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富民正規防汛技術多少錢

富民正規防汛技術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3-03-25 03:57:36

1. 古時候在抗洪方面,都有哪些完善的防洪技術和設置呢

洪水,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很頻繁,也很普遍的自然災害,以我國為例,我國約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農業生產經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脅,因洪水所造成的財產損失,位居各種自然災害之首。

我國幅員遼闊,水網密布,擁有著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遼河、珠江、松花江等七大水系,而因這七大水系多數都分布在南方,所以每年每到夏季,我國南方大部分省市都會降下暴雨,持續時間之長,強度之大,范圍之廣,是其他季節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每年夏季的這場大暴雨,往往會造成多地江河水位猛漲,山洪暴發,繼而造成農作物大面積被淹沒,百姓財產受損。洪水一旦泛濫成災,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農業、民生等領域都會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

因此,正因洪水會給我國的農業、經濟等帶來致命性的傷害,所以我國歷代都很重視抗洪工作。直至今日,現代的抗洪方法,主要是以泄量、分流、疏導和攔蓄洪水等為主,利用這些方法來減輕洪水所帶來的災害。

而雖說古今防汛抗洪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古人所採取的一些抗洪措施,卻有許多值得我們當代人贊賞的地方。

古代的抗洪措施,主要集中在防洪、抗洪兩個方面。

首先是防洪。

古人預防洪水的主要方法就是修建防洪堤,利用這個堤壩來阻擋洪水對於國家農業與經濟的破壞。比如,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為預防洪水的侵襲,清廷就曾撥下巨款修築了一條東起長江口金山衛,西至杭州,經錢塘、仁和、海寧、海鹽、平湖、金山等六縣的長達150多公里的海堤。為了能夠抵擋高強度的洪水的襲擊,清廷在這條海堤可是下足了本錢,該堤的堤身均以整塊大石條砌成,或長六尺,寬厚二尺;或長五尺,寬厚一尺六。其高度,最高的有20層,最低的也有5層。

同時,該海堤的後方,清廷還專門挖了一條寬2丈左右的“備堤河”,以此來對洪水起消納防範作用。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清廷還在備堤河的內側修建了一條高度為四尺到一丈二尺左右的“內土備堤”,其高度根據所在地的地勢高低來決定,地勢越低,備堤高度越高。可以說,這條海堤工程的設計是十分精妙的,其三重防護設計,可以很好的預防洪水對於農田、農作物的傷害。

其次,古人除了修建防洪堤來預防洪水的襲擾,還在洪水到來前的監測與預警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為了能在洪水到來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出合理的抗洪安排,比如轉移民眾和財產,在洪水即將到來的地方,或建防洪堤,或開鑿泄洪通道等,古人是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監測預警設施。


大禹治水

首先,是疏浚。在“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中,大禹成功治理洪水,其採用的方法就是疏浚。當時,黃河泛濫,中原地區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洪水災害,是民不聊生,而就在這時,禹臨危受命,承擔起來治理洪水的重責。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堵”為“疏”,採用“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或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可以快速通過;或開鑿新的河道,將洪水從中原地區引入大海。最終在大禹的治理下,洪水問題被成功解決。

從“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疏浚的方法主要有二種:其一就是在洪水聚集之處,開挖出一條新的河道,將洪水引往非農田、人員聚集的地方。其二就是浚深、加寬和清理現有河道,讓河道變得更寬,更深,繼而減輕防洪堤的壓力,同時讓洪水可以加快通過,避免出現決堤。

2. 中國防洪措施有哪些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南邊睡,位於雲南省西部,是雲南省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東和東北與保山市相鄰,南、西和西北與緬甸聯邦接壤,全州總面積11526平方公里;轄潞西、瑞麗二市和梁河、盈江、隴川三縣;2008年末總人口118.5萬人,有傣、景頗、阿昌、僳僳、德昂5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58.99萬人,佔全州總人口的49.78%全州國境線長503. 8公里,擁有瑞麗、畹町兩個國家一類口岸,盈江、章鳳兩個國家二類口岸。邊境一線,同李坦一民族跨境而居,民族同源,民風同俗,互市通婚,互溶和諧。德宏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突出的口岸優勢,獨特的民族風情,豐富的熱區綠色資源,神奇的珍玉寶藏,構成了德宏「邊、情、綠、寶」四大特點,被世人譽為「民族歌舞之鄉」、「孔雀之鄉」,美麗的邊境城市瑞麗被譽為「東方珠寶城」。
德宏地處中華經濟圈、東南哪裂桐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區位優勢突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德宏州委、州政府敢為人先地提出了在德宏實行邊境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1985年,德宏州委、州政府作出把德宏全境開放為「邊境貿易區」的決定,德宏邊境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2000年,國家批准在瑞麗姐告實行海關特殊監管的「境內關外」政策,使德宏成為我國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實施南向互利合作戰略的重要窗口,成為中國走向東南亞、南亞的橋頭堡。隨著國家加大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使德宏迎來了重源者大的發展機遇。大(理)瑞(麗)鐵路、芒市機場改擴建工程已經動工建設,龍(陵)瑞(麗)高速公路、騰沖至章鳳二級公路等重點工程已經列入國家規劃,最近,「中緬跨境輸氣管道項目」已經確定,加之新三年「興邊富民工程」的實施,必將使德宏在改革開放30年發展成就的基礎上,步入一個加快發展的大好時期。
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各族人民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各個時期的方針政策,團結一致,銳意進取,不斷探索適合州情的發展道路,努力克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取得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一)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總量實現了連番增長。生產總值由1977年的1.19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84.04億元,翻了6.1番,扣除價格因素後,年均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6.1%,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4.0%,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3.2%。人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由1977年的179元增加到2007年的7177元,翻了5.3番。
經濟結構趨於優化。第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由1977的 68.2: 11.5:20.3調整為2007年的30.9:28.4:40.7,與1977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37.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6.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 20.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逐步提高,其創造的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07年達39.9%,非公有制經濟正逐漸成為全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產業結構的不斷改善,使長期制約我州經濟發展的一些瓶頸產業,如原材料、電力、交通運輸等的緊張狀況得到基本緩解,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人民群眾所需物質日益豐富,經濟步入又好又快發展時期。
(二)農業基礎條件改善,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始終把「三農」問題作為經濟工作重點來抓,堅定不移地執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入貫徹落實各個時期支農、惠農政策,逐年加大對農業投入,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村居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1977年的0.97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38.36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後,年均增長6.6%。
主要農產品產量快速增長。1977年至2007年,糧食產量由22.89萬噸增加到42.59萬噸,年均增長2.1%;油料產量由740噸增加到9009噸;甘蔗產量由15.03萬噸增加到478.20萬噸;水果產量由0.18萬噸增加到12.71萬噸;茶葉產量由587噸增加到11880噸;豬牛羊肉產量由935噸增加到49717噸。
(三)工業生產穩步發展,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加大結構調整和企業改革力度,以蔗糖、電力、電冶和水泥行業為重點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優化資源配置,使全州工業生產能力、生產規模大大提高,有力地促進工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改革不斷深化,使工業企業體制完成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巨大轉變,激發了企業活力,效益不斷提高,競爭能力增強,工業企業逐步向現代企業轉變。工業總產值由1977年的0.39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51.42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後,年均增長12.3%。
輕重工業結構明顯優化。德宏州穩住以製糖為主的輕工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力、電冶和水泥為主的重工業,輕重工業比例由1977年的85.2:14.8調整為2007年的43.1:56.9,輕重工業比例協調,重工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工業企業改製取得明顯成效,非公經濟比例不斷擴大。公有經濟與非公經濟比例由1977年的全部為公有經濟調整為2007年的14.9:85.1。非公經濟成為工業經濟的主體。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成倍增長。1977年至2007年,食糖產量由1.23萬噸增加到51.81萬噸,年均增長13.3%;發電量由0.24億千瓦小時增加到31.18億千瓦小時,年均增長17.6%;水泥產量由0.43萬噸增加到109.52萬噸,年均增長20.3%;精製茶產量由30噸增加到3848噸,年均增長18.2%;新工業產品硅、鋁產量穩步提高,2007年分別達5.34萬噸和1.29萬噸。
(四)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重點建設成績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特別是抓住國家對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擴大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國家投資、招商引資、地方投資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的良好局面,實施項目數量逐年增加,完成投資規模巨大,有力地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全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眾多中小水電站、機場和一批重點工程的順利完工,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打下牢固基礎,同時,隨著街道綠化、電綱入地及芒市廣場、芒市會堂、中緬友誼館等項目相繼建成,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城市面貌明顯改觀。1977年至2007年,全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由0.16億元增加到59.64億元,累計投資290億元,年均增長21.8%,僅2007年一年完成投資就相當於改革開放頭20年的累計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加大,推動經濟社會各方面建設快速發展:在農田水利方面,大力發展農村水利事業,農田灌溉條件大大改善。全州有效灌溉面積由1977年的43080公頃擴大到2007年的59750公頃。建成了大量的防洪、排澇、灌溉、發電等工程設施。全州水庫由1977年的50座增加到2007年的66座,總蓄水容量由5211萬立方米增加到20905萬立方米。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改善,逐步走上機械化、水利化、電氣化的道路。2007年與1978年相比,農業機械總動力由7.36萬千瓦增加到 83.56萬千瓦。在工業方面,通過新建和改擴建糖廠、電站、水泥廠、硅廠、鋁廠等,全州工業生產能力大大增強。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大為提高。在交通運輸方面,通過逐年加大投資建設,全州交通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公路等級明顯提高,路況大為改善。公路通車里程由1977年的1288公里增至2007年的 6262公里,增長3.9倍。1990年3月建成通航的芒市機場,改變了德宏州僅有公路運輸一種方式的落後狀況,目前日均起降航班已達12次,為德宏州與外界架起了一條方便快捷的溝通橋梁。郵電通訊方面,已建成包括光纖、數字微波、程式控制交換、移動通信等覆蓋全州、通達世界的公用電信綱,通電話鄉鎮的比重達 100%,2007年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9.1萬門。移動通訊、數據通信從無到有,迅猛發展。2007年我州的移動通信用戶已達52.87萬戶,固定電話用戶達16.71萬戶,互聯綱用戶達到3.01萬戶。城市建設方面,通過多年不斷建設,全州各縣市市容市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綠樹成蔭商鋪林立,整齊美觀的樓房沿街排列,廣場上健身休閑的人流絡繹不絕等。城市的總體綜合功能進一步增強,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居民生活環境也不斷得到優化,2007年全州城鎮化率達30.5%。
(五)旅遊業較快發展,對外貿易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農業產品的不斷豐富,市場體制不斷放活,人民消費能力日益增強,需求旺盛,市場呈現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7年的0.76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30.77億元,年均增長13.1%。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不斷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樹立「孔雀之鄉」品牌,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著力體現地域特色,使旅遊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1990年起,成立旅遊局,負責全州旅遊事務管理,自1991年起有相關統計數據。據統計,全州接待國內外遊客由1991年的4.60萬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334.43萬人次,年均增長15.9%;2007年,接待海外遊客6.24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328.1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0.85億元。到2007年底,全州共有旅行社20家,其中:國內旅行社17家,國際旅行社3家;等級景區6個,其中3個4A、2個2A、1個1A。
改革開放後,德宏州對外貿易逐步擴大,走上「外貿興州」的發展道路。1985年州委、州政府做出了將全州開放為邊境貿易區的決定,歡迎國內外客商到德宏投資經商,並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從此德宏邊貿迅速發展。1992年7月,國務院批准瑞麗撤縣設市,決定畹町和瑞麗兩市為全國沿邊開放城市,同年9月,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邊境經濟貿易管理條例》(試行)公布並實施,使我州邊貿管理更加規范。1998年,州委、州政府印發了《中共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姐告邊境民族集市貿易園的決定》,姐告成為我國第一個免收一切行政費用的地區。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州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吸引外資項目、資金增多,並通過舉辦各種邊貿交易、商品會展等活動擴大了對外的宣傳,提高了知名度,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全州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1977年以前中斷)的342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55902萬美元,年均增長27.5%;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5009萬美元。
(六)社會事業全面大發展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重視教育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兩基」攻堅工程及逐步對初級教育全面實施免費教育等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建立了一支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教師隊伍。1978年至2007年,普通學校和成人學校共計有專任教師由6037人增加到11464人。培養出了一支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隊伍,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從1978年至2007年間,累計培養中等技術學校畢業生16447人,職業教育畢業生22593人,高等教育畢業生6424人。為德宏州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科技事業有了長足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全州科技隊伍穩步壯大。到2007年,全州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2873人,比1977年增長6.62倍。有省、州科研所8個,有州級學會、協會、研究會39個,會員6700人。科研活動碩果累累。1978年至2007年,全州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939項。全州共有836項科技成果獲得州以上獎勵,一系列科技成果代表了德宏州科研水平的發展進程,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文化事業成果豐碩。改革開放以來,全州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建立完善了到縣的圖書館、文物管理所及藝術表演團體等文化藝術機構,並爭取資金建立了覆蓋到鄉鎮的文化站,文化陣地不斷鞏固。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宗旨,挖掘創作民族文化,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目的,積極開展各種文藝創作,並服務到基層群眾,極大豐富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廣播電視從無到有,進入千家萬戶,節目創辦豐富多彩,到2007年,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3.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3.2%。出版印刷業快速發展。到2007年,出版各類報紙266.30萬份,比1980年的70萬份增長2.8倍;出版各類書籍81種,共計16.20萬冊;出版內部資料66種,共8.73萬冊。
醫療條件不斷改善,衛生狀況良好,醫療衛生設施明顯改善,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提高。到2007年末,全州擁有醫療衛生機構93個。醫療機構擁有病床由1977年的1929張增加到2007年的3706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由1977年的1864人增加到2007年的3202人。全州擁有了一批高端醫療設備,形成了以州級為中心、縣(市)為樞紐、鄉級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綱絡。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了全州所有縣市區,絕大部分的農村居民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七)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實現了從貧困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改革開放以來,全州各級財稅部門狠抓財源建設,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保證了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全州財政總收入由1977年的0.10億元增加到2007的13.03億元,年均增長17.6%。人均財政總收入由1977年的16元增加到2007的1112元,年均增長15.2%。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有力支持了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全州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由1977年的0.39億元增加到2007的28.01億元,年均增長15.3%。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由1977年的58元增加到2007年的2392元,年均增長13.2%。
改革開放以來,全州金融機構加快融資體制改革,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不斷強化管理,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全州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由1977年的0.54億元增加到2007的141.39億元,年均增長20.4%。金融機構年末各項貸款余額由1977年的0.35億元增加到2007的94.37億元,年均增長20.5%。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城鄉居民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和消費環境都發生了明顯變化。職工年平均工資由1977年的544元增加到2007的16520元,年均增長12.1%。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7年的81元增加到2007的2046元,年均增長11.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1978年的0.1億元增加到2007的89.56億元,年均增長25.5%。消費結構基本改變了多少年來以吃、穿等生存資料為主的單一格局,住、用、行和文化娛樂等享受和發展方面的消費支出明顯提高。到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積達32.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2.7平方米。2007年,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4.3輛;擁有摩托車101.9輛;擁有家用電腦24.3台;彩色電視機126.2台;擁有行動電話163.3部。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摩托車43.1輛;擁有固定電話21.2部;擁有行動電話53.3部;擁有彩色電視機72.3台。
(八)民主法制建設顯著加強,「平安和諧」德宏成效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堅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充分發揮州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以及政協和各人民團體、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條例》,進一步鞏固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行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基層民主活力增強。認真實施《公務員法》,努力貫徹《行政許可法》,各級政府執法工作進一步規范。一度時期以來,面對德宏毒品、艾滋病的嚴峻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舉全州之力,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組織開展三年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建設「平安和諧」德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全省、全國的禁防工作作出了貢獻。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創造性開展「綱上信訪」,形成了德宏經驗和模式。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嚴密防範和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加強公安「三基」工程建設,打牢基層基礎工作,各民族群眾更加團結,邊防更加鞏固,軍民警民關系更加融洽,邊疆更加和諧安寧。
三、基本經驗
(一)必須堅決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
縱觀德宏30年的發展,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在一個基本處於封建社會發展不完全的歷史階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以跨越千年的歷史進步,取得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輝煌的歷史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各族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歷了解決溫飽階段、建設小康生活階段、全面建設小康三個發展階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變化。是德宏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始終做到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結果,是德宏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始終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與黨中央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事業同干,積極化解各種困難風險,不斷提高應對復雜局面和駕馭全局工作的能力的結果。
(二)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路子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 30年來,德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德宏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性。不改革開放,德宏永遠是一個偏遠、落後的地方,改革開放使德宏成為雲南走向東南亞、南亞的前沿,為德宏各民族打開了融入世界經濟大潮、加速發展的大門。德宏的經濟社會闊步前進和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德宏邊疆的發展巨大變化都體現出改革開放的成功。
(三)必須把黨的方針政策同德宏實際緊密融合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是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法寶之一。在德宏這樣一個邊疆民族自治州,要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我們的經驗是:必須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同本地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上世紀50年代中期,德宏州把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與德宏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了「和平協商土地改革」,既完成了土地改革,又維護了邊疆的穩定,德宏的經驗被推廣到西南各省;1985年,德宏州把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同本地的實際結合起來,作出了全州開放為邊境貿易區的決定,使德宏從相對於沿海地區的大後方一躍成為西南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產生了「全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的效應。
(四)必須加強民族法制建設和保障,推進民族工作法制化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根據1984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制定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在德宏發展的各個時期,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加強管理的需要,還制定了《邊境貿易管理條例》和《禁毒條例》。三個條例的貫徹實施以及地方性法規的貫徹落實,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在德宏的全面貫徹落實,確保各民族平等權益,確保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五)必須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
歷屆州委、州政府一直把團結、穩定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近30年來,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團結月」活動。不斷總結全州在促進民族團結和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查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提出對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民族團結和宗教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德宏州委先後多次調整德宏州民族工作領導小組,由州委書記任組長,成員單位調增到27個。加強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識、民族團結和民族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
(六)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要務
由於歷史和地緣的原因,長期以來,德宏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總量小,勞動者的文化素質不高。改革開放以來,縱向比,我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橫向比,我們與先進發達地區,以及全國大多數少數民族自治州相比,都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僅人均生產總值這一項指標,2007年我州為7177元,低於全國11538元,低於全省3320元。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德宏的第一要務,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七)必須堅定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大力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
在德宏發展的各個時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有關培養少數民族幹部政策,並根據德宏實際修訂了《德宏州自治條例》,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社會發展的決定》,對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工作作了具體的規定和安排,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少數民族幹部,為邊疆發展和穩定作出了貢獻。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目標,德宏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但機遇大於挑戰。在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中共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進一步深化對州情認識,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德宏 「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思路和總體設想: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興邊富民工程行動計劃重大機遇,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攻克「毒品、艾滋病」兩個難關,打好「教育、交通、水利」三個基礎,發展「生物創新、旅遊文化、水能電冶、邊貿加工」四大產業,確立「生態立州、科教興州、產業富州、開放強州、和諧穩州」五大戰略,實施「素質培養、扶貧安居、精品名牌、形象塑造、平安創建、黨建長廊」六大工程,把德宏建設成為富裕開放和諧的社會主義新邊疆。

3. 防汛8號線鉛絲石籠多少錢一米

鉛絲石籠是按平米計算的,一平米大約在5元到25元之間,價格不同的原因主要在於材質,耐用、抗腐蝕越強的材質價格就會高,抗腐蝕由弱到強的材質是光絲、電鍍鋅絲、熱鍍鋅絲、鋅鋁合金絲、電鍍鋅覆塑、熱鍍鋅覆塑、鋅鋁合金覆塑、矽膠塗塑絲(價格偏高,不常用).具體的報價還要看當天的原材料的價格。想要購買鉛絲石籠,推薦咨詢億傑絲網,規格型號齊全,來圖定製,庫存現貨充足,2萬平當天發貨;實力廠家,包抽檢包驗收,資質齊全可墊資;抗沖刷強,耐腐蝕耐酸鹼,含鍍鋅10%以上【點擊獲取產品報價】

河北億傑金屬絲網有限公司位於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西城工業區曙光街3號,是一家集生產、深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絲網生產專業企業。藉助於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和廣大同 仁的支持與幫助,加上全體員工的奮發努力,使我公司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技術力量雄厚、絲網經驗豐富、檢測手段齊全、可生產多種絲網產品的企業。

本公司主要生產石籠網、格賓網、邊坡防護網、護欄網。生產的產品有:格賓網箱,格賓網擋土牆,格賓籠護堤,格賓網擋牆, 格賓石籠網,格賓網片,生態格賓網, 格賓網墊等,本公司是一家專業的格賓網生產廠家,產品廣泛應用於水利工程、邊坡防護工程、高速公路、鐵路、園林、石油、煤礦等各個領域,以可靠的質量,滿意的售後服務深受新老客戶的好評。我們一直是以"質量精良、交貨及時、價格合理、服務周到"的宗旨來為廣大客戶服務的。

億傑以人才為企業發展,深諳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特色,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打造了以職位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以全面績效管理為導向的企業。 億傑金屬絲網有限公司竭誠為廣大新老客戶服務與合作。誠願廣交天下朋友,為繁榮發展絲網業、服務社會攜手並進,共創輝煌。

4. 水庫防汛技術責任人需要中級職稱嗎

水庫防汛技術責任人需要中級職稱的。
為了防止和減輕洪水災害,在洪水預報、防洪調度、防洪工程運用等方面進行的有關工作。
防汛的主要內容包括:長期。中期。短期天氣形勢預報,洪水水情預報,堤防、水庫、水閘、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的調度和運用,出現險情災情後的搶險救災,非常情況下的應急措施等。
汛期防止洪水為害,保障防護區安全的工作。汛前准備包括:培訓防汛人員;檢查防洪工程設施,消除隱患;制定度汛方案;備足防汛物料;建立健全洪水預報警報系統。

5. 財政部、水利部關於印發《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1999修訂)

附件:一、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使用管理辦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支持防汛抗旱工作,完善國家防災抗災核洞體系,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是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用於補助遭受特大水旱災害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下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防汛搶險、抗旱及中央直管的大江大河大湖防汛搶險的專項資金。第三條防汛抗旱資金的籌集,堅持「地方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支持為輔」的原則。各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遭受特大水旱災害時,要實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辦法籌集資金。首先從地方財力中安排防汛抗旱資金,地方財力確有困難的,可向中央申請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第四條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挪用。各級財政、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此項資金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有效運行。第二章特大防汛補助費使用范圍第五條特大防汛補助費用於應急度汛,抗洪搶險,水毀(含震毀,下同)水利工程和設施(包括水文測報設施和防汛通訊設施,下同)修復,以及分蓄洪區群眾的安全轉移。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含重要支堤、分蓄洪區圍堤,同下)和重要海堤及其涵閘、泵站,河道工程;
(二)大中型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的應急搶險;
(三)水文測報設施;
(四)防汛通訊設施;
(五)國界河流境內堤防;
(六)分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
直接承擔堤防防汛任務的國有農業企業(包括農場、漁場,下同)、監獄農場和勞教農場轄區內的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在遭受特大洪水、風暴潮後的抗洪搶險和水毀堤防工程修復費用超過自身隨能力時,可給予適當補助。第六條特大防汛補助費的開支范圍包括:
(一)飲食補助費。參加防汛搶險和組織分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的人員伙食補助。
(二)物資材料費。應急度汛、防汛搶險及修復水毀水利工程和設施所需物資材料的采購、運輸、儲備、報損等費用。
(三)防汛搶險專用設備費。在防汛搶險期間,臨時購置用於巡堤查險、堵口復堤等小型專用設備的費用,以及為防汛搶險租用小型專用設備的租金和費用。
(四)通信費。為防汛搶險、修復水毀水利工程和設施、組織分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臨時架設、租用報汛通信線路、通信工具及其維修費用。
(五)水文測報費。在防汛搶險期間,水文測報費用超過正常支出部分的費用,以及為測報洪水臨時設置水信氏褲文報汛站所需的費用。
(六)運輸費。為應急度汛、防汛搶險、修復水毀水利工程和設施、組織分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租用及控制的運輸工具所發生的租金和運輸費用。
(七)機械使用費。為應急度汛、防汛搶險、修復水毀水利工程和設施動用的各類機械的燃油料、台班費及檢修費。
(八)其他費用。為防汛搶險耗用的電費以及臨時防汛指揮機構在發生洪水期間開支的辦公費、會議費、郵電費等。第七條特大防汛補助費中用於水毀水利工程和設施修復、防汛物資材料設備集中批量購置的,可實行項目管理。實行項目管理後,直接負責項目實施的部門和單位(含施工單位)可以提取總和不超過安排用於該項目的特大防汛補助費3%的管理費,用於該項目的前期勘測設計和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八條凡屬下列各項不得在特大防汛補助費中列支:
(一)水河流及灌溉渠道、渡槽等農田水利設施的水毀修復費用;
(二)工礦、鐵路、公路、郵電等部門和企業(不包括直接承擔堤防防汛任務的國有農業企業、監獄農場和勞教農場)的防汛搶險費用;
(三)列入國家或地方基本建設計劃項目的在建工程水毀修復及應急度汛所需經費;
(四)城市骨幹防洪工程建設所需投資;
(五)其他應在正常防汛經費中列支的費用。第三章特大抗旱補助費使用范圍第九條特大抗旱補助費主要用於對遭受特大乾旱災害的地區為興建應急抗旱設施、添置提運水設備及運行費用的補助。第十條特大抗旱補助費的開支范圍具體包括:
(一)縣及縣以下抗旱服務組織添置抗旱具備、簡易運輸工具等所發生的費用補助;
(二)在特大乾旱期間,對抗旱應急修建水源設施和提運水所發生的費用補助;
(三)為解決特大乾旱期間臨時發生的農村人畜飲水困難而運送水所發生的費用補助;
(四)抗旱中油、電滑簡費支出超過正常支出部分的費用補助;
(五)為抗旱進行大面積人工增雨所發生的飛行費、材料費及抗旱節水、集雨等抗旱新技術、新措施的示範、推廣和應用所發生的費用補助。

6. 防汛水閘木工清工多少錢一平方

現在高層建築的鋼筋工清包工我們正常按噸位計算,大約800元左右一噸,清包工正常250元左右一平方。

閱讀全文

與富民正規防汛技術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宇花靈技術怎麼用 瀏覽:598
想去泉州賣菜哪個菜市場人流大 瀏覽:409
沈陽雪花酒水怎麼代理 瀏覽:123
rng秘密交易是什麼意思 瀏覽:730
重慶紅糖鍋盔怎麼代理賺錢嗎 瀏覽:381
考察投資項目關注哪些數據 瀏覽:590
家紡傢具都有什麼產品 瀏覽:35
丘氏冰棒產品有哪些 瀏覽:412
程序員如何拉到業務 瀏覽:177
揭陽火車站到炮台市場怎麼走 瀏覽:843
二線國企程序員怎麼提升技能 瀏覽:154
藍翔技術學院西點多少錢 瀏覽:787
徐工集團北京代理點有哪些 瀏覽:531
如何做龍大總代理 瀏覽:925
裝飾行業招聘信息哪個平台多 瀏覽:953
中國有多少壓箱底技術 瀏覽:855
如何看一家公司信息 瀏覽:339
傢具品牌代理有哪些 瀏覽:394
表格里怎麼篩選中間兩位數據 瀏覽:616
steam移動應用怎麼驗證交易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