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條》為何被說是諾蘭最讓人看不懂的一部影片
《信條》為何被說是諾蘭最讓人看不懂的一部影片?因為兩位主演都說難懂。隨著全球影院的全部復工,諾蘭的新片《信條》計劃是7月17日准時上映。同時這部片子被粉絲們寄予厚望。信條是一部諜戰大片,諾蘭曾經表示:“信條這部片的角度是間諜旅敬冊片,拍攝會去很多不同的地方,也會採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拍攝電影,總的來說這次《信條》的拍攝去了7個國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毫無疑問,諾蘭認為這部電影是最棒的一部,這7個國家分別是義大利,印度,愛沙尼亞,丹麥,挪威,英國和美國。但是讓人意外的是,這部劇確實很難讓人看懂,就算是兩位主演在拍攝過程中也不知道在演什麼,最主要的還是這部劇裡面用了逆向拍攝這個技術。最後對稿掘於這個話題,朋友們有什麼觀點可以在評論區評論!
② 《信條》曝「逆時危機」,與諾蘭的其他作品相比,它優秀在哪裡
諾蘭是非常著名的大導演,他曾經拍過很多經典電影,其中盜夢空間和蝙蝠俠系列受到塌彎肆廣大觀眾的喜愛。他的新作品《信條》片花曝光後,引起了很多電影愛好者的猜測,諾蘭將怎麼樣講述這樣一個關於時間逆轉的故事。這部電影和之前的作品有什麼不同,有沒有突破的部分?從已經曝光的片花看,《信條》從題材選擇和後期製作都超過以往諾蘭的作品。
一、《信條》講述逆轉時間來阻止危機爆發,題材非常吸引鬧襪人。
《信條》的題材從曝光度預告片來看,有很多關於時間的描述,諾蘭本人對時間有很多自己的理解,這些都在他曾經的作品中有所展現,這次這個題材會更加擴展時間的概念。科幻題材一直受到電影觀眾的喜愛,尤其是能夠把故事講好的電影導演的作品。這次的題材是諾蘭第一次接觸,因此會和之前的作品很不一樣。
③ 信條的主要觀點是什麼作者強調了什麼
電影《信條》講述的是在世界面臨末日的危機之時,信條一詞成為了唯一解決這一危機的線索和武器。於是主人公開始穿梭在世界各地開展救贖,只為了探求信條之謎,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一項超越了真實事件的神秘任務,而這項任務雖然是超越時間但又並非時間之旅,是一場時空逆轉之旅的故事。
第一遍是無法去理解其中的設定,細節,時間線和原因。這是因為影片中逆向設定(預告片已經出現,所以不算劇透),是反人類正常思維的。
諾蘭這次用到了很多物理學理論,並且專業性很強,不像以前的黑洞,蟲洞等大家有所耳聞的理論。
熵(Entropy)的逆向或熵減:事物的逆向反應。比如正常情況下麵包由新鮮到腐爛,是熵增(事物從有序到無序),先因後果。然而熵減是麵包從腐爛到新鮮(事物從無序到有序),也就是先果又因。當然現實世界幾乎都是鄭滑鉛熵增。這也是電影里子彈從彈孔回到彈夾里的現象。
諾蘭的片子一向喜歡玩復雜的時間線,《信條》最燒腦的地方也在於此,影片主要是正反兩種時間線,要想捋順時間線必須反復拉片才行,不過沒有捋順時間線,也不影響對影片劇情的理解。
很多人都說諾蘭的片子不容易看懂,說實喊好話,目前只刷了一遍的我也不敢讓陵說完全看懂了這部片子,但是以前接觸的科幻作品比較多的話,影片的大概情節還是很容易弄懂的。
《信條》講的是未來人發現了通過「熵減」逆轉時空的技術,並且製造了可以逆時間的武器,以及可以進入逆世界的轉換門。(這倆設定影片表現得很直觀,就不過多闡述了)
由於現代人的揮霍,導致未來世界資源枯竭,於是未來人決定利用「熵減」技術消滅現代人,再穿越到現代騰籠換鳥,接管這個資源還沒有被揮霍掉的世界。
本片反派是一個得了絕症的俄羅斯大亨,他年輕的時候在蘇聯挖核廢料,無意中挖到了未來人通過逆時間技術埋藏過來的「時間膠囊」,於是接受了未來人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做了內奸,幫未來人入侵現代世界。
大量的逆武器在世界各地被發現,於是現代人開始研究這門技術,並且組織了一支特殊隊伍,對抗「來自未來的襲擊」,男一和男二就都來自這個隊伍,他們策反了反派的妻子女一,攜手挫敗了反派的陰謀。
④ 電影海報賞析||諾蘭燒腦電影《信條》里運用了哪些新概念
文/章早早
《信條》 也許是諾蘭迄今為止最「燒腦」的電影,影片開始有些像熟悉的諜戰動作片,然後慢慢劇情開始發生了神轉折,進入了超乎想像的觀影體驗,也就是說它涉及到兩個維度和視角的故事,一個是正常的時空一個是另一個相反的逆向時空,在逆向時空里結果就是原因,過去就是未來。
有觀眾稱《信條》是續《盜夢空間》後最棒的作品,但看過的觀眾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共識就是:第一遍看不懂,需要二刷。
諾蘭之前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是角色依靠對白配上圖解的方式,把影片的核心概念解釋給觀眾,讓觀眾在觀影的同時可以學習到很多冷僻的知識。而在《信條》里諾蘭沒有給出任何圖解,當有記者問男主約翰:「你是否完全理解了電影中時空逆轉的概念時,男主回答說,不,我沒有」。而對於觀眾們來說,看這部電影也是相當於一次「裸考」。而劇情的敘事之復雜則高於《記憶碎片》。
為了更好的的觀影,先擴充一下腦容量,看看影片里涉及了哪些新概念,以下整理出了影片里涉及的新概念。
1.TENET的含義和來歷
TENET的含義很多,直譯就是宗旨、信條和原則的意思。
TENET屬於來迴文,正反順序意思都是一樣的,在英文中也不罕見,中文也有雪白白雪這樣的詞。
TENET的來歷: Sator Square(龐貝城石板)最早出現在義大利龐貝遺址上,而龐貝城於公模閉元79年被火山掩埋,其中在龐貝城石板(Sator Square)中,TENET在最中間旦衡裂的位置,在拉丁語中大概是擁有和掌控的意思。
Sator Square也出現在8世紀義大利聖彼得大教堂的磚牆上,而且只要在歐洲有著濃厚文化宗教的地方,都有Sator Square的圖案。
很多人認為,這塊石板的字母和排列,可能代表著某種隱喻。
諾蘭這部影片以《TENET》為片名,是否也暗示了影片中會有時間正序和反序的概念呢?
2.時間逆轉
在約翰和女科學家聊天的這組畫面中,展示了掛在牆上的充滿彈孔的石板,這可不是玩射擊訓練,有可能是訓練約翰某種感應時間倒敘的能力而設計的。
這也就涉及到了有序和無序,無序代表著正常時空的無規律發展,有攔告序就代表著對時間秩序的掌握,也是逆轉時空的由來,片中對著qiang靶練習的畫面可能就是練習一種感應時間倒敘的能力。
當然,片中還有好多點遠不止這些 ,還需要刷數遍或許明了,這也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去理解它,也許不需要理解它,就像影片中的一句台詞那樣:「感受它,別試著理解它。」
正如一位影評大咖說的,「未來的事情在過去發生,過去的事情在未來已經結束,而當下,則是人們真正應該抓住的時刻,這就是電影《信條》所想要表達的核心。」
歸納整理出這些細節是為了在觀影時有個概念,希望對理解劇情有所幫助,如有不足還請各位影評人批評指正。
⑤ 怎麼理解電影《信條》裡面的時間鉗形戰術
時間鉗形戰術要求人不能夠告知將要發生的事,並且需要把將要發生的事重復一遍,這是因為邏輯與歷廳皮或史是統一的,如果告知了將要發生的事,就會改變歷史走向,邏輯就無法按預定達成,如果不復現歷史,邏輯同樣不能達成。
時間鉗形戰術本來是講述未來的人要鉗制歷史的人,引申原理是,人如果了解歷史,就能鉗制現實,人如果把握了形而上學,就能夠用形而握配上學鉗制現實,但這樣的形而上學需要的前提是唯物辯證。
(5)諾蘭信條預告用哪個技術擴展閱讀:
諾蘭導演的鏡頭,把時間、空間、夢境、過去、未來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故事元素。《信條》是把時間拆開,像解開一段兩股繩索,一個未扮伍來,一個過去。小黑後來終於明白,他所見到的尼爾,早已不在人世,只是逆向回來幫他。
劇中最大的「鉗形」,是小黑作為男主,沒有姓名,沒有家人,是有喻意的。人類起源於非洲,用一個沒有名字的黑人主角,導演可能是把對人類的時間思考,推演到非洲大陸那個原點,所以劇中有一句台詞:「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⑥ 諾蘭科幻大片《信條》里的時間逆轉在理論上可能嗎是否符合科學
諾蘭的科幻大片《信條》全國公映了,這位以折磨觀眾腦細胞而聞名海內外的燒腦大片導演這次也不例外,用一個時空逆轉的科學設定狠狠地折磨了我們的腦細胞一把。
作為典型的“一遍看懂了算我輸”系列,我昨天剛看了一遍,不打算再去電影院看第二遍了,所以別問我看懂了沒有,我是個正常人……
這就是兩種時間交錯的結果,這兩種時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核臘在正常時間的人看來,你在逆熵的人的子彈出膛前中槍了子彈彈頭是逆著方向從你的背後被擊中的物體中飛出,穿過你原本完好的身體飛回逆時人的槍膛里。可能這就是逆熵子彈威力比普通子彈大的原因吧。我發現這在邏輯上好像沒毛病,雖然逆熵子彈飛回了槍膛,但你同樣會受傷,而且會受更重的傷……
最後我只能贊嘆一句:諾蘭NB!
⑦ 看諾蘭新電影《信條》,有哪些必須知道的天文物理知識
這是一部打破大家對於“時間”傳統認知的轎飢正電影,所以對於“時間”這個概念有必要重新認識下。
01、諾蘭又一部燒腦電影《信條》。聽聞諾蘭新電影上映,我還是非常期待的,這位“時間管理大師”這次又會給我們呈現怎樣的震撼呢,想想就刺激。諾蘭的新電影名為《信條》,在2020年9月4日上映。
以諾蘭以往的電影來看,這部片子定然不會差哪裡去。如果還有人不認識這位導演,那麼我來簡單介紹下,《星際穿越》、《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都出自他之手。
影片核心便是逆轉時間,它不是時間穿越那麼簡單。打個比喻,我現在正在就一個人,按照常理時間穿越,肯定是穿越到過去,過去與現在的兩個我一起救這個人。
但這部影片給我們提夠另外一種遐想,如果我穿越未來,未來的時間在逆轉,未來的我與現在的我也能一起救這個人。總之我對這部影片比較喜歡的,當然我的理解可能有誤,希望指正。
⑧ 被奉為影壇大神,諾蘭的信條是什麼,他是怎麼做到的
作為《星際穿越》的忠實粉絲,導演諾蘭就像神一樣的存在。這位導演大神,一直用自己獨特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方式為我雀鍵們帶來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電影。旁讓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這位大咖導演。
在這個物慾橫流,商業化嚴重的時代,諾蘭導演的“真誠”,讓他成為了影壇一顆耀眼的明珠。他帶給我們的視覺享受,就是無與倫比的。
⑨ 《信條》的超前觀看指南是什麼
《信條》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克勞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舉個例來說,如果把冰塊放進可樂里,只可能變成冰可樂。如果不做其他變化,是不可能出現冰塊越來越冷,可樂越來越熱的。這個定律跟我們之前學過的,包括牛頓定律、電磁方程、相對論等等定理和基本方程都不一樣。因為在其它的定理中,物體的狀態都是可逆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觀看一個球在光滑平面滾動的視頻的話,其實我們分辨不出是正放還是倒放。但是如果有熱量參與進來,它就一定是有方向的,過程不可逆的,所謂「時間之矢」就會出現,我們就可以分辨出時間前後的差別。
後來克勞修斯引入了一個參量,來度量熱量的單向不可逆的過程,這個參量就是熵。熵在孤立系統中只會保持不變或者增加,永遠不會減少。在物理上熵也用來描述混亂的程度,也就是說事情總會朝著越來越混亂的方向發展,把你或者哈士奇關在房間里,房間只會越來越亂,只不過亂的速度不同。
宇宙作為整體來看,也是符合熵增加規律的。那會不會出現熵減少的反常現象呢,事出反常必有「妖」,物理學四大神獸之一「麥克斯韋妖」就出現了。
而在電影《信條》里諾蘭加入的一條規則,就是類似「麥克斯韋妖」的技術在未來實現了。任何物體甚至是人,都可以進行熵減和熵增兩種狀態的切換。電影《信條》里,根據熵減呈現出的視握兆覺奇觀和情節,是聞所未聞的。
此外,《信條》里還有三把關鍵鑰匙。第一個就是預告片多次出現的紅色和藍色,其實可以簡單理解成紅色代表正常時空,藍色代表逆向時空。只要看準顏色,就不會被電影的奇觀,還有視角的轉換搞暈。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毒面罩和氧氣面罩的區別。防毒面罩類似豬鼻子,氧氣面罩類似象鼻。分清楚兩只區別,就不會被電影里貌似出現的Bug困擾了。第三個重要的細節,就是電影里會多次出現的小掛件,它是理解電影情節和角色之間情感非常關鍵的道具。
最後,看《信條》之前,最適合回顧諾蘭早期成名作《記憶碎片》。看的時候可以重點練習一下,對故事情節和影像細節的記憶能力,只要有足夠的記憶力,即便片中的物理概念一竅鉛敗不通,也不會看得雲里霧里。
(9)諾蘭信條預告用哪個技術擴展閱讀
諾蘭談《信條》:
在介紹電影故事時,諾蘭說:《信條》是一部間諜驚悚片,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段激租機密組織。通常,此類角色都非常冷酷、憤世嫉俗。
然而,他們的行為及肩負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無私和自我犧牲的,代表了不同的行為准則及對同胞的責任感。我和約翰·大衛·華盛頓(影片主演)都覺得在這里有機會更多地利用這些屬性,以此激勵人們犧牲小我,去做更宏大的大事。」
諾蘭總結道:我希望通過《信條》為觀眾提供重新感受、重新體驗動作片,尤其是特工間諜片的理由。我想為我的觀眾呈現一套全新的觀影方式,讓他們也可以體會到我小時候觀看特工電影的那種興奮感。
我們也努力為觀眾提供一種全新的體驗,即你觀看電影中的動作場面時,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真切希望帶給觀眾們前所未有的時空逆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