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李彥宏什麼樣的技術才有價值

李彥宏什麼樣的技術才有價值

發布時間:2023-03-23 14:40:59

Ⅰ 李彥宏、雷軍是同一個領域的人嗎他們較之常人有什麼過人之處

李彥宏和雷軍都是非常厲害的人,一方面他們之前都是程序員,屬於會技術的人,而且在自己的領域做得非常棒,另外一方面他們都是成功的企業家,有自己的企業,而且為社會創造了價值,為很多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他們兩個之前都是程序員,都是在自己的技術領域非常厲害的人,而且都是在公司里擔任過重要職位的人,所以能力非常強大,除此之外,他們兩個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成功的企業家,都創辦了受歡迎的企業,都為社會創造了很多的價值,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

Ⅱ 介紹下李宏彥

網路————李彥宏

李彥宏先生1991年畢業於北大信息管理系,之後留學美國,在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在美國8年間,山枝他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國際知名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等高級職務。他對全球搜索引擎業有著巨大貢獻,他在全球最先創建ESP技術,同時由他發明並獲得美國專利的「超鏈分析」技術被全球搜索引擎採用。

李彥宏1999年回到北京,創建網路,用三年時間將網路做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而www..com 也被7000萬網民廣泛使用。2001年李彥宏被評為 "中國十大創業新銳",2002年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2003年榮獲「第二屆中關村優秀創業者」稱號。

35歲的網路公司創始人、CEO李彥宏坐在北京中關村的海泰大廈會議室,望著北京四環繁華地段,想起這些年的寒窗苦讀,感嘆不已。也許是成長的人生路上讀的書太多了,現在的他很少讀書了。"我認為上網比較好,書上的知識都比較過時,在網上什麼內容都可瀏覽。"

然而,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專業讓他深諳搜索內涵,正是美國的計算機學業讓他掌握計算機工具,正是互聯網讓喜歡新事物的李彥宏激動不已,原來還有個世界如此美妙。

從技術人員到創業者

美國8年人生歷程,西方文明改變了李彥宏的人生觀。

李彥宏親身感受了矽谷的騰薯祥起:他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他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矽谷文化深深影響了他,矽谷的"完全投入模式"和從零開始,一切為了股票上市的風格。當時身在美國矽谷,每天看到商戰無數,李彥宏問自己:再去加入這場商戰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經濟現在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負得起不參戰的責任呢?

在美國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崛起,而他選擇了回國創業。他回憶這段人生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1999年底,李彥宏攜12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網路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並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經歷了陽泉-北京-矽谷--北京後,他才發現原來19歲時所學的北大信息管理專業就註定他終身的追求在"搜索"上。

Jupiter研究公司高級分析師Matthew稱,搜索是了解和影響用戶行為的一個最大的機會。李彥宏打出口號:"活的搜索-- 改變生活"。

"搜索是網路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彥宏說:"這是互聯網用戶最常用的服務之一,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互聯網產業,網路就是一個明證。"

在矽谷的日子,讓李彥宏感受最深刻的還是商戰氣氛。他經常翻看《華爾街日報》:微軟如何跳出來公然反叛IBM,又怎樣以軟體教父的身份對抗SUN、網景...一個個鮮活的商戰故事,讓李彥宏感覺到:「原來技術本身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真正決勝千里的因素。」

他的合作夥伴談及對李彥宏的最大印象時,不約而同都說了"睿智"二字。在3年多來的合作中,令合夥人徐勇意外驚喜的是,李不僅有技術背景,還對商戰有敏銳的直覺和出色的判斷。2002年5月從用友到網路擔任副總裁的朱宏波對李評價也是:"雖然以前從事技術工作,但他的商業思維和市場眼光非常獨到,對搜索產業方向的把握和商業競爭的規律和規則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許這與李彥宏在矽谷的耳濡目染有關,也許與在美國股市小試牛刀,關注股市起伏與公司戰略間的關系有關。李在炒股時,在純粹的美國股市環境中,從很多公司的業績、決策等分析到股票漲、跌的關數唯搏聯,從中得到商業成敗的關鍵。

逆風飛揚

創業與守業沒有哪家公司會一帆風順。在網路成立初期,有記者寫文章"八問網路",其中很多問題針對其客戶資源和利潤增長點。現在看來,當初的一些擔心並非多餘,網路成立半年內狂掃國內門戶網站,佔領了國內搜索引擎80%的市場,但後來一些客戶投靠了GOOGLE,有的自立門戶自己開發搜索,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

李彥宏總結網路風風雨雨4年中,面臨了兩次重大挑戰:一是創業初期,拿著200萬美金做公司,原計劃花6個月花光的錢公司做了一年計劃,所以堅持到9月等到第二筆融資。如果燒錢,就沒有今天的網路。第二次是當世界所有使用人氣質量定律的搜索引擎公司要麼遭人收購,要麼推遲上市時,網路根據李彥宏總結的搜索引擎第三條--自信心定律推出競價排名。定律指出,搜索結果的相關性排序,可進行競價拍賣。誰對自己的網站有信心,為這個排名付錢誰就排在前面。這樣開創了真正屬於互聯網的收費模式,使網路的目標群體瞄準數十萬的中小企業網站。

李彥宏找到了搜索引擎的出路。面臨市場變化,見過無數矽谷商戰的李彥宏也在變化中求發展。現在的網路,以搜索網站和競價排名為主要的業務增長點,以國內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這與他和徐勇為拿到第一桶金,而向投資人遞交商業計劃書內所寫的做門戶網站的生意大相徑庭。

"管理者的決策是這樣形成的:聽大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李彥宏就做到了。" 朱宏波這樣評價道。

推出競價排名並實施"閃電計劃"對網路實行第二次技術升級後,2003年年中的財務報表顯示李彥宏的賭注壓對了:據美國alexa統計,網路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獨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更是遙遙領先,名列第一,近期排名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再加上2000多個聯盟夥伴,通過競價排名,當6800萬中國網民通過搜索引擎尋找各種信息,80%以上的用戶會看到由網路提供的結果。 "今年網路的收入將是去年的四到五倍。"7月,在接受《福布斯》記者采訪時,一向謹慎的李彥宏高興地向外界透露。

有人評價網路的成功在於:目標明確,市場定位準確。而且頭腦冷靜,不跟風,不搶潮。用這句評語描述其創使人李彥宏的性格特點也是非常適當的: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麼,他一直堅信ASP商業模式必將獲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專注的,而別人做不到同樣程度的就在搜索領域;在互聯網高潮時,他能預言對於國內公司的燒錢做法,國外的投資人要吃虧,在互聯網低谷時他能鼓勵員工不要看到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

經歷惡風巨浪,李彥宏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壓力,讓足夠少的人知道風浪,掌舵網路一路乘風破浪。

有人曾說:世界上多數優秀的程序員天生偏執狂,總會認為自己做的東西才是最完美的。李彥宏不編程已有很多年了,這種性格特點在他作為公司最高管理層時並無體現。他說他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他知道自己不是正規化的職業經理人,他想學的東西還很多,他能側聽別人的想法,在公司內部會議主張大家自由交流,甚至為了討論「可以不給我面子。」

這個公司的創業因子,帶有濃烈的矽谷文化,並在中國本土繼承和發揚。沒有嚴格的等極觀念,可以自由的發言。隨著公司的擴大這種文化還在延續。但一旦討論成為決策時,就要不折不扣執行。

李彥宏穩健的風格不是他的同齡人都能俱備的。於是網路又秉承了這種風格,在過去4年中,一步步從8個人發展到了150人;從拿到DFJ第一筆融資到現在傳聞摩根士丹利、高盛、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公司都在積極錄求網路海外上市的合作;從第一個客戶矽谷動力發展到現在的2萬客戶。

海外歸來也在適應中國的環境。2000年1月1日,李宏彥面對5個員工宣布了兩條公司制度:公司里不許抽煙和帶寵物。共同的海外背景面對同樣的本土環境,李彥宏和合作夥伴徐勇分別負責技術和銷售,4年來一直是密切合作與互補的關系,雖然有分歧,有爭吵,但遇到困難時大家同心協力一起扛過去。

在浮躁的互聯網產業,李彥宏以一種另類的平和心態,不急功近利,不隨波逐流,在專注經營搜索領域中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所有網路的華爾街投資人對網路公司的運作非常滿意,專注的技術發展,節儉的支出,仍取得了公司整體價值的提升的成績。

走近李彥宏

李彥宏帥氣的長相加上儒雅謙和的性格,容易給人親和感。然而內向的他卻不擅長與人交往,更像社會的觀察家。無論在公共社交圈還是平時的運動中,他更多時間沉默不語,在觀察著這個社會和這些人與事。

他的生活是簡單的,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就是上網,在美國學習時開的是二手的本田,現在回國創業後仍是開本田車。因為家人在矽谷,他每3個月去一次美國用兩個星期時間與家人團聚。

內秀的性格讓人以為他不會做秀。可是2002年底的"網路激情夜" 李彥宏的出場讓人有張朝陽的感覺:又一個做秀的CEO。網路市場總監畢勝對此評價:"Robin(李彥宏英文名)放在哪裡哪裡亮。"

李彥宏的愛好比較廣泛,像打高樂夫、滑雪、游泳等,玩伴多數是在矽谷時認識的工程師朋友還有公司的同事,合作夥伴、大學同學等。

像很多矽谷技術人員的理想一樣,李彥宏的理想是希望靠技術改變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無論當初做Infoseek還是現在做網路,我看到每天有上千萬的人在用自己的技術,大家從中受益了,我心裡就特別高興,覺得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且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趨向合理,你對社會做出貢獻了,社會也會給予你同樣的回報。"

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如果說創業者是為了賺錢和發財,這種心態通常使之抵禦風險的能力非常低。而創業者如果認准了要做事做出東西來的初衷,一旦做成,社會會給你同樣的回報,財富隨之而來。

管理公司4年,李彥宏經常會感覺自身還有許多地方需提升。"我畢竟不是一個受過正規訓練的職業經理人,現在要做職業經理人做的事情。有時候,遇到自己從來沒有見到的事情,都要靠學習甚至感覺來做事。" 他希望如果有一天能夠找一個合適的CEO的時候,讓自己更輕松一些。他甚至想到了到時候退休,"退休以後周遊世界是我的生活理想。"其實,在高中時候的李彥宏,個人興趣並不在理科,他對歷史和地理興趣更大。

"有一定經濟基礎後我就一直想到處看看,然後在自家園子里種些蔬菜、水果之類的東西。" 李彥宏的眼光穿過記者,望著遠處,呈現滿眼的嚮往。

Ⅲ 互聯網行業的顏值擔當,李彥宏

李彥宏,在中國互聯網圈中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大佬。

他陽光帥氣,被譽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中最好看的美男子,也是在BAT創始人中出身最微寒的一位。

他是網路董事長兼CEO,創立的網路在短短幾十年內便成為了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和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

在創立網路之前,李彥宏已在全球頂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師行列,其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

李彥宏也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互聯網企業家。

他的成長歷程是怎樣的?會給我們什麼啟示?他的性格中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又是如何將網路迅速建成一座宏偉的大廈?

不如讓我們一起深入這篇文章,一探究竟。

1968年,李彥宏出生於山西陽泉。

李彥宏的出生相對於其他大佬來說,顯得有些微寒。

李彥宏的父親是兵工廠的工人,母親是皮革廠的工人。

李彥宏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在家中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李彥宏雖然不是富貴人家,但家中的學風非常的好,李彥宏的父親小時候上過私塾,之後在家中也時常看書,學習氛圍對李氏兄妹影響很深。

在文革結束,高考恢復之後,李彥宏的大姐便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大學生。

那時參加高考的人數有570萬,但錄取人數只有27萬,錄取率僅為百分之五,難度可想而知。

李彥宏大姐那時考上了大學,李家無疑成為了別人家眼羨的對象了,這對李彥宏他們的鼓舞效果異常有效。

受到了大姐考那時上大學的鼓舞,弟弟妹妹們也很爭氣,之後都陸續考上了大學。

但他們中最厲害的還是李彥宏和他的三姐李秀玲,三姐李秀玲考上了北京大學的化學系,更是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之後還獲得了UIUC(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終身教授的職位。

這段經歷用李彥宏的話來就是:

「我爸爸從小上過私塾,在文學和語言方面有一些功底。爸爸影響我大姐,我大姐影響我二姐,二姐影響我三姐,三姐又影響我。」

上中學時,李彥宏非常喜歡計算機,當時還參加了「全國青少年程序編程大賽」。

李彥宏獲得了陽泉第二名的成績,但是,在山西省級比賽中卻沒有獲得任何名次。

在這場比賽後,喜愛讀書的李彥宏來到了大賽附近的新華書店。

一進門,李彥宏就楞住了,因為李彥宏剛進去就在書架上看到了一排排關於計算機相關的書籍,而自己學習的時候,只有一本教材供李彥宏學習。

這讓李彥宏明白了失敗的緣由和見識的不足,之後他也把比賽的失利總結了原因。

我們在信息 資源面前太不平等了 」。

這也許就是多年之後,李彥宏想創造網路這一「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志向的緣由吧。

這次的比賽中的失利,也讓李彥宏更加努力去學習,去走出那個小縣城,去彌補自己見識的不足。

高考時,李彥宏創造出了家裡的新的奇跡,李彥宏如同自己的三姐一般,考上了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進入了北大的李彥宏,雖然對自己的專業有些不滿意,但是李彥宏還是用最大的氣力去認真學習。

圖書館系的老師教李彥宏怎麼去擺放圖書,怎麼去儲存資料,可以使讀者更方便閱讀。

他們也告訴李彥宏讀者查閱圖書速度的重要性,就如同要去圖書館找書一般,雖然知道在圖書館一定會找到自己想要找到書。

但是,在路上耗費的時間,在圖書館找書耗費的時間,都是勸退讀者的重要因素。

那時的李彥宏雖然還不知道這些理論到底有什麼用,只覺得枯燥。

多年之後,李彥宏才明白了那時看起來無用的知識,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李彥宏也說,

「這個理論對很多人而言,簡單到沒意思。但對應到搜索引擎,就能解釋為什麼一定要強調速度。用戶付出的努力大一點,就會趕走一部分的用戶」。

「這是在圖書館系學到的理論,後來指導我強調搜索引擎的速度,為提高0.1秒,不惜血本。」

在大學生活中,李彥宏過得非常精彩,他參加了校園神鍵蠢辯論賽,也參與了建國35周年慶典的北大集體舞方隊,幫出版社翻譯過書,當過家教,還自學了計算機。

就這樣亮則,大學生涯就這般無聲,又如此精彩地度過。

大學的最後時光,李彥宏忙於准備出國事宜,李游陪彥宏的托福考了六百多分(老托福,相當於新托福的一百多分,新托福滿分一百二)。

李彥宏申請了二十多個學校,但只有一個成功了。

而且這個學校也沒有獎學金資助,李彥宏的簽證沒拒收了。

因為在當時的中國,沒有獎學金還去留學的,幾乎沒有什麼中國學生可以承受得住,十有八九就是去移民。

所以,當時的李彥宏以「 移民傾向 」而被使館拒之門外。

沒有辦法,李彥宏只在北京找了一份「廣告市場調研」的工作,但是,李彥宏一進去,便對公司說明白了:

「我要出國,做不了很長時間。「

皇天不負有心人,1991年,李彥宏終於拿到了」 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 「,而且給了李彥宏全額獎學金。

這一次,李彥宏的簽證通過了。

在聖誕節那天,李彥宏踏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

在美國一開始的那段時間,是李彥宏在學習生涯中最困難的一段時光。

和在家中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同,在這,李彥宏需要自己負責自己的生活起居,也有來自舍友的各種矛盾。

那時李彥宏是同一對中國夫婦還有一個越南學生合租的一套房子。

餓的時候,碰到別人做飯的時間,李彥宏得等著,打掃衛生也需要每天記著,如果忘記的話,別人就會不高興了。

與房東的關系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而李彥宏天生便不太喜歡社交。

並且,因為李彥宏以前並不是計算機系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很多課程,就算是用中文,李彥宏都得豎起耳朵來聽,才能勉強聽懂。

現在換成了英語,李彥宏在課堂上,有時上句話還沒理解其中的意思,下一句便已經過去了。

一節課下來,李彥宏都是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老師講了什麼。

李彥宏在很多年之後,也說「這段時間是我綜合壓力最大的時候。」

那時候的李彥宏為了趕上學習進度,沒日沒夜地學習,整晚整晚的熬夜。

這種情況,直至等到李彥宏的語言障礙基本消除了之後,才得以緩解,但那已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之後的李彥宏便如魚得水般,迅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並發表了多篇論文。

他在大學畢業之後受到了許多公司的器重,拿到了許多offer。

當時李彥宏選擇了一家在華爾街的道·瓊斯子公司工作,職位是「高級顧問」,工作是金融信息檢索系統,年薪五萬美元。

李彥宏也是在那家道·瓊斯的子公司研究出了超鏈分析技術,這也是現代搜索引擎的重要基礎。

許多年之後,李彥宏甚至對記者說道「《華爾街日報》現在所用的檢索系統,可能還是當時我寫的。」

就這一功勞而言,李彥宏被稱為現代網路搜索的奠基人之一也毫不為過。

在工資漲到八萬美元之後,李彥宏認為在華爾街屬於金融,不太適合自己這樣的技術人員,自己在華爾街並沒有多大的前途了,便轉身離開了華爾街,加入了矽谷。

第二份工作,是一家名為InfoSeek的公司(Infoseek是早期最重要的搜索引擎之一)。

李彥宏加入InfoSeek不久,便領導完成了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成為了當時第一個使用超鏈分析的主流搜索引擎,吸引了許多人的使用。

但令人可惜的是,InfoSeek不久後被迪士尼收購了,李彥宏只得到了幾十萬美元的期權變現收益。

之後的一段時間,李彥宏過上了桃園般的閑適生活,還出版了一本名為《矽谷商戰》的小說。

這是一本以章回體形式來描述九十年代矽谷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斗爭的一本書,在那時擁有許多讀者。

在這之中便有一位讀者名叫徐勇,是從北大生物系出來的,也是李彥宏的同門師兄弟。

當時的徐勇正在拍攝一部名為《走進矽谷》的紀錄片,當時徐勇也拉李彥宏進入了攝影組。

這部名為《走進矽谷》的紀錄片,需要采訪許多位企業家大佬。

當時在采訪雅虎的老總楊致遠時,李彥宏看見在鏡頭面前侃侃而談的楊致遠,李彥宏心中也湧起了創業的想法。

1999年,李彥宏約徐勇來到了自己家中。

剛進門,李彥宏就拿出一張保密協議,等徐勇簽完字之後,李彥宏才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原來李彥宏打算回國創業,想要請徐勇幫忙,並給了徐勇兩個方案。

一是幫徐勇找融資,之後給徐勇1%的提成。

二是跟李彥宏一起創業股權按照3:1分配。

徐勇當時也有回國創業的想法,便答應了李彥宏一起創業的請求。

回到國內,那時中國的互聯網處在快速的發展時期,李彥宏的在美國的經歷又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再加上徐勇的人脈,他們的融資很順利的就完成了。

那時網路最初的銷售模式是面向門戶網站,為他們提供底層的搜索技術支持

但是,那時的用戶還沒有在網上查找資料、新聞的習慣,銷售產品出去成為了他們的一大難題。

最後還是融資方幫忙才促使網路的第一單生意。

如果故事按照這個趨勢繼續走下去的話,李彥宏的故事便不能稱為傳奇了。

那時,互聯網泡沫破裂了。

許多公司都面臨著倒閉的危機,網路當然也不例外。

這家新生的公司還未多久的公司,便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在infoseek的時候,李彥宏可謂是輕輕鬆鬆,現在在網路,李彥宏有了自己第一根白發。

那時李彥宏到處找市場,找投資,為此還生了一場大病,但是事情還在繼續惡化。

2001年,網路又一次召開了董事會,李彥宏轉變了盈利方式,他准備靠競價排名廣告盈利。

當時公司幾乎所有人都才反對李彥宏這一決定,跟李彥宏吵了快三個小時。

直到李彥宏將自己的手機重重的向地面甩去,並大怒道:

「我不做了,大家也都別做了,把公司關閉了拉倒。」

當時大家都驚呆了,因為平時李彥宏是一個書生般溫文爾雅的形象。

但如今快要暴走的形象也讓大家意識到了,網路的改革,李彥宏勢在必行。

其實,李彥宏當時可謂是走了一步險棋,因為他本人都不知道自己這套盈利方式在中國市場有沒有用,只當這是殊死一搏。

之後,網路迅速推出了面向個人用戶 Beta版網頁,這也是後來我們最熟悉的一個網頁。

當時讓網路迅速崛起的原因,我認為其實有兩點。

一是新浪的原因,當時的新浪,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有名的網站之一,用了網路的技術,但卻欠著網路的錢,一直沒有給。

那時網路想出了一個狠招。

網路停止為新浪提供的搜索服務,還在搜索頁上寫上了幾個大字「因新浪欠費,網路暫停對新浪的搜索服務!」。

這也是第一次「新浪欠費」的事件讓網路第一次進入了公眾的視線當中,吸引了許多用戶,也大大提升了網路的公眾形象。

第二件事,毋庸置疑便是谷歌的故事了,這個無需多說。

至此,網路奠定了國內搜索一哥的位置,網路也幾乎成為了當時中國網民必打開的一個網站。

在之後,網路也是成為各類行業的熱點。

網路貼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路論壇,也創造了「帝吧出征」等現象級的輿論風潮。

網路地圖成為業內擁有豐富全景數據的地圖服務商,街道全景已覆蓋國內95%的城市,全景照片突破13億張,集打車、導航、路線規劃、擁堵趨勢精準預等功能一體,成為了人們出行的得力助手。

網路就這么成為了國內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都無法迴避的一家公司,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網路也成為了中國人的榮光。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網路的路卻越走越艱辛了,網路這家公司越來越有爭議。

最開始只是使用網路,然後多了一大堆垃圾軟體, 游戲 ,讓人苦惱不已,但這些事也無傷大雅。

但是成也競價排名,敗也競價排名,這個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的各種輿論事件,就如同海嘯一般,瘋狂沖擊著網路。

無論是「三鹿奶粉」事件,還是「血友吧」事件都對這家公司的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網路的股價甚至在一天內下跌過25.2%,市值蒸發了15億美元,2018年「打工皇帝」陸奇辭職,網路蒸發93億美金,2019年凈虧損3.27億元,網路市值一夜蒸發了89億美金。

現在,網路的市值已經被騰訊,阿里遠遠超過,BAT三大巨頭中的B已經名存實亡。

2018年,2018 網路 AI 開發者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舉行。

李彥宏在台上喊出了「Everyone can AI」的口號,正式宣布網路無人車量產,並帶來了網路雲端全功能 AI 晶元「昆侖」。

而網路的「昆侖」晶元也是同「華為」一般,十年磨一劍。

網路或許在布局人工智慧的時候,就已經壓上了網路的未來。

2020年除夕的前一天,網路的市場估值突破了千億,網路股價一路漲至304.24美元。

相比BAT中的其他兩個大佬,網路千億市值似乎來得太晚了。

或許當我們步入人工智慧時代的時候,網路會有另外一片光景。

我也希望,李彥宏還能繼續完成曾經在矽谷的豪言:

「我希望通過技術改變世界,改變生活」。

過去,他做到了,現在,他做對了也做錯了,未來,猶未可知。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關注公眾號 程序員小灰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閱讀全文

與李彥宏什麼樣的技術才有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表示園藝產品的新鮮度的是什麼 瀏覽:151
下寧波應有哪些職業技術學院 瀏覽:746
濮陽家居二手市場是哪個 瀏覽:262
生態板材代理有哪些 瀏覽:369
檢驗科有哪些技術 瀏覽:76
長春城市學院大數據專業怎麼樣 瀏覽:541
股票最真實數據有哪些 瀏覽:405
vivo原裝數據線多少a 瀏覽:926
網上發布招工信息在哪裡 瀏覽:829
sql最多存放多少數據 瀏覽:227
養發產品怎麼管理 瀏覽:269
夢想城鎮小程序怎麼沒有 瀏覽:593
學程序開發的軟體有什麼 瀏覽:549
賣產品銷售前准備工作有哪些 瀏覽:801
全權代理合同開庭怎麼辦 瀏覽:856
為什麼有的人技術再好當不了領導 瀏覽:195
如何運行javaweb程序 瀏覽:825
怎麼下載程序到單片機 瀏覽:966
什麼酒代理商好 瀏覽:663
等待代理伺服器什麼意思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