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台灣代工巨頭——鴻海精密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stry Co.,Ltd)是整個集團的總部,於1974年創立於台灣,集團總裁郭台銘,鴻海科技集團是全球3C(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於台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更囊跨當前台灣最大的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福布斯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代工服
有兩個關鍵詞代表了鴻海精密的企業文化。一是不拒絕假日上班和深夜加班的「高強度勞動」,另一個就是「准軍事化紀律」。有很多關於前者的旁證,如「實際上每周只休息1天」(鴻海精密電腦准系統銷售人員),「工作到凌晨1點是常事」(與鴻海精密有業務來往的某日資零部件廠商銷售人員)注)。
註:另一方面,對於在工廠工作的工人待遇問題,英國報紙曾報道稱「生產iPod的工廠勞動環境非常惡劣」。對此,鴻海精密的郭台銘曾反駁說:「報道內容不正確。我們准備准備針對此項報道進行起訴。報道此事的媒體並未對本公司的工廠和幹部進行過采訪。」
鴻海精密員工之所以工作如此賣力,是由於公司在控制盈利性下降的同時,實現銷售額每年增長3成以上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最高目標。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員工就必須做好大幅減薪的思想准備。反之,如果達到了上述目標,對公司所做的貢獻被認可的話,幹部就不用說了,就連年輕員工每年都可得到相當於數百萬日元的公司股票。
這種獎罰分明的人事制度,是建立在台灣高科技企業特有的分配製度「股票分紅」的基礎上的(圖10)。與日本和美國一般採用的股票期權制相比,這種分配製度的特點是,員工能夠無償得到公司股票,可通過出售股票而輕松獲利。這種制度在台灣非常普遍。不過由於鴻海精密實現了在台灣聞所未聞的高速發展,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長期在鴻海精密工作的人都非常富裕」(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台北支所的杉下亮太)。
這里之所以要附加「長期工作」這個條件,是因為鴻海精密的辭職率在台灣企業中有些偏高。「正是因為最為迅速而徹底地執行既定戰略,這家公司才得以發展壯大。因而跟不上這種步伐的人自然不慧禪賀在少數」(鴻海精密的一位老員工)注)。
註:然而,最近郭台銘「已通報公司幹部,休長假時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情況有所變化」(在該公司進行技術指導的日本人)。
實際上,一直以來對其發展起著推動作用的股票分紅制度,預計最早將在2007年進行修改。因為台灣政府已經表示,必須將過去不需統計的股票分紅發行費計入公司財務。因此,「也許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支付豐厚的股票分紅了」(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的杉下)。鴻海精密「准備通過由郭台銘把自己手中的股票轉讓給年輕員工等措施,將新制度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該公司CCBPG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J.E.Tai)。
准軍前派事化紀律是代表鴻海精密企業文化的另一個關鍵詞。有關說法在公司員工及其客戶處常 有耳聞。比如,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的杉下就證實說:「在參觀鴻海精密的員工宿舍時,發現他們的被褥像台灣軍人一樣疊得整整齊齊。在有兵役制度的台灣,這種做法也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鴻海精密重視紀律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業務效率。該公司一直都在努力徹底消除成本和時間的浪費。比如,該公司規定:在非高層大樓里,沒有特殊的情況不準使用電梯;即便對幹部也只配備簡朴的房間和辦公桌,而且不論身處世界何處,只要郭台銘召見,都必須48小時之內趕到他的身邊等。
重視紀律性另一個目的是為了保守客戶機密。鴻海精密的一位員工說:「一旦機密泄漏,肇事員工被查出的話,其所在部門的全體人員都可能受到處分。」該公司對在現場作業工人的安排也很注意。比如,索尼產品原則上只在索尼專用的車間里生產。而且,工人都按自己所在的車間穿著不同的制服。在索尼車間工作的工人,如欲進入任天堂的車間,「立刻就會被開除」(鴻海精密的員工)。而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工廠里到處都有保安在監視。
從鴻海精密面臨的問題來說,「由於企業發展迅速,因此缺少有能力的領導骨幹。為了得到更多的股票分紅,甚至有人去討好上司」(該公司有關人員)。郭名銘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廣泛吸引優秀人才。郭名銘提出的獲得人才的手段包括如下四種:一是企業收購;二是將生產基地設在競爭企業襲斗的附近,方便優秀人才進入鴻海精密;三是投資風險企業;四是獵取人才。其中,第三種手段的目的是通過長期持有企業股份,優先使用風險企業的技術及開發此技術的優秀人才。作為第四種手段,有時郭名銘會親自出馬。比如香港富士康國際的戴豐樹,郭名銘和他的秘書利用近半年時間每天晚上都給對方打電話,最後終於把他挖了過來。人才獵取對象甚至包括日本的熟練技術人員。(全文完)
B. 富士康技術人員都是干什麼的有plc和維修設備等幾年經驗的會做什麼技術啊工資多少加班嗎!!謝
要加班 不加班沒工資 大專進去底薪2500師1 本科3100師2 沒文憑2000底薪 每個月能拿多少看你加班 不是看你工作了多久 技術好只是輕松一點 管事的對你放很松 加班每天2小時 6天休息一天 干維修的加班多點 輕松 工資都一樣 但是文憑比你高的 就算技術沒你好也比你拿的多 這就是富士康··這是成都地區 其他的相對高點 最好外面應聘進去 最低都師1 那樣的話
C.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發展
1974年鴻海在董事長郭台銘以30萬台幣、十來個員工草創時,生產的產品是黑白電視機旋鈕,由於旋鈕與他後來生產的連接器一樣,模具開得好不好直接影響產品品質,所以從1977年開始,好不容易蓄積起第一筆資金的郭台銘,面臨三個選擇:一是到日本買進模具設備,蓋自己的模具廠。二是買地建廠,不用再租借廠房;三是在原料面臨漲價的情況下,買原料囤積居奇。面對金錢游戲的誘惑,幾經掙扎,郭台銘決定選擇前者。而就在模具廠蓋好半年後,郭台銘原先想購買的那塊土地已漲了3倍,原料也水漲船高。許多同仁不理解:「到外買(模具)反而比較便宜,為什麼還要自己做呢?」如果求近利,他還可以把模具廠賣掉,回去買地。但是一心想打出江山的郭台銘,始終沒有回頭。1980年鴻海模具廠開始出現業績,後來鴻海陸續建立電鍍部門與沖壓廠,迅速拉開與同業的距離。進入80年代,PC工業起飛,黑白電視衰退。擁有模具技術的鴻具駕輕就熟,很快切進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從此建立起連接器霸主地位。
鴻海以模殲沒爛具起家
鴻海以模具起家,郭台銘總愛對外強調他做的是「機械」而非「電子」。在富士康集團,鴻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FOX-cavity」,饒有趣味地以「狐穴」喻精密模具大家能夠理解;而其內部代號或簡稱竟是一本正經的「核心」。
一位IT之腕說:「代工是生產別人不能做的產品,而不是生產別人不想做的產品」郭台銘憑借模具為龍頭的技術基礎,成功地做到了「在我的領域內,沒有競爭對手。」這就是為什麼會在EMS廠中排名第五而贏利居然第一的原因。但鴻海做大的最關鍵一步,是選客戶。郭台銘甚至不惜以「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來突出鴻海的「一流客戶」。郭台銘在30歲時即發誓只與世界一流大廠做生意,緊跟一流高手才能迅猛發展。現IBM、康柏、英特爾、索尼、惠氏漏普、戴爾、思科、諾基亞、摩托羅拉、台達電子等著名的IT業公司均是鴻海的客戶。鴻海早已具備電腦等整機生產能力,但郭台銘卻沒有自己的「品牌夢」。各大公司不用擔心會突然冒出一個「鴻海牌」來和自己競爭,更加放心地拓展與鴻海的合作。鴻海沒有自己的品牌,然而每一個品牌都有鴻海!換言之,任何一個名牌都可能因失誤而重挫倒下,如果鴻海遭遇類似命運,只能有一個前提,每一個至少大多數名牌都已重挫倒下。
80年代個人電腦工業起飛中,以成熟的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其連接器王國自此開始建立起來。
1999年,一口氣吞下華升、廣宇等企業進行逆向整合,使鴻海精密發展成為鴻海集團,由地區性大廠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2002年,鴻海躍居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企業,在《商業周刊》2002年「全球科技百強」中排名第三。
2003年,鴻海在手察世機代工毛利率急劇下降的情形下逆勢而上,顯露出其強大的野心。將其在PC代工上構造的完整價值鏈移植到手機上,進一步發揮這種結構的潛力,是鴻海顯而易見的目標。作為台灣製造業的後起之秀,業界已經看到,未來的鴻海有望直逼手機代工業的龍頭寶座。
集團藍圖:紮根中國、全球運籌。堅持在多元化發展方向基礎上著力於一體化建設的鴻海集團。
赴祖國大陸投資
「鴻海」於1977年赴大陸投資,現今「鴻海」已成為大陸台商的第二大出口商,「鴻海」大陸廠的成本競爭優勢、研發技術不斷提高,獲利更是逐年提升。據悉,鴻海連續五年銷售成長62%,成績驕人,而其中公司大陸廠的生產佔了相當重要部分。
鴻海企業集團大陸主要製造基地富士康集團系台灣鴻海集團投資大陸發展而來,主要生產計算機、網路通訊、消費電子等高科技關鍵零組件與系統產品。在中國大陸深圳、崑山、杭州、天津、鄭州、成都、等地設有36家全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