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繪畫技法介紹
水粉畫技法
掌握完美的表現技巧,是使作品達到高藝術水平的一種能力。繪畫的技術和方法,直接關繫到藝術表現力、感染力和審美價值。因此,沒有一個美術家,不是十分重視繪畫技法的研究和探索的。各種繪畫技法,實際上都沒有固定不變的程式;繪畫工具、材料的不斷改進,藝術觀念和審美意識的更新,以及各種繪畫新風格的出現,都會促使技法的不斷創新與演進。可是,各畫種在自身的專業實踐中,都已經積累了許多能被普遍應用的技法經驗,這些技法經驗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一 厚畫法與薄畫法
水粉畫製作過程中,絕大多數顏色都需要在調色板上調配,然後進入畫面。調配顏色,使用水分與白粉色的多少,是體現表現技法和水粉畫特色的問題。水彩畫,單純使用水分調色來控制顏料厚薄,從而產生明度變化,並利用水色的干濕,通過顏色的滲化或重置,獲得水彩畫的特殊表現效果。油畫則是使用調色油(松節油或亞麻仁油)與白色來調配,控制顏色的厚薄和明度變化。水粉畫,介於這兩者之間,可以用水使顏料稀薄,成為半透明,使白色畫紙的明度也能透出色層。水分使顏色產生厚薄,厚薄產生明度變化,那就會發揮似水彩那樣的濕畫滲化效果,這就是水粉畫中的薄畫法。
如果用油畫中的厚畫法來製作水粉畫,就得少用水分,使用較多的顏料和白色來提高顏色的厚度和明度。但是,水粉的薄畫法,雖使用水分較多,也不可能達到水彩畫那樣的活潑、明快、流暢、水色淋漓的藝術效果。厚畫法也不可能像油畫那樣,能將很厚的色層牢固地附著在畫紙上。我們常看到一些水粉畫,由於畫得過厚,而使色層龜裂剝落,發生畫面受損的情況。
水粉畫調色,使用水分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稀顏色,便於自如地運筆著色;二是水分可使顏色稀薄到各種程度,使明亮的紙色能透出色層,顯出明度的變化。如果水分使用較多,讓顏色在紙面上流淌,也可以產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畫的第一次著色(或稱鋪底色),大多採用含水較多的薄畫法,它可使色層柔和含蓄有遠退的效果。畫景物陰影部分及遠景常採用此法。薄畫法由於水多色薄,粉質因素和遮蓋力會減弱,水粉畫的藝術特性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薄畫法常常只應用在局部或畫第一次色。
水粉的厚畫法,容易產生水粉畫的藝術特色。因此,調色盒中的顏料量要多,必須保持濕潤不幹,保證畫筆伸入顏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顏料,在調色時或畫到紙面上去,能十分豐厚飽滿,運筆也能隨意自如。有時可以蘸幾種不同顏色,可在畫上塑造對象的同時通過筆法調出恰到好處的色彩,這可以畫出諸色爭輝的生動效果。當然,在沒有充分經驗與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是絕不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表現許多明亮物體或景色時,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調入大量的白色來達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畫需要用白色時,就應大膽使用白色,並保證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使造型厚實有力,與薄畫部分產生強弱對比效果。一般說來,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畫為主,方能獲得較好的水粉畫效果。
二 水粉畫的銜接
水粉顏料要畫得色塊明確、輪廓清楚比較容易,但要畫得銜接自然、柔和就比較難。在寫實風格的繪畫寫生中,表現對象的虛實關系,往往成為一個難題。在寫生習作中,物體輪廓線畫得像剪貼一樣清楚的弊病是常見的。這弊病會使物體與周圍環境脫離,削弱了對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觀察方法,從局部出發,沒有去比較物體輪廓線的虛實關系而形成的,屬認識問題;二是雖在觀察中認識這種虛實的關系,而缺乏表現這種關系的方法。前者的解決辦法在第三章第五節「色彩的觀察與調配」中已有講述,後者的化解則需要了解水粉色銜接的一些基本規律。
水粉畫通過銜接方法取得效果的關鍵是正確控制色彩明度的變化。在「色彩的觀察與調配」一節中,已講到如何利用調色板,先在調色板中找到顏色銜接的正確關系,然後進入畫面。這是靠調色板來獲得正確色彩銜接關系的好方法。一些一氣呵成的水粉畫作品,是趁色彩未乾時,運用濕畫方法完成的。顏色未乾時,顏色比較容易銜接。冷暖兩個色塊,也可以趁色未乾時在連接兩個色塊的地方進行部分重疊,混合後產生一個過渡的中間色,使銜接自然柔和,沒有生硬的痕跡。一個器物的背光面輪廓線,總是模糊不清與背景或投影融合在一起的,屬於虛實對比中的虛,強弱對比中的弱,這種比較虛的色彩關系,最適宜使用濕畫的方法來獲得較理想的銜接效果。可是,一幅作品在描繪過程中,較難保持畫面色彩的長時間潤濕不幹,而顏色乾燥以後,就失去濕畫時的效果。此時可以將需要銜接的部位,用干凈的畫筆刷上一層清水,使已乾的色相狀況恢復到潮濕時的狀況,再根據這色相狀況來調配銜接的顏色。這樣畫家就會方便和有把握得多了。這種方法是水粉畫中經常被採用的,因為水粉顏色干與濕時的色相有明顯的差異。如果不採用以上的辦法,在已經乾燥的色層上繼續作畫,色與色的銜接主要憑經驗,要把握好畫上去的顏色的色彩個性基本上一致,干後能自然銜接,不會生硬脫節。這還可以利用在調色盒中殘留的第一次色作為銜接時的依據,或先調出要與之銜接顏色的色相,作為繼續銜接的標准。這些是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採取的辦法,有了經驗以後,就不難判斷銜接顏色應如何調配了。另一種干接的方法,是使用排線和色點,將兩個有差異的色塊,自然柔和地銜接起來,表現出圓潤的立體效果,可以用兩色中任何一個色的線或點子,在連接處畫出一個過渡的中間色辦法來處理,就可以達到表現效果。這和版畫中,使用排線或點子表現層次的技法來交接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 筆法
畫筆是繪畫表現的主要工具(其他還有畫刀和追求畫面特殊效果的工具),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技法,以筆墨為其核心,筆法更具有關鍵的作用。中國畫是筆法與水墨、紙的特性
相結合而產生效果的,它通過點、線、面的手段,對造型、布局骨架以至氣韻生動都有重要作用。
中國畫的筆由於選材與製作方法存在不同,其性能各異,在用筆的方式上有中鋒、側鋒,順筆、逆筆和以虛實、輕重變化的多種筆法,通過各種筆法結合墨色,使作品形式豐富多樣,顯示出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西洋繪畫,雖然在筆法技巧上,不像中國畫的用筆方法那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在表現技巧上,筆法也是同樣不能忽視的。中國傳統繪畫的筆法技巧,可以提供重要的啟示,非常值得借鑒。
水粉畫筆,它也與中國畫筆一樣,其功能的不同是由製作材料和方法的各異決定的。在色彩畫中,顏色是通過各種畫筆的運筆方式與技巧,產生表現效果的。畫筆的質地(軟硬),型號(大小),形狀(扁、圓、尖)及蘸色、含水的多少、色彩的厚薄、干濕,及各種運筆的方式與技巧,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復雜多樣的形象、景色。筆觸可以加強主題的氣氛、意境,能抒發作者的激情和某些主題的運動感,還可以產生畫面的韻律美。許多別致的色彩效果,常依賴於筆法去獲得。但現代出現的超級現實主義畫風,卻不著意筆觸的表現力,甚至整個畫面沒有一點筆法的痕跡,形象塑造工整細致如照片,這是一種繪畫的風格,其宗旨是極度地追求無異於現實的逼真感。
繪畫中的筆法與畫家的畫風、個性有密切關系。從選擇表現的題材、藝術的處理到表現方法和追求的情調意境,都離不開筆法。全面地介紹這種筆法技巧是困難的,但對某些被普遍應用具有規律性的用筆方法,應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大筆和小筆的區別應用——大小不同的畫筆應用與觀察方法、用筆習慣有關。開始學畫的階段,一般都習慣於使用小筆,這是因為這個階段寫生時,在觀察景物的習慣上,往往著眼於細節與局部為多,追求把所見到的細微末節,都清楚地描繪出來為滿足,所以選用了小筆。這樣的表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畫面的枝枝節節難以形成主題的中心,產生不了感人的魅力。如以一幅風景寫生畫為例,至少應該懂得,使用大筆鋪底色,使色彩具有大關系。對天、地面、山丘和一些需要簡練、概括的部位也要用大筆;小筆應用於塑造較小的形象,及深入刻畫的細部。畫一幅習作的過程,自始至終都需要多支大小畫筆分工、交替使用,使筆觸不至於單調而缺乏表現力。筆觸是塑造形體,表現主題的藝術手段。人物或自然景物形象的塑造,必須結合對象的形體特徵和結構使用筆法,圓形的物體必須用許多弧形筆法來塑造。直向的物體經常需要橫向的筆法去塑造,如畫粗樹干或人體的手臂、腿等,結合橫向的筆法去畫,可以表現得更有厚度;畫水面或地面,一般使用橫向的長筆觸,可以更顯出平面的深遠感;畫大面積的靜物桌面、背景、牆和風景中的天等比較平面的色塊時,筆法要避免像泥水工匠刷牆那樣單調呆板,需要自然隨意用橫直、斜等有筆向變化的筆法,增加生動性。但要注意,這些色塊是處在主體物的後面,有一定深度,是陪襯物體,用筆要平穩沉著。使用的畫筆,大小要適宜。由於畫面表現的主題不同,要求的情調意境也必有異,如靜穆的、和平的意境,較多使用橫向的較柔和的筆法;用強烈、活潑、果斷、明確的筆法表現歡快、騷動、緊張等氣氛的畫面;沉著,穩健的筆調與畫面的嚴肅、莊重意境密切有關;輕柔隨意的小筆觸,可以加強優美、抒情的情調;大刀闊斧的大筆觸,可顯示出主題的粗獷、豪放與壯美。
筆法中點、線、面等形式因素的有效應用,是使畫面產生豐富而生動的表現效果的重要條件,線與面相結合表現形體的方法,具有特殊的繪畫效果。筆法中的線干、濕、粗、細,落筆的正側鋒、輕重、快慢、虛實等等變化,都可恰如其分地表現各種各樣的形象與畫面效果。中國毛筆具有線條活潑流暢,使用隨意自如等特點。方頭扁筆則適宜運用塊面的筆法,表現具有厚重的立體空間感的景物。一些初學水粉畫的作者,經常出現技巧方法的弊病,可歸納以下幾類:
(1)著眼局部,專用小筆畫細節而失去大體;
(2)只用一種筆法,描繪不同形體與質地的物體,缺乏筆法變化,效果單調,失去生動感;
(3)用筆不能緊密結合形體結構,形體塑造缺乏嚴謹、厚重感;
(4)用筆繁瑣,筆調無輕重緩急的節奏感;
(5)筆法軟弱無力,無強弱虛實的變化,使畫面失去神采。
四 畫刀的技法
畫刀,對於油畫來說是一種很平常的工具,而且刀形多樣,效果各異。水粉畫使用的畫刀是從油畫中借鑒過來的,這是一個創造,其所獲得的特殊效果,為水粉畫技法增添了又一風采。
畫水粉時使用畫刀,尚無固定的型號。一些水粉畫家,都用油畫畫刀,或根據自己作畫的要求,做成各種形狀大小,尖頭、方頭、圓頭等種,可隨意而定。不管如何,這種刀需要薄而有彈性。只要具有這一特性,即使用塑料或竹片,也同樣可以成為一把經濟實用的好畫刀。
畫刀在表現對象時,不如使用畫筆那樣隨意自如,能畫出柔和的筆觸,或有粗細變化的線,在表現具體細致的形象方面也是困難的。它只適用於厚畫,而不能進行含水較多的薄畫法,這是畫刀的局限性。但是它的應用功能與油畫中畫刀的表現效果近似,對表現質地粗糙的形體、體面對比明確的對象,如山岩、泥地,概括的遠景或叢樹、建築物的牆面、磚瓦和天、山、水等大塊面景物,都非常適宜而獨具效果。
用畫刀調色,一般不能加水使顏料稀薄,配合的顏料分量要正確估計,上色前不能將顏料過多地調合就刮到紙面上去。而是通過畫刀變動技巧,顯現出色彩效果。實際上,畫刀用色具有色彩並列的因素和效果,所以它比畫筆下的色彩更為鮮明響亮和堅硬有力,以致能畫出微妙而意外的色彩。畫刀也可以在未乾的色底上,用刀的正側面,通過用力的輕重和不同的速度,刮出各種有變化的線、面來表現不同形體和質地的部分,效果甚妙。另外,畫刀還可以用刀面蘸上薄薄的顏色,在已乾的色彩表面上輕輕抹一層,似枯筆畫出的筆觸效果,可以豐富色彩關系,增強色彩濃厚感,也可以用此法調整色彩調子關系。以上這些,都是畫刀在繪畫技法中的一些實踐經驗。使用畫刀,也要注意它的適應性,在一些不能使用畫刀達到技法效果的地方,就不要使用畫刀。畫刀一般還得與畫筆結合起來使用,才可以獲得完整的藝術效果。
五 線
為什麼在水粉畫技法中,要專門講講線的問題呢?線原是與明暗一樣,是造型的一種技法手段。因為從繪畫實踐中看,從素描訓練開始,就感知到線在造型中的意義和表現力,但對它的審美價值和對藝術風貌的影響,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到。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以線描作為造型基礎的手段,成為繪畫風格的一大特徵。在西洋繪畫中,一些印象主義畫家由於受東方美術這一形式特徵的影響,吸收線條表現的魅力,從而創造新的形式和風格。水粉畫的藝術特性,非常符合具有裝飾性形式的要求,線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可以從本書作品賞析中的丁紹光的作品裡,發現其裝飾畫風融合了東西方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裝飾情趣。線不僅加強了色彩的華麗、閃躍的效果,而且線本身也充滿了音樂的韻律。線的藝術功能與特色和傳統的工筆重彩畫中工整、嚴謹、優美的線條有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其他如木刻版畫中的鮮明強烈、優美雅緻、粗獷質朴的線和民間年畫中粗朴、古雅的線,都是水粉畫可以借鑒的形式因素。線在應用中,可以作為構圖和表現形象的基本骨架,然後上色彩。也可以先鋪好色彩然後再用線來加強形象的表現。線可以粗細不同,濃淡各異,也可以滋潤流暢,或是乾枯老辣。各種線在水粉畫中的應用,要根據各種不同要求,靈活且有創造性地運用,其效果才會十分豐富而有趣味。
油畫棒、打磨用的砂紙或砂布
油畫工具材料的限定導致油畫繪制技法的復雜性。幾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在實踐中創造了多種油畫技法,使油畫材料發揮出充分的表現效果。油畫主要技有:
①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② 不透明覆色法,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③ 不透明一次著色法,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油畫包括色彩、明暗、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油畫技法的作用在於將各項造型因素綜合地或側重單項地體現出來,油畫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運用油畫技法的可能。油畫的製作過程就是藝術家自覺地熟練地駕馭油畫材料、選擇並運用可以表達藝術思想、形成藝術形象的技法的創造過程。油畫作品既表達了藝術家賦予的思想內容,又展示了油畫語言獨特的美——繪畫性。
挫
挫是用油畫筆的根部落筆著色的方法,按下筆後稍作,挫動然後提起,如書法的逆鋒行筆,蒼勁結實。筆尖與筆根蘸取顏色的差異、按筆的輕重方向不同能產生多種變化和趣味。
拍
用寬的油畫筆或扇形筆蘸色後在畫面上輕輕拍打的技法稱為拍。拍能產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顯,又不致過於簡單,也可處理原先太強的筆觸或色彩,使其減弱。
揉
揉是指把畫面上兩種或幾種不同的顏色用筆直接操合的方法,顏色操合後產生自然的混合變化,獲得微妙而鮮明的色彩及明暗對比,並可起到過渡銜接的作用。
線
線是指用筆勾畫的線條,油畫勾線一般用軟毫的尖頭緒,但在不同的風格中,圓頭、校形和舊的扁筆也可勾畫出類似書強中鋒般的渾厚線條。東西方繪畫開始時都是用線造型的,在早加油畫中通常都以精確嚴謹的線條輪廓起稿,坦培拉技法中排線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油畫到後來才演變為以明暗和體首為主,但盡管如此,油畫中線的因素也從未消失過。纖細、豪放。工整或隨意不拘以及反復交錯疊壓的各種線條運用,使油畫語言更為豐富,不同形體邊線的處理更是十分重要。東方繪畫的用線也影響了很多西方現代大師的風格,如馬蒂斯、梵谷、畢加索、米羅和克利等都是用線的高手。
油畫
油畫是西洋繪畫中的主要的一個畫種。用快乾油質調和顏料,繪制在經過處理的畫布、板、厚紙或牆面上的繪畫藝術。早期油畫采有「坦潑拉」(Tempere)畫法,即用雞蛋黃或蛋清作為凋料溶合礦物顏料作畫,再作薄而透明油色罩在畫上。15世紀,尼德蘭畫家凡? 愛克兄弟改用亞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乾油作為調和劑,使顏色易於調和,被廣泛地運用。特點為運筆自如,並可層層敷設,提高色彩亮度,能較充分地表現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從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傳全歐洲。凡? 愛克兄弟因此被稱作歐洲油畫的創造人。20世紀初我國出現研習油畫者漸多,其中李叔同(1880—1952)最早研習油畫並把種技法介紹到中國來。
掃
掃常用來銜接兩個鄰接的色塊,使之不太生硬,趁顏色未乾時以干凈的扇形筆輕輕掃掠就可達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層色上用筆將另一種顏色掃上去來產生上下交錯、松動而不膩死的色彩效果。
跺
指用硬的豬鬃畫筆蘸色後以筆的頭部垂直地將顏料跺在畫面上。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時候才應用。
乳劑材料
乳劑材料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優秀傳統材料,在現代得到了新的發展。乳劑型材料是兼含有水性和油性成分的混合型材料,兩者的優點也兼而有之。各種坦培拉繪畫材料如蛋彩、酪彩以及蠟質材料都是屬於乳劑系列的。乳劑材料可用水稀釋,乾燥速度快,類似水性材料;可以作不透明厚塗,干後不溶於水,又具有油性材料的優點。各類現代的丙烯、乙烯合成顏料等既保留了傳統乳劑材料的特點,又具備油性材料的長處,並且還有其它材料無法替代的效果,是有著很大發展前途的新型材料。
油性材料
使用油性材料以及天然樹脂作為繪畫媒介劑的主要畫種是油畫,它是由傳統蛋彩和釀蛋白等乳劑型材料演變發展而來的。油性材料的特點是乾燥緩慢、有光澤並可反復覆蓋厚塗。油性材料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技法效果,可以說幾乎包容了所有其它材料和畫種的技法特點。油性材料的特性允許深入細微地刻畫對象的造型,可以表現出對象豐富逼真的色彩關系,從而符合了14世紀以來人們再現視覺真實的願望,促進了西方繪畫向寫實發展的進程。油畫誕生後~直在西方畫壇佔主要地位,並在全世界范圍得到發展,這也證明了油性材料的優越性。從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過渡是一個漫長的變革過程,幾乎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是繪畫材料技法乃至藝術史上的重大突破。油與樹脂的使用是使西方繪畫材料技法區別於東方繪畫材料技法的重要特徵之一。
拉
拉是指油畫中有時需要畫出堅挺的線條和物體邊緣如畫鋒利即劍或玻璃的側面等,這時可用畫刀調准顏色後用刀刃一側將顏色在畫面上拉出色線或色面,畫刀畫出的形體堅實肯定,是畫筆或其它方法難以達到的。
擦
擦是把畫筆橫卧,用畫筆的腹部在畫面鼓擦,通常擦時用較少的顏色大面積進行,可形成不很明顯的筆觸,也是鋪底層色的常用方法。在幹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筆法可畫出類似國畫飛白的效果,使底層肌理更為明顯。
抑
抑是用刀的底面在濕的顏色層上輕輕向下壓後提起,顏色表面會產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畫特殊質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水性材料
人類最早使用的顏料是以水溶性材料為主的。在早期繪畫中自發地以水、樹膠或動物膠等天然的物質作為顏料的稀釋劑和粘合劑是十分自然的,它們取材方便,使用簡單,這在東西方早期繪畫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顏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現技法自由、流暢,可產生輕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國畫、日本畫等東方繪畫的主要材料類型。
油畫材料
油畫材料可分為基底材料、油畫顏料和媒介劑材料三大類。基底材料指承載繪畫顏料層的依託材料和底子塗料。油畫顏料是繪制時直接表達繪畫的色彩和肌理效果的主要材料。媒介劑材料則是用於調整顏料性狀並使其和基底材料結合在一起的各種稀釋劑、結合劑和上光劑等。
砌
砌的方法是用刀代替畫筆,像泥瓦匠用泥刀環泥灰那樣將顏色砌到畫布上去,直接留下刀痕。用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厚薄層次變化,刀的大小和形狀以及用刀的方向不同也會產生豐富的對比。用畫刀調取不同的顏色不作過多調合,任其在畫面上自然地混合能產生微妙的色彩關系。起伏過大的色層也可用砌的方法將其砌平。砌的方法如果使用得當,就會有很強的塑造感
劃
劃指用畫刀的刀鋒在未乾的顏色上刻畫出陰線條和形有時可露出底層色來。不同的畫刀能產生深淺粗細不同的變與畫筆的筆觸及畫刀利的技法產生的色面形成點、線、面的對起伏的肌理變化。
點
點——眾法自點始,一切筆法均出發於點。早在古典坦培拉技法中,點畫法就是~種表現層次的重要技法。在維米爾的作品中也使用了點的筆觸來表現光的閃爍和物體質地。印象派時點彩筆法成了其基本特徵之一,但莫奈、雷諾阿和畢沙羅等的點法各自具有不同的變化和個性。新印象派則走向極端,機械地將點作為其唯一的筆法。現代寫實油畫中也有沿用以點的疏密來產生明暗層次的,可以造成肯定又不死板的過渡。點的方法在綜合性畫法中與線條和體面結合可產生豐富的對比,用不同形狀和質地的油畫筆又可產生不同的點狀筆觸,對表現某些物體的質感能起獨特的作用。
刮
刮是油畫刀的基本用途,刮的方法一般是用刀刃颳去畫面上畫得不理想的部分,也可用刀颳去不必要的細節或減弱過於強的關系,讓顯得緊張的畫面關系鬆弛下來。長期作業在一天作業結束時往往需要把本畫完的部分顏色用刀颳去以便及時乾燥,待第二天接著畫。顏色干後也可用畫刀或剃須刀把高低不平處颳得平整一些。還可在未乾的顏色層上用刀刮,使之露出底色從而顯現各種肌理。
塗
如果說點畫法和勾畫法是形成油畫點與線的手段的話,那麼塗就是構成油畫體決,即面的主要方法。塗的方法有平塗、厚塗和薄塗等,也有把印象派的點彩法稱為散塗的。平塗是畫大面積色塊的主要方法,均勻的平塗也是裝飾性油畫的常用技法。厚塗則是油畫區別於其它畫種用筆的主要特徵之~,可以使顏料產生一定的厚度並留下明顯的筆觸而形成肌理。用畫刀把極厚的顏料刮到或直接將顏料擠到畫布上,可稱為堆塗。薄徐是用油將顏色稀釋後薄薄地塗上畫面,可產生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散塗則使用筆顯得靈活多變、氣韻生動。結合揉掃的塗法也叫做暈塗。
擺
用筆將顏料直接放在畫布上不作更多的改動稱擺,擺也是油畫基本的筆法之一。擺的方法常用在油畫開始和結束時,以較肯定的顏色和准確的筆觸來尋找色彩與形體關系,往往關鍵處只需幾筆就能使畫面改觀,當然下筆前應先做到成竹在胸方可奏效。擦——擦是把畫筆橫卧,用畫筆的腹部在畫面鼓擦,通常擦時用較少的顏色大面積進行,可形成不很明顯的筆觸,也是鋪底層色的常用方法。在幹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筆法可畫出類似國畫飛白的效果,使底層肌理更為明顯。