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跳水起源於哪個國家
起源於中國 跳水運動是人類在同自然界斗爭中,伴隨著游泳技能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運動項目。早在競技跳水產生之前,就有了實用的跳水。在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里,陳列著一隻陶質花瓶,這是公元前五百年時的一件文物,
花瓶上描繪著一群可愛的小男孩,正頭朝下作跳水的姿勢。這是迄今為止見到跳水運動最早的圖像。在我國
,一千年前的宋代就已有了跳水運動,而且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宋代詩人王珪曾作過一首描述當時跳水的
詩:「內人稀見水鞦韆,爭擘珠簾帳殿前。第一錦標誰奪得?右軍輸卻水龍船。」詩中所指的水鞦韆就是指花式跳水,它比歐洲的跳水競賽要早六百多年。十七世紀時,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中海、紅海一帶的港
灣,不少碼頭工人、船工和漁民就盛行在陡峭的岸上、桅桿上跳水。現代花式跳水起源於德國。被譽為「花式跳水之父」的備喚約翰·古特斯穆特斯(1759-1838年)在他的<游泳藝術教科書>中,就介紹過德國哈雷地區鹽場工人的跳水技衫明術.另一位德國體育教育家奧托·克魯克在他1853年出版的《游泳和跳水》一書中,提出了五十三種原地跳水動作,二十二種助跑跳水及十四種其它姿勢。十七年後(1870年),在該書的修訂版中,已羅列出一百多種跳水姿勢和動作。可見,十九世紀跳水運動在德國已有了很大的發或滾告展。在競技跳水之前,跳
⑵ 體育項目的起源國家
徑
田徑是體育運動中最古老的運動項目。
田徑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石,最能體現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座右銘。
田徑也是奧運會設金牌最多的項目,因此有人用"得田徑者得天下"來形容田徑在奧運會金牌總數中所佔的位置。
A、 男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3000米障礙跑、11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撐桿跳高、跳遠、三級跳遠、鉛球、鐵餅、鏈球、標槍、十項全能、20公里競走、50公里競走、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B、 女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10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跳遠、三級跳、撐高跳高、鉛球、鐵餅、標槍、鏈球、七項全能、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20公里競走。
賽艇
運動員背向前進方向劃水的一項劃船運動,起源於英國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
賽艇猜枝按乘坐人數,有無舵手,以及使用單槳還是雙槳劃分項目。比賽距離男子2000米,女子為1000米,每條航道寬12.5~15米。
A、 男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雙人單槳有舵手、四人雙槳無舵手、四人單槳無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B、 女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四人雙槳有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自行車
起源於歐洲。1896年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
A、 男子11項 場地項目:1公里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4000米卜兆基個人追逐賽、4000米團隊追逐賽、記分賽、奧林匹克爭先賽、麥迪遜賽、凱林賽型謹; 公路項目: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B、 女子7項 場地項目:500米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3000米個人追逐賽、記分賽; 公路項目:70公里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棒球
是一項男子比賽項目,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起源於英國,由英國的一種兒童游戲演變而成,繼而被英國移民傳入美國,逐漸成為美國國球";另一種認為起源於美國。
1992年列入奧運會項目。
游泳
奧運會游泳比賽共設31個項目,是僅次於田徑運動的金牌大戶。
A、 男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水球:1項;
B、 女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拳擊
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埃及,後相繼在地中海沿岸國家傳播。公元前第23屆古希臘奧運會列為競技項目。
現代拳擊始於英國,17世紀十分盛行。1904年第3屆奧運會列入比賽項目。
奧運會拳擊比賽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按體重分12個級別進行:48、51、54、57、60、63.5、67、71、81、91公斤以上級。
排球
源於美國。1964年第18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
男、女各分排球與沙灘排球兩項。
皮劃艇
運動員面向前進方向的一項劃船運動,包括皮艇和劃艇。歐洲開展廣泛,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A、 男子12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單人皮艇、10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四人皮艇;500米單人劃艇、500米雙人劃艇、1000米單人劃艇和1000米雙人劃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單人劃艇、雙人劃艇;
B、 女子4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
馬術
馬術運動是在馬上進行各種運動的總稱。早在4000多年前的銅器時代就有騎馬比賽。
現代馬術運動起源於英國,16世紀傳入歐洲。1900年第2屆奧運會列入比賽項目。 馬術比賽分盛裝舞步、超越障礙和三日賽,每一項又分團體和個人兩項。
籃球
源於美國。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球場長為28米,寬15米。籃板長1.20米,寬1.80米,底端距地面2.75米。球重600~650克。全場比賽40分鍾。分男、女兩項。
足球
足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古希臘、羅馬、中國等都曾盛行過足球游戲。
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是現代足球的創始者。
由於國際奧委會規定只允許業余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因而奧運會足球賽並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賽。分男、女兩項。
體操
18世紀末,現代體操興起於歐洲,曾是體育的代名詞。1896年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
A、 男子:團體、個人全能、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單杠、蹦床個人賽;
B、 女子:團體、個人全能、跳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體操、藝術體操之個人全能與團體全能、蹦床個人賽。
曲棍球
現代曲棍球19世紀下半葉興起於英國。1908年第4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
分男、女兩項。
手球
起源於歐洲。分男、女兩項。
舉重
起源於遠古時代人類舉石塊顯示力量。近代舉重運動興起於18世紀歐洲。
A、 男子:56KG、62KG、69KG、77KG、85KG、94KG、105KG、+105KG;
B、 女子:48KG、53KG、58KG、63KG、69KG、75KG、+75KG。
柔道
起源於日本。男、女柔道分別在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和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項目。
A、 男子:-60KG、60-66KG、66-73KG、73-81KG、81-90KG、90-100KG、+100KG;
B、 女子:-48KG、48-52KG、52-57KG、57-63KG、63-70KG、70-78KG、+78KG。
摔跤
可追溯到公元前幾千年,在日本、中國、希臘、埃及等國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只限男子參加。
A、 自由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B、 古典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羽毛球
1800年流行於印度普那地區的一種球類游戲,球用羽毛和軟木製作,類似中國的鍵子。後傳入英國及北歐等國。
羽毛球場地長13.40米,單打球場寬5.18米,雙打球場寬6.10米,中間懸掛長6.10米,寬76厘米的球網。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開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A、 男子:單打、雙打
B、 女子:單打、雙打
C、 混合:混合雙打
壘球
女子1項。
現代五項
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奠基人顧拜旦創導,以衡量運動員的全面能力。
分馬術、擊劍、游泳、射擊、越野跑五項,男、女各一枚獎牌。
網球
男女網球分別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和1900年第2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後因各種原因被取消,1988年第24屆奧運會才重新回到奧林匹克大家庭。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兩項。
擊劍
始於古代決斗,盛行於西歐各國。1896年首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是奧運會初期唯一允許職業選手參賽的項目。
A、 男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佩劍個人、佩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B、 女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乒乓球
19世紀後半葉始於英國。20世紀20年代傳入歐洲大陸,繼而在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廣泛開展。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乒乓球在中國有"國球"之稱。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兩項。
射擊
越源於狩獵活動。世界性的射擊比賽可追溯到1896年的首屆奧運會。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開始設置女子項目。
A、 男子:氣手槍(10米)、手槍速射(25米)、手槍慢射(50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40(50米)、小口徑步槍60發卧射(50米)、10米移動靶、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B、 女子:氣手槍(10米)、運動手槍(25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20(50米)、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鐵人三項
男子個人賽、女子個人賽。
射劍
人類早在2萬年前就使用弓箭進行狩獵活動。現代射箭運動始於英國。
190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1920年被取消,直到1972年奧運會才恢復。
A、男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B、女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帆船
起源於荷蘭。1900年第2屆奧運會開始列入比賽項目。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單獨增設女子比賽項目。
A、 男子:帆船470級、帆船芬蘭人級、帆板米氏級;
B、 女子:帆船470級、帆船歐洲級、帆板米氏級;
C、 混合:索林級、49人級、激光級、特納多級等。
跆拳道
A、 男子:-58KG、-68KG、-80KG、+80KG;
B、 女子:-49KG、-57KG、-67KG、+67KG
冰球
又稱冰上曲棍球,起源於加拿大,後相繼在歐洲北美地區開展。1956年第7屆冬奧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滑冰
人們利用冰刀在冰上滑行的冬季運動項目。起源於10世紀的荷蘭。滑冰運動包括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
A、 速度滑冰
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
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
B、 短跑道速度滑冰
男子:1000米、5000米接力;
女子:500米、3000米接力;
C、 花樣滑冰:分單人滑、雙人滑和冰上舞蹈。
滑雪
運動員手持滑雪杖,足登滑雪板在雪地上滑行的一項冬季運動項目。起源於北歐多雪地區。
滑雪運動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高山滑雪、北歐兩項滑雪和自由式滑雪。
雪橇
起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地,是乘木製或金屬制的雙橇滑板在專用的冰雪線路上高速滑降、回轉的一項冬季運動項目。分為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兩種。
現代冬季兩項
起源於挪威,與人們在冬季狩獵活動有關,是一種滑雪加射擊的比賽。1960年第8屆冬奧會將這一項目改稱冬季兩項並列為正式比賽。1992年第16屆冬奧會增設女子比賽。
共28個大項301個小項
冬季奧運會
冰球
又稱冰上曲棍球,起源於加拿大,後相繼在歐洲北美地區開展。1956年第7屆冬奧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滑冰
人們利用冰刀在冰上滑行的冬季運動項目。起源於10世紀的荷蘭。滑冰運動包括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
夏季奧運會
田徑
田徑是體育運動中最古老的運動項目。
田徑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石,最能體現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座右銘。
田徑也是奧運會設金牌最多的項目,因此有人用"得田徑者得天下"來形容田徑在奧運會金牌總數中所佔的位置。
A、 男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3000米障礙跑、11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撐桿跳高、跳遠、三級跳遠、鉛球、鐵餅、鏈球、標槍、十項全能、20公里競走、50公里競走、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B、 女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10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跳遠、三級跳、撐高跳高、鉛球、鐵餅、標槍、鏈球、七項全能、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20公里競走。
賽艇
運動員背向前進方向劃水的一項劃船運動,起源於英國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
賽艇按乘坐人數,有無舵手,以及使用單槳還是雙槳劃分項目。比賽距離男子2000米,女子為1000米,每條航道寬12.5~15米。
A、 男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雙人單槳有舵手、四人雙槳無舵手、四人單槳無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B、 女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四人雙槳有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自行車
起源於歐洲。1896年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
A、 男子11項 場地項目:1公里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4000米個人追逐賽、4000米團隊追逐賽、記分賽、奧林匹克爭先賽、麥迪遜賽、凱林賽; 公路項目: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B、 女子7項 場地項目:500米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3000米個人追逐賽、記分賽; 公路項目:70公里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棒球
是一項男子比賽項目,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起源於英國,由英國的一種兒童游戲演變而成,繼而被英國移民傳入美國,逐漸成為美國國球";另一種認為起源於美國。
1992年列入奧運會項目。
游泳
奧運會游泳比賽共設31個項目,是僅次於田徑運動的金牌大戶。
A、 男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水球:1項;
B、 女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拳擊
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埃及,後相繼在地中海沿岸國家傳播。公元前第23屆古希臘奧運會列為競技項目。
現代拳擊始於英國,17世紀十分盛行。1904年第3屆奧運會列入比賽項目。
奧運會拳擊比賽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按體重分12個級別進行:48、51、54、57、60、63.5、67、71、81、91公斤以上級。
排球
源於美國。1964年第18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
男、女各分排球與沙灘排球兩項。
皮劃艇
運動員面向前進方向的一項劃船運動,包括皮艇和劃艇。歐洲開展廣泛,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A、 男子12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單人皮艇、10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四人皮艇;500米單人劃艇、500米雙人劃艇、1000米單人劃艇和1000米雙人劃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單人劃艇、雙人劃艇;
B、 女子4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
馬術
馬術運動是在馬上進行各種運動的總稱。早在4000多年前的銅器時代就有騎馬比賽。
現代馬術運動起源於英國,16世紀傳入歐洲。1900年第2屆奧運會列入比賽項目。 馬術比賽分盛裝舞步、超越障礙和三日賽,每一項又分團體和個人兩項。
籃球
源於美國。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球場長為28米,寬15米。籃板長1.20米,寬1.80米,底端距地面2.75米。球重600~650克。全場比賽40分鍾。分男、女兩項。
足球
足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古希臘、羅馬、中國等都曾盛行過足球游戲。
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是現代足球的創始者。
由於國際奧委會規定只允許業余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因而奧運會足球賽並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賽。分男、女兩項。
體操
18世紀末,現代體操興起於歐洲,曾是體育的代名詞。1896年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
A、 男子:團體、個人全能、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單杠、蹦床個人賽;
B、 女子:團體、個人全能、跳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體操、藝術體操之個人全能與團體全能、蹦床個人賽。
曲棍球
現代曲棍球19世紀下半葉興起於英國。1908年第4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
分男、女兩項。
手球
起源於歐洲。分男、女兩項。
舉重
起源於遠古時代人類舉石塊顯示力量。近代舉重運動興起於18世紀歐洲。
A、 男子:56KG、62KG、69KG、77KG、85KG、94KG、105KG、+105KG;
B、 女子:48KG、53KG、58KG、63KG、69KG、75KG、+75KG。
柔道
起源於日本。男、女柔道分別在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和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項目。
A、 男子:-60KG、60-66KG、66-73KG、73-81KG、81-90KG、90-100KG、+100KG;
B、 女子:-48KG、48-52KG、52-57KG、57-63KG、63-70KG、70-78KG、+78KG。
摔跤
可追溯到公元前幾千年,在日本、中國、希臘、埃及等國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只限男子參加。
A、 自由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B、 古典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羽毛球
1800年流行於印度普那地區的一種球類游戲,球用羽毛和軟木製作,類似中國的鍵子。後傳入英國及北歐等國。
羽毛球場地長13.40米,單打球場寬5.18米,雙打球場寬6.10米,中間懸掛長6.10米,寬76厘米的球網。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開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A、 男子:單打、雙打
B、 女子:單打、雙打
C、 混合:混合雙打
壘球
女子1項。
現代五項
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奠基人顧拜旦創導,以衡量運動員的全面能力。
分馬術、擊劍、游泳、射擊、越野跑五項,男、女各一枚獎牌。
網球
男女網球分別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和1900年第2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後因各種原因被取消,1988年第24屆奧運會才重新回到奧林匹克大家庭。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兩項。
擊劍
始於古代決斗,盛行於西歐各國。1896年首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是奧運會初期唯一允許職業選手參賽的項目。
A、 男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佩劍個人、佩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B、 女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乒乓球
19世紀後半葉始於英國。20世紀20年代傳入歐洲大陸,繼而在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廣泛開展。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乒乓球在中國有"國球"之稱。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兩項。
射擊
越源於狩獵活動。世界性的射擊比賽可追溯到1896年的首屆奧運會。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開始設置女子項目。
A、 男子:氣手槍(10米)、手槍速射(25米)、手槍慢射(50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40(50米)、小口徑步槍60發卧射(50米)、10米移動靶、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B、 女子:氣手槍(10米)、運動手槍(25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20(50米)、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鐵人三項
男子個人賽、女子個人賽。
射劍
人類早在2萬年前就使用弓箭進行狩獵活動。現代射箭運動始於英國。
190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1920年被取消,直到1972年奧運會才恢復。
A、男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B、女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帆船
起源於荷蘭。1900年第2屆奧運會開始列入比賽項目。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單獨增設女子比賽項目。
A、 男子:帆船470級、帆船芬蘭人級、帆板米氏級;
B、 女子:帆船470級、帆船歐洲級、帆板米氏級;
C、 混合:索林級、49人級、激光級、特納多級等。
跆拳道
A、 男子:-58KG、-68KG、-80KG、+80KG;
B、 女子:-49KG、-57KG、-67KG、+67KG
⑶ 跳水起源於哪個國家
跳水運動是人類在同自然界斗爭中,伴隨著游泳技能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運動項目。早在競技跳水產生之前,就有了實用的跳水。在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里,陳列著一隻陶質花瓶,這是公元前五百年時的一件文物,
花瓶上描繪著一群可愛的小男孩,正頭朝下作跳水的姿勢。這是迄今為止見到跳水運動最早的圖像。在我國
,一千年前的宋代就已有了跳水運動,而且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宋代詩人王珪曾作過一首描述當時跳水的
詩世侍:「內人稀見水鞦韆,爭擘珠簾帳殿前。第一錦標誰奪得?右軍輸卻水龍船。搜慶吵」詩中所指的水鞦韆就是指花式跳水,它比歐洲的跳水競賽要早六百多年。十七世紀時,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中海、紅海一帶的港
灣,不少碼頭工人、船工和漁民就盛行在陡峭的岸上、桅桿上跳水。現代花式跳水起源於德國。被譽為「花式跳水之父」的約翰·古特斯穆特斯(1759-1838年)在他的<游泳藝術教科書>中,就介紹過德國哈雷地區鹽場工人的跳水技術.另一位德國體育教育家奧托·克魯克在他1853年出版的《游泳和跳水》一書中,提出了五十三種原地跳水動作,二十二種助跑跳水及十四種其它姿勢。十七年後(1870年),在該書的修訂版中,已羅列出一百多種跳水姿勢和動作。可見,十九世紀跳水運動在德國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競技跳水之前,跳
水的好壞是以高度來衡量的。斯堪的納維亞人,無論是跳簡單的或復雜的動作,都力求從更高的地方往下跳
。又如美國人卓松,曾在1871年通往紐約的一座橋上往水裡跳,其高度為46米。 1900年,瑞典運動員在第二屆奧運會上作了精彩的跳水表演。一般公認這是最早的現代競技跳水。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上,跳水被正式列為競賽項目之一。當時,只設男子跳台一項。美國選手德舍爾頓以12.75分榮獲桂冠。在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期間成立的國際水上運動聯合會,重新制定並通過了跳水競賽規則,確定了10米跳台跳水的規定動作,又增加了跳板跳水項目,從而奠定了現代跳水比賽的基礎。 1912年第五屆奧運會,女子第一次參加跳水比賽。從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起,一直到現在,歷屆奧運會跳水比賽和國際性跳水比賽,都有男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四個項目。世界性的大型跳水比賽,除奧運會外,還有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比賽。1973年在南斯拉夫盧布爾雅那舉行了第一屆世界游泳錦標,1979年,國際泳聯還創辦了二年一次的差敏世界盃跳水比賽。
⑷ 一戰中法國元帥
還有貝當
霞飛
在馬恩河會戰之後,霞飛享有無比的威望和人望。他已經拯救了法國,而這個國家對他的感謝也是到了極點。以後,當陣地戰繼續往下拖,中間又夾著無成果的攻勢,而霞飛對政府的態度也變得日益專橫,於是他變成了許多批評的目標,他的將星開始昏暗無光,最後終於在晉升為法蘭西元帥的藉口下,被解除了指揮權。戰後,雖然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霞飛的地位繼續增高,但他的人格以及其在馬恩河會戰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成為公開討論的主題。有好幾本書,對於霞飛元帥的威望正式表示懷疑。尤其是李德爾·哈特,顯然是不無成見,他對於霞飛的贊譽是很刻薄的,說在緊急的時刻,霞飛不過是一種「國家神經的鎮靜劑」而已。
今天,有關馬恩河會戰的歷史已經出版,霞飛本人在其回憶錄中也有非常詳盡的記載,所以他在第一次大戰開始時,法國境內作戰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是可以恢復其適當的地位。結果對於這位在歐洲歷史發展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人,現在是可以作適當的評價。事實上,毫無疑問,當時大多數因素似乎都指出法國戰敗已成定局,霞飛的戰略能力和行為對於國家命運的改變是具有決定性的貢獻。在那種特殊的緊急關頭上,他扮演這個角色要算是非常出色,所以凡是今天研究當時法國歷史的人,對於他的享譽千秋是已無非議。
霞飛,1852年1月12日生於里沃薩爾特的平民家庭中。由於智力過人,勤勉好學,所以才獲得了一筆獎學金,使他能前往巴黎進入「綜合工科學校」就讀。1869年,他還只有17歲,即以第14名考入該校。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他以工兵少尉的身份在巴黎的一個要塞中服役。戰後又回到綜合工科學校去繼續完成學業,然後再加入工兵。由於其妻子在1885年逝世,於是他遂要求調往海外服務。他曾經參加過台灣(中法戰爭)和越南的戰役,到1888年才返回法國,首先在一個鐵道兵團中工作,然後又調猜跡往楓丹白露的炮兵學校中充任教官。
他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在1892年。當時他正在塞內加爾興建鐵路,並奉命指揮一支縱隊,准備用來作為布尼爾上校的增援部隊。布尼爾受到陶里格人的奇襲,其兵力被切成了碎片。霞飛趕上了殘部,他不但不撤退,反而自告奮勇接替布尼爾的任務,向前進攻,佔領了亭布克托,並平定了當地的叛亂。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距離任何法國基地500英里以外的地方完成的,於是他被升為中校,並獲得榮譽勛章,然後返回法國。接著又調往馬達加斯加,在那裡奉加里安尼之命,負責對狄牙哥蘇里茲的海軍基地建築要塞。1900年再回到法國,睜薯升任准將,並出任國防部工兵署署長。以後又升任師長和軍長,在1910年以後勤司令的身份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他此時58歲。
當時最高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也就是在戰時內定為總司令的人,是米歇爾將軍(主席是文人部長,只具名義而已)。米歇爾不同意法國總參謀部所提倡的攻勢至上主義,於是受到其他高級將領的反對而被迫辭職。這次的風潮顯然是加里安尼將軍所策動,但他以年邁為由拒絕接替米歇爾的職務,而全力推薦霞飛,他認為霞飛年紀較輕,比較有時間來對陸軍的發展發揮一種決定性影響作用。還應補充說明的是霞飛一向被認為是一位「良好的共和黨人」,換言之,從文官的觀點來看,他是一位可以信賴的人。他被派為總參謀長,這是第一次使總參謀部受到未來總司令的控制。
霞飛在1911年到1914年出任該職時,確有其相當的成就,其價值在戰爭爆發時已獲得證明,但卻很少為世人所認識。他曾經補救軍備計劃的缺陷,擬定和發展戰略戰術思想,加強軍隊訓練和軍官培訓。為了使法國陸軍對德軍能有較佳的應付能力,霞飛把服役期改為三年制,並擬定一個新的對德作戰計劃,即眾所周知的第17號計劃。對於如此巨大規模的任務,三年的時間的確不算太長。
以數量而言,法軍大致與德軍相等,但素質較差,因為法國分配給裝備穗早並的經費僅約為德國的一半。從軍備的觀點來看,是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舉例言之,雖然75毫米野炮的數量是已經夠用,但每門炮只配發1250發炮彈,而且根本沒有野戰重炮;霞飛主張生產重炮。德國則早已有了大量的重炮。他勉強使法國生產了若干105毫米、120毫米和155毫米的火炮,並發起了一項對長程海軍炮的研究,不幸由於預算的限制,遂不容許發展此種重炮。盡管如此,模型的生產和試驗單位的組成,仍然能使法軍的火力在後來的戰爭中獲得迅速的增強。
由於法國在常備兵力數量上的劣勢,使得在開始動員時確保國境的安全,就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為了增加常備兵力的數量,以便能使國境獲得適當的掩護,並作為編組預備單位的核心起見,霞飛在1913年主導了一項兵役改革,將服役期延長為三年。結果為法國陸軍增加了21萬人,使其能大約以70萬人來對抗德軍的80萬人。
這些正規兵力的編成,加上動員所提供的額外部隊,也就構成准備一種新計劃的理由。在1911年時的第16號計劃是一種防禦攻勢計劃,其目的是對抗德軍在梅斯、陶爾和凡爾登等地的侵入。它假定比利時的中立將受到尊重,不過為應變起見,又還是把預備軍布置在北面,但那卻是一種不適當的准備。這個計劃的修改是以若干政治假定為基礎:英國遠征軍的支援、義大利的中立、在比利時介入的或然率,以及俄軍攻勢所提供的支援。法軍所應採取的態度必須首先決定:是防禦,是防禦攻勢,還是攻勢呢?
命中註定應由霞飛來准備和執行的第17號計劃,曾經引起許多的誤解。根據從它所產生出來的行動,它常被認為是一種事先擬定的工作計劃,與德國方面的施里芬計劃類似,其主要特徵被認為是一種將主攻方向放在阿登山地的全面攻勢。這種觀念以後固然曾付諸實施,但當初卻未事先作如此的決定。第17號計劃實際上只是一種集中計劃,它可以根據對於敵軍行動的假想而來作各種不同的適應,霞飛的主要理想是要使他自己有採取各種不同調度的可能性——這種計劃好像是在擊劍比賽之前所採取的「腳本」姿勢,而並非一事先安排的「腳本」。任何追蹤研究此項計劃的准備和執行的人一定可以感覺到其踏實性,以及其要素為運動的事實。這也就是其力量之所在,並且也開啟馬恩河上反敗為勝的契機。
霞飛所准備打的運動戰又與法國人「攻到極限」的思想相配合。以前的計劃都是以防禦性的反應為主,這個計劃卻一反過去的作風,其目的是要使敵人沿著全線都感受到法軍行動的壓力,以達成使其癱瘓和喪失機動性的目的。雖然對於在1914年流行的有關戰術攻勢的瘋狂觀念,以後曾招致許多批評,而那些批評也毫無疑問是合理的,但我們卻不應因此而忽視此種主動意念在戰略和士氣上所產生的效果。戰術上的失敗是由於缺乏最新的戰斗經驗,以及對日俄戰爭的誤解。但從全面的觀點來看,法軍雖在國界上被擊敗,但最後終於還是能對敵人貫徹其意志,此項事實還是應歸功於此種飽受批評的攻勢至上主義。
時常有人說當1911年霞飛被捧出場扮演主角時,他不過是一個傀儡,對於所應扮演的角色毫無准備,所以他是受到總參謀部中所謂「少壯派」的支配,包括格蘭德梅森上校在內。事實上,雖然霞飛把一種新氣氛帶入了法國軍隊,但他對於一切主要的決定仍然保持著嚴格的控制。自1911年起,其日常的行動,以及其在會戰時的表現可當做一種模範,足以證明他對於經常發生的困難能作合理的應付。應該補充說明的是,他對於此種運動戰曾經作過慎重的准備:他曾經舉行多次兵棋和實兵演習,並頒發新的教範。他在這個領域中的努力是具有相當價值的。
第17號計劃比第16號計劃要算是一種相當的進步。面對著預計中的73個師,第16號計劃只能提供38個法國常備師,另加16個預備師,後者指定用於次要的任務。第17號計劃則可供21個常備軍、3個獨立師、10個騎兵師和14個預備師,計約有580個常備步兵營、332個騎兵連、653個炮兵連,來對抗德軍的600個步兵營、350個騎兵連、500個野炮營、100個重炮連。由於可以期待英國提供6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比利時提供4個師,所以法國人似乎還略占優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僅有的野戰軍130萬人,卻成為對抗德軍的主力,而俄國只出兵七八十萬人。在這個緊急關頭,平衡總算是已經重建起來了。
1914年7月25日,奧塞兩國的正式斷交顯示戰爭已有爆發的可能,但法國政府由於總統和總理都前往俄國訪問,正在經由海上返國的途中,所以並未開始採取必要的措施。當他們於7月29日回國時,人們還在希望和平可以繼續維持。霞飛強烈主張法國應作最壞的准備。7月30日,法國政府仍僅同意採取某些敷衍的措施,不包括預備役人員的召集在內。直到7月31日,由於已搜集到德軍動向的情報,霞飛才獲准動員掩護兵力。一直又等到8月2日,法國政府才決定總動員。
如我們所認識的,第17號計劃只是一種集中計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法軍調動的形式是取決於德軍所採取的進攻路線。8月2日還不知道其主力是趨向何處——凡爾登向北面,或比利時。假定即為比利時(那是最可能的假定),又還是不知德軍的行動正面有多寬。由於誤以為德國人不會把預備師擺在第一線,遂使人認為德軍的右翼不可能延伸到桑布爾河和默茲河河谷之北。但這一點仍待證實,所以霞飛似乎是在逐步的准備他的會戰,他一切的調度都是根據所獲得的情報。不像施里芬計劃有事先的預備行動。那是一個真正的運動戰,從頭到尾都是由霞飛指導。
8月2日,當德軍破壞比利時中立並侵入盧森堡的消息傳來,霞飛決定把他預備軍團(第五軍團)的集中點向左移動,沿著默茲河從斯特奈移到吉維特。8月3**向各軍團司令提出警告說,他們也許要有向洛林和亞爾薩斯發動攻勢以牽制敵軍,並使法軍右翼推進到萊茵河的可能。8月4**命令向上亞爾薩斯發動計劃中的攻勢,8月5日又開始派騎兵進入比利時。當他在8月7日獲知比利時正面對著德國的6個軍時。他就派騎兵軍連同若干步兵去據守那慕爾以南的默茲河渡口,此時他正在考慮以列日——那慕爾——地南特之線為基地來包圍德軍的右翼。在亞爾薩斯方面,法軍攻佔了亞特克爾奇,但到8月8日法軍的攻勢即被逐回。8月9日,霞飛改組右翼的指揮結構,在波將軍之下成立一個亞爾薩斯軍團。由於英軍拖延到8月5日才開始動員,所以他決定命令法軍大量進入比利時而不再等待英軍,因為此時列日尚在堅守之中。於是他又向第一和第二兩個軍團重申前令,要他們在8月14日向洛林發動牽制攻勢。那在時間上是與俄軍進入東普魯士的行動相配合。
8月14日,當法軍在洛林發動攻勢時,比利時的情況仍然很模糊。德軍主力被認為是在奧爾特河的後方,其主攻方向仍被認為是在默茲河以南。第五軍團司令朗爾札克將軍擔心德軍會在默茲河以西作迂迴行動,但霞飛仍表懷疑、不過到了8月15日,由於大量德軍在那慕爾東北面渡過默茲河,此種可能遂已獲得證實。霞飛命令第五軍團准備向北移動。他要求把在里爾的第一軍區劃入其指揮之下並組成一個預備師為主的兵力來掩護這個地區。盡管如此,情報仍然很矛盾;法國第一軍在地南特受到攻擊,奸像德軍主攻方向是在吉維持以北的比利時阿登山地中。那一天黃昏時,霞飛命令第五軍團進向桑布爾河,17日又派騎兵軍進向該河之北以拓寬這個行動。
德軍的行動反在8月18日才開始明朗化。假使其主要努力被發現在那慕爾之南,則法國第五、第四、第三等軍團就應向其發動已在計劃中的向心攻擊。英軍在21日之前尚不能開始行動。假使德軍主要努力在那慕爾以北發展,則法軍就必須增強左翼。已經從第二軍團中抽出第九軍,並計劃把莫努里的洛林軍團調往左翼方面。8月19日第二種假定已被證明是正確的;比利時人報告已有德軍4個軍進向布魯塞爾及其西北地區,而他們本身則正向安特衛普撤退。於是霞飛根據一個錯誤的德軍戰斗命令,遂判斷敵軍在阿登地區的中央部分是比較薄弱。到8月20日上午,在洛林的法軍巳獲相當的進展,而第五軍團已經到達桑布爾河。不過在午後4時,卻已經知道第二軍團在洛林已受重創和被逐回,第一軍團也已受阻,而德軍在比利時的左翼共有5個軍。所以在8月21日,遂下達阻止北面德軍前進的命令,第三和第四兩軍團奉命通過阿登地區向其中央部分進攻。
8月21日,德軍到達魯貝並面向南方,所以法軍必須向北作戰。在洛林的第二軍團正在撤退,霞飛命令它停止在南錫的前方。
8月22、23、24日,三天在比利時境內的戰斗以法軍全面戰敗為其結束,但霞飛尚未真正掌握事實,因為他對於雙方實力比較的估計並不正確,到8月24日,當他所計劃的調度顯然已經失敗時,霞飛遂決定總退卻。其目的是拖延時間以等待俄軍的攻勢發生作用。於是在8月25日,發出第二號一般訓令,指示撤到亞眠——蘭斯河一線,右端倚托凡爾登,並在洛林和默茲河上採取防禦態勢。8月26日,當英軍退到拿永並趨向第五軍團的後方時,霞飛在西面成立了一個新的第六軍團,由莫努里指揮,其兵力是從亞爾薩斯和洛林抽調出來的。8月27日,英軍又從勒卡托被逐出。霞飛命令第五軍團向西北反攻以掩護英軍撤退。8月28日,由於第四和第五兩個軍團顯然已經喪失接觸,於是他命令由福煦指揮一支兵力以鞏固法軍的中央。8月29日,霞飛前往第五軍團視察以便發動吉斯的反攻,並順道去和英軍總司令弗倫奇將軍會晤。
不過,當第六軍團正在亞眠地區下火車時,該地即已受到德軍進攻的威脅,霞飛遂命令第六軍團轉入巴黎要塞地區。於是他臨時計劃的在索穆河與凡爾登之間的作戰又已變得不可能。他必須要獲得若干可以活動的空間,並向奧貝河和塞納河撤退以便可以繼續執行其迂迴運動。9月1日,據報克魯克正向南進,但卻在巴黎的東邊。當俄軍在東普魯士慘敗的消息傳來時,法軍左翼的增強還正在進行中。就是在這個時候,霞飛簽署了第四號一般訓令,發動註定要成為「馬恩河會戰」的作戰。在這個階段,霞飛的幕僚中曾有不同的意見,有人懷疑是否從凡爾登以西向中央發動攻擊比較好;時間的問題也同時被提出:是否再繼續等待和再向後撤退,抑或應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立即反攻呢?霞飛贊成從四麵包圍和在原則上盡可能撤回到塞納河上。
9月2日和3日已經證實克魯克仍在向南運動,而且那是與小毛奇的命令相違背(從無線電中收到的)。加里安尼(巴黎衛戍司令)被安置在霞飛總部的指揮之下,並要求給予指示。霞飛指出一旦時機來臨他應向莫城方向進攻。9月4日,據報克魯克正向東南運動。第四號一般訓令中所設想的情況正在逐漸變成事實。霞飛不聽其參謀長貝特洛的意見,認為偉大的時刻已經到來。上午10時,加里安尼用電話建議他向東攻擊。霞飛此時仍在考慮在馬恩河以南作戰,於是他就征詢德斯佩雷將軍和福煦的意見。此時加里安尼又已與弗倫奇會晤,後者也贊成立即全面反攻。等到德斯佩雷(他現在是第五軍團司令)和福煦(第九軍團司令)的回電送到總部時,他們也一致贊成並主張莫努里(第六軍團司令)應在馬恩河之北採取行動。於是在下午l0時,霞飛遂決定於在9月6日進行這場決定性會戰,並簽署了其著名的日令。
為了說明這場巨型運動戰的真正性質,而且毫無疑問是由霞飛所指導的事實。我們對於馬恩河會戰的來源已經作了相當詳細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觀念和計劃是如何逐漸地成型。同時也可以發現這位指揮官的現實態度和堅毅精神。尤其是他的精力過人,能與各軍團繼續保持不斷的接觸。
凡此一切部證明法軍的高級指揮組織享有不可否認的優勢。雖然在國境上被擊敗;並且被迫承認所有一切的構想均巳落空,但霞飛卻有其偉大的性格,敢於作勇敢的決定,適時地擺脫戰斗,並計劃採取對抗行動以重建其地位。面對大風暴,他表現出超人的冷靜,這與毛奇、比羅甚或克魯克的神經緊張成一強烈對比。不過,這次大會戰的主要特性很像一個巨型的兵棋演習,在那個時代的將軍們都沒有大規模戰爭的經驗,一切都是照已知的規則進行,假使發現情況似乎不正常就會自認失敗。
這就是馬恩河勝利的解釋:它是出自克魯克所犯的一個錯誤,和霞飛所作的一次良好調度。克魯克使德軍的戰線在其第一軍團與比羅的第二軍團間產生了一個缺口,而德斯佩雷的法軍卻進入其中,但並未真正認清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我們今天可以批評當時聯軍的行動不夠完美,例如莫努里的兵力到9月5日才出現,其迂迴運動也不夠寬,英法兩軍對於所面對的缺口不曾迅速勇敢地沖入,而霞飛還不曾真正認清有這個缺口存在。但這些都是戰爭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任何人都被迫根據其所不能完全認清的發展來採取行動。不過總而言之,法國人所犯的錯誤還是比德國人少,法國人之所以獲勝,法國之所以得救,其原因即在此。
馬恩河會戰的後果之深遠為世所罕見。1914年,世界幾乎要被德國征服。法國僅憑其與英俄兩國的同盟,才勉強維持兵力平衡,但以野戰兵力而言,仍然屈居下風。此外,法國人對於德國實力的研判也極為惡劣,其所作的戰略部署也完全不適當。同時對於近代火力所提供的戰術可能性也作了完全錯誤的解釋。所以法國顯然是走向必然失敗的途徑。因此這也是似乎即為歷史的分水嶺。
但結果並非如此。在幾乎一切都不利的條件下,霞飛終於能夠死裡逃生,反敗為勝。聯軍在馬恩河的勝利敲響了德意志帝國的喪鍾。誠然,這次勝利並不徹底,結果還需要四年的艱苦奮斗方使戰爭勝利結束。但這一件由少數人做成的大事卻使歷史演進的方向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德國戰爭機器在西線上終於不能再向前推進。
在國界上失敗對於法軍是第一次奇襲;馬恩河的勝利是第二次奇襲。但是還有第三次奇襲在等候著雖已獲勝但疲憊不堪的法軍——在撤退到埃納河之線以後,德軍就開始挖掘工事,於是也就進入了塹壕戰的階段。
霞飛還是嘗試用運動來打破僵局,他企圖從西面迂迴德軍的防線。這樣也就展開了所謂「向海岸賽跑」的作戰,那是由福煦來協調的。其結果為一系列的戰斗證明,面對堅強而有活力的敵人,這種迂迴行動是根本無效,經過一番掙扎之後,雙方都被迫向現實屈服,於是這種新型的戰爭遂一直延長達四年之久。
現在霞飛必須設法解決塹壕所帶來的新問題。在1915和1916兩年間,他的行動曾經受到許多的批評。自然他是在摸索前進,所以錯誤在所難免。不過必須承認1918年最後勝利的基礎還是由他所奠定,他決定革新法國陸軍的主要路線,一切軍需生產的計劃也是他所擬定,但到1917年才能開始大量生產,所以他在行政方面是頗有貢獻。關於同盟戰略方面,他的影響力日益增大,直到他升任法蘭西元帥時為止,那也是用來當做解除其兵權的掩飾。
他之所以失勢,原因有二:第一是兩年來的戰爭結果的確很難令人感到滿意;第二是為了保障統帥的軍事行動自由,他與政客們發生了不斷的斗爭。嚴格說來,對於他相當的成就是並不太公平:他已經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陸軍,一支工業時代的陸軍;他已經制定的軍事思想;他已經贏得新型的會戰,例如凡爾登和索穆河之戰。當他在1917年初被免職時,他已經消耗了敵方兩位統帥;小毛奇和法爾肯海恩。而他們的後任興登堡為了預防霞飛在1917年春季發動大攻勢,也自動在法國領土上作大規模的撤退。雖然他並未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但在他的記錄上還是功多於過,而且也替未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所以總而言之,霞飛還是功在國家。
尤其是他曾給予後世以某種偉大教訓:無懼的性格,有彈性的現實心靈,在戰略階層的無缺點行動能力。憑著其堅強的人格,他能夠抵銷一切的不利因素。他證明在歷史網的編織過程中,指揮官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的具有決定性。所以,他並非像李德爾·哈特所雲,只是一種「國家神經的鎮靜劑」。在那個危急存亡之秋,法國命運的決定大部分都是由他負責:而他也的確使第一次世界大戰走向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