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技術的潛在危險是什麼
生物技術,尤其是重組DNA技術,使科學家能將高等生物的遺傳物質同細菌的遺傳物質相結合,這種實驗室所創造的「雜種生物」是以前自然界中所沒有的,因而可能會對人或其他生物具有獨特的致病性,這種危險在目前是難以估量的。一般被實驗室選作重組DNA分子宿主的是大腸桿菌K12,它是人類腸道細菌的特殊菌株,沒有證據表明大腸桿菌K12能以其他大腸桿菌同樣的方式引起疾病,即說明其可能有新的致病潛力。這樣,當其出現在外部環境中時,人類不可避免地要對其安全性產生懷疑。與此相似,用微生物將固氮基因轉移到穀物等非豆科植物中去,會產生有利的後果,但是,這種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繁殖可能會破壞植物群落和動物群落兩方面的生態平衡。另外,在發展了用微生物進行葯物生產的技術之後,原來比較缺乏的某些生物物質如激素,可能變得相當豐富,會導致這些物質被過分使用,從而也就失去了用其進行正當治療的基礎。再者,目前即將開始的基因治療都是體細胞基因治療,主要採用反轉錄病毒載體介導的基因轉移,如果對其安全性沒有完全把握的話,則可能由於載體的插入產生細胞生長的異常調節,從而導致惡性增生。
除了以上這些具體的生物技術可能會引發的問題外,另一層次的潛在危險也將逐態輪步暴露出來,即從事生物技術的工作人員將把生物技術引向何方?他們的價值觀可能對人類利益造成傷害。如果某個科學家只是僅僅從他個人的興趣出發開發生物技術,或者他認為科學可以不受限制地任意發展下去,或者他個人的利益取決於迅速抓住科學發現的機會,在這些情況下,該科學家的個人利益往往會與公眾的利益相沖突,他有可能會違背公眾的笑態利益,而製造出人類無法控制的生物,從而給人類帶來無窮的後患。因此,從事生物技術的研究人員同樣面臨職業道德問題,他們一般不應捲入商業責任和科學責任交織在一起的競爭之中。實際上,防止生物技術的應用不當給人類或社會所帶來的危險性,在客觀上賦予了科研人員將情況通報給公眾的義帆升信務。當人們在圍繞著是否應該發展某些生物技術的問題產生不同意見時,應該向社會公眾公開這些不同的觀點和意見,而不能只把爭論局限於科學界和政府的范圍內。
❷ 生物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生物安全圓衡是指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以及轉悄嫌基因生物的跨境轉移可能會對生物的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各類轉基因或生物體,釋放到環境中可能對生物多樣性構成潛在的風險與威脅。轉基因生物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以下幾點影響,第一是轉基因生物對目標生物的影響。第二增加目標害蟲的抗性。第三是轉基因生物體的抗逆性狀將會變成超伋雜草,從而影響威脅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長和生存。第四是對生物多樣性,現代啟腔手環境的影響,破壞原有的自然生態平衡,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野生近緣種的遺傳多樣性。第五是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和影響。
❸ 試分析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可能帶來的安全倫理問題,舉例說明
1.克隆人技術。
安全性:對於克隆技術,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科學家們都認為這是一種不成熟的技術。對於克隆動物有相當高的失敗率,盡管「多利羊」和其他克隆成功的牛、豬、山羊和老鼠的照片和消息均做成哄動,但其實大部分克隆出來的動物仍最終死去,通常是在胚胎發育階段,其他則因先天性畸型嚴重而死產,也有懷孕期中流產夭折,有時甚至令懷孕的母體亦喪生。即使成功誕生,克隆的動物也很脆弱,有些在深切治療室中掙扎得太殘酷,以致研究人員不得不最後讓它們安樂死。
倫理問題:克隆技術一旦用於人類自身,人類新成員就可以被人為地創造,成為實驗室中的高科技產物,他們不是來自合乎法律與道德標準的傳統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人倫關系必將發生混亂。人們很難想像和接受這種對人類社會基本組織——家庭的巨大沖擊。這對人類社會現有法律、倫理、道德產生威脅,對人類的觀念是嚴峻的挑戰。
2. 試管嬰兒技術
安全性:被評為20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之一的試管嬰兒技術,雖然從誕生至今備受爭議,但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倫理方面,對技術本身的安全性卻少有人關注。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對嬰兒健康造成高風險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父母雙方的遺傳。但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試管受精和其他輔助生育技術也可能是導火線之一,通過生育治療出生的嬰兒更有可能患上自閉症、癌症、腦癱、智障等疾病。瑞典烏普薩拉市兒童醫院的斯特龍伯格和他的同事發現,試管嬰兒更有可能患有明顯的神經問題,特別是腦癱。他們通過對比得出,試管嬰兒中患腦癱的人數比普通嬰兒高出了一倍以上。芬蘭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也顯示,與自然懷孕生育的小孩相比,試管嬰兒的身體更差。試管嬰兒童年的整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各種疾病的患病率高居不下。
倫理問題:有人認為試管嬰兒是把其作為人體零配件工廠,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拋棄或殺死多餘的胚胎無異於」謀殺」。有人會濫用設計試管嬰兒技術,來設計嬰兒的性別。 但另一方面,另一些人認為設計試管嬰兒是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辦旦洞法之一;提供骨髓中造血幹細胞並不會對試管嬰兒造成損傷;臍帶血是試管嬰兒的『身外之物』。
3.轉基因技術
安全性: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是否安全,二是對環境的影響。
對人的安全方面,支持轉基因技術的人認為投放市場的轉基因作物都是經過充分實驗的,被改變的基因僅限於增加作物的抗病、抗災害能力,並且在北美地區轉基因食品已經使用的很多年,可以說現在美國加拿大20歲左右的年輕人從小就是吃轉基因食品長大的;反對轉基因技術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有害,他們的證據主要是一位科學家的實驗證明,用轉基因食品喂養的小白鼠癌症發病率明顯升高,但問題是這個實驗只成功過一次,後來別的科學家在相同的條件下都沒能再現這個實驗結果。
在環境方面對轉基因技術的爭議是最大的,也是歐洲人反對轉基因技術的重要依據,反對人持有的觀點是,通過改良基因創造出抵抗病蟲害和其他災害的植物,這種技術如果失去控制可能會把農作物改造成適應性極強的超級植物,自然平衡使任何生物都不可能占絕對優勢地位,但轉基因技術產生的超級植物可能會打破自然平衡而泛濫成災。
倫理問題:由於轉基因技術創新打破了物種界限,使不同物種間的基因可以進行前所未有的新組合,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難以預見,這就使轉基因技術創新呈現前所未有的復雜性,並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很多全新的社會倫理問題,引出種種有關生物科學家的道德責任和學術自由的哲學爭論耐遲斗。在轉基因植物技術創新中,功利主義的預設和學術自由的主張必須以人類的價值、尊嚴和社會公正為前提條件。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必須擔當起必要的道德責任,把握好倫理橫桿,以促使轉基因植物技術創新沿著科學的昌磨軌道健康發展。
❹ 論述生物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利與弊有哪些
生物技術的利與害
專家預言,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已將其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重點。
現代生物技術已逐漸進入人類生活,但它在應用中是否安全呢?專家建議採取預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必誇大其危害。目前還找不到一個生物技術真正導致危害的實例。
我國的生物技術起步較晚,目前的生物產品大多屬無風險的Ⅰ級,極少部分屬於低度風險的Ⅱ級,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現代生物技術經過短短20多年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將人類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有專家預言,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
生物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例如利用基因治療疾病、製造生物葯品、種植轉基因作物等,都將給人類帶來福音。
不久前,俄羅斯醫學家成功地將小鼠的胰島素移入一位患病兒童的體內,用於疾病的治療。這種被稱為基因治療的現代生物技術,是將有特定基因的細胞移入人體缺乏此種基因的器官內,以彌補病人的遺傳性基因缺陷。今後基因治療將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癌症、艾滋病、乙肝等疑難雜症。
製造生物葯品是生物技術醫學利用的另一重要方面。13年前第一種生物葯品--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人造胰島素問世。目前,美國已有1300多家公司投入這項研製,約有50%的新葯是生物葯。在中國,業已開發出ɑ-干擾素等生物葯品。
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葯的大量施用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使人類糧食供給陷入新的危機。而現代生物技術不僅可以大量用於作物的抗病毒、抗蟲性、抗除草劑和抗真菌細菌病害,給農業帶來持續增產;運用轉基因手段,還可以在體外將不同種屬植物的基因分子以特殊的方法連結,構成一種新的基因分子,突破了傳統育種技術只能在同種屬內植物間進行的限制,創造出新優質高效品種。同時,它還可以對果實延熟保鮮,提高作物的抗寒抗鹽性。
據統計,1997年,全世界種植轉基因玉米320多萬公頃,平均增產7%,獲得直接經濟效益11300萬美元。而1998年全世界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已達2780萬公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如計入使用生物技術後化肥農葯污染減少的環境效益,無疑是一個更誘人的數字。
此外,生物技術還被廣泛應用在食品開發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世界各國紛紛將現代生物技術作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據悉,中國業已將其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重點。
不知不覺中,生物技術走入人類前行的進程。但迅猛發展的生物技術給人類帶來的是福還是禍?它的應用是否安全呢?專家建議採取預防是必要的,但不必誇大其危害。
70年代初,當科學家第一次利用重組基因技術把大腸桿菌的λ噬菌體病毒和猿猴的SV40病毒構建成重組基因分子時,人們產生了一種恐懼,用這種方法會不會製造出人類無法控制的超級病毒或者超級生物,給人類和自然造成毀滅性的破壞?於是科學家開始關注現代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即生物安全。
專家們認為,現代生物技術存在著廣泛性、潛在性、長期性的危險,可能會出現影響環境中非目標性生物生態結構,改變物種的競爭關系,出現轉基因植物雜草化和部分產品的毒性、致病性和過敏性等一系列問題。
如何看待這些潛在的危險呢?專家們認為,生物技術的潛在危險應當引起重視,採取預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要誇大生物技術的危害。一些可預見到的潛在危險通過生物安全手段是可以避免的,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例如,轉基因植物的雜草化問題,現在的大多數栽培作物經人工馴化後,在自然條件下已失去適應性和自然競爭能力,其退化為雜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基因漂移。轉基因作物會不會發生基因漂移,改變非目標生物的生態結構和物種的競爭關系?基因漂移只能在親緣關系較近的種屬之間進行,有的作物與其屬於同一種的雜草親戚,如十字花科的油菜,它的基因有可能會轉移到此類雜草上,增加了雜草的抗蟲或抗除草劑的能力,提高其生存適應性。在種植這種轉基因作物時,一般會採取各種物理或生物的隔絕等安全措施,如使轉基因作物與雜草的花期錯開,漂移是可以避免的。我國現在大面積種植的轉基因棉花和玉米在我國都沒有與其同屬一個種的雜草,不會發生基因漂移。但在墨西哥,許多野生的玉米是雜草,種植轉基因玉米時就需要採取安全措施。
目前,現代生物技術的確會對農業生態造成一定影響,如抗蟲害的轉基因作物的長期大量種植,會使作為清殺對象的目標害蟲發生群體改變,產生抗性,更難清殺。國外目前採用「避難所」的安全措施,在種植轉基因作物同時也種植一定數量的常規作物,使轉基因作物上的有抗性的害蟲與常規作物上無抗性的害蟲共同繁殖,以稀釋這種抗性基因,延緩抗性出現,為研製開發新的抗蟲害基因爭取時間。
在生物技術開發中,要注意避免人為擴大生物的毒性、過敏性,致病性。美國一實驗室曾試圖用巴西堅果中的2S清蛋白作基因工程,後來發現2S清蛋白是一種過敏源,重組其基因,全使一些原本不含該過敏源的生物也具有過敏性,擴大了過敏的范圍,出於生物安全的考慮,實驗最終被停止了。
我國的生物技術起步較晚,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不到全世界總面積的0.01%,生物產品也相對較少。依據1993年12月原國家科委發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生物產品按其風險大小劃為四個等級。目前我國的生物產品大多屬無風險的Ⅰ級,極少部分屬低風險的Ⅱ級,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目前在世界范圍,我們還找不到一個生物技術真正導致危害的實例,因為人們在生物技術發展的初始階段,就認識到其潛在的危險,而加以防範。隨著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生物安全日益顯露其重要性,它將不再局限於生物技術本身,而在國際貿易、基因資源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預計下一個世紀,生物技術將逐步商品化和產業化,生物安全將不僅是生物技術開發利用的科學管理規范和對未知危險的防範,還將成為其產品商品化和產業化的重要保障
❺ 生物技術企業有哪些主要安全隱患
生物技術企業安全隱患主要敬皮物是危化品的安全生產問亮液題.
危化品分為爆握老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然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蝕品.
生物技術企業基本都會涉及以上各類危化品.
❻ 生物選修三知識點總結的專題4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一)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爭論 :(1)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反方觀點:反對「實質性等同」、出現滯後效應、出現新的過敏原、營養成分改變正方觀點:有安全性評價、科學家負責的態度、無實例無證據(2)轉基因生物與生物安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反方觀點:擴散到種植區之外變成野生種類、成為入侵外來物種、重組出有害的病原體、成為超級雜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觀點: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離、花粉傳播距離有限、花粉存活時間有限(3)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安全: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反方觀點:打破物種界限、二次污染、重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正方觀點:不改變生物原有的分類地位、減少農葯使用、保護農田土壤環境液型(二)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1)克隆人:兩種不同觀點,多數人持否定態度。否定的理由:克隆人嚴重違反了人類倫理道德,是克隆技術的濫用;克隆人沖擊了現有的婚姻、家庭和兩性關系等傳統的缺埋仔倫理道德觀念;克隆人是在人為的製造在心理上和社會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肯定的理由:技術性問題可以通過胚胎分級、基因診斷和染色體檢查等方法解決。不成熟的技術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之成熟。中國政府的態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對治療性克隆。四不原則: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實驗。(2)試管嬰兒:兩種目的試管嬰兒的區別兩種。不同觀點,多數人持認可態度。否定的理由:把試管嬰兒當作人體零配件工廠,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拋棄或殺死多餘胚胎,無異於「謀殺」。肯定的理由:解決了不育問題,提供骨髓中造血幹細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幹細胞並不會對試管嬰兒造成損傷。(3)基因身份證:否定的理由:個人基因資訊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視,勢必造成遺傳學失業大軍、造成個人婚姻困難、人際關系疏遠等嚴重後果。肯定的理由: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及早採取預防措施,適時進行治療,達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三)生物武器(1)種類:致病菌、病毒、生化伏汪毒劑,以及經過基因重組的致病菌。(2)散布方式:吸入、誤食、接觸帶菌物品、被帶菌昆蟲叮咬等。(3)特點:致病力強、多數具傳染性、傳染途徑多、污染面廣、有潛伏期、不易被發現、危害時間長等。(4)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及中國政府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