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製造2025給現代檢測技術提出了哪些挑戰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一項戰略計劃,旨在通過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智能化水平和品質水平來推動中國製造業的升級和轉型。現代檢測技術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一個重要的領域,其發展面臨以下挑戰:
1.技術創新挑戰。現代檢測技術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手腔鉛以提高檢測精度和效率。
2.人畢好才培養挑戰。現代檢測技術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術人才來支持,但目前相關人才還比較短缺。
3.設備更新挑戰。現代檢測技術需要不斷更新和升級檢測設備,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
4.行業標准挑戰。現代檢測技術需要建立行業標准和規范,以保證檢測結果的准確性和公正性。
5.數據管理挑戰。現代檢測圓輪技術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來支持數據的存儲、分析和應用。
② 食品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所引發的災難性事件層出不窮,已經成為了關繫到國計民生的社會問題,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加強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供應鏈、提高技術保障手段已經迫在眉睫。目前,中國食品工業與食品科學正處在快速發展的前期,食品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第一產業,科學地加工與生產食品產品,已成為民生第一需求。
食品檢測行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15 年食品行業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達 387 億元,多方因素的影響下,食品農產品檢測規范化、標准化的情況下,未來幾年食品農產品檢測行業市場規模有望保持 20% 以上的增長速度。
未來五年市場的總體需求將迅速增長,小型化、低成本的國產儀陵芹老器發展之路任重道遠。目前,我國正努力促進科學檢測儀器設備向自主創新方向發展,逐步擺脫依賴進口跟蹤模仿的不利局面,鼓勵加強生產、學習、研究、應用結合,促進產品結構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轉變,企業由"小而弱"向"大而強"轉變。圍繞保障食品安全需求,大力推進檢測設備專用化、小型化和便攜化研發,提高國產儀器市場佔有率,從而壯大我國食品檢測產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相信隨著社會經濟加快發展,食品安全環境將會越來越好,全民放心消費會成為現實。可以預期,伴隨著政策精神的逐步落實,各地進行食品安全檢查的動作還會增加,全社會食品安全監管檢測首物的體系、辦法也將加快設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伴隨著國務院會議精神的逐步落實,各地加大進行食品安全檢查的動作還會增加。全社會食品安全監管檢測的體系、辦法也將加快設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需求或許也將如食品溯源產業那樣面臨快速井噴的階段。
食品檢測行業發展前景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而食品安全檢測成為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愈發收到市場重視。
日前,農業農村部日前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中獸葯最大殘留限量》,將於2020年4月1日起實施。
該標准規定了267種(類)獸葯在畜禽產品、水產品、蜂產品中的2191項殘留限量及使用要求,基本覆蓋了我國常用獸葯品種和主要食品動物及組織,標志著我國獸葯殘留標准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相關券商表示,食品安全工作的不斷加強利好食品檢測市場空間釋放,將帶動食品檢測儀器儀表及耗材需求。
食品檢測行業規模
近年來我尺升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但各類突出問題和矛盾仍然不少,食品安全治理任重道遠。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規模將近685億元,預計2018年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規模將增長至774億元。
預計到2022年,國內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欲了解關於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食品檢測儀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此報告對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發展狀況、供需狀況、競爭格局、贏利水平、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
③ 檢測技術的發展為什麼對國家科技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
全球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並不一致
由於食品污染事件頻發,全球食品生產商對和判食品安全檢測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設備開發取得較大進步,推動著整個食品檢測市場的繁榮發展。根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數據,2017年,全球食品安全檢測市場市值超過6.58億美元。
不過,各國和地區對食品、飲料及農產品等的貿易方針政策有所區別,監管標准也存在差異,因此全球各國和地區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並不一致。
例如,美國的食品檢測行業管理公開透明,有合理的部門設置與健全的法律法規配套,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體的標准和監管程序。其中,美國負責制定食品安全法規的聯邦行政部門主要有:衛生部的食品葯品管理局、農業部的食品安全檢驗局和動植物健康檢驗局、環境保護局、海洋水產局、財政部的海關以及酒政局、聯邦公共交易委員會。
而且美國是世界領先的檢測儀器生產製造國,著名企業包括賽默飛世爾、鉑金埃爾默、戴安、安捷倫、沃特世、瓦里安、萊伯泰科等數十家綜合檢測儀器生產商,所製造的農產品和食品檢測儀器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檢測服務機構,其儀器製造水平代表了國際上最前端的技術科研成果與應用水準;美國國際檢測認證機構眾多,UL、NSF等檢測認證服務機構享譽全球,具有極高的公信力與權威性。
再如,日本基於全程風險控制修訂食品安全基本法並設立了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逐步建立了一個高效的現代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日本的檢測儀器製造水平也較高,其代表企業為日本島津集團,島津集團主要有十二類產品。
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相比美國、日本,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起步較晚,但在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檢測技術日益趨向於高技術化、系列化、速測化、便攜化,分子技術和生物感測器等現代檢測技術和手段諸如快速檢驗紙片法、免疫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免疫捕獲PCR、熒光定量PCR、ATP生物發光法、微型自動熒光酶標法等)等,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我國食品安全檢驗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笑滲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近年來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20%左右,但整體規模依舊有限。2010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僅達140元,之後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2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突破200億元。到了2016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468億元,但尚不足500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561億元。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達到為665億元左右。
2010-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全球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將穩定發展 中國市場前景廣闊
食品安全問題牽涉著各國人民的基本生活,食品污染事件爆發導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不斷增加也時刻警醒著各國政府和其他食品檢測方加大對食品安全的檢測力度,採用更加智能有效的監測儀器進行工作。因此,可以預見,全球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將保持穩定發展,其中亞太和其他發展中地區將成為全球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的新引擎,尤其是中國市場。
目前,我國食品檢測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相比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無論是檢測技術還是檢測分析設備方面,都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這意味著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機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發展,檢驗檢測服務業作為國家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也受到了高度重視。近年來,國家連續發布有關涉及調整和促進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有關產業政策,推動著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期,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④ 【科普】關於基因檢測,不得不說的事兒!
人類的DNA序列是人類的真諦。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都與之息息相關。
——義大利生物學家杜佰克
隨著各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熱潮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基因開始從一個相對科研的名詞慢慢走下神壇,走入尋常人家中。我們開始知道並接受這樣一個說法: 基因是生命的密碼,也是各種疾病的內在原因。
同時,現代醫學的發展也越來越清晰地表明,人類疾病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間接地和基因存在「剪不斷」的關系。而利用人類基因組圖,我們將更容易、更清晰也更徹底地理解基因對人類生老病死的作用,使征服疾病、提高人類生命質量真正成為可能。
伴隨著基因研究的深入和對基因技術的不斷探索,我們已經可以在分子水平對人體組織進行再生治療,在病發前就能夠預防甚至開始治療疾病。 甚至,對於人類千虧雀猛百年來「長生不老」的願望也不是完全束手無策,因為我們已經可以在某些程度上控制所謂的「衰老」和「長壽」基因,縮短與健康長壽之間的距離。也正因為如此,一場國家與國家之間,政府與政府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基因爭奪戰」愈演愈烈,沒有硝煙,卻異常激烈。
圖丨pixabay
但作為旁觀者的普通大眾,對於基因以及基因診斷技術卻是一知半解,沒有較為清晰的分辨,這對於基因技術的推廣和「戰場」的爭奪是極其不利的。
從基因診斷的技術類型來看,可以將其粗略分為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熒光原位雜交(FISH)、基因測序以及基因晶元技術。 其中的PCR技術雖然只能檢測一個或多個基因,但其操作簡單快捷,已經成為很多醫院和獨立實驗室的標配;而FISH則主要用於細胞遺傳領域,如癌症檢測、產前檢測等,精確度和靈敏度相對較低;基因晶元的顯著特點則表現在成本相對較低,檢測迅速、精準度較高上。
基因檢測技術的成本正在不斷降低,並且伴隨著二代測序技術和設備的進步及推廣,未來成為發展勢頭最猛的檢測技術也在預料之中。
那麼,基因檢測技術在醫學上都有哪些應用,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為什麼說它在某種程度上是精準醫療實現的入口呢?
(一)基因檢測技術可協助我們實現「上醫治未病」
由於基因能夠被定位、分裂和鑒別,越來越多的疾病能夠在沒有表現出嚴重症狀之前,通過基因檢測找到致病基因,從而給我們提出「預警」,這種「預警」通常可以讓該類疾病基因的攜帶者有足夠多的時間採取措施進行預防或者早期治療。
如果基因檢測顯示正常的人群,就可以避免採用一些本就不需要的檢查和用葯,降低不必要的醫療支出;而對於基因檢測檢出攜帶有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時,也能讓我們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通過人為地改變生活方式等來加以干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願意哪怕支付費用來維持自己的健康,未病先防也就因此有了市場基礎,「上醫治未病」也將不再是傳說。同時推動的不僅僅只有疾病預防類的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也將帶動健康產業的協同發展。
該圖片由neo tam在Pixabay上發布
(二)精準的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指導用葯
除了疾病的早知道、早預防、早治療以外,相當程度的精準基因檢測可以指導我們更精確的用葯,提高用葯效率的同時還能降低醫療浪費。
例如,很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都要服用一種名為華法林的抗凝葯。按照說明書,一次吃一片3毫克就可以,但有人吃了正合適,有人吃半片就會大出血,有人吃兩三片還不管用。
除了這些人,還有那些通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接受某種葯物治療的患者(如心血管葯物、精神病葯物、消化道葯物、抗病毒葯物);有過嚴重葯物不良反應史或家族成員中有過葯物不良反應的人;同時接受多種葯物治療的患者;經常接觸有毒物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葯物效果一直不銷橋理想,病情控制歲塵不穩定的患者;某些特殊人群:兒童和老年人等都需要精準的基因檢測為他們的用葯進行准確的指導。
葯物不良反應數據統計
不僅如此,這兒的指導用葯並不僅僅只是適當的量達到最好的療效,同時也包括指導安全用葯。 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占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高達30%-40%,而一些發達國家卻只有0.9%的比例。 所以,在如何避免「一針致聾」這個問題上,進行相關的基因檢測,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的基因檢測技術漸臻成熟,可以較為准確地發現患者對某種葯物的敏感程度,指導我們安全用葯,並保證用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隨著測序成本的下降,基因檢測在「全數據」檢測和安全用葯方面有更大意義
(三)基因檢測技術或將影響並倡導新的生活方式
人類基因組圖的繪制以及我們對人類基因的更深入認識,讓基因開始更多地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基因檢測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讓大家根據自己的遺傳特點,理性地、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
舉個例子,假如通過基因檢測,你發現自己帶有肝病的易感基因,而自己又恰恰是個「酒鬼」,那麼你就必須要少喝酒,少發火,保持心情愉快並採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接觸肝病傳染源;如果檢測出攜帶有肺病的易感基因,就盡量少去或不去空氣污濁的地方,避免劇烈運動並定期進行肺部檢查和保養;如果發現攜帶有乳腺癌易感基因,你就更應該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並定期到醫院接受系統檢查,避免噩夢纏身。
該圖片由TheDigitalArtist在Pixabay上發布
這里提到的對疾病易感基因的識別,通俗來說,就是基因篩檢,也被稱為基因篩查、基因檢測或基因體檢等。 美國在1994年率先在醫療機構中開展腸癌基因篩檢,一年以後英國也開始了全面的基因篩檢制度。2002年歐盟超過70萬人進行了基因檢測,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推出基因檢測的國際標准。2005年,美國已有近500萬人次接受了基因檢測,通過預知和醫學干預,使大腸癌的發病率下降了90%,乳腺癌的發病率下降了70% 。由此看來,即使基因檢測僅僅是市場佔有率5%的分子診斷中被市場看好的一個技術,雖然算不上主流,但其發展前景展露出冰山一角之時就被拉入戰場「哄搶」,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後,加上互聯網的推動和影響,傳統的分子診斷企業將面臨一個棘手的轉型問題。與此同時,更多的跨界合作也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視野,湧入市場,比如:「互聯網+基因」、「基因+醫美」、「基因+保險」、「基因+」等等,不一而足,但這場由基因檢測引發的連鎖反應如何進行,它們的發展軌跡及前途究竟如何,好戲還在後頭。
【參考閱讀】
1、http://health.sina.com.cn/d/2013-08-21/1420100271.shtml;
⑤ 醫學檢驗技術對中國的影響
隨著人們對醫院的要求越來越高,醫學檢驗在醫院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我國的醫學檢驗相比發達國家,仍有欠缺。本文從現狀、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並提出些相關建議。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339-01
近20年來,醫學檢驗在我國的發展趨勢日益強大,它涉及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醫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管理學、經濟學、經營學等多學科內容。在醫學體系裡,它主要作用表現為:對疾病的診斷、療效及病程的監測和預後判斷提供准確、及時的實驗數據和檢測手段,並能結合臨床提供咨詢和對數據的綜合分析與評價,使之轉化為臨床診斷信息。隨著科技在醫學界的廣泛應用,臨床醫學對該學科的依賴和需求日益增強。本文將簡要在各方面探討其發展趨勢,並對一些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建議。
1 檢驗醫學發展現狀
1.1 檢驗人員素質普遍提高。據筆者了解,目前,全國共有27所院校設有醫學檢驗專業,有3個博士點和17個碩士點,每年畢業的學生上千人。近20年來,高等醫學檢驗教育在國內經歷了創業、發展、壯大的歷程,在學科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等方面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圍繞整個培養目標所構建的課程體系和實施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也有一些定式,現已形成培養目標明確,具有普通檢驗本專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醫學科學學位)、本碩連讀七年制(醫學專業學位)、成人檢驗本專科、高職檢驗本專科等層次齊全、形式多樣的教育體系。在崗的檢驗人員也逐步通過成人教育達到了專科和本科學歷,人員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
1.2 質量控制管理體系逐步趨於完善。我國的質控管理雖然起步較晚,但某些學科如臨床生化已形成了較合理的質量控制體系,「全程質量管理」的概念近年來在檢驗界倍受重視。分析前質控、分析中質控及分析後質控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友含迅,保證了結果的准確性和可比性。
1.3 與時俱進,設備和技術得到良好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與國外技術交流和信息溝通加快,促進了檢驗儀器的大量引進和運用,使醫學檢驗實現了自動化、微量化、標准化,結果更加快速、客觀、准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方法學的改進,新的檢測項目不斷增多,原來無法測定的項目得到了准確測定,以疾病為中心,以人體器官為中心的檢驗組合項目的綜合運用,廣范圍、多角度地為臨床提供了豐富的診斷信息。
2 目前醫學檢驗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醫學檢驗水平還是存在幾個重要問題:
2.1 理論體系不夠完善。近年來,我國醫學檢驗領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硬體」的建設上,對檢驗醫學的理論研究重視不夠,我國的醫學檢驗目前在一定程度上還只能稱之為「實驗醫學檢驗學」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的理論體系,與其他學科的交流融合不夠,人員科研意識淡薄,科研能力較低,阻礙了檢驗醫學獲得更大的發展,這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應引起重視。
2.2 沒有對人員進行合理搭配。現在醫學院中許多臨床科室人員臃腫,檢驗隊伍力量分散,不能形成應有的「合力」。這種現象帶來了諸多弊端,如(1)在同一醫院內重復配置人員設備,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2)無法進行系統、科學的質量控制,難以保證檢測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3)從事各項目檢驗的專業人員由於力量分散,缺乏統一的管理,很難使其業務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2.3 質量控制工作不好。質量控制是保證檢驗質量最重要的關鍵之一,沒有質量的檢驗不僅不能對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信息依據,甚至還會造老宴成誤導,給患者帶來痛苦和損失。
2.4 高素質人才缺乏。盡管我國醫學檢驗教育發展已經歷了近50年的漫長時間,但在我國占人口大多數的農好此村地區的基層鄉鎮醫院中,高級醫學檢驗人才嚴重缺乏,制約著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臨床醫療工作的質量。醫學教育必須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各類高層次人才,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
3 對醫學檢驗發展的一些建議
3.1 加強信息化和科學化發展。信息技術是廿一世紀發展趨向,集成電路、光導纖維、電子計算機,人工智慧以及國內、國際的互聯網路將實現實驗室之間,實驗室與臨床、醫院間、圖書館之間,市內、國內、國際的信息交流,遠程多媒體教育,遠程實驗室診斷系統會得到廣泛的利用。因此,在臨床檢驗領域,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實現信息共享為目的的信息系統已是必然趨勢。
3.2 向自動化和集中化發展。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檢驗學的發展,臨床及科研部門對臨床實驗室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許多以往依靠人工進行檢驗的項目逐漸被自動化儀器代替,無論檢驗的速度或檢驗項目的數量均比以往大大提高,如果仍然採用人工方法進行檢驗結果的登錄、計算、報告,就不能適應實驗室的正常運作,解決的途徑是採用電腦技術特別是電腦網路技術。同時,由於晶元技術、干化學測定技術的發展,各種微型攜帶型分析儀器也會不斷增多,給長期隨訪病人和家庭使用帶來極大方便。
3.3 提高檢驗人員素質。未來的檢驗醫學向著自動化、信息化發展,應根據社會和檢驗醫學發展的需要,培養適應新時代的高素質檢驗人才。立足專業需要,轉變教育模式現代醫學檢驗,靠的是先進的技術和儀器設備,檢驗人員不僅要熟練利用自動化儀器提供可靠的實驗數據,更重要的是能對實驗結果作出相應的分析解釋,正確有效地將實驗資源轉化為更高層次的臨床信息。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力度,拓寬專業口徑,改變現有專業口徑過於狹窄,知識面過於狹窄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增強檢驗人員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從根本上促進檢驗醫學的發展,適應現代化檢驗發展和挑戰
⑥ 檢測技術的作用
檢測技術符合當前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而且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鐵路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檢測技術研究以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控制工程、信息處理為研究對象,以現代控制理論、感測技術與應用、計算機控制等為技術基礎。
檢測技術以檢測技術、測控系統設計、人工智慧、工業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等技術為專業基礎,同時與自動化、計算機、控制工程、電子與信息、機械等學科相互滲透。
(6)檢測技術對國家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主要從事以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研究領域為主體的、與控制、信息科學、機械等領域相關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研究。
研究檢測技術及相關科學領域基礎理論的分析、建模與模擬、應用技術及系統設計和自動化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發等。
掌握檢測技術學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是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及其工程應用的重要基礎和核心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