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十三五突破核心技術有哪些

十三五突破核心技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4 01:42:39

❶ 我國科技創新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亮眼成績其具體表現包括

我國科技創新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亮眼成績,其具體表現包括緩逗敏(ABCD)。

A、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增長指亂。

B、實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的戰略目標。

C、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

D、科技領域捷報頻傳。

我國科技創新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亮眼成績分析: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奔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頭。五年來,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

五年來,我國實現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五年來,科技領域捷報頻傳,量子信息、鐵基超擾枝導等科學前沿領域斬獲重大成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建成運行,載人航天、移動通信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數字的背後,彰顯了創新驅動發展釋放的巨大能量和改革驅動創新激發的強勁潛能。

❷ 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法律分析:1、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3、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5、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

6、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

7、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三章 主要目標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冊或返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農業現代化進展明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業創新蓬勃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創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州飢貢獻繼續加大,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改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發展空間布局得到優化。對外開放深度廣度不斷提高,全球配置資源能力進一步增強,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教育、文化體育、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就業比較充分,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團則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軍事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❸ "十三五"值得重點關注的領域有哪些

目前"十三五"規劃還沒有正式推出,還處於規劃階段,目前看"十三五"規劃主要著眼於有以下幾個方面。扮段一是建議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作出更加深入和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概括。二是建議進一步突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醫療等民生指標。三是建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察旁帶來的機遇,將優勢資源集聚廳沒譽到重點領域,力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四是建議進一步提高綠色指標在「十三五」規劃全部指標中的權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環境質量作為更具約束性的硬指標。五是建議重視促進內陸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六是建議更加註重通過改善二次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明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舉措,把更多公共資源用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❹ 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未來五年有哪些大戰略、大布局、大手筆

細數「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里的「高精尖」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規劃綱要草案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極為突出的位置,以5章15節濃墨重彩闡述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創新大布局。
綱要中列述的不少未來五年發力的科研領域、科研項目,令人眼前一亮。記者對此作了梳理,一起來看看,未來五年我國將有哪些「高精尖」的大動作。
【科技創新2030—重大仿消項目】
這一攬子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將面向2030年及更長一個時間段。
其中枝螞,重大科技項目包括: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深海空間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
重大工程包括:種業自主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製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
【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
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裝備、現代農機裝備、高性能醫療器械、先進化工成套裝備。
涉及:突破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核心技術;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各領域商用;重點研製核醫學影像設備;聚焦煤炭分級、煤炭氣化、凈化合成、能量利用和廢水處理等關鍵領域,推動成套技術裝備自主化等等。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
這項發展行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生物產業倍增、空間信息智能感知、儲能與分布式能源、高端材料、新能源汽車。
其中涉及:培育人工智慧、智能硬體等成為新增長點;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大力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等智能材料;重點突破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高低溫適應性等關鍵技術等等。
【海洋重大工程】
在海洋重大工程中,蛟龍探海、雪龍探極尤其引猛大埋人注目。
蛟龍探海包括:突破「龍宮一號」深海實驗建造關鍵技術,建造深海移動式和坐底式實驗等等。
雪龍探極包括:在北極合作新建岸基觀測站,在南極新建科考站,新建先進破冰船,提升南極航空能力,初步構建極地區域的陸—海—空觀測等等。
一如草案中所言,「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更加重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強化宇宙深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基礎前沿科學研究」。
「『十三五』期間向基礎研究發力,聚焦核心關鍵技術,是塑造科技創新先發優勢的必要條件,這將使中國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世界科技的『領跑者』。」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羅平說。

❺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的投入有哪些給中國製造帶來了哪些成果

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國家目前最大直徑的盾構機「京華號」「嫦娥五號」……在最近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一大批高精尖科學裝置、國之重器模型亮相,令人贊嘆。
「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中國空間站、射電望遠鏡……從逐夢海洋到探索宇宙,一台台大國重器展現了當今中國「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高科技和硬實力。
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以「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通過1300多件實物、200多件模型等,集中展示了「十三五」以來的重大科技創新成就。
「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發展,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斗導航全球組網、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悟空』和『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在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過去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一番,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王志剛介紹,在超級計算方面,我國繼續保持優勢。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我國超級計算機台數佔45%,在研製完成E級原型機基礎上,正向E級超級計算機進軍。在先進軌道交通方面,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已在試驗線上完成系統聯調聯試;時液仿速400公里以上速度等級高速動車組樣車今日在長春正式下線。在量子信息技術方面,「墨子號」和「京滬干線」實驗構建了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路雛形。
科技創新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到這個階段,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不創新沒有出路。「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加速發展,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台階,科技創新主要指標穩步提高,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襲帆從2015年第29位躍升至2021年第12位。
王志剛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科技創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比如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居世界第一位;在移動通信方面,實現5G技術領跑,5G核心專利數世界第一,率先實現5G商用;在新型顯示方面,大力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產業整體競爭力快速提升,2019年新型顯示產業銷售超過3000億元,產業規模居全球第一。
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還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比如面向港珠澳大橋建設,通過系統布局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為大橋順利建成提供重要技術支撐;面向川藏鐵路建設,一方面積極為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提供科技支撐,另一方面超前部署重大裝備研究,集中攻克了硬岩隧道掘進裝備整機系統及核心零部件關鍵核心技術,將為川藏鐵路這一「世紀工程」建設提供自主裝備支撐。
5G、大數據、人工智慧……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的成果,為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基礎,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引領產業可持續發展,使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讓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十三五」期間,中國老百姓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正在改變他們的生活。
從幾乎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到乘坐一天就能跑遍中國的高鐵,再到開車到戶外仰望星空時閃耀的「中國北斗」……科技創新讓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都變得方便。從微信到抖音,從網購到打車,從街頭巷尾的快捷支付到刷臉購物,科技創新深入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兩年,面對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國為什麼能夠快速、有效應對?答案還是科技創新。強大的核酸檢測能力有力支撐了我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而國產疫苗不僅保障了我國民眾的健康,還走出國門,支援多個國家抗疫。
如今,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中國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變著每拍埋雹一個人的生活,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❻ 十三五規劃 重點是什麼

十三五規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計劃的時間為2016~2020年。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

1、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新常態下,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這一難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發展。「十二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取得很大進步,但創新能力、自主技術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十三五」時期,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推動協調發展。記者朋友們也了解到,我們在協調發展方面存在三個比較突遲冊出的問題:一是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東中野旦春西部、東北區域間是不平衡的;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還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間要按照協調發展的要求,繼續推動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的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的後勁。

3、推動綠色發展。當前長期積累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的問題在我們國家還比較突出,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呼聲也比較強烈,所以「十三五」期間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我們國家也為全球的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4、推動開放發展。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最大外匯儲備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也居世界前列頌耐。中國和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十三五」時期必須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並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構建更加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推動共享發展。近些年來,我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夠高,社會管理和矛盾調處能力還不足,所以「十三五」期間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是我要介紹的「五大發展」理念,是這次「十三五」《建議》最核心的內容。

(6)十三五突破核心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十三五」時期中國計劃實施上百個重大工程及項目,涉及科技創新、結構升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改善等領域,將對中國經濟、社會和民生等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也給國際社會帶來重大機遇。

在科技領域,「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葯、智能製造等領域核心技術」,「加強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等將在「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

在工業製造領域,「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加快發展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強化智能製造標准、工業電子設備、核心支撐軟體等基礎」體現了「中國製造2025」的要求;

在生態環境領域,「推進全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長江幹流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水平」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

在民生領域,「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生態保護扶貧、教育培訓、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約5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體現了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十三五突破核心技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研究一個小程序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瀏覽:257
電子信息傳輸過程中怎麼加密 瀏覽:684
谷歌為什麼程序不穩定 瀏覽:881
蘋果數據線供電是哪個引腳 瀏覽:964
打官司代理人負什麼責 瀏覽:950
表示園藝產品的新鮮度的是什麼 瀏覽:151
下寧波應有哪些職業技術學院 瀏覽:746
濮陽家居二手市場是哪個 瀏覽:262
生態板材代理有哪些 瀏覽:369
檢驗科有哪些技術 瀏覽:76
長春城市學院大數據專業怎麼樣 瀏覽:542
股票最真實數據有哪些 瀏覽:406
vivo原裝數據線多少a 瀏覽:927
網上發布招工信息在哪裡 瀏覽:830
sql最多存放多少數據 瀏覽:229
養發產品怎麼管理 瀏覽:271
夢想城鎮小程序怎麼沒有 瀏覽:593
學程序開發的軟體有什麼 瀏覽:549
賣產品銷售前准備工作有哪些 瀏覽:803
全權代理合同開庭怎麼辦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