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中國農業如何突破技術性壁壘

中國農業如何突破技術性壁壘

發布時間:2023-04-25 14:52:08

Ⅰ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策

實施與國際接軌的標准化戰略
從實踐看,推廣和使用國際標准,是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擴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徑。截止到2001年,我國在19744項國家標准中,僅有8621項採用了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採用率僅為43.7%,而WTO大多數成員方這一比例數在70%左右;在這8621項雙采標准中,絕大多數是等效或非等效採用,等同採用的比例僅在10%左右。對此應採取以下措施:①轉化標准。既組織專門的人力、物力認真研究和積極推廣使用國際標准或發達國家的先進標准,並轉化為我國等同的標准,以此來確定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的方向和目的,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繼而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②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目前,國際上採用的標准很多是發達國家的國家標准或企業標准轉化而來的,充分反映了發達國家利益和經濟技術水平,而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准卻寥寥無幾,這對我國是不利的,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協調工作,使其能反映我國的利益和要求,無疑有利於突破TBT限制。
實施企業及產品的認證戰略
企業應積極開展並加強ISO9000和ISO14000的認證工作。企業取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重視其衍生出來的行業或專業的質量保證,有利於促進我國質量管理水平向國際水平靠攏,並獲得良好的國際市場信譽;企業同時應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前該認證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日益增強,很多跨國公司或政府采購,逐步對供應商提出有關環境認證的要求。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環境產品認證,被稱為「雙綠色戰略」的認證,是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綠色通行證」。
此外,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非常重視SA8000的認證。SA8000即「社會責任標准」,是全球首個道德規范國際標准。據介紹,我國出口到歐美國家的服裝、玩具、鞋類、傢具、運動器材及日用五金等產品,都已經遇到SA8000的要求。2002年9月,廣東省中山市一家鞋廠因沒有達到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曾被客戶停單兩個月進行整頓。同年7月,因發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台資鞋廠曾一度陷入全部撤單的困境。而更多的企業則是因為達不到SA8000的要求,而痛失產品出口訂單。總之,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及時獲得認證,SA8000就會成為橫在我國企業面前又一個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推進環保產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政府應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把環保產業培育作為提升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給予環保產業優惠政策,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促使其走技術進步、保護生態環境與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企業因把開發環保產品作為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從源頭做起,保證加工原料的質量,實施清潔生產,堅持走「以質取勝」的道路,實現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應強化環保執法,推行「綠色環境標志」制度;應設立「綠色銀行」和「綠色產業基金」,為環保產品的開發與出口提供專項貸款和信貸擔保基金。
全面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戰略
歐盟將於2005年1月1日實施電冰箱能效指令修訂的指令(2003/66/EC),該指令增加的兩個新指標為A+,A++級,達不到該指令的產品將會被逐步淘汰。而海爾產品早在1999年就率先通過了歐洲的A級能效標准,2002年又有6種型號率先通過了歐洲的A+節能標准,2003年又有4種型號產品通過了歐洲TNO檢測機構的A+節能認證,並獲得了節能補貼,成為中國節能電冰箱出口歐洲市場的第一個突破口。海爾電冰箱獲得A+節能認證可以說是高標准、高質量、高技術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一個示範。所有企業都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技術引進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來全面提高綜合競爭能力。首先,企業必須重視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結合本企業的自主開發,通過技術外溢和後發效應的協同作用,吸收、消化先進技術,將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提高到一個新的技術水平,並盡快地從比較劣勢向比較優勢轉變:其次,單純的技術引進往往難以得到較為系統先進的復雜技術,這是因為這些技術往往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入外商直接投資,在與外國企業的合作和競爭中,國內企業通過「邊干邊學」等溢出效應,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目前,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仍主要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而這些國家市場准入的技術性「門檻」比較高,而許多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產品市場准入的技術性「門檻」相對較低。因此,針對不同的國家對產品的技術性要求不同的特點,我國企業就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提高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市場佔有率。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利用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到國外去投資設廠,從而可以有效利用當地的資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
貿易救濟措施
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可以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有關規定。該協議規定各成員國有關產品法規、標准、認證和檢驗制度方面實行非歧視性待遇和國民待遇,因此可以利用該協議要求主要進口國家消除歧視性、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於那些不合理的具有明顯歧視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還可以及時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尋求妥善解決;利用我國2002年10月1日實施的《對外貿易壁壘調查暫行規定》。如果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中遇到其他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或受到不公平待遇,企業可藉助法律專家、技術專家、貿易專家等方面力量,進行調查取證,必要時可申請商務部對進口成員方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進行立案調查,以消除這些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正常發展;利用國與國(地區)之間的協調作用克服技術性貿易壁壘。即通過進一步加大多邊、雙邊對外協作力度,以爭取能逐步彼此承認各有關機關的檢驗、檢疫證書,以利簡化手續,降低成本,便利出口;構建我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了國家生態和經濟安全,保護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合理有效地保護國內幼稚產業,我國應參照國際規范建立自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一方面可以使我國企業改進生產以適應各種先進標准,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發達國家利用加工貿易和投資向我國轉移高污染產業。同時,也可使外國懾於報復的可能而減少歧視性的技術規定。建立並充分利用現有的TBT預警機制。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TBT的預警機制,加強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收集、整理、跟蹤和研究,為企業提供正確的導向;企業則應充分利用已有的TBT預警機制,做好防範工作,採取積極措施,突破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Ⅱ 我國農業產品如何面對出口綠色壁壘

綠色貿易壁壘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健康為由,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目的,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規、條例,建立嚴格的環境技術標准和產品包裝要求,建立繁瑣的檢驗認證和審批制度,以及徵收環境進口稅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綠色貿易壁壘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護內容的廣泛性、保護方式的隱蔽性和實施效果的歧視性等特徵。

一、綠色貿易壁壘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

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達233.9億美元,實現連續五年快速增長,創歷史新高,中國也因此成為全球第四大農產品貿易國。但是國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設立的壁壘也呈現增長態勢。據國家檢驗檢疫部門統計,2003年國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設置的技術性壁壘平均每天增加一項。2004年以來,這一勢頭有增無減,壁壘還從發達國家擴散到發展中國家,而且檢測標准愈發苛刻。
1、我國農產品出口"門檻"提高
目前,在一些國家實施的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已對我國農產品出口構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檢驗檢測項目日益增多,檢驗標准越來越高。一些發達國家在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時,檢測項目日益增多、標准越來越高,甚至達到了苛刻的程度。
(2)受影響的農產品范圍越來越大,包括糧食、水果、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禽產品、茶葉等大部分農產品。
(3)容易造成擴散效應。一旦綠色壁壘的某項具體措施付諸實施,不僅直接嚴格限制甚至禁止一些產品的進口,還易引起其他國家效仿。
2、農產品出口市場受到挑戰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成為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對象國家之一。目前中國主要貿易夥伴有美國、日本、歐盟、韓國、東南亞等。面對其制定的技術標准,一方面,由於我國長期忽視環保產業的發展,技術手段有限,很難在短期內將其技術指標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憑借自身在環保方面的優勢,繼續制定對發展中國家過於苛刻的環境標准,並通過世界貿易組織將貿易與環保緊密掛鉤,對我國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3、優勢淡化,劣勢凸顯
我國農產品出口主要依靠價格低廉及國內資源豐富的優勢,但在綠色壁壘的阻撓下,競爭優勢盪然無存。為達到發達國家的環境標准,我國出口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不得不增加有關環境保護的檢驗、測試、認證和鑒定等手續及相關費用。產品的外觀裝潢、出口檢驗和廣告等也要做大幅度的調整。這樣,我國出口產品的各種中間費用和附加費用將大幅增加,出口成本大為增加,進而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4、影響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引發貿易摩擦
近年來,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經常採取單方面的貿易措施,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由此引發的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世界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像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這一類區域性經濟組織的成員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他們的環保水平和環境標准大致接近。因此,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區域自由化貿易的形式,以低於區域環境標准為由,將來自區域以外的產品排斥在巨大的區域市場之外。隨著世界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中國將不可避免地與其他發達國家或區域性經濟組織因為環境問題產生雙邊或多邊的貿易摩擦,影響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不利於我國外貿的穩定發展。

二、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措施建議

1、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標准體系
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實行農產品認證以來,對多種產品進行了綠色認證,並為農產品初步實現標准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也應看到,這些認證還遠未達到國際標准化的要求。
(1)了解他國和國際貿易體制中的公共健康規范。我們需要熟悉並掌握WTO的相關規則和制度,進而充分學習其他國家在世界貿易體制之下制定的公共健康與國際貿易決策,應對出口貿易的各項挑戰。
有關部門除了加強在技術層面的努力之外,還應當強調對SPS和TBT協定在法律層面上的認識。這些可以使我們充分了解WTO成員為合法地採取保護公共健康的貿易措施必須符合的條件,積極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或相關機制。
(2)建立強制性標准通報和咨詢制度。現在,過去的生存性農業現在要轉向市場、競爭性農業,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卻缺乏與之相適應的農產品安全生產體系、檢測檢驗手段、質量控制體系。在生產、流通和質量安全管理上與國際市場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我國應加強對國外技術法規的研究,多渠道收集國外技術法規、標准信息;加強標准化信息體系建設,建立相關的情報系統;借鑒國外的經驗,培育和發展咨詢服務市場,幫助農民、企業及時了解有關國際技術壁壘動向,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防患於未然。
(3)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標准體系。隨著貿易自由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貿易戰已由關稅、配額之爭演變到"標准"之爭。修訂現有的技術標准和相關技術措施,加快採用國際標準的步伐,才是突破綠色壁壘的切入口。標准修訂的重點應放在農產品的質量等級、安全、環保衛生標准,生態農業和高新技術農業標准上;將產品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納入標准管理軌道,建立種植、生產、加工、包裝等諸多環節技術操作規范,以及環境安全過程式控制制等方面的標准,逐步形成與國際標准相匹配的標准體系,同時健全國家標准復審制度。
①要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衛生安全水平。目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疫病、農葯殘留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仍十分嚴重,因此必須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逐步實施動植物病蟲害區域化管理,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建設,切實提高動植物衛生水平;進一步推廣"定單式農業"的農產品出口經營模式,農產品出口企業要建立自有種植、養殖基地,開展農產品和食品認證,嚴格按照標准化生產,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種植、養殖履歷和質量可追溯體系,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②要加快動植物衛生檢疫標准和食品安全標准制定步伐。目前,在出口方面由於我國產品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技術標准,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成為擴大出口的障礙;在進口方面,由於我國的技術標准低於國際標准或無國際標準的動植物檢疫,其他國家不合格的產品因符合我國的標准而進入中國市場,將直接導致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經濟威脅乃至生態危機。因此,必須加快我國動植物衛生檢疫標准和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步伐,與國際接軌。
2、積極應對,破除壁壘
(1)堅持原則,據理力爭。國內立法能否用於限制國際貿易,依據多邊環境條約而採取的貿易措施是否違背WTO的自由貿易原則,都尚存爭議。一些國家運用WTO爭端解決程序,積極應對綠色壁壘,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我國應充分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有關條款,並根據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所確定的國民待遇原則和最惠國待遇原則提出抗辯,充分利用環境條約協議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原則,為中國農業擴大出口創造條件。
(2)積極在國際組織中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要利用現有WTO機制,要求主要進口國取消不合理的技術性限制措施,努力尋求發展中國家在環境與貿易中應有的優惠待遇。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WTO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開展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應積極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和相關國際組織及民間組織和活動,主動參與或承擔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努力爭取在國際標准上的話語主動權。同時,應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保持密切聯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為農產品出口營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
(3)加強環保宣傳,倡導綠色意識。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整個社會的環保意識。建立綠色貿易制度,把綠色貿易思想作為開展國際、國內貿易的一個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則,順應世界綠色潮流,促進可持續發展。
3、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進中國綠色食品的進程
發展生態農業對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實現經濟、生態環境、社會協調發展,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出口產品集中在低附加值、密集型產品上,價格是產品競爭力的主要指標。我們不能一直遵循勞動力成本低這一靜態的比較優勢去參與國際競爭,而應通過國家力量,創造動態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經濟產業,帶動高科技農業和產業結構升級。生態農業是傳統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相結合的產物,是環境與發展的最佳結合,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1)生態農業建設必須納入全國農業發展規劃。中國生態農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以生態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為主導的綠色壁壘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重要。為加快我國生態農業的跨越式發展,"生態農業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項目已被列為"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將把我國生態農業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調動農民進行生態農業建設的積極性。
(2)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政府應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生態產業的發展,把生態產業培育作為提升出口農業結構的重點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應設立"綠色銀行"和"綠色產業基金",為綠色產品的開發與出口提供專項貸款和信貸擔保基金。
我國具有開發有機食品的得天獨厚的條件--生物品種繁多,且絕大多數未經基因重組;農村勞力資源豐富。然而由於體制和效益上的原因,涉農科研機構的先進生產技術很難迅速轉化為先進生產力,造成長期以來科學技術對農業的貢獻率偏低。因此,科技對農業的支持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突破綠色壁壘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3)利用市場機制培育我國生態農業產品市場。扶持農產品龍頭企業和加強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整合我國農產品出口力量,克服企業規模小、分散的局限性,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生產標准化和農產品附加值。

Ⅲ 國貿問題,中國農產品國際分工想要發揮更大優勢,應該從哪方面做努力

中國既是一個農業大國,又是人口大國,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一直以來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農民不富,中國不富」,農產品的穩定對中國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中國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擔憂中國農產品將遭受來自國外農產品的強勁沖擊,因而動搖中國的國本。加入WTO以來的五年多時間里,中國農產品在挑戰中發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農產品出口可以高枕無憂了。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隨著中國開放度的進一步擴大,農產品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將更復雜,應對工作更艱巨。為此,我們需要全面的理解農產品的出口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我們目前存在的差距,採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才能確保農產品穩步健康發展。

一、我國農產品出口現狀

(一)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分析

中國農業基本上是一個以滿足內需為主的產業。從貿易差額上看,在加入WTO以前,中國農產品貿易在大部分年份都保持順差。加入WTO後,2002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大幅度增加。據統計,2002年全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達到180.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2.8%,當年農產品貿易順差為57億美元。進入中國入世第二年,中國農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增長趨勢。截止03年底,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達到212.4億美元,進口總額達到189.3億美元,仍實現貿易順差25億美元。2005年,我國農產品出口總值達到272億美元,比建國初期的5億美元,增長53.4倍。但是,隨著中國農產品進口關稅的降低,中國農產品在這個時期進口增長幅度也在加大,超過了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幅度,甚至出現逆差現象。據統計,05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14.2億美元,其中農產品出口233.9億美元,進口28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4%,成為僅次於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全球第四大農產品貿易國。農產品出口雖實現連續五年快速增長,卻出現了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自1984年來的首次逆差。

(二)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特點

1、農產品出口結構

我國農產品出口反映了中國農業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結構特徵:一方面,中國出口農產品以勞動密集型高價值農產品為主。如2003年中國出口新鮮及冷凍水產品33.4億美元,佔全部農產品出口的15.7%;蔬菜出口21.8億美元,佔10.3%;園藝產品出口52.7億美元,佔24.8%;畜產品出口27.3億美元,佔12.9%;四類產品出口合計占農產品總出口的63.9 %。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品出口增加。2003年中國農產品加工品出口85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0.2%。其中蔬菜水果加工品出口21.7億美元,占農產品總出口的10.2%;水產品加工品出口19.3億美元,佔9.1%;肉類加工品出口7億美元,佔3%。總的看來,我國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出口優勢正在顯現。

2、農產品出口的地區分布

中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省份是山東、廣東、浙江、遼寧、吉林和福建等,其中山東是農產品出口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山東自2000年超過廣東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省。總體來說,中國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國農產品出口前十位省(市)中有8個屬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農產品出口佔全國的16.6%,其中只有吉林省出口超過10億美元,在全國排名第五,黑龍江出口超過5億美元,在全國排名第九;目前西部十省農產品出口較少,2003年西部十省出口農產品13.74億美元,僅佔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5%。

二、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表明,中國農產品出口自入世以來出現了轉折性變化,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是,在中國農產品繼續保持比較優勢、出口潛力較大的同時,目前還存在一些影響農產品出口的突出問題。

(一)國際競爭力總體不強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部分農產品具有良好的國際競爭力,如園藝、畜禽類產品、水產品等。但從出口額來看,除了蔬菜略有增加,其他農產品出口不進反退。表面上看,這是由於其他國家在家禽和動物進口方面設置的種種非關稅壁壘,成為中國相關農產品出口的障礙。但究其深層原因,還是在於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未得到根本提高。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農產品面臨著雙重壓力:在生產方式上,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和價格高。據統計,我國近年的稻穀、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的生產成本中,人工費用佔到35%~53%,使得原本具有價格優勢的大宗農產品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相當,出口競爭力下降。而發達國家農產品人工費用則不到10%。在產品質量上,我國農產品規格化標准化程度低,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安全問題突出。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近年來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愈演愈烈,成為目前國際農產品貿易壁壘的新特徵,嚴重影響中國擴大農產品出口。從日本、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針對農產品實施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來看,中國農產品出口面對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檢驗檢疫壁壘和身份認證壁壘。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既規范了國內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同時也將不符合標準的國外產品擋在了國門之外。例如日本對入境的農產品及食品實行近乎苛刻的檢疫、防疫制度,在植物檢疫方面,凡屬日本國內沒有的病蟲害,對於來自或經過發生該病蟲害國家的寄生植物均嚴禁進口。農產品還需要接受衛生防疫部門的食品衛生檢查,對於強制性檢查食品,要逐批進行百分之百的檢驗。對中國蔬菜等農產品來講,今後進入日本市場將更趨困難。

(三)農產品出口遭遇著「綠色壁壘」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制訂較高的農產品檢驗檢疫標准,而我國農產品質量大多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入世後,我國一些農產品就因為農葯、化肥殘留較高而被一些國家禁止進口,有的農產品則因為難以得到進口國的質量認證及其包裝標簽認可而不能出口。在這方面受阻最重的當屬畜產品,其主要原因:一是檢驗檢疫標准提高,檢驗指標范圍擴大。如歐盟從2002年初,因在我國出口的兔肉、雞肉和凍蝦等產品中檢測出含量為200mg/kg的氯黴素而停止從我國進口該產品,而上述氯黴素含量在國內則無法測出。「綠色壁壘」已成為中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最大障礙。

(四) 反傾銷 與我國農產品出口

據統計,從1979年中國出口的糖精鈉在歐盟被 反傾銷 起,截止2005年已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起訴500餘起 反傾銷 調查,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中國出口產品貿易額超過150多億,中國農產品出口也遭遇反傾銷調查。例如,2003年12月3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對來自中國、巴西、印度、泰國、越南等國家的凍蝦進行反傾銷調查,要求對中國的蝦產品徵收119%—267%的反傾銷稅。顯然,中國蝦產品在美國市場將受到沉重的打擊。需要高度重視的是,隨著中國農產品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和出口的快速增長,中國農產品面對的反傾銷爭端將日趨頻繁和激烈,有可能成為今後不能迴避的出口障礙。

三、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對策

中國農產品面臨國際市場上的嚴峻形勢,只有結合農產品出口貿易狀況,從源頭上攻關,進一步完善促進農產品的政策措施,著力提高出口競爭力,積極應對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才能使中國農產品持續發展,並力爭上一個新台階。

(一)利用比較優勢,優化農產品進出口結構

農產品進出口結構是以優勢格局為基礎的。我國是人口大國,土地資源和建設資金有限,應該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和技術密集型農產品,如豬肉、禽肉、水產品、蔬菜、花卉等,以比較優勢為基礎調整農產品進出口結構,以國際農業資源配置調整國內農業資源配置,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目前,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初級農產品出口佔80%,深加工產品出口佔20%,而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荷蘭初級農產品與深加工產品出口的比例為1:3。另據有關方面分析測算,發達國家農產品的加工品占其總生產量的90%以上,加工轉化後產值增加2-3倍;而我國農產品加工品只佔總生產量的25%左右,加工產值只增加30%左右。因此,今後應把重點放在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上,這是促進農產品發揮比較優勢,擴大出口的最有效途徑。

(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高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是破除國外技術壁壘的根本途徑,也是提高出口農產品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今後,應逐步實施動植物病蟲害區域化管理,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建設,切實提高動植物衛生水平;進一步推廣"公司+基地"的農產品出口經營模式,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建立自有種植、養殖基地,開展農產品和食品認證,進一步推進標准化生產,建立質量監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出口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體系,重點加強和完善出口優勢農產品及相關農業投入品的檢驗檢測工作,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和完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

我國政府應加強通報咨詢網站建設,建立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中心和資料庫,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及時向企業提供WTO/TBT通報、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法規、國際上技術貿易措施的發展動態等信息。加強對發達國家和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家技術標准、技術政策、有關法規、標准結構和內容的研究,密切注視全球技術性貿易措施變化的新動向,使農產品適應國際標准,避免陷入技術壁壘的陷阱。

(四)加強與農產品進口國的磋商、交涉和談判

技術壁壘的產生和作用既有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同時也包括科學評估、觀念的認同等。一些國家實施技術壁壘而又缺乏科學依據,我們要加強同這些國家的磋商、交涉和談判,爭取減少我國農產品遭受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同時,要加強對國外進口農產品的檢驗檢疫,提高疫情截獲率,充分運用WTO規則,科學合理地應對技術壁壘。

(五)實施綠色品牌戰略

當前,缺乏品牌是我國農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軟肋。當今國際市場的競爭已進入了品牌競爭時代,中國要沖破農產品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必須走「被市場認可」的品牌之路。因此,專業戶特別是基地和企業要樹立和增強品牌意識,學會打造品牌,尤其要打造綠色品牌。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農產品市場,綠色食品的質量安全優勢和品牌整體競爭優勢日益顯現。我國企業在發展上要抓住這個機遇,大力開發綠色品牌農畜產品。

(六)提高企業反傾銷應訴能力,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預警機制

一方面,當我國農產品在國外被訴傾銷時,企業要積極應訴,認真回答外方提出的問題,這是厲害關系人的義務,也是厲害關系人的權利,所以要積極配合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訴。另一方面,依託各行各業協會主管部門,盡快建立農產品的價格監測系統,發現有競價銷售和對某一市場出口大幅增加時,要發出「警報」。農產品預警機制不僅要關注我國農產品在國外遭到的反傾銷和限制進口的動向,而且對其他國家的這類反傾銷糾紛案件也極為關注,因為別國的遭遇很可能是我國的前車之鑒。

今後,國際環境將更復雜,而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我們應正視困難,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的距離,並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合作,減少摩擦,積極推動我國農產品出口邁向新的台階。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農業如何突破技術性壁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提問交易計劃 瀏覽:878
4月份最後一個交易日是多少號 瀏覽:46
游資有哪些交易情緒 瀏覽:590
菜市場不讓商戶的貨車進來怎麼辦 瀏覽:184
拼多多的產品如何投訴 瀏覽:152
外匯期貨交易一手可以賺多少 瀏覽:468
茶葉應用於哪些產品 瀏覽:641
期貨產品什麼時間開始的 瀏覽:210
和平精英如何提倡計量技術 瀏覽:432
麥吉麗代理費什麼時候能退 瀏覽:724
如何把自啟動程序變為服務 瀏覽:29
比起不回信息收到在忙哪個更傷心 瀏覽:658
龍華市場到深圳西站坐什麼車 瀏覽:658
怎麼回復百合信息 瀏覽:615
隨州東興市場哪裡有修摩托車的 瀏覽:104
怎麼看下個交易日的開盤價位 瀏覽:784
交警走程序抽血檢驗什麼 瀏覽:899
成都建材市場前景怎麼樣 瀏覽:7
神州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瀏覽:464
代理國庫稅收收繳什麼時候生效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