕途發展也會更加順利。
第三種就是辭職或考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在大多數的事業單位的發展其實都有限。
如果怕荒廢了專業技術,那麼可以 考慮辭職去企業發展 。如果覺得仕途黯淡,那麼可以考慮 參加公務員考試 。
事業單位里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其實這個出路每個人的定義和要求是不一樣,並不是每一樣出路都是要根據職位或是收入的高低來作為評判的標准,能夠符合自己興趣愛好,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出路,也是一種前途。
中國幾千年封建 社會 的 歷史 ,養成了學而優則仕的思維習慣。大家所謂的前途要麼就是當官,要麼就是錢多,成為土豪。但是現在當官的畢竟是少數,成為土豪更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要靠工資來養活,靠工資來生存。要取得滿意的工資,除了個人的勤奮努力以外,還有一定機緣,所謂機緣巧合,就是在恰當的時間遇見了自己滿意的工作,遇見自己滿意人,得到了滿意的平台。收入是怎麼來的?收入不是上天賜予的,也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靠自己後天的努力干出來的,拼出來的。
作為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事業單位的支柱和骨幹力量。作為事業單位有的人只適合干專業技術工作,有的人只適合干管理工作。但管理者畢竟是少數,如果大家都拼了命去擠這個獨木橋,那橋是會垮的,也會有人掉下橋摔到河裡的,有的人甚至會被河水淹死,困死。所謂好死不如賴活,其實包含的意思,就是個人的路要靠自己去行走,個人命運要靠自己去把握。作為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那麼既然和專業掛上了鉤,如果在專業技術領域取得突出的成就,不管有沒有高級技師職稱,不管是不是管理者,自己的前途都會一片光明。
如果剛入門就開始患得患失,就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就拿前途在哪裡來說事,我想今後不管你是走技術路線,還是從事管理崗,都是註定是沒有出路的。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畢竟有成就的,特別是取得重大成就的可能不多,但是既然吃了這碗飯,就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不要今天抱著技術碗,明天又想去端起管理崗位的鍋,有時想多了可能反而對自己不會有利。有一句老話叫著干一行愛一行,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首先自己要熱愛,只有熱愛你才可能有興趣去研究,去鑽研,去 探索 專業技術領域的奧妙和魔方,才能享受鑽研的樂趣,才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才能分享成果帶來的出路。
有了成果就有了出路,到時候美女會往你身邊靠,找到如意嬌妻不是夢,這是出路的體現;有了成果,沒職稱的有職稱,低級職稱可以變成中級職稱,中級職稱可以成為高級職稱,各種榮譽會隨之而來,收入也就上來了,房子、車子都是小菜一碟這也是出路;可能你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繼續往深里鑽,往深里走,就像一隻神秘的無人機,去攀登更高專業技術高峰,去 探索 更高的技術境界,去打造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自我,這也是出路,而且是一種屬於自己努力的出路。這樣的出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自己做到了,假如到了這種境界,你說人生還有什麼可以嘆息的呢?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沒有必要去要求自己成為狀元,但是我們心裡至少有自己的目標,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目標,最重要就是有自己的專業優勢,有自己專業技術能力,有取得成就的動力,有了這些,出路就不存在問題,出路就在自己的腳下。
專技人員在事業單位里是發展空間最好的崗位。
一、事業單位崗位的分類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有三種,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
工勤崗近年來一直在縮減,只出不進,不細述。
管理崗受單位級別的限制,一般以省直單位5級(縣處級)、市直單位7級(鄉科級)、縣直9級(股級)居多。
專業技術崗設置12級到1級,其中1級崗只有兩院院士才具備上崗資格。
2級崗各大院校的資深教授和省內有突出貢獻專家才有上崗資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省直單位的2級崗,一但上崗,不佔用單位崗位,崗隨人動。
3級4級是正高級工程師崗位,5—7級是高級工程師崗位,8—10級是工程師崗位,11—12是助理工程師崗位。
二、專技崗位發展空間專技崗位工程師一級很容易達到,研究生畢業滿3年初定工程師,本科畢業滿1年初定助理工程師。
工程師滿5年可申報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滿5年可申報正高級工程師。
工程師以上的晉升要求比較嚴格,對技術工作能力、成果、著作等都有要求,各行業要求不同。
三、收入情況專技崗位在工資收入上看,工程師相當於鄉科級,高級工程師相當於副縣處級,正高級工程師相當於正縣處級,以此類推。
在市直以下單位,專技崗的收入比管理崗增長快,所以很多事業單位的領導都採用雙肩挑的形式,就是拿專技崗的工資做管理崗的事,且在很多地方雙肩挑不佔用單位專技崗位。
總結,專技崗在事業單位崗位設置佔大頭,晉升速度快,且不影響職務上的提拔任用,在高級工程師崗位任職滿2年或具備正高級工程師資格的事業人員,可以調任公務員編。
當前,隨著公務員待遇的不斷走高,使得事業編人員變得黯淡無光。按新入職的公務員和事業編比對,公務員的車補和績效獎金加起來要比事業編人員收入高2萬元左右(按我地區標准)。所以,即使新入職事業編人員取得副高級職稱,收入也遠遠趕不上公務員。
有人說事業編專技崗可以走職稱來縮小收入差距,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對於一些單位里取得副高級或高級職稱的人員來講,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和公務員的差距,但是,對於新入職的事業編人員卻顯得有失公平,因為他們沒有工齡,職稱評聘既要符合相關專業,又要靠時間,一步步晉升。這就存在明顯的矛盾。
事業編專技人員出路在哪裡,要我說只有兩條路:
繼續走職稱評聘這是當前專技人員選擇的主流方式,通過一級一級的晉升,來提高工資待遇。但是,在單位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中級和高級職稱指數少的可憐,會出現幾個人競爭一個專技崗位的情況,容易滋生內部矛盾。
改走管理崗對於一些專業不符的人員來講,只能通過改走管理崗的方式,來提高待遇,從科員到副科再到正科,目前,一些縣級、市級的事業單位管理崗走到正科就已經止步了,不能再升了,也就是說相當於專技的中級職稱水平,往副處級走幾乎不可能,一是沒有指數,二是不能職級並行。
對於想走仕途的年輕人來講,專技改成管理崗,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任事業副科兩年以上,就有機會調任到機關成為實職副科級領導,邁入公務員領導序列。但是,這種情況很難實現,只靠自身工作能力去打拚還不行,還需要有過硬的人脈資源,有實力方能實現這種方式。
對於35周歲以下的人員來說,參加國考或省考,也是一種轉變身份的捷徑。畢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轉變的機會,而且,也相對公平,人為操縱的機會不大。轉成公務員後,即使沒有級別,也可以走職級並行的道路,逐步提高待遇。
單從工資待遇上講,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比管理崗好很多,出路就是老老實實走職稱路線,有直接調入公務員單位、參加公務員考試等更好的出路除外。
先講一個事列。 我的兩個朋友A和B,同時考入縣城事業單位,A官本位強一些,一心想謀個一官半職,自然而然選擇管理崗;B比較隨緣,喜歡安安靜靜,不喜歡反復折騰,選擇了專業技術崗。一開始,A定級管理崗10級,B定為專業技術12級,沒過兩年,A晉升為管理9級,B也晉升為專技11級。再過兩年,A當上了中層股長,好不風光;B通過中級職稱,但在單位沒有評上中級。這時,A的工資待遇稍微高過B,加上A是股長,手中有一定權力,掌握著一些資源,經常有人請吃飯。兩年後,A還是中層股長,小小縣城要想提拔晉升為事業副科,似乎比登天還難;而B已經獲評為中級,並晉升為專技10級。此時,B的工資待遇反而稍高於A。到了2014年後,各地的風氣煥然一新,公款吃喝玩樂不復存在,體制回歸自然生態,A自然而然也得適應領取陽光工資的時代,此時的A仍然只是一個管理崗9級職員股長;而B也晉升為專技9級,享受副科級工資待遇,每年拿到手的工資比A多了1萬多元。2018年,A換了一個股,仍然還是當股長,而B則晉升為專技8級,享受的工資待遇略低於正科級,並且考取了高級職稱資格。而A雖然不斷運作,希望當上副科級領導,但始終無法如願,還是9級職員股長,工資待遇落後B一大截,A這兩年似乎也後悔當初選擇管理崗,而沒有選擇專技崗。 再過幾年,B或許會被評高級職稱,屆時享受副處級工資待遇。試想一下,一個縣城,有個人可以享受副處級待遇?而A極有可能還是9級職員股長。
這個真實事例說明了,同時入職,一個走管理崗,一個走專技崗,在沒有外力作用下,選專技崗的工資待遇大概率會超過管理崗。因此,小縣城事業單位,沒有足夠長的天線和強大的背景,還是老老實實走專技崗的職稱路線,既省事又簡單,還非常實惠,退休前享受正科級待遇完全沒有問題,這是多少縣級公務員夢寐以求的事而被你事業編弄到,多少人羨慕不已啊。
至於市一級,我的建議還是走職稱路線,市一級評副高職稱幾乎沒有什麼限制,退休前享受副處級待遇完全沒有問題。 至於省一級,看個人喜歡,所選管理崗,提拔晉升為副處也不是問題,還可以適時轉為公務員,這就拓寬了個人發展路子,這也是選管理崗的最大的好處;選專技崗,專心工作學習,評為正高估計也沒問題,退休前享受正處級待遇,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另外,很多地方遴選公務員,都擴大到擁有副高職稱以上的事業編人員,這也是事業編專技崗的一個福音吧!
事業單位里的專技人員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走技術職稱之路。你可以一級一級評技術職稱。比如工程師了,過5年就可以評高級工程師,由於工作突出,也可以破格晉升,提前參加評選。高級工程師5年後,又可以評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同樣,工作成績顯著的話,也可以破格晉升,提前參加評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工資待遇介於付廳和正廳級之間。
這個要分情況,如果是大事業單位,例如知名高校,三甲以上醫院,地級市以上全供事業單位,他們評職稱比較容易。並且由於這些單位級別高,機構多,專業性強,因此需要″內行"的人才能管好。所以對專技內行人員來講轉崗容易,甚致是″雙肩挑"。既干技術活,又念管理經。前途和錢圖俱可兼得。但是如果是縣鄉級管理的事業單位,那就大打折扣了。當然盡管路子窄,但還得拚命往上″爬"。
那麼在基層怎樣向上″爬"呢?對於一般的人來講;
一是走職稱路線,大家都明白,目前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與職稱掛得很緊,職稱高,待遇高,前途好。反之亦然。這也是基層崗發展常走的道路,常用的套路。但此路也不容易啊。
二是爭取″雙肩挑"。既搞管理又搞技術。既有前途又有錢圖。有人建議專技崗轉管理崗,這個我不敢苟同。在基層事業單位,架孑就那麼大,內設科室就那麼幾個,除了崗位有限之外,級別最高也不過科級,在鄉鎮甚至是股級。搞一輩子能夠弄個八級職員己是登峰造極了,大部分終生很難越過九級(股級)這個坎。既沒前途,也沒錢圖。永遠不及″雙保險"(雙肩挑)的好。
當然出路的問題,任何職業任何崗位除了靠自己內在努力(內因)之外,還有外在因素(外因)如果有貴人相助,再加上自巳努力進取,出路自然不差。如果靠山高,那麼就算自已能力平平,努力一般,出路也不會比別人差。這一點在這個拼爹拼媽拼舅舅的年代更顯重要。
思路決定出路,至於專技人員的出路,決定因素貴在自己。
本人長期從事體制內人事工作,對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相關政策比較熟悉,針對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發展道路問題,我這里進行一個解答。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基本知識介紹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走職稱路線,主要分三個大等級,高級、中級和初級崗位,其中高級又分為正高級和副高級。 每個大等級內部又分為若干小等級,共13個小等級,正高級包含1-4級,副高級包含5-7級,中級包含8-10級,初級包含11-13級。 專業技術崗位初級晉升中級必須取得中級職稱證書,中級晉升高級必須取得高級職稱證書。每個大等級內部的小等級晉升要求在下一個小等級任職滿兩年。
專業技術人員發展道路介紹一、調任公務員 。這條道路無疑是最好的一條路,但是難度較大。2019年中組部出台企事業單位調任規定,其中指出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副高級以上崗位(5-7級)任職滿兩年可以調任到機關任四級調研員或者副處級以上職務,成為公務員。這種情況雖然難度大,但是還挺多的,每年各級組織部都會在院校選聘一些副教授、教授到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比如《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就是從院校調任到公務員隊伍成為副省長的。
二、轉崗成為單位領導。 事業單位包括三種崗位, 除了專業技術崗位還有管理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三種崗位之間是可以相互轉聘的 。在事業單位領導一般是由管理崗位人員擔任的,現在國家已經取消雙肩挑的政策。所以要想成為單位領導必須得轉崗到管理崗位,然後通過管理崗位的選拔競聘成為領導。當然在基層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難度是相當大的,沒有一定機遇想成為領導也只是痴人說夢。
三、在職創業 。國家近幾年先後出台政策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辦企業。如果有資源或者有相關技術,這條路簡直不要太好。
四、辭職走天涯 。體制內工作束縛確實比較多,限制了一個人的詩和遠方,如果自己真的有脫離體制的能力和勇氣,那麼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吧。
總結:事業單位是一個穩定的工作,工作崗位應該說很多人還是挺羨慕的。 至於說出路的問題,我覺得好好乾工作就是最好的出路。 不管選擇什麼樣的出路,決定因素永遠在自己手裡,如果想要好的發展,在仕途上有所作為,那麼去在職考公務員無疑是最便捷的方式。以上的答案僅供參考。
事業單位里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要分二種情況分析,一種是本身的素質和技術資質,要明白自己是否是當領導的料,是否在現有的事業單位中的技術能突破到領先的水平,要知己知彼,確定自己要走的路線,一句話,路線對了頭,一步一層樓。另一種情況是家庭經濟情況和現有 社會 資源,有句老話說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是家庭經濟好,有企業的,那就大有可為。如果家庭經濟不行,對自己的技術資質有信心,那就趁年輕賭一把,辭職闖江湖。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當然是專業技術能力啊,是職稱啊。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在行業內處於出類拔萃的地位,就什麼都有了: 社會 地位、職稱、工資收入、未來保障、名譽等。如果只是一個普通人,也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要放棄,與其抱怨 社會 不公,還不如自己沉下心來,干好自己的本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更靠得住、更有作用。
有的人可能有苦惱,覺得自己在事業單位,是專業技術人員,也盡心盡力地工作,可以到了評職稱的時候,論資排輩現象非常嚴重,對管理人員也有偏向。比如在學校,許多長期不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或者只帶一些無關輕重的課目的教師,只因為在管理崗位,甚至在後勤崗位,其職稱評定都比辛辛苦苦的一線教師更順當。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也確實比較不公平。
事業單位的職稱評定,是有名額比例限制的,因而導致許多人被擋在門檻外面,久久不能如願。競爭如此激烈,再加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肯定會造成一部分人灰心喪氣,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發展沒有信心。實際上,不公平的人和事,在每個行業都有,行業也在不斷地改革,以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個人所能做的,唯有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綜合能力,而不是自怨自艾,抱怨 社會 不公。
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還可以晉升到管理崗位,走職級發展的道路。如果已經獲得一定職稱待遇,還可以「雙肩挑」,在管理崗位執行職稱工資,也不影響職稱、管理職級晉升。只不過事業單位「雙肩挑」的比例為班子成員的三分之一,有名額限制,難度也相當大。部分事業人員還通過公考、公選等方面,走上公務員崗位,也是非常不錯的出路。總之,只要自己肯努力,道路就會越來越寬廣。
Ⅱ 大廠大幅裁員,技術專業未來的路將何去何從
一些大廠出現大幅度裁員情況,對於一些技術專業的人員來說,可以選擇靈活就業。雖然需要重新找工作,仍然有謀生之處。近年來主要因為疫情的影響一些,大廠的經濟效益逐漸降低,需要的工人會逐漸變少,出現裁員的狀況,技術專業的人員可以選擇靈活就業,從而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一些傳統的媒體公司,技術人員如果面臨著裁員的狀況,就可以向新媒體方向發展,現在很多人會做媒體自營等工作通過網路進行再就業。現在的技術發展比較迅速,而且社會上對於這類人才需求量比較大,可以選擇再就業,工資收入也會比較可觀。
Ⅲ 那些一開始拚命想進大公司,然後離職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後來怎樣了……
我見過大公司出來後,自己創業又失敗的;也見過在小公司風生水起的;還見過最後又回到大公司的。
但恐怕,這不是你想要的結論吧。
差別在哪?
俗話說:一粒米百樣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而大公司僅僅提供一個平台。你怎麼發揮,就看你自己的能力與機會。
為什麼有人離開大公司創業,因為他從大公司獲得了能力,但為什麼失敗了?因為能力還不足以支撐他的創業。
為什麼有人在小公司風生水弊碧起?因為他在大公司獲得了在小公司生存的能力。
為什麼有人最後回到了大公司?因為外面走一圈,發現還是大公司適合自己。
如果你想聽到離開大公司,最後失敗了……
恐怕你要失望了。這世界上總有人成功,總有人失敗,這是沒有統一答案的。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表明我的觀點如果你從一個大公司裡面出來,你在去一個小公司那是非常容易的,尤其是技術崗位的,下面我就以我自身的經歷來說明這一點。
1、大公司裡面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的多,可以很好的向他們學習
大公司之所以是大公司,那是因為聚集了很多專業的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可以為你的顫卜森技術之路做一個很好的鋪墊,我在大公司裡面呆過,各個專業的人才都有,只要你想學,他們都可以為你的學習之路點亮明燈,我上學時,單片機是什麼都不知道,進入公司後才知道單片是什麼,後來我一方面自學,一方面向公司的單片機人員學習,遇到什麼不懂就直接問他,因為同在一個公司里,只要關系搞好,他們還是很樂意鼎力相助的。這一點是在小公司內部無法得到的。
2. 大公司了各種管理制度比較的健全,你可以在這個公司學到不少管理制度
大公司無論是管理制度還是公司培訓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這些都為你將來走向管理崗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如果學到了這些你去一個小公司將會成為一個管理者,從而為你走向管理崗位做了鋪墊。
3. 在大公司可以認識到更多的同事,積累自己的人脈
大公司裡面人員比較的多,各行各業的人才,各種的專業技術人員都比較的多,在這里你可以認識很多興趣相同的人員,可以積累自己的人脈茄畝,我原來待過的大公司,有好幾個業務經理都出來自己開了公司,如果哪天我真的事業了,去他們那個公司應該都不成問題。
4. 從大公司出來後,你擇業的機會會比普通人高出很多
人家常說遇強則強,你在大公司裡面呆過,你整天與那些行業大牛待在一起,你必定會耳濡目染的學到很多,這比那些普通的工人勢必會機會更多一些。
綜上所述,那些去了大公司辭職,然後進入小公司後,一般不是管理層就是一個技術骨幹,所以我感覺從大公司辭職後,進入小公司的人,應該比普通員工要好一點。
我感覺樓主有點暗示「進大公司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意思。老實說,大公司和大公司之間是有差別的。比如說中石化和阿里巴巴,大家都是大公司,招聘條件也都很高,但是工作氛圍、競爭環境完全不同,對於人的成長影響也不一樣。
首先,能幹掉99%的競爭對手,入了大公司法眼的人,混的都不會太差。即便是去占坑的蘿卜,也是有家裡的關系、財力在支撐。需要「拚命」進去的普通人,學歷和能力更是上乘。 一些實力本身就碾壓你的人,若非時運不濟,大概率混的比你強。
其次,在國有大企業得到的鍛煉不能說比私企少,應該說成方向不同。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應該懂得,要做成業務不一定自身技術要最強。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喝酒聊天也是一種能力。所以大公司出來境況不好,很可能是因為沒遇到合適的坑。
最後給你講2個實例。一個我先生,畢業後「拚命」進大公司,為了京戶。6年做到副總經理,最後因為發展意見不和憤而離職。出走後自己創業。去年巧合跟他原公司的人吃飯,同事都還是普普通通的樣子,但他已經產業過億了。
再講一個反過來的例子。跟我先生同級的一個朋友,畢業後持續在小公司磨練,後來自己創業沒有成功,最後進了京東。現在是京東金融的副總裁,按股權估算身家也上億了。
人生沒有什麼固定的方程式 ,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無論哪種成長方式,他倆都沒有委屈自己的心意,始終在追逐著喜歡的事情。我這話說的有點理想主義。歸根結底,你首先要有足夠的能力,否則只能被選擇。如果你只能找到送外賣的工作,又豈能嘲笑別人進大公司呢。
Ⅳ 擔任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離職後怎麼辦
1、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可以通過招聘網站、社交網路、人弊畝才市場等途徑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尋找符合自己職業發展規劃的崗位。
2、籌備創業計劃:如果有創業計劃,可以空卜游利用離職後的時間籌備創業計劃,並尋找相關的投資渠道和合作夥伴斗銷。
Ⅳ 中年人辭職後可以做什麼
中年辭職出路1:從大城市回小城市、從小城市回鄉村創業。把上一級地區的模式照搬回下一級地區。
逃離北上廣,回鄉創業模式據權威機構統計成功率目前在:65.7%,加上國家現在大力扶持「三農」及「鄉村振興」,這也不失為一條從「紅海」走向「藍海」的出路。
出路2:做司機招募中間人或開網約車計程車。
現在出行領域的司機需求量很大,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多勞多得,時間靈活。如果某司機社群圈子廣,還可以代理車行的司機招募業務,目前市場行情每招募一名司機可以有1500元-3000元的傭金。
出路3:根據個人專長,做自媒體。做自媒體的垂直領域。不過這對個人的某領域專業度要求較高,且目前自媒體領域從業者已經睜行突破1400萬,拼團隊、拼資金、拼內容,自媒體領域競爭也日趨白熱化,但某些垂直領域專家級自媒體如果長期堅持,也還有一片天空。
出路4:如無特殊技能,可選擇做家政業或跑外賣,保安等技術含量低的職業,就業難度小且可以保證家中現金流的開支,勤奮的人收入不低於寫字樓白領,但對體力有所要求。
出路5:中年人,至少有15年以上的職場人脈和經驗積累,可做中介服務或人脈搭接賺取居間費。這個領域,一般正常收入在每年:10萬元以上,做得好的每年不低於:50萬的收入。
出路6:有一些小存款的中年人,可以開個小飯館悉耐嘩或加盟十萬元級別的加盟項目。
出路7:存款1萬元以下的中年人,降低期望值,先求生存為主。可尋找原工作70%左右收入的崗位,以及降低一個檔次的單位投遞畝基簡歷。
出路8:有技術,有人脈,有資源,但沒創業資金的人,較容易二次跳槽就業或技術入股初創公司。
Ⅵ 高科技行業員工離職,後續管理工作如何開展
員工退出和離職是企業發展中都面臨的普遍現象。這種現象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企業退出和離職管理不善會增加企業的管理費用,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這家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在發展中也面臨著員工離職管理不善帶來的問題。看看華航智信顧問專家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華亨智兆指信項目組在充分了解我公司現狀、問題和領導期望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員工離職風險問題的目標解決方案。
這種現象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企業退出和離職管理不善會增加企業的管理費用,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這家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在發展中也面臨著員工離職管理不善帶來的問題。企業管理者對人才安全認識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忽視對核心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工作。如果職員突然離職導致工作崗位空缺,由於各職位專業性較強,老職位很難立即繼承這種工作,新員工不能及時找到
Ⅶ 那些從大公司離職的人最後都去了哪裡
因為大公司出來的,在自身實力上、平台背景上更有優勢,所以在職業終點的選擇都更有主動權,大致分4種情況:
大平台到大平台
從大公司出來仍舊留在大公司,這是大多數大公司出來的職場人的選擇,一方面是適應了大公司的文化氛圍、競爭態勢,另一方面是習慣於在大企業的高光之下。總得來說從大平台到大平台之間的平行過渡,會有三種細分的選擇:
1、更大的平台 :從一個百億級的企業到一首蘆個千億級的企業,對於大公司出來的候選人仍舊是一次躍遷,對其來說仍舊是職業上的一次升華。
2、待遇更高: 碧桂園的現任總裁莫斌就是從中建五局挖過去的,雖然莫斌當時也是在中建五局擔任董事、總經理,公司體量規模也要比碧桂園要大,但是薪酬上確是能達到中建五局所給不了的6885萬
3、職位更好: 職位更好有可能是職位title有所提高、也有可能是其崗位戰略地位有所不同。
這些前前後後的公司都是大平台,但是在職位價值、核心程度、title上都在提升。
創業/自由職業
在大公司任職後的人才,往往因為大公司平台累積的實力背景、平台背書、甚至資源的整合,都更容易去實現創業。其中互聯網BAT中出來的創業者不計其數,甚至阿里出來的創業人叫做阿里系,帶有濃厚阿里管理風格。
另外一條路和創業相似,但是有所不同,就是自由職業。職業職業的種類很多,但是大多數大公司出來的因為接受大公司的系統培育具有系統知識,同時有大公司的背景,所以更多的會從事咨詢顧問、培訓講師、自媒體工作者等等,比如在市場上打著前阿里某某總這樣頭銜的講師就可以找出十幾位出來。
去小公司擔任高職位
這會是一小波人的選擇。在原大平台擔任職位不算高,但是去到小公司後就能擔任更高階的職位,算是職業發展的一種方式。比如阿里巴巴高管1688B類大市場產品運營負責岑文初加盟樂刻運動出任公司CTO以及CPO就是一個典型。
這類選擇不能單純的說是好是壞,畢竟小公司也有可能變成航空母艦,誰十幾年前知道阿里會這么大呢?但是大多數這樣的選擇,尤其是本身級別不高的時候,有時候是一種沒有更好選擇讓步,而走向這樣的路徑往後的每次跳槽就大概率是越跳公司體量越小。
退休
畏懼高位的人,在一家企業離職出來後也可能會選擇退休了,要麼是早已實現財務自戚培由不需要在打工,之前純粹是熱愛,要麼就是對原企業的深厚 情感 ,各種原因離開後不想再服務其他企業了,各種原因都有,所以退休。
網路的俞軍被,稱為貼吧之父,在網路的影響力甚至超過網路創始人李彥宏。2009年離職網路後擔任淘寶顧問,顧問性質的工作,畢竟早就財富自由了,然後漸漸淡出職場。
以上觀點,請參考。
作為4年人力資源總監的我,我想通過幾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來回答這個問。
我是在一家還算不錯的企業做人力資源管理的,在我面試過的眾多人中,不管是大企業離職過來的,還是剛畢業的都有,今天來說說大公司過來面試的人。
第一類:自己是大公司出來的人,經驗非常豐富,並且說話一套一套的,問到具體如何實施?卻得不到我最想要的答案。這類人給我就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這類人對於我們正在發展中的公司,是很怕去使用的,首先開的工資會比較高,但做起事來總達不到我們想要的預期效果。最後基本都是去小一點的公司做管理去了。
第二類:比較明確自己的定位,他會去思考我們公司需要他的崗位,是不是適合他自己的定位,以及他想發展的方向。像這類人,我們一般都會先留一步,如果他確實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會根據他的定位進行一些改動。這類人,大一點的公司也會比較看中。
第三類:從大公司出來有自己的人脈資源,者仔帶想去的公司也不一定是大公司,主要是看公司的發展前景,也特別願意加入前景好的小公司,並且跟著公司一步步做大,往往這類人,最後都比較混的好
關於大公司的離職的人最後去了哪裡這個問題,米哥總共前後經歷了數個公司,並且都是數千上萬人的外資公司,接觸的相關的同事也比較多,所以對這個問題,比較有發言權,那麼就說說從大公司離職後,主要有以下幾種去向:
1. 離開大公司後,去一些小公司做中高層領導
一般來說,大公司的制度和程序比較規范和完善,如果在這種公司工作,認真學習的話,真的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的。只要學好相關的程序文件和管理流程與方法,想要跳槽到一些新開的小公司,那麼就是創始元老級的人物,對於相關的流程式控制制管理方法,制度程序,真是信手拈來,用起來也得心應手。米哥十幾年前在一家有著近5000人的美資公司工作了幾年,後來因為個人原因辭職了。後來朋友介紹去了新開的幾百人外資公司工作,又碰到了原來那家公司的幾位同事,都是從原來的公司跳槽過來的,並且都是這家公司的部門的頭頭,生產,工程,采購,人事都是原來公司的同事在把持。分析原因,因為原來公司大,管理規范,在電子製造行業,有口皆碑的,老闆也願意也這些來自大公司工作經驗的人。同時因為像這種外資的大公司,一般大陸人,即使能力再強也很難擠進高層管理級別,所以要想有更好的職業發展,也會選擇幾年後跳槽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2.離開大公司後,自主創業做老闆了
還有一種,就是在一些大公司工作多年後,積累較好的人脈資源,就會離職做起了老闆,當然也就是轉行做起了這些大公司的供應商,從中分得一杯羹。從米哥從工作的大公司來看,公司的生產需要配套的供貨商多達數百家,有些供應商是要求比較簡單的,但在公司的工作的人不能直接做,所以很多同事就抓住這個機會,從公司辭職離崗後就做起公司的供應商,從一年幾萬幾十萬慢慢地做到幾百萬上千萬的都有。
3. 還有個別人,離開大公司也混得不盡如意
當然米哥也見識過,有少部分人從大公司離職後,跳槽得比較頻繁,個人本領和能力沒有長進多少,即是好高騖遠,這山高望著那山高,結果混得即越來越差,最後幾年過去,比原來還差,又想回來的公司里來也是有的。
總之,在大公司工作,如果真的潛心下來,可以學習到很多能力和知識,特別是大公司的規范化的程序文件和辦事流程,然後離職後,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崗位。
第1個去向,去小公司當了高管
大家都知道: 一般的大公司離職的人,是很多小公司歡迎的。除了本身的能力基礎之外,更重要一點,大公司的人能夠擁有的資源呢,恰恰是很多小公司打著燈籠難找的。
所以說,很多小公司就喜歡這樣的大公司的人 。把他們帶到公司,一方面呢,喜歡他們能力;另一方面收購他們的資源。而大公司的人呢 ,憑資源開始變現,雙方簡直是共贏。
第2個去向,自己當了老闆
這部分人一般都是選擇創業 ,他們會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累積的人脈資源,以及專業的管理能力,成立自己的公司。於是呢,混得風生水起,成為人生的贏家。
第3個去向,成為別人的合夥人
這種方式是最普遍的,成為別人的合作夥伴, 入股一些公司 。在這家公司呢,一般從事高管的職位。但是呢,他們更多是採用了資源整合的方式,彼此互相利用。
最後一個去向,泯然眾人也
這部分人非常可惜,離開大公司的平台呢,沒有了昔日的「光環」,又不肯放低姿態,錯過了好多機會後,耗盡了心氣,再也不能像昔日那樣的呼風喚雨。於是呢,慢慢的自甘墮落,成為了一個混跡在職場上的閑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結束語
不管怎麼樣啊,離開大公司以後呢,要做一個明確的自我定位,擺正自己的心態,知道自己要干什麼。同時呢,也要做好重新開始的准備,不能眼高手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這個問題應該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的人又進了另外一家大公司;
有的人去了規模小一點的公司,做了更高的職位;
還有的人自己創業了。
一般都是看個人的定位及個人職業生涯的偏好方式,以及他離職時的職業規劃狀態。
1、最近剛好看了李開復的書《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的前半段職業生涯就是一直在大公司工作的。最開始他是留校2年,然後進了蘋果公司,之後去了SGI公司,再之後去了微軟,最後去了Google公司。
每次跳槽,他的職位和待遇都更上一級。一方面是他自己有能力,在整個業界的評價很高;另一方面他也很善於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在那個還沒有流量、個人ip的年代,他已經利用業余時間自己做了一個網站,給中國想要出國留學的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台。就是這樣李開復在中國年輕一代人中的影響力很大。微軟、google公司也是看中了他的這種影響力,讓他負責整個中國區的業務。
2、先是在大公司,後來跳槽去小公司的,一般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職位頭銜。
我有兩個朋友原來都在國內很大的 汽車 公司工作, 汽車 公司都是響當當的大公司。那時他們的崗位都是高級工程師,但後來其中一個朋友離開了,他去了老家一個做 汽車 零配件的公司,工資甚至都沒有現在這家公司的高。但是老家那個零配件公司給了他部門經理的崗位,也就是他從一名技術專業人士晉升到了管理崗位。
那時他32歲,他說到了他那個年紀,工作追求的東西就不僅僅是工資了,他想要走管理路線。 而大公司想要做到管理層何其不容易,所以他就選擇接受了先從小公司的管理做起。這也算是職業生涯的一次轉型。
3、在大公司呆了很多年,也有人辭職去創業的。
我身邊就有很多在大公司呆了很多年,積累了很強的專業技術和不錯的人脈資源,選擇自己創業的。也許上班族都會有一個情懷,有一天再也不用打卡、不被任何人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創業就可以實現這樣的狀態。
前面提到的李開復老師也是,他最後從google離開,也是自己創業了,做了創新工場,專門輔導和孵化年輕人的創業。雖然他離開的時候,公司極力挽留,並開出了更好的條件,但他都婉拒了,他覺得自己還有想要做的事情,必須自己創業才能完成的夢想。這也是一種創業家的情懷吧。
不管是繼續進大公司打工、還是到小公司做管理、還是去創業,都是個人的職業方向上新的選擇。一旦決定,盡管全力以赴就好。在這之前,可以朝著自己理想的職業方向努力,到這一天真的來到的時候,才不至於慌亂無措。
回答問題的人少,大概是這類人都在忙,沒空或懶得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就是從某大公司(華為師從之)出來的,在同一行業里,自主創業至今20多年了。可以告訴你的是,該行業里約30%的企業主是從該大公司出來的,或曾經同該公司合作過……不要以為離開大公司了就是loser,天塌了,就沒飯吃了,持這說法的都是一些中庸之才。事實上,離開大公司的是二類人,其中10%-20%主動離職創業。當然,這類人是沒人說好的,更不會有人宣傳,或主動告訴你,所以知之者少。
最終道路一般到小公司去了,初期是在大公司之間跳,跳不動了的到行業里後起公司當個所謂高管,靠賣弄原來的冷飯混飯吃。有的在培訓機構當培訓師。有的開個小公司,靠原來老關系混飯吃。。總的來說大公司資源不可復制,最後在小公司混飯為多。
這個問題,有多種答案。
一,大多數去了更大更好的平台。
在這個大公司積累了經驗和人脈,也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格局和眼界,讓他身價上漲,所以很多都是尋找機會去了更大的平台,或去了給待遇更好的單位。
我本人就是一步一步,尋找著機會從原來的單位,一步一步跳槽到薪資和規模更大的單位。
二,有去了規模小的公司,但更有發展空間或給了高的職務或待遇。
職場中有許多人,在大公司過得並不舒心,有的過得相當壓抑,上還上不去;就此過下去又心有不甘;想去更好的公司,又找不到機會。
於是,權衡之下去了規模小但待遇高,或能給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的單位。因為大公司的歷練和資源,能更好地得到發揮。
三,有人自己創業了。
因有了資源和渠道,不甘屈於人下。就選擇了另立山頭,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四,有人因種種原因,比如人際關系不好,或看不到未來選擇了同級跳;還有人跳槽失敗,跳到空里,越混越差了, 等等,答案有很多。 離職跳槽的建議:
1.跳槽時不能只看薪資待遇,要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要有前瞻性,不能只盯待遇,在各行業中跳來跳去,不利於成長。
所謂術業有專攻,這樣很難在一個領域深耕,難以成為專業人士。
2.要看行業發展趨勢。跳前一定要考察好該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再謹慎跳。
3.要提前打聽好要前往的單位,這幾年發展的如何,如果可能就了解一下未來的規劃等等。
很多人跳過去後,企業不幾年不行了的。
有大公司工作經驗,加持了一段光環而以,離職後,從一個坑,走向另一個坑,為生存,為生活,為夢想都行。
安度晚年,封殺公眾出現,避免說出不好的話。老實的活著比什麼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